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于泓[1](2019)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对降压中成药进行用药规律分析,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2.对降压中成药进行全面系统的定性评估,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为客观评价降压中成药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进一步对平肝潜阳的降压中成药进行系统评价,为中成药临床使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数据挖掘以“高血压”或“血压”为关键字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搜索明确标有高血压功能与主治或适应症的中成药,建立Excel数据集以及软件数据挖掘模型,以SPSS Clementine12.0中的Apriori算法对所纳入中成药配伍进行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高频药物及组合,总结其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2.Meta分析以“高血压”或“血压”为关键字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搜索明确标有高血压功能与主治或适应症的中成药,并以“高血压”和“中成药药名”为关键词在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NGC及CNKI、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交叉检索,对检索到的降压中成药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应用RevMan 5.3软件对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将能够定量合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分别以森林图、漏斗图对结局指标及发表偏倚进行呈现。研究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降压中成药共计73个,共涉及组成中药230味,中药总使用频次为624次,其中使用频数≥次的中药有21味,共出现222次,占总频数的35.58%。通过关联分析得到符合条件的药物关联规则15条,产生规则的3味药组合数量最多,共11条,其次为2味药组合的规则,共4条。所有获得规则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黄芩,关联规则有13条,而这些药对与药组主要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安神药的不同组合。2.Meta分析结果如下:2.1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干预效应meta分析:(1)松龄血脉康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9项RCTs,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在降压有效率,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3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在降压有效率,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天麻钩藤颗粒: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6项RCTs,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天麻钩藤颗粒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天麻钩藤颗粒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4项,其中2项研究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麻钩藤颗粒的降压有效率与单纯降压西药治疗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项研究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麻钩藤颗粒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牛黄降压片(丸、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3项RCTs。单独使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的4项研究报告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4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牛黄降压片(丸、胶囊)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RCT研究共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项研究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安宫降压丸: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宫降压丸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24hSBP、24h DBP的研究有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宫降压丸在降低24hSBP、24h 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清肝降压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0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6)强力定眩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强力定眩片(胶囊)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强力定眩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7)心可舒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合心可舒(胶囊)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合心可舒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8)清脑降压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有4项研究报道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表明清脑降压片(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脑降压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脑降压片(胶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9)安脑丸: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安脑丸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安脑丸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脉君安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项RCTs,其中1项研究对目标人群进行了分层研究;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脉君安片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1)珍菊降压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25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2