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 Love Music完形填空(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张蔓[1](2021)在《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关于词汇记忆,一些学者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图式理论进行了相关研究,另一些学者则探讨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对学生词汇记忆的指导意义。但是将后者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探讨如何提高词汇记忆效率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论文将对此进行实证研究。艾宾浩斯是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他针对记忆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他认为,虽然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但是人的记忆遵循一定的规律。基于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本文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了增加研究的可信度,本文还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访谈法以及SPSS数据分析法。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两个英语水平较高的高一班级的学生。一个班采用传统的词汇教学,另外一个班则运用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验。整个教学实验进行了一个学期。研究问题包括以下三个:(1)影响学生词汇记忆的因素是什么?(2)以艾宾浩斯记忆规律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方法怎样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3)应用艾宾浩斯记忆规律进行词汇教学有何教学成果?本论文经历了四个步骤: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对比及结论分析。同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学生词汇记忆的主观因素即背单词时的信心和注意力集中程度,客观因素即记忆词汇时的环境和词汇的相关用法。(2)运用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指导教学,学生应在开始记忆后5分钟,30分钟以及12小时后进行重复记忆。(3)实验数据分析表明,以艾宾浩斯记忆规律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方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词汇量,进而帮助学生提高了阅读成绩,学生的综合测试成绩也相应地有明显提高。本研究对艾宾浩斯记忆规律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指导建议,对未来的词汇记忆教学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参考。
张宁[2](2021)在《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的效度特征和反拨作用研究》文中指出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入学考试,直接影响考生的前途,因而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英语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其中,听力部分主要通过听力理解试题来检测学生在交际使用中对英语掌握的程度,其效度备受关注。尽管学界对高考英语听力试题的效度研究的成果颇丰,但将试题的效度和反拨作用整合研究较鲜见。鉴于此,笔者对高考英语全国卷Ⅱ听力理解试题的内容效度、表面效度和反拨作用展开研究,了解试题的效度特征和对听力教学的影响,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2016—2020年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的内容效度特征如何?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的表面效度特征如何?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的反拨作用如何?本研究以以上问题为中心,对2016-2020年这5年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进行分析,对万州区城区的3所中学的215名高三学生和6名高中英语教师展开了调查,以Bachman的任务特征框架、《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研究依据,使用了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三种研究工具,并采用了描述性统计等数据统计程序。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0年全国卷Ⅱ的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内容效度逐步提高,总体效度保持较高水平,其反拨作用显着,与试题效度保持一致性。经过分析,发现试题特点如下:在内容效度中,输入特征与预期回答特征更加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听力材料的主题强调人与社会的发展,重视学生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信息的简单推断技能的考查,重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在输入与预期回答的关系中,近五年听力理解试题宽广型题目占比较小,狭窄型占比有所增大,表明近五年的题目难度系数有所降低,但其负面影响是不利于区分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在表面效度中,考试说明、与文本有关变量、与说话者有关变量的满意度较高,表明考生对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整体态度颇好。在反拨作用中,整体而言,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测试对教学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前者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目标和学习行为以及教师的听力教学等方面,后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提出如下参考建议:命题者应不断更新和丰富话题内容;保持语篇难度、长度及语速的一致性,提高试题效度;改革现有听力理解题型,适当增加主观题比重。英语教师应转变观念,以教促学;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把握高考新风向;结合传统教学与多模态教学,提升听说能力,听力策略指导和应试心理辅导;学生需夯实基础,学有所思,丰富素材,听说并进。
杨亚[3](2020)在《情境教学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张家界天门中学为例》文中认为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反馈,对于学生英语情趣的培养以及英语词汇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意义显着。通过大量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是非常符合当前高中生词汇学习和认知的有效方法之一,使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更加的生动、丰富、有趣。事实上,情景教学是当前高中英语教学研究中一个较为实用性的研究课题,对于高质量的英语教学课堂构建产生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学生的词汇掌握有显着的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在高中英语教学开展阶段,对情境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效果进行全面的检验,以便更加丰富的展开英语教学活动,指导教学同仁的英语教学工作开展。