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腔引流管的改进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超华,刘美枝[1](2022)在《品管圈在留置腹腔引流管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开展品管圈(QCC)活动规范腹腔引流管护理流程,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降低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主题,对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102例留置腹腔引流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患者活动时最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通过脑力激荡法、绘制特性要因图,找出要因及真因,并制定引流管相关知识宣讲、改进导管固定方法、建立导管维护小组等针对性措施。最后,对比品管圈前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评价效果。结果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8.6%下降至4.4%,护士在腹腔引流管维护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中,成绩均有提升,病人满意率从活动前的91.18%提升到96.67%,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升了护士业务素质,促进了患者康复。
贺宸宸,王春晖,唐裕福[2](2022)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 PD)为腹部外科最具难度和挑战的手术之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20%~60%,特别是PD术后胰瘘,可能引起腹腔脓肿、出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为早期发现并预防胰瘘,PD后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已成为临床常规操作。但是,目前针对PD后的腹腔引流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PD术后是否需要预防性的留置腹腔引流管;(2)腹腔引流方式的选择;
李静,娄小平,鲁丰华[3](2021)在《61例腹腔引流管脱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指出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1月发生的61例腹腔引流管脱管类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发现中老年人是腹腔引流管脱管的高危人群,大夜班(0∶01-8∶00)是脱管的高危时段。分析总结腹腔引流管脱管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护理对策,通过优化预防引流管脱管工作流程、全面评估和综合护理、加强护士培训、落实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以及健全管理制度等方法加强引流管脱管的防控工作,提高引流管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吴敏,林阿梅[4](2021)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在胃癌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收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一件式尿路造口袋在胃癌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收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术后均留置腹腔引流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纱布换药方案收集引流管周围渗液,观察组采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收集引流管周围渗液,比较两组换药次数、换药间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换药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件式尿路造口袋收集胃癌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能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延长换药间隔时间,促进切口愈合,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5](2021)在《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路径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表明,ERAS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科室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快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在上述背景下,
王干梅,程永霞[6](2021)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3月在医院治疗的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癌症类型、受教育程度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期间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引流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评价患者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经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除引流管时间为60.98±7.48h,短于对照组的89.29±8.4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期间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配合度,降低腹腔引流期间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雷秋成,陈焕伟,王峰杰,邓斐文,李杰原,胡健垣,符荣党,甄作均[7](2021)在《肝癌肝切除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癌)肝切除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201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女29例;平均年龄(54±12)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有无放置腹腔引流管将患者分为非引流组(78例)和引流组(123例)。比较两组术后腹腔积液、胆漏、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非引流组术中出血量300(1 450)ml,明显少于引流组的400(5 970)ml(Z=-2.293,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8(23)d,亦明显短于引流组的10(63)d(Z=-2.132,P<0.05)。非引流组、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28/78)、41%(51/1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0,P>0.05);两组术后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患者分别为4、13例,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825,P>0.05)。两组均无发生术后30 d死亡。结论肝癌切除术后无需常规放置引流管,不放置腹腔引流管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术中精细操作,严密止血,实施解剖性肝切除是术后安全的重要保障。术后需严密观察,必要时行介入治疗。
