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及随访

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及随访

一、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与复查随访(论文文献综述)

卢晓,张玲云,何佳英[1](2021)在《微信延续管理联合药物治疗在绝经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中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微信延续管理联合药物治疗在绝经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杭州市中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绝经后HR-HPV持续感染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50例。A组单用阴道保妇康栓治疗,B组予以保妇康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C组在保妇康栓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基础上予以微信延续管理。比较三组病理学治疗效果、HR-HPV转阴效果、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健康知识认知评分。结果 C组病变逆转率为48.00%,高于B组的28.00%及A组的22.00%(χ2=8.426,P<0.05);C组总有效率为74.00%,高于B组的50.00%及C组的54.00%(χ2=6.852,P<0.05);C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分别为(34.16±3.02)分、(36.01±3.15)分,明显低于B组的(39.05±3.47)分、(40.09±3.58)分,及A组的(44.93±3.81)分、(43.77±3.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2.262、64.985,均P<0.05);且C组健康知识认知评分高于B组及A组(均P<0.05)。结论微信延续管理联合保妇康栓、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绝经后妇女HR-HPV持续感染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加强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

吴海燕,侯赋园,梁泽瑜,刘运科[2](2021)在《广州市天河区户籍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与宫颈细胞病变筛查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妇女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宫颈癌前病变分布情况以及两者间的联系。方法对5 618例广州市天河区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 DNA分型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联合检查,年龄(44.42±8.64)岁。结果 HPV总体感染率为10.15%(570/5 618),其中高危型HPV(Hr-HPV)、高危合并低危型HPV(Hr-Lr-HPV)、低危型HPV(Lr-HPV)感染率分别为7.58%(426/5 618)、0.84%(47/5 618)、1.73%(97/5 618)。HPV52、58、16、81型感染率相对较高。TCT总体异常率为6.19%(348/5 618),其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异常率分别为5.09%(286/5 618)、1.09%(61/5 618)、0.02%(1/5 618)。TCT异常者中,HPV感染与未感染占比分别为99.14%(345/348)和0.86%(3/348)(P<0.05)。其中,Hr-HPV、Hr-Lr-HPV、Lr-HPV感染率分别为84.48%(294/348)、12.93%(45/348)、1.73%(6/348)(P<0.05)。ASCUS组中,HPV16/18型感染率低于非HPV16/18感染率,LSIL/HSIL组中HPV16/18感染率高于非HPV16/18感染率(P<0.05)。TCT正常组、ASCUS组、LSIL/HSIL组中,高危复合高危型HPV感染率依次升高(P<0.05)。不同年龄组HPV感染率以及TCT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广州市天河区户籍妇女HPV感染率及优势型别与省内外地区基本一致。TCT异常主要与HPV感染有关,其中以Hr-HPV感染为主。从ASCUS异常到LSIL/HSIL异常,HPV16/18型感染率显着性上升。此外,高危复合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阶段有关。60岁以上年龄组HPV感染率及TCT异常率最高。

黄亚南[3](2021)在《高龄孕妇HPV感染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梁欢[4](2021)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红卡(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 for External Use,Nr-CWS)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持续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免疫效果,为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妇科诊治的110例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将积极要求治疗者80例经分层区组随机化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0例,应用红卡治疗,120ug/次,宫颈上药,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共1月);对照组30例,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金舒喜)联合保妇康栓治疗,保妇康栓阴道用药1个/次,金舒喜阴道用药1个/次,均隔天1次,每月各用10次,两者交替用药,共用3月;将拒绝治疗要求继续观察随访的30例HPV高危型感染者纳入随访组,仅按要求定期随访不给予任何治疗。收集三组患者的就诊时年龄、HPV感染的病程、孕产次等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妇科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非扩增定性检测(HPVE6E7 m RNA)及阴道镜病理结果,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水平、阴道灌洗液各免疫因子的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1.