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在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1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珍菊降压片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0项,5项研究报告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项研究均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珍菊降压片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2)心脉通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脉通片(胶囊)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脉通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3)山绿茶降压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山绿茶降压片(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山绿茶降压片(胶囊)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4)复方罗布麻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0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复方罗布麻片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降压西药联用复方罗布麻片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5)心血宁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血宁片(胶囊)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血宁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6)天舒胶囊(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项RCTs,天舒胶囊(片)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天舒胶囊(片)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天舒胶囊(片)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N=160例),均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舒胶囊(片)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2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干预效应meta分析:(1)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5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1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西药联合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40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西药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3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西药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通过对降压中成药的组方及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治则依次为平肝潜阳、活血化瘀、补肾平肝、通脉活络,其中平肝潜阳为主要治则;用药以清热药、平肝熄风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2.依据现有文献发现降压中成药具有一定的降压疗效,而其中降压西药联合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可以进一步降低血压。但因研究的整体评分偏低、异质性较高,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2](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黄帮华,蒋学华,普燕芳,张志清[3](2010)在《ACEI和ARB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ACEI和ARB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对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12篇。文献质量评价Jadad评分4~7分的为6篇,其余22篇低于4分,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ACEI治疗比较,联合治疗可降低血压3.54/2.07mmHg,降低24h动态血压2.14/1.00mmHg;与单用ARB治疗比较,联合治疗可降低血压3.10/3.35mmHg,降低24h动态血压3.11/2.30mmHg。与ACEI/ARB单用治疗相比,联合治疗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13.17/15.69g·m-2,对于射血分数、心率、尿素氮、肌酐、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治疗较单药治疗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但作用有限。纳入研究质量较低且缺乏以临床事件为终点的试验研究,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联合用药比单药治疗更有效、更安全。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何成章[4](2009)在《左氨氯地平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艾永飞[5](2009)在《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筛查及药物干预效果与血管加压素和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高血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高达18.8%以上,可导致心、脑血管以及肾脏损害,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国内外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人类对健康和生命的更高要求,对高血压病人的诊断评价和治疗观念也不断更新,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目的已逐渐从防止终末事件的发生前移预防肾脏的早期损害,延缓小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的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肾脏损害是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表现之一,肾脏受损后加剧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微量白蛋白尿(MA)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评价指标,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达到有效控制高血压和逆转、减少其并发症,保护靶器官。氨氯地平是一种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小动脉,使外周阻力降低,从而达到降压效果。口服吸收缓慢,无论白天还是夜间服用氨氯地平均能显着降低血压。