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XDM光传输平台城域网建设的新亮点(论文文献综述)
国务院[1](2017)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文中提出国发[2016]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6年12月15日(此件公开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围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信息化发展,直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链重组,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加快信息化发
国务院[2](2017)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国发[2016]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6年12月15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通信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是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扩展阶段。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围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信息化发展,直面"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产业
闻华[3](2012)在《传输网络组网与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通信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光通信网的技术经历了 PDH技术、SDH技术和MSTP技术的发展过程。3G时代的到来,对光通信网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战。如何使新一代的传输网更灵活、更高效、更安全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本文由技术发展过程入手,分别介绍了现网的传输设备和网管情况,并对当前业务发展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出了本地承载网当前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对骨干网,汇聚层和接入层提出了优化策略,对新网络建设提出了相应组网方案。为了解决数据业务发展带来的问题,同时提高本地传输网的综合传送能力及应变能力,我们必须对现有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调整,适时的将新技术引入到传输项目的组网过程中,使其能更好地承载各类新型业务。PTN作为一种分组化的传送技术,很好地迎合了未来业务IP化、宽带化的发展趋势。PTN技术在网络扩展性,与SDH设备兼容性和业务管理方面都显示出了比传统技术更优越的性能。为了满足当前的数据业务的需求,PTN网络的出现是光传送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苏群[4](2010)在《兖矿集团RPR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在企业中处在非常重要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并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论文在分析和探讨兖矿集团数据网现状、RPR标准和应用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网络主要相关技术,重点对兖矿集团RPR网络的解决方案、相关设计、系统测试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和设计。论文首先分析和研究了IP over ATM、IP over SDH、IP over WDM、IP over GigaEthernet和IP over RPR五种关键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兖矿集团数据网络采用IP over RPR技术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对于高性能、宽带的IP需求业务方面,IP over RPR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而且线路利用率高的优点,据此对IP over RPR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到针对兖矿集团数据网络采用IP over RPR技术的优化结论。