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敢向权威挑战的小学生聂利(论文文献综述)
徐翎翔[1](2020)在《广西崇左市高一学生的物理质疑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物理质疑能力是中学阶段物理学习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质疑能力,就要先了解现阶段高一学生物理质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3所高中880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从质疑意识、主动质疑、深入质疑、质疑权威等四个维度调查现阶段高一学生物理质疑现状。分析学生性别、学科意向、成绩好坏、生活居住地、家庭教育者学历等五个因素对学生物理质疑现状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广西崇左市高一学生的物理质疑现状如下:现阶段广西崇左市高一学生的物理质疑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大多数的高一学生都能具有良好的物理质疑意识,学生的物理质疑意识现状良好;现阶段大部分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都能主动质疑,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未能主动提问质疑,高一学生的主动质疑现状有待改善;目前高一学生深入质疑现状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单单从数据上来看,要比主动质疑现状好一些;学生在物理学生中虽然敢于质疑权威,但是只是停留在心理层面上或者说课后跟同学口头上说说而已,真正没有把质疑权威落实在行动上。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因素对高一学生物理质疑现状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1)高一学生的物理质疑意识跟学生的性别因素关联性不大,男女生的物理质疑意识基本一样;女生在物理学习中主动质疑现状和深入质疑现状都比男生好;女生的质疑权威现状比男生好,女生比男生更敢于质疑权威。即女生的物理质疑现状比男生好。(2)学科意向为理科的学生物理质疑意识要比学科意向为文科的学生好;学科意向为理科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主动质疑现状和深入质疑现状要比学科意向为文科的学生好;学科意向为理科的学生要比学科意向为文科的学生更敢于质疑权威。即学科意向为理科的学生物理质疑现状比学科意向为文科的学生好。(3)高一学生都具有较好的物理质疑意识,但是成绩良好的学生质疑意识要比成绩中等、成绩偏下的好,成绩中等的要比成绩偏下的好。成绩越好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主动质疑现状、深入质疑现状也就越好,并且更敢于质疑权威。即学生的物理成绩越好,其物理质疑现状也就越好。(4)居住地不同的学生都具备无差别的物理质疑意识,并且学生都能具备一定的物理质疑意识;居住地为城镇和农村的学生学习物理时主动质疑现状和深入质疑现状要比居住地为市区的学生的好;居住地为市区的学生质疑权威现状要比在城镇和农村居住的学生更好。(5)学生的物理质疑意识与学生的家庭教育者学历关联性不大,家庭教育者学历不同,但学生的物理质疑意识大致相同;家庭教育者学历越高学生的主动质疑现状和深入质疑现状越好;家庭教育者学历越高,学生的质疑权威现状更好,学生更敢于对权威进行质疑挑战。即学生的家庭教育者学历越高学生的物理质疑现状越好。本研究结果将进一步丰富高中物理学生质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为我国中学物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谭彩红[2](2018)在《提高小学生质疑能力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文中指出一千年前,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无独有偶,700年后,法国思想家哲学家狄德罗说:“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可见疑的重要性很早就已经被人们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质疑的重要性再次被现在教育家们推到高点,“疑”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础。而提出疑问,进行质疑是一种科学的处事态度,更是创新思维的产生基础。作为新时代的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习惯养成的起步阶段,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拥有不错的质疑能力,对自身以后的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遵循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培养策略-案例分析的研究思路进行研究。文分别介绍了研究背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心理学上讲,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地产生疑问,才能由被动变成主动,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笔者通过查阅多种资料阐述了“质疑”的概念和“质疑能力”的概念,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当前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质疑现状。大分学生意识不到质疑的重要性,认为解决问题才是根本。这也就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会质疑,不敢质疑,不喜欢质疑。再结合教师访谈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一些教师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对培养学生质疑的方式不明确。进而结合自身经验对小学生质疑能力现状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结合文献资料及教学实际经验总结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并过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质疑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方法。只有提高学生敢问、乐问、会问的质疑能力,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才能,从而实现时代所赋予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使命。
夏芸[3](2014)在《搭起创新的桥梁》文中研究指明一、智力游戏,导入新课(智力小游戏)发给每组学生6根火柴棒,小组讨论,搭成4个相同的三角形。计时30秒。(学生讨论、演示)教师总结:这个游戏告诉我们,做事情、解答问题、玩游戏的时候,必须摆脱思维定式,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换一种角度来思考,这就是创新思维。今天我们就一起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学习创新方法,搭起创新桥梁。二、设置情境,讲授新课【板块一】听创新故事(出示图片:蜜蜂)在鲜花丛中,我们经常看到蜜蜂黄黑相间的身影,伴随着"嗡嗡嗡嗡"的声音翩翩起舞。
曾剑华[4](2008)在《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文中指出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不少学校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要求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性学习的形成,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什么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何在?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认识,并通过对高中学生问题意识现状的分析研究,探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文章通过对问题意识的探讨,以期引起教师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视,改进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