替米沙坦是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拮抗剂,可以竞争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结合,从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管收缩、交感兴奋、醛固酮分泌增多及水钠储留等作用,降压效果明显平稳,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降压药物。目前这种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但其对高血压的控制率还不十分满意。二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是否能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改善MA,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观察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或氨氯地平+替米沙坦3个组治疗伴有MA的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研究不同药物组对血压的影响和对MA、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酐酶(NAG)、尿转铁蛋白(TRF)的影响,并探讨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血管加压素(AVP)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旨在为高血压的肾脏保护治疗提供新的证据,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有效治疗方案和观察疗效的指标。研究方法①高血压病早期肾脏损害的调查: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从2007年12月~2008年6月问卷调查明确诊断的不合并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在心血管内科或大内科就诊的高血压病人均可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经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500例,其中二、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专科高血压病患者占50%,一级及社区医院内科内科占50%。②高血压病患者MA筛查:对于500高血压病患者均检测MA,计算其阳性发生率,再从中筛选出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患者,检测其尿NAG和TRF。③MA的干预: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患者共计60例,正在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病患者停用一切抗高血压药物,经过2周的洗脱期,改用研究药物,新发病例没有服用降压药的患者直接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氨氯地平+替米沙坦组(氨+替组),各组均为20例;④运用免疫法半定量测定高血压患者治疗6个月前后的MA,应用酶法和ELISA法测定治疗6个月前后的尿NAG和尿TRF,采用放免法、比色法测定高血压病患者治疗6个月前后的血浆AVP和NO。研究结果①在50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中均均检测MA,结果显示有172例患者呈阳性,占总调查例数的34.4%,其中男性患者为79例(45.93%),女性患者为93例(54.07%);大于60岁以上的患者为97例(56.4%),小于等于60岁的患者为75例(43.6%),60岁以上患者的SBP、DBP分别和60岁以下患者SBP、DBP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②在172例MA阳性患者中,MA的平均含量为(76.59±3.26)mg/L,其中轻度高血压患者MA的平均含量为(43.28±1.33)mg/ L,中度高血压患者MA的平均含量为(88.12±2.71)mg/L,明显高于轻度高血压患者,且非常差异显着(P<0.01),重度高血压患者MA的平均含量为(96.37±3.68)mg/L,明显高于轻度高血压患者(P<0.01)和中度高血压患者(P<0.05)。③对60例入选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均检测MA、尿NAG、尿TRF,其平均含量分别为(77.43±5.62)mg/L、(55.28±3.57)U/L、(12.39±1.28)mg/L,MA、尿NAG、尿TRF的正常值分别为<20mg/L、<15U/L、<2mg/L,6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MA、尿NAG和尿TRF均明显高于正常值,且差异非常显着(P<0.01)。④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及氨+替组治疗前MA的含量分别为(77.14±4.98) mg/L、(75.38±5.84) mg/L及(79.77±6.03) mg/L;治疗6个月后其含量分别为(9.69±2.81) mg/L、(7.79±4.00) mg/L及(4.62±2.43) mg/L,3个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MA含量降低,并且差异非常显着(P<0.01);氨+替组MA的下降更为明显,与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⑤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及氨+替组治疗前尿NAG的含量分别为(53.88±3.71)U/L、(54.11±4.29)U/L及(57.85±2.72)U/L ;治疗6个月后其含量分别为(10.11±2.43)U/L、(11.89±3.85)U/L及(9.51±3.67)U/L,3个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尿NAG含量降低,并且差异非常显着(P<0.01);氨+替组尿NAG的下降更为明显,与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⑥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及氨+替组治疗前尿TRF的含量分别为(11.33±1.12)mg/L、(11.27±1.35)mg/L及(14.58±1.37)mg/L ;治疗6个月后其含量分别为(3.37±0.89)mg/L、(3.89±0.63)mg/L及(2.54±1.07)mg/L,3个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尿TRF含量降低,并且差异非常显着(P<0.01);氨+替组尿TRF的下降更为明显,与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⑦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及氨+替组治疗前收缩压(SBP)分别为(146.31±3.15) mmHg、(145.92±2.71)mmHg及(146.00±2.42) mmHg ;舒张压(DBP)分别为(93.77±2.39)mmHg、(92.54±2.68) mmHg及(94.93±1.15)mmHg。在治疗6个月后,SBP分别为(126.69±1.74)mmHg、(126.08±1.52)mmHg及(102.71±2.20) mmHg;DBP分别为(80.76±1.13)mmHg、(81.00±0.80)mmHg和(76.11±1.36) mmHg,3个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无论SBP还是DBP均明显降低,并且差异显着(P<0.05)。氨+替组患者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并且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与替米沙坦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⑧在治疗1个月后,氨+替组血压达标率(85%)最高,与氨氯地平组或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达标率(65%)和替米沙坦组达标率(60%)比较无显着差异。血压未达标者,初始治疗剂量加1/2倍,治疗2个月后,血压达标率均有明显提高,仍是氨+替组血压达标率最高(95%),氨氯地平组居中(75%),替米沙坦组最低(70%)。