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产儿开奶时间与并发症发病率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袁芮[1](2021)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外并发症及死亡高危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宫外发育迟缓的高危因素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儿NEC合并宫外发育迟缓(Ex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EUGR)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1例NEC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EUGR,分为EUGR组和对照组。利用χ2分析、连续校正χ2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通过回顾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儿NEC合并EUGR的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期间,共有6519名早产儿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其中有101名患儿发生了NEC,总体的发病率为1.55%。其中有26例NEC早产儿接受了手术,手术率为25.7%。19例患儿死亡,或者放弃治疗后死亡,死亡率18.8%。患儿中平均出生胎龄31周+4天,平均出生体重为1600g,平均发病日龄17天,81例病例在发病前有抗生素使用史,占80.2%,NEC发病后平均禁食时间为11天,发病后平均肠外营养时间为23天。EUGR患儿有62例,占61.4%,其中EUGR合并胆汁淤积有19例,EUGR合并代谢性骨病13例,EUGR、代谢性骨病、胆汁淤积同时存在4例。非EUGR的患儿有39例,占38.6%。2.EUGR组患儿出生胎龄明显低于对照组(31周比32周+2天,P=0.008),EUGR组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1447.56g比1844.87g,P=0.005)。NRDS(80.6%比38.5%,P=0.000)、SGA(21.0%比7.7%,P=0.045)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EUGR组脐静脉或者中心静脉置管比例高于对照组(31.1%比5.1%,P=0.000)。EUGR组患儿发病前输注红细胞比例高(32.3%比10.3%,P=0.011)。EUGR组患儿合并PDA、败血症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7.4%比7.7%、71.0%比43.6%,P<0.05)。3.EUGR组患儿NEC发病前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较对照组延长(8.81d比5.26d。P=0.005),咖啡因的使用率较对照组更高(64.5%比30.8%,P=0.001)。EUGR组患儿手术肠切除率较高(22.6%比10.3%。P=0.026)。4.肠内外营养情况:EUGR组患儿发病后平均禁食时间及肠外营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分别为12.48d比9.31d、25.94d比18.90d,P<0.05)。EUGR组较对照组母乳喂养率高、喂养不耐受比例高(分别为40.3%比19.7%、64.5%比43.6%,P<0.05)。5.多因素分析时发现,SGA(B=2.161,OR=8.682,95%CI[1.583,47.613],P=0.013)、PDA(B=1.632,OR=5.071,95%CI[1.153,22.296],P=0.032)、输血(B=1.723,OR=5.601,95%CI[1.139,27.541],P=0.034)、肠切除(B=2.316,OR=10.135,95%CI[2.172,47.302],P=0.003)、发病后肠外营养时间(B=0.045,OR=1.046,95%CI[1.002,1.093],P=0.039)是NEC患儿合并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NEC患儿EUGR发生率高。2.SGA、PDA、输血、肠切除、发病后肠外营养时间是NEC患儿合并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儿NEC合并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1例NEC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头颅磁共振的检查结果,分为脑损伤组与对照组,利用χ2分析、连续校正χ2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通过比较脑损伤组及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儿NEC合并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1.纳入研究的101例患儿中,有18例患儿出现脑损伤,占总体的17.8%。其中脑出血有12例,占脑损伤患儿的66.7%,脑白质缺血的有6例,占脑损伤患儿的33.3%。2.NEC合并脑损伤组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SGA、宫内窘迫等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生后合并症如败血症、PDA、NRDS、贫血、输血等方面在两组间无显着差异。产前激素、生后咖啡因、抗生素、PS的应用在两组间无差别。3.脑损伤组患儿发病时休克(61.1%比28.9%,P=0.009)、DIC(55.6%比24.1%,P=0.008)、高血糖(61.1%比34.9%,P=0.040)、呼吸衰竭(66.7%比39.8%,P=0.037)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脑损伤组患儿在NEC发病时需要机械通气、需要手术治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5.6%比15.7%、55.6%比19.3%,P<0.05),脑损伤组手术前已经发生肠穿孔的比例高于对照组(33.0%比12.0%,P=0.036)。4.多因素分析时发现,机械通气(B=1.557,OR=4.744,95%CI[1.476,15.251],P=0.009,)、手术(B=1.235,OR=3.438,95%CI[1.075,10.999],P=0.037)是NEC早产儿并发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NEC患儿易合并脑损伤。2.机械通气、手术是NEC早产儿并发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三部分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高危因素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NEC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01例NEC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利用χ2分析、连续校正χ2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ROC曲线等统计学方法,通过回顾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NEC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有19例NEC患儿死亡或者放弃治疗后死亡,死亡率为18.8%,造成死亡的首位病因为重症NEC,约占死亡人数的63%。