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牛油果适应性调查

西双版纳牛油果适应性调查

一、西双版纳油梨适应性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董美超,岳建强,李进学,杨帆,周东果,王绍华,龙春瑞,郭莉娜,高俊燕,杨恩聪[1](2020)在《基于荧光SSR标记的鳄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对滇缅地区鳄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为鳄梨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提供了参考。本研究对采自中国云南德宏、保山、西双版纳、普洱、红河、缅甸克钦邦和掸邦地区共90份鳄梨资源利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荧光SSR-PCR产物检测,并利用所得结果评价鳄梨遗传多样性水平。7对SSR引物对90份鳄梨资源进行扩增,得到72个等位基因,不同引物扩增的等位基因差异较大,从5到14个不等,平均每个位点含10.29个等位基因。主要等位基因频率在0.238 9~0.811 1之间,平均值为0.434 9;观测杂合度在0.022 2~0.766 7之间,平均值为0.431 7;期望杂合度在0.314 1~0.877 0之间,平均值为0.692 7;多态性信息指数在0.273 2~0.859 9之间,平均值为0.653 5。UPMGA聚类分析表明,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1~1.0之间,平均值为0.46,在阈值0.41处可分为4大类群。本研究为新品种选育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开发利用该地区独特鳄梨资源提供帮助。

朱阅[2](2020)在《星油藤避雨栽培和不同种源的农艺性状评价及其EST-SSR标记开发》文中研究说明星油藤(Plukenetia volubilis L.)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星油藤属(Plukenetia)多年生木质藤本油料植物,其种子含油率为31~40%,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保健食用油的理想原料之一。但目前国内大面积种植星油藤的结果表明其病害发生严重并造成大幅减产,影响了其产业化发展。星油藤属于兼性异交繁育系统,种子后代会产生一定的表型分离,可通过对星油藤种子苗株系进行农艺性状评价分析,筛选出表现优异的株系。此外,为了提高我国星油藤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和加快抗病、高产新品种的培育,基于星油藤转录组数据,进一步对星油藤进行了 SSR分子标记开发。主要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模式下(高棚和低棚)星油藤的开花期和挂果期均晚了 20天左右;高棚栽培显着降低了星油藤的死亡率为31.11±0.17%,低棚栽培的植株发病率最低,死亡率仅为10.45±0.06%;高棚栽培单株产量相对较高为490.72±42.82 g,低棚栽培显着降低了单株产量为397.15±19.47 g;不同采收季节不同栽培模下种子的单粒重和含油率无显着差异。2.对3个星油藤地理种源株系农艺性状的分析发现:玻利维亚种源的单株种子产量和单粒重均较高,单株年产量最高可达1206.6 g,种子单粒平均重最高达1.44 g;含油率最高的是秘鲁种源,部分株系种子的含油率高达41.62%。根据试验结果可将各地理种源单株种子产量高于817 g,种子单粒重高于1.30 g,含油率高于40.00%的株系筛选出来作为候选材料,可进一步通过选育和株间杂交,以期培育出高产、高油的植株。3.利用MISA软件对星油藤雌雄花序芽转录组测序获得的57664条unigenes进行分析,共检测出了 10572 SSR位点。其中,8825条unigenes具有SSR位点,占总unigenes的15.30%。SSR位点的平均分布频率是每5.34 kb有一个SSR位点。SSR位点共有154种类型,其中,主要的重复序列类型为单核苷酸重复(40.48%)、二核苷酸重复(25.82%)和三核苷酸重复(28.89%),A/T、AG/TC和AAG/CTT分别是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类型中的主要重复基序。在设计的75对SSR引物中有31对引物可进行有效扩增,并且最终获得7对在星油藤、亚洲星油藤和大果星油藤3个物种间具有多态性的引物。通过对星油藤避雨栽培的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筛选出星油藤在西双版纳地区的最佳种植模式;通过对星油藤3个地理种源株系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为今后星油藤良种选育提供了优异种源;此外,基于星油藤转录组数据,开发了星油藤SSR标记,为星油藤的种质资源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夏春华[3](2020)在《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文中提出2018年公园城市及生态价值理念被提出,包括发展战略、经济建设、运行管理、社会共享、生态价值、城市品牌与生活品质及生态价值等方面建设内容。公园城市建设是具有前沿性的人居环境改善工程,生态是本底。生态环境价值是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核心,依赖于生态本底的适生植物资源的生态功能。本研究立足于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价值,针对公园城市人居环境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适生植物资源不足、绿地系统不能涵盖生态空间以及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基于国内外相关绿带、公园体系、绿地系统及绿色生态空间等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应用植物生物多样性、植物生理生态学、植物群落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采用实地观测、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层次分析、软件模型分析、实验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公园城市生态绿网结构,重构公园城市生态价值体系,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评价探索典型适生植物在生态绿网的应用模式。目的在于丰富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研究内涵,为地域性公园城市及其生态价值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市域绿色生态空间的生态安全、防护、生产及风景游憩等四大生态功能,实地观测分析综合性公园、红树林湿地与农业生态田园所构建生态绿网现状,发现生态绿网具备风景游憩、生态防护的生态价值,但目前城乡绿地系统不能有效涵盖绿色生态空间。应用公园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规划及植物多样性的基础理论,分析海洋生态绿网规划特点,提出以生态绿网替代区域绿地,借助生态空间网络研究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综合分析地域城市面临的重要生境因子,以及特殊热带、滨海、台风等自然条件对植物及其生态价值的影响力,提出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是生态防护类价值的主要指标,绿网生态价值体系由生态防护(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与风景游憩(生态景观性、生态教育性)两大类组成。