其次,在兖矿集团采用IP over RPR技术这一思想的基础之上,阐述了络明、华为和思科三家网络产品的组网解决方案,同时分别给出了它们的网络拓扑结构、组网设备选型和详细的设备信息,并且提出了它们详细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同时,在路由协议分析、二层MPLS VPN的路由设计和三层MPLS VPN的路由设计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网络设备的选型以及集团数据网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兖矿集团数据网的路由设计方案;并根据兖矿集团数据网自身的特点以及不同网络设备的组网方案,提出了兖矿集团数据网的QoS的设计方案,以此来保证集团数据网优化后的网络服务质量;最后,得出兖矿集团数据网络的优化组网方案,并且根据兖矿数据网络服务需求特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应用系统支持的设计。在兖矿集团数据网优化的基础上,对网络的测试方法、测试内容、测试范围和测试标准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具体测试方案。经测试网络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兖矿集团的应用需求,同时针对经济性和可运行性做了一定的分析,证明了优化方案针对原集团数据网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网络性能质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林文敏[5](2009)在《基于MSTP的福州海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现阶段的电信网络建设中,传输网的规划和建设越来越表现出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传输网上承载着多种类型的业务网络。而这些业务,我们往往是基于原有的SDH网络来开展,因此我们要重点考虑网络的延续性、兼容性和可运营、可扩展性,并考虑以大客户和数据业务的需求为主,将来3G对传送网的需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传输网。本文针对电信网络建设需求及业务发展需求,对于适于SDH网络上承载的MSTP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主要内容如下:首先,论文对传输网的结构模型及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传送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传送网存在的问题以及业务需求。接着,论文重点对基于SDH的MSTP关键技术——虚级联、MSTP的封装技术GFP、CAS(链路容量调整方案)——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如何利用这些关键技术完成MSTP节点的功能,构造MSTP节点的功能结构模型。基于MSTP技术的福州边防海警光网络传输系统QOS均达到国标,用于实现组网的MSTP设备稳定可靠,全面认证了基于MSTP技术的大客户组网技术的实现,为客户提供了质优价廉的数据专网解决方案,提高了运营商的市场竞争力。
余献勇[6](2007)在《MSTP技术及在北海本地网中的应用》文中提出MSTP即多业务网络平台,是在SDH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非常应用广泛的新一代传输技术,它兼容了以前的PDH、SDH技术,将以太网、MPLS、RPR等融合组成的多业务网络平台。MSTP技术在上世纪末提出来,刚开始是想在SDH网络上传送以太网接口业务,满足出现的新需求,以太网业务有10M/FE/GE等的接口种类,原来基于TDM业务的SDH系统只能满足在较小带宽时可以用N个(N≥1)E1电路加上E1/以太网转换器来实现点对点的以太网业务。随着更大带宽的业务传送需求、点对多点、虚拟LAN网等更高要求的业务提出需求,原来的简单处理方式满足不了要求,需要新的技术出现来实现,MSTP适时出世了。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是汇集了TDM业务(SDH)和以太网业务、ATM(POS)等的结合体,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最初是在SDH系统中提供实现点到点的以太网业务端口,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MSTP经历了第一代主要是点对点的以太业务透明传输,第二代的点对多点应用的二层交换汇集功能,现在发展到了第三代的MSTP,它采用了GFP技术(通用分组协议)、虚级联和LCAS(动态链路调整)、MPLS、RPR等等技术。LCAS是定义了灵活、动态、无须改变传送虚级联信号带宽的方法,以便自动适应有效业务,特点是以太网式的带宽动态变化的数据业务,通过VCG(虚级联组)在网管系统功能在VCG内动态实时调整VC数目,从而快速适应上层业务带宽的需求。虚级联是LCAS实现的基础,虚级联实现带宽动态调整MSTP功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带宽调整中无损伤的原有的业务。MSTP多业务网络平台现在已经可以实现多种业务:(1)TDM专线,如E1、E3、STM-X等。