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与“忧天”

科学精神与“忧天”

一、科学精神与“杞人忧天”(论文文献综述)

成卓[1](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及育人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传统哲学、传统文学、史学文化、传统艺术和精神理念等内容的集中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要求,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语文课程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特殊意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选篇内容极具特色,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的典范价值。通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及教学情况的分析,实地调研得出当前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方面存在的困境,以期对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反思,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策略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第一章揭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目标、功能与意义。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程出发阐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课程目标;从小方向出发揭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从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育人意义出发阐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育人价值。第二章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特色进行系统研究。从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系统入手,明确中学传统文化选文的物质文化教育内容,总结出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精神特质,为初中语文教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提供内容依据。第三章研究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得出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整理有限、教师育人方式创新不足、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有待提升的结论。第四章在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策略。从落实路径出发,立足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层面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资源进行补充,再从教师层面提出可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策略。通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进行分析之后,根据实际调查提出相关育人策略。一方面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在中学的不断落实与完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与感召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去了解、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付玉琪[2](2021)在《生态批评视阈下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着人们的生存焦虑,各种现代科学的治理方案却未能立竿见影。因而生态批评与生态文化成为人类在精神领域探索疗救的重要路径。生态批评超越了国家、地区、种族的界限,在当今全球化态势愈加明确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批评的东西方对话趋势逐渐突显:秉持人类命运共同利益的价值取向,寻求跨文化的生态文明事业的共赢。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始终关注儿童生存的具体文化语境,并以文学的方式参与童年生态问题的救治。尽管中国生态批评理论成果已蔚为大观,但是运用生态批评方法论对整个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作出系统化梳理和研究的着作尚未出现。因而本论文将社会性的生态问题与个体精神疗救相结合,探寻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态审美意识的嬗变规律,概览生态童年的特征,进而试图建构中国式童年精神生态的诗学。生态整体主义赋予了“自然”与“人”同等的独立审美地位,它不再是抒情工具与征服对象,能够以其自身特有的美质吸引读者,并塑造他们独特的童年经历与生命体认。受到社会文化与儿童“野性”思维的双重规约,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态童年建构由“非自觉”走向“自觉”的过程中,童年精神也经历了由“家园意识”、“荒野意识”到“星球意识”的发展,并且逐渐带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导向,以及“生命写作”的文学内涵。!生态童年建构始终贴近童年生活现实,同时勾连起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人类历史与宇宙历史,从而将儿童生命的自我实现置于更加广阔的“自然”空间。在此基础上确立的中国式童年精神生态的诗学,或将能够积极推动中国童年研究、儿童文学的批评标准更新,以及社会生态文明事业。

刘欢[3](2020)在《初中语文寓言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寓言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态,因其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独特的教育价值,总是为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作为重要的学习素材,寓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生,充分挖掘寓言的教育教学价值对学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寓言教学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学界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小学寓言教学研究,初中寓言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寓言教学该如何有效开展值得深入探讨。论文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初中语文寓言教学的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存在寓意解读不够、寓言的教育价值发挥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结合调查中的实际情况,立足文本研读,研究寓言教学目标,在目标引领下,重组教学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落实新课标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实现开放性的寓言教学。立足课堂教学,以整体性、探究性、趣味性为教学原则,通过精读单篇,泛读多篇,主题连读,生活体验等方法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形成科学的评价理念,优化评价方式,加强德育评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审美性的寓言教学。本研究认为寓言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更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价值。优化初中阶段的语文寓言教学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是一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也大有裨益。