基于此,在本文写作中,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实验对比,并通过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来呈现情景教学法的利弊与优劣。首先在高二第一学期开始,就采取测验的方式对各班级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效果进行了前测摸排,在统计前测成绩的基础上,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选定高二3班、高二5班两班分别作为本次高中英语“情境教学”实验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高二3班为实验班,采取“情境教学法”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高中英语情境教学实验”;高二5班为对照班,采取“讲、读、练”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与高二3班班同步展开为期一个学期的“对比教学实验”。在上述的“情境教学”实验结束后,本文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仍采取测验的模式录得两班学生的后测成绩,并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个班级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意在探究并阐明两个实质性的问题:1.情境教学对词汇学习学习效果有何种程度的积极影响:情境教学能不能在一学期内提高高中学生词汇学习班级均分成绩的10%及以上,学生词汇考核班级均分成绩增长率能不能高于同期同水平学生增长五个百分点及以上?2.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词汇学习的学习习惯有哪些积极影响:通过情境教学,学生是否能提升了词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方法?本文教学实验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情景教学法的实验班,学生英语词汇量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有显着的提升,成绩增长10%以上,相较未采取情景教学法的对照班,其成绩增长率高了5个百分点及以上。并且,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因此,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提升高中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和理解、运用能力;运用情境法来主导英语词汇教学,更容易达成“事半功倍”的生动效果。本课题研究最终给予我们的启示有三个方面:其一,情境教学法对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是一种非常合适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提升学生英语词汇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其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当兼顾优、中等学生及后进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创设绝大多数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情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三,情景教学法可以与其他教学法进行融合,可以更多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及媒体资源,可以使课堂更生动、形式更活泼,以更加多元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英语词汇的应用水平。总而言之,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是一种有益于创设教学环境,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得到显着的提升,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学以致用。
陈廷婷[4](2020)在《英文电影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虽然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在中考的压力下,初中英语教学仍旧无法完全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应付考试仍是其主要目的。英语学习变成了机械化的死记硬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跨文化意识更是无从谈起。这种过分重视语法和知识点讲解、忽略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教学投入大、时间长而实际收效甚微的结果。为了改变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丰富课程资源,扩展英语学习渠道”,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为重要,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英语课程应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并指出要“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基于这样的背景下,英文电影则成为一种非常优秀的教学资源。电影作为文化的传播者,是生活的浓缩,人生的艺术再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综合艺术。将英文电影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为学生创造了理想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语言和地道的表达,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近年来国内外对电影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然而大部分研究主要是基于大学生,而中学阶段,尤其是以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则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将英文电影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拟解决下列三个问题:1.将英文电影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对初中生的语言能力有什么影响?2.将英文电影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对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有什么影响?3.将英文电影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对初中生的跨文化意识有什么影响?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理论、输入假说理论、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和马林诺夫斯基语境理论四大理论为支撑,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以笔者所任教的重庆市两江新区某中学八年级的两个班级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展开为期一学期的英文电影教学实验研究。选定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在教学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英语水平前测。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进行英文电影教学实验,对照班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验后,对两个班进行英语水平后测,并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选取实验班若干名学生进行访谈。实验结束后,笔者收集前后测成绩和调查问卷的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1.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成绩无显着性差异,两个班在实验前英语水平相当;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班显着高于对照班。说明将英文电影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语言能力。2.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英文电影对自己英语学习有帮助,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且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进步,并表示以后的学习中会主动观看英文电影学习英语。说明英文电影有效激发了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3.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均表示自己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说明英文电影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综上所述,将英文电影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的跨文化意识。