三组患者在入组时的年龄、孕次、产次、HPV型别以及HPV感染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2.三组患者组内结果比较:2.1研究组:共47例患者完成治疗随访(3位患者未按规定完成治疗,剔除本次研究),按照疗效评价指标,32例治愈,15例未治愈,HPV转阴率为68.09%。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占比及CD4+/CD8+比值分别较治疗前升高(9.13±2.39)及(0.29±0.11),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CD8+T占比治疗前后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阴道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iosis factor-α,TNF-α)的浓度分别较治疗前升高(9.31±3.77 ng/l)、(7.66±3.48 ng/l)、(6.05±2.73ng/l),IL-4的浓度较治疗前降低(4.73±2.41 ng/l),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IL-6及IL-10治疗前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2.2对照组:共28例患者完成治疗随访(1位患者失访,1位患者自行加用其他治疗,均剔除本次研究),按照疗效评价指标,12例治愈,16例未治愈,转阴率为42.86%。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占比及CD4+/CD8+比值分别较治疗前升高(5.17±2.23)及(0.19±0.11),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CD8+T占比治疗前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阴道灌洗液中,IL-2、IFN-γ、TNF-α浓度分别较前升高(4.68±3.91ng/l)、(4.03±2.17 ng/l)、(3.12±2.61 ng/l),IL-4浓度较前降低(2.60±1.74 ng/l),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IL-6及IL-10治疗前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别(P>0.05)。2.3随访组:共30例患者,按照疗效评价指标,5例转阴,25例未转阴,自然转阴率为16.67%。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及CD8+T占比、CD4+/CD8+比值在随访前后相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阴道灌洗液中,IL-2、IL-4、IL-6及IL-10、IFN-γ、TNF-α的浓度随访前后相比较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别(P>0.05)。3.治疗随访后三组患者组间结果比较3.1外周血中各种免疫细胞变化比较:CD4+T占比及CD4+/CD8+比值升高的程度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均明显优于随访组,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别(P<0.05)。三组患者CD8+T占比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3.2阴道灌洗液中各种免疫因子浓度变化比较:IL-2、IFN-γ、TNF-α浓度升高的程度以及IL-4浓度降低的程度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均大于随访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三组患者IL-6、IL-10浓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3.3 HPV转阴率的比较:研究组HPV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以及对照组的HPV转阴率均高于随访组自然转阴率,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4.年龄对于高危型HPV治疗的影响:各组中不同年龄段HPV转阴率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各年龄段中,研究组HPV转阴率均明显高于随访组自然转阴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随访组相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5.不同HPV分型治疗比较:各组中,HPV16/18/45转阴率均低于其他高危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对于HPV16/18/45型和其他高危型HPV感染,研究组的HPV转阴率均高于随访组自然转阴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别(P<0.05);而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随访组相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6.患者治疗随访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保妇康栓均可提高外周血中CD4+T占比及CD4+/CD8+比值,提高宫颈局部IL-2、IFN-γ、TNF-α水平,降低IL-4水平,改善全身及宫颈局部的免疫功能,促进持续感染的HPV转阴,但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效果更佳。2.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可提高各年龄段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者的HPV转阴率。3.持续性HPV16/18/45型感染者的HPV转阴率均低于其他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者的HPV转阴率。

