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建立现代医院制度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宋林子,孙冬悦,任珊,杨敬[1](2021)在《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十四五"时期是提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保障可持续的医院运行新机制取得新进展。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公立医院的发展和规划进行了重要部署,本文针对公立医院发展规划的制订现状提出三方面问题:第一,医院长期规划的制订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第二,医院长期规划的制订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有待提升;第三,医院长期规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仍有提升空间。同时提出4方面探索:第一,加强顶层设计,高度重视医院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第二,将高质量发展为公立医院规划编制的目标导向;第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应在公立医院运行中充分体现;第四,坚持问题为导向,创新推动医院发展规划的制订。
张柴,王硕[2](2021)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院财务转型的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作为医改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公立医院的健康长远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也是实施"健康中国"重大战略部署的关键环节。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有效满足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需要,迫切要求财务转型。文章探究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医院财务转型的实施路径。
王锐杰[3](2021)在《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对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该类企业薪酬绩效管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从内外部薪酬绩效水平调查来看,其仍需通过内部薪酬绩效的完善与优化,提升整体管控水平,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期待本次研究能够为大型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的薪酬绩效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傅承哲,庞艳英[4](2021)在《从“试点”到“样板”:制度创业视角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跨境医疗融合机制》文中研究表明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跨境融合机制是推进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的前提。为了创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探索跨境卫生健康合作新路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从"办医、行医、管医、就医"四大领域先行先试。制度创业视角下,医院依托共同的制度愿景开展合作试点,以"内地效率+香港质量"互补优势作为结构融合的运行逻辑,使制度雏形得以区域推广。在跨境融合绩效显现后,医院提炼医改经验并实现样板效用。然而,由于政治体制差异、公益性价值冲突等壁垒,跨境医疗融合机制的整体效能有待提高。因此,塑造"健康湾区"助力"健康中国"是渐进式的过程,应注重顶层设计、治理体系改革和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欧阳明,宋应诺,李紫薇,刘剑龙,张脐伟,范阳东[5](2021)在《欧洲标准评估框架对我国公立医院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启示》文中提出介绍了欧洲标准评估框架(Common Assessment Framework,CAF)的起源、目的、核心价值观、内容结构与实施方法。从我国公立医院部门属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内涵、引入CAF理念现实需要等3方面分析了CAF之于我国公立医院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借鉴CAF的有益启示,认为我国应将CAF本土化并融入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过程,在公立医院中树立CAF八大核心价值观,构建基于CAF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严格按照CAF流程全员参与落实自我评估。
张雨晴,李军[6](2021)在《我国医院章程的历史与政策剖析》文中认为我国自古便有"章程"的说法,是特定组织办事、制定规则的基本纲领。纵观章程的发展历史与政策演进,可见章程的发展史是其逐渐被认识和理解的过程,章程建设亦不断获得政策文件支持。系统梳理20世纪初以来医院章程及相关政策的发展规律,比较公立医院、高校以及公司章程的异同点,有利于医院管理者从纵横向两个维度较全面地了解章程发展规律、熟悉相关政策导向以及章程结构,从而制定适宜的医院章程,为医院有序运行提供根本遵循。
曾惠权,袁笑贞,袁灿波[7](2021)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各个领域均发生了相应变化。而管理制度作为各个领域发展的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导向做好,对实现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医院管理制度在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保证医院管理水平就有促进作用。因此,必须提升对医院管理制度重视。但在社会发展新时期,以往医院进行管理中采用的多项管理制度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入手,对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探讨新环境下医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医学管理制度措施,在以往工作经验总结基础上,加快推动医院运营管理体系改革,以期为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提供支持。