氨+替组与氨氯地平组或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与替米沙坦组比较无显着差异。血压没有达标者,分别把原来服用的药物剂量加倍,治疗3个月后, 3组患者的血压均达标。⑨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及氨+替组治疗前血浆NO的含量分别为(12.77±0.23)μmol/L、(11.68±0.35)μmol/L及(10.09±1.04)μmol/L;治疗6个月后其含量分别为(18.50±2.14)μmol/L、(19.07±1.96)μmol/L及(25.47±1.84)μmol/L,3个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NO含量均升高,并且差异显着(P<0.05)。氨+替组患者NO的含量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并且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⑩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及氨+替组患者治疗前血浆AVP的含量分别为(34.71±4.36)ng/L、(33.07±3.77)ng/L及(35.06±4.12)ng/L;治疗6个月后分别为(22.35±2.71)ng/L、(24.12±3.11)ng/L及(17.98±1.79)ng/L, 3个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AVP含量均降低,并且差异显着(P<0.05)。氨+替组血浆AVP的含量下降更为明显,与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氨氯地平组和替米沙坦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血浆NO与AVP含量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血浆NO含量的升高,血浆AVP含量随之降低,两者之间呈显着负相关(r=-0.49,P<0.01)。研究结论①轻、中度高血压患者MA、尿NAG、尿TRF明显升高,提示MA、尿NAG、尿TRF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信号。②中、重度高血压患者MA含量明显高于轻度患者,说明MA的升高与血压程度有关。③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和氨+替组均能显着降低MA、尿NAG和TRF的含量,氨+替组的效果更明显,提示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具有明显的改善MA,降低尿NAG和TRF保护肾脏作用。④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和氨+替组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但氨+替组有更好的降压效果,增加用药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压,联合用药治疗有一定的协同作用。⑤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和氨+替组显着降低血压的同时均伴有血浆AVP含量降低和血浆NO含量增高,但氨+替组效果更为明显,血浆AVP和NO含量呈负相关,提示了AVP和NO失衡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并且二者可作为观察高血压疗效的指标。综上所述,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MA、尿NAG、尿TRF含量明显升高,提示MA、尿NAG、尿TRF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信号。中、重度高血压患者MA含量明显高于轻度患者,说明MA的升高与血压程度有关。MA的检测是一项简单而又无创的检验方法,定期联合检测高血压患者MA的含量,对早期肾小球、肾小管的损害可提供临床诊断依据,以便早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这对制止或延缓高血压患者的肾损害有重要的意义。3组药物均可使MA、尿NAG和TRF含量降低,但联合用药效果更好,二者联合在降低MA、尿NAG和TRF等方面起协同作用,能够提供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和氨+替组均能有效控制血压,但氨+替组有更好的降压效果,并无严重不良反应,这为高血压的有效防治提供重要的治疗方法。此外,氨氯地平组、替米沙坦组和氨+替组显着降低血压的同时均伴有血浆AVP含量降低和血浆NO含量增高,但氨+替组效果更为明显,提示了AVP和NO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AVP和NO含量呈负相关,说明二者的失衡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故考虑二者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疗效的指标。
朱文玲[6](2007)在《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文中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损伤靶器官,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最终导致患者致残和致死,所以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我国18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达18.8%,然而,2002年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统计分别为30.2%,
陆惠华[7](2007)在《66项“氯沙坦治疗中国老年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氯沙坦治疗中国老年高血压及靶器官损害与相关疾病的防治作用与安全性。方法检索自1999~2006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高血压杂志、老年医学与保健杂志及万方数据系统等66篇氯沙坦治疗中国老年(60~102岁)高血压与相关疾病临床研究的专着,3086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作如下分析:氯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剂量与疗程、降压疗效及安全性、颈动脉结构和血液流速的影响、合并左室肥厚和心功能的影响、高尿酸血症、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的影响、高胰岛素血症及相关基础研究结果。结果①氯沙坦药物剂量:50~100 mg/d;疗程:4周~2年;②氯沙坦24小时平稳有效地控制各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总降压有效率为96.8%。氯沙坦24小时收缩压的谷峰比值为72%~78%、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56.5%~71%,可使75%昼夜节律异常者得以逆转。与各类ACEI及CCB比较血压控制无显着差别;与小剂量氢氯噻嗪12.5 mg合用,疗效更好,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极佳的耐受性;③氯沙坦能改善老年血管重塑,提高颈动脉血液流速并改善血管弹性;④氯沙坦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功能,尤以改善舒张功能更明显(P<0.05~0.001);⑤氯沙坦独特降尿酸的作用不依赖于血压的降低,不受年龄的影响,氯沙坦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损害;⑥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提示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⑦基础研究发现:氯沙坦治疗后ET明显下降,血浆NO水平升高,而ET/NO的比值降低,并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显着增加Bax/Bcl-2比值,增加细胞对凋亡的易感性、降低老年CHF患者体内AngⅡ水平。结论本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氯沙坦或联合应用氢氯噻嗪治疗中国老年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不仅有效平稳降压,还能改善全身脏器循环灌注,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改善预后及独特的降尿酸作用,耐受性极佳,提供了有力的临床和基础理论依据。