韩琴玉[5](2021)在《宫颈HPV感染患者的中医体质分析及温针灸治疗阳虚质HR-HPV感染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分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及宫颈HPV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宫颈HPV感染提供依据。2、通过观察温针灸治疗阳虚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在防治阳虚质HR-HPV感染中的价值,以期为宫颈HR-HPV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1、利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行宫颈HPV检查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一般资料如姓名、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个数等和九大体质所包含的症状,建立Excel数据库,导入至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使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研究一中的符合纳入标椎的65名阳虚质的HR-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随访观察,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至少4个月后复查。评价指标包括中医评价指标如阳虚质体质评分,西医评价指标如HPV转阴率,以及症状评分。所得数据录入Excel表,导入SPSS 2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依从性、安全性分析本实验试验组纳入32例,脱落2例,实际收入30例,实验脱失率为6.25%,对照组纳入33例,脱落3例,实际收入30例,实验脱失率为9.09%。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本实验安全性可靠。2、研究结果(1)宫颈HPV感染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HPV阳性组患者的体质是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和阳虚质的概率明显高于HPV阴性组,HPV阳性组患者的体质是平和质的概率明显低于HPV阴性组,HR-HPV感染组患者是阳虚质的概率明显高于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Low-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LR-HPV)感染组,HR-HPV感染组患者是平和质的概率明显低于LR-HPV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感染与HPV其他型别感染患者的中医体质无显着差异(P>0.05)。此外,经过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阳虚质与宫颈HPV感染呈正性相关关系。(2)一般情况与宫颈HPV感染的高危因素HPV阳性组患者性伴侣个数及性生活频次明显高于HPV阴性组;HPV阳性组患者非月经期使用护垫的概率明显高于HPV阴性组;HPV阳性组患者的就寝时间总体明显晚于HPV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性生活频次、非月经期使用护垫与宫颈HPV感染呈正性相关关系。(3)温针灸治疗阳虚质HR-HPV感染的疗效试验组宫颈HPV感染转阴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阳虚体质改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阴道分泌物性状评分、外阴瘙痒评分、下腹疼痛评分、腰骶酸胀评分及总评分总体明显低于对照组,症状总评分改善有效率总体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宫颈HPV感染的易感体质是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和阳虚质,宫颈HPV感染的保护体质是平和质。阳虚质与宫颈HPV感染呈正性相关关系。宫颈LR-HPV感染与宫颈HR-HPV感染患者的中医体质是有差异的,而宫颈HPV16、18感染与宫颈HPV其他型别感染患者的中医体质无显着差异,相对于宫颈LR-HPV感染来说,宫颈HR-HPV感染的易感体质是阳虚质,保护体质是平和质。2、宫颈HPV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频繁、非月经期使用护垫和夜间就寝时间晚,且性生活频次、非月经期使用护垫与宫颈HPV感染呈正性相关关系。3、温针灸治疗能提高阳虚质HR-HPV感染患者的HPV转阴率,改善阳虚质HR-HPV感染患者的阳虚体质,改善阳虚质HR-HPV感染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性状、外阴瘙痒、下腹疼痛、腰骶酸胀这些临床症状。因此,温针灸能够降低阳虚质HR-HPV感染患者的持续感染率。

曹筠清[6](2021)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手术治疗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需行手术治疗,术后需定期随访,但仍有病变残留或复发的可能。而术后高危型HPV(HR-HPV)持续感染与病变的残留或复发密切相关。通过分析宫颈HSIL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寻找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诊疗规律,以期尽早发现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高危患者,有利于针对此类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达到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清除HPV感染的最终目的。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科2015年1月-2019年12月5年间收治的因宫颈HSIL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冷刀锥切术或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1017例,完成术后随访并符合纳入分析标准的共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术后6个月的HR-HPV感染情况进行随访,根据HR-HPV是否存在分为持续感染组和转阴组。分析各组临床资料与宫颈HSIL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妇科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因宫颈HSIL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宫颈冷刀锥切术或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1017例,完成术后随访并符合纳入分析标准的共340例,年龄分布20-72岁,平均年龄42岁。术后HPV持续感染者114人(33.52%),转阴者226人(66.47%)。