2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相结合,收集发现湛江适生野生木本植物种类103科317属543种,红树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4科25种,主要热带种植作物有20科29种。而目前生态绿网应用的适生植物只有79科202种,其中公园绿化应用也才有47科154种,并以无瓣海桑群落生态修复红树林,以甘蔗为农业田园的主要生态植物。应用的适生植物资源存在多样性不足,外来引种速生树种过多,生态价值不高等问题。3通过对543种野生木本植物及市域其他植物资源的调研分析,筛选出有较高生态价值的适生植物共计231种,分属72科177属,为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提供物质基础。进一步依据植物的抗风性、抗逆性、治污性、生态景观价值、生态教育作用进行功能分类、汇总,借助Python语言代码重复利用、免费开源、模块化、函数化的精炼优势,建立适生植物资源的分类数据库,系统可实时动态化更新,实现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成果共享。4立足于植物资源的生态价值,对综合性公园调查,分析评价绿网不同植物资源特点,发现风景游憩类的适生植物季相景观模式单一,骨干、基调树种季相景观缺乏等问题;红树林湿地外来速生树种数量过大,风景游憩功能低;农业生态田园风景游憩类的生态产品少、经济效益低下。依据公园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公众生态价值需求和绿网生境与植物资源特点,从植物资源分类库中选用典型适宜的适生植物资源,重塑生态价值及路径如下:①综合性公园生态景观价值构建选用典型适生植物有:美丽异木棉+红花羊蹄甲+红鸡蛋花+朱缨花+琴叶珊瑚;榄仁树+红花羊蹄甲+红千层+红花檵木+龙船花;铁冬青+黄槐+狐尾椰+夹竹桃+鸡冠刺桐+灰莉。②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教育、景观价值构建选用典型乡土红树植物有:红海榄、黄槿+海漆(水黄皮和杨叶肖槿)、银叶树+海芒果、白骨壤、桐花树等。③农业生态田园生态景观、教育价值选用典型适生植物采取“菠萝蜜+红掌”的林下两层间种群落模式。地域性适生植物资源系统的构建,尚需不断收集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植物资源研究成果,以丰富资源库的植物种类,这一研究值得持续进行。

董美超,杨帆,李进学,付小猛,高俊燕,周东果,王绍华,龙春瑞,郭莉娜,岳建强[4](2020)在《90份鳄梨种质资源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对采自中国云南德宏、保山、西双版纳、普洱、红河和缅甸克钦邦、掸邦地区共90份鳄梨种资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其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鳄梨叶片基因组DNA,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对90份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电泳分离,银染显色。电泳结果得到"0,1"矩阵,使用POPGENE 32软件计算每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有效等位基因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同时使用NTSYSpc-2.11F计算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根据相似性系数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PCA主效应分析,对鳄梨种质资源进行分类。【结果】从24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8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8对引物共扩增出1 165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 163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9.8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1.294 4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0.209 5;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0.353 0。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752处可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有1份保山种质70号;第Ⅱ类群有24份种质;第Ⅲ类群有1份西双版纳种质59号;第Ⅳ类群有64份种质。在遗传相似系数0.763处可将第Ⅳ类群划分为3个亚群(A、B和C)。用PCA法对90份鳄梨种质AFLP标记结果进行主效应分析,显示了不同种质的分类位置,主效应分析结果与分子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结论】90份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59号和70号相对特殊,在种质创新中应给予重点关注。

白学慧,李锦红,萧自位,郭铁英,周华,肖兵,马关润,赵明珠,张洪波,Xia Hongyun[5](2019)在《国内外咖啡灭字脊天牛防控技术研究新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咖啡灭字虎天牛是云南咖啡种植区危害咖啡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云南咖啡植区I年完成1代,全年发生2~3次成虫高峰期,世代重严重。为了较好的防治该虫危害,本文主要介绍了印度对该虫抗性选育种和利用化学合成的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等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对该虫的防治研究情况,并提出了对该虫的综合治理和实现减药增效的建议。

唐欢[6](2019)在《低技高用 ——云南曼召村傣族古法造纸及当代转换》文中提出在今天的云南省傣族聚居区保留有较原始的古法造纸技艺——傣纸,其生产工序与我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汉代造纸工序十分相似。随着时代科技发展,机械造纸的普及使曾经作为中国四大古代发明之一的手工造纸技艺逐渐式微,信息化革命以来,PC端和手机端更是以其快捷的信息更新优势逐渐取代纸媒。生活方式的转变使传统造纸技艺乃至纸张在新时代语境下面临失去其文化生态的危险。因而探讨传统造纸技艺的传承与活化、传播与推广、设计与创新、转化与链接是当今文化发展必要的议题。本文以西双版纳地区拥有悠久造纸历史的曼召村为例,结合该村近二十年来傣纸技艺的发展,梳理曼召村古法造纸的技艺变化,分析传统傣纸技艺在当代进行角色和功能转换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可能的出路。借鉴“低技高用”的设计概念,介入傣纸传承与发展,既强调对傣纸物质成果的保存、传承,又可通过现代设计手段进行非遗技艺的活化、传播和转换。通过研究曼召村傣纸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可知,非遗技艺在当下的发展面临着远比传统社会更加复杂的生态环境,一方面是来自商业社会的威胁,作为一项文化“刚需”的技艺,传统造纸技艺完全无法与工业造纸相比;另一方面是来自传统造纸技艺在今天社会中其功能角色的转换困境。这样一门生产效率低下、所造纸张不适用于工业机器的传统技艺需要借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份,适应当下时代需求,寻求新的发展契机,在实用价值外挖掘文化价值,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另辟蹊径,才能完成其从传统技艺向文化遗产角色的当代转换。这一过程,需要作为技艺主体的傣纸传承人(手工业者)、创造文化生态条件的地方政府、社会文化组织协力进行,利用传播手段、设计思维、前沿技术进行傣纸技艺的融合创新,方可能在以商业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中开辟一条适合传统傣纸技艺发展的路径。目前来看,曼召村傣纸技艺的文化再生产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作为非遗文化技艺身份的当代转换尚未完成,但在其二十多年来的发展中对商业社会已具有了较好的适应性,形势可期,其发展路径及相关探索也可为其他传统技艺的当代转换提供一些参考。