顾迎捷,桂小林,李德福,沈毅,廖东[5](2020)在《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机器阅读理解的目标是使机器理解自然语言文本,并能够正确回答与文本相关的问题.由于数据集规模的制约,早期的机器阅读理解方法大多基于人工特征以及传统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建模.近年来,随着知识库、众包群智的发展,研究者们陆续提出了高质量的大规模数据集,为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机器阅读理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对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阅读理解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详尽的归纳:首先,概述了机器阅读理解的发展历程、问题描述以及评价指标;然后,针对当前最流行的神经阅读理解模型架构,包括嵌入层、编码层、交互层和输出层中所使用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同时阐述了最新的BERT预训练模型及其优势;之后,归纳了近年来机器阅读理解数据集和神经阅读理解模型的研究进展,同时,详细比较分析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集以及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展望了机器阅读理解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张明珠[6](2020)在《词块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阅读是对学生英语进行输入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可以在阅读当中获取重要信息。根据2017年新课标的规定:初中九年级学生学业完成后,学生的词汇量水平应该达到五级。在阅读方面应该达到的水平为:能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拥有丰富的词汇量对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作者所教授的班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少,导致阅读速度慢。重要原因是学生词块能力不足。这篇文章旨在探究词块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及对英语的兴趣的影响。因此在这两方面提出了两个研究问题:1.词块教学法是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2.词块教学法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探究词块教学法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确保此次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次研究采取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实验对象为某中学七年一班和七年十班两个班级,七年一班有36人为对照班,七年十班有35人为实验班。实验时间为期三个月,所用教材为人教版初一英语课本。实验后,作者采用SPSS 22.0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次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在阅读课上采取词块教学法,实验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得到了有效性的提升。该研究给初中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思路。词块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可行的的方法。
钟俊璇[7](2020)在《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强化,帮助其树立对英语学习的自信,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二者成为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文献表明,国内学者对从多角度对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进行了研究,但是对高中生英语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献还不多。因此,本研究者开展了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究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对英语学习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量表和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某中学22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研究:1.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整体情况如何?2.高中生学习效能感的整体情况如何?3.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若存在,存在何种相关?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本研究发现:1.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m=3.47)。其中,努力程度的动机最强(m=3.76),学习价值的动机最弱(m=3.22)。2.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为处于中等水平(m=3.43)。其中努力维度的效能感最高(m=3.82),能力维度的学习效能感最低(m=3.14)。3.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和学习成绩之间两两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英语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89**);英语学习效能感和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92**);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30**)。此外,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直接影响,其中英语学习动机可以预测34.7%的学习成绩,学习效能感可以预测47.9%的学习成绩,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能感二者联合复相关时可以对预测51.8%的学习成绩。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结论,结合理论基础和切身实践,从教师、学生这两个视角出发提出了三方面可行性建议,以期提高教师及学生对情感因素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其学习外语的信心,进而提升外语课堂教学效率。