司宇辰[4](2020)在《王晋康科幻小说科技伦理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科幻文学开始复兴,以《科幻世界》杂志为阵地,涌现了一批新锐的、有思想的科幻作家,即所谓的“新生代”作家。这些作家包括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等。这些作家以充实阔大的内容设置,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和中国特有的人文精神,不仅在世纪之交形成了中国的新一波科幻热,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契合了当前中西方科幻文学界广泛的深化主旨、拓宽思路的共识。而这批作家当中,王晋康凭借其饱满的创作激情、显着的“核心科幻”创作理念、深沉苍凉的行文风格、较高的创作产量等尤其引人瞩目,被誉为中国新生代科幻的“基石”和“思想者”。王晋康的科幻小说作品,因浓厚的科学哲理思辨而独树一帜,在选材上与其他专注于呈现天马行空的缤丽环境的作家不同,王晋康的作品以对科技伦理的关注与呈现着称。王晋康善于在其作品中传达对科技发展的理性思考,书写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人性善与恶的纠结,尤其善于探讨科技与伦理产生冲突时人类的遭遇和抉择。本文通过结合王晋康生平经历中的科技情结、创作实践中的“核心科幻”主张及不同创作阶段对人与科技关系的恒常思索等方面,观照王晋康作品中科技伦理问题书写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王晋康小说中对于科技伦理问题与科幻题材的架构,分析其科技伦理观整体构建的三个典型维度:在自然规律和谐性上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省、对于科技中心主义反乌托邦的构建和崩解的思索以及基于人性关怀对技术万能主义的批判;并在这一语境下讨论王晋康科技伦理书写的问题具现:基因工程与人类生理异化、人工智能与心智升级、灾变下的人类生存实验,分析在具体情境中的科技伦理讨论。在科技伦理问题讨论下,观照王晋康对于科技伦理困境和人文理性思辨的深厚的文学化具现:体现认知主体的尊严与价值的科技从业者形象、科普材料组合与悬疑手法构成的互文语境以及独特的苍凉宏阔的艺术美学特征。最后从王晋康对于中国科幻文学的价值意义上,分析其对于科技伦理主题的关注对于引导科技伦理实践、促进科幻文学体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科幻建构的独特地位。论文期望通过对王晋康科幻小说科技伦理元素的研究,突出分析其作品的科学特征、人文关怀及批判力量,以期为学界有关王晋康科幻文学的研究提供开拓性的探究视角。

刘婷婷[5](2020)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部编本语文教科书标志着我国语文教材建设进入“综合素养型”新阶段,它影响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选文作为语文教科书的核心主体,其价值取向不仅决定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而且将直接决定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进行研究。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对选题缘由、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核心概念、文献综述进行集中介绍,为后续分析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从选文外缘和主题两个方面构建选文价值取向分析框架。选文外缘价值取向的分析框架包括选文年代、国别、作者和体裁四个方面。选文主题分析框架包括“自我发展”“人际和谐”“社会参与”“自然关怀”四个维度。第三章分析选文外缘价值取向及其特点。发现选文年代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典范性;深刻反映时代变化,体现时代性。选文国别中本国作品数量占绝对优势,体现民族性;体现多元文化取向,但侧重于欧美文化。选文作者分布以人文作家作品为主,凸显人文性;作者社会身份类型多样,呈现多样性;以男性作家作品为主,女性作家作品比例有待提升。选文体裁以文艺类作品为主,非文艺类作品为辅;分布具有序列性。第四章分析选文主题价值取向及其特点。主要从频次规律和内容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对这四个维度价值取向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每个维度的特点。第五章以第三、四章的分析为依据,得出研究结论并给出建议。研究表明语文教科书选文具有注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学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并重、兼顾典范性与时代性、选文主题价值取向呈现角度灵活多元等特点,但还存在人类现代价值观念和多元文化价值观体现不足以及选文主题价值取向分布不均的缺憾。最后本文就这两方面的不足与缺憾提出拓展选文价值取向内容和增强选文价值取向分布协调性的建议。

霍敏达[6](2020)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成语教学研究 ——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文中提出成语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初中基础知识学习、写作学习以及阅读学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成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得到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语文核心素养作为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对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笔者试着将初中成语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结合起来,探讨如何通过成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语是我国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成语中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及文化特色,又有着现代汉语中大量的语法结构,因此对成语教学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观点,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初中成语教学的意义,强化了成语的四种语言特点,分析了初中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归因,还对统编本语文教材中的成语进行了数量统计及内容分析,最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初中成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成语教学上的指导与帮助。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分为五章进行讨论:第一章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成语教学的意义。本章主要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来介绍其对初中语文成语教学的深刻意义,即包括四部分内容:强化语言文字的积累;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体会形式内涵的美感;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第二章成语的特点。本章主要介绍成语的几个特点,包括四个方面:成语具有言简意赅、结构凝固、意义完整、易学易记的语言特点。第三章初中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本章主要说明初中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因此这一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初中成语存在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初中成语教学的问题归因。第四章统编本教材中成语数量统计及内容分析。本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统编本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成语进行数量统计;对统计出来的成语进行内容分析。第五章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成语教学策略。这一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在前四章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记忆积累成语,培养语用能力;理解探究成语,提升思维品质;品味体悟成语,培育审美感知;溯源挖掘成语,肩负文化传承。

