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压电网降损节能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熊锦群[1](2019)在《区域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分析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科技和互联网信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电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石,同时电能也是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但是近几年随着农村装表到户的普及,各类用电负荷的增加,电力损耗越来越大,特别是中低压电网的线损。努力探索降损之路,是供电企业实现绿色电网的关键突破。为了响应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建设绿色环保的节约型社会,智能电网应运而生,其所具备的安全、智能、高效等性能,为线损管理提供了科学、智能的新方法,使得节能降损工作提升了一个新高度。本文选题的切入点是运用电网的智能化技术对传统的线损管理的不足进行优化和改进,研究内容主要是,在智能电网的建成的背景下,运用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线损管理的智能高效管理。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介绍了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建设情况和传统的线损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和漏洞。第二章阐述了线损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主要包括电网的线损概念、线损理论指标、线损四分统计、线损异常分析、线损管理制度等方面知识,第三章重点分析智能化线损管理,从智能化线损管理的优势特点、系统智能化运用、智能的分析手段、线损优化统计等方面来进行阐述,对线损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也进行了优化和提升。第四章结合乐昌供电局的线损现状,在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方法、监督机制、奖惩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管理优化,制定了完善的线损闭环管理流程,并将线损处理方法进行系统化和表单化。使线损管理的更加科学合理,线损管理的效率更高,并在基层能很好的实用和推广。通过智能化线损管理,乐昌供电局的线损的合格率大幅提升,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文章结合了作者多年的线损管理经验,通过智能化线损管理方法,提升了线损合格率和员工的线损管理水平。另外,从线损管理人员结构和监督奖惩机制以及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落实线损流程的闭环管理和表单化,提升线损管理的效率和员工的积极性。同时,随着电网智能化的继续发展,线损管理工作模式也会进行同步变革,原来线损管理中的总结的优秀方法理念要继续保留,同时不断开发更加科学的方式、方法,不断的丰富和优化线损管理模式。
张瑗申[2](2018)在《县域电网线损精细化计算及降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清洁能源,是国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能短缺问题明显,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统筹减排节能绿色发展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重要部分进行部署。节能降损,推动绿色电力,不仅可以缓解目前的电能短缺、电力供需矛盾,更是响应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线损是检验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四分”(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线损管理成为近两年国网公司重点推进工作,全面降低各类线损损耗成为各县供电企业首要任务,国网沂水县供电公司线损管理面临巨大压力。为推进县公司线损管理提升,提高线损计算效率,保证线损计算准确,提高县公司经济效益,对电网建设、设备改造等电网发展提供准确的依据,县供电企业线损精细化计算及降损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严格遵循“四统一”原则,依据“三大专业”、“五大系统”、“三大平台”集成后的数据,进行大负荷运行方式下典型日线损计算分析。同时开展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月线损、日线损精益化计算分析工作。根据沂水电网线损计算结果,对电网运行状态、设备参数、无功补偿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找准电网薄弱环节,从电网经济方式调整、优化无功补偿、电网科学发展、设备大修技改、反窃电等方面提出准确有效的降损策略,实现县域电网切实降损,进一步推进县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标准化、智能化、精益化和自动化,有力支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及现代配电网建设。
