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甜菜霜霉病的初步研究

新疆甜菜霜霉病的初步研究

一、新疆甜菜霜霉病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吉晶晶[1](2021)在《哈尔滨地区大白菜褐斑病病原菌鉴定》文中提出

张译文[2](2018)在《甘肃高寒草原牧草孢囊线虫的种类及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孢囊线虫(Cyst nematode)是孢囊亚科(Subfamily Heteroderine)线虫的统称,是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植物寄生线虫,可造成包括禾谷类、豆类、马铃薯等多种作物的产量损失。本研究对甘肃省甘南和天祝高寒草原牧草上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种类多样性、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寄主的线虫种群遗传分化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2017年6月到9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分别对甘南和天祝不同草原牧草根际土壤中孢囊线虫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半牧区和天然牧区牧草上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做了对比。调查结果表明:孢囊线虫在甘南和天祝的分布较为广泛,甘南草原孢囊线虫的检出率为42.29%,孢囊密度为1.3个/100g土样;天祝草原孢囊线虫的检出率为34.68%,孢囊密度为3.1个/100g土样。半牧区牧草上孢囊线虫的平均孢囊检出率为64%,孢囊密度为8个/100g土样;天然牧区孢囊线虫的检出率为26%,孢囊密度为3.8个/100g土样,半牧区牧草上孢囊线虫的检出率和孢囊密度均高于天然牧区。2.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甘南和天祝草原牧草根际孢囊线虫的种类多样性进行了鉴定,并利用软件MEGA 6.0以ML法构建基于18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如下:在形态上,甘南草原分离的孢囊线虫为2种类型: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球孢囊属(Globodera)线虫;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为:禾谷孢囊线虫和艾草球孢囊线虫(G.artemisiae)。从形态上,天祝草原分离到5类孢囊线虫,分别为:禾谷孢囊线虫、豌豆孢囊线虫(H.geottingiana)和3类球孢囊线虫(Globodera spp),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为:禾谷孢囊线虫、豌豆孢囊线虫、艾草球孢囊线虫,其余两类未能鉴定到种。3.2016年到2017年采用随机抽样法对甘南和天祝草原牧草孢囊线虫的寄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甘南草原在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和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 Willd.)根部发现有白雌虫寄生,平均寄生率分别为:2.3个/株和1个/株。经过对其18S-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建立系统发育树,垂穗披碱草的孢囊线虫种类为禾谷孢囊线虫,而平车前群体种类为豌豆孢囊线虫。天祝草原在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蓼科(Polygonaceae)、菊科(Compositae)、紫草科(Boraginaceae)、车前科(Plantaginaceae)、石竹科(Caryophyllaceae)、豆科(Leguminosae)共8个科18种牧草根际发现有牧草孢囊线虫的寄生。通过对其18S-rD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建立系统发育树,确定了禾本科牧草上孢囊线虫的种类为禾谷孢囊线虫。莎草科的洽草(Koeleria cristata)、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禾本科的醉马草、高原早熟禾根部寄生的孢囊线虫的种类是禾谷孢囊线虫;紫草科微孔草(Microula sp.)、鹤虱(Lappula myosotis Moench),车前科平车前(P.depressa)根部寄生孢囊线虫的种类为豌豆孢囊线虫。4.对甘南草原禾谷孢囊线虫的不同地理群体28S-rRNA基因序列利用软件MEGA 6.0、DnaSP 5.0、Arlequin 3.5进行遗传分化分析。结果表明:甘南州19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的28S-rDNA基因,序列长度为968bp左右,序列碱基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23.59%、20.79%、33.38%、22.24%。保守序列961个,变异位点6个,占序列总长度的0.62%,简约信息位点1个,单突变点5个,转换与倒换比值为0.5。核酸多样性指数0.00075,核酸平均差异数为0.725。单倍型5个,单倍型多态性为0.386,单倍型1(H1)是主体单倍型。而5个单倍型用ML法建树,结果分为三个小支,各种群间遗传距离较近,在0.0010.005之间。19个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是﹣0.07678。禾谷孢囊线虫的变异来源主要来自于种内的变异,不同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明显。

李英贤[3](2017)在《兵团第四师64团三种主要农作物虫害发生动态及其防治药剂筛选》文中指出目的:明确伊犁垦区64团3种主要农作物上主要害虫的发生情况,筛选出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为64团主要农作物害虫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五点取样田间定点定株调查的方法,调查64团玉米、棉花和甜菜3种农作物上主要害虫的种类及其消长动态;并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筛选高效、低毒农药和环境友好农药。结果如下:1、64团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为玉米螟和叶螨(以截形叶螨为主)。玉米螟在6月15日左右卵、幼虫危害率均达到最大,叶螨在7月10日调查时数量较少,但随着时间延长,有螨株率及单叶螨量不断增加,到玉米收获前危害较为严重。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玉米螟的平均防效可达89.65%,可作为64团防治玉米螟的首选药剂。22.4%螺虫乙酯SC和20.8%阿维·四螨嗪SC对玉米红蜘蛛有较好的田间防效,且持效期较长,可作为64团防治玉米红蜘蛛的首选药剂。2、64团棉花主要害虫是棉蚜和棉铃虫。其中棉蚜在5月中旬开始在棉田出现,到7月中下旬达到危害高峰期,22%氟啶虫胺腈SC和10%烯啶虫胺AS*对棉蚜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64团棉蚜防治的推荐用药;64团棉铃虫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预计在5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预计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成虫羽化高峰期预计在8月上旬。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可作为64团棉铃虫的推荐用药。3、64团甜菜上危害最为普遍和严重的是甜菜象甲,该虫从5月下旬开始进田间危害,到7月中旬达到危害最高峰,目前40%氯虫·噻虫嗪WG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甜菜象甲的防治效果可达到90%以上,可作为64团甜菜象甲的推荐用药。结论:针对64团3种农作物上的主要害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玉米螟,喷施22.4%螺虫乙酯SC和20.8%阿维·四螨嗪SC防治叶螨。7月上旬喷施22%氟啶虫胺腈SC和10%烯啶虫胺AS*防治棉蚜,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棉铃虫。在7月初喷施40%氯虫·噻虫嗪WG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甜菜象甲。