李田英[8](2020)在《模因论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英语写作作为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在英语教学以及文化交际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且英语写作作为英语学习的输出环节,能够有效监测并巩固学生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运用。然而目前初中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受教师教学、学生水平、评价方式等主观的和客观的影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时安排、教师对英语写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写作评价周期过长等。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发展的一种新理论,它是国外学者道金斯提出的。我国何自然教授(2005)将其引入中国,并开始了模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研究。研究者在模因理论的启示下,结合认知发展理论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根据模因生命周期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旨在探讨该模式能否降低学生的英语写作焦虑、转变其写作的消极态度并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以该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写作词汇准确性与句法复杂性的影响。为探究此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本研究以输入、输出、Gass&Mackey互动假说、认知发展理论、过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S中学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Y中学七年级141名学生为研究被试,对实验组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写作教学实验研究。在教学实验开始前,研究者对研究所在学校进行了先导实验研究,并对研究被试展开了写作态度的问卷调查与写作前测。研究者发现,研究被试存在英语写作能力与写作态度偏度偏弱的情况,部分研究被试在写作前测中出现空白作文或是仅一句话的情况。这与研究者先前对研究现状的调查相符,因此研究者将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旨在通过对该模式的实验,改善研究被试的英语写作学习现状并探究以下研究问题:1.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对研究被试的英语写作能力有什么影响?2.该模式对研究被试英语写作词汇准确性的影响;3.该模式对研究被试英语写作句法复杂性的影响;4.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对研究被试的英语写作态度有什么影响?为了探究以上研究问题,研究者使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对实验的开展以及实验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经过三个月的模因论英语写作训练,实验组研究被试的英语写作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与前测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写作能力有所提升;具体体现为:1)实验组研究被试的英语写作词汇量与词汇准确性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说明该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初中生英语写作词汇准确性;2)研究被试的英语写作T单位长度与密度都有所提升,说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初中生英语写作的句法复杂性;2.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前测与后测以及与对照组的结果、访谈结果分析,研究者发现在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的试验后,实验组研究被试的英语写作态度有了很大改观,因此能够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改善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态度与写作现状,提升写作自信与兴趣。
林梦茜[9](2020)在《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介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词汇是语言的骨骼,词汇对于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但是,无论是在英语词汇学习还是英语词汇教学中,介词是一大难点。对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介词的多重含义很难掌握,介词一词多义的特征也使得学习者在使用介词时常常出现使用不准确的现象,严重影响语言交流的效果。但现如今高中英语介词教学大体上仍然秉持着传统的机械记忆法,远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虽然在过去60年间介词教学方法不断翻新,直观法、基于语料库的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层出不穷。但是,前者对于高中生来说略显简单,不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且应用范围局限,只能停留在介词的具体意义上,无法用于解释介词的抽象意义,而后两者则由于教师对语料库和情境的认识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是让学生机械记忆介词的搭配、例句等,其教学内容和传统介词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而认知语言学家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介词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加清晰系统的语言认知、更加深刻的语言感悟,还将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从知识、理解上升到了应用、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学习者高阶思维的训练,从而产生意义学习。与此同时,教师的介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介词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升。基于此,为探索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介词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当下英语介词教学有所启示,本研究以up、down、on、off、in和out这6个介词为例,以江苏省盐城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的9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为期6周的介词教学实验。笔者在实验班实施了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在对照班实施了基于例句及讲解的传统介词教学。实验前,笔者对两个班同时进行前测,以了解实验前两班受试者介词掌握情况,并为确定教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实验后,笔者对两个班同时进行后测,以检验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的实施效果。后测结束后,笔者对两个班同时开展问卷调查,以探索两班受试者对各自接受的介词教学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最后,基于对实验班后测成绩的分析,笔者发现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对受试者的语义推测能力影响最为显着,进而对实验班后测语义推测部分得分排名前五的5位受试者进行有声思维研究,探索概念隐喻在受试者语义推测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机制。