刘晓波[8](2021)在《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医联动”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医联动”就是实现我国医疗、医保和医药三个领域的改革联动,即用改革的办法实现集医疗体制、医保体制、医药体制的联动,打造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三医联动”改革的推进在不同的会议上都被提及,无论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举行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还是在各医疗相关部委组织的医改会议上,均提到我国医疗改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三医联动”的协调推进。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宣告胜利,人民实现了从温饱的基本需要向对于健康生活的需求在不断地提高,这就与当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完善不相适应,因而迫切要求国家对于医疗改革的完善,以满足于人民群众对于享受高质量健康服务的社会需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持续推进“三医联动”,实现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注重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规范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此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同时国务院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国家层面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健康中国建设理念。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体制、医保体制和医药体制于一体,且具有联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理念的践行,我国“三医联动”改革的方向就变的更加明确,即实现医疗体制、医保体制和医药体制改革的共同发力,实现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完整构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从党中央的提出以及从政府层面对于健康中国行动的践行,“三医联动”改革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医疗保障体系的关键一招。作为我国新医改的主要改革方略,从医疗改革、医保改革和医药改革各个领域的改革内容和成效以及其联动的内容和成效来分析“三医联动”改革举措推行的必要,这不仅对于国家整体医疗卫生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还对于解决医疗改革这一难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解决办法。
肖雄[9](2021)在《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十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的针灸推广运动从开始实施到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勾勒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结合时代背景、政治动因、社会环境等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剖析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起伏的原因及国家力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运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个案研究;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针灸(中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掌握丰富史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针灸推广运动全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力求再现“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历史面貌。同时,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动因、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采用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的发生原因、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特色进行研究;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历史考据法对针灸推广运动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典型临床运用进行分析考察。成果: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置于宏大历史叙事角度下,分析领导组织力量、参与群体、学习内容、推广方式诸要素,全面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客观再现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史实。确定了针灸推广运动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将推广运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初期(1951年2月《人民日报》发出号召至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之前)、中期(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后至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前)、高潮期(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至1962年底)和后期(1963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并分别客观分析、总结了各时期的阶段性特色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并普及使用的电针、水针、耳针、梅花针四种典型新针法和针灸治疗疟疾、针灸治疗血吸虫病、针刺治疗阑尾炎、针刺治疗聋哑四项典型临床运用进行个案研究和历史考证。重新梳理了电针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推广情况,水针发明过程、代表人物及推广情况,耳针被介绍至国内并被推广和经典化的过程,梅花针的发明、推广应用与更名争议等。从国家政策和卫生建设需要的角度分析研究针灸推广治疗疟疾和血吸虫病的史实;梳理了针刺治疗阑尾炎的历史进程;并对针刺治疗聋哑的发明情况、政治推动因素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的“针灸休克”治疗精神病、首例针刺麻醉的学术争议以及“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历史研究。从国家建设、政治领导、针灸特质等角度深度剖析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总结归纳了针灸推广运动的政治特点和组织特点;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对不同参与群体在思想意识、政治品格和医学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代针灸发展和国家卫生建设的影响;客观总结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论:“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医药参与卫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事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呈现出阶段性特色和数次高潮起伏。