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与ISBD、AACR2R的若干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蔡丹,罗翀[1](2019)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西文编目规则的嬗变与开新》文中认为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积淀,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西文资源馆藏宏富且体系完整,与馆藏建设同步发展的还有文献资源的信息组织工作,而信息组织标准化的核心是制定科学的编目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中国国家图书馆西文编目规则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零散到体系化,从"拿来主义"到有机融合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务实"和"创新"是谋求发展的两大根本要素。文章以西文编目规则的发展演变为纲,按时间脉络梳理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在西文编目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明确了新形势下西文编目规则的未来发展路向。参考文献12。
曾伟忠,黄梦瑶[2](2019)在《我国文献编目规则一般文献类型标识(GMD)条文存在的问题述评》文中认为在查阅GB 3469-83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最新详解〈英美编目规则第二版,2002修订本〉》和《The Concise AACR2》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西文文献着录条例》和《西文文献着录条例(修订扩大版)》中一般文献类型标识(GMD)条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
孙辉[3](2018)在《关于题名页题名信息不全的着录问题探析》文中提出对题名页题名信息不全的着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主要是由于对ISBD与《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认识、理解不统一,编目规则与CNMARC还未作到无缝对接。以编目规则相关规定为依据,就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更为合理的着录方法。
张秀兰,王瑀[4](2017)在《我国文献着录规则国际化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文献编目工作需有章可循,编目规则即编目工作需遵循的"章"。我国的文献编目规则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产生后经历了统一化、标准化及国际化等几个主要发展阶段。文章系统梳理了我国文献着录规则国际化的发展脉络,详细分析了着录规则中国际化的标志性内容,最后对我国文献着录规则国际化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何乐[5](2017)在《数字环境下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变革与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献编目是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中的一项基础的技术性工作,编目工作主要是将混乱的文献信息有序化处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文献编目在历史上出现很早,随着时间不断发展进步,尤其是建国以后,文献编目工作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从总体来看,文献编目的发展呈现出开放化、合作化、自动化的趋势。文献编目工作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中,都有着变革和创新,环境也是影响和催化文献编目工作变革创新的重要因素。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环境已经遍布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加快了信息流通,方便了交流合作,完善了知识体系,对生活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文献编目工作在数字环境下发生了很多变化,编目对象种类繁多,传统编目所要处理的仅仅是纸质载体信息,数字环境下出现了光盘、声音、图像等作为载体的信息;在编目流程方面,借助计算机自动化系统查重,减少了很多重复编目工作;编目模式方面,由封闭分散的模式向联机联合编目模式发展等等。数字环境下编目工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编目规则,编目质量和编目外包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对文献编目工作的共享建设,用户的信息检索和信息需求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制约着文献编目工作的发展,为了能够给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这些在数字环境下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本论文通过对文献编目工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编目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研究,总结了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发展状况和编目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文献编目工作在数字环境下的发展研究,分析了文献编目工作的编目规则、编目质量和编目外包在数字环境下发展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关变革策略,用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武婷婷,张文亮,彭媛媛[6](2016)在《国内外编目规则制修订之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文章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编目规则制修订进行探讨,回顾了国内外编目规则制修订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外编目规则制修订的思想、制订修编机制、作用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编目规则的制修订情况。探讨了我国编目规则制修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到启示,借RDA在国际编目范围内实施的契机,对我国编目规则制修订工作进行完善和变革。