对各年龄组术后HPV持续感染的人数进行比较,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增长、切缘阳性、术前高病毒载量是术后仍有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资料中,切缘阴性患者共286人,持续感染者86人,占30.07%,转阴者200人,占69.93%。切缘阳性者54人,持续感染者28人,占51.85%,转阴者26人,占48.15%。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切缘阳性是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后的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部分切缘阳性患者选择了二次手术,均为全子宫切除术。切缘阳性未选择二次手术的患者共28人,其中持续感染者14人,占50%,转阴者14人,占50%。切缘阳性选择二次手术(全子宫切除术)者26人,持续感染者12人,占46.15%,转阴者14人,占53.85%。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资料中,术前HPV E6/E7 m RNA阳性者140人,持续感染者80人,占57.14%,转阴者60人,占42.86%。术前HPV E6/E7 m RNA阴性者200人,持续感染者34人,占17.00%,转阴者166人,占83.00%。根据统计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术前HPV E6/E7 m RNA阳性是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后的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组资料中,术前HPV病毒载量≤100RLU/CO者98人,持续感染者20人,占20.41%,转阴者78人,占79.59%。术前HPV病毒载量>100RLU/CO者242人,持续感染者94人,占38.84%,转阴者148人,占61.16%。根据统计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术前高病毒载量是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后的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组资料中,术前病毒分型为HPV16/18型者254人,持续感染者92人,占36.22%;转阴者162人,占63.78%。其他分型共86人,持续感染者22人,占25.58%;转阴者64人,占74.42%。根据统计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资料中,术前为单一感染者共250人,其中持续感染者82人,占32.80%;转阴者168人,占67.20%。多重感染者共90人,其中持续感染者32人,占35.56%;转阴者58人,占64.44%。根据统计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资料中,术前SCCA正常者256人,其中持续感染者78人,占30.47%;转阴者178人,占69.53%。SCCA异常者84人,其中持续感染者36人,占42.86%;转阴者48人,占57.14%。根据统计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术前SCCA异常是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后的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组资料中,术后阴道抗HPV感染用药(如干扰素、生物蛋白凝胶、保妇康栓等)者152人,持续感染者52人,占34.21%;转阴者100人,占65.79%。术后未用药者188人,持续感染者62人,占32.98%;转阴者126人,占67.02%。根据统计结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资料中,经过统计分析,患者生育方式及是否合并传染病(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的统计结果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在本研究中,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及患者不同的生育方式与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术后的高危型HPV是否持续感染无相关性。结论:1.年龄增长及绝经状态、切缘情况、术前HPV E6/E7 m RNA水平、术前高HPV病毒载量、术前高SCCA值是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手术治疗后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性因素。2.相较育龄期妇女,绝经后妇女宫颈HSIL术后高危型HPV不易转阴,更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术后随访。3.对于术后切缘病理阳性的患者,病变残留或复发风险更高。相较于切缘阴性患者更应加强术后随访。而切缘阳性的患者是否接受二次手术对术后HR-HPV转阴率无影响,不提倡此类患者必须接受二次手术。4.术前HPV病毒分型、单一亚型或多重亚型感染及生育方式,与术后HRHPV持续感染无相关性。

杜顺喜[7](2021)在《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阴道菌群迁移规律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宫颈癌是影响我国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显示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癌发病相关,但阴道微生态与HPV病毒感染和病毒转归有何关系,尚无统一定论。本研究旨在:(1)初步探究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与HPV病毒感染的关系;(2)初步探究阴道微生态环境与HPV病毒转归的关系;(3)研究宫颈癌患者(手术和放疗)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变化。[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10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的26例宫颈癌患者和在放疗科行放疗的24例宫颈癌患者,动态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分析阴道微生态菌群迁移规律。[结果]1.阴道微生态与HPV感染的相关关系本研究50名患者宫颈癌筛查结果中,46名HR-HPV阳性,占92%;4名HR-HPV阴性,占8%,HPV感染率为92%。