其不仅是一项卫生工作,振兴并重塑了中国针灸学和当代针灸业;更被上升为国家行为和政治任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卫生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和针灸疗法“多、快、好、省”的特质是这场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采用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以及大力开展群众性运动是针灸推广运动的主要特点。通过针灸推广运动,针灸医师接受了社会主义政治规训和现代医学知识,改变了传统从业与受业方式;西医接受了政治身份的重新塑造,培养了无产阶级政治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待中医的态度;普通民众增强了对针灸的认知,基层、边远地区人民的卫生健康得以有更多医疗保障。针灸推广运动也影响了疗法自身的形塑,使针灸学走向科学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为当代针灸的传承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与构建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基本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的卫生面貌,有助于强化政治宣传,巩固国家治理。其历史经验在于: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其历史教训提示:医学技术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同时应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行政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有助于深化考察中共领导下的中医工作和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可为当代针灸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医工作开展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参考。
晋江艳[10](2021)在《中国东北地区社会保障研究(1949-1956)》文中指出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中国人民的社会保障实践持续了上千年,且随着社会发展,保障对象逐步扩大,保障措施日益多样,保障思想不断丰富,但严格来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始终没有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1949至1956年,较全国其他地区,东北地区经济基础较好,重工业相对发达,加上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处于战争前沿,优抚安置任务异常艰巨,促使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建立了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在内的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之后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研究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丰富东北地区党史研究和完善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重点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计量史学法,分六部分对1949至1956年东北地区社会保障进行全面分析。作为文章的起点,第1章遵循党史研究基本思路,介绍了选题背景,说明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重点整理和介绍了国内外研究成果,认为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保障的研究已硕果累累,但关于东北地区的研究尚有不足,仍有一定的研究空间。任何实践都不是空中楼阁。研究社会保障,首先要追根溯源,探究其实践基础。1949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开展的社会保障实践具有坚实的理论、历史和现实基础,三者缺一不可。第2章和第3章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认为这一时期东北地区党组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保障思想)为指导,受中国传统社会保障思想影响,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东北解放区的社会保障实践基础上,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形势,建设国家重工业基地、开展农业合作化的经济计划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形势,在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情况下,领导人民创建了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亟需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具备了建立社会保障的条件。第4章和第5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至1956年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始终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保障”概念,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但无论是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还是社会优抚工作都已经开展起来。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系统的组织机构体系、广泛的社会动员以及以政府、社会和内部机构为主体的监督机制搭建了一个社会保障体系。第4章重点介绍了这一内容,即1949至1956年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在这一制度框架下,东北各地竭尽所能救济灾民、贫民和朝鲜战灾孤儿,收容改造旧社会遗留的娼妓和游民;重点在企业中建立劳动保险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福利,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以及精神病人建立民政福利;优待军烈属和革命残废军人,褒扬抚恤革命英烈,妥善安置回乡转业人员等,丰富的内容使社会保障由简单的制度构建层面跨越到充实的制度实践层面。