赵超[7](2018)在《中国菌食性蓟马(昆虫纲:缨翅目)分类研究》文中认为菌食性蓟马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生活于森林枯枝落叶、倒木、草丛根际和土壤腐殖质中,以真菌孢子和菌丝体为食。该类群主要隶属于管蓟马科,目前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菌食性管蓟马仍保留着许多与其食菌者祖先相似的原始性状和独特的生态位。由于菌食性蓟马与土壤温湿度、凋落物及其微生物种类关系密切,菌食性蓟马在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层的物质分解与能量循环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很多种类对环境变化较敏感,是监测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生物。因此,菌食性蓟马不仅在缨翅目的分类及系统演化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且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但我国对该类群缺乏系统的调查和研究,致使目前我国无论在菌食性蓟马种类组成、地理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等方面都了解甚少。本论文在掌握大量标本及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菌食性蓟马的种类进行了系统的形态分类研究,初步分析了中国菌食性蓟马的地理分布及区系特点。此外,还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研究了我国南方地区14个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的菌食性蓟马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影响我国菌食性蓟马种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整理和记述了我国菌食性蓟马共2科61属229种,其中包括5中国新纪录属,19新种,21中国新纪录种,11中国大陆新纪录种。此外,将Dinothrips hainanensis Zhang,1982和Hoplothrips mainlingensis Han,1988分别订正为Dinothrips spinosus(Schmutz,1913)和Hoplothrips japonicus(Karny,1913)的同物异名。文中提供了中国菌食性蓟马属、种检索表及新种和新纪录种的形态特征照片。(2)中国新纪录属:长须管蓟马属Carientothrips Moulton,1944;微管蓟马属Crinitothrips Okajima,1978;显管蓟马属Neosmerinthothrips Schmutz,1913;扇鬃管蓟马属Paractinothrips peratus Mound&Palmer,1983;五角管蓟马属Pentagonothrips Haga&Okajima,1979。(3)新种:小齿网管蓟马Apelaunothrips dentiellus sp.n.;楔贝管蓟马Baenothrips cuneatus Zhao&Tong,2016;网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reticularis sp.n.;纹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sculpta sp.n.;银瓶微管蓟马Crinitothrips yinpingensis sp.n.;滑匙管蓟马Mystrothrips levis Zhao&Tong,2017;眼显管蓟马Neosmerinthothrips elongatus sp.n.;两色前肢管蓟马Praepodothrips bicoloratus sp.n.;狭域剪管蓟马Psalidothrips angustus Zhao,Zhang&Tong,2018;长鬃剪管蓟马Psalidothrips comosus Zhao,Zhang&Tong,II2018;珠剪管蓟马Psalidothrips fabarius Zhao,Zhang&Tong,2018;宽带剪管蓟马Psalidothrips latizonus Zhao,Zhang&Tong,2018;黑角剪管蓟马Psalidothrips nigroterminatus Zhao,Zhang&Tong,2018;短平管蓟马Psephenothrips brevis sp.n.;南方冠管蓟马Stephanothrips austrinus Tong&Zhao,2017;光滑胫管蓟马Terthrothrips levigatus Zhao&Tong,2017;三角胫管蓟马Terthrothrips trigonius Zhao&Tong,2017;秃顶尾管蓟马Urothrips calvus Tong&Zhao,2017;澜沧尾管蓟马Urothrips lancangensis Zhao&Tong,2017.(4)中国新纪录种:短头近鬃管蓟马Ablemothrips breviceps Okajima,1999;诺谷宽管蓟马Acallurothrips nogutti(Kurosawa,1932);印度网管蓟马Apelaunothrips indicus(Ananthakrishnan,1968);翅斑网管蓟马Apelaunothrips maculipennis(Okajima,1976);短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brevis Okajima,1995;草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graminella(Ananthakrishnan&Jagadish,1969);巨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lewisi(Bagnall,1921);莎莎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sasa Okajima,1995;端突竹管蓟马Bamboosiella xiphophora Okajima,1995;日本长须管蓟马Carientothrips japonicas(Bagnall,1921);胫齿隐管蓟马Ethirothrips tibialis(Okajima,1975);黄胫全管蓟马Holothrips flavicornis Okajima,1987;野中武雄管蓟马Hoplandrothrips nonakai Okajima,2006;佩尔器管蓟马Hoplothrips persimilis Okajima,2006;威氏大腿蓟马Merothrips williamsi Priesner,1921;小岛管蓟马Nesothrips minor(Bagnall,1921);扇鬃管蓟马Paractinothrips peratus Mound&Palmer,1983;五角管蓟马Pentagonothrips antennalis Haga&Okajima,1979;钝鬃前肢管蓟马Praepodothrips priesneri Ananthakrishnan,1955;同色剪管蓟马Psalidothrips consimilis Okajima,1992;斯氏胫管蓟马Terthrothrips strasseni Dang,Mound&Qiao,2014。