张娜,乾义柯,魏霜,张维,焦子伟,张祥林[4](2016)在《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甜菜霜霉病菌》文中提出【目的】建立用于快速检测甜菜霜霉病菌Peronospora farinosa f.sp.betea Byford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已报道的P.farinosa f.sp.Betea Byford及近似种28S r DNA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设计用于检测甜菜霜霉病菌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PCR检测引物。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包括P.farinosa f.sp.Betea在内的6种甜菜上的病原菌和5种其他霜霉病菌基因组DNA及12份甜菜种子样品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的检测特异性、灵敏度及实用性。【结果】所建立的检测方法仅对甜菜霜霉病菌得到阳性扩增,其它参照菌株及阴性对照均无荧光信号扩增,准确排除了甜菜上其他5种病菌的干扰,其检测灵敏度显示最低限量为100 fg病菌DNA,应用该方法对不同来源的12份甜菜种子样品进行检测,田间监测结果一致。【结论】所建立的荧光检测方法能够对甜菜霜霉病菌进行快速筛查,为甜菜霜霉病菌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李京,张祥林,王翀,李亚伟,张小菊[5](2016)在《基于线粒体DNA cox2基因的甜菜霜霉病的分子检测技术》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甜菜霜霉病菌检测技术。【方法】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的原理,依据线粒体DNA(mt DNA)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I(cox2),运用卵菌门通用引物(P-COX2F/PCOX2R)扩增甜菜霜霉病菌及6种对照霜霉病菌的目的片段,测序,比对,根据等位基因特异PCR(AS-PCR)原理设计测甜菜霜霉病菌的特异性引物,并对该引物的特异性、灵敏度加以验证;分析同源性,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通用引物扩增的甜菜霜霉病菌以及其他霜霉病菌片段大小约为630 bp,经比对,该霜霉病菌与Peronospora schachtii同源性达99%,并设计出特异性引物BSP-F/BSP-R,特异性引物BSP-F/BSP-R可以检测到10-2ng/μL的模板浓度。【结论】建立的甜菜霜霉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为口岸的进出境监测与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京[6](2016)在《新疆甜菜上两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快速检测及甜菜霜霉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甜菜霜霉病(Peronospora schachtii)和甜菜胞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是两种对甜菜造成毁灭性危害病原生物,于2007年被我国政府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国内有关甜菜霜霉病和甜菜胞囊线虫的相关研究报道很少,有关它们的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报道也很少,对甜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的研究也相对简单。本项目对甜菜霜霉病菌和甜菜胞囊线虫的分子检测技术及甜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防治试验进行研究,建立了甜菜霜霉病菌和甜菜胞囊线虫的分子快速检测方法,并筛选出防治甜菜霜霉病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药剂及其用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开展了甜菜霜霉病菌分子检测技术研究,建立了甜菜霜霉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1)常规PCR检测方法:根据AS-PCR的原理,采用通用引物P-cox2F/P-cox2R扩增甜菜霜霉病菌mt-DNA cox2的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BSP-F/BSP-R,通过对6种对照样品的检测验证,确定该对引物的特异性较好,最低能检测到10 pg/μL的甜菜霜霉病菌质粒DNA。2)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根据ASPPAA-PCR原理,采用通用引物对P-cox2F/P-cox2R扩增甜菜霜霉病菌mt-DNA基因cox2的序列,设计TaqMan MGB探针BETEV-probe与引物BETEV-F/BETEV-R,该探针与引物通过对6种对照样品的检测验证其特异性较好,该探针/引物的浓度为800 nM/400 nM时扩增效果最佳,最低检测10 fg/μL的甜菜霜霉病菌质粒DNA。(2)开展了甜菜胞囊线虫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建立了甜菜胞囊线虫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利用通用引物D2A/D3B扩增甜菜胞囊线虫的2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了TaqMan探针HS-28s-Probe和引物HS-28s-F/HS-28s-R,通过对照样品的检测验证,确定该探针和引物的特异性较好,最低能检测100 fg/μL的甜菜胞囊线虫DNA。(3)采用叶面喷雾、药剂拌种、种子熏蒸等三种处理方法开展防治甜菜霜霉病的田间药剂试验,其中三种处理方法中叶面喷雾防治效果最好,最佳药剂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用量为40 g/667 m2。结果如下:1)叶面喷雾处理防治效果: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用量为40 g/667 m2时,防治效果为92.17%,防治效果最好;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稀释倍数为1500倍液时,防治效果为66.15%,防治效果最差。2)药剂拌种处理防治效果:35%精甲霜灵乳剂用量为0.60%时,防治效果为67.19%,效果最好;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20%防治效果为42.40%,防治效果最差。3)种子熏蒸处理防治效果:99%硫酰氟用量为40 g/m3时,防治效果为58.48%,防治效果最好;56%磷化铝用量为3 g/m3时,防治效果为37.37%,防治效果最差。