段鑫鑫[7](2020)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增选文及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相较之前的人教版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选文系统的变化最为突出,准确把握新教材的变化,调整教学方式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项工作。本文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新增选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增选文内容和编排的分析,把握新增选文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撰理念及选文统计的研究。教材编撰理念指导着教材的编写。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撰理念包括立德树人、全面培养语文素养、重视语文阅读。选文统计是开展研究的基础,部编本教材比之前的人教版选文数量有所减少,但学习内容并未减少;在选文时代分布上,呈现出对中国古代文学重视程度的提高。第二章是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增选文内容和编排特点的分析。新增选文在内容上可分为传统文化类、革命文化类和当代文化类,不同的文化类别极大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编排方式上,新增选文整体配合了教材双线贯穿的结构,既符合单元主题,又融入语文要素;新增选文在教材中以分编与合编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分布在多样主题下,篇目组合灵活。整体来看,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增选文符合新课标对选文的要求,具有经典性、体现现代意识、注重文化教育、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的特点。第三章针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增选文提出三点教学建议:重视知识体系建构,全面培养语文素养;构建“三位一体”体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挖掘选文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传承。

李文贤[8](2020)在《初中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 ——以8节阅读教学课堂视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课堂教学逐渐改变了长期以来教师单一讲授方式,学生的自主性逐渐加强。加之教育信息技术的融入,使课堂师生言语互动也在逐渐转型。为了解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的现状与特征,研究者收集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8节课堂视频实录资料,运用NVIVO软件建构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编码系统并对案例进行数据与文本分析。首先,研究者就教师言语行为与学生言语行为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初中语文课堂呈现问答较活跃,教学风格民主开放,评价反馈积极正面等良好表现,但依然存在教师评价言语方式单一、学生参与边缘化、缺乏批判质疑精神等诸多问题。其次,结合现状从整体上探究其总体特征主要呈现出:“单向度”的课堂互动模式;“共情式”的师生情感关系;“有序性”的课堂问答方式;“多样性”的课堂互动媒介与“轮状式”的课堂互动结构等特点。针对现状问题与特征,研究者筛选课例1为案例,以FIAS分析系统为手段,试图为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建立有效互动模式。通过矩阵分析、比率分析发现优质课堂具有如下特征:在课堂师生关系方面具有民主和谐师生情感倾向,交互共生的互动主体,稳定动态的互动过程;师生问答互动模式具有启发创造性,问答结构具有系统层次性以及激趣启思的问题情境等特征;课堂言语结构方面,具有以学生言语为中心,角色体验式的言语互动模式以及多元化言语互动方式等特征;教学言语风格方面,具有教师的评价言语鼓励与接纳结合,讲授言语优美与严谨并存以及教学思想情感与理智结合等特点。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从客观教学环境、阅读文本内容、教师专业素养、学生自主意识等方面深入探讨影响课堂师生言语互动行为的变量因素,最后为优化初中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提出若干建议。