2.死亡组患儿合并休克(73.7%比25.6%,P=0.000)、DIC(57.9%比23.2%,P=0.003)、术前肠穿孔(36.8%比11.0%,P=0.011)、重症NEC(63.2%比29.3%,P=0.005)患儿比例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儿CRP与血清白蛋白比值(C-reactiveprotein-albuminratio,CAR)高于存活组(0.756比0.458,P=0.034),死亡组患儿血小板低于存活组(110.05比156.61,P=0.011),死亡组患儿手术治疗(63.2%比17.1%,P=0.000)、机械通气(63.2%比13.4%,P=0.000)比例高于存活组。3.多因素分析时发现手术治疗(B=1.705,OR=5.495,95%CI[1.658,18.182],P=0.013)、机械通气(B=2.138,OR=6.061,95%CI[1.897,21.276],P=0.003)、CAR升高(B=2.039,OR=7.692,95%CI[2.304,25.640],P=0.001),是NEC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ROC曲线提示,CAR对于预测NEC患儿死亡具有显着的意义,曲线下面积(AUC)为0.773,截断值为0.647,特异度为0.780,灵敏度为0.789。结论:1.手术治疗、机械通气、CAR比值升高是NEC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2.CAR值可以用于预测NEC预后。
沈晓佳[2](2021)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喂养及预后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对于非手术治疗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患儿,NEC后最佳禁食时间尚无共识,本研究报告了早期(<7天)和晚期(≥7天)重启喂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218例诊断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将患儿随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NEC诊断后<7天重启喂养为早期组,诊断NEC后≥7天重启喂养为晚期组。对两组患儿禁食时间、住院时间、肠狭窄、复发率、死亡率,导管相关性败血症、肠外营养时间、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18例NEC患者中,早期重启喂养组(n=116)和晚期重启喂养组(n=102)在性别、出生时的平均胎龄、出生体重、Bell分期、开奶量方面没有显着差异。早期和晚期组NEC复发、肠狭窄、死亡、导管相关败血症、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宫外生长迟缓方面的结果没有显着差异。早期组和晚期组在肠外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有显着差异。结论:NEC患儿重启喂养尚无标准化的指南,在非手术治疗NEC中早期(<7天)重启喂养不增加NEC复发、死亡率、肠狭窄发生,可以缩短肠外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
苑翠星[3](2021)在《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总结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2.探讨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出生并入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ICU的所有早产儿,将住院过程中诊断为胆汁淤积症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胎龄及出生体重与观察组相近、数量相同的非胆汁淤积症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除外资料不完整患儿),收集其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为3.73%(54/1449);发生率与胎龄及体重呈负相关;近三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动脉导管未闭(PDA)和败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32和P<0.001);住院时间、氟康唑使用时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用时间、肠外营养(PN)持续时间及禁食时间长于对照组;三大物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的累积量、全肠外营养(TPN)时平均每日热卡摄入量及TPN时总热卡摄入量高于对照组;开奶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及禁食时间是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预测危险因素(P=0.004和P=0.006),有败血症患儿发生胆汁淤积症的概率是无败血症患儿的7.495倍,OR值为7.495,95%CI(1.924,29.192),每延长1天禁食时间,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增加52.2%,OR值为1.522,95%CI(1.129,2.052)。3.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病因复杂,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占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51.85%(28/54),是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主要病因。结论:1.我院NICU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为3.73%。2.败血症和禁食时间是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预测危险因素。3.PNAC是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主要病因。