邵雪芳,陈亚红[8](2020)在《双环固定贴在多功能腹腔引流管固定中的设计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改进腹腔引流管固定方法,减少管道相关不良事件。方法选取3M棉质纺织物肤色压敏感胶带材料剪裁特定形状用于管道固定,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科病区2018年7—12月腹部术后留置唯朗?分体式多功能腹腔引流管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双环固定贴固定,对照组采用工字贴固定。比较2组固定贴剪裁时间;两种固定贴粘贴时间;更换固定贴次数;管道固定相关不良事件;患者管道牵拉感疼痛分值。结果护理工作量比较,单次固定贴剪裁时间,观察组(6.27 ± 1.07)s,对照组(11.04 ± 0.91)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457,P<0.05)。人均固定贴使用个数观察组(1.10 ± 0.31)个,对照组(2.32 ± 0.47)个,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896,P<0.05);管道牵拉疼痛分值≥4分例数,观察组0例,对照组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690,P=0.017)。结论双环固定贴固定唯朗?分体式多功能腹腔引流管更加牢固,安全,值得推广。
金敏善[9](2020)在《肝移植术后置胸腹腔引流管患者的护理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的胸腹腔引流管固定方法在肝移植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肝移植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这84例肝移植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采用传统胸腹腔引流管固定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IV3000透明贴膜加思乐扣固定导管固定;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42例肝移植手术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穿刺处不适,2例穿刺处感染,5例导管部分脱出;对照组42例肝移植手术患者中10例患者出现穿刺处不适,8例穿刺处感染,12例导管部分脱出;两组数据差异显着,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肝移植术后患者的护理中,IV3000透明贴膜加思乐扣固定导管固定方法与传统胸腹腔引流管固定方法相比,优势显着,穿刺处感染率低,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洪亮[10](2020)在《无管化技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传统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与“无管化”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究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不放置鼻胃管或腹腔引流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病区203例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期研究收集了9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观测组),术中均按常规方式置管(鼻胃管、空肠营养管、腹腔引流管及导尿管),记录患者术后鼻胃管及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的性状及引流量,理解引流的意义。后期研究分析了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按常规方式置管的患者40例(常规组),未按常规方式置管的患者73例(无管化组)。73例无管化组的病例中,术中未置入鼻胃管的患者35例(去鼻胃管组),术中未置入腹腔引流管的患者38例(去腹腔引流管组)。分别比较常规组与无管化组的2个亚组间患者的术前临床基线资料、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经济学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测组90例患者术后3天内鼻胃管引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总体性状由淡红色渗血逐渐转变为墨绿色消化液;术后7天内腹腔引流管引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总体性状由淡红色渗血逐渐转变为淡黄色腹腔内积液。比较常规组与无管化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前临床基线资料、手术指标、术后病理学资料、实验室检查方面,常规组与无管化组的两个亚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恢复情况方面,常规组与去鼻胃管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去腹腔引流管组在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使用剂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常规组与去腹腔引流管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去鼻胃管组并发咽痛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经济学指标方面,常规组与去鼻胃管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去腹腔引流管组在住院总费用、药占比方面,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管化”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快速康复治疗方案,鼻胃管与腹腔引流管应根据术中情况选择性使用。但需要更多的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明。
二、腹腔引流管的改进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引流管的改进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品管圈在留置腹腔引流管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成立活动组 |
1.2 选定主题 |
1.3 分析现状 |
1.4 确定目标值 |
1.5 要因选定及真因验证 |
1.6 对策与实施 |
1.6.1 加强健康宣传 |
1.6.2 改进导管固定方法 |
1.6.3 制定导管标准化维护流程 |
2 结果 |
2.1 UEX发生率降低 |
2.2 护理能力提升 |
2.3 患者满意度提升 |
2.4 导管护理标准化确立 |
2.5 圈员素质全面提升 |
3 讨论 |
(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PD后腹腔引流管的预防性应用 |