(5)中国大陆新纪录:下颚近鬃管蓟马Ablemothrips maxillatus Ananthakrishnan,1969;巴西奇管蓟马Allothrips brasilianus Hood;台湾焦管蓟马Azaleothrips taiwanicus Okajima&Masumoto,2014;短隐管蓟马Ethirothrips brevis(Bagnall,1921);奇美管蓟马Habrothrips curiosus Ananthakrishnan,1968;两色武雄管蓟马Hoplandrothrips coloratus Okajima,2006;台湾脊背管蓟马Oidanothrips taiwanus Okajima,1999;长头眼管蓟马Ophthalmothrips longiceps(Haga,1975);异色叶管蓟马Phylladothrips pictus Okajima,1988;黑短头管蓟马Sophiothrips nigrus Ananthakrishnan,1971;东方弯管蓟马Strepterothrips orientalis Ananthakrishnan,1964。(6)区系特点:我国菌食性管蓟马科60属中,除棘管蓟马属Acanthothrips为全北区和新热带区分布以及巨管蓟马属Megalothrips和大管蓟马属Megathrips为纯古北区分布外,有8个属为纯东洋区分布,而剩余的49属均为东洋区与其他陆地动物区系共有分布,反映出中国菌食性蓟马区系主要以东洋区成分为主。在菌食性管蓟马亚科属级阶元中世界性分布的最多,而灵管蓟马亚科的属级阶元中纯东洋区分布的属最多。中国菌食性蓟马的优势属为竹管蓟马属Bamboosiella Crawford,1948、剪管蓟马属Psalidothrips Priesner,1932和网管蓟马属Apelaunothrips Karny,1925。(7)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在我国14个样地中,海拔高度、凋落物厚度和土壤湿度是影响菌食性蓟马种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即菌食性蓟马不喜欢生活在海拔较高、土壤较湿且凋落物层较厚的生境。

董美超,李进学,岳建强,郭俊,刘鹏飞,高俊燕[8](2016)在《油梨品种选育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油梨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是促进油梨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分析油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应以培育不同熟期、优质、抗胁迫及耐贮运等油梨新品种为现阶段油梨育种目标;总结了传统育种技术在油梨新品种选育上取得的成就,并指出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也逐渐受到重视,并在育种中开始应用,对今后油梨育种工作提出建议。

朱静[9](2016)在《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西南片区作为一个多样统一性的地域,许多古民族在此生息繁衍,交流来往。在这里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和多彩的民族文化。从青藏高原奔腾南下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大河流,有益于这里的民族迁徙和文化传播,两进两出云南省的金沙江滋养了沿岸河谷的傣族、苗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聚落。这里崇山峻岭,交通封闭,也存留住了一部分原始、朴实的聚落。然而在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冲击下这些聚落面临着蜕变或者消失。金沙江河谷傣族作为一个脱离了以西双版纳为核心的傣族文化圈,不仅要面对以上困扰,他们更需要了解“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的问题。基于此背景,首先讲述金沙江河谷傣族的定义和来源,进一步了解金沙江河谷傣族所处的地理气候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概况。再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查等方式分析聚落分布形式、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深入的剖析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的空间构成和景素形态,其中景素形态包括水域景观、建筑景观、植被景观、道路景观、设施景观五大方面。最后结合三个案例,分别借鉴其“保护之道”、“艺术之道”、“文化之道”,便于下章提出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的模式。通过第一、二章的分析,开始对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的景观规划设计做出探讨。首先了解到该区域的聚落景观面临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和民族归属感弱两大病症,再确立好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路和目标,需坚守的设计原则。最后提出坚持聚落形态乡土化,景素差异化,文态多元化,场地精神化这四化中展开聚落的保护与发展。在此聚落形态乡土化体现在建筑景观、道路景观和公共服务设施;景素差异化体现在农田景观、林果园景观和水域景观;文态多元化体现在“和而不同,合和而生”;场所精神化体现在聚落庭院和街巷绿化,聚落公共绿地和外缘绿化。最后结合华坪县龙井村景观规划设计这一实际案例将总结的模式加以运用验证。本文以华坪县龙井村、永仁县永兴傣族乡永兴村和拉姑村、大姚县湾碧傣族傈僳族乡湾碧村、武定县东坡傣族乡东坡村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傣族村落为研究对象。同时与以西双版纳为核心的传统傣族文化圈和同样不信奉小乘佛教的“花腰傣”做对比分析,得到该区域的文化“共性”与“个性”,探索出适用于金沙江河谷傣族的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梳理聚落文化肌理、明晰聚落民俗民风、优化聚落生态环境、增强空间民族符号、凝聚村寨民族认同感。

刘兴剑[10](2012)在《南京中山植物园温室植物引种栽培》文中研究指明结合南京中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的建设,于2005-2007年期间,从云南、广东和原南京中山植物园北园温室引种各类观赏植物600余种,栽培于植物展览温室1区和2区。通过近5年对温室内引种植物的栽培和养护管理,对温室内引种栽培的植物物候期和开花结果情况以及对南京地区温室环境的适应情况进行分析,并观察引种栽培的不同类群的热带植物在南京地区温室内的生长情况,筛选出适合南京地区温室环境条件,适应性强的观赏植物种类;对温室内引种的各类群观赏植物种类在南京地区温室条件下的适应性进行评价,为相关地区的温室植物引种提供依据,并对各类群植物在温室条件下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引种的植物种类目前大部分生长良好,有80余种植物由于栽培或者适应性的问题而死亡,有60余种植物生长一般或者生长不良。温室内栽培环境的主要问题是夏季高温和光照不足,温室内主要采取自然通风+强制通风+温室顶端雾喷的方式进行夏季的降温。光照不足的解决方式是,改变以往在温室顶部喷涂遮阳涂料的方式,并经常保持屋面玻璃的清洁;在植物栽培上,尽量将不同需光强度的植物种植在不同位置与不同光强的区域,充分改善不同植物的需光要求,来达到充分利用温室内较弱光照条件的目的。温室内共引种热带果树24种,其中多数个体营养生长良好。生长较好,并有结果的种类有芒果、树菠萝、神秘果、树葡萄等。爵床科植物有12种,广西裸柱草等4种生长表现优秀,有7种表现良好;对其中7种进行了繁殖,在不用生根剂的情况下,绿枝扦插成活率较高。