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搜集春联 书写春联(论文文献综述)
许昕然,罗立[1](2022)在《村落文化的选择与重构:论泛传统文化形象的再生》文中研究表明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的坳上古村为例,通过当地"赶年会"活动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保护利用和开发的过程,对"地方"这一具有独立文化意识的主体的文化取舍偏好现象进行分析,继而考察当地的传统村落文化如何经历"地方"主体的选择而再生,由此揭示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的泛化现象,以及传统村落文化形象的建构过程。
钱丽丽[2](2021)在《利用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文中提出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文历史的积淀。中国民间节日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旺盛的生命力。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得到了充分凸显。教学时,依据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在不同学段开展不同的传统节日文化实践活动,精心构思,巧妙运用,可以使传统文化传承变得多元而有趣有意。
鲁晓川[3](2021)在《论毛泽东的对联文化实践及其启发意义》文中研究说明毛泽东同志一生都关注和热爱对联这种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形式。他三岁喜联,八岁妙对成联,习联、吟联、赠联、引联、书联、出联、答联、集联、赏联、评联贯穿了他的八十多年人生历程。毛泽东的对联创作及其相关的对联文化活动,展示了其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气魄,作为思想家的深邃目光和作为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毛泽东的对联文化实践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陈宏,林尔,高国庆,宋道永,陈硕,梁宏伟,王厚孝,钱松君,李海龙,王曦,王墉,张天翼,张钧,王建勋,朱银富,李国庆,孔祥宇,王建强[4](2021)在《新文艺群体书法家的创作和状态(续)》文中提出二〇二〇年第十二期本刊推出"旅京部分新文艺群体书法家的创作与状态"专题,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新文艺群体书法家接地气、有活力,贴近生活、扎根人民,坚守艺术理想、敢于探索追求,已经成为推动书法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本刊再次推出相关专题。
吴承学,刘湘兰[5](2021)在《联语》文中提出联语,俗称"对联"。联语的应用范围极广,故有不少别称。比如,根据其所悬挂位置的不同,有门联、楹联、堂联之别;根据其施用的对象,又有婚联、寿联、挽联、贺联之称;而除夕用于辞旧迎新的对联,则称为"春联"。联语始于民间用桃符驱鬼这一习俗。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的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
王九骞[6](2021)在《从越南春节看越南文化》文中研究指明
宋雅[7](2021)在《体验式教学法在印尼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带在东南亚地区的持续发展和广泛影响,越来越多的印尼人开始学习汉语,在他们学习汉语的同时也离不开学习汉语背后的中国文化。中国民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在印尼的中级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教学依旧普遍以传统教学法为主,由于传统教学法的局限性,印尼的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笔者结合在印度尼西亚丹戎布拉大学的实地教学经历,以丹大中级汉语班的学生为教学对象,首先在研究体验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调查分析可适用于该地的民俗文化课的教学方案;其次针对该地实际教学背景和教学现状制定了相关的民俗文化课的教学设计,并在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教学实践;最后在体验课程结束后,对体验对象进行了问卷反馈,从而总结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等,并对接下来的印尼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这对今后的印尼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本论文主要分为六大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创新点、研究方法以及体验式教学法与民俗文化研究现状,以此为接下来的章节做了一定的铺垫;第二章采用理论梳理的方法论述了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和教学模式;第三章则从可行性和应用价值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体验式教学法在中级汉语民俗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第四章笔者分别从节日民俗文化、饮食民俗文化和服饰民俗文化为出发点,论述了把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的教学设计,并总结出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第五章论述了体验式教学法在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中的教学反馈,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印尼丹大孔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策略。