笔者对研究数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后发现:(1)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比传统的基于例句和讲解的介词教学有效,具体体现在受试者对单一介词语义的记忆、多个介词语义的辨析、介词未知语义及含有该介词的短语的意义的推测、运用介词进行表达和产出这四方面的能力上。(2)在上述四个方面中,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对受试者语义推测能力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大。概念隐喻在受试者进行语义推测的认知过程中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为意义推理过程提供合理依据;二是为意义判定过程提供合理解释。(3)受试者在主观意识上对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持积极态度,且接受此介词教学后普遍对自己的介词掌握情况评估更加积极。本研究揭示了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对学生介词掌握情况及学生满意度、接受度的积极影响及其发挥积极作用的方式。基于以上结论,这种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对当下高中英语教师的介词教学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意义,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建议教师将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作为传统的基于例句及讲解的介词教学的有益补充,各种方法相辅相成,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2)对于不同介词,教师应灵活使用概念隐喻知识进行语义呈现。也就是说,利用概念隐喻知识向学生呈现不同介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时的方式也需根据具体介词的不同而有所变化。(3)教师在运用概念隐喻知识进行介词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补充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这是因为,虽然人类共同具有普遍的认知机制,且大部分隐喻是跨文化共有的,但不同文化有自己独有的隐喻,教师应在提供这些具有文化标记的隐喻时加以对比。(4)教师应在引入概念隐喻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提升学生的隐喻能力,从而将此迁移到其他英语多义词的学习中去。教师在课堂教学及课外教学活动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含有大量隐喻的学习材料,并经常鼓励学生通过联想、推测的方法自己探索多义词的词义形成过程。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创造隐喻,激发其创造性思考,培养其对隐喻的敏感度。
庞群[10](2019)在《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汇是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最重要部分。然而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死记硬背单词表学习单词,教师的词汇教学方法也仍然陈旧,缺乏效率,学生无法将词汇含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无法正确运用和更好地记忆词汇含义,因此,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已是迫在眉睫。隐喻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重要方式,也是词义发展变化的重要思维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概念隐喻对提高学生词汇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具有显着的作用。虽然语言学家们从未停止对隐喻现象的研究,近年来将概念隐喻运用于语言学习的研究成果也不段涌现,但将概念隐喻运用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具体实践的研究却不多,而绝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对概念隐喻这一理论都没有了解。因此,研究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和具体运用对于当今的高中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隐喻理论出发,阐述了隐喻理论的定义和分类,总结了国内外概念隐喻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概念隐喻运用于词汇教学的研究成果,为证明概念隐喻是提升和改善英语词汇的学习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之后,笔者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和分析了高中英语词汇教与学的现状,然后笔者通过实践研究,结合人教版的教材,举例说明如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隐喻理论,并通过一学期的实验,分别做了前测、中测、后测和延时后测,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词汇水平测试对比分析,来验证概念隐喻运用于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实验证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概念隐喻理,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词汇。根据实验结果,笔者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期通过启发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改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将概念隐喻理论融入教学中,促进高中生英语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I Love Music完形填空(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 Love Music完形填空(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
(二)当今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五、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词汇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二、词汇记忆理论的相关研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小结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 |
(一)遗忘曲线理论 |
(二)序列位置效应理论 |
(三)储蓄理论 |
(四)其他影响记忆的因素 |
二、艾宾浩斯高效记忆法 |
三、小结 |
第四章 实证研究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三)访谈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测试 |
(三)访谈 |
五、数据收集 |
六、小结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
一、分析讨论问卷 |
(一)分析与讨论问卷问题1 |
(二)分析与讨论问题2 |
(三)分析与讨论问题3 |
(四)分析与讨论问题 4 和问题 5 |
(五)分析和讨论问题6 |
(六)分析和讨论问题 7 和问题 8 |
(七)分析和讨论问题 9 和问题 10 |
二、分析讨论测试 |
(一)分析和比较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前测结果 |
(二)差异分析 |
(三)相关分析 |
三、分析和讨论访谈 |
四、基于艾宾浩斯记忆规律的教学案例分析 |
五、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一、研究的主要成果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三、建议与期许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调查问卷 |
附录2:访谈 |
附录3:前测词汇 |
附录4:后测词汇 |