爵床科植物是温室内表现较好,观赏价值较高的引种成功类群之一。棕榈科植物共引种33种,种植于棕榈植物区,经过几年的生长,死亡3种,5种生长较差,4种生长一般,生长良好以上的有21种;其中,董棕、老人葵、蒲葵和假槟榔等生长良好。棕榈科植物多数种类能够适应南京地区温室环境条件。温室内共引种苏木科观赏植物9种,其中5种开花结果,大部分都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苏木科植物在温室栽培中的主要问题是光照不足引起的生长衰退。在温室内种植的竹芋科植物有13种,生长状况良好以上的有11种,竹芋科植物多数喜阴湿的生长环境,适合在温室内的高大乔木下生存,在温室地被植物中,是引种较为成功并且观赏价值较高的类群之一天南星科植物在温室内共引种35种,表现优秀的有9种,表现良好的有21种,中等以下的有5种。本科植物种类适应性较强,对温室内荫蔽的生长环境较为适应。温室内引种栽培的凤梨科植物有23种,在温室内光照条件较好的地方生长良好,在光线不足或荫蔽处生长较差,观赏性降低;在温室内需要为其提供一个较好的光照条件才能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温室内栽培的蕨类植物有41种,生长良好以上的有39种,是温室内比较适合引种的植物类群。南京地区温室内可引种栽培的类群有棕榈科、爵床科、天南星科、榕属部分种类、竹芋科、蕨类植物,以及其它较耐阴热带植物;热带果树和热带阳性树种的引种是不成功的,引种这类植物需慎重。

二、西双版纳油梨适应性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双版纳油梨适应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荧光SSR标记的鳄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SSR标记多态性分析
    1.2 鳄梨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来源
    3.2 SSR引物的筛选
    3.3 DNA提取
    3.4 PCR扩增
    3.5 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
    3.6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作者贡献

(2)星油藤避雨栽培和不同种源的农艺性状评价及其EST-SSR标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星油藤简介及研究现状
        1.1.1 星油藤生物学特性
        1.1.2 星油藤研究现状
        1.1.3 星油藤种植现状
    1.2 植物避雨栽培的研究进展
    1.3 种源评价研究进展
    1.4 SSR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第二章 星油藤避雨栽培的农艺性状评价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避雨棚的设置
        2.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方法
        2.3.1 星油藤物候期的观测
        2.3.2 星油藤死亡率统计
        2.3.3 星油藤单株种子产量统计分析
        2.3.4 星油藤种子单粒重统计分析
        2.3.5 星油藤种子含油量检测
        2.3.6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栽培模式下星油藤植株开花期和挂果期统计分析
        2.4.2 不同栽培模式下星油藤植株的死亡率统计分析
        2.4.3 不同栽培模式下星油藤植株的单株种子产量统计分析
        2.4.4 不同栽培模式下星油藤种子的单粒重统计分析
        2.4.5 不同栽培模式下星油藤种子的含油率统计分析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星油藤不同种源的农艺性状评价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星油藤果实的采收及大小评价
        3.2.2 星油藤单株的种子产量测定
        3.2.3 星油藤种子的单粒重测定
        3.2.4 星油藤种子的含油率测定
        3.2.5 不同种源优良单株的筛选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星油藤不同种源单株的果实和种子大小评价
        3.3.2 星油藤不同种源的单株种子产量评价
        3.3.3 星油藤不同种源的种子单粒重评价
        3.3.4 星油藤不同种源的种子含油率评价
        3.3.5 星油藤不同种源优良单株的性状统计分析与筛选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星油藤转录组简单重复序列特征分析及其分子标记开发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转录组数据来源
        4.1.2 供试植物材料及其DNA提取
        4.1.3 转录组SSR位点搜索及SSR引物设计
        4.1.4 SSR引物筛选及验证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星油藤转录组序列中SSR位点数量及分布特点
        4.2.2 SSR位点的分布频率与基序特征
        4.2.3 SSR引物筛选与多态性检测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六章 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公园城市概述
        1.4.1 公园城市定义
        1.4.2 公园城市在园林、森林与生态园林等方面的前期探索
        1.4.3 公园城市建设的地域性生态原则
        1.4.4 公园城市建设的内涵
    1.5 国内外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现状
        1.5.1 绿带—绿道—绿廊—公园体系
        1.5.2 生态绿网理论
        1.5.3 生态绿网规划实践探索
        1.5.4 生态绿网特点分析
        1.5.5 基于植物生态学理论的生态价值指标分类
        1.5.6 植物多样性专题研究
    1.6 研究问题
        1.6.1 公园城市绿地系统不能有效涵盖生态空间网络
        1.6.2 基于生态功能的适生植物资源应用不足
        1.6.3 公园城市生态价值侧重于生态防护且未形成体系
    1.7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
        1.7.2 创新点
    1.8 研究策略与方法
        1.8.1 研究策略
        1.8.2 研究方法
    1.9 研究技术路线
2 基于地域特殊自然地理要素的城乡绿网及生态价值体系构建
    2.1 湛江市概况
    2.2 湛江市绿网的生态结构
        2.2.1 市域生态空间格局
        2.2.2 市域生态空间的生态安全、防护、生产及风景游憩功能
        2.2.3 城区与环城绿网
        2.2.4 城区绿地与环城绿网生态功能评价及生态绿网结构
    2.3 绿网生态价值体系构建要素分析
        2.3.1 生态价值构建的地域化原则
        2.3.2 风景游憩类生态价值分析
        2.3.3 基于地域性城市特殊自然地理要素因子影响力评价
        2.3.4 地域性城市生态防护价值指标分析
        2.3.5 湛江生态绿网不同植物资源生态价值的公众评价
    2.4 地域性公园城市绿网的生态价值体系
    2.5 本章小节
3 湛江市域适生植物资源收集与分类
    3.1 市域植物多样性
    3.2 绿网生态植物资源分析
        3.2.1 综合性公园景观游憩空间及其骨干基调树种资源