孟小非[9](2019)在《社会预警论》文中认为最大的风险往往不在于风险自身,而是人们对于风险的无意识和无准备。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与各种社会风险共存共舞的阶段,因此,通过社会预警活动对社会存在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展开超前性认识,构成了当前哲学认识论,尤其是社会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社会预警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认识活动,它是人类社会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态的反思性认识,是人类追求在更高程度上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本质性活动。人类实践活动中实践预期与实践结果始终存在着一致与冲突两种可能性,而正是后一种可能性构成了社会风险的存在论之基。社会预警就是通过识别、分析、预测、监测、评估和反馈等一系列认知环节对这一社会风险所展开的超前性认识活动。这一认识活动的特殊性表现为时间向度上的超前性,价值向度上的批判性,认识过程上的复杂性,认识结果上的客观性;这一认识活动的根本功能在于通过划定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边界,并对其逼近这一边界的可能性和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并以警报的形式反馈给社会,以更好地规范和引导社会良性发展,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根本功能的实现包含着社会现象的认识与评价、社会实践的规范和引导、社会系统的优化与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四个基本层次。从社会预警活动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不同时代的社会预警活动映现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活动方式、世界观、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等等的差异,而正是这些因素塑造出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预警活动的独特历史样式。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预警活动更多依赖于人们的感性想象能力,形成一种带有浓烈神秘色彩的神灵性预警方式,主要包括通过神话传说进行的社会预警、通过占卜进行的社会预警以及通过宗教禁忌进行的社会预警;农业社会时期的社会预警活动主要依赖于人们的直观经验能力,形成了通过自然经验进行的“天人感应”式社会预警,以及通过社会历史经验进行的“史鉴”式社会预警;工业社会时期的社会预警活动进入了科学化发展的阶段,伴随着理性的觉醒形成了理性思辨式的社会预警,伴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而形成了实证科学式的社会预警;信息社会时期的社会预警活动主要是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而形成的数字化社会预警,具体表现为运用计算机仿真模型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展开的社会预警活动。从社会预警活动的内在结构来看,社会预警系统就是社会预警主体通过运用特定的方法以及各种物质的、理论的中介工具作用于社会预警客体的动态的认知活动系统。社会预警主体是处在一定历史发展时期、一定社会关系当中的有着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现实的人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不同层级的社会组织;社会预警的客体是社会存在与发展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风险;社会预警的中介是被社会预警主体用来对社会预警客体进行识别、评估、监测并发出警报的各种认识工具、手段和方法构成的集合。从社会预警活动的现实发生来看,社会预警活动现实发生的前提既不是某种作为最高存在者的“实体”,也不是意识范围内的某个最高范畴,而是现实的感性实践活动。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认识活动是一个由多种相互关联的认知环节逐步展开的过程,主要包括发现和辨识各种警兆、明确和判定具体警情、反思和探寻深层警源、划定和确认明确警限、预测和监测动态警势、评估和划分不同警级、反馈和发布梯级警报、决策和生成对应预控方案等具体认知环节。并且在这些认知环节在展开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社会预警主体的有限性与社会预警客体的复杂性问题,社会预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反射性问题,社会预警中的“偶然性”与“自风险性”问题,社会预警活动中关涉的正义问题,社会预警中警报信息社会化面临的信任问题等等。超越社会预警现实发生过程中的认知难题,科学推进社会预警活动既需要完善原有的方法,也需要探索新的方法,但无论是原有方法的改善还是新方法的发现都应该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原则,本着“如何做到更科学地社会预警”这一总体目标,这一方法论原则至少应该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与现代科学方法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时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事实性研究、价值性研究与实践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等。运用业已获得的社会预警的理论认识来反观当前中国社会预警发生的独特境遇,是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呈现当前中国社会风险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揭示其历史进步与现实问题,最后探索其未来发展的对策与方案,以期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推进社会预警理论研究,并为实践方向提供规范与指引。

赵建永[10](2019)在《作为道家核心观念的自然及其现代意义》文中研究指明"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和法则。从形而下的角度来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历史上对"自然的和谐"的看重莫过于道家,作为道家核心思想的"道法自然",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这对当今绿色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科学精神与“杞人忧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学精神与“杞人忧天”(论文提纲范文)