李捷[7](2015)在《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及生理生化抗病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枸杞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老产区与新产区枸杞根腐病发病率连年上升,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当地农民种植的种植和经济收入,对整个产业链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然而,枸杞根腐病研究的主要在不同地区的病原学方面,对于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种类、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原菌与枸杞互作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病原菌与枸杞互作时光合作用指标的变化等均未见报道。本文对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种类、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原菌与枸杞互作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病原菌与枸杞互作时光合作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对枸杞根腐病防治和枸杞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对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种类、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原菌与枸杞互作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病原菌与枸杞互作时光合作用指标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一下结论:1.病原菌的生态分布及优势种类本研究从甘肃枸杞各产区根腐病患病植株中分离得到298株镰孢菌属菌株,其中腐皮镰孢菌205株、尖孢镰孢菌71株、单隔镰孢菌7株、同色镰孢菌5株,另有11株镰孢菌属菌株未作出鉴定,其分离频率依次为68.79%、23.83%、2.35%、1.68%和3.69%。兰州安宁区、白银市景泰县、武威市民勤县和酒泉市瓜州县以腐皮镰孢菌为主,白银市靖远县以尖孢镰孢菌为主。因此腐皮镰孢菌和尖孢镰孢菌是甘肃枸杞根腐病的优势病原菌。2.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鉴定各菌株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孢菌的最适培养基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 H值为8-10,半光半暗环境下生长状况最佳,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状况最好;硫酸铵为氮源生长最差,以硝酸钾、硝酸钠、甘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状况均较好。腐皮镰孢菌最适培养基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和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35℃,最适p H范围为8-10,半光半暗条件下生长优于全暗和全光,对麦芽糖、Na NO3利用效果最好。单隔镰孢菌以豆芽汁琼脂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硝酸钾、硝酸钠,适宜的生长环境为35℃、p H9和光暗交替。同色镰孢菌的最适培养基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甘氨酸、硝酸钾、硝酸钠,适宜的生长环境为35℃、p H8-10和光暗交替。根据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甘肃省枸杞根腐病分离出5种微生物尖孢镰孢菌、单隔镰孢菌、镰孢菌属菌物、同色镰孢菌、腐皮镰孢菌。而致病菌为尖孢镰孢菌、腐皮镰孢菌。3.病原致病性及品种的抗病性在水培和土培条件下,5种病原菌的致病能力依次为尖孢镰孢菌>腐皮镰孢菌>单隔镰孢菌>镰孢菌属菌物>同色镰孢菌。以致病力强菌尖孢镰孢菌接种后,抗病能力依次表现为L.exsertum>L.brevipes>宁夏枸杞=中国枸杞>黑果枸杞>宁杞二号>宁杞一号>宁杞五号,即L.exsertum抗病能力强于其他品种,属抗病材料,而宁杞一号和五号抗病能力较弱,属感病材料。4.枸杞抗病性相关酶活的测定在接种F.oxysporum后,宁杞一号的POD、SOD、PAL、PPO和类黄酮活性或含量上升幅度显着小于L.exsertum,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幅度显着高于L.exsertum。POD、SOD、PAL、PPO、类黄酮、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等9个指标可以作为枸杞鉴定抗根腐病能力强弱的生理指标。SOD、PAL、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等6个指标可以作为前期抗病筛选的指标。5.对枸杞光合特性的影响在接种F.oxysporum后,宁杞一号光合作用受到极大的抑制,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大幅度下降,而气孔限制值大幅上升。而L.exsertum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程度显着的轻于宁杞一号。对照组光合作用未受到抑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气孔限制值和水分利用率6个光合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F.oxysporum侵染枸杞初期判断的标志。6.对枸杞叶绿素荧光相关指标的影响在接种F.oxysporum后,宁杞一号叶绿体色素降解,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而L.exsertum的降解速度显着低于宁杞一号,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感病初期判断的标志。在接种F.oxysporum后,宁杞一号PSⅡ电子传递以及猝灭的过程中出现了紊乱,最大光量子效率(Fm/Fv)、实际光量子效率(ΦPSⅡ)、开放中心捕捉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效率(q P)大幅度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效率(NPQ)则大幅上升。而L.exsertum PSⅡ电子传递以及猝灭受到抑制程度显着轻于宁杞一号。对照组PSⅡ该过程完全未受到抑制。Fm/Fv、ΦPSⅡ、Fv‘/Fm‘、q P以及NPQ 5个叶绿素荧光指标的变化可以作为感病初期判断的标志。

王富林[8](2013)在《‘红富士’苹果营养诊断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于2009-2012年,分别以我国两大优势产区15年生盛果期‘红富士’苹果(M.domestica Borkh.cv. Red Fuji)、沂源县15年生‘红富士’苹果及泰安山东农业大学园艺试验站(黄家庄)3年生‘红富士’苹果幼树为试材,采用养分分级标准及叶片DRIS诊断法,对两大产区高产(>37500kg.hm-2)、低产(<37500kg.hm-2)园土壤和叶片营养状况进行了诊断;采用施肥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施氮肥水平、不同钙肥处理和不同NP配比对‘红富士’苹果生长等的影响,同时利用稳定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了NP配比对‘红富士’苹果15N-尿素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我国环渤海和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区‘红富士’苹果园土壤有效养分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及营养状况诊断结果表明:环渤海产区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效养分均值分别为10.9g.kg-1、73.21mg.kg-1、70.22mg.kg-1、169.2mg.kg-1;黄土高原产区上述各指标均值分别为11.7g.kg-1、56.46mg.kg-1、14.91mg.kg-1、135.78mg.kg-1;除有机质外,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效养分含量为环渤海产区高于黄土高原产区;通过DRIS法对两大优势产区叶片营养诊断结果表明:环渤海产区低产园叶片最缺乏的元素为Ca、K,其次是Fe、N、Zn,最不缺乏的是Cu、Mo;黄土高原产区低产园叶片最缺乏的元素是P、K,其次是N、Zn、Cu等,最不缺乏的是B、Ca。环渤海、黄土高原产区土壤有效养分状况均为有机质中等偏低、缺N;环渤海产区富P少K;黄土高原产区贫P缺K。2、不同施氮肥水平试验对‘红富士’苹果生长指标、衰老和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富士’苹果品质指标中,果实硬度N2(每100Kg产量施纯氮0.6Kg)处理最大为9.01,N1(每100Kg产量施纯氮0.5Kg)次之,N3(每100Kg产量施纯氮0.7Kg)最小;单果质量由大到小排序为N3>N1>N2,套袋数目、单株产量及可溶性糖由大到小排序均为N2>N1>N3;可溶性固形物由大到小排序为N1>N2>N3;综合分析以N2处理对‘红富士’苹果品质最佳。年周期中N1处理SOD、CAT呈单波峰变化,POD呈双波峰变化;N2处理SOD呈双波峰变化,POD、CAT呈单波峰变化;N3处理SOD、POD、CAT均呈双波峰变化;3种酶活性的峰值均出现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前期。3、不同NP配比施肥对‘红富士’苹果幼树生长和15N-尿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1、P2、P3处理水平分别为170、255、340Kg.hm-2时,不同NP配比处理间’红富士’幼树总干重差异显着,由大到小依次为N1P2、N1P3、N2P1、N1P1、N2P3、N3P2、N2P2、N3P3、N1P3;叶绿素SPAD值差异显着,由大到小依次为N1P2、N2P2、N1P3、N2P1、N1P1、N3P2、N2P3、N3P1、N3P3;其中,总干重、叶绿素均以N1P2处理效果最好。不同NP处理间蒸腾速率差异显着,N2P3处理最大为2.24mmol/(m2.s),N1P1、N1P2处理最低为1.43mmol/(m2.s);光合速率则以N1P3配比最大为13.46umol/(m2.s),N3P3处理最低为9.76umol/(m2.s)。不同NP配比处理并没有改变树体各器官间Ndff的高低顺序和15N分配规律。不同NP配比施肥15N-尿素的利用率以N1P2配比最高为13.6%。综上所述,各NP配比处理中N1P2为最优处理。4、喷施不同钙肥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SPAD值从盛花期至果实膨大前期逐渐升高,在果实膨大期至果实成熟期达到最高,果实成熟期后逐渐降低;喷施钙肥处理显着提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其中最佳为CaNO3、新禾丰果蔬钙。喷施钙肥处理能显着提高‘红富士’苹果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单果重、套袋数目、单株产量等各项指标,众德康朴盖美膨对提高‘红富士’苹果品质效果最佳,CaCl2、柠檬酸钙增产效果最好。果实中Ca含量与其他各元素(除Cu外)、可溶性固形物、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K、可溶性固形物相关系数0.74**、0.76**达到极显着水平。喷施钙肥能够显着提高’红富士’苹果品质。