        3.2.2 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空间及其植物群落
        3.2.3 农业生态田园及其生态产品
        3.2.4 植物资源应用现状分析
    3.3 基于生态价值优势的植物资源收集、分类
    3.4 地域性适生植物分类
        3.4.1 适生植物
        3.4.2 适生植物资源种类库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PYTHON语言的适生植物资源分类库构建
    4.1 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的目的与任务
    4.2 Python语言特点
    4.3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适生植物资源库原理与流程
        4.3.1 原理
        4.3.2 流程
    4.4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湛江适生植物资源库
    4.5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湛江适生植物资源生态价值分类库
    4.6 本章小结
5 综合性公园植物生态景观价值评价及重构
    5.1 城区绿地综合性公园
    5.2 综合性公园植物群落季相景观分析
    5.3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花
    5.4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果
    5.5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价值——观叶
    5.6 综合性公园冬春季植物资源生态景观评价
    5.7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群落资源筛选
        5.7.1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资源筛选原则
        5.7.2 综合性公园适生植物资源种类筛选
    5.8 综合性公园生态景观价值重塑
    5.9 本章小节
6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风景游憩价值重塑
    6.1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生态景观价值
    6.2 红树林湿地生态游憩经验借鉴
    6.3 基于生态景观、教育价值的乡土红树植物资源选用
    6.4 湖光红树林湿地公园风景游憩价值的重塑路径
        6.4.1 区位自然条件分析
        6.4.2 场地挑战与策略
        6.4.3 系统功能构建
        6.4.4 乡土红树植物群落规划
    6.5 本章小节
7 农业生态田园生态景观及教育价值重塑
    7.1 基于绿网生态价值的农业生态田园
    7.2 基于生产性景观的农业生态田园生态价值
    7.3 植物生理生态学相关理论与生态产品品质
        7.3.1 植物生理生态学理论
        7.3.2 环境因子与植物生态产品生产模式的关系分析
        7.3.3 生产性花果资源筛选及其生态产品生产模式
    7.4 红掌产品花色质量提升的植物生理学研究
        7.4.1 材料与方法
        7.4.2 结果与分析
        7.4.3 讨论与结论
    7.5 菠萝蜜果品质量提升的植物生理学研究
        7.5.1 材料与方法
        7.5.2 结果与分析
        7.5.3 讨论与结论
    7.6 农业生态田园的生产生态景观价值重塑
    7.7 本章小节
8 讨论与结论
    8.1 讨论与展望
    8.2 结论与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A 湛江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库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5)国内外咖啡灭字脊天牛防控技术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发生规律的确定
2 抗天牛选育种的研究
3 国内外咖啡灭字脊虎天牛化学药剂防治技术的进展
4 国内外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防控替代技术研究进展
    4.1 国外替代技术的研究进展
        4.1.1 印度咖啡园人工清除虫伤枝
        4.1.2 在印度咖啡双层荫蔽控制灭字脊虎天牛
        4.1.3 印度性信息素在控制咖啡灭字脊虎天牛的研究及应用
        4.1.4 其它东南亚咖啡生产国
    4.2 国内替代技术研究的进展
        4.2.1 开展了生物生态学的研究:
        4.2.2 复合栽培技术:
        4.2.3 物理防治
        4.2.4 木材粉碎机及时清除咖啡虫伤枝试验研究
        4.2.5生物防治:
        4.2.4天牛的诱捕和趋避作用的试验
        4.2.5 其他研究
5 对云南咖啡园灭字脊虎天牛防控管理的建议
    5.1 重视使用抗锈品种,提高咖啡抗虫能力
    5.2 用替代技术有机结合防控灭字脊虎天牛

(6)低技高用 ——云南曼召村傣族古法造纸及当代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论点与创新点
第二章 云南地区传统傣纸技艺
    2.1 云南傣族地区传统造纸技艺的背景概述
    2.2 傣纸古法造纸的技术类型
        2.2.1 浇纸法
        2.2.2 抄纸法
    2.3 传统傣纸的生产及用途
        2.3.1 宗教用纸
        2.3.2 普洱茶包装
        2.3.3 西双版纳的油纸伞
第三章 勐海曼召村傣族造纸技艺的现状
    3.1 勐海曼召村现状与造纸源流
    3.2 曼召村傣纸技艺现状考察
        3.2.1 原料与工具
        3.2.2 曼召傣纸制作流程
        3.2.3 傣纸特点
    3.3 现状与困境
        3.3.1 曼召村傣纸的销售状况
        3.3.2 曼召村傣纸的发展困境
第四章 曼召村傣族造纸技艺的承续
    4.1 傣纸传承人
        4.1.1 傣族家族传承人
        4.1.2 非遗传承人
        4.1.3 曼召村的造纸人
    4.2 傣纸工艺的技术改进
    4.3 销售市场的需求转变
第五章 设计的介入
    5.1 设计组织的介入
        5.1.1 NGO组织(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5.1.2 专业院校的产学研模式
    5.2 设计从业者的介入
        5.2.1 文创产业者
        5.2.2 成熟产业/工业中的设计师
第六章 傣纸发展及其当代转换
    6.1 设计资源的整合与创新
        6.1.1 政府与民间
        6.1.2 营销品牌
    6.2 纸文化的再生产
        6.2.1 艺术基金项目与人才培养的尝试
        6.2.2 衍生产品的研发
结语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7)中国菌食性蓟马(昆虫纲:缨翅目)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1.1 菌食性蓟马研究简史
    1.2 分类系统
    1.3 分类特征及术语
    1.4 生物学特性
    1.5 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 分类研究
    2.1 中国菌食性蓟马分属检索表
    2.2 中国菌食性蓟马种类记述