本研究中HR-HPV阴性组和HR-HPV阳性组的菌群多样性(p=0.038)和优势菌(p=0.042)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pH值、菌群密集度、Nugent评分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种因素对HPV转归的影响本研究中HPV持续阳性组(治疗后3个月)和HPV转阴组阴道菌群优势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优势菌为革兰阳性杆菌时,患者的HPV转阴率明显高于无优势菌和优势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时,说明优势菌为革兰阳性杆菌时,有利患者的HPV病毒转阴,无优势菌或优势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是HPV病毒持续阳性的危险因素。其余pH值、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乳杆菌、Nugent评分、术后是否补充治疗等指标均与HPV的转归无关(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HPV病毒感染的转归与年龄、FIGO分期、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大小、生长方式等临床病理相关指标相关关系弱(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手术对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3.1手术对宫颈癌患者菌群密集度的影响本研究阴道菌群密集度趋势图显示,在手术组中,术后阴道菌群密集度正常的患者人数较术前有显着增加。进一步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补充治疗将手术组分为辅助治疗组(术后补充同步放化疗)和随访组,再比较2组间阴道菌群密集度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在术后辅助治疗组中,治疗结束后,患者阴道菌群密集度正常人数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但是,在随访组中,患者阴道菌群密集度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3.2手术对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优势菌的影响本研究阴道菌群优势菌趋势图中可看到不同时间(术前-术中-术后-术后3月),术后以革兰阳性杆菌为优势菌的人数较术前有明显增加,同样地再把手术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补充治疗分为辅助治疗组和随访组,分别比较2组治疗前后优势菌的差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辅助治疗组,菌群优势菌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随访组,菌群优势菌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手术对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其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中,从趋势图中可看出,阴道菌群多样性、pH值、乳杆菌、Nugent评分等指标治疗后正常人数比治疗前增加,但把手术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补充治疗分为辅助治疗组和随访组,再分别比较辅助治疗组和随访组的阴道菌群多样性、pH值、乳杆菌、Nugent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异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辅助治疗组和随访组,治疗前后患者的阴道菌群多样性、pH值、乳杆菌、Nugent评分等无显着差异,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还以术后是否补充治疗分为辅助治疗组和随访组,比较2组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pH值、乳杆菌、优势菌、阴道微生态状态、Nugent评分等指标2组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指标2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放疗对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中,所选取的样本均接受外照射治疗,尚未行腔内治疗,外照射放疗组样本,放疗前-放疗中-放疗后不同时间,趋势图中可看出,放疗后阴道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等正常样本数较放疗前减少,但放疗前后样本进行配对卡方检验后发现,放疗前后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pH值、乳杆菌、优势菌、Nugent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HPV感染与阴道菌群多样性和优势菌相关,提示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和非革兰阳性杆菌成为优势菌可能是HPV感染的危险因素。(2)阴道优势菌为革兰阳性杆菌有利于HPV病毒的转阴,提示阴道无优势菌或优势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HPV病毒持续阳性的危险因素。(3)手术组治疗前后,宏观角度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密集度和优势菌变化有显着差异,可进一步探究微观菌属差异,寻找宫颈癌相关致瘤菌属和保护菌属。(4)放疗外照射治疗后,宫颈癌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无明显变化,提示外照射可能对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较小。

余兰兰[8](2021)在《中药熏洗方联合干扰素治疗湿热下注型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中药熏洗方联合干扰素治疗湿热下注型宫颈HR-HPV感染的临床研究,总结其疗效优势,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拟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排除HSIL的高危型HPV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临床监测观察过程中共有10例脱落,实际入组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干扰素栓剂阴道纳入,治疗组加用中药熏洗治疗,用药3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合患者的妇科症状体征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阴道分泌物生化检查、HPV检测、TCT及安全性指标等综合评估中药熏洗方联合干扰素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临床症状体征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两个观察指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即两组治疗前后治疗效果存在差异;2.