魏盟[8](2007)在《ARB固定复方制剂——海捷亚在中国人群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与评价》文中指出本文检索国内自2001年来关于海捷亚(氯沙坦50 mg/氢氯噻嗪12.5 mg)的研究文献,按照一定的标准筛选文献52篇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海捷亚具有降压快速高效、达标率高、不良反应少、降低血尿酸水平等作用;能够逆转高血压并发的左室肥厚,增加高血压伴随心衰患者的射血分数;兼具服用方便、服药量小的复方制剂特点,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为医生针对需要联合用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药物选择。
石元俊[9](2002)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文中认为 高血压药物治疗始于20世纪50年代,回顾50多年的历程,主要致力于以下五个方面,即“5W”的研究:(1)Why—高血压治疗的临床意义。资料证明高血压病不治疗,50%死于冠心病,33%死于脑卒中,10%~15%死于肾衰。 (2)Who—治疗的对象,凡确诊为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药物治疗。但80岁以上老者,脑卒中急性期,白大衣高血压是否治疗,意见不
朱平,唐瑞华,黄华[10](2000)在《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比较》文中研究表明
二、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认识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血压病中成药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不足与展望 |
创新点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2)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
1.2.1. 1 总体用药: |
1.2.1. 2 单一用药: |
1.2.1. 3 联合用药: |
1.2.1. 4 复方制剂: |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
2.2 药物分类 |
2.2.1 利尿剂 |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
2.2.3钙通道阻滞剂 |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
2.2.7. 1 硝酸酯类[34] |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
3.1 利尿剂 |
3.1.1 概述 |
3.1.2 分类 |
3.1.3 用药原则 |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2 钙通道阻滞剂 |
3.2.1 概述 |
3.2.2 CCB的分类 |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
3.2.3 用药原则 |
3.2.3. 1 适应证: |
3.2.3. 2 禁忌证: |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3.3.1 概述 |
3.3.2 分类 |
3.3.3 用药原则 |
3.3.3. 1 适应证: |
3.3.3. 2 禁忌证 |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3.4.1 概述 |
3.4.2 分类 |
3.4.3 用药原则 |
3.4.3. 1 适应证: |
3.4.3. 2 禁忌证: |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5 β受体阻滞剂 |
3.5.1 概述 |
3.5.2 分类 |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
3.5.3 用药原则 |
3.5.3. 1 适应证: |
3.5.3. 2 禁忌证: |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 α受体阻滞剂 |
3.6.1 概述 |
3.6.2 分类 |
3.6.3 用药原则 |
3.6.3. 1 适应证: |
3.6.3. 2 禁忌证 |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 固定复方制剂 |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
3.7.1. 1 概述: |
3.7.1. 2 分类: |
3.7.1. 3 用药原则 |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
3.7.2. 1 分类: |
3.7.2. 2 应用证据: |
3.7.2. 3 应用原则: |
3.7.2. 4 方案推荐 |
3.8 中枢性降压药 |
3.8.1 概述 |
3.8.2 分类 |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
3.8.3 用药原则 |
3.8.3. 1 适应证 |
3.8.3. 2 不良反应 |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
3.8.4 方案推荐 |
4 国产创新药物 |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
4.1.1 药理学 |
4.1.2 创新点 |
4.1.3 药物作用 |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
4.1.5 规格和用法 |
4.2 尼群洛尔片 |
4.2.1 药理作用 |
4.2.2 降压特点 |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4.2.4 药物规格 |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
4.3 阿利沙坦酯 |
4.3.1 临床药理学 |
4.3.2 创新点 |
4.3.3 临床效果 |
4.3.4 安全性 |
4.3.5 禁忌证 |
4.3.6 药物相互作用 |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
4.4.1药理学 |
4.4.2适应证 |
4.4.3 原创点 |
4.4.4 开发背景 |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4.4.6 循证证据 |
4.4.7 药物规格 |
4.5 左旋氨氯地平 |
4.5.1 药学部分 |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
4.5.4 临床推荐 |
4.5.5 |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5.1.1 概述 |
5.1.2 降压药物选择 |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1.2. 2 药物推荐: |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
5.2.1 概述 |
5.2.2 降压药物选择 |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
5.3.1 概述 |
5.3.2 降压药物选择 |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3.2. 2 目标管理: |
5.3.2. 3 药物推荐: |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
5.4.1 概述 |
5.4.2 降压药物选择 |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
5.5.1 概述 |
5.5.2 降压药物选择 |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5.2. 2 指南推荐 |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
5.6.1 概述 |
5.6.2 降压药物选择 |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6.2. 2 指南推荐: |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