第5章则重点介绍了1949至1956年东北地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在充分认识制度结构和实践内容的基础上,第6章进一步提升,重点分析了1949至1956年东北地区社会保障的作用,认为其对政治建设而言,通过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巩固了新生政权;对于经济建设而言,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对于军事活动而言,激发了群众参军参战的热情,为抗美援朝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对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而言,构建了社保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当前东北地区的社会保障现状,以史鉴今,提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确保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坚持群众观点,反对官僚主义作风;坚持自力更生,克服“等靠要”思想。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总体来说,1949至1956年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实践是成功的,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稳定性和和可持续性不足。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社会保障实践,本文采取在总体肯定的基础上加以批判借鉴的态度。
二、关于建立现代医院制度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建立现代医院制度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 |
1.1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与高质量发展 |
1.2 医院发展规划的内涵与概念 |
1.3 公立医院发展规划制订存在的困惑 |
2 编制过程中的困惑 |
2.1 医院长期规划的制订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
2.2 医院长期规划的制订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有待提升 |
2.3 医院长期规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仍有提升空间 |
3 对医院长期规划制订与落实的思考 |
3.1 加强顶层设计,高度重视医院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
3.2 将高质量发展为公立医院规划编制的目标导向 |
3.3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应在公立医院运行中充分体现 |
3.4 坚持问题为导向,创新推动医院发展规划的制订 |
4 小结 |
(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院财务转型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
2.1 财务管理受重视程度不足 |
2.2 财务与业务联系不够紧密 |
2.3 财务信息化建设落后 |
2.4 医院财务管理高度不够 |
3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财务转型的实施途径 |
3.1 更新管理观念,加强财务控制 |
3.2 注重财会人才培养,提升财会管理队伍能力 |
3.3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管理职能发挥 |
3.4 推进预算与成本一体化建设,提高财务控制水平 |
4 结语 |
(3)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研究目的 |
●方法 |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员工薪酬绩效满意度的整体调查结果 |
●影响员工内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
●影响员工外部薪酬绩效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
结论 |
(4)从“试点”到“样板”:制度创业视角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跨境医疗融合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
(一)跨境融合的“双重使命”——合作发展与制度创新 |
(二)大湾区跨境医疗服务供给的制度环境 |
(三)理论框架:基于制度创业视角的机制分析 |
三、案例描述:跨境融合中的港大深圳医院管理实践 |
(一)办医:兼容两制特点,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
(二)行医:秉承专业精神,博采众长促成循证医疗。 |
(三)管医:坚守以人为本,互相借力创新绩效问责。 |
(四)就医:实施精细管理、优势互补,构建互信基石。 |
四、机制解释:基于共同愿景的制度创业过程分析 |
(一)共同愿景:深化医改与专业发展并行 |
(二)跨境医疗融合机制中的制度创业要素及其策略 |
1. 规制性要素:使用权威。 |
2. 规范性要素:缔结联盟。 |
3. 文化-认知要素:桥接惯例。 |
(三)融合机制运行进程中制度样板推广 |
五、结论与讨论 |
(一)打造健康湾区:跨境医疗融合样板“何以能” |
(二)助力健康中国:内地医院管理制度改革的经验 |
(三)港大深圳医院模式的限度与挑战 |
(5)欧洲标准评估框架对我国公立医院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CAF介绍 |
1.1 CAF起源、目的和价值观 |
1.2 CAF内容结构 |
1.3 CAF实施方法 |
2 CAF之于我国公立医院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适用性分析 |
2.1 公立医院作为公共服务组织的属性为引入CAF理念提供了基础 |
2.2 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内涵为引入CAF理念提供了契合点 |
2.3 解决我国公立医院存在问题的迫切性为引入CAF理念提供了现实需求 |
3 CAF对我国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的启示 |
3.1 将CAF本土化并融入公立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过程 |
3.2 在公立医院中树立CAF8项核心价值观 |
3.3 构建基于CAF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3.4 严格按照CAF流程全员参与落实自我评估 |
(7)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概述 |
2 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内涵 |
2.1 基本原则 |
2.2 基本框架 |
3 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策略 |
3.1 加快管理体制创新 |
3.2 完善法人制度 |
3.3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
3.4 建立并强化保障体系 |
4 结论 |
(8)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医联动”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一、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医联动”改革的背景 |
(一)健康中国行动的提出 |
(二)人民对于健康的需求 |
(三)新医改的需要 |
二、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医联动”改革的内容 |
(一)医疗体制改革 |
1.公立医院改革 |
2.医疗收费改革 |
3.分级诊疗体系 |
(二)医保体制改革 |