王维洲,汤红卫,刘福潮,王贤湖,郑晶晶,唐巍,彭晶,杨德昌[3](2018)在《A+~E类区域配电网降损潜力评估模型研究》文中提出区域配电网降损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损潜力的评估。针对A+E类供电区域,综合考虑区域配电网能效特点,从高压配电网、中压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电网等方面着手,建立降损潜力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A、B、C和P这4层指标:A层包括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2个一级指标;B层包括高压配电网、中压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电网4个二级指标;C层包括静态指标、动态指标、损耗指标共14个三级指标;P层包括47个四级指标。在界定各指标的内涵及评价标准基础上,提出集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3种方法为一体的综合评估模型与方法。首先对P层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计算得C层指标的评价分值,规避了指标样本多维性和指标评价的主观性,再对A、B、C各层采用层次分析法;经实例验证,该模型为A+E类区域配电网降损潜力评估辅助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刘鹏[4](2017)在《县级供电企业中低压线损精细化管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输送中被损耗的电能称为线损,线损管理事关电力系统经济运行。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配售电业务向社会资本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接入全面放开。新形势、新背景下,县级供电企业作为管理中低压电网的终端环节,应当在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节能环保方面如何转变,如何使电网线损能够得到切实的降低、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相应的改善,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了使中低压线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控制,一是需要开展中低压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及分析,从而发现电网中的电能损耗分布规律,查找出电网运行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降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二是要建立科学完整的中低压线损管理体系,管理手段要具备精细化、动态化、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使得县级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三是需要通过构造科学系统的损耗分析及降损实施体系,将管理降损与技术降损结合,使其相辅相成,成为服务于中低压电网损耗降低、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先生”。本文在介绍线损计算与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为促进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创建了中低压线损诊断分析体系,依据三相负荷不平衡指数、力率指数、负载率指数、理论值对比指数建立诊断分析雷达图,实现对线路、台区清晰、直观、全面的诊断分析,准确反映研究对象的线损率状况;然后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朐县供电公司中低压配电网为例,开展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相关工作,分析线损理论计算的结果,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查找和分析,对线损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逐一消除,提出针对性的降损节能的措施。研究表明,中低压电网线损管理中,存在因不合理的管理造成的损耗,通过管理升级优化,可以将这种类型的损耗降低到可控、合理的范围内。本文研究对提升县级供电企业中低压线损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谢云秋[5](2017)在《韶关中低压配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研究》文中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节约能源低碳发展则是当前全球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社会面临的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作为供电企业,输电变电和配电能量损耗是其主要供电成本之一,近年来随着用电负荷逐年增大和农村“四到户服务”的深入开展,中低压电网线损电量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减少中低压电网的电量损失,是供电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环保的关键突破口之一。目前我国在中低压电网线损管理方面尽管有考核指标,有相应的理论计算,也有不同的降损措施。但是,在智能电网时代的今天,如何从战略高度着眼,从战术角度入手,把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智能的技术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现有降损的基础上再最大限度的挖掘潜力,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成熟的降损管理方案。本文通过构建较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并应用中低压智能电网的集中抄表模块等有机融合,成功地解决了人为因素干扰线损管理指标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措施和依据,使中低压线损有了大幅度实质性的降低。