周竹萍[4](2021)在《先天性肠闭锁术后肠功能重建的围手术期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先天性肠闭锁是严重影响患儿生命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手术是唯一治疗手段,患儿自身条件不同、肠闭锁位置和手术日龄等差异可能导致术后肠功能恢复产生差异,本文旨在分析先天性肠闭锁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协助临床诊治,改善预后。方法先天性肠闭锁是指经影像学或剖腹探查可见患儿肠道发生闭锁或中断。回顾性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自2009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明确诊断先天性肠闭锁85例患儿,用统一设计的登记表进行现况调查,根据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根据临床表现、相关检查(消化道造影、腹部X线片、剖腹探查等)及术后诊断明确为肠闭锁;(3)符合手术适应症并接受手术治疗,及排除标准:(1)家属放弃治疗;(2)患儿死亡,最终符合条件的有66例。根据术后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分为肠功能早期恢复组(≤10天)及肠功能晚期恢复组(>10天),根据术后首次喂养时间分为早期开奶组(≤7天)及晚期开奶组(>7天),根据住院时间分为短期住院组(≤20天)及长期住院组(>20天),分别记录这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入院日龄、手术日龄、母亲年龄、入院体重、手术时体重、手术方式、闭锁位置、术前血红蛋白、术前总蛋白、术前白蛋白、术前血钠、术前血钾、术后血红蛋白、术后总蛋白、术后白蛋白、术后血钠、术后血钾、是否合并肺炎、腹膜炎、败血症以及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等资料。将以上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分析在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术后首次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中是否有差异(P<0.05),再将有差异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影响患儿肠闭锁术后恢复的因素。结果1.本文66例患儿中,早期恢复组有23例(34.8%),晚期恢复组有43例(65.2%),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两组患儿手术日龄、手术方式、闭锁位置、术后血红蛋白及术后血钠P值分别为0.01,0.00,0.01,0.01及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以上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日龄及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0)。2.本文66例患儿中,早期开奶组有29例(43.9%),晚期开奶组有37例(56.1%),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两组患儿入院日龄、闭锁位置、手术方式、术后血钠、胎龄、是否合并败血症、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P值分别为0.04,0.00,0.00,0.00,0.04,0.00及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以上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日龄及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3.本文66例患儿中,短期住院组有34例(51.5%),长期住院组有32例(4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入院日龄、胎龄及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P值分别为0.03,0.01及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以上三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早期恢复组与晚期恢复组相比,手术日龄在生后7天内、肠吻合术是有利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2.早期开奶组和晚期开奶组相比,入院日龄出生后3天以内、肠吻合术是有利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综上所述,规范母亲孕期产检,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有利于肠闭锁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
董梁[5](2020)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调查VLBW和ELBW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等相关资料等,分析母乳喂养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为NICU母乳喂养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数据。研究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VLBW和ELBW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住院期间患儿围生期情况、母乳喂养状况、静脉营养时长、体重增长速率和营养指标变化,以及NEC、BPD、晚发性感染等相关合并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花费等调查,分析母乳喂养状况及对患儿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1.一般资料:纳入患儿234例,男女比例1.02:1,胎龄以28~33+6周为主,占84.7%,出生体重以VLBW为主,占91.2%,SGA占33.8%,好转出院占97.0%。2.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量:纯母乳喂养率从住院第2周后开始显着增加,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的患儿占60.3%,住院时长达6~8周的患儿纯母乳喂养率可达到79.1~94.1%。摄入多量母乳的占50.9%,在超早产儿和ELBW中分别占77.3%和65.2%。胎龄越小,平均母乳占比越高,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肠内、肠外营养情况:开始肠内喂养的中位数为1(1~2)天,开始接受母乳喂养的时间中位数在5(3~7)天。胎龄越小,开奶时间越晚,P=0.002,有统计学差异,不同体重组别的开奶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116。89.7%患儿在生后3天内开始肠内喂养,母乳开奶率只有6.4%,超早产儿和ELBW中母乳开奶率分别为22.7%和17.4%,有47.0%的患儿使用了HMF,开始使用日龄中位数为27(20~37.3)首次使用静脉营养的时长中位数为24(18~33)天,30例患儿在14天及以内停止静脉营养,占12.8%。中晚期早产儿和≥1250g的患儿相比较小胎龄、体重者,摄入多量母乳有助于缩短静脉营养时长,P值均<0.05,但在平均母乳占比<80%的组别中未见明显区别。4.体重增长和营养指标:摄入不同量母乳的患儿体重增长速率无统计学差异,P=0.321,相比未添加HMF的母乳喂养为主的患儿,添加HMF有助于体重增长,还减少了NEC的发生,P值分比为0.046和0.036,均有统计学差异。