周菁[8](2021)在《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国概况》课程的教学设计 ——以“中国的习俗”之“传统节日”章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文化、科技、国防、政治等为代表的综合国力的发展,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国际友人也将眼光聚集到中国这片土地上。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在国际交流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也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成为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中国概况》是教育部明确规定的高等教育来华学生的必修课,国内各高校也早已开设并实施此课程教学,通过此课程学生可以对中国的自然地理、传统文化、思想观念与文化习俗等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中国概况》课程属于对外汉语文化课,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课教学,作者对体验式教学法在《中国概况》课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以“中国的习俗”中“传统节日”章节为例进行文化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学生一种新的课程体验感,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真切的体验化认识,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也期望以此为广大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具体课程教学范例。本论文由五章内容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等。第二章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情况问卷调查情况的统计和分析。第三章是基于体验式教学法的“传统节日”文化课的总体设计。主要涉及如下内容:“传统节日”课程设置;基于体验式教学法的“传统节日”文化课的教学原则;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传统节日”的可行性分析;“传统节日”文化课教学基本方法。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针对《中国概况》教材中的“中国的习俗”中“传统节日”章节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第五章是结论部分。
王云静[9](2021)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与文化深情相遇》文中指出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凸显文化育人功能。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样是落实文化育人的主渠道。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使知识学习、技能习得和素养提升的过程,同时成为文化育人的过程,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和价值?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挖掘课程文化元素,提升课堂的文化敏感性
王志霞[10](2021)在《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在其多年的语文教学探索过程中创新性地将民间文学纳入阅读教学,丰富了语文课程及传统文化学习内容。研究其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可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方面的新角度和新思路。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专着、研读教学实录等材料,梳理分析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观念构成及相关价值。其次分析周益民使用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文本特征,并依据制定的分析框架对其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发现其选取特征。接着对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以研究其具体实施。最后总结出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特色,得出相关教学启示。此外,本文还通过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周益民老师进行交谈,并整理与分析访谈内容,以为本文相关内容提供论证素材。通过研究发现,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在儿童个体发展、语文科教学论建构和文化重构三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使用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文本具有四个特征:我国本土和西方国家作品主侧兼顾;融入丰富语言文字载体形式要素;以展现儿童生活形象和民众智慧为主;注重语言建构运用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在阅读教学内容方面,周益民注重选取民间文学作品的语言体式和作品样式内容,教授学生多种民间文学读写方法,并重视发掘民间文学作品中有助于学生情感、审美、多元文化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内容。在教学实施方面,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呈现出七个特色,其中包括“注重口耳相传,还原本色传统”;“结合方言文化,发掘地域特色”等。由此得出的相关启示包括:民间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紧扣民间文学文本体式和语言特征,并依据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积极阅读态度形成的需要来选取多种诵读、讲述方法,以及情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实施应以游戏理念指导教学设计,以读写互动发展儿童语言,并适当融入方言元素等;小学语文教师需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增加知识储备,如此才可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二、搜集春联 书写春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搜集春联 书写春联(论文提纲范文)
(1)村落文化的选择与重构:论泛传统文化形象的再生(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调研点的介绍 |
三、传统村落文化展演与“地方”文化选择 |
(一)从“古村落”到“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形象背景 |
(二)赶年会——国家、地方、民众三方的互动载体 |
(三)传统村落文化的选择与淘汰 |
四、传统文化再生与地方形象重构 |
(一)村落开发中的传统村落文化变迁 |
(二)“地方”主体重构对文化再生的意义 |