1.城乡医保改革 |
2.医保覆盖范围扩大 |
3.医保支付方式 |
(三)医药体制改革 |
1.药品集中采购 |
2.药品种类调整 |
3.医药资源的流通管理 |
(四)“三医联动”的联动作用 |
三、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医联动”改革的成效 |
(一)医疗改革的成效 |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显着增加 |
2.现代医疗体制明显 |
(二)医保改革的成效 |
1.医保报销效果明显 |
2.医保制度建立健全 |
(三)医药改革的成效 |
1.集中采购效果明显 |
2.药品流通管理制度健全 |
(四)“三医联动”的成效 |
四、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医联动”改革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
(一)存在问题 |
1.医疗改革存在的问题 |
2.医保改革存在的问题 |
3.医药改革存在的问题 |
4.“三医联动”存在的问题 |
(二)解决对策 |
1.完善医疗保障 |
2.优化医疗服务 |
3.健全监管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9)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一) 选题依据 |
(二) 选题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一) 新中国“十七年” |
(二) 针灸与针灸推广 |
(三) 运动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
(二)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三) 研究方法 |
四、研究材料 |
(一) 材料来源 |
(二) 材料的甄选 |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
(一) 当代针灸史研究现状 |
(二) 当代中医史研究现状 |
(三) 当代医疗社会史(医学发展与政治方向)研究现状 |
(四) 简要评议 |
第一章 楔子:近代针灸境遇的不同面向 |
第一节 针灸生存危机与业者自强举措 |
一、民国政府统治下针灸生存危机频现 |
二、针灸业者尝试“科学化”革新 |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普及针灸的尝试 |
一、毛泽东重视发挥中医力量 |
二、中共领导下根据地及军队普及针灸的情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曲折行进:针灸推广运动的初期 |
第一节 新中国“针灸推广”的提出 |
一、卫生部确立“团结中西医”方针 |
二、《人民日报》揭开针灸推广帷幕 |
第二节 针灸疗法实验所探索推广针灸 |
一、在北京先行培训针灸师资 |
二、在多地推广针灸培训模式 |
三、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成效 |
第三节 针灸推广在国内的初步实践 |
一、针灸教学开始普及 |
二、组织针灸医师开展临床工作 |
第四节 新针灸学:推广初期的核心内容 |
一、“新针灸学”的学术特点 |
二、“新针灸学”的推广情况 |
第五节 针灸推广初期的成效与困难 |
一、针灸推广初期取得的成绩 |
二、针灸推广初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步入正轨:针灸推广运动的中期 |
第一节 中医政策调整,针灸推广迎来新阶段 |
第二节 推广针灸的四大主要途径 |
一、西医学习针灸 |
二、改进中医针灸教育 |
三、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掌握针灸技术 |
四、“中医带徒弟”助力培养针灸人才 |
第三节 典型事例:江苏省针灸推广与教学革新 |
一、分设中、西医班级培养针灸师资 |
二、开展短期针灸巡回教学,培养校外医务人员 |
三、承担委托教学任务,培养更多针灸人才 |
四、编写《针灸学》,为统编针灸教材确立范式 |
第四节 推广中期的主要成效:临床应用取得进展 |
一、应用范围扩大,治疗病种增加 |
二、推动献方工作,发掘民间针灸 |
第五节 推广中期潜在的问题与新的趋势 |
一、中、西医间的龃龉与“整风运动” |
二、“技术革命”催生针灸新方向,“跃进”苗头初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跃进”与“革命”:针灸推广运动的高潮 |
第一节 “大跃进”历史背景下的针灸推广 |
一、“大跃进”正式发动,《健康报》呼吁进一步推广针灸 |
二、河北省开展“普及针灸”群众运动 |
三、保定会议组织中医药界“大跃进” |
第二节 “人人学会针灸” |
一、学习主体:干部带头,医务人员广泛参与 |
二、学习形式及主要内容 |
三、针灸出版物大量涌现 |
第三节 掀起针灸“技术革命” |
一、以“土”为主的医药卫生技术革命 |
二、积极开展针灸经络科学研究 |
三、新式针法与器具大量涌现 |
第四节 针灸“跃进”的高潮与后续 |
一、针灸“跃进”达到高潮 |
二、形势发生变化,针灸工作转入调整阶段 |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针灸推广的特点 |
一、强调党的领导,政治挂帅 |
二、提倡短期速成,大放“卫星” |
三、开展群众运动,影响广泛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农村:针灸推广运动的后期 |
第一节 “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
一、卫生工作新方向 |
二、毛泽东发布“六·二六”指示 |
第二节 农村成为针灸推广重点场域 |
一、鲁之俊重提针灸推广 |
二、山西省在农村推广针灸的经验 |
第三节 农村地区针灸推广的具体情况 |
一、针灸推广的培养对象与师资力量 |
二、针灸推广的主要传授形式 |
三、针灸推广的主要学习内容 |
四、在农村推广针灸的成效与影响 |
第四节 城镇针灸教育与科学研究趋于规范 |
一、针灸教育进一步普及与规范 |
二、针灸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
三、针灸学术交流活跃,政府加强统一领导 |
第五节 针灸推广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 |
一、赤脚医生与针灸术在农村的继续传播 |
二、新针疗法的出现与普及 |
三、针刺麻醉热潮出现及后续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创新针术 |
第一节 电针的发明与推广 |
第二节 水针的发明与推广 |
第三节 耳针在国内的推广与经典化 |
一、临床普及耳针运用 |
二、围绕耳针的技术革新 |
三、耳针的经典化过程 |
第四节 梅花针的发明与推广 |
一、孙惠卿与“刺激神经疗法” |
二、在各地的推广: 以上海市和江西省为例 |
三、推广中的争议——“梅花针”之名 |
第七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典型应用 |
第一节 针灸治疗疟疾 |
一、1956年前针灸治疟的使用情况 |
二、1956年后针灸治疟在各地推广 |
三、针灸治疟的后续发展 |
第二节 针灸治疗血吸虫病 |
一、严峻疫情要求中西医合作治疗 |
二、推广针灸用于血吸虫病防治 |
三、“血防大跃进”中针灸推广的高潮及后续 |
第三节 针灸治疗阑尾炎 |
一、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缘起与演进 |
二、推广中关于针刺治疗机理的研究与讨论 |
三、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 |
第四节 针刺治疗聋哑 |
一、吴芝升等人初试针治聋哑 |
二、“大跃进”时期针治聋哑迎来高潮 |
三、推广针治聋哑高潮下的问题 |
第八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 |
一、新中国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
二、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 |