SGA患儿HMF添加更为积极,P=0.028,体重增长速率较AGA患儿快,P<0.001,均有统计学差异,且HMF不耐受方面无显着区别。摄入不同量母乳的患儿中,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总体无明显区别。5.对合并症的影响:研究显示母乳对NEC有显着保护作用,多量母乳组NEC的发生率为6.7%,平均母乳占比<80%的组则为17.4%,P=0.012,有统计学差异,分层分析显示在<32周的患儿中,多量母乳组较平均母乳占比<80%的组,将NEC的发生率从21.5%减少到7.1%,在<1250g的患儿中从23.3%减少到6.9%,P值分比为0.005和0.039,统计学差异均显着。在≥1250g的患儿中,多量母乳组晚发性感染率为1.6%,而平均母乳占比<80%的组中为19.4%,P=0.003,有统计学差异。整体和分层研究中摄入不同量母乳对BPD的发生无明显影响。6.住院天数及住院花费:住院天数中位数为46(36~59)天,出院时平均纠正胎龄为38.6(37.1~40.0)周,住院花费中位数为60736(42901~79597)元。整体患儿中不同母乳摄入量组日均住院花费无显着性差异,分层分析显示在中晚期早产儿中,多量母乳组住院花费更少,P=0.006,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该中心开奶积极,母乳喂养率较高,但加奶速度及HMF添加策略较保守。2.母乳对NEC的保护作用显着,在出生体重≥1250g的组别中,摄入多量母乳可明显减少晚发性感染,母乳喂养在BPD的发生率、静脉营养时长、体重增长、营养指标、住院时长及日均花费等方面未发现明显优势。3.添加HMF可帮助体重增长,减少静脉营养时长及住院花费,并降低NEC的发生率。
谢欣[6](2020)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术中补液量对术后转归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评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手术患者术中晶体输液量与术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接受手术的172例患儿的相关资料,以校正术中输入晶体量后中位数为标准,将患儿分为低晶体组(<25.89mL/kg*h)与高晶体组(>25.89mL/kg*h),监测术后开奶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是否发生并发症、重症监护治疗时间及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死亡、是否IF等术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72例患儿术后死亡率为14%,全肠受累(OR=9.035,95%CI=3.04326.828,P=0.000)是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后单因素分析P<0.05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向后逐步回归分析得到:输液量(OR=0.955,95%CI=0.9140.997,P=0.036)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NEC患儿术后死亡率受全肠道病变的影响最大,与术中输液量无关。全肠道受累及术中低血压可增加术中输液量,而术中输入胶体可减少术中输液,但都可影响术后预后。本研究中,术中晶体输液量>25.89ml/kg/h可降低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且输入量越多,术后总并发症发生风险越低。
龚倩[7](2020)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内、宫外生长发育状况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调查我院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后体重增长的动态变化,观察宫内生长迟缓(IUGR)和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发生现状,并寻找EUG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56例VLBWI的围生期资料、生长指标、营养、生后疾病及生化指标。一方面,VLBWI入院后逐周测量体重,并将体重转换为相对应的Z值,绘制出体重Z值的总体变化曲线图,再将患儿分为IUGR和非IUGR、E UGR和非EUGR两个亚组,绘制各亚组的Z值变化曲线图;另一方面,观察IU GR与EUGR的发生率,并比较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出生胎龄间IUGR与EUGR的发生率有无差异;最后,对EUGR与非EUGR两组患儿的各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寻找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156例VLBWI,出生时体重Z值(-1.03±0.94),出院时体重Z值(-2.19±0.93),生后每一周体重Z值都<0;随周龄的不断增加,体重Z值总体呈递减趋势;IUGR和非IUGR、EUGR和非EUGR两亚组之间的变化趋势与总体相似,且IUGR和EUGR的体重Z值更低。2.156例VLBWI中,IUGR有65例,发生率是41.67%;EUGR有82例,发生率是52.56%。IUGR组出院时发生EUGR的比例更高(80.00%)。3.按胎龄将VLBWI分成4组:<28周、28周、32周、34周,以体重评价的IUGR发生率分别为100%、51.9%、37.8%和21.2%;以体重评价的EUGR发生率分别为100%、66.20%、40.00%和36.40%。IUGR与EUGR的发生率均与胎龄呈负相关性,4组之间有明显差异(Z=2.281,P=0.023;Z=2.393,P=0.017)。4.按出生体重将VLBWI分成3组:<1000g、1000g1249g、1250g1499g,以体重评价的IUGR发生率分别为100%、66.7%和29.9%,EUGR发生率分别为100%、79.2%和40.2%。IUGR与EUGR的发生率均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性,3组之间均有明显差异(Z=4.453,P<0.000;Z=4.580,P<0.000)。5.对IUGR和非IUGR两组之间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IUGR组妊高症发生率更高、胎龄及出生体重更低,生后所患疾病比例更大以及辅助通气时间更长,5个指标在两组间有显着差异,其余指标无差异。6.对EUGR和非EUGR两组之间各项资料进行分析:妊高症、胎龄、出生体重、出院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日龄、窒息、NRDS、IUGR、辅助通气时间、用氧时间、达全经口喂养时间、入院PA浓度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将上述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低出生体重、低胎龄与IUGR是出院时EUGR的高危因素(OR=0.992,P=0.049;OR=0.761,P=0.039;OR=4.758,P=0.002)。结论:1.以体重评价,我院VLBWI的IUGR和EUGR发生率分别为41.67%和52.56%,均处于较高水平,生长发育状况仍不容乐观。2.一部分EUGR是IUGR的延续。3.VLBWI出院时发生EUGR的危险因素包括低出生体重、低出生胎龄及IUGR。