        大腿蓟马科 Merothripidae Hood, 1914
        大腿蓟马属 Merothrips Hood, 1912
        管蓟马科 Phlaeothripidae Uzel, 1895
        灵管蓟马亚科 Idolothripinae Bagnall,1908
        宽管蓟马属 Acallurothrips Bagnall, 1921
        奇管蓟马属 Allothrips Hood, 1908
        棒管蓟马属 Bactrothrips Karny, 1912
        包管蓟马属 Bolothrips Priesner, 1926
        长须管蓟马属 Carientothrips Moulton, 1944 中国新纪录
        多饰管蓟马属 Compsothrips Reuter, 1901
        秘管蓟马属 Cryptothrips Uzel, 1895
        棘管蓟马属 Dinothrips Bagnall, 1908
        钩鬃管蓟马属 Elaphrothrips Buffa, 1909
        隐管蓟马属 Ethirothrips Karny, 1925
        肚管蓟马属 Gastrothrips Hood, 1912
        箭管蓟马属 Holurothrips Bagnall, 1914
        战管蓟马属 Machatothrips Bagnall, 1908
        刺头管蓟马属 Mecynothrips Bagnall, 1908
        巨管蓟马属 Megalothrips Uzel, 1895
        大管蓟马属 Megathrips Targioni-Tozzetti, 1881
        长角管蓟马属 Meiothrips Priesner, 1929
        显管蓟马属 Neosmerinthothrips Schmutz, 1913 中国新纪录
        岛管蓟马属 Nesothrips Kirkaldy, 1907
        眼管蓟马属 Ophthalmothrips Hood, 1919
        扇鬃管蓟马属 Paractinothrips Mound & Palmer, 1983 中国新纪录
        头鬃管蓟马属 Phaulothrips Hood, 1918
        管蓟马亚科 Phlaeothripinae Uzel, 1895
        近鬃管蓟马属 Ablemothrips Ananthakrishnan 1969
        棘管蓟马属 Acanthothrips Uzel, 1895
        斑管蓟马属 Adraneothrips Hood, 1925
        网管蓟马属 Apelaunothrips Karny, 1925
        缺翅管蓟马属 Apterygothrips Priesner, 1933
        亚洲管蓟马属 Asianthrips Okajima, 2006
        焦管蓟马属 Azaleothrips Ananthakrishnan, 1964
        贝管蓟马属 Baenothrips Crawford, 1948
        竹管蓟马属 Bamboosiella Ananthakrishnan, 1957
        瘤突管蓟马属 Bradythrips Hood & Williams, 1925
        微管蓟马属 Crinitothrips Okajima, 1978 中国新纪录
        拟武管蓟马属 Deplorothrips Mound & Walker, 1986
        锥管蓟马属 Ecacanthothrips Bagnall, 1909
        美管蓟马属 Habrothrips Ananthakrishnan, 1968
        拟网纹蓟马属 Heliothripoides Okajima, 1987
        单锥管蓟马属 Horistothrips Morgan, 1913
        全管蓟马属 Holothrips Karny, 1911
        武雄管蓟马属 Hoplandrothrips Hood, 1912
        器管蓟马属 Hoplothrips Amyot & Serville, 1843
        疏缨管蓟马属 Hyidiothrips Hood, 1938
        卡氏网管蓟马属 Karnyothrips Wstson, 1922
        匙管蓟马属 Mystrothrips Priesner, 1949
        脊背管蓟马属 Oidanothrips Moulton, 1944
        五角管蓟马属 Pentagonothrips Haga & Okajima, 1979 中国新纪录
        叶管蓟马属 Phylladothrips Priesner, 1933
        距管蓟马属 Plectrothrips Hood, 1908
        前肢管蓟马属Praepodothrips Priesner & Seshadri, 1952
        棍翅管蓟马属Preeriella Hood, 1939
        剪管蓟马属Psalidothrips Priesner,1932
        平管蓟马属Psephenothrips Reyes, 1994
        短蓟马属Pygmaeothrips Karny, 1920
        短头管蓟马属Sophiothrips Hood, 1934
        冠管蓟马属Stephanothrips Hood, 1933
        弯管蓟马属Strepterothrips Hood,1934
        拟锥管蓟马属Streptothrips Priesner, 1932
        胫管蓟马属Terthrothrips Karny, 1925
        尾管蓟马属Urothrips Bagnall, 1909
        木管蓟马属Xylaplothrips Priesner, 1928
第三章 地理分布
    3.1 中国菌食性管蓟马科属级地理分布
    3.2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环境因子对菌食性蓟马物种组成和分布的影响
    4.1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果
    5.2 讨论
    5.3 本文创新之处
    5.4 本研究的不足
    5.5 今后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8)油梨品种选育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产业主要问题及育种目标
    1.1 主要问题
    1.2 育种目标
2 传统育种取得的成就
    2.1 实生选种
    2.2 杂交育种
    2.3 抗性品种选育
3 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
4 问题与展望
    4.1 正确认识油梨花型,充分利用资源合理授粉
    4.2 加强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重视野生资源
    4.3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9)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传统文脉的丧失
        1.1.2 生态环境的破坏
        1.1.3 政策扶持的契机
        1.1.4 气候环境的独特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内容和对象的选取
第2章 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现状分析及相关案例分析
    2.1 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现状分析
        2.1.1 聚落发展概况
        2.1.2 聚落分布形式
        2.1.3 生态环境分析
        2.1.4 地域文化分析
        2.1.5 聚落空间分析
        2.1.6 景素形态分析