附录5:前测试卷 |
附录6:后测试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的效度特征和反拨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 效度 |
二 效度类型 |
三 反拨作用 |
第二节 听力理解相关要素 |
一 定义 |
二 原理 |
三 覆盖的技能 |
四 影响因素 |
第三节 语言测试效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相关研究 |
二 国内相关研究 |
第四节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 万州区高中学生及高中英语教师 |
二 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试题(2016—2020 年)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文本分析法 |
三 问卷调查法 |
四 访谈法 |
第四节 研究依据 |
一 Bachman&Palmer的任务特征框架 |
二 《课程标准》 |
三 教学大纲 |
四 考试大纲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一 框架与问卷设计 |
二 文本分析、问卷调查与访谈调研 |
三 数据分析 |
第四章 研究发现与分析 |
第一节 内容效度分析 |
一 输入特征 |
二 预期回答 |
三 输入特征与预期回答的关系 |
四 小结 |
第二节 表面效度分析 |
一 基本信息 |
二 考试说明 |
三 与文本有关的变量 |
四 与说话者有关的变量 |
五 整体态度 |
六 小结 |
第三节 反拨作用分析 |
一 学习动机与目标 |
二 学习影响 |
三 学习行为 |
四 教师访谈分析 |
五 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建议 |
第一节 本研究的发现 |
一 内容效度 |
二 表面效度 |
三 反拨作用 |
四 小结 |
第二节 建议 |
一 对命题者的建议 |
二 对英语教师的建议 |
三 对学生的建议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一节 研究不足 |
第二节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的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2 关于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的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3 2016-2020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听力试题 |
附录4 2016-2020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听力理解录音文本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3)情境教学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张家界天门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情境教学法国外文献综述 |
2.2 情境教学法国内文献综述 |
第3章 “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
3.1 情境的含义 |
3.2 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资料法 |
4.2.2 教学实验法 |
4.2.3 访谈法 |
4.3 研究工具 |
4.4 研究对象 |
4.5 研究方法和程序 |
4.6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案例 |
4.6.1 导入 |
4.6.2 情境化的“悦读” |
4.6.3 课堂活动 |
第5章 研究结果及讨论 |
5.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成绩分析 |
5.1.1 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成绩结果统计 |
5.1.2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成绩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及分析 |
5.2 实验班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5.3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5.4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增长对比分析 |
5.5 访谈结果及分析 |
5.5.1 访谈结果统计 |
5.5.2 访谈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发现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局限性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前测试卷 |
附录2 后测试卷 |
附录3 实验班3班前测成绩 |
附录4 对照班5班前测成绩 |
附录5 实验班后测成绩 |
附录6 对照班后测成绩 |
致谢 |
(4)英文电影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电影的界定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建构主义理论 |
3.2 输入假说理论 |
3.3 情感过滤假说理论 |
3.4 马林诺夫斯基语境理论 |
3.5 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实验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3 研究工具 |
4.3.1 前后测试卷 |
4.3.2 调查问卷 |
4.3.3 访谈提纲 |
4.3.4 问卷星 |
4.3.5 SPSS |
4.4 电影的选择 |
4.5 教学活动设计 |
4.6 教学案例 |
4.6.1 观前教学设计 |
4.6.2 观后教学设计 |
4.7 小结 |
第5章 数据分析 |
5.1 数据收集 |
5.2 实验班对照班前测数据分析 |
5.3 实验班对照班后测数据分析 |
5.4 实验班前测后测数据分析 |
5.5 对照班前测后测数据分析 |
5.6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5.7 访谈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发现 |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3 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测试卷Ⅰ |
附录2 测试卷Ⅱ |
附录3 调查问卷 |
附录4 访谈提纲 |
致谢 |
(6)词块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二语习得理论 |
2.1.2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
2.2 概念界定 |
2.2.1 词块教学法 |
2.2.2 词块的界定 |
2.2.3 词块的分类 |
2.2.4 词块教学法的优势 |
2.3 国内外有关词块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动态 |
2.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实验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课堂观察法 |
3.3.4 访谈法 |
3.3.5 量化分析法 |
3.4 实施过程 |
3.4.1 实验班教学方法 |
3.4.2 对照班教学方法 |
3.4.3 教学计划 |
3.5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3.5.1 前测 |
3.5.2 后测 |
3.5.3 调查问卷 |
3.5.4 课堂观察量表 |
3.5.5 访谈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前测结果与分析 |
4.1.1 前测的实施 |
4.1.2 前测结果与分析 |
4.2 后测结果与分析 |
4.2.1 后测的实施 |
4.2.2 后测结果与分析 |
4.3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3.1 学生问卷基本情况 |
4.3.2 学生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
4.4 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
4.4.1 访谈学生基本情况 |