李彤[8](2020)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因素及近期结局》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PNAC合并肝损伤患儿肝功各项指标动态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线索,降低严重并发症。方法:统计分析2018年至2020年期间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纳入标准: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接受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14天;PN应用前肝功能指标正常。排除标准:除外胆管解剖阻塞、先天性病毒感染及遗传代谢病所致的胆汁淤积。根据是否出现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34μmol/L(2mg/dl)分为PNAC组(共27例)及非PNAC组(共87例)。肝损伤标准为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50U/L。PN方法:所有早产儿在生后24~72小时经口试喂,不能耐受经口喂养或经口喂养不足者予PN支持,起始液体量80~100ml?kg-1?d-1,每日增量10~20ml?kg-1d-1,直至120~160ml?kg-1d-1。葡萄糖起使剂量4~8mg?kg-1?min-1,以1~2mg?kg-1?min-1的速度逐渐增加,最大剂量11~14mg?kg-1?min-1;生后24h内给予6%小儿复方氨基酸,起始量1.5~2.0g?kg-1?d-1,每日增量0.5g?kg-1?d-1,最大剂量3.5~4.0g?kg-1?d-1;生后第2日加用20%中长链脂肪乳起始量1.0g?kg-1?d-1,每日增量0.5~1.0g?kg-1?d-1,最大剂量3.0g?kg-1?d-1。每周监测肝功能指标监测PN并发症。比较两组出生情况、合并症、临床治疗及PN应用2周后的肝功能指标。其中,出生情况包括分娩方式、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合并症包括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治疗包括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开奶时间、PN持续时间、禁食时间及每日PN配比情况。对PNAC组患儿进行出院后随访,评估预后。结果:PNAC发生率23.6%,发生时间为应用PN后(32.8?12.5)d,在PN停止后(52.2?29.5)d恢复,PNAC组14例(51.8%)发生肝功能损伤,发生时间为应用PN后(42.0?14.7)d,滞后于胆汁淤积发生。肝损伤持续时间较胆汁淤积持续时间短,为(78.2?39.3)d,DB持续(90.2?42.1)d,总胆汁酸、γ-谷氨酰转肽酶恢复时间滞后于DB,分别为(108.4?45.9)d和(103.6?46.5)d。两组间比较发现,PNAC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PN持续时间及禁食时间均长于非PNAC组,生后开奶时间晚于非PNAC组,氨基酸及脂肪乳累积使用量大于非PNAC组,PNAC组中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败血症比例均大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禁食时间、PN应用时间、NEC是PN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禁食时间与PNAC发生成正相关;PN应用时间越长,PNAC发生率越高;合并NEC的患儿PNAC发生率显着高于未合并NEC患儿。结论:PNAC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用PN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长时间禁食、PN持续时间长及合并NEC是发生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积极保肝利胆治疗,PNAC患儿大多预后良好。
李秀兰,吴艳,钟晓云,王敏,黄利[9](2019)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母乳喂养促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促进策略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制定母乳喂养促进策略,包括建立多学科母乳喂养指导小组、母乳喂养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式护理、袋鼠式护理、捐赠母乳库等。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入住重庆市妇幼保健院NICU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胎龄<32周早产儿根据策略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两组早产儿母乳喂养相关指标(开奶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达完全母乳喂养时间、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母乳喂养率)、体格发育指标(宫外生长迟缓)、并发症等。结果: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共123例,对照组61例,干预组62例,两组间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生长迟缓、入院疾病状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开奶时间[15.37 (10.00,22.13) h vs.20.25 (12.88,26.33) h,P<0.01]、达完全母乳喂养时间[91.00 (69.75,103.00) h vs.94.00(80.37,118.75) h,P=0.04]、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12 (11,15) d vs.14 (12,18) d,P<0.01]均显着提前;两组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体质量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是对常规母乳喂养策略的质量改进,可显着提前NICU早产儿的开奶时间、达完全母乳喂养时间和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但其是否对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NEC、BPD、ROP等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益处,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毛妍[10](2019)在《双胎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围产期医学及急救医学的发展,选择性剖宫产率增加,多胎的出生比例也不断增高,而双胎妊娠是早产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些年来早产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向,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领域内早产的发生率为9.60%,而晚期早产儿的增加是重要原因,在早产儿群体中所占比例最高,占所有早产儿的75%[2]。