为山区供电行业智能化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提供参考和应用,以促进我国智能化电网中低压电网线损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近年来,随着韶关经济迅猛发展,各种影响线损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增供扩销降低线损迫在眉睫。韶关市地处广东省北部,大部分地区为农村及山区,电源布点较少,辖区内中压配网线路较多,且由于供电半径较长、小水电和居民用户混合接入等原因,严重影响供电区域内的居民生活生产用电,并且用户投诉时常发生,影响了企业的社会形象。本文结合韶关农村低压配电网的特点、运行管理及理论线损计算方法等,进行了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具体提出了改进的方法,最后,就农村低压配电网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措施,通过降损实例分析,验证了降损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李鑫[6](2017)在《基于等值电阻法的配电网节能降损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社会,能源问题已成为各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此形势下,实施节能减排方针显得更加主要。电能在输配过程中要产生一部分损耗,在输配电网中,配电网由于电压低、电流大,成为损失电能较多的部分。近些年国家、电网企业大规模投资电网改造建设,降损研究不断发展,目前我国配电网节能降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问题:个别地区降损技术经验不足,有些地区无功补偿技术降损做得不够等因素造成配电网线损率偏高。可见,在配电网节能降损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本文从配电网线损定义入手,针对配电网组成构件及运行情况,分析阐述线损产生原因;采用等值电阻法建立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数学模型。通过对配电网线损的计算、分析,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配电网节能降损的实际可行方法。本课题研究提出的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方法,可广泛应用在电网企业、企业自有电网配电线路;能够有效减少电能损失,节约一定量资金成本,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在电能领域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政策实施,促进国家低碳经济方针发展,具有一定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本文开展的配电网节能降损研究,期望给业内人士提供有用参考。建议有关供电单位在电网节能降损领域加大研究来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果,以达到最佳的节能降损效果。
DO VAN DUNG(杜文勇)[7](2017)在《基于PSS/ADEPT的越南宁桥区配电网网损分析及降损方案》文中指出电能从发电厂经电力网传输到电力用户,需经过电力线路、电力变压器等设备,而这些设备会带来大量的电能损耗。电力网络的损耗主要包括电网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系统线损过高会降低电网的供电经济效益和可靠性。因此研究并采取措施降低配电网的网损,对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稳定性与经济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越南目前的电网运行模式和配电网状况,基于电力网络降损原理和PSS/ADEPT仿真,研究越南宁桥区配电网减少电能损耗的方案。本论文研究配电网络降损相关技术,具体完成如下工作:第一,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配电网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原因、网损现状和越南电网损耗现状。对当前配电网运行损耗的现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为下一步研究降损方案奠定基础。第二,分析了配电网功率损耗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同时对配电网目前的运行状况及其降损技术措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第三,在完成理论研究后,根据现有的资料数据对越南芹苴市宁桥区22kV配电网网络结构和运行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为搭建仿真模型奠定基础。学习PSS/ADEPT软件进行配电网网损计算的基本方法,深入了解软件中设备模型的参数和状态,将其应用于配网降损的计算和分析。第四,针对越南芹苴市宁桥区22kV配电网进行PSS/ADEPT建模和仿真,对区内8条主输电线路最优无功补偿位置和容量进行定量计算,提出具体的减少电能损耗的最佳方案。
李岩,陈瑞先,柴群芳[8](2013)在《接低压电网的降损节能分析》文中认为随着供电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入,对于低压线路损节能的措施成为眼下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接低压电网的降损节能的实现,可提升社会效益和电能的使用率。因此,本文就接低压电网的降损节能措施进行分析。
庄兆阳[9](2013)在《浅析农村低压电网节能降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我国目前的用电现状,农村电网是我国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持续提高农网供电可靠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其电网损耗,具经济与政治两方面的双重意义。因此在近些年来,人们更加重视农村低压电网节能降损相关问题,目前已有相关技术人员就管理与技术两方面开展了一定研究。本文根据当前农村电网现状,深入分析了关于农村低压电网节能降损的技术研究。