(1)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及育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目标、功能与意义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目标
        一、涵养君子人格
        二、提升道德修养
        三、践行知行一体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一、修身正己的德育功能
        二、格物明理的智育功能
        三、怡情养性的美育功能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意义
        一、践行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三、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取向要求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系统
        一、传统文化选文系统
        二、传统文化助读系统
        三、传统文化知识系统
        四、传统文化实践系统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内容
        一、儒家经学与诸子百家
        二、史学论着与古典文学
        三、汉字文化与民俗文化
        四、传统艺术与科技文化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精神特质
        一、万物有情的生命观照
        二、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三、天下大同的民本思想
        四、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
        五、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一、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问题分析
        一、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有限
        二、传统文化教学育人方式创新不足
        三、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有待提升
第四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路径及育人策略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路径
        一、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二、因文明道,文道统一
        三、披文入情,因势利导
    第二节 初中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整合建议
        一、跨文本开发校本课程
        二、跨学科融合课程资源
        三、跨媒介整合课程资源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
        一、核心素养为本,挖掘教材底蕴
        二、启智明理为要,创新教学方式
        三、整散分合为纲,联系课外活动
        四、情感熏习为用,激发古典情愫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生态批评视阈下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研究背景
    二、生态批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三、国内外儿童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现状综述
    四、论文基本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章 生态批评视阈下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宏观考察
    第一节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生态审美意识的嬗变
    第二节 生态童年的特征
第二章 生态童年的家园意识
    第一节 怀旧故乡的美好人性
    第二节 重构城市童年的生存图景
第三章 生态童年的荒野精神
    第一节 吁求生态道德
    第二节 高扬动物生命权利
    第三节 塑造荒野精神气质
第四章 生态童年与星球意识
    第一节 全球化视野下的“星球意识”
    第二节 宏阔的星球生命视角
    第三节 重建未来星球秩序
第五章 现代童年诗学的可能性建构
    第一节 童年叙事与“精神生态”问题
    第二节 现代童年诗学特征的可能构想
    第三节 生态美育的可能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初中语文寓言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寓言的教育教学价值
        1.1.2 寓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对教师的意义
        1.2.2 对学生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寓言的理论研究
        1.3.2 关于寓言教学的研究
    1.4 概念界定
        1.4.1 寓言
        1.4.2 寓言教学
    1.5 研究方法
        1.5.1 文本分析法
        1.5.2 案例分析法
        1.5.3 问卷调查法
第2章 初中语文寓言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2.1 初中生的寓言学习情况
        2.1.1 对于寓言的接受程度
        2.1.2 对于寓言的关注焦点
        2.1.3 解读寓言寓意的途径
        2.1.4 课堂学习寓言的方式
        2.1.5 课外阅读寓言的情况
        2.1.6 对于学习生活的帮助
    2.2 教师的寓言教学情况
        2.2.1 教师对寓言的教学态度
        2.2.2 对寓言教学重点的把握
        2.2.3 解读寓言中寓意的途径
        2.2.4 对寓言教学方法的选择
        2.2.5 对课外阅读寓言的要求
    2.3 初中语文寓言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2.3.1 寓意解读不够深入
        2.3.2 教育作用发挥不足
        2.3.3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第3章 初中语文寓言教学设计研究
    3.1 教学目标研究
    3.2 教学内容研究
    3.3 教学方法研究
    3.4 教学流程研究
第4章 初中语文寓言教学实施研究
    4.1 初中语文寓言教学实施原则
        4.1.1 整体性原则
        4.1.2 探究性原则
        4.1.3 趣味性原则
    4.2 初中语文寓言教学实施步骤
        4.2.1 精读单篇,走进寓言
        4.2.2 泛读多篇,品味鉴赏
        4.2.3 主题连读,课外拓展
        4.2.4 生活体验,整合内容
    4.3 初中语文寓言教学评价
        4.3.1 明确教学评价理念
        4.3.2 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4.3.3 加强德育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学生问卷
附录二 教师问卷
致谢

(4)王晋康科幻小说科技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2 王晋康科幻小说科技伦理特征的成因
    2.1 割舍不断的科学情结
    2.2 “核心科幻”理念的统摄
    2.3 对人与科技关系的恒常思索
3 王晋康科技伦理观的三个维度
    3.1 反人类中心主义的典型理路
    3.2 科技中心主义反乌托邦的哲思
    3.3 科学万能主义的经典批判
4 王晋康科幻小说的科技伦理呈现
    4.1 于“人类异化”中迷失的道德世界
    4.2 “理智自认”与自我赋权的科技焦虑
    4.3 灾变中探寻“逆天改命”的时空迷宫
5 王晋康科幻小说科技伦理的文学特质
    5.1 科学思维与文学思维的交织
    5.2 科学求真与文学设疑的相融
    5.3 科学理性与文学人文性的交汇
6 王晋康科幻小说科技伦理特征的审视
    6.1 科技主义与伦理道德的冲突
    6.2 科幻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交融
    6.3 “科幻基石”与“思想者”的价值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立德树人对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提出新要求
        三、价值取向是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核心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语文教科书
        二、价值取向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科书本体的研究
        二、关于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研究
        三、关于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研究
第二章 选文价值取向分析框架
    第一节 选文外缘价值取向分析框架
        一、选文年代价值取向分析框架
        二、选文国别价值取向分析框架
        三、选文作者价值取向分析框架
        四、选文体裁价值取向分析框架
    第二节 选文主题价值取向分析框架
        一、文件中有关价值观的规定
        二、本文主题价值取向分析框架
第三章 选文外缘价值取向分析
    第一节 选文年代价值取向分析
        一、选文年代分布统计
        二、选文年代价值取向的特点
    第二节 选文国别价值取向分析
        一、选文国别分布统计
        二、选文国别价值取向的特点
    第三节 选文作者价值取向分析
        一、选文作者分布统计
        二、选文作者价值取向的特点
    第四节 选文体裁价值取向分析
        一、选文体裁分布统计
        二、选文体裁价值取向的特点
第四章 选文主题价值取向分析
    第一节 选文主题价值取向总体分布
        一、选文主题价值取向一级指标频次及其特点分析
        二、选文主题价值取向二级指标频次及其特点分析
    第二节 选文主题价值取向具体分析
        一、自我发展取向及其特点分析
        二、人际和谐取向及其特点分析
        三、社会参与取向及其特点分析
        四、自然关怀取向及其特点分析
第五章 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研究结论
        一、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文学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并重
        三、兼顾典范性与时代性
        四、选文主题价值取向呈现角度灵活多元
        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第二节 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完善建议
        一、拓展选文价值取向的内容
        二、增强选文主题价值取向协调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年代统计
    附件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国别统计
    附件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作者统计
    附件四: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体裁统计
    附件五: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主题统计
致谢