三、针灸疗法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特质 |
第二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特点 |
一、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 |
二、采用自上而下、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 |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运动 |
第三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影响 |
一、对参与群体的影响 |
二、对当代针灸学形塑的影响 |
三、对针灸普及和中医工作的影响 |
四、对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
第四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
一、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 |
二、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 |
三、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 |
四、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
结语 |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主要成果 |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群众迫切要求推广针灸疗法》 |
附录2: 《有组织地研究与推广针灸疗法》 |
附录3: 《认真地学习和推行针灸疗法》 |
附录4: 《进一步学习推广针灸》 |
附录5: 《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附件 |
(10)中国东北地区社会保障研究(1949-195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东北地区建立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保障思想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 |
2.1.2 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 |
2.2 中国的社会保障思想 |
2.2.1 中国传统的社会保障思想 |
2.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主要领导人的社会保障思想 |
第3章 东北地区建立社会保障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 |
3.1 东北地区建立社会保障的历史基础 |
3.1.1 革命根据地的社会保障 |
3.1.2 抗日根据地的社会保障 |
3.1.3 解放区的社会保障 |
3.2 东北地区建立社会保障的现实基础 |
3.2.1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
3.2.2 农业合作化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民经济的发展 |
3.2.3 处于抗美援朝战争前沿 |
3.2.4 苏联社会保障制度及其示范效应 |
第4章 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
4.1 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 |
4.1.1 社会救济的资金来源 |
4.1.2 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 |
4.1.3 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 |
4.1.4 社会优抚的资金来源 |
4.2 社会保障的组织机构 |
4.2.1 政府机构 |
4.2.2 社会团体 |
4.2.3 企业内部机构 |
4.3 社会保障制度的动员与监督 |
4.3.1 社会保障中的社会动员 |
4.3.2 对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 |
第5章 东北地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
5.1 社会救济 |
5.1.1 灾害救济 |
5.1.2 贫民救济 |
5.1.3 娼妓游民收容改造 |
5.1.4 朝鲜战灾孤儿救济 |
5.2 社会保险 |
5.2.1 养老保险 |
5.2.2 医疗保险 |
5.2.3 伤残保险 |
5.2.4 生育保险 |
5.2.5 优异贡献待遇 |
5.3 社会福利 |
5.3.1 民政福利 |
5.3.2 职工福利 |
5.4 社会优抚 |
5.4.1 优待补助 |
5.4.2 褒扬抚恤 |
5.4.3 安置复员军人 |
第6章 东北地区社会保障的作用及启示 |
6.1 东北地区社会保障的作用 |
6.1.1 增强了人们对新生政权的认同,提高了党的执政合法性 |
6.1.2 提高了劳动者积极性,促进东北工业迅速发展 |
6.1.3 激发了群众支前热情和军人士气,保障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
6.1.4 构建了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为新中国社会保障奠定了基础 |
6.2 东北地区社会保障的启示 |
6.2.1 坚持实事求是,确保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
6.2.2 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作风 |
6.2.3 坚持自力更生,克服“等靠要”思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
致谢 |
四、关于建立现代医院制度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路径[J]. 宋林子,孙冬悦,任珊,杨敬. 中国医药导报, 2021(35)
- [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院财务转型的探究[J]. 张柴,王硕. 中国市场, 2021(34)
- [3]创新加工类企业管理新思路[J]. 王锐杰. 人力资源, 2021(22)
- [4]从“试点”到“样板”:制度创业视角下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跨境医疗融合机制[J]. 傅承哲,庞艳英.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1(05)
- [5]欧洲标准评估框架对我国公立医院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启示[J]. 欧阳明,宋应诺,李紫薇,刘剑龙,张脐伟,范阳东. 中国医院管理, 2021(10)
- [6]我国医院章程的历史与政策剖析[J]. 张雨晴,李军. 中国医院管理, 2021(09)
- [7]对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探讨[J]. 曾惠权,袁笑贞,袁灿波.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13)
- [8]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医联动”改革研究[D]. 刘晓波. 渤海大学, 2021(02)
- [9]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D]. 肖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10]中国东北地区社会保障研究(1949-1956)[D]. 晋江艳. 吉林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