曾伟忠,何乐[7](2015)在《《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2版)与ISBD(统一版)、AACR2R-2002着录方式比较》文中研究指明以图书为例,从着录信息源和着录项目两个方面比较《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2版)与ISBD(统一版)、AACR2R-2002发现,《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2版)与ISBD(统一版)、AACR2R-2002的着录方式存在不同之处,如主要信息源和规定信息源、题名与责任者项、版本项、出版发行项、载体形态项、丛编项、附注项等方面,《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2版)应借鉴其他两种着录规则予以修订。
夏晓林,杜芸,谷松,穆祥望[8](2011)在《《国际标准书目着录》的发展及对我国西文编目工作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论述了ISBD的产生、发展以及其对国际文献编目事业的影响,进而提出与之保持一致的我国西文文献编目工作的未来发展对策。
谢亚燕[9](2008)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机编目工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着重论述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经历了从手工编目、机读编目、联机编目的发展过程和国内外着名的图书馆编目中心;同时介绍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变化以及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联机编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杨小云[10](2006)在《《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着录条例》之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着录条例》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在适用范围、对电子资源的着录等方面都有一致性,但在着录规则、标目形式、版本说明等又各不相同。
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与ISBD、AACR2R的若干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与ISBD、AACR2R的若干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国家图书馆西文编目规则的嬗变与开新(论文提纲范文)
1 起步阶段——务实的“拿来主义”(1949年之前) |
1.1 西文编目规则的初立 |
1.2 特点分析 |
2 稳步发展阶段——对本地化的理性思考(1949—1965) |
2.1 西文编目规则的本地化探索 |
2.1.1 《ALA 1949》和《LC 1949》 |
2.1.2 《西文图书编目暂行条例(草案)》(1958) |
2.1.3 《北京图书馆图书着录条例(草案)》(1959) |
2.1.4 《西文普通图书着录条例》(1961) |
2.2 特点分析 |
(1)在本地化规则方面不断探索。 |
(2)标准化水平显着提升。 |
(3)规范控制思想初现。 |
3 停滞阶段——蓄势待发(1966—1976) |
4 初步繁荣阶段——创新思维下的深刻变革(20世纪80、90年代) |
4.1 西文编目规则顺应自动化趋势 |
4.1.1 《北京图书馆西、俄文图书编目条例》(1984) |
4.1.2 《西文文献着录条例》(1985) |
4.2 特点分析 |
(1)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
(2)本地化规则逐步完善。 |
(3)为编目自动化奠定基础。 |
(4)规范控制引起重视。 |
5 跨越式发展阶段——与国际编目界的交流互鉴(2000年至今) |
5.1 西文编目规则融入国际化浪潮 |
5.1.1 《西文文献着录条例(修订扩大版)》(2003) |
5.1.2 《资源描述与检索》的研究及本地化应用 |
5.2 特点分析 |
(1)内容规则与格式规则相得益彰。 |
(2)愈加适应数字化的发展。 |
(3)建立了较完善的规范控制系统。 |
(4)与国际编目界的交流互鉴逐步加强。 |
6 未来发展阶段——国际化与民族化的深度融合 |
(2)我国文献编目规则一般文献类型标识(GMD)条文存在的问题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
1.1 总则 |
1.2 普通图书 |
1.3 标准文献、科技报告、学位论文 |
1.4 金石拓片 |
1.5 地图资料 |
1.6 录音资料、影像资料 |
1.7 连续出版物 |
1.8 缩微资料 |
2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 |
2.1 总则 |
2.2普通图书 |
2.3 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标准文献 |
2.4 拓片 |
2.5 测绘制图资料 |
2.6 缩微文献 |
2.7 手稿 |
3 西文文献着录条例 |
4《西文文献着录条例(修订扩大版)》 |
4.1 总则 |
4.2 普通图书 |
4.3 连续性资源 |
4.4 测绘制图资料 |
4.5 非书资料 |
(3)关于题名页题名信息不全的着录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ISBD与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