(2)点到点的以太网专线,实现支撑了VLAN和以太网的TPS保护、分组流量到MPLS隧道的映射,可以用MPLS技术和以太网二层技术实现。(3)点到多点汇聚型以太网专线,实现了L2交换和L2汇聚,业界目前可以支持RCG方向数为128方向,能提供FE到GE;n x FE到FE;n x GE到GE的业务汇聚。(4)波长专线,实现了端到端的保护能力,以及实现有34M—10G的SDH,ATM,IP,GE/FE等物理接口的提供,以及能够复用和灵活上下支路。(5)MPLS业务,是比较有前景的新型业务。传输型MPLS通过嵌入MPLS功能,实现MPLS VPN的隔离作用,可以低成本的应用到大规模企业不同应用系统的同一物理平台的灵活组网连接。在数据网络网中MPLS VPN业务,可以很低成本的实现以太网组网和NGN网络连接业务,如广西区电信公司的NGN网络。(6)基于以太网二层交换SDH环网以太网业务接入,即在SDH环网带宽上划分出独立的通道来支持以太网业务的接入。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侧以太网物理接口和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系统侧的VC通道之间,实现基于以太网链路层的数据帧交换,提供多个以太网业务流的统计复用和带宽共享。(7)RPR环网以太网接入业务,在SDH环网带宽划分出独立通道来支持RPR(弹性分组交换)技术,是内嵌RPR的MSTP方式。在一个或多个用户侧以太网物理接口与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系统侧的VC通道之间,实现以太网链路层和RPR链路层之间的数据帧的交换功能,并具备RPR本身独特的功能,RPR正反两个方向都可以传送业务,比用以太网二层交换的MSTP方式带宽增加,具有拓扑结构自动发现功能,支持接入控制与全网带宽分配的公平机制。(8)利用MSTP的丰富业务接口能力(FE/ATM/IMA等),灵活的为3G网络提供安全可靠的组网能力。(9)MSTP还在不断发展当中,它结合最新的ASON技术,不断增强网络组网能力和安全可靠性和技术先进性。文章重点介绍了MSTP平台中MPLS、RPR的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和业务能力以及列举了MSTP的多个技术及业务方式在北海本地网的应用。
张绍友[7](2005)在《MSTP系统剖析及核心业务单盘的设计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从电信网络的全局来看,相对于骨干传输网的高带宽和高业务承载能力,城域传输网作为衔接用户需求的关键环节,成为了制约营运商开拓用户市场和提高业务提供能力的“瓶颈”。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 基于SDH 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多种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具有极高的集成度并保持了灵活的扩展性,实现了对传统SDH 网络的平滑升级,正成为城域网主流传输技术。本文首先阐述了MSTP 传输平台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接着对MSTP 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MSTP 系统的基本特点,MSTP 系统结构布局,涉及到的主要业务单板简介,设备组网应用等。然后具体深入的对MSTP 核心业务单板——EOS 单板进行研究,通过对EOS 单板涉及到的关键技术的阐述、对EOS 单板功能分析,选择了IC8FE、IC2GE、IC16VC 以及IC28SW 等关键芯片,初步搭建了EOS 单板的物理模型,并进行了全方位的方案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出电原理图。通过对单板布局布线的综合考虑,对电磁兼容性和信号完整性的研究,设计实现了12 层PCB。在硬件电路初步调试完成之后,主要工作量集中在单板二层交换机功能的开发和封装映射芯片的配置,以及单板控制软件的编写。单盘采用CPU32B 处理器,基于RTOS001 实时操作系统(RTOS),采用Tornado 编译器开发,通过近三个月的开发、调试,中试部门用了近1 个月的时间对单盘的软硬件功能进行了严格测试和验证,顺利通过了小批量生产,目前该EOS 业务单盘已经在泸州电信成功应用,2004 年11 月我亲自为泸州电信成功开通了三层IP、二层VPN 和PPPOE 等业务。目前,随着MSTP 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加强,国内很多地区在进行城域网/本地网的扩容时,绝大部分都采用MSTP 系统,MSTP 必将迎来大规模应用的时代。
张燕玲[8](2004)在《光传输三大网络并驾齐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蓄势待发的电信设备厂商将携自己的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亮相通信展,众多先进的光传输产品为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插上了“光”的翅膀。在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三大领域,ULH、MSTP、ASON、EPON技术将成为本次展会上引人关注的焦点。 ULH闪亮