马鹏云[10](2013)在《农村低压电网节能降损的几点措施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前农村低压电网节能降损的有效措施。在简要介绍当前农村低压电网及其损耗偏高等情况的前提下,分别从配电变压器、供电辐射方式,以及无功补偿等几个方面,对农村低压电网实现节能降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通过分析和探究,能够为广大电力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二、低压电网降损节能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压电网降损节能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分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线损与智能电网相关理论研究 |
2.1 线损相关概念与分类 |
2.1.1 线损 |
2.1.2 线损电量 |
2.1.3 线损率 |
2.2 线损产生的主要原因 |
2.3 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
2.3.1 理论线损计算目的和意义 |
2.3.2 理论线损电量组成 |
2.3.3 理论线损计算 |
2.3.4 理论线损计算实例 |
2.4 线损四分管理 |
2.4.1 线损分压统计 |
2.4.2 线损分区统计 |
2.4.3 线损分线统计 |
2.4.4 线损分台区统计 |
2.5 智能电网基础理论 |
2.5.1 智能电网发展历史 |
2.5.2 智能电网概念 |
2.5.3 智能电网结构和特征 |
2.6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智能化线损管理 |
3.1 智能化线损管理的特性 |
3.1.1 基础数据的完整性 |
3.1.2 动态监测的实时性 |
3.1.3 信息通讯的互动性 |
3.1.4 设备负载的可控性 |
3.1.5 系统功能的拓展性 |
3.1.6 系统数据的可视性 |
3.2 智能化线损管理功能 |
3.2.1 基础档案 |
3.2.2 在线数据监测 |
3.2.3 计量故障诊断 |
3.2.4 异常数据与智能分析 |
3.2.5 线损统计分析 |
3.3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智能化线损管理体系应用 |
4.1 智能化线损管理的组织体系 |
4.1.1 线损的组织结构 |
4.1.2 指标管理 |
4.1.3 人员管理 |
4.2 智能化线损管理的技术体系 |
4.2.1 智能化电网规划与建设 |
4.2.2 智能化线损分析方法 |
4.2.3 智能化线损闭环管理 |
4.2.4 线损异常管理表单化 |
4.3 智能化线损管理的制度体系 |
4.3.1 监督机制 |
4.3.2 奖惩机制 |
4.4 智能化线损管理成果 |
4.5 本章小节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县域电网线损精细化计算及降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主要概念 |
1.2 沂水电网概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目前面临问题 |
1.4.1 高耗能电力设备问题 |
1.4.2 部分主变不能经济运行 |
1.4.3 电网发展规划不合理 |
1.4.4 无功调整受限 |
1.4.5 违章用电与窃电问题 |
1.4.6 表计问题与采集问题突出 |
1.4.7 线损管理流程不明确 |
1.5 主要评估方法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线损理论计算方法 |
2.1 线损理论计算定义 |
2.1.1 计算范围 |
2.1.2 分元件理论计算 |
2.1.3 管理损耗 |
2.2 线损的理论计算方法 |
2.2.1 均方根电流法 |
2.2.2 平均电流法 |
2.2.3 最大电流法 |
2.2.4 损失因数法 |
2.2.5 等效电阻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典型日(大负荷方式下)线损计算 |
3.1 典型日计算方法 |
3.1.1 理论线损计算的准备工作 |
3.1.2 代表日的选定及负荷实测 |
3.1.3 模型建立、设备参数及特性数据 |
3.1.4 主要计算方法 |
3.2 沂水电网典型日计算分析 |
3.2.1 主网综合计算结果 |
3.2.2 110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3.2.3 35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3.2.4 10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3.2.5 380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3.2.6 统计与理论口径线损率对比分析 |
3.3 计算结果分析 |
3.3.1 存在的问题 |
3.3.2 治理方案及实施计划 |
3.3.3 技术降损措施及建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同期线损系统“四分”线损计算 |
4.1 同期线损系统简介 |
4.1.1 同期系统基本应用 |
4.1.2 同期系统“四分”概念 |
4.2 同期线损系统“四分”计算 |
4.3 计算结果分析 |
4.3.1 母线不平衡对线损的影响 |
4.3.2 无功补偿对线损的影响 |
4.3.3 压降大对线损的影响 |
4.3.4 违章用电及窃电对线损的影响 |
4.3.5 基础数据维护对线损的影响 |
4.4 整改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县域电网降损措施及分析 |
5.1 县域电网降损措施 |
5.1.1 技术降损措施 |
5.1.2 管理线损措施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沂水电网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主变参数 |
附录二 :沂水电网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参数 |