4.4.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4.5 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
4.5.1 学生课堂观察基本情况 |
4.5.2 学生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果 |
5.1 研究结果 |
5.2 本研究的启示 |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B 访谈提纲(学生) |
附录C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D 前测成绩 |
附录E 后测成绩 |
附录F 前测试题 |
附录G 后测试题 |
(7)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课题来源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外语学习动机 |
二、学习效能感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人本主义理论 |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
一、国外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
二、国内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
第四节 国内外关于学习效能感的研究述评 |
一、国外关于学习效能感的研究述评 |
二、国内关于学习效能感的研究述评 |
第五节 国内外对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述评 |
一、国外对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述评 |
二、国内对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量表 |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量表 |
三、英语测试卷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一、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
二、英语测试成绩的收集 |
三、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 |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描述性统计 |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描述性统计 |
三、英语成绩描述性统计 |
第二节 不同组别间差异检验 |
一、英语成绩高低分组 |
二、英语学习动机水平高低分组 |
第三节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一、相关分析 |
二、回归分析 |
三、路径分析 |
第四节 讨论 |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整体情况 |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的整体情况 |
三、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本研究的发现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第三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生英语学习效能感调查问卷 |
附录3 高中英语测试卷一 |
附录4 高中英语测试卷二 |
附录5 高中英语测试卷三 |
附录6 高中英语测试卷四 |
附录7 英语测试成绩平均分汇总 |
致谢 |
(8)模因论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
(二)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
(三)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论文框架 |
五、研究重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六、论文创新点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模因与模因论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一)模因的概念 |
(二)模因论的发展述评 |
二、模因论在语言学领域内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一)模因与语言相关述评 |
(二)模因与二语习得 |
三、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相关研究述评 |
四、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述评 |
(一)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
(二)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 |
一、理论基础 |
(一)输入、输出与Gass&Mackey互动假说 |
(二)认知发展理论 |
(三)过程教学法 |
二、模因论 |
(一)模因的定义 |
(二)模因的分类 |
(三)成功模因的特点 |
(四)模因复制与传播的四个阶段 |
三、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
(一)模因论写作教学模式:内涵与原则 |
(二)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案例设计与说明 |
四、英语写作能力 |
(一)词汇准确性 |
(二)句法复杂性 |
五、英语写作态度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测试法 |
(三)半结构化访谈 |
(四)文本分析法 |
三、研究被试 |
四、研究工具 |
(一)英语写作成绩测试卷 |
(二)英语写作能力测试工具 |
(三)调查问卷 |
(四)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
五、研究设计 |
(一)实验过程 |
(二)实验模式 |
(三)技术路线 |
六、实验过程 |
(一)先导实验研究 |
(二)调查问卷前测 |
(三)写作成绩前测 |
(四)教学实施 |
(五)写作成绩后测 |
(六)问卷调查后测 |
(七)访谈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一、写作成绩分析 |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写作成绩独立样本检验 |
(二)实验组写作成绩分析 |
(三)英语写作成绩各项得分情况分析 |
二、写作文本分析 |
(一)写作文本分析示例 |
(二)词汇准确性分析 |
(三)句法复杂性分析 |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一)写作态度维度 |
(二)写作焦虑维度 |
(三)写作现状维度 |
(四)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与讨论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五、讨论 |
(一)有关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讨论 |
(二)有关研究被试英语写作态度的讨论 |
第五章 结语 |
一、研究发现 |
(一)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对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有促进作用 |
(二)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的词汇准确性 |
(三)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的句法复杂性 |
(四)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初中生英语写作态度 |
(五)其他发现 |
二、教学启示 |
三、研究不足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一)专着 |
(二)期刊 |
(三)学位论文 |
(四)外文文献 |
附录一 :试测调查问卷初中生英语写作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先导实验研究访谈提纲 |
附录四 :访谈提纲 |
附录五 :写作教学流程图教学案例 |
附录六 :英语写作试题 |
附录七 :模因论英语写作教学训练学生作文 |
附录八 :七年级上写作模因库(写作教学实验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9)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介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中英语介词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