赵焕东,池灏,曾庆济,雒江涛[9](2003)在《面向城域网的多业务提供平台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是为了兼容目前城域网大量应用的TDM业务,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的要求而提出的,这种传输平台能更好地承载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业务,同时保证语音业务的高质量和可靠性。文中简要概括了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的基本特点、种类及其若干关键技术。
徐勇[10](2002)在《新一代城域网 亮在哪里新在何处》文中研究说明自从2000年北京国际通信展上华为公司在业界首次大规模地提出“城域网”的概念之后,城域网──这匹通信领域横空出世的“黑马”已经在通信界人士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伴随着近两年来各种
二、XDM光传输平台城域网建设的新亮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DM光传输平台城域网建设的新亮点(论文提纲范文)
(3)传输网络组网与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背景 |
1.3 论文结构简介 |
第二章 本地传输网简介 |
2.1 传输设备介绍 |
2.1.1 朗讯网 |
2.1.2 华为传输网 |
2.1.3 阿尔卡特传输网现状 |
2.2 传输网管介绍 |
2.2.1 朗讯二网网管 |
2.2.2 华为传输网管 |
2.2.3 阿尔卡特传输网管 |
2.3 传输网承载业务简介 |
2.4 传输网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 |
2.4.1 网络饱和 |
2.4.2 退网问题 |
2.4.3 传统技术有待提高 |
2.4.4 微改光工作有待完成 |
第三章 传输网络的技术应用及分析 |
3.1 ASON的基本概念 |
3.2 MSAP技术 |
3.2.1 MSAP技术简介 |
3.2.2 MSAP的技术应用分析 |
3.3 PTN技术的简要分析 |
3.3.1 PTN技术简介 |
3.3.2 PTN技术应用分析 |
3.4 IP RAN技术分析 |
3.4.1 IP RAN技术简介 |
3.4.2 IP RAN技术应用分析 |
3.5 PTN与IP RAN技术总结 |
3.5.1 PTN与IP RAN技术对比 |
3.5.2 PTN与IP RAN技术发展趋势 |
3.6 SDH与PTN技术对比 |
第四章 业务发展分析及需求预测 |
4.1 业务发展现状 |
4.2 传输网业务需求预测 |
4.2.1 移动业务需求预测 |
4.2.2 基站回传电路需求 |
4.2.3 局间中继电路需求 |
4.2.4 IP业务电路需求 |
第五章 本地传输网的分析及优化策略 |
5.1 网络定位 |
5.2 承载业务分析 |
5.2.1 移动通信业务 |
5.2.2 业务主体的变化 |
5.2.3 网络容量的变化 |
5.2.4 承载效率要求提高 |
5.3 宽带接入业务 |
5.4 大客户专线网络 |
5.5 传输网的优化及发展策略 |
5.5.1 网络结构 |
5.5.2 电路调度系统策略 |
5.5.3 网络优化策略 |
5.5.4 传输网通路组织优化策略 |
5.6 新网络引入策略 |
5.6.1 OTN新网络的引入 |
5.6.2 PTN网络引入策略 |
5.6.3 MSAP技术引入策略 |
5.7 网管系统发展策略 |
5.7.1 网管系统体系结构向国际标准化方向发展 |
5.7.2 网管系统功能的规范化 |
5.7.3 网管系统接口的标准化 |
5.7.4 网管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 |
5.7.5 把网络规划及优化纳入网络管理系统之中 |
5.7.6 继续完善传输预警网管建设 |
第六章 传输网络建设方案 |
6.1 核心汇聚层建设方案 |
6.1.1 WDM/OTN传输网络建设方案 |
6.1.2 SDH/MSTP传输网络建设方案 |
6.2 GSM/WCDMA配套基站接入传输网建设方案 |
6.3 网络优化建设方案 |
6.4 PTN网络组网方案 |
6.4.1 PTN网络组网简介 |
6.4.2 PTN网络与MSTP网络的关系 |
6.4.3 PTN网络组网模型 |
6.4.4 PTN设备引入方案 |
6.5 PTN的应用现状 |
6.6 PTN专线调度方法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兖矿集团RPR网络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
1.1.1 兖矿集团数据网现状 |
1.1.2 兖矿现有网络存在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1 RPR 标准化和研究现状 |
1.2.2 RPR 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内容安排 |
2 网络主要相关技术对比分析 |
2.1 现行骨干网络技术分析 |
2.1.1 IP Over ATM |
2.1.2 IP Over SDH |
2.1.3 IP Over WDM |
2.1.4 IP Over GigaEthernet |
2.1.5 IP Over RPR |
2.2 RPR 网络技术分析 |
2.2.1 分组ADM 式交换机制 |
2.2.2 自动拓扑识别 |
2.2.3 空间复用技术 |
