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佛与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重评胡佛的反萧条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查泉[1](2018)在《美国学术界的赫伯特·胡佛研究》文中认为赫伯特·胡佛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美国学术界对胡佛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关于胡佛的政策和理念,自由派与保守派展开争论;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新保守主义"和"新左派"对胡佛进行了重新解读;随着60年代末胡佛档案资料的开放,相关研究进入繁荣期;80年代之后,经济新自由主义在美国兴起,学者们对罗斯福之前的共和党时代和胡佛展开了新的思考。
王微[2](2017)在《主题式史学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以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的政策措施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笔者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第18课《罗斯福新政》的教学中,尝试引进主题式史学阅读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应对措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史学批判精神。
周琳琳[3](2017)在《幻灭后的自我救赎与心灵回归——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重访巴比伦》解读》文中研究表明《重访巴比伦》是20世纪美国着名作家F.S.菲茨杰拉德的优秀短篇小说,讲述了美国人查理·J·威尔斯重访巴黎,想从妻妹那里要回女儿合法监护权的经过。文中查理的"重访巴比伦",既是对过去放纵挥霍的忏悔与赎罪,也象征着传统伦理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回归。通过查理的"重访巴比伦",菲茨杰拉德不仅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肆意享乐、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还探索了美国人在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和"美国梦"的幻灭后,向传统伦理道德回归的渴望和可能性。
薛伟强[4](2016)在《理论设想有局限 探寻真相须实证——再与王生老师商酌》文中研究表明王生老师近年在《历史教学》连载《一道好题的标准之一、之二、之三》(见《历史教学·中学版》2013年第12期、2014年第2、6期)中,以大量高考真题为例,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了"直接或间接复现教材内容"的高考题目"思维层次低下,甚至毫无思维含量",这样的试题没有意义。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已经专文商榷(见《深度思维绝非一道好题的唯一标准》,《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第3期)。王老师的论述,不少是个人的
汤文[5](2016)在《中学历史教学视域下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探究与反思》文中提出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转变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而胡佛反危机的措施作为经济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难点,但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对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处理并不一致。人教版提到"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但并未提及具体措施;人民版在叙述"胡佛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的同时,还说:"1932年是总统大选年,为了赢得连任,胡佛不得不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并允许复兴金融
郭桂杭,梁倩[6](2015)在《从CRISIS探究美国经济状况——基于语料库的CRISIS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COHA、COCA两个美国语料库提供的大量客观、真实的数据为依据,探讨CRISIS在近200年的历时演变及其搭配词的特征,以期从话语研究中获取美国的经济状况信息。研究表明:(1)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CRISIS的使用频率突然飙升,而后一直都是美国大众关注的重点;(2)CRISIS的搭配词具有很强的商务性倾向,ECONOMIC CRISIS与FINANCIAL CRISIS共现频率最高;ECONOMIC CRISIS与ENERGY CRISIS分别对应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两次危机,也成为了这两个时期美国经济的标志性事件;(3)在动词性搭配词方面,最常见的搭配词是FACING。统计对比后发现,应对危机的具有积极语义韵动词在语料库中共现的频率高于具有消极语义韵的动词,这表明美国社会在积极寻求解决危机的途径与方法。