1.1.2 概念隐喻教学实践的启发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研究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创新点 |
1.3.2 研究方法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有关概念隐喻的研究概述 |
2.1.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2.1.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2.2 有关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概述 |
2.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2.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2.3 有关概念隐喻在英语介词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概述 |
2.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2.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2.4 总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概念隐喻的认知语言学基础 |
3.1.1 语言的三大特性:体验性、隐喻性和理据性 |
3.1.2 意象图式理论 |
3.2 核心概念 |
3.2.1 概念隐喻的定义 |
3.2.2 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 |
3.3 概念隐喻的类型 |
3.3.1 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 |
3.3.2 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 |
3.3.3 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 |
3.4 概念隐喻在介词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参与者 |
4.2.1 研究对象 |
4.2.2 其他研究参与者 |
4.3 研究工具 |
4.3.1 前测与后测 |
4.3.2 有声思维 |
4.3.3 调查问卷 |
4.4 基于概念隐喻的介词教学实验设计 |
4.4.1 实验班介词教学设计案例:up |
4.4.2 实验班介词教学设计案例:down |
4.5 研究过程 |
4.5.1 实验准备阶段 |
4.5.2 实验实施阶段 |
4.5.3 实验结束后 |
4.6 数据收集与整理 |
4.6.1 实验班与对照班介词前测及后测 |
4.6.2 实验班5位学生的有声思维录音 |
4.6.3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问卷调查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5.1 介词测试结果分析 |
5.1.1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5.1.2 对照班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5.1.3 实验班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
5.2 有声思维结果分析 |
5.2.1 词义推断过程中的认知机制运作模式 |
5.2.2 概念隐喻在词义推断过程中的作用 |
5.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5.3.1 实验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5.3.2 对照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发现 |
6.2 教学启示 |
6.3 研究局限 |
6.4 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前测试卷(Pre-test) |
附录三 :后测试卷(Pre-test) |
附录四 :有声思维转写报告 |
附录五 :实验班介词教学设计案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隐喻 |
2.1.1 概念隐喻的定义 |
2.1.2 概念隐喻的分类 |
2.2 国内外概念隐喻研究 |
2.2.1 国外概念隐喻研究 |
2.2.2 国内概念隐喻研究 |
2.3 国内外概念隐喻与词汇教学的研究 |
2.3.1 国外概念隐喻与词汇教学的研究 |
2.3.2 国内概念隐喻与词汇教学的研究 |
第三章 高中生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对象 |
3.2 调查目的 |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4.1 词汇教学方法传统且单一 |
3.4.2 一词多义的学习最为困难 |
3.4.3 英语词汇记忆效果差 |
3.4.4 学生词汇意识和隐喻思维能力不足 |
第四章 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
4.1 高中英语概念隐喻词汇教学的内容 |
4.1.1 高中英语概念隐喻词汇教学目标 |
4.1.2 高中英语概念隐喻词汇教学的选材 |
4.2 高中英语概念隐喻词汇教学的方法 |
4.2.1 理论说明法 |
4.2.2 举例印证法 |
4.2.3 课外阅读法 |
4.2.4 思维导图法 |
4.2.5 写作输出法 |
4.3 高中英语概念隐喻词汇教学的课堂实施步骤 |
4.3.1 理论学习具体步骤 |
4.3.2 词汇学习教学案例 |
第五章 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对比实验 |
5.1 研究问题与假设 |
5.2 实验对象 |
5.3 实验方法 |
5.4 实验过程 |
5.4.1 前测 |
5.4.2 隐喻教学 |
5.4.3 后测 |
5.4.4 延时后测 |
5.5 实验数据分析 |
5.5.1 概念隐喻与高中生多义词学习效果的分析 |
5.5.2 概念隐喻对高中生词汇长期记忆效果的的分析 |
5.5.3 概念隐喻对高中生多义词隐喻能力培养效果的分析 |
5.5.4 概念隐喻对高中生综合语言能力培养效果的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发现 |
6.2 教学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附录10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I Love Music完形填空(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 张蔓.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全国卷Ⅱ高考英语听力理解试题的效度特征和反拨作用研究[D]. 张宁.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7)
- [3]情境教学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张家界天门中学为例[D]. 杨亚. 西南大学, 2020(06)
- [4]英文电影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廷婷. 西南大学, 2020(05)
- [5]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J]. 顾迎捷,桂小林,李德福,沈毅,廖东. 软件学报, 2020(07)
- [6]词块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明珠. 延边大学, 2020(05)
- [7]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钟俊璇.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模因论下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D]. 李田英.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9]概念隐喻在高中英语介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林梦茜.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10]概念隐喻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 庞群.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