杨云[9](2013)在《甜菜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与抑病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甜菜根腐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土传病害,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利用拮抗菌对其进行防治有广阔前景。本研究从根腐病区甜菜块根和根际土壤筛选甜菜根腐病拮抗菌,并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进行鉴定,探索拮抗菌对致病菌的拮抗作用及对甜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拮抗菌株,并对拮抗菌生长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形态观察、分子鉴定和生理生化实验对筛选出的拮抗菌进行鉴定,通过室内及大田的抑病试验验证了拮抗菌菌液对甜菜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在减轻甜菜根腐病危害、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减轻农药残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筛选出13株疑似甜菜根腐病致病菌,对这13株致病菌进行致病性检验后,其中有3株致病性较高(BY-10、BY-11和BY-13);对这3株具有较高甜菜根腐病致病性的真菌进行了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BY-10和BY-13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BY-11为离生青霉(Penicillium solitum)。2.分离、筛选出37株差异菌株,经平板对峙试验,筛选3株对甜菜根腐病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Y-2,Y-12和Y-14),对这3株拮抗菌进行了形态鉴定、分子鉴定,并对其中的细菌进行了生理生化实验,结果表明:Y-2为小巢状曲霉(Emericella nidulans),Y-1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Y-1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初步研究了3株拮抗菌的生长和营养特性,结果表明:Y-2是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条件为28℃、pH8.0、130r/min,最佳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粉;Y-12是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条件为32℃、pH6.0、130r/min,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粉;Y-14是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条件为32℃、pH7.0、130r/min,最佳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牛肉膏;对Y-12和Y-14的摇瓶发酵生长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LB液体培养基中,Y-12在0-8h时处于延滞期,在8h-16h时处于对数生长期,在16h后进入稳定期;拮抗菌Y-14在0-2h时处于延滞期,在2h-14h处于对数生长期,在14h后进入稳定期。4.室内及大田的抑病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3株拮抗菌菌液对甜菜出苗率没有影响,可有效防治甜菜根腐病的发生。