1.1 关于题名页的认定 |
1.1.1 题名页的定义 |
1.1.2“题名页”定义的分歧 |
1.2 关于其他题名信息的定义 |
1.3 着录信息源的争议 |
1.3.1 规定信息源的选取问题 |
1.3.2 并列题名信息源的认定 |
1.4 与题名附注相关的具体规定 |
2 CNMARC格式下“编目规则”的使用 |
2.1 200字段对规定信息源之外题名信息的着录 |
2.1.1 规定信息源之外信息着录规则 |
2.1.2 200字段对题名页外题名信息的着录分歧 |
2.2 关于题名附注字段的使用 |
2.2.1 304字段与312字段的用法 |
2.2.2 304字段与312字段使用争议 |
2.2.3 人工附注的规范描述 |
2.3 代题名页的信息源选取顺序问题 |
3 题名页题名信息不全的具体着录方法 |
3.1 其他题名信息出现在题名页外 |
3.2 并列题名出现在题名页外 |
3.3 题名页上仅有并列其他题名信息, 并列正题名不存在 |
3.4 并列其他题名信息出现在题名页外 |
4 结语 |
(4)我国文献着录规则国际化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我国文献着录规则国际化的背景 |
1.1 国际编目规则的产生 |
1.1.1 AA条例 |
1.1.2 AACR |
1.1.3 ISBD |
1.2 国际编目工作一体化的发展 |
2 我国文献着录规则国际化的起步———文献着录国家标准的诞生 |
2.1 我国文献着录国家标准的产生 |
2.2 我国文献着录国家标准的构成 |
2.3 我国文献着录国家标准国际化内容分析 |
2.3.1 编制体例 |
2.3.2 着录项目的设置 |
2.3.3 着录格式 |
2.3.4 着录用标识符号 |
2.3.5 其他方面 |
2.3.6 我国文献着录国家标准的修订 |
3 我国文献着录规则国际化的发展———《中国文献编目规则》 |
3.1《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产生 |
3.2《规则》 (1996版) 的内容结构 |
3.3《规则》 (1996版) 国际化内容分析 |
3.3.1《规则》 (1996版) 的结构 |
3.3.2 着录项目、着录格式及标识符号 |
3.4《规则》 (1996版) 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异 |
3.4.1 着录单元设置方面的差异 |
3.4.2 着录细则上有差异 |
3.5《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修订 |
4 我国文献编目规则国际化展望 |
5 结语 |
(5)数字环境下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变革与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
1.2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框架 |
1.4.1 论文内容 |
1.4.2 论文章节安排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创新点总结 |
第2章 文献编目工作的相关理论基础和现状分析 |
2.1 文献编目工作概况 |
2.1.1 文献编目的内容和性质 |
2.1.2 文献编目的类型 |
2.1.3 文献编目的模式 |
2.1.4 编目的工作流程 |
2.2 文献编目工作的管理 |
2.2.1 编目工作的制度和细则的管理 |
2.2.2 编目工作的任务和质量管理 |
2.2.3 书目数据的管理 |
2.2.4 编目工作人员的管理 |
2.3 文献编目工作的相关研究 |
2.3.1 理论研究 |
2.3.2 技术研究 |
2.4 文献编目工作的作用 |
2.4.1 方便了文献信息的检索 |
2.4.2 满足了文献信息分类的要求 |
2.4.3 提升文献信息资源管理的质量 |
2.4.4 促进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 |
2.5 文献编目工作的现状分析 |
2.5.1 编目对象 |
2.5.2 编目环境 |
2.5.3 工作的方式和内容 |
2.6 文献编目的发展方向 |
2.6.1 编目数据共享范围的扩大 |
2.6.2 电子文献编目信息的管理 |
2.6.3 个体书目数据库的建设 |
第3章 数字环境下编目规则存在问题及修订意见 |
3.1 数字环境下编目规则的发展 |
3.2 数字环境下编目规则存在的问题 |
3.2.1 思维模式落后 |
3.2.2 着录方面存在问题 |
3.3 数字环境下编目规则的修订意见 |
3.3.1 改变传统观念模式 |
3.3.2 着录的修订意见 |
第4章 数字环境下编目质量存在问题和变革策略 |
4.1 数字环境下编目质量的重要作用 |
4.1.1 影响着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 |
4.1.2 决定了数字环境下编目工作的发展状况 |
4.1.3 反映编目工作的整体水平 |
4.2 数字环境下编目质量存在的问题 |
4.2.1 编目工作细则不完善 |
4.2.2 编目数据信息不够全面 |
4.2.3 质量管理问题 |
4.3 数字环境下编目质量的变革策略 |
4.3.1 改变编目工作人员的观念 |
4.3.2 加强潜在信息挖掘,完善编目数据信息 |
4.3.3 建立书目数据的信息反馈机制 |
第5章 数字环境下编目外包存在问题和变革策略 |
5.1 数字环境下编目外包现状 |
5.2 数字环境下编目外包存在的问题 |
5.2.1 外包编目水平问题 |
5.2.2 馆内人员对外包实质认识不够 |
5.2.3 外包编目质量问题 |
5.3 数字环境下编目外包的变革策略 |
5.3.1 展开联合培训,提高编目水平 |
5.3.2 加强编目人员对外包的清楚认识 |
5.3.3 注重细节管理,确保外包编目质量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国内外编目规则制修订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编目规则制修订的发展历程回顾 |
1.1 国外编目规则制修订的发展历程 |
1.2 国内编目规则制修订的发展历程 |
2 国内外编目规则制修订思想的比较 |
2.1 国外编目规则制修订思想的特点 |
2.2 国内编目规则制修订思想的特点 |
3 国内外编目规则制修订机制的比较 |
3.1 版本修订比较 |
3.2 修订时长比较 |
4 国内外编目规则制修订的影响比较 |
4.1 国外编目规则制修订影响 |
4.2 我国编目规则制修订影响 |
5 国外编目规则制修订对我国的启示 |
5.1 我国编目规则制修订存在的问题 |
5.2 今后的改进和发展方向 |
(8)《国际标准书目着录》的发展及对我国西文编目工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标准书目着录》的产生、发展 |