苏澍[7](2014)在《1921-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农业政策及其评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20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农业“黄金时代”的最后一年,随着欧洲经济的复苏和美国进入到现代化、城市化时代,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经济部门开始走向衰落,长时间的农业萧条由此开始。同年,一战后美国首次总统选举也拉开帷幕,这次选举是保守和进步的较量,也是自由主义和国家主义的首次交锋。受一战多重影响,美国人选择了前者,保守的共和党入主白宫,开启了1921-1933年共和党连续执政时期,由此人们所熟知的自由放任主义便一直影响着联邦政府的决策。面对农业危机,各方纷纷提出应对之策,第一届共和党哈丁政府出台了《福德尼—麦坎伯关税法》(Fordney-McCumber Tariff Act)、1923《农业信贷法》(Agricultural CreditsAct)等法案,从侧面影响农业,但并未能缓解农业的困境。相反民间力量反倒显示出了其解决农业萧条的睿智和决心。柯立芝政府时期,农业没有享受到“柯立芝繁荣”,依旧萧条。最具可行性的《麦克纳里—豪根提案》(McNary-Haugen Bill)因不符合自由放任的原则而被总统尘封起来。提高关税来解决农业问题的错误做法却屡屡得到政府的实践。受到经济大萧条的牵连,1929年农业危机加重。共和党宣传的自由放任口号开始失去活力。胡佛总统采取自愿联合的反危机措施,《农产品销售法》(Agricultural MarketingAct)确实发挥了一定的功效,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的错误出台掩盖了《农产品销售法》的成效。虽然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干预农业经济活动的力度,起到了延缓危机扩大的作用,但依旧无法治愈农业顽疾。1932年的总统大选是民众对12年共和党执政的彻底判定,也表明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势在必行。虽然共和党人12年的努力没有解决农业的根本问题,其农业政策毁誉参半,但为继任总统实施新的经济政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联邦政府和民间各种进步政治力量的长期博弈论证出这样一个事实:自由主义已然过时,国家干预必须也必会来临;这就奠定了罗斯福新政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在1921-1933年农业政策博弈的过程中美国主流思想实现了由个人自由主义到集体合作自由主义到国家进步主义的彻底转变。
沈为慧[8](2013)在《“胡佛反危机”题的教学启示》文中指出众所周知,高考试题不仅有检测与选拔功能,还有引领与导向作用。每一道试题都体现了命题者对课改理念的领悟、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考试大纲的认识、对教科书的驾驭,而这些又共同指向了一点:对中学历史教学方向性的思考。本文以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第31题为例,对此进行简要说明。原题如下: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
袁阳春[9](2013)在《借高考反思教学——从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第31题谈起》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高考文综全国课标卷选择题第31题,针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的胡佛和罗斯福进行设问。题目如下: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孟想[10](2011)在《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及其作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综合运用历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新政”时期诸多原始史料尤其是数据资料的考察与分析,探讨了“新政”时期货币政策诞生的背景,包含的具体内容与特点,以及其所产生的作用。文章的第一部分考察了“新政”时期货币政策诞生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中,美国经济经历了柯立芝繁荣,但是在表面的繁荣之下暗流涌动。当各项隐患积累到顶点,以1929年的股票市场崩盘为标志,大萧条正式降临。金融系统过度扩张,保证金交易与投资信托大行其道,美联储软弱无力,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中违约风险严重,这一切导致了银行危机的爆发。胡佛政府秉承了自由放任的保守主义经济政策,对于经济危机束手无策。文章的第二部分阐述了“新政”时期货币政策所包含的内容与特点。在第一次“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对银行业进行彻底整顿的《紧急银行法》,赋予总统扩大货币发行权限的《托马斯修正案》,确立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立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整顿证券市场的《证券实情法》和《证券交易法》。第二次“新政”时期,则主要包含重构联邦储备体系的《1935年银行法》,改革税务制度的《1935年税收法》等一系列法案和行政措施。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新政”时期货币政策的特点。首先,“新政”时期的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第一次“新政”时期以救急为主,第二次“新政”时期以革新为主。其次,在“新政”货币政策的推进过程中,罗斯福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扩大其权力,避免冒进,稳步前行。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从金融体系内部和金融体系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新政”时期货币政策所产生的作用。对其作用的分析主要以历史数据考察与分析的方式进行。首先,“新政”货币政策恢复了银行系统的正常运转并建立了新的金融市场规范。银行系统逐渐走出了危机时期的窘境,并且产生了诸多影响深远的新的体系准则。其次,“新政”货币政策对联邦项目与社会资本积累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其中,一方面包括资金的直接注入,另一方面也包含运用资本运作的间接手段对其给予支持。
二、胡佛与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重评胡佛的反萧条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胡佛与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重评胡佛的反萧条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学术界的赫伯特·胡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早期自由派和保守派的争论 |
二、“新保守主义”学派和“新左派”的重新解读 |
三、胡佛研究的繁荣期 |
四、新思考:20世纪80年代后的胡佛研究 |
结语 |