陈玉珍[10](2012)在《甜菜抗丛根病细胞生物学特征研究 ——着重于活性氧代谢及细胞壁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甜菜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甜菜各种病害的袭击,不仅给甜菜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制约制糖业的发展。甜菜丛根病(Rhizomania)是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以多粘菌(Polymyxa betae)为传播介体,由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 BN YVV)引起的土传病害。近年来,国内外主要从病原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及寄主生理生化角度来探讨病毒致病机理和甜菜抗丛根病机理。本研究以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与BNYVV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互作体系中的形态学特征和细胞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利用生理生化方法明确不同互作体系间活性氧(H2O2和02-·)及保护酶系(POD和SOD)产生的时间变化特征,采用电镜细胞化学标记技术在亚细胞水平上对活性氧(H2O2和O2-·)及保护酶系(POD和SOD)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位,并检测了不同互作体系间木质素组织定位的差异及细胞壁糖蛋白在寄主细胞内积累的规律,以明确活性氧代谢及细胞壁成分在甜菜抗丛根病性中的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揭示甜菜抗丛根病信号传导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甜菜抗、感丛根病品种与BNYVV互作过程中的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寄主与病毒互作体系的甜菜块根形态学和超微结构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甜菜叶脉受该病毒侵染后其形态学解剖结构无差异,但超微结构受到影响。形态学水平上,抗、感病品种表现为表皮破坏,皮层薄壁细胞组织产生裂隙,大多细胞都脱落,木质部附近的木薄壁细胞破损,完全丧失了对根部的保护作用。其中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表现被伤害程度更为严重,其皮层薄壁细胞几乎全部脱落,生长速度缓慢,根部发育受阻。而叶脉的形态解剖结构与对照比较,未发现异常变化。另外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有更发达的维管束结构。在亚细胞水平上,BNYVV对感病品种的细胞超微结构破坏严重,整个细胞变形,空虚化,细胞核结构发生紊乱,线粒体和高尔基体明显增多,细胞质中小液泡增多,在液泡膜边缘可见到一些纤细丝状物质的圆形或卵圆形小泡突入液泡中。叶脉细胞叶绿体完全瓦解,出现许多嗜锇颗粒。而抗病品种细胞超微结构破坏较轻,寄主细胞产生一系列显着的结构防卫反应:形成细胞壁沉积物及液泡膜上显示出黑色颗粒状沉积物等。说明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和细胞器病理变化与甜菜抗丛根病性有关。2.利用生理生化方法和电镜细胞化学标记技术研究了甜菜-BNYVV互作过程中H2O2和O2-·产生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甜菜抗、感丛根病体系均在侵染早期出现大量H2O2和O2-·,其中抗病体系的H2O2和O2-·产生量明显高于感病体系。H2O2在抗病和感病体系中的分布位置基本相似,多分布在块根、叶脉细胞的液泡膜和质膜上,叶脉细胞间隙也有H2O2的分布,而O2-·在抗病品种块根与叶脉细胞的质膜上定位,感病品种的则在液泡膜上被发现。而且感病体系H202和O2-·沉积量明显弱于抗病体系。H2O2和O2-·产生量和分布与甜菜抗丛根病性有密切联系,不同部位定位的H2O2和O2-·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了甜菜对病毒侵染的防御反应。3.采用生化检测及酶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甜菜与BNYVV互作过程中POD和SOD的活性及其在细胞内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前POD主要定位在甜菜块根细胞细胞壁及叶脉细胞线粒体和细胞间隙,当病毒感染后,抗、感病甜菜品种块根皮层细胞的细胞壁、质膜和液泡膜上的POD及叶脉薄壁细胞的细胞壁、质膜、液泡膜、线粒体、细胞间隙上的POD活性均比其对照显着升高,抗、感病甜菜品种在POD分布部位上没有区别,但两者沉积量有所差异,抗病品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SOD在未感染病毒的抗、感病甜菜块根皮层薄壁细胞质膜与液泡膜,叶脉厚角组织薄壁细胞质膜及叶脉细胞线粒体、细胞间隙上被发现,病毒侵染后甜菜抗、感病品种块根SOD在细胞内分布位置相同都分布在质膜和液泡膜,但抗病品种以质膜上分布为主,感病品种以液泡膜上分布为主。抗病品种SOD活性不仅明显高于其对照,也明显高于病毒侵染后的感病品种。甜菜抗、感病品种POD及SOD细胞内分布的沉积量与生理生化检测的酶活性结果一致,从亚细胞学水平说明高活性的POD及SOD是甜菜抗丛根病性生化标记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4.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法及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BNYVV对甜菜细胞壁中木质素和HRGP的影响。结果显示,BNYVV侵染前后在甜菜抗、感病品种的块根与叶脉横切面的所有导管上均有木质素和HRGP的沉积,块根薄壁组织的细胞壁由外向内也逐渐显示出由深至浅的木质素沉积;抗病品种木质素和HRGP的积累量较感病品种和其对照增加更为显着;说明在甜菜与BNYVV互作体系中,HRGP参与木质素的合成,木质素和HRGP在甜菜组织内快速积累是甜菜抗丛根病性的表现之一。

二、新疆甜菜霜霉病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甜菜霜霉病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甘肃高寒草原牧草孢囊线虫的种类及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孢囊线虫的种类及发生情况
        1.1 孢囊属线虫
        1.2 球形孢囊属线虫
    2 孢囊线虫的主要寄生范围
    3 孢囊线虫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
    4 孢囊线虫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4.1 孢囊线虫形态学鉴定
        4.2 孢囊线虫分子生物学鉴定
    5 线虫的遗传分化研究
第二章 甘肃天祝、甘南高寒草原牧草上孢囊线虫的发生与分布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的采集