2.2.4 基于源路由和服务等级的50ms 环保护倒换 |
2.2.5 物理层的媒质独立性 |
2.3 本章小结 |
3 网络方案分析与设计 |
3.1 络明网络产品的解决方案 |
3.1.1 网络结构与设计 |
3.1.2 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 |
3.2 华为网络产品的解决方案 |
3.2.1 网络结构与设计 |
3.2.2 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 |
3.3 思科网络产品的解决方案 |
3.3.1 网络结构与设计 |
3.3.2 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 |
3.4 兖矿集团数据网的路由设计 |
3.4.1 路由协议的分析 |
3.4.2 二层MPLS VPN 的路由设计 |
3.4.3 三层MPLS VPN 的路由设计 |
3.5 兖矿集团数据网的QoS 的设计 |
3.5.1 QoS 设计原则及基本框架 |
3.5.2 兖矿集团QoS 涉及的相关技术 |
3.5.3 QoS 实现机制 |
3.5.4 QoS 部署方案及SLA 实现方案建议 |
3.6 不同设备组网的对比分析 |
3.7 应用系统支持 |
3.8 业务应用解决方案 |
3.8.1 数据应用 |
3.8.2 ERP 系统 |
3.8.3 医疗保险系统 |
3.8.4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
3.8.5 视频会议 |
3.8.6 IP 电话解决方案 |
3.9 本章小结 |
4 系统测试及经济分析 |
4.1 测试范围 |
4.2 测试内容及标准 |
4.2.1 传输网测试 |
4.2.2 数据网测试 |
4.3 网络运行情况 |
4.4 经济分析 |
4.4.1 经济性分析 |
4.4.2 可运营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基于MSTP的福州海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网络分层结构 |
1.3 传输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1 传输网存在的问题 |
1.4 传输网解决方案 |
1.4.1 基于SDH的多业务平台MSTP |
1.4.2 基于IPfiethetnet的解决方案 |
1.4.3 基于WDM的解决方案 |
1.4.4 基于ATM的解决方案 |
1.4.5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成为首选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大客户网络 |
2.1 大客户概念 |
2.2 大客户专用网概述 |
2.3 大客户网络需求分析 |
2.4 大客户组网模式 |
2.4.1 PDH接入组网模式 |
2.4.2 SDH/MSTP接入组网模式 |
2.4.3 局端MSTP设备直接接入用户 |
2.4.4 MSAP接入组网模式 |
2.5 大客户组网关键技术分析 |
2.5.1 主要技术介绍 |
2.5.2 大客户组网技术分析与比较 |
2.5.3 组网现状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STP关键技术 |
3.1 MSTP概述 |
3.2 MSTP工作原理 |
3.3 MSTP主要特点 |
3.4 MSTP主要优势 |
3.5 MSTP关键技术介绍 |
3.5.1 虚级联 |
3.5.2 通用成帧规程 |
3.5.3 链路容量调整机制 |
3.5.4 VCAT,LCAS,GFP联合协调工作 |
3.5.5 智能适配层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STP网络的应用以业务 |
4.1 MSTP技术定位 |
4.2 MSTP网络应用 |
4.3 MSTP网络的业务类型 |
4.3.1 以太网专线业务EPL |
4.3.2 以太网虚拟专线EVPL |
4.3.3 以太专用本地网EPLan |
4.4 MSTP与其他设备的比较分析 |
4.4.1 MSTP与ROUTER的比较 |
4.4.2 MSTP与以太网交换机的比较 |
4.4.3 MSTP与ATM交换机的比较 |
4.5 使用MSTP组建网络应注意的问题 |
4.5.1 必须明确MSTP技术的应用模式与业务网之间的关系 |
4.5.2 做好MSTP设备的选型工作 |
4.5.3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传输设备的利用率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MSTP技术的福州边防海警传输系统的实现 |
5.1 客户需求 |
5.2 网络资源情况 |
5.3 技术解决方案 |
5.4 QoS测试 |
5.5 对MSTP设备性能的深入测试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MSTP技术及在北海本地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光传输技术的发展 |
1.1 概述 |
第二章 各种光传输技术(系统)的特征 |
2.1 PDH准同步数字传输体系 |
2.2 SDH同步数字传输体系 |
2.3 DWD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 |
2.4 MSTP多业务网络平台 |