5.7.1 概述 |
5.7.2 降压药物选择 |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
5.7.2. 2 指南推荐: |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
5.7.3. 5 监测血钾: |
5.8 高血压急症 |
5.8.1 概述 |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
5.8.3 |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
6.1.1 概述 |
6.1.2 降压药物选择 |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
6.1.2. 2 指南推荐: |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1.3. 1 降压目标: |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
6.2.2 诊断和评估 |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
6.2.2. 2 诊断和评估: |
6.2.3 综合干预 |
6.2.3. 1 非药物治疗: |
6.2.3. 2 药物治疗 |
6.2.3. 3 其他治疗: |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
6.3.1 概述 |
6.3.2 降压药物选择 |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
6.3.2. 5 联合用药: |
6.3.3 注意事项 |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
6.4.1 概述 |
6.4.2 降压药物选择 |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5 老年高血压 |
6.5.1 概述 |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
6.5.5 药物选择 |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
6.6.1 概述 |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
6.6.3. 2 术前准备: |
6.6.3. 3 预后: |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
6.6.4. 2 药物治疗: |
6.7 难治性高血压 |
6.7.1 概述 |
6.7.2 降压药物选择 |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
6.8.1 概述 |
6.8.2 降压药物选择 |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
6.9.1 定义与病因 |
6.9.2 诊断 |
6.9.3 药物治疗 |
6.9.4 其他治疗 |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
6.1 0. 1 概述 |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
8 小结 |
(3)ACEI和ARB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1 研究类型。 |
1.1.2 研究对象。 |
1.1.4 结局指标及判效标准。 |
1.2 文献检索 |
1.3 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纳入研究的特点和质量评价 |
2.2 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4)左氨氯地平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左氨氯地平与其他降压药的对抗研究 |
1.1 与氨氯地平比较 |
1.2 与其他钙通道阻滞药的比较 |
1.3 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比较 |
1.4 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比较 |
1.5 与其他药物的综合性比较 |
2 左氨氯地平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研究 |
3 左氨氯地平的时辰化给药研究 |
4 左氨氯地平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研究 |
4.1 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联用 |
4.2 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联同 |
4.3 与β受体阻断药联用 |
4.4 与利尿药联用 |
5 结 语 |
(5)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筛查及药物干预效果与血管加压素和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正文 |
第一部分 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筛查及药物干预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高血压患者MA、尿NAG、尿TRF、血浆AVP和NO的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偶测血压: |
1.3.2 动态血压: |
1.3.3 实验室检查: |
1.4 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降压疗效: |
2.2 降压幅度 (偶测血压) : |
2.3 两组动态血压和心率变化: |
2.4 降压谷峰比: |
2.5 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微量蛋白的变化: |
2.6 不良反应: |
3 讨 论 |
四、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D]. 于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2]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3]ACEI和ARB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J]. 黄帮华,蒋学华,普燕芳,张志清. 中国药房, 2010(34)
- [4]左氨氯地平的临床研究进展[J]. 何成章. 内科, 2009(05)
- [5]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筛查及药物干预效果与血管加压素和一氧化氮关系的研究[D]. 艾永飞.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
- [6]降压药物的合理选择[J]. 朱文玲.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7(05)
- [7]66项“氯沙坦治疗中国老年高血压及相关疾病”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J]. 陆惠华.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S1)
- [8]ARB固定复方制剂——海捷亚在中国人群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与评价[J]. 魏盟.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S1)
- [9]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J]. 石元俊.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 2002(03)
- [10]氯沙坦与福辛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降压疗效及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比较[J]. 朱平,唐瑞华,黄华. 四川医学, 2000(12)
标签:高血压论文; 氨氯地平论文; 替米沙坦论文; 对照组论文;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