        1.2 孢囊线虫的分离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南州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
        2.2 天祝孢囊线虫的发生情况
        2.3 半牧区和天然牧区孢囊线虫分布的比较
    3 讨论
第三章 甘肃天祝、甘南高寒草原牧草上孢囊线虫的种类多样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二龄幼虫标本的制作
        1.2 孢囊阴门锥标本的制作
        1.3 单个孢囊线虫DNA的提取
        1.4 PCR扩增、测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南草原高寒草原牧草上孢囊线虫种类多样性
        2.2 天祝县高寒草原牧草上孢囊线虫种类多样性
    3 讨论
        3.1 甘南草原孢囊线虫种类多样性
        3.2 天祝草原孢囊线虫种类多样性
第四章 孢囊线虫的寄主多样性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孢囊线虫在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分布情况
        2.2 不同植物根际白雌虫的分布情况
        2.3 寄生于牧草根部白雌虫种类
        2.4 醉马草上孢囊线虫的鉴定
    3 讨论
第五章 基于28S-rDNA的禾谷孢囊线虫遗传分化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线虫DNA的提取
        1.2 供试线虫28S-rDNA序列的扩增
        1.3 数据比对及遗传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禾谷孢囊线虫28S-rDNA序列基本信息分析
        2.2 单倍型分布及其关系
        2.3 不同地区禾谷孢囊线虫的遗传分化
    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和创新点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3)兵团第四师64团三种主要农作物虫害发生动态及其防治药剂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伊犁地区农业生产现状
        1.1.1 伊犁地区地貌及气候特征
        1.1.2 伊犁地区农业生产
    1.2 第四师64团农业生产情况
        1.2.1 第四师64团农业生产概况
        1.2.2 第四师64团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种类
    1.3 制种玉米主要病虫害研究
        1.3.1 国内外玉米病虫害研究概况
        1.3.2 新疆玉米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
        1.3.3 新疆制种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
    1.4 棉花主要病虫害研究
        1.4.1 国内外棉花病虫害概况
        1.4.2 新疆棉花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危害
        1.4.3 伊犁棉区棉花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5 甜菜主要病虫害研究
        1.5.1 国内外甜菜病虫害研究概况
        1.5.2 新疆甜菜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
        1.5.3 伊犁州甜菜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1.6 本研究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6.1 本研究的意义
        1.6.2 本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64团玉米主要害虫消长动态及药剂筛选
    2.1 调查地点及方法
        2.1.1 调查地点
        2.1.2 玉米螟调查方法
        2.1.3 红蜘蛛调查方法
        2.1.4 玉米螟田间药剂筛选
        2.1.5 红蜘蛛田间药剂筛选
        2.1.6 数据分析
    2.2 调查结果
        2.2.1 玉米螟调查结果
        2.2.2 红蜘蛛调查结果
        2.2.3 玉米螟田间药剂筛选结果
        2.2.4 红蜘蛛田间药剂筛选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64团棉花主要害虫发生动态及药剂筛选
    3.1 调查对象及方法
        3.1.1 调查点概况
        3.1.2 棉蚜发生动态调查
        3.1.3 棉铃虫发生动态调查
        3.1.4 棉蚜田间药剂筛选
        3.1.5 棉铃虫田间药剂筛选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棉蚜消长动态
        3.2.2 棉铃虫消长动态
        3.2.3 4 种杀虫剂对棉蚜田间防效
        3.2.4 5种杀虫剂对棉铃虫田间防效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64团甜菜主要害虫发生动态及药剂筛选
    4.1 调查对象及方法
        4.1.1 调查点概况
        4.1.2 甜菜象甲发生动态调查
        4.1.3 甜菜象甲田间药剂筛选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甜菜象甲田间消长动态
        4.2.2 5 种杀虫剂对甜菜象甲田间防效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三种虫害田间照片及工作照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4)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甜菜霜霉病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病原菌
        1.1.2 试剂
        1.1.3 供试引物
        1.1.4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DNA提取
        1.2.2 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及程序
        1.2.3 实时荧光PCR特异性检测
        1.2.4 荧光PCR灵敏度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特异性检测
    2.2 灵敏度检测
    2.3 样品DNA的检测
3 讨论
4 结论