2 PD后腹腔引流方式选择 |
3 腹腔引流管拔除时机及指征 |
4 小结 |
(3)61例腹腔引流管脱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原因分析 |
2.1 医护人员因素 |
2.2 管理因素 |
2.3 患者和家属因素 |
3 护理对策 |
3.1 优化管道管理 |
3.2 加强护士培训和层级管理 |
3.3 健康教育 |
4 小结 |
(4)一件式尿路造口袋在胃癌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收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换药次数、换药间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3 两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5)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总论 |
1.1 ERAS定义 |
1.2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 |
1.2.1 术前宣教 |
1.2.2 术前戒烟、戒酒 |
1.2.3 术前访视与评估 |
1.2.4 预康复 |
1.2.5 术前营养支持 |
1.2.6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
1.2.7 术前禁食禁饮 |
1.2.8 术前肠道准备 |
1.2.9 术前麻醉用药 |
1.3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中部分 |
1.3.1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皮肤准备 |
1.3.2 麻醉方法、麻醉药物与抗应激管理 |
1.3.3 术中低阿片多模式镇痛策略 |
1.3.4 炎症管理 |
1.3.5 气道管理与肺保护策略 |
1.3.6 脑保护策略 |
1.3.7 术中输液及循环管理 |
1.3.8术中体温管理 |
1.3.9 手术方式与手术质量 |
1.3.1 0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
1.3.1 1 鼻胃管的留置 |
1.3.1 2 腹腔引流 |
1.3.1 3 导尿管的留置 |
1.4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 |
1.5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后部分 |
1.5.1 术后疼痛管理 |
1.5.2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
1.5.3 术后饮食 |
1.5.4 术后贫血 |
1.5.5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
1.5.6 出院基本标准 |
1.5.7 随访及结果评估 |
1.6 建立ERAS评估系统 |
2 肝胆外科手术部分 |
2.1 术前宣教 |
2.2 多学科评估 |
2.3 专科评估 |
2.4 手术规划 |
2.5 控制术中出血 |
2.5.1 入肝血流阻断法 |
2.5.2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 |
2.5.3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 |
2.6 损伤与感染控制 |
2.7 控制手术时间 |
2.8 肝胆外科手术麻醉方法与术后镇痛策略 |
2.9 术中CLCVP、循环及容量管理 |
2.9.1 实施CLCVP的方法与路径 |
2.9.2 CLCVP并发症及其防治 |
2.1 0 肝胆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与抗炎策略 |
2.1 1 早期活动与进食 |
2.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
2.1 3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 |
2.1 4 凝血功能紊乱与预防静脉血栓的管理 |
2.1 5 引流管管理 |
2.16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
2.17出院标准 |
3 胰腺外科手术部分 |
3.1 术前宣教及医患沟通 |
3.2 术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的应用 |
3.3 预康复 |
3.4 术前胆管引流 |
3.5 术前营养支持治疗 |
3.6 术前肠道准备 |
3.7 术前禁食的必要性及碳水化合物治疗的可行性 |
3.8 麻醉方法的选择 |
3.9 术中液体治疗 |
3.1 0 围手术期呼吸管理胰腺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
3.1 1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PD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
3.1 2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DP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
3.1 3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
3.1 4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
3.1 5 PD术后鼻胃管留置的必要性评价 |
3.16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的作用评价 |
3.17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必要性 |
3.18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排空延迟的防治 |
3.19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支持治疗 |
3.20出院标准与指征 |
4 胃外科手术和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部分 |
4.1 术前宣教 |
4.2 预康复 |
4.2.1 术前营养评估和治疗 |
4.2.2 减重手术术前饮食管理 |
4.2.3 减重手术术前血糖管理 |
4.2.4 术前呼吸系统管理及预康复参见总论部分。 |
4.2.5 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术前处理 |
4.3 术前禁食禁饮及肠道准备 |
4.4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
4.5 麻醉方案及管理 |
4.5.1 术中麻醉方式选择及区域神经阻滞 |
4.5.2 腹腔镜手术肌松管理 |
4.5.3 内环境的管理 |
4.5.4 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
4.6 手术方式 |
4.6.1 腹腔镜手术 |
4.6.2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腹腔镜手术 |
4.6.3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
4.7 行减重手术的肥胖病人的术后呼吸管理 |
4.8 减重手术病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术后管理 |
4.9 术后胃管的留置 |
4.1 0 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 |
4.1 1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 |
4.1 2 术后镇痛及止吐管理 |
4.1 3 术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 |
4.1 4 术后切口及引流管道的管理 |
4.1 5 出院标准 |
5 结直肠外科手术部分 |
5.1 术前宣教 |
5.2 预康复 |
5.2.1 术前风险评估 |