因晚期早产儿与成熟儿相接近,医护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常被视为低危人群,但是相对于足月儿,晚期早产儿有着更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面临着严重的健康问题,如新生儿黄疸、低血糖、呼吸系统疾病、喂养问题等,并且逐渐呈上升趋势[3]。双胎晚期早产儿相对于足月儿来说,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不健全,支配早产儿吸吮、吞咽和呼吸的神经发育也不成熟,经常出现喂养困难,因此喂养问题是双胎晚期早产儿的常见问题之一。目的:研究及归纳双胎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为早期发现双胎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144对(288例)双胎晚期早产儿,并且从同期出生的单胎晚期早产儿中随机抽取252例,最后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得到双胎组112对(224例),单胎组240例,观察组为双胎晚期早产儿,对照组为单胎晚期早产儿,比较分析两组出现喂养不耐受、呕吐、腹胀、胃潴留以及因喂养不耐受而延长住院时间的例数;(2)在双胎晚期早产儿组(观察组)中,对发生喂养不耐受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P(27)0.05的项目再纳入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双胎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于单胎晚期早产儿;(2)双胎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主要发生在刚出生后及开始喂养48?96小时内,以咖啡渣样胃内容物所占比例最高;(3)与喂养耐受组相比,双胎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组在窒息(?2=17.254,P(27)0.005)、动脉导管未闭(?2=4.855,P(27)0.01)、使用机械通气(?2=12.069,P(2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分娩方式(?2=0.139,P(29)0.05)、性别(?2=0.852,P(29)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窒息(OR=2.796,P(27)0.05,95%CI=1.046?7.476)、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OR=1.11,P(27)0.05,95%CI=1.01?1.954)、使用机械通气(OR=3.910,P(27)0.05,95%CI=1.265?12.086)是双胎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论:双胎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单胎晚期早产儿高,窒息、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使用机械通气是双胎晚期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需尽早发现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积极进行干预。
二、早产儿开奶时间与并发症发病率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早产儿开奶时间与并发症发病率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外并发症及死亡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宫外发育迟缓的高危因素分析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分组 |
2.5 资料收集 |
2.6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基本临床情况 |
2 早产儿NEC合并EUGR的危险因素分析 |
2.1 NEC合并EUGR组与对照组发病前一般情况比较 |
2.2 NEC合并EUGR组与对照组用药及手术情况比较 |
2.3 NEC合并EUGR组与对照组肠内、肠外营养情况比较 |
2.4 早产儿NEC合并EUGR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分析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脑损伤的标准 |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3 分组 |
2.4 资料收集 |
2.5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NEC合并脑损伤患儿的基本情况 |
2 早产儿NEC合并脑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
2.1 NEC合并脑损伤组与对照组发病前临床情况比较 |
2.2 NEC合并脑损伤组与对照组发病时临床情况比较 |
2.3 早产儿NEC合并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2 分组 |
2.3 资料收集 |
2.4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NEC早产儿的最终死亡原因 |
2 NEC患儿的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喂养及预后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重启喂养策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3)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胆汁淤积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先天性肠闭锁术后肠功能重建的围手术期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资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肠闭锁研究进展 |
1.病因 |
2.诊断 |
3.临床表现 |
4.手术方式 |
5.预后 |
参考文献 |
(5)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回顾性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临床资料搜集 |
2.2 研究中对于专业名词定义和质控 |
2.3 统计分组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肠内营养情况 |
3.3 肠外营养(静脉营养) |
3.4 体重增长速率及营养指标变化 |
3.5 主要合并症比较 |
3.6 SGA与AGA的母乳喂养 |
3.7 母乳强化剂的使用情况及对患儿的影响 |