(5)基于线粒体DNA cox2基因的甜菜霜霉病的分子检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样品DNA提取
        1.2.2 DNA扩增
        1.2.3 测序、同源性
        1.2.4 系统发育
        1.2.5 设计特异性引物与合成
        1.2.6 巢式PCR检测
        1.2.7 特异性引物灵敏度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鉴定结果
    2.2 通用引物P-COX2F/P-COX2R的扩增及测序结果
    2.3 测序及同源性
    2.4 系统发育
    2.5 常规PCR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2.6 巢式PCR及特异性检测
    2.7 特异性引物灵敏度检测
3 讨论
4 结论

(6)新疆甜菜上两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快速检测及甜菜霜霉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甜菜霜霉病概况
        1.1.2 甜菜胞囊线虫概况
    1.2 研究现状
        1.2.1 常见作物霜霉病研究现状
        1.2.2 甜菜霜霉病研究现状
        1.2.3 甜菜胞囊线虫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本项目研究内容
        1.4.1 甜菜霜霉病的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1.4.2 甜菜胞囊线虫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1.4.3 防治甜菜霜霉病的药效试验
第2章 甜菜霜霉病菌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来源
        2.1.2 仪器及试剂
        2.1.3 形态学鉴定
        2.1.4 致病性研究
        2.1.5 分子检测技术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形态鉴定结果
        2.2.2 甜菜霜霉病致病性研究
        2.2.3 甜菜霜霉病分子检测技术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甜菜胞囊线虫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及试剂
        3.1.3 形态学鉴定
        3.1.4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形态鉴定结果
        3.2.2 通用引物D2A/D3B扩增结果
        3.2.3 测序及比对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甜菜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方法
        4.1.4 调查及统计方法
        4.1.5 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叶面喷雾处理
        4.2.2 药剂拌种处理
        4.2.3 种子熏蒸处理
        4.2.4 安全性调查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结论
    1 建立了巢式PCR检测甜菜霜霉病菌的方法
    2 建立了实时荧光PCR检测甜菜霜霉病菌的方法
    3 建立了实时荧光PCR检测甜菜胞囊线虫的方法
    4 筛选出有效防治甜菜霜霉病的处理方式和药剂种类及用量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及生理生化抗病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SUMMARY
前言
文献综述
    1. 枸杞及根腐病研究进展
        1.1 枸杞
        1.2 枸杞病害研究进展
        1.3 根腐病研究进展
    2. 植物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2.1 植物病原真菌与植物互作
        2.2 植物防御酶的功能与作用机理
        2.3 主要活性氧的功能与作用机理
        2.4 植物酚类化合物与植物抗病
        2.5 丙二醛(MDA)在蔬菜抗病性中的作用
        2.6 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与植物抗病的关系
    3. 病原菌侵染对植物互作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3.1 光合作用的一般机制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2 叶绿素荧光的重要作用
        3.3 病原物侵染改变光合作用
        3.4 叶绿素荧光对病原微生物侵染的响应
第一篇 甘肃枸杞根腐病病原学研究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培养基
        1.2 化学试剂
        1.3 试验仪器
        2. 方法
        2.1 病害调查、病原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2.2 病原菌鉴定
        2.3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 病害田间调查、病原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1.1 甘肃省枸杞根腐病调查及病原菌种类
        1.2 致病性测定
        2. 病原菌的鉴定
        2.1 培养性状及形态特征
        2.2 分子生物学鉴定
        3. 主要病原菌离体培养条件研究
        3.1 最适培养基的确定
        3.2 温度对病原菌的影响
        3.3 光照对病原菌的影响
        3.4 pH对病原菌的影响
        3.5 碳源对病原菌的影响
        3.6 氮源对病原菌的影响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1. 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纯化鉴定
        2. 病原菌致病能力比较
        2.1 土培条件下致病性测定结果
        2.2 水培条件下致病性测定结果
        3. 病原菌鉴定结果
        4. 各菌种生物学特征研究
第二篇 枸杞根腐病对枸杞生理特性的影响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2.1 苗木培育的方法
        2.2 供试苗木的选择
        2.3 供试菌种的活化及增殖
        2.4 接种F. oxysporum的方法
        2.5 抗病能力的测定方法
        2.6 样品采集的方法
        2.7 样品指标测定的方法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枸杞抗病能力的测定
        2.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主要活性氧物质的变化
        2.1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含量变化
        2.2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超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变化
        3.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4.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变化
        4.1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PAL活性变化
        4.2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总酚含量变化
        4.3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类黄酮含量变化
        5.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防御性酶类活性变化
        5.1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SOD活性变化
        5.2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POD活性变化
        5.3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CAT活性变化
        5.4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PPO活性变化
        6.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主要能量物质含量变化
        6.1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6.2 接种F. oxysporum后感抗枸杞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1. 不同枸杞的抗病性测定
        2. 活性氧物质的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2.1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2.2 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3.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4. 苯丙烷代谢途径与枸杞抗病性的关系
        4.1 PAL活性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4.2 总酚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4.3 类黄酮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5. 防御性酶类活性变化与枸杞抗病性的关系
        5.1 SOD活性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5.2 POD活性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5.3 CAT活性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5.4 PPO活性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6. 主要能量物质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6.1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6.2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
        7. 小结
第三篇 枸杞根腐对枸杞光合生理的影响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2.1 苗木培育的方法
        2.2 供试苗木的选择
        2.3 供试菌种的活化及增殖
        2.4 接种F.oxysporum的方法
        2.5 叶绿素测定方法
        2.6 光合作用相关指标测定的方法
        2.7 叶绿素荧光相关指标测定的方法
        2.8 数据处理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光合作用相关参数的影响
        2.1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2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蒸腾速率的影响
        2.4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气孔导度的影响
        2.5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胞间CO_2浓度以及气孔限制值的影响
        3.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叶绿素荧光相关参数的影响
        3.1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Fv/Fm的影响
        3.2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 ΦPSⅡ的影响
        3.3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Fv‘/Fm‘的影响
        3.4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qP的影响
        3.5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NPQ的影响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1.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2.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
        3. 接种F.oxysporum对感抗枸杞叶绿素荧光相关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