5.2.2 预康复 |
5.2.3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
5.3 术前肠道准备 |
5.4 术前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清饮料 |
5.5 麻醉前用药 |
5.6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参见总论部分。 |
5.7 麻醉方案及管理 |
5.8 PONV的防治 |
5.9 手术方式的选择 |
5.9.1 腹腔镜技术 |
5.9.2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 |
5.9.3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 TME) |
5.9.4 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 |
5.9.5 转流性造口 |
5.1 0 鼻胃管 |
5.1 1 预防术中低体温 |
5.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
5.1 3 腹腔或盆腔引流管的管理 |
5.1 4 导尿管 |
5.1 5 预防术后肠麻痹 |
5.16低位前切除术后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肛门功能保护与评估 |
5.17术后镇痛 |
5.17.1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A)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存在术后低血压和尿潴留的风险,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镇痛获益不大,甚至可能延长住院时间。 |
5.17.2 NSAIDs NSAIDs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
5.17.3外周神经阻滞 |
5.17.4镇痛辅助用药 |
5.18围手术期营养状态的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 |
5.19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 |
5.20评估及审查制度 |
5.21出院标准及随访 |
(6)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护理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2.3 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间 |
3 讨论 |
(7)肝癌肝切除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1.手术方法: |
2.研究内容: |
三、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二、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
三、手术相关并发症比较 |
讨 论 |
(9)肝移植术后置胸腹腔引流管患者的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10)无管化技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胃癌术后患者体内引流液的一般性研究 |
1.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2 观察及统计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2.结果 |
2.1 鼻胃管引流液性状及量的变化 |
2.2 腹腔引流管引流液性状及量的变化 |
第二部分 无管化技术在胃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的临床研究 |
1.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病例分组 |
1.2 术前准备 |
1.2.1 术前宣教 |
1.2.2 术前呼吸系统管理 |
1.2.3 术前饮食管理 |
1.2.4 术前肠道准备与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
1.3 术中处理 |
1.4 术后管理 |
1.5 出院标准 |
1.6 观察及统计内容 |
1.7 统计学方法 |
1.8 技术路线 |
2.结果 |
2.1 术前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
2.1.1 去鼻胃管组临床术前基线资料比较 |
2.1.2 去腹腔引流管组术前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
2.2 手术指标比较 |
2.2.1 去鼻胃管组手术指标比较 |
2.2.2 去腹腔引流管组手术指标比较 |
2.3 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2.3.1 去鼻胃管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2.3.2 去腹腔引流管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2.4 术后并发症比较 |
2.4.1 去鼻胃管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
2.4.2 去腹腔引流管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
2.5 术后病理学资料比较 |
2.5.1 去鼻胃管组病理学资料比较 |
2.5.2 去腹腔引流管组病理学资料比较 |
2.6 术后实验室检查比较 |
2.6.1 去鼻胃管组实验室检查比较 |
2.6.2 去腹腔引流管组实验室检查比较 |
2.7 经济学指标比较 |
2.7.1 去鼻胃管组经济学指标比较 |
2.7.2 去腹腔引流管组经济学指标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腹腔引流管的改进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品管圈在留置腹腔引流管患者中的应用[J]. 刘超华,刘美枝.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1)
- [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研究现状[J]. 贺宸宸,王春晖,唐裕福. 临床军医杂志, 2022(01)
- [3]61例腹腔引流管脱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李静,娄小平,鲁丰华. 中国临床护理, 2021(12)
- [4]一件式尿路造口袋在胃癌术后腹腔引流管周围渗液收集中的应用[J]. 吴敏,林阿梅. 医疗装备, 2021(19)
- [5]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9)
- [6]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中的应用效果[J]. 王干梅,程永霞. 现代养生, 2021(10)
- [7]肝癌肝切除术后不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初步探讨[J]. 雷秋成,陈焕伟,王峰杰,邓斐文,李杰原,胡健垣,符荣党,甄作均.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1(01)
- [8]双环固定贴在多功能腹腔引流管固定中的设计及应用[J]. 邵雪芳,陈亚红.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33)
- [9]肝移植术后置胸腹腔引流管患者的护理分析[J]. 金敏善.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7)
- [10]无管化技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D]. 洪亮. 皖南医学院,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