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氯碱工业中耐蚀材料应用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徐凌云[1](2021)在《电沉积技术在锂金属二次电池及三价铬硬铬电镀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电化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电化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电化学工业也随之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电化学工业如电镀工业、氯碱工业、电化学冶金工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是节能、降耗、减排和增效。新兴电化学工业,如电池工业、有机电合成工业、高端电子制造工业,面临的挑战是亟需发展原创体系和引领技术。电化学沉积是众多新兴和传统电化学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在高比能量二次电池和绿色电镀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电沉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能源和环境领域中两个亟需解决的挑战性难题,即锂金属二次电池中的无枝晶锂沉积和三价铬电镀中的硬(厚)铬沉积。锂(Li)金属被认为是未来高比能量二次电池理想的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电极与电解液之间极其不稳定的界面通常导致不可控的枝晶生长和较低的锂沉积/溶解库伦效率,阻碍了其在锂金属电池(LMB)中的实际应用。在第三章中,提出了一种方便可行的策略,将12-Crown-4醚作为整平添加剂引入电解质中,以从根本上消除锂枝晶生长的自放大效应。具有低电子接受能力、高还原稳定性的锂-添加剂络合物优先吸附在锂金属表面突起的尖端处,因此可以有效地调节局部极化电阻并改善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基于此原理,开发了一种包含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溶剂和12-Crown-4醚添加剂的自整平电解质。在该电解液下实现了致密无枝晶的锂金属电沉积,并有效改善了固体电解质膜(SEI)的表面化学及金属/电解质的界面稳定性,从而显着提高了Li||Cu半电池的库仑效率(98.47%)和Li||Li对称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此外,装配该电解质的Li||Li Fe PO4全电池在极高的活性物质负载量(12.5 mg cm-2)下,在0.5 C倍率循环100周后仍保持98%的初始容量。这种自整平电解质不仅为抑制锂枝晶生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也为用于锂金属电池的电解质添加剂的开发提供了指导。三价铬电镀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电镀,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六价铬电镀的镀种之一。然而,三价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电还原过程不能持续进行,沉积的镀层厚度难以超过10μm,限制了镀层的功能性应用。在第四章中,开发了一种包含草酸、酒石酸和尿素三元络合剂的新型三价铬电镀液,用于硬铬电镀。实现了厚度超过30μm,均匀致密,较高硬度和耐蚀性的光亮硬铬镀层沉积。电沉积实验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二价铬中间体的电还原活性对沉积反应的持续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络合剂的组分影响了二价铬中间络合物离子的几何构型和电子接受能力。传统三价铬镀液中,二价铬羟基络合物的大量生成和累积阻碍了三价铬离子的持续电还原,使镀层难以增厚。而在三元络合剂镀液中,电活性的二价铬络合物较高的电子亲和能,有利于直接电还原为金属铬。其次,尿素配体dsp2杂化类型的二价铬羟基络合物具有显着的空间位阻效应,阻碍了羟基络合物转化为羟基桥接聚合物。此外,在多元络合剂镀液中配体交换反应将会大大增强,导致二价铬离子与有机配体和羟基配体之间发生竞争性的络合,进一步抑制了电解过程中二价铬羟基络合物的形成。三元络合剂镀液这些优点使三价铬的电沉积反应能持续进行,最终得到较厚的铬镀层。
肖光桥[2](2020)在《氯碱电解槽阳极钛板腐蚀与防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氯碱工业是基础化学工业。氯碱生产过程安全环保有助于氯碱工业的稳健发展。然而,离子膜电解槽作为氯碱生产的核心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复杂的腐蚀环境中,而且其腐蚀问题时有报道。本文以某氯碱厂离子膜电解槽阳极钛板存在的腐蚀泄漏问题为出发点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通过腐蚀电化学测试技术和表面形貌分析,研究了工业纯钛TA2分别在酸性高浓度氯化钠溶液、含不同Cl-浓度1mol/L NaOH溶液和不同温度和浓度的NaOH溶液中的腐蚀规律。此外,通过自行设计的流动腐蚀试验装置对TA2在流动条件下的腐蚀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酸性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TA2的腐蚀行为受到Cl-浓度、温度、PH值的协同影响。其对TA2腐蚀电流密度的影响大小为:PH值>温度>Cl-浓度。其对TA2阴极析氢腐蚀速率的影响大小为:PH值>Cl-浓度>温度。其对TA2自腐蚀电位的影响大小为:PH值>Cl-浓度>温度。其对TA2电荷转移电阻影响大小为:PH值>Cl-浓度>温度。(2)TA2在含不同Cl-浓度1mol/L NaOH溶液中,极化曲线的阳极有明显的钝化存在,且具有良好的耐蚀性。TA2在溶液中的阴极析氢电位约为-1250mV,在-1600~-1250mV的析氢电位区间,Cl-浓度对TA2析氢反应的影响不大。而当电位升高,在-1250~-400mV区间,TA2表面会发生明显的吸氧腐蚀,并且TA2的吸氧腐蚀电流密度随着Cl-浓度增大而先稍微增大后减小,TA2表面钝化膜呈n型半导体,可以抵御Cl-的腐蚀。(3)TA2在不同温度和NaOH浓度的溶液中,当NaOH浓度越大,温度对TA2腐蚀电流密度的影响就越明显;当溶液温度越高,NaOH浓度对TA2腐蚀电流密度的影响也越明显。对TA2在NaOH溶液中的浸泡试验结果分析可得,35℃、60℃、85℃下,NaOH浓度≤20wt.%时,TA2的腐蚀动力学曲线呈增重趋势,并且在温度为85℃时,腐蚀曲线由三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0~10天),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腐蚀增重相对缓慢;在第二部分(10~20天),腐蚀增重突然加快;而到第三部分(20~25天),腐蚀增重又呈缓慢趋势。当NaOH浓度≥30wt.%时,TA2的腐蚀动力学曲线呈失重趋势。(4)在流动的NaOH溶液中,随着NaOH浓度、温度和流动速度增加,TA2在溶液中的电荷转移电阻和膜电阻均减小,TA2表面的钝化膜减薄,耐腐蚀性减弱。