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①在本研究的80例病例中,HPV16型阳性者共检出23例;其他型阳性者共检出54例;18型阳性者共检出3例,可能表明了 16型及其他型检出率较高,18型检出率较低的临床检查趋势。②3月治疗后复查HPV,治疗组共13例16型阳性,经治疗后仍有3例阳性;对照组共10例16型阳性,经治疗后仍有5例阳性,经卡方检验p=0.354>0.05,16型转阴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其他型阳性由原来的26例下降到2例;对照组其他型阳性由原来的28例下降到10例,经卡方检验p=0.046<0.05,两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18型阳性者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因样本量太少,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共40例HPV阳性者经治疗后仍有6例阳性,对照组经治疗后仍有17例阳性,经卡方检验p=0.042<0.05,两组治疗有差异。③HPV总转阴率:治疗组共34例转阴,占比85%;对照组共23例转阴,占比57.5%。3.高危因素分析:研究发现HR-HPV感染患者常伴有阴道炎,且以BV为主,VVC次之,TV发生率较低,但HR-HPV感染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生化指标方面无显着性改变。经治疗后,中药熏洗方联合干扰素治疗HR-HPV感染时,BV、VV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单纯干扰素治疗(p<0.05)。阴道炎可能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4.复发率观察:当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34例转阴患者6个月后复查无复发病例。对照组23例转阴患者6个月复查后有1例病例复发,并由原来其他型重新感染16型。5.安全性观察:研究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熏洗方联合干扰素治疗湿热下注型宫颈HR-HPV感染临床疗效确切。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HPV转阴率等方面,中药熏洗方联合干扰素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干扰素。

包斯琴[9](2020)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环境相关性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与阴道微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600例患者。自愿同时行HPV及阴道分泌物检测,按HPV感染型别分为高危组,低危组,高危型HPV+低危型HPV组(混合组),HPV阴性组。比较四组阴道微环境[阴道PH值,乳酸杆菌,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itis,TV)]的差异。结果:①各组之间乳酸杆菌量的比较:在高危组中乳酸杆菌量异常有[4.0例(29.4%)],正常:[51例(11.0%)];低危组中乳酸杆菌量异常有[15例(11.0%)],正常[28例(6.0%)];混合组中乳酸杆菌量异常有[19例(14.0%)],正常[19例(4.1%)];HPV阴性组中乳酸杆菌量异常有[62例(45.6%)],正常[366例(78.9%)];高危组,低危组及混合组分别与HPV阴性组之间乳酸杆菌量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HPV感染的各组之间乳酸杆菌量无明显差异。②各组之间PH值的比较:在高危组中 PH>4.6 有[13 例(22.8%)],PH 值 ≤4.6:[78 例(14.4%)];低危组中PH>4.6有[5例(8.8%)],PH值≤4.6:[38例(7%)];混合组中PH>4.6有[9例(15.8%)],PH值≤4.6:[29例(5.3%)];HPV阴性组中PH>4.6有[30例(52.6%)],PH值≤4.6:[398 例(73.3%)],高危组,低危组及混合组分别与HPV阴性组之间PH>4.6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但HPV感染的各组之间PH异常值无明显差异。③各组之间BV结果的比较:在高危组中BV阳性有[20例(23.3%)],BV阴性:[71例(13.8%)];低危组中BV 阳性有[11例(12.8%)],BV阴性:[32例(6.2%)];混合组中BV阳性有[11例(12.8%)],BV阴性:[27例(5.3%)];HPV 阴性组中 BV 阳性有[44 例(51.2%)],BV 阴性:[384 例(74.70%).],高危组,低危组及混合组分别与HPV阴性组之间BV 阳性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HPV感染的各组之间BV阳性无明显差异。④各组之间TV结果的比较:在高危组中TV 阳性有[18例(23.70%)],TV阴性:[73例(13.9%)];低危组中TV 阳性有:[7例(9.2%)],TV 阴性[36例(6.9%)];混合组中 TV 阳性有[9 例(11.8%)],TV 阴性:[29 例(5.5%)];HPV 阴性组中 TV 阳性有[42 例(55.30%)],TV 阴性[386 例(73.7%)],高危组,低危组及混合组分别与HPV阴性组之间TV 阳性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但HPV感染的各组之间TV 阳性无明显差异。⑤各组之间VVC结果的比较:在高危组中VVC阳性有[14例(20.0%)],VVC阴性[77例(14.5%)];低危组VVC 阳性有[6例(8.6%)],VVC阴性:[37例(7.0%)];混合组中 VVC 阳性有[5 例(7.1%)],VVC 阴性:[33 例(6.2%)];HPV 阴性组中 VVC 阳性有[45 例(64.3%)],VVC 阴性:[383 例(72.3%)],高危组,低危组及混合组分别与HPV阴性组之间VVC阳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HPV感染各组之间VVC阳性无明显差异。结论:1.阴道微环境的改变是HPV易感性的原因之一。2.阴道微环境紊乱,乳酸杆菌量减少,PH值>4.6,BV和TV阳性可增加HPV的感染率,而与HPV感染型别无关。3.HPV感染与VVC无相关性,VVC不增加HPV的感染。