附录三 :电容器运行情况统计表 |
附录四 :沂水配网配电线路运行限流表 |
附录五 :沂水电网地理接线图 |
附录六 :线损建设指标体系指标 |
附录七 :主变经济运行方式 |
致谢 |
(3)A+~E类区域配电网降损潜力评估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A+~E类区域配电网降损潜力评估指标体系及指标评价标准 |
1.1 A+~E类区域配电网降损潜力评估指标体系 |
1.2 A+~E类区域配电网降损潜力评估指标内涵 |
1.3 A+~E类区域配电网降损潜力评估指标评价标准 |
2 A+~E类区域配电网降损潜力评估模型与方法 |
2.1 主成分分析法的数学模型 |
2.2 熵权法 |
2.3 层次分析法 |
2.4 综合评价方法与步骤 |
3 算例 |
3.1 基本数据 |
3.2 评估结果及分析 |
4 结语 |
(4)县级供电企业中低压线损精细化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当前能源形势 |
1.1.2 电网企业经济效益 |
1.1.3 中低压线损管理现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线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
2.1 线损的基本概念 |
2.1.1 线损电量 |
2.1.2 线损率 |
2.1.3 中低压电网线损率 |
2.2 技术线损 |
2.2.1 技术线损产生的原因及分类 |
2.2.2 技术线损的组成比例 |
2.3 中低压电网线损理论计算 |
2.3.1 线损理论计算的含义 |
2.3.2 线损理论计算的作用 |
2.3.3 线损理论计算的要求 |
2.3.4 10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基本方法 |
2.3.5 0.4kV电网线损理论计算的基本方法 |
2.4 无功补偿对线损率的影响 |
2.5 计量方式对线损率影响 |
第3章 中低压线损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 |
3.1 精细化管理体系的目的及特征 |
3.2 精细化线损管理的体系架构 |
3.2.1 主要组成部分 |
3.2.2 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
3.3 组织架构 |
3.3.1 组织构成 |
3.3.2 职能分配 |
3.3.3 管理流程 |
3.3.4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
3.4 诊断分析体系 |
3.4.1 不平衡指数yl |
3.4.2 力率指数x2 |
3.4.3 负载率指数xl |
3.4.4 理论值对比指数y2 |
3.5 降损措施实施体系 |
3.5.1 降损措施制定及实施流程 |
3.5.2 开展农网升级改造 |
第4章 中低压线损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应用实践 |
4.1 企业概况及中低压电网规模 |
4.2 临朐县供电公司中低压电网精细化管理组织体系 |
4.3 临朐县供电公司诊断分析体系运用情况 |
4.3.1 线损理论计算情况 |
4.3.2 诊断分析体系应用情况 |
4.4 降损措施 |
4.5 实施效果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5)韶关中低压配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引言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1 选题背景 |
1.2.2 选题意义 |
1.3 国内外线损管理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线损管理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线损管理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线损的基本概念及影响线损的因素 |
2.1 线损的基本定义及分类构成 |
2.1.1 线损的基本定义 |
2.1.2 县供电企业在线损管理中常用的几种线损率 |
2.1.3 电网中线损的主要构成 |
2.2 配电网线损的构成和分类 |
2.2.1 由损耗不同特性进行分类 |
2.2.2 按损耗性质进行分类 |
2.3 配电网线损产生的原因 |
2.3.1 线路损耗技术方面的原因 |
2.3.2 线路损耗在管理方面的原因 |
2.4 理论线损的计算方法 |
2.4.1 均方根电流法 |
2.4.2 平均电流法 |
2.4.3 等值电阻法 |
2.4.4 电压损失法 |
2.4.5 台区损失率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韶关地区电网现状及线损状况 |
3.1 韶关地区社会发展概况 |
3.1.1 韶关地区自然概况 |
3.1.2 韶关地区区域竞争优势 |
3.1.3 韶关地区电网现状 |
3.2 韶关地区线损情况(以韶关乳源县数据为例) |
3.2.1 线损理论计算范围统计 |
3.2.2 计算结果分析 |
3.3 影响韶关地区线损主要因素 |
3.3.1 基础资料管理问题 |
3.3.2 电网元件及运行管理问题 |
3.3.3 计量管理问题 |
3.3.4 小水电管理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配网降损措施分析 |
4.1 韶关地区配网降损实施措施 |
4.1.1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轮换高耗能变压器 |
4.1.2 农村地区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
4.1.3 偏远地区增加无功补偿 |
4.1.4 新建 10kV线路改善供电线路实现小水电分离 |
4.1.5 在韶关地区增加 35kV简易变电站布点 |
4.2 在现有 10KV线路加装调压装置 |
4.3 降低配电网线损的管理措施 |
4.3.1 线损四分管理 |
4.3.2 韶关低压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的调整治理措施 |
4.3.3 加强计量统计管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基于等值电阻法的配电网节能降损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线损基本概念 |