(8)‘红富士’苹果营养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矿质营养诊断对植物作用的进展
        1.1.1 N
        1.1.2 P
        1.1.3 K
        1.1.4 Ca
        1.1.5 Mg
        1.1.6 Fe
        1.1.7 Zn
        1.1.8 Mn
        1.1.9 Cu
        1.1.10 B
        1.1.11 Mo
    1.2 矿质营养诊断研究方法概述
        1.2.1 叶分析
        1.2.1.1 叶分析诊断的理论依据及发展
        1.2.1.2 影响叶分析的因素
        1.2.1.3 国内外苹果叶片营养诊断适宜范围和参比值
        1.2.2 植株其他器官分析
        1.2.3 树体营养状况的外观诊断
        1.2.4 土壤分析
        1.2.4.1 土壤分析的意义
        1.2.4.2 影响土壤分析因素
    1.3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材与处理
        2.1.1 两大优势产区‘红富士’苹果园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2.1.2 不同施氮肥水平对‘红富士’苹果品质指标、衰老及矿质营养影响的研究
        2.1.3 不同 NP 配比对‘红富士’苹果幼树生长及15N-尿素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2.1.4 喷施不同钙肥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矿质元素含量影响的研究
    2.2 采样及测定方法
        2.2.1 样品取样及生理指标测定
        2.2.2 营养元素测定预处理和测定方法
        2.2.3 植株15N 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大优势产区‘红富士’苹果园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3.1.1 环渤海、黄土高原两优势产区土壤有效养分状况
        3.1.2 环渤海、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区叶片营养状况
        3.1.3 环渤海、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区低产园叶片 DRIS 诊断结果
    3.2 不同施氮肥水平对‘红富士’苹果品质指标、衰老及矿质营养影响的研究
        3.2.1 不同施氮肥水平对‘红富士’苹果生长指标的影响
        3.2.2 不同施氮肥水平对‘红富士’苹果 SOD、POD 及 CAT 活性的影响
        3.2.3 不同施氮肥水平对‘红富士’苹果叶片矿质营养元素的影响及 N 与其他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3.3 不同 NP 配比对‘红富士’苹果幼树生长及15N-尿素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3.3.1 不同 NP 配比对‘红富士’幼树生长量、叶绿素、蒸腾速率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3.2 不同 NP 配比‘红富士’苹果幼树各器官的 Ndff
        3.3.3 不同 NP 配比‘红富士’苹果幼树各器官的15N 分配率
        3.3.4 不同 NP 配比‘红富士’苹果幼树各器官的15N 利用率
    3.4 喷施不同钙肥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矿质元素含量影响的研究
        3.4.1 喷施不同钙肥对‘红富士’苹果 SPAD 值含量的影响
        3.4.2 喷施不同钙肥对‘红富士’苹果品质指标的影响
        3.4.3 喷施不同钙肥对‘红富士’苹果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两大优势产区‘红富士’苹果园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4.1.1 土壤营养诊断
        4.1.2 叶分析营养诊断
        4.1.3 诊断与施肥
    4.2 不同施氮肥水平对‘红富士’苹果品质指标、衰老及矿质营养影响的研究
    4.3 不同 NP 配比对‘红富士’苹果幼树生长及~(15)N-尿素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4.4 喷施不同钙肥对‘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矿质元素含量影响的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甜菜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与抑病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甜菜根腐病研究状况
        1.1.1 甜菜根腐病主要病原菌
        1.1.2 甜菜根腐病发病症状
        1.1.3 甜菜根腐病的致病因素
        1.1.4 甜菜根腐病的防治
    1.2 拮抗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1.2.1 拮抗菌的应用历程
        1.2.2 拮抗菌对病虫害的防治机制
        1.2.3 拮抗菌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植株样品及土壤样品
        2.1.2 试验主要试剂及仪器
        2.1.3 试验常用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及数据分析
        2.2.1 试验样品菌株分离、纯化
        2.2.2 甜菜根腐病致病菌、拮抗菌的筛选
        2.2.3 甜菜根腐病致病菌、拮抗菌形态观察
        2.2.4 甜菜根腐病致病菌、拮抗菌分子鉴定
        2.2.5 甜菜根腐病拮抗细菌生理生化鉴定
        2.2.6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2.2.7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抑病试验
        2.2.8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样品菌株分离、纯化
    3.2 甜菜根腐病致病菌筛选
    3.3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筛选
    3.4 甜菜根腐病致病菌、拮抗菌鉴定
        3.4.1 甜菜根腐病致病菌、拮抗菌形态观察
        3.4.2 甜菜根腐病致病菌、拮抗菌分子鉴定结果
        3.4.3 甜菜根腐病致病菌、拮抗菌生物信息学分析
        3.4.4 甜菜根腐病致病菌、拮抗菌系统发育树
        3.4.5 甜菜根腐病拮抗细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
    3.5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3.5.1 甜菜根腐病拮抗细菌菌落数与 OD_600值标准曲线
        3.5.2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最适生长温度的测定
        3.5.3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最适生长 pH 值测定
        3.5.4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通氧量测定
        3.5.5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培养适宜的碳氮源测定
        3.5.6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培养适宜转速的测定
        3.5.7 甜菜根腐病拮抗细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3.6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抑病效果
        3.6.1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室内抑病试验
        3.6.2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大田抑病试验
第4章 讨论
    4.1 甜菜根腐病致病菌
    4.2 甜菜根腐病致病菌致病性检验
    4.3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
    4.4 菌种鉴定
    4.5 甜菜根腐病抑病效果
    4.6 后续研究
第5章 结论
    5.1 分离、筛选并鉴定出 3 株甜菜根腐病致病真菌
    5.2 分离、筛选并鉴定出 3 株甜菜根腐病致病菌的拮抗菌
    5.3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的生长及营养特性的研究
    5.4 甜菜根腐病拮抗菌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甜菜抗丛根病细胞生物学特征研究 ——着重于活性氧代谢及细胞壁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甜菜丛根病的研究概况
        1.1.1 甜菜丛根病典型症状及发生规律
        1.1.2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概述
        1.1.3 甜菜抗丛根病研究
        1.1.4 甜菜丛根病的防治
    1.2 植物抗病机制概述
        1.2.1 生理生化抗病性
        1.2.2 形态结构抗病性
    1.3 植物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研究概述
        1.3.1 组织化学的定义及方法
        1.3.2 组织化学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3.3 细胞化学定义及方法
        1.3.4 细胞化学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3.5 显微镜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BNYVV侵染甜菜后最适取样时期的确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品种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
3 甜菜—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互作中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甜菜块根及叶片BNYVV含量分析
        3.2.2 甜菜抗、感病品种块根与叶脉形态解剖学观察
        3.2.3 甜菜抗、感品种块根与叶脉超微结构比较
    3.3 讨论
    3.4 小结
4 甜菜—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互作过程中活性氧(H_2O_2和O_2~-·)的积累与分布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甜菜块根、叶片BNYVV含量检测
        4.2.2 甜菜H_2O_2含量变化
        4.2.3 甜菜O_2~-·含量变化
        4.2.4 甜菜中H_2O2细胞化学定位
        4.2.5 甜菜中O_2~-·细胞化学定位
    4.3 讨论
    4.4 小结
5 甜菜与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互作中保护酶系(POD和SOD)
    活性及其细胞化学定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甜菜块根、叶片BNYVV含量检测
        5.2.2 甜菜的POD活性变化
        5.2.3 甜菜的SOD活性变化
        5.2.4 甜菜的POD细胞化学定位
        5.2.5 甜菜的SOD细胞化学定位
    5.3 讨论
    5.4 小结
6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胁迫下甜菜细胞壁木质素和糖蛋白的组织细胞化学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试验方法
        6.1.4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甜菜块根、叶片BNYVV含量检测
        6.2.2 甜菜块根与叶片中木质素的组织化学定位
        6.2.3 甜菜块根与叶片中细胞表面糖蛋白的细胞化学定位
    6.3 讨论
    6.4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新疆甜菜霜霉病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哈尔滨地区大白菜褐斑病病原菌鉴定[D]. 吉晶晶.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甘肃高寒草原牧草孢囊线虫的种类及多样性研究[D]. 张译文.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1)
  • [3]兵团第四师64团三种主要农作物虫害发生动态及其防治药剂筛选[D]. 李英贤. 石河子大学, 2017(05)
  • [4]应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甜菜霜霉病菌[J]. 张娜,乾义柯,魏霜,张维,焦子伟,张祥林. 新疆农业科学, 2016(11)
  • [5]基于线粒体DNA cox2基因的甜菜霜霉病的分子检测技术[J]. 李京,张祥林,王翀,李亚伟,张小菊. 新疆农业科学, 2016(05)
  • [6]新疆甜菜上两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快速检测及甜菜霜霉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D]. 李京.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7]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及生理生化抗病机理研究[D]. 李捷. 甘肃农业大学, 2015(08)
  • [8]‘红富士’苹果营养诊断技术研究[D]. 王富林.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9]甜菜根腐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与抑病效果研究[D]. 杨云. 黑龙江大学, 2013(S1)
  • [10]甜菜抗丛根病细胞生物学特征研究 ——着重于活性氧代谢及细胞壁成分的研究[D]. 陈玉珍.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06)

标签:;  ;  ;  ;  

新疆甜菜霜霉病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