(2)主题式史学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以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的政策措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缘起:尽信书, 不如无书 |
二、课前:学生主体, 教师导向 |
三、课堂:思想碰撞, 冲突融合 |
四、反思:合作探究, 提升素养 |
(3)幻灭后的自我救赎与心灵回归——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重访巴比伦》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经济繁荣到经济大萧条 |
二、在金钱支配下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 |
三、幻灭后的自我救赎与心灵回归 |
四、结语 |
(4)理论设想有局限 探寻真相须实证——再与王生老师商酌(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6)从CRISIS探究美国经济状况——基于语料库的CRISI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相关研究述评 |
1.商务话语研究 |
2.基于语料库的商务话语研究 |
二、研究设计 |
1.研究问题 |
2.COHA与COCA语料库 |
三、结果与讨论 |
1.CRISIS在COHA语料库使用频率的历时演变 |
2.CRISIS在COHA、COCA语料库中的搭配词特征 |
(1)CRISIS的名词或形容词搭配特征 |
(2)CRISIS的动词搭配特征 |
结语 |
(7)1921-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农业政策及其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节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目的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一章 美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一战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
第一节 1914-1920 年美国经济地位变动概述 |
第二节 一战后农业经济的变化 |
一、 一战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
二、 战后初期 1921-1933 年农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问题 |
第二章 1920 年总统选举和哈定时期农业经济政策 |
第一节 1920 年总统大选及其背景 |
第二节 哈定时期的农业经济政策 |
一、 哈定的思想 |
二、 主要的相关农业政策 |
第三章 柯立芝时期农业经济政策 |
第一节 柯立芝的个人政治思想 |
第二节 柯立芝时期主要农业法案 |
第四章 胡佛时期应对农业经济危机的措施 |
第一节 胡佛的合作自由主义的形成背景 |
第二节 胡佛稳定农业的政策 |
一、 《农产品销售法》 |
二、 《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
第五章 1921-1933 年美国联邦政府农业政策评析 |
第一节 保护主义和关税问题 |
一、 保护主义的渊源和影响 |
二、 1921-1933 年美国关税变化趋势 |
三、 保护主义和 1921-1933 年高关税的联系 |
第二节 针对农业问题的政策援助和价格补助 |
第三节 1921-1933 年美国农业传承的进步思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及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新政”时期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 |
(一) 股票市场崩盘与经济危机的降临 |
(二) 金融系统过度扩张与第一次银行危机的爆发 |
(三) 胡佛政府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
二、“新政”时期货币政策的内容及其特点 |
(一) 第一次“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的货币政策 |
(二) 第二次“新政”时期罗斯福政府的货币政策 |
(三) “新政”时期货币政策的特点 |
三、“新政”时期货币政策的作用 |
(一) 银行系统的正常运转与新的金融市场秩序的建立 |
(二) “新政”货币政策对联邦项目与社会资本积累的巨大支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胡佛与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重评胡佛的反萧条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学术界的赫伯特·胡佛研究[J]. 查泉. 史学理论研究, 2018(02)
- [2]主题式史学阅读教学的实验研究——以大萧条时期胡佛政府的政策措施为例[J]. 王微. 求学, 2017(44)
- [3]幻灭后的自我救赎与心灵回归——菲茨杰拉德短篇小说《重访巴比伦》解读[J]. 周琳琳. 戏剧之家, 2017(10)
- [4]理论设想有局限 探寻真相须实证——再与王生老师商酌[J]. 薛伟强. 中学历史教学, 2016(06)
- [5]中学历史教学视域下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探究与反思[J]. 汤文.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6(05)
- [6]从CRISIS探究美国经济状况——基于语料库的CRISIS研究[J]. 郭桂杭,梁倩.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02)
- [7]1921-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农业政策及其评析[D]. 苏澍. 鲁东大学, 2014(09)
- [8]“胡佛反危机”题的教学启示[J]. 沈为慧.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3(08)
- [9]借高考反思教学——从2013年高考新课标卷第31题谈起[J]. 袁阳春.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 2013(07)
- [10]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及其作用[D]. 孟想.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