2.1 线损与线损率 |
2.1.1 线损 |
2.1.2 线损率 |
2.2 线损的产生与构成 |
2.2.1 线损的产生 |
2.2.2 线损的分类 |
2.2.3 线损电量的构成 |
2.3 线损的影响因素 |
2.3.1 电网外部因素 |
2.3.2 电网内部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 |
3.1 线损理论计算基本概念 |
3.1.1 线损理论计算的作用 |
3.1.2 线损理论计算范围 |
3.1.3 代表月(日)的选定原则 |
3.1.4 线损理论计算的相关要求 |
3.2 配电网线损的等值电阻法计算方法 |
3.2.1 基于配电变压器容量等值电阻法 |
3.2.2 基于配电变压器电能电量的等值电阻法 |
3.2.3 基于等值电阻法的配电网线损计算实例 |
3.3 低压网线损的等值电阻法计算方法 |
3.3.1 以电流表数据为计算负荷电流依据的计算方法 |
3.3.2 以电能表数据为计算负荷电流依据的计算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配电网节能降损因子分析 |
4.1 材料因子分析 |
4.1.1 应用适当的大截面导线 |
4.1.2 适当减小供电导线长度 |
4.1.3 更换低电阻率导线 |
4.2 技术因子分析 |
4.2.1 通过无功补偿方式,降低配变损耗 |
4.2.2 使用新型节能型变压器 |
4.2.3 全面普及应用新型电子式电能表 |
4.3 检修改造因子分析 |
4.3.1 接点过热缺陷治理 |
4.3.2 调整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 |
4.3.3 尽量减少导线接头数量 |
4.3.4 增加并列运行线路 |
4.3.5 电网升压改造降低线损 |
4.4 降低温度的新方法因子分析 |
4.4.1 配电网设计规划方面降低线损 |
4.4.2 配电网导线生产方面降低线损 |
4.4.3 降低配电变压器温度方面降低线损 |
4.4.4 替换裸导线方面降低线损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降低配电网线损实施方案 |
5.1 农网改造 |
5.2 改善无功补偿 |
5.3 缩短供电半径 |
5.4 合理配置变压器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7)基于PSS/ADEPT的越南宁桥区配电网网损分析及降损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电网损耗的构成 |
1.3 国内外网损研究现状 |
1.3.1 国际线损计算方法与降损技术研究现状 |
1.3.2 国际电网损耗的现状 |
1.3.3 越南电网损耗的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2 电网损耗与降损技术 |
2.1 电网损耗 |
2.1.1 线路损耗 |
2.1.2 变压器损耗 |
2.1.3 配电网的电压损耗 |
2.1.4 谐波损耗 |
2.2 电网降损技术 |
2.2.1 电网无功补偿与降损 |
2.2.2 谐波治理降损的技术 |
2.2.3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降低电能损耗 |
2.3 配电网降损措施 |
3 越南宁侨区配电网与PSS/ADEPT软件 |
3.1 宁侨区配电网(越南芹苴市) |
3.2 宁桥区配电网的网损原因分析 |
3.3 计算基础 |
3.4 PSS/ADEPT软件 |
3.4.1 PSS/ADEPT基本操作 |
3.4.2 采用PSS/ADEPT的电网设备的模型 |
3.4.3 确定功率与绘制负荷曲线 |
4 基于PSS/ADEPT的网损分析及补偿方案研究 |
4.1 中压配电网线损分析及补偿方案研究 |
4.1.1 原已配置电容补偿线路的网损分析及降损方案 |
4.1.2 原已配置电容补偿线路的降损效益计算 |
4.1.3 原未配置电容补偿线路的网损分析及降损方案 |
4.1.4 原未配置电容补偿线路的降损效益计算 |
4.1.5 宁桥区的线路降损效益对比分析 |
4.2 低压变压器降损分析与最佳补偿研究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浅析农村低压电网节能降损(论文提纲范文)
1 农村电网的现况 |
2 农村电网节能降损技术 |
2.1 变压器节电技术 |
2.2 无功补偿与节能降损 |
2.3 针对电网经济运行与改造的节能降损技术 |
2.4 以网损最小为目标的配网重构技术 |
(10)农村低压电网节能降损的几点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农村低压电网的情况 |
二、农村低压电网节能降损的几点措施 |
三、结束语 |
四、低压电网降损节能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分析与应用[D]. 熊锦群.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6)
- [2]县域电网线损精细化计算及降损研究[D]. 张瑗申. 青岛大学, 2018(02)
- [3]A+~E类区域配电网降损潜力评估模型研究[J]. 王维洲,汤红卫,刘福潮,王贤湖,郑晶晶,唐巍,彭晶,杨德昌.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8(02)
- [4]县级供电企业中低压线损精细化管理方法研究[D]. 刘鹏. 山东大学, 2017(04)
- [5]韶关中低压配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研究[D]. 谢云秋.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6]基于等值电阻法的配电网节能降损方法研究[D]. 李鑫. 长春工业大学, 2017(02)
- [7]基于PSS/ADEPT的越南宁桥区配电网网损分析及降损方案[D]. DO VAN DUNG(杜文勇).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6)
- [8]接低压电网的降损节能分析[J]. 李岩,陈瑞先,柴群芳. 电子制作, 2013(23)
- [9]浅析农村低压电网节能降损[J]. 庄兆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30)
- [10]农村低压电网节能降损的几点措施探讨[J]. 马鹏云. 科技风, 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