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元,马慧慧[1](2022)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展望——基于2020年至2021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刊文的梳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刊文,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是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最新方向和动态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转载的论文成果可知,思想政治教育学界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四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发展研究;疫情防控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索;前沿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究。通过回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现状,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经验,可以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守正创新提供重要借鉴。

王学俭,李东坡,李晓莉[2](2022)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内涵、重点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项铸魂育人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需要以协同方式推进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既要明晰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科学内涵,深入探究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协同创新的目标指向、本质意蕴和总体要求;又要深入思政课教学运行过程,从主体协同、内容协同、课程协同、方法协同、载体协同等方面观照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推进重点。在厘定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是一种课程观、方法论和运行态的基础上,聚合教学理论研究、统筹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优化教学团队、协同教学方式方法、拓展教学运行载体,以"五协同"的聚合效应、系统效能、集成效果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金家新,盛朝婷[3](2021)在《21世纪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的变迁过程、特征分析及创新驱动力》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的变迁表现出很强的时代特征与育人导向。在"05方案"的助推下,制度建设更加体系化,体系构建更加标准化,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化。其发展趋势是在遵循整体规划和协同效应的原则下,通过提升创新驱动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推进全面育人和社会全面发展同向同行,又强调把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师素养作为创新驱动的着力点,加快补齐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短板",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刘霁堂,麦健华[4](2021)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以中医药博士生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以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目标实现为宗旨,结合中医药学科博士培养目标设计教学改革方案。以回归、建构和效用三原则为方法指南,提出在教学内容建构中融入中医药元素,在教学管理创新中兼顾中医药学特色,在教学环节优化中关注中医药发展,通过课程教学使中医药博士真正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医药专业学习的价值关联性。

李冉[5](2021)在《以政策支撑赋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文中研究指明建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支撑机制对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至关重要。以政策支撑赋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循序渐进的宏大工程,涉及发展理念、整体布局、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方面面,是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系统联动和有机集成。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政策支撑机制,关键在于要把握规律,掌握内在机理;要理清关系,掌握思想方法;要聚焦重点,形成工作体系。

汪玲,李佳佳[6](2021)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对青年大学生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工作相结合,则更具重要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目前学者对"四史"教育以及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探索和研究,但尚未有关于这些研究成果的综述。因此,认真梳理有关"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的成果,既是对"四史"教育相关研究的整合,也有利于促进"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好的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更好的开拓创新,从而更好的实现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更加和谐、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当中来。

王慧琦[7](2021)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办高校是我国学生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阵地之一,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多项重要的使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培养新时代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的主要渠道之一。在当前的民办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普遍存在着时效性不高,教学方法陈旧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还会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发展。而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民办高校所面临的教育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的专业知识方面逐渐转变为综合素质方面。因此,如何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已经成为民办高校运行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希望能够为思想政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性建议。

赵建萍,张健彪[8](2021)在《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知识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然而由于具体教学实践中知识性的不时"缺场",影响到了知识性与价值性的深入、有机契合。深入思考和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知识性,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时代新人培育目标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知识性的运行机理,由三个前后相继、彼此关联的关键性环节构成:学生知识性学习动机的产生、师生知识性对话的进行和教师知识性权威的确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知识性,实现课程教学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需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科学知识观,不断夯实学科教学的丰富知识供给,系统掌握知识习得的正确教学方法。

张月昕,李明[9](2021)在《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路径》文中指出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旨在通过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规范性与灵活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原则;优化运用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两个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开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在虚拟与现实空间有机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式发展。

张健彪[10](2021)在《整体性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论析》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征,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需要以整体性的视野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明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设置,做到教学方法的整体性运用,进行教学评价的整体性考量。整体性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有利于构建完善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由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和行动体系转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成效,从而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展望——基于2020年至2021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刊文的梳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视角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推进的主要方面
    (一)“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发展研究
    (二)疫情防控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探索
    (三)前沿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探究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守正创新的新展望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三)思政课教学改革需树立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导向
    (四)持续推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1.推动大中小思政课各学段纵向一体化。
        2.协同“家”“校”“社”育人机制推动大中小思政课教育资源横向一体化共享。

(2)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内涵、重点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科学内涵
    (一)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目标指向
    (二)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本质意蕴
    (三)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总体要求
二、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推进重点
    (一)主体性视域下教学团队的协同
    (二)复杂性视域下教学内容的协同
    (三)系统论视域下课程体系的协同
    (四)效能论视域下教学方法的协同
    (五)整体性视域下教学载体的协同
三、创设“五协同”模式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一)明确“学术思政”定位,聚合教学理论研究
    (二)秉持“精品课程”追求,统筹课程体系建设
    (三)坚持“联合攻关”模式,整合优化教学团队
    (四)贯彻“多元一体”原则,协同教学方式方法
    (五)落实“大思政课”理念,拓展教学运行载体