2.5 ASON智能光网络 |
第三章 MSTP的几个技术实现方式 |
3.1 基于SDH的MSTP |
3.2 基于以太网的MSTP |
3.3 基于RPR的MSTP |
3.4 内嵌MPLS的MSTP |
3.5 基于WDM的MSTP |
第四章 MSTP的技术理论 |
4.1 MSTP的关键技术 |
4.1.1 SDH原理 |
4.1.2 虚级联技术 |
4.1.3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 |
4.1.4 通用成帧规程(GFP) |
4.2 MSTP发展的几个阶段 |
4.2.1 第一代MSTP |
4.2.2 第二代MSTP |
4.2.3 内嵌MPLS的第三代MSTP |
4.2.4 内嵌RPR的第三代MSTP |
4.2.5 MPLS技术与RPR技术比较 |
第五章 MSTP技术在北海本地网中的应用 |
5.1 北海的基本情况 |
5.2 北海电信的城域电路业务需求 |
5.3 MSTP技术在北海本地网中的应用 |
5.3.1 电路出租 |
5.3.2 IP DSLAM节点接入 |
5.3.3 城域以太接口带宽的连接 |
5.3.4 NGN网络需要使用到的MSTP技术 |
5.4 3G业务的MSTP解决方案 |
5.4.1 3G传输关注的接口 |
5.4.2 3G传输解决方案 |
第六章 MSTP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与ASON传输技术的融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MSTP系统剖析及核心业务单盘的设计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趋势 |
1.2.1 研究、发展现状 |
第二章 MSTP 系统结构及其涉及的单盘 |
2.1 系统的原理、结构及其技术优势 |
2.2 涉及的主要单盘详解 |
2.2.1 主信道系统 |
2.2.2 网元管理 EMU 单盘 |
2.2.3 公务及开销系统 |
2.2.4 定时系统盘 |
2.2.5 交叉系统盘 |
2.2.6 光接口盘 |
2.2.7 电接口盘 |
2.2.8 光群路盘 |
2.2.9 核心业务单盘 |
第三章 MSTP 涉及到的关键技术 |
3.1 虚级联 |
3.2 通用成帧规程 |
3.3 链路容量调整机制 |
3.4 智能适配技术 |
3.4.1 内嵌弹性分组环 |
3.4.2 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 |
第四章 EOS 业务单盘的设计实现 |
4.1 EOS 单盘实现原理 |
4.1.1 单盘供电系统 |
4.1.2 物理层(PHY)接口模块部分 |
4.1.3 二层交换模块 |
4.1.4 成帧模块(封装映射模块) |
4.1.5 单盘控制系统 |
4.2 单元电路的功能与设计 |
4.2.1 以太网交换部分 |
4.2.2 FE 映射单元电路 |
4.2.3 时隙交换单元 |
4.2.4 GE 映射单元电路 |
4.2.5 BMU 盘控单元 |
4.3 单盘控制软件的编写 |
第五章 EOS 业务单盘测试 |
5.1 测试所需的基本设备、仪表及其附件 |
5.2 系统适应性测试 |
5.3 单盘网管测试 |
5.4 单盘功能测试 |
5.5 指标性能测试 |
5.6 稳定性测试 |
5.7 环境测试 |
5.8 实用/应用性测试 |
第六章 MSTP 系统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
6.1 MSTP 系统应用 |
6.2 发展趋势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XDM光传输平台城域网建设的新亮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J]. 国务院.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文告, 2017(02)
- [2]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J].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7(02)
- [3]传输网络组网与优化策略研究[D]. 闻华.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4)
- [4]兖矿集团RPR网络的分析与设计[D]. 苏群.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5)
- [5]基于MSTP的福州海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林文敏.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6]MSTP技术及在北海本地网中的应用[D]. 余献勇.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6)
- [7]MSTP系统剖析及核心业务单盘的设计实现[D]. 张绍友. 电子科技大学, 2005(07)
- [8]光传输三大网络并驾齐驱[N]. 张燕玲. 通信产业报, 2004
- [9]面向城域网的多业务提供平台技术[J]. 赵焕东,池灏,曾庆济,雒江涛. 通信技术, 2003(01)
- [10]新一代城域网 亮在哪里新在何处[N]. 徐勇. 人民邮电,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