(6)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成语教学研究 ——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与实施
        2.重视核心素养成为业界共识
        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颁布
        4.成语教学缺乏系统性
    (二)研究价值
        1.学术价值
        2.实践价值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总结归纳法
        3.案例分析法
        4.定量分析法
    (四)文献综述
        1.语文核心素养研究概述
        2.统编本语文教材研究概述
        3.初中成语教学研究概述
    (五)创新点和写作思路
        1.创新点
        2.写作思路
    (六)理论基础
        1.目标导向教学论
        2.文化语言学
    (七)概念界定
        1.语文核心素养
        2.成语
        3.统编本
        4.语文教材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初中成语教学的意义
    (一)强化语言文字的积累
        1.学习文言的“活化石”
        2.提升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二)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
        1.培养形象思维
        2.拓展逻辑思维
    (三)体会形式内涵的美感
        1.体会形式美
        2.感悟内涵美
    (四)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
        1.知晓物质文化
        2.深谙精神文化
二、成语的特点
    (一)言简意赅
    (二)结构凝固
    (三)意义完整
    (四)易学易记
三、初中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初中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关注重视程度不高
        2.音形义的掌握不准
        3.语法结构分析不明
        4.典故文化理解不透
        5.口头书面常现误用
    (二)初中成语教学的问题归因
        1.局限于功利性考试
        2.教学方法简单机械
        3.缺少系统语法讲解
        4.教师文化底蕴不足
        5.成语内涵一知半解
四、统编本教材中成语数量统计及内容分析
    (一)数量及内容统计
    (二)内容分析
        1.成语的结构
        2.成语的来源
五、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成语教学策略
    (一)记忆积累成语,培养语用能力
        1.分析语义,了解基本含义
        2.阐释语素,渗透文言知识
        3.辨别词性,找出近义反义
        4.串用成语,提高口语表达
    (二)理解探究成语,提升思维品质
        1.关注音义联系,培养思维的丰富性
        2.分类归纳成语,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3.探究成语哲思,促进思维的深刻性
        4.善用成语写作,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三)品味体悟成语,培育审美情感
        1.关注平仄,理解音高美感
        2.品味声韵,感受韵律美感
        3.透析手法,体会修辞美感
        4.解析语法,领悟结构美感
    (四)溯源挖掘成语,肩负文化传承
        1.寻找来源,了解时代背景
        2.挖掘典故,探寻历史风云
        3.联系生活,学习文化常识
        4.把握内涵,传承民族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增选文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特色的研究
        (二)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使用建议、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写作系统的研究
        (四)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研究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
        (二)选文系统
    四、研究对象及创新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二)统计分析法
第一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编撰理念及选文统计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撰理念
        一、立德树人,体现国家意志
        二、全面培养语文素养
        三、重视语文阅读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情况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数量及分布情况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增减情况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增选文分析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增选文内容分析
        一、传统文化类选文
        二、革命文化类选文
        三、当代文化类选文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增选文的编排
        一、配合教材双线结构
        二、分编与合编相结合
        三、主题多样,灵活分布
    第三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增选文的特点
        一、选文具有典范性
        二、体现现代意识
        三、强化对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承
        四、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第三章 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增选文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重视知识体系建构,全面培养语文素养
        一、整体备课,梳理要点
        二、随文学习,知识补白
    第二节 构建“三位一体”体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一、区分课型