    2.2 相关案例
        2.2.1 世界文化遗产日本白川乡合掌造聚落—保护之道
        2.2.2 越后妻有—艺术之道
        2.2.3 花腰傣漠沙镇大沐浴民族文化生态村—文化之道
    2.3 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特色总结
第3章 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景观规划设计模式探讨
    3.1 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面临的问题
        3.1.1 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
        3.1.2 无处安放的民族归属感
    3.2 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景观规划设计思路与目标
        3.2.1 规划思路
        3.2.2 规划目标
    3.3 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3.4 金沙江河谷傣族景观规划设计与保护方式
        3.4.1 金沙江河谷傣族形态乡土化体现方式
        3.4.2 金沙江河谷傣族景素差异化体现方式
        3.4.3 金沙江河谷傣族文态多元化体现方式
        3.4.4 金沙江河谷傣族场所精神体现方式
第4章 理论实践——丽江华坪龙井村景观规划设计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区位
        4.1.2 现状分析
        4.1.3 SWOT分析
    4.2 龙井村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
        4.2.1 指导思想和保护与旅游开发原则
        4.2.2 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定位与目标
    4.3 龙井村景观规划设计
        4.3.1 规划图纸
        4.3.2 景观特色节点打造
        4.3.3 植物配置
        4.3.4 环境设施完善
    4.4 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件

(10)南京中山植物园温室植物引种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展览温室的概念
    1.2 我国传统温室的起源
    1.3 现代温室的发展历史
    1.4 我国现代展览温室的发展
    1.5 温室内环境条件与植物的关系及其调控
        1.5.1 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与植物的适应
        1.5.2 温室内温度与植物生长
    1.6 我国温室植物的引种栽培研究与进展
2. 南京中山植物园展览温室概况、温度调控、存在的问题及病虫害防治
    2.1 展览温室概况
        2.1.1 植物分区
        2.1.2 温室植物引种原则
    2.2 展览温室的温度调控
        2.2.1 南京中山植物园温室内热量的保持与加温
        2.2.2 温室内的降温和遮阴处理
        2.2.3 温室内通风
    2.3 南京中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目前出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高度较矮
        2.3.2 光照问题
        2.3.3 温室的空间利用
        2.3.4 温室内的湿度管理
        2.3.5 温室内温度管理
    2.4 温室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3 温室植物引种与栽培
    3.1 温室内热带果树的引种栽培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2 爵床科(Acanthaceae)观赏植物在温室内的引种栽培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3 棕榈科(Arecaceae)观赏植物在温室内的引种栽培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4 苏木科(Caesalpiniaceae)植物的引种栽培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3.5 竹芋科(Marantaceae)植物的引种栽培
        3.5.1 材料与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6 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在温室内的引种栽培
        3.6.1 材料与方法
        3.6.2 结果与分析
    3.7 温室内凤梨科(Bromeliaceae)植物引种栽培
        3.7.1 材料与方法
        3.7.2 结果与分析
    3.8 温室内蕨类植物引种栽培
        3.8.1 材料与方法
        3.8.2 结果与分析
4、讨论
    4.1 适合南京大型温室引种栽培的植物类群探讨
    4.2 温室植物栽培养护的基本要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西双版纳油梨适应性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荧光SSR标记的鳄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J]. 董美超,岳建强,李进学,杨帆,周东果,王绍华,龙春瑞,郭莉娜,高俊燕,杨恩聪.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6)
  • [2]星油藤避雨栽培和不同种源的农艺性状评价及其EST-SSR标记开发[D]. 朱阅. 云南大学, 2020(08)
  • [3]基于生态价值的公园城市适生植物资源系统构建与应用[D]. 夏春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4]90份鳄梨种质资源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J]. 董美超,杨帆,李进学,付小猛,高俊燕,周东果,王绍华,龙春瑞,郭莉娜,岳建强. 福建农业学报, 2020(01)
  • [5]国内外咖啡灭字脊天牛防控技术研究新进展[A]. 白学慧,李锦红,萧自位,郭铁英,周华,肖兵,马关润,赵明珠,张洪波,Xia Hongyun. 2019年全国热带作物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6]低技高用 ——云南曼召村傣族古法造纸及当代转换[D]. 唐欢. 四川美术学院, 2019(03)
  • [7]中国菌食性蓟马(昆虫纲:缨翅目)分类研究[D]. 赵超.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8]油梨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 董美超,李进学,岳建强,郭俊,刘鹏飞,高俊燕. 中国南方果树, 2016(05)
  • [9]金沙江河谷傣族聚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朱静.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2)
  • [10]南京中山植物园温室植物引种栽培[D]. 刘兴剑.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西双版纳牛油果适应性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