(3)21世纪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的变迁过程、特征分析及创新驱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21世纪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的变迁过程
    (一)世纪新篇——“05方案”的出场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的贯彻落实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的创新求进
二、21世纪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的特征分析
    (一)制度建设标准化
    (二)体系构建覆盖广
    (三)科学规划有方略
        第一,以政策引领为导向,突出政治本位。
        第二,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强化育人功能。
        第三,以时代创新为动力,提升质量标准。
三、21世纪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的创新驱动力
    (一)创新驱动的原动力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向心力。
        第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内核力。
        第三,全面育人规律是发动力。
        第四,社会全面发展是战斗力。
    (二)创新驱动的着力点
        第一,建立纵横有序的课程体系。
        第二,钻研专兼相辅的课程内容。
        第三,创新时代特色的教学方法。
        第四,提升德才兼备的教师素养。

(4)“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以中医药博士生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改革理论基础与方法原则
    (一)教学改革理论基础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论述。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以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导论中的课程要求。
        3. 基于教育部学位条例形成的我校中医药博士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二)教学改革方法原则
        1. 回归原则。
        2. 建构原则。
        3. 效用原则。
二、建构教学内容,融入中医药元素
三、创新教学管理,契合中医药学科博士生的培养特色
    (一)以类组班,三群并用
    (二)团队教学,因材施教
    (三)尊重教材的权威地位,实时增补教学资料
四、优化教学环节,关注中医药发展
    (一)课前资料供给与课后作业研讨
    (二)课堂理论教学与课下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课程考核与教学效果评价相辅

(5)以政策支撑赋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把握规律,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政策支撑机制的内在机理
    1. 政策科学性: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合规律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2. 政策系统性: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3. 政策精准性: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精细化治理的必然要求
    4. 政策导向性: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厘清关系,把握强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政策支撑机制的思想方法
    1. 存量与增量的关系
    2.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 政策与对策的关系
    4. 特区与特权的关系
    5. 输血与造血的关系
    6. 成本与成效的关系
三、聚焦重点,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政策支撑机制的工作体系
    1. 全覆盖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2. 科学化的评价体系
    3. 贯通式的内容体系
    4. 协同式的资源体系

(6)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融入的逻辑历程研究
二、关于融入的问题研究
三、关于融入的路径研究
四、关于融入的价值研究

(7)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一)客观环境不断变化
    (二)学生思想多元化
    (三)教学要求逐步提高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主体性
        2.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4.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创新
        1.针对性理念
        2.主体性理念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1.实践教学法
        2.传统文化资源教学法
        3.时事热点教学法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创新
        1.充分发挥社团力量
        2.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形式
四、结束语

(8)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知识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知识性的“出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性的运行机理
    (一)学生知识性学习动机的产生
    (二)师生间知识性对话的进行
    (三)教师知识性权威的确立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知识性的深化路向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科学知识观
    (二)夯实学科教学的丰富知识供给
    (三)掌握知识习得的正确教学方法

(9)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课建设原则
    (一)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原则
    (二)坚持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原则
    (三)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原则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课建设思路
    (一)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关键作用
    (二)建立以大数据为核心、互联网为依托的教学载体
    (三)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对课堂”
    (四)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建设
    (五)创建全过程、多维度、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一)教学内容上实行混合式
    (二)教学流程上做实混合式
    (三)教学方法上深化混合式

(10)整体性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要求
    1.整体规划大学全学段的课程目标
    2.科学设置本硕博各学段的课程目标
二、实现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设置
    1.本硕博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层级性
    2.本科四门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协同性
    3.各门思政课教学内容内在的体系性
三、做到教学方法的整体性运用
    1.树立“基于学而教”的教学方法理念
    2.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四、进行教学评价的整体性考量
    1.树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理念
    2.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化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展望——基于2020年至2021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刊文的梳理[J]. 张志元,马慧慧.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
  • [2]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的内涵、重点与对策[J]. 王学俭,李东坡,李晓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 [3]21世纪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的变迁过程、特征分析及创新驱动力[J]. 金家新,盛朝婷. 教育评论, 2021(12)
  • [4]“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以中医药博士生教学为例[J]. 刘霁堂,麦健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1(51)
  • [5]以政策支撑赋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J]. 李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12)
  • [6]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综述[J]. 汪玲,李佳佳. 老区建设, 2021(22)
  • [7]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研究[J]. 王慧琦. 才智, 2021(31)
  • [8]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知识性[J]. 赵建萍,张健彪. 中国成人教育, 2021(20)
  • [9]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路径[J]. 张月昕,李明. 北京教育(德育), 2021(10)
  • [10]整体性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论析[J]. 张健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05)

标签:;  ;  ;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