        二、实现三类课型的贯通
        三、指导阅读方法,开展多种活动
    第三节 挖掘选文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传承
        一、挖掘选文字词的文化内涵
        二、重视解读选文中的文化现象
        三、开掘选文的精神文化意蕴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初中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 ——以8节阅读教学课堂视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工具与编码设计
        一、研究工具:NVIVO软件的技术支持
        二、编码设计:适于学科化的设计框架
    第二节 研究实施与过程
        一、选取样本:超时空网络平台资源
        二、收集资料:课堂录像与教学课件
        三、分析视频:数据分析与文本分析
第三章 初中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现状审视
    第一节 教师言语行为的现状描述
        一、教师讲授与指示言语行为
        二、教师提问言语行为
        三、教师评价言语行为
    第二节 学生言语行为的现状描述
        一、学生应答言语行为
        二、学生讨论言语行为
        三、学生主动提问、评价及讲解言语行为
第四章 初中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特征探究
    第一节 初中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一般特征
        一、“单向度”的课堂互动模式
        二、“共情式”的师生互动关系
        三、“有序性”的课堂问答互动
        四、“多样性”的课堂互动媒介
        五、“轮状式”的课堂互动结构
    第二节 基于FIAS系统对优质课例1的个案分析
        一、搭建FIAS系统原始数据记录表
        二、基于矩阵分析的优质课例特征
        三、基于比率分析的优质课例特征
第五章 初中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影响因素与优化建议
    第一节 初中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影响因素
        一、客观教学环境的性质
        二、阅读文本内容的差异
        三、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
        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弱
    第二节 初中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优化建议
        一、转变互动观念,改善师生关系
        二、鼓励学生质疑,加强自主意识
        三、优化提问方式,促进思维发展
        四、创设良好环境,营造和谐氛围
        五、提升专业素养,激活学生情思
        六、反思课堂互动,借鉴优秀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社会预警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 社会预警的基本规定
    2.1 社会预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2 社会预警内涵的多维界定
    2.3 社会预警的特殊性规定
    2.4 社会预警的功能性规定
3 社会预警的历史形态演进
    3.1 社会预警历史形态演进考察的维度
    3.2 原始社会的社会预警
    3.3 农业社会的社会预警
    3.4 工业社会的社会预警
    3.5 信息社会的社会预警
4 社会预警的系统结构
    4.1 社会预警主体
    4.2 社会预警客体
    4.3 社会预警中介系统
5 社会预警的现实发生
    5.1 社会预警现实发生的实践根基
    5.2 社会预警现实发生的认知过程
    5.3 社会预警现实发生的认知难题
6 科学社会预警的方法论原则
    6.1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与现代科学方法论相结合的原则
    6.2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时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6.3 事实性研究、价值性研究与实践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7 社会预警的当代中国境遇
    7.1 当前中国社会风险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7.2 当前中国社会预警的历史进步与现实问题
    7.3 当前中国社会预警未来发展的对策与方案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科学精神与“杞人忧天”(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及育人策略研究[D]. 成卓.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2]生态批评视阈下的现代中国儿童文学研究[D]. 付玉琪. 兰州大学, 2021(09)
  • [3]初中语文寓言教学研究[D]. 刘欢. 湖南理工学院, 2020(02)
  • [4]王晋康科幻小说科技伦理研究[D]. 司宇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11)
  • [5]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研究[D]. 刘婷婷.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成语教学研究 ——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 霍敏达.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7]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新增选文及教学研究[D]. 段鑫鑫.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初中语文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 ——以8节阅读教学课堂视频为例[D]. 李文贤.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社会预警论[D]. 孟小非.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10]作为道家核心观念的自然及其现代意义[J]. 赵建永. 管子学刊, 2019(03)

标签:;  ;  ;  ;  ;  

科学精神与“忧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