(三)“地方文化”“地域文化”向传统文化的延伸 |
五、结语:“泛传统文化”形象的成功再生 |
(2)利用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低学段,在传统节日中初识传统文化 |
二、中学段,在传统节日中浸润传统文化 |
三、高学段,在传统节日中建构传统文化 |
四、全校联动,传统节日文化共传承 |
(3)论毛泽东的对联文化实践及其启发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毛泽东的对联文化实践 |
(一)创作实践 |
(二)批评实践 |
(三)用联实践 |
(四)倡联实践 |
(4)新文艺群体书法家的创作和状态(续)(论文提纲范文)
喜欢书法的初 心不变 |
甲骨文入印 的探索 |
为书法梦想 注入力量 |
挑战自己书 写中的不可能 |
此心安处 |
篆刻丰富了 我的人生 |
书法滋养了 我的心性 |
以艺养人 |
书香伴烟火 |
十年断想 |
求古探新教学 相长 |
初心为书法 |
榕荫琐言 |
书法是工作 也是休闲 |
为自己写字 |
书法改变了 我的人生 |
在路上 |
不断调整重塑 自己 |
(7)体验式教学法在印尼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1.4.1 体验式教学法研究现状 |
1.4.2 国际中文民俗文化教学研究现状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体验式教学法概述 |
2.1 体验式教学法的释义 |
2.2 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
2.2.1 有意识引导和无意识习得相统一原则 |
2.2.2 师生合作和以学生为主体相统一原则 |
2.2.3 重视过程和知识应用相统一原则 |
2.3 体验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
2.3.1 诱导启发式体验教学 |
2.3.2 探索发现式体验教学 |
2.3.3 活动体验式体验教学 |
2.3.4 师生合作式体验教学 |
第三章 体验式教学法在印尼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中的应用分析 |
3.1 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的可行性分析 |
3.1.1 从教学背景方面分析 |
3.1.2 从教学内容方面分析 |
3.1.3 从课前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1.4 从教学设计特点分析 |
3.2 体验式教学法在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中的应用价值 |
3.2.1 有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及时更新与发展 |
3.2.2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
3.2.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
第四章 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印尼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中的教学案例 |
4.1 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印尼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的教学设计 |
4.1.1 中国节日民俗文化课教学设计——春节 |
4.1.2 中国饮食民俗文化课教学设计——地方菜系 |
4.1.3 中国服饰民俗文化课教学设计——民族服装 |
4.2 教学实践总结 |
第五章 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印尼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的教学反馈与建议 |
5.1 反馈 |
5.1.1 课后调查问卷分析 |
5.1.2 优势所在 |
5.1.3 不足之处 |
5.2 建议 |
5.2.1 针对印尼华族与非华族学生的已有知识改良教学内容和环节 |
5.2.2 对体验式教学成果进行定期测评与考核 |
5.2.3 改进教师教学理念,举办丹大孔院教学技能培训与讲座 |
5.2.4 加强中印双方教师的合作,逐步开展文化对比教学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中国民俗文化课的问卷调查(课前) |
附录二 关于中国民俗文化课的问卷调查(课后)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8)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国概况》课程的教学设计 ——以“中国的习俗”之“传统节日”章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体验式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1.2.2 《中国概况》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对象 |
1.4.1 体验式教学法概述 |
1.4.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概述 |
第2章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情况问卷调查与分析 |
2.1 问卷调查的设计 |
2.2 问卷调查的分析 |
2.2.1 对学生的调查情况分析 |
2.2.2 对教师的调查情况分析 |
第3章 体验式教学法“传统节日”文化课可行性分析及教学原则 |
3.1 体验式教学法在“传统节日”文化课中的可行性分析 |
3.1.1 基于课程性质方面的分析 |
3.1.2 基于教学目标方面的分析 |
3.1.3 基于教学对象方面的分析 |
3.1.4 基于教学内容方面的分析 |
3.2 基于体验式教学法对外汉语“传统节日”文化课教学原则 |
3.2.1 体验性原则 |
3.2.2 自主性原则 |
3.2.3 趣味性原则 |
第4章 基于体验式教学法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案例 |
4.1 总体设计 |
4.2 教学步骤 |
4.3 教学总结 |
4.3.1 教学评价 |
4.3.2 教学建议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关于对外汉语《中国概况》课程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9)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与文化深情相遇(论文提纲范文)
一、挖掘课程文化元素,提升课堂的文化敏感性 |
二、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实现学生生活与文化的深情相遇 |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
(10)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民间文学是小学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 |