陈明倩[10](2020)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乳酸杆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乳酸杆菌之间的关系,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清除提供参考意见,为子宫颈癌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0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门诊就诊或体检的13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检测研究对象高危HPV核酸和阴道分泌物。并按照乳酸杆菌含量分为实验组(乳酸杆菌少量组)和对照组(乳酸杆菌正常组),比较两组人群高危HPV核酸检测的差异。结果:133例研究对象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者34例,感染率25.56%。实验组平均年龄为(36.47±6.60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6.30±5.506)岁,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危型HPV阳性者29例,感染率32.22%,对照组高危型HPV阳性组5例,感染率11.63%,两组之间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感染高危型HPV的几率增加,表明阴道乳酸杆菌与高危HPV感染具有相关性。

二、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与复查随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与复查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4)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3.1 排除标准
        3.2 剔除标准
    4 药物、标本采集器及保存液、检测仪器与设备
        4.1 药物(见表1,图1)
        4.2 TCT、HPVE6E7标本采集器、保存液及检测设备
        4.3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设备
        4.4 阴道灌洗液免疫因子试剂及检测设备
    5 治疗方法
        5.1 研究组
        5.2 对照组
        5.3 随访组
        5.4 治疗要求
        5.5 心理疏导与健康生活指导
    6 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6.1 TCT及HPVE6E7的标本采集及检测
        6.2 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化水平检测
        6.3 阴道灌洗液各种免疫因子变化
    7 观察评价指标
        7.1 一般资料
        7.2 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变化
        7.3 阴道灌洗液中免疫因子变化
        7.4 患者HPV转阴率比较
        7.5 不同年龄段高危型HPV的转阴情况
        7.6 不同型别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的转阴情况
        7.7 安全性指标
    8 统计分析
    9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年龄
        1.2 孕次
        1.3 产次
        1.4 病程
        1.5 HPV型别
    2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变化情况
    3 阴道灌洗液中免疫因子变化情况
    4 HPV转阴率比较
    5 年龄对HPV治疗效果的影响
    6 HPV型别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
    7 治疗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宫颈HPV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5)宫颈HPV感染患者的中医体质分析及温针灸治疗阳虚质HR-HPV感染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第一部分 HPV感染患者的中医体质研究
        1 研究方案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第二部分 温针灸治疗阳虚质HR-HPV感染的疗效观察
        1 研究方案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HPV感染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分析
    3 一般情况及HPV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4 温针灸治疗阳虚质HR-HPV感染的选穴依据
    5 温针灸治疗阳虚质HR-HPV感染的结果分析
    6 依从性、安全性分析
结论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宫颈HPV感染中医体质量表填写知情同意书
    附件2
综述
    综述一 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中医体质学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手术治疗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概述
    2.2 关于HPV及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检查方法
        2.2.1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方法
        2.2.2 细胞学检查方法
        2.2.3 阴道镜及宫颈活检
    2.3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治疗方法
    2.4 HPV持续感染的定义
    2.5 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
        2.5.1 HPV型别
        2.5.2 高危型HPV病毒载量
        2.5.3 是否为多重感染
        2.5.4 是否合并生殖道感染
        2.5.5 术后辅助用药
        2.5.6 年龄因素及绝经状态
        2.5.7 切缘情况
        2.5.8 术后性生活情况
    2.6 结束语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方法
    3.4 诊断标准
第4章 结果
    4.1 340 例宫颈HSIL手术治疗后患者复查HPV情况分布
    4.2 340 例宫颈HSIL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年龄分布