汪厚斌[5](2006)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中认为面对信息爆炸、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日益不适应激烈竞争的需要。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对传统教育进行反思,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在中学阶段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教育目的的创新教育,正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 本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特点,根据教育心理学及创新教育理论的有关原理,阐述了创新能力的概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可行性,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原则及途径和方法,以及本人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唐玉芳[6](2005)在《论手工制作课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开拓、创新的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文化知识飞速更新,世界各国的竞争更为激烈,并集中表现在创新性人才的竞争上,而创新思维是影响创新能力生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我国把培养创新性人才,培养人的创新思维提高到关系国家命运战略高度。江泽民同志说,“面对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者特殊的使命。”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教育为我国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然而,传统教育也存在着种种弊端,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往往要求学生整齐划一,步调一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创新思维。林崇德说,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就是教育的一种失职,一种错误。因此,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在创新性实践活动之中才得以生成和发展。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从美术教学切入,通过手工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手工制作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各种各样的手工材料,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实践机会,并且通过这种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得到丰富的感性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既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又要遵循科的教学原则;创设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不同的材料,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实施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灵活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洪林旺[7](2004)在《新课程 新理念 新评价——2004年实验区中考题赏析》文中提出
吴彦子[8](2004)在《敢向权威挑战的小学生聂利》文中研究说明
二、敢向权威挑战的小学生聂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敢向权威挑战的小学生聂利(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崇左市高一学生的物理质疑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质疑现状研究 |
2.2.2 质疑影响因素研究 |
2.2.3 物理质疑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
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 |
3.2 理论基础 |
4 研究设计与实施 |
4.1 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
4.2 问卷的编写 |
4.2.1 问卷的结构 |
4.2.2 问卷问题的编写 |
4.3 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
4.4 数据处理 |
5 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5.2 高一学生物理质疑意识现状研究 |
5.3 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主动质疑现状研究 |
5.4 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深入质疑现状研究 |
5.5 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质疑权威现状研究 |
5.6 教师对学生物理质疑能力的培养做法研究 |
5.7 小结 |
5.8 对教师访谈调查 |
6 高一学生物理质疑现状影响因素研究 |
6.1 性别不同与学生物理质疑现状影响研究 |
6.2 学科意向与学生物理质疑现状影响研究 |
6.3 成绩高低与学生物理质疑现状影响研究 |
6.4 居住地不同与学生物理质疑现状影响研究 |
6.5 家庭教育者学历与学生物理质疑现状影响研究 |
6.6 小结 |
7 结论和启示 |
7.1 结论 |
7.2 启示 |
7.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教师访谈 |
附录 2 高一学生的物理质疑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2)提高小学生质疑能力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 生活经验的反思——现代社会生活对质疑能力的需要 |
(二) 课标解读 |
(三) 课堂现状 |
二、研究的意义 |
(一) 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
(二) 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
(三) 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
(四) 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进行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情况 |
(二) 国内研究情况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访谈法 |
(三) 问卷调查法 |
(四) 统计分析法 |
(五) 实践研究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 对于质疑的界定 |
(二) 对于质疑能力的界定 |
二、相关理论概述 |
(一) 后现代科学观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 认知心理学理论 |
第三章 调查结果分析 |
一、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中质疑能力培养的认识的结果分析 |
(一) 有关质疑的认识观 |
(二) 有关教学方式 |
(三) 有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
(四) 有关对学生的评价 |
(五) 有关提问质疑技巧与方法的训练 |
二、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调查 |
(一) 学生疑问的产生情况及处理态度 |
(二) 关于学生自身对质疑重要性的认识 |
(三) 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识 |
(四) 教师对于学生课堂质疑的态度 |
第四章 影响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因素及培养措施 |
一、影响小学生质疑能力的因素 |
(一) 内在因素 |
(二) 外在因素 |
二、培养小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
(一) 培养小学生敢于质疑的方法 |
(二) 交给学生质疑方法 |
(三)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方法 |
(四) 教给学生质疑的技巧 |
第五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策略实施的教学实验 |
一、实验假设 |
二、实验对象 |
三、实验时间 |
四、实验过程 |
(一) 营造质疑氛围 |
(二) 设定奖励制度 |
(三) 利用策略,贯穿教学 |
五、实验结果 |
第六章 思考 |
一、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是关键 |
二、存在的问题 |
(一) 问题数量——为了质疑而质疑 |
(二) 问题质量难以量化 |
(三) 难以兼顾所有学生 |
(四) 实验结论有待进一步论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数学课堂这质疑情况的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小学生数学课堂质疑现状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4)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问题意识培养概述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概念的界定 |