1.1.2 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
1.1.3 改进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现实需要 |
1.1.4 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具有独特价值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关于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研究 |
1.3.2 关于周益民阅读教学的研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内容分析法 |
1.5.3 案例分析法 |
1.5.4 访谈法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民间文学 |
2.1.2 阅读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2.2.2 接受美学理论 |
2.2.3 对话教学理论 |
第3章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观念构成及价值维度 |
3.1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观念构成 |
3.1.1 “儿童本位”学生观 |
3.1.2 建构主义教学观 |
3.1.3 立足“诗性”的语文教学观 |
3.2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价值维度 |
3.2.1 儿童个体价值 |
3.2.2 语文科教学论价值 |
3.2.3 文化重构价值 |
第4章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分析 |
4.1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文本特征 |
4.1.1 地域分布特征:我国本土和西方国家作品主侧兼顾 |
4.1.2 文本类型特征:融入丰富语言文字载体形式要素 |
4.1.3 文本主题特征:以展现儿童生活形象和民众智慧为主 |
4.1.4 价值功用特征:语言建构运用和人文素养协调并重 |
4.2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生成性内容分析 |
4.2.1 分析框架确立 |
4.2.2 教学内容分析 |
4.2.3 教学内容特征 |
第5章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1 民间童谣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1.1 以儿童文化为视基,开发多重元素趣意诵读形式 |
5.1.2 以思维发展为理念,开展深度阅读研究活动 |
5.2 神话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2.1 多层次对话设计,引导讲述练习 |
5.2.2 多版本阅读比较,训练思维能力 |
5.2.3 多人物形象解读,领会神话意蕴 |
5.3 民间故事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3.1 回归原始语言形态,利用方言进行范讲 |
5.3.2 立足文本叙事特点,引导多种方式创编 |
5.4 对联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4.1 开展讲座活动,明晰春联对仗特点和语感 |
5.4.2 结合地方对联和书法,拓展春联学习外延 |
5.5 谜语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5.1 探究式阅读欣赏,引导读写结合 |
5.5.2 扩充相关材料,感受谜语文化源头 |
5.6 谐音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6.1 筛选组织多样素材,引征丰富文化元素 |
5.6.2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利用谐音创意设计 |
第6章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特色及启示 |
6.1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特色 |
6.1.1 注重口耳相传,还原本色传统 |
6.1.2 结合方言文化,发掘地域特色 |
6.1.3 多元文化比较,增进民族理解 |
6.1.4 丰富文学形式,拓宽学习外延 |
6.1.5 聚焦深度阅读,引导以读促写 |
6.1.6 融入游戏元素,开展多样活动 |
6.1.7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 |
6.2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启示 |
6.2.1 对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启示 |
6.2.2 对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实施的启示 |
6.2.3 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课例一览表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搜集春联 书写春联(论文参考文献)
- [1]村落文化的选择与重构:论泛传统文化形象的再生[J]. 许昕然,罗立.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利用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J]. 钱丽丽. 安徽教育科研, 2021(31)
- [3]论毛泽东的对联文化实践及其启发意义[J]. 鲁晓川. 对联, 2021(10)
- [4]新文艺群体书法家的创作和状态(续)[J]. 陈宏,林尔,高国庆,宋道永,陈硕,梁宏伟,王厚孝,钱松君,李海龙,王曦,王墉,张天翼,张钧,王建勋,朱银富,李国庆,孔祥宇,王建强. 中国书法, 2021(09)
- [5]联语[J]. 吴承学,刘湘兰. 古典文学知识, 2021(04)
- [6]从越南春节看越南文化[D]. 王九骞.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1
- [7]体验式教学法在印尼中级汉语民俗文化课中的应用研究[D]. 宋雅.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8]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国概况》课程的教学设计 ——以“中国的习俗”之“传统节日”章节为例[D]. 周菁. 沈阳大学, 2021(09)
- [9]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与文化深情相遇[J]. 王云静. 山东教育, 2021(23)
- [10]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研究[D]. 王志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