3.8 住院时长及花费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合并症诊断标准 |
病例调查表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6)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术中补液量对术后转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资料 |
1.3 数据校正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172 例患儿临床资料 |
2.2 172 例患儿临床资料比较 |
2.2.1 术前、术中、术后基本资料比较 |
2.2.2 术中情况与输液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2.2.3 术中情况与术后转归的关系 |
2.3 128 例患儿资料比较(控制混杂因素) |
2.3.1 术前、术中、术后资料对比 |
2.3.2 输液量与发生并发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内、宫外生长发育状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中英文对表 |
附录B:论文发表 |
附录C 文献综述 早产儿追赶生长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因素及近期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诊断标准 |
3.资料收集 |
4.方法 |
4.1 分组方法 |
4.2 肠外营养方法 |
5.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1.临床资料特点 |
2.PNAC发生率及肝损伤情况 |
3.PNAC组和非PNAC组临床资料比较 |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3.2 生后2周肝功能比较 |
3.3 住院期间合并症比较 |
4.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5.PNAC近期转归 |
(四)讨论 |
1.早产儿PNAC发生情况 |
2.PNAC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
2.1 禁食时间 |
2.2 感染 |
2.3 PN相关因素 |
3.PNAC治疗与预后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9)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母乳喂养促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制定母乳喂养促进策略 |
1.3 母乳喂养策略干预 |
1.4 记录母乳喂养相关指标、体格发育及并发症等指标 |
1.5 相关研究指标的定义 |
1.6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对母乳喂养相关指标的影响 |
2.3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对出院时体质量EUGR、住院时间的影响 |
2.4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对喂养不耐受、NEC、BPD、ROP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
3 讨论 |
(10)双胎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一、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创新点 |
二、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样本来源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方法 |
2.2 晚期早产儿住院期间的营养方案 |
2.3 早产儿疾病(窒息、动脉导管未闭、宫内感染) |
2.4 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标准 |
2.5 步骤路线图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3.1 双胎组与单胎组喂养不耐受的比较 |
3.2 一般情况 |
3.3 双胎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分析 |
四、讨论 |
4.1 方法学分析 |
4.2 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分析 |
4.3 双胎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因素的结果分析 |
4.4 局限性分析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七、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八、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九、致谢 |
四、早产儿开奶时间与并发症发病率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外并发症及死亡高危因素分析[D]. 袁芮. 青岛大学, 2021(02)
- [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喂养及预后观察[D]. 沈晓佳.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早产儿胆汁淤积症的危险因素分析[D]. 苑翠星.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先天性肠闭锁术后肠功能重建的围手术期影响因素研究[D]. 周竹萍.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回顾性调查分析[D]. 董梁.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6]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术中补液量对术后转归的影响[D]. 谢欣.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7]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内、宫外生长发育状况的分析[D]. 龚倩.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8]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因素及近期结局[D]. 李彤.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9]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母乳喂养促进策略研究[J]. 李秀兰,吴艳,钟晓云,王敏,黄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4)
- [10]双胎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毛妍. 湖北医药学院,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