1.3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
1.3.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1.3.2 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
1.3.3 有助于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
1.3.4 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
2.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分析 |
2.1 调查与结果分析 |
2.1.1 高中学生问题意识情况调查表设计思路 |
2.1.2 高中学生问题意识情况问卷结果、分析与讨论 |
2.2 对影响学生问题意识形成因素的探讨 |
2.2.1 僵化的教学模式限制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
2.2.2 传统教育价值观念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
2.2.3 学生的个性差异影响问题意识的培养 |
3.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
3.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
3.1.1 利用生活实践营造问题情景 |
3.1.2 利用科学史再现问题情景 |
3.1.3 利用当代生物热点等素材创设问题情景。 |
3.2 改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问题意识 |
3.2.1 改变教学方法 |
3.2.2 集体讨论、加强合作,组织学生问题探究 |
3.2.3 倡导探究性学习 |
3.3 架设实验探究桥梁,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
3.3.1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提出问题的前提 |
3.3.2 营造实验情境,创造提出问题的环境条件 |
3.3.3 加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
4.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实验研究 |
4.1 实验对象 |
4.2 实验材料 |
4.3 实验变量 |
4.4 实验流程 |
4.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4.6 数据分析结果 |
5.结论 |
附录1 问卷调查表 |
附录2 高三(六)班和高三(七)班高二期末与武汉二月调考生物成绩比较表 |
参考文献 |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课题及公开发表论文一览表 |
致谢 |
(5)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创新能力概述 |
1.1 创新能力解析 |
1.2 创新能力的构成 |
1.3 创新的教育心理学意义 |
1.4 创新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2.1 国际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
2.2 中国教育转型的需要 |
2.3 物理课程目标的要求 |
2.4 创造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之一 |
2.5 培养创新能力的可行性 |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原则及条件 |
3.1 培养创新意识 |
3.2 培养创新思维 |
3.3 培养创新能力 |
3.4 培养创新人格 |
3.5 培养创新行为 |
3.6 创新教学的原则 |
3.7 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 |
四、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
4.1 让学生经历创新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
4.2 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创新思维 |
4.3 寻求、发现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
4.4 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
4.5 反省认知与监控能力及其培养 |
五、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 |
5.1 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5.2 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创新 |
5.3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移植创新能力 |
5.4 用物理课题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
5.5 物理作业的多样化 |
[附] 学生物理创新学习问卷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6)论手工制作课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一、背景 |
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 |
人自身的发展需要创新 |
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 |
二、关于创新思维 |
对创新思维的理解和认识 |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
三、通过手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一) 手工制作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
1、手与脑是创新思维得以生成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
2、创新思维的产生、发展离不开人的实践 |
3、手工制作是一种创新性实践活动 |
(二) 手工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
1、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2、激发学生想象,丰富其想象力 |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三) 手工制作的教学探索 |
1、遵循正确的教学原则 |
2、创设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
3、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4、借助不同的材料,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
5、实施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四、教学案例四例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论文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新课程 新理念 新评价——2004年实验区中考题赏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现物理课程的价值观, 突出物理素质考查 |
1.课标要求 |
2.课标要求 |
3.课标要求 |
4.课标要求 |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突出科学探究 |
三、改变学科本位, 体现学科渗透 |
四、敢向权威挑战的小学生聂利(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崇左市高一学生的物理质疑现状调查研究[D]. 徐翎翔.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3)
- [2]提高小学生质疑能力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 谭彩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3]搭起创新的桥梁[J]. 夏芸.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4(08)
- [4]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D]. 曾剑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08(10)
- [5]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 汪厚斌.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4)
- [6]论手工制作课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D]. 唐玉芳. 山东师范大学, 2005(12)
- [7]新课程 新理念 新评价——2004年实验区中考题赏析[J]. 洪林旺.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4(12)
- [8]敢向权威挑战的小学生聂利[J]. 吴彦子. 小读者,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