1.1 制定ISBD的目的 |
1.2 ISBD的产生、发展 |
1.3 统一版的ISBD |
1.3.1 ISBD统一版形成的原因 |
1.3.2 ISBD统一版的形成 |
1.4 ISBD的未来 |
2《国际标准书目着录》对世界编目工作的影响 |
2.1 ISBD对国际编目工作的影响 |
2.1.1 ISBD促进了编目规则的标准化 |
2.1.2 ISBD对AACR的影响 |
2.1.3 ISBD对MARC的影响 |
2.2 ISBD对我国西文编目工作的影响 |
2.2.1 为我国文献着录的国家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
2.2.2 促进我国西文文献编目规则的制订 |
3 我国西文编目工作的对策 |
3.1 编目规则有待进一步完善 |
3.2 加强ISBD研究, 为编目规则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
3.3 加强联机书目数据库的质量控制, 完善OPAC功能 |
3.4 加强联机书目数据库的规范文档建设工作 |
3.5 深度揭示文献, 满足用户需求 |
4 结语 |
(9)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机编目工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发展历程 |
1.1 手工编目 |
1.2 机读编目 |
1.3 联机编目 |
1.4 着名的图书馆编目中心 |
1.4.1 国家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 |
1.4.2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 |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变化 |
2.1 编目对象呈现多元化趋势 |
2.2 文献的揭示向纵深方向发展 |
2.2.1 电子版、数字化馆藏文献的编目。 |
2.2.2 文献录入和编目的内容深化。 |
2.2.3 数字化馆藏文献的编目。 |
2.3 多渠道的数据来源 |
2.4 编目方式多样化 |
2.4.1 各馆自行编目, 分散编目。 |
2.4.2 集中联机编目的发展和套录的应用。 |
3 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 |
3.1 着录的规范化研究 |
3.2 与国际着录标准的比较研究 |
3.3 国内几种编目规则与使用手册的比较 |
3.3.1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着录条例》的相同点。 |
3.3.2 《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 (下称《新版手册》) 与 |
3.4 书目数据质量控制研究 |
4 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
4.1 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的问题 |
4.1.1 查重问题。 |
4.1.2 分类问题。 |
4.1.3 着录问题。 |
4.2 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的对策 |
4.2.1 提高成员馆地域覆盖率。 |
4.2.2 统一文献工作标准。 |
4.2.3 编目人员的素质问题。 |
4.2.4 扶持重点编目中心做强做大。 |
(10)《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着录条例》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是我国编目人员进行中文编目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工具 |
2 《规则》和《条例》的相同点 |
2.1 坚持与国际接轨,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
2.2 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
2.3 对电子资源的着录 |
2.4 二者在编目规则上趋于一致 |
3 《规则》和《条例》的差异 |
3.1 着录款目上的差异 |
3.2 着录规则上的差异 |
3.3 标目形式的差异 |
3.3.1 个人名称标目的不同 |
3.3.2 机关团体标目形式的不同 |
3.3.3 版本说明上的不同 |
四、《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与ISBD、AACR2R的若干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国家图书馆西文编目规则的嬗变与开新[J]. 蔡丹,罗翀.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9(05)
- [2]我国文献编目规则一般文献类型标识(GMD)条文存在的问题述评[J]. 曾伟忠,黄梦瑶. 图书馆学研究, 2019(18)
- [3]关于题名页题名信息不全的着录问题探析[J]. 孙辉. 图书馆学刊, 2018(02)
- [4]我国文献着录规则国际化的回顾与展望[J]. 张秀兰,王瑀. 图书馆学研究, 2017(24)
- [5]数字环境下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变革与创新研究[D]. 何乐. 南昌大学, 2017(02)
- [6]国内外编目规则制修订之比较研究[J]. 武婷婷,张文亮,彭媛媛. 图书馆学研究, 2016(15)
- [7]《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2版)与ISBD(统一版)、AACR2R-2002着录方式比较[J]. 曾伟忠,何乐. 图书馆建设, 2015(06)
- [8]《国际标准书目着录》的发展及对我国西文编目工作的影响[J]. 夏晓林,杜芸,谷松,穆祥望.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03)
- [9]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机编目工作的研究[J]. 谢亚燕.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06)
- [10]《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和《西文文献着录条例》之比较[J]. 杨小云. 现代情报,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