    4.3 340 例宫颈HSIL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后病理切缘情况
    4.4 340 例宫颈HSIL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前HPV E6/E7 mRNA情况
    4.5 340 例宫颈HSIL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前HPV病毒载量情况
    4.6 340 例宫颈HSIL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前HPV分型情况
    4.7 340 例宫颈HSIL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前感染类型情况
    4.8 340 例宫颈HSIL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前SCCA情况
    4.9 340 例宫颈HSIL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后阴道抗HPV感染用药情况
    4.10 340 例宫颈HSIL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前感染标志物情况
    4.11 340 例宫颈HSIL手术治疗后患者生育方式情况
    4.12 多因素分析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年龄因素
    5.2 切缘情况
    5.3 术前HPV E6/E7 mRNA
    5.4 病毒载量
    5.5 SCCA
    5.6 HR-HPV型别及是否为多重感染
    5.7 术后阴道应用抗HPV药物治疗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阴道菌群迁移规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宫颈病变与机体免疫逃逸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中药熏洗方联合干扰素治疗湿热下注型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中医部分
        1.1.1 理论研究
        1.1.2 临床研究
        1.1.3 机制研究
    1.2 西医部分
        1.2.1 简介
        1.2.2 感染机制
        1.2.3 筛查方法
        1.2.4 防治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处理
        2.1.2 诊断标准
        2.1.3 疗效评价标准
    2.2 治疗方案
        2.2.1 筛查方法
        2.2.2 治疗措施
        2.2.3 统计学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分析
        2.3.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2.3.3 临床疗效分析
        2.3.4 高危因素分析
        2.3.5 复发率观察
        2.3.6 安全性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3.1 立题依据
    3.2 方药讨论
    3.3 不足与展望
        3.3.1 研究内容方面
        3.3.2 实验室检测指标
    3.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环境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HPV感染与阴道菌群
    4.2 HPV感染与阴道PH值
    4.3 HPV感染与BV
    4.4 HPV感染与VVC
    4.5 HPV感染与TV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防治相关研究进展
    1. HPV的概述
    2. HPV感染治疗
        2.1 药物治疗
        2.2 物理治疗
        2.3 手术治疗
        2.4 其他治疗
    3. HPV疫苗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10)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乳酸杆菌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四、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与复查随访(论文参考文献)

  • [1]微信延续管理联合药物治疗在绝经后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中的意义[J]. 卢晓,张玲云,何佳英. 中国基层医药, 2021(09)
  • [2]广州市天河区户籍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与宫颈细胞病变筛查结果分析[J]. 吴海燕,侯赋园,梁泽瑜,刘运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15)
  • [3]高龄孕妇HPV感染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的分析[D]. 黄亚南. 新乡医学院, 2021
  • [4]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疗效评价[D]. 梁欢. 青岛大学, 2021(02)
  • [5]宫颈HPV感染患者的中医体质分析及温针灸治疗阳虚质HR-HPV感染的疗效观察[D]. 韩琴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手术治疗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D]. 曹筠清. 吉林大学, 2021(01)
  • [7]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阴道菌群迁移规律探究[D]. 杜顺喜.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8]中药熏洗方联合干扰素治疗湿热下注型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D]. 余兰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微环境相关性的研究[D]. 包斯琴.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10]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阴道乳酸杆菌的相关性研究[D]. 陈明倩.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及随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