陈胜[3](2020)在《电解锰用钛基氧化物析氯阳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金属锰的提炼方式主要有热法(火法)和电解法(湿法)两种,热法生产(金属锰)纯度不超过95~98%,而纯的金属锰则是由电解法制备(电解金属锰),其纯度可达99.7~99.9%以上。电解法生产已成为金属锰生产的主要方式。金属锰的作用是增加合金属材料的硬度,应用最广的有锰铜合金、锰铝合金,200系列不锈钢,锰在这些合金中能提高合金的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电解锰的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电力及原料的影响。金属锰电解是个高能耗的过程,提高电流效率与降低能耗是生产实践中最为关切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氯化物体系中使用H型电解槽电解金属锰的阳极材料及其改性。本文首先综述了电解锰用阳极的研究进展,然后研究超声前处理、锡钌钴摩尔比和煅烧温度对钛基锡钌钴氧化物电极性能的影响;其次研究锡钌钴锆摩尔比、刷涂次数和煅烧温度对钛基锡钌钴锆氧化物阳极性能的影响;最后将不同电极材料用于H型电解槽氯化物体系中做电解金属锰的小试实验。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制备的镀层的微观形貌和物相进行了分析,并使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阳极极化曲线(LSV)、交流阻抗测试(EIS)、循环伏安曲线(CV)来判断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在小试实验中对比分析电极在使用过程中的槽电压、电流效率和能耗等经济指标。获得结论如下:采用超声波预处理、控制Sn:Ru:Co=6:1:0.8和温度为550℃,在此条件下获得钛基锡钌钴氧化物涂层电极涂层表面龟裂纹较少,活性面积最大,XRD显示其主要物相是锡钌氧化物的固溶体。通过电化学测试显示其在电流密度为500A·m-2下电极的析氯电位最低(1.165V),电催化活性最佳。通过不同锡锆摩尔比、刷涂次数和煅烧温度对制备的钛基锡钌钴锆氧化物涂层电极结果分析表明,Sn:Ru:Co:Zr=6:1:0.8:0.3,刷涂次数为13次,煅烧温度为500℃时,制备的钛基锡钌钴锆氧化物涂层电极的表面致密程度最大,活性面积最大,在电流密度为500A·m-2下电极析氯电位最低(1.184V),电催化活性最佳,XRD显示其主要物相是锡钌锆氧化物的固溶体。通过在氯化物体系中H型电解槽中电解金属锰的小试实验发现,随着温度和p H的增加金属锰电积的电流效率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能耗都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当阴极槽液中p H=6.50、电解液温度为35℃时,金属锰电积的经济指标最佳。通过对不同电极的对比发现,制备的钛基锡钌钴锆电极的能耗最低(达到4357.1 k W·h/t·Mn),电流效率最大(72.03%)。而制备的Ti/Sn-Sb-RuOx/α-PbO2/β-PbO2电极表面的二氧化铅层易溶解脱落。
贺桃香[4](2013)在《浅谈耐腐蚀材料在氯碱工业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介绍氯碱工业中存在的主要腐蚀情况,主要耐腐蚀材料及其使用情况,防腐的发展前景。
刘浩华,贺桃香[5](2011)在《浅谈耐腐蚀材料在氯碱化工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介绍了氯碱化工中存在的主要腐蚀情况,并结合目前氯碱化工企业运用实例,对主要耐腐蚀材料的选用进行了论述,文章还阐述了氯碱化工防腐工作的发展趋势。
黎定标,胡玲英,曹金保[6](2006)在《耐蚀材料在氯碱工业中应用》文中提出在概述了氯碱装置设备中耐蚀材料应用情况之后,提出了合理选用耐蚀材料的几点建议。
侯锐钢,王晓东,沈剑平,姚星[7](2004)在《MFE-3乙烯基酯树脂及其在氯碱工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氯碱工业中氯及含氯物质对设备的腐蚀性十分严重。本文介绍了高度耐蚀的新型MFE-3乙烯基酯树脂,并阐述了MFE-3树脂在氯碱工业中的实际应用。
郑平友,徐公信[8](2003)在《防腐蚀新技术在氯碱工业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以齐鲁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厂为例,介绍了应用于氯碱工业中的防腐蚀新技术:玻璃鳞片涂层和衬里、耐腐蚀玻璃钢、不停车带压堵漏。
徐向红[9](2002)在《氯碱工业中耐蚀材料应用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氯碱生产系统耐蚀材料的选用作一概述,总结耐蚀材料的应用情况及前景.
王颖凤,张永华,李承福[10](2002)在《氯碱生产设备材料的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氯碱生产设备材料的选用作一概述。比较了各种耐腐蚀材料在氯碱工业中的应用情况,以达到更合理应用的目的。
二、氯碱工业中耐蚀材料应用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碱工业中耐蚀材料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电沉积技术在锂金属二次电池及三价铬硬铬电镀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的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我国电化学工业发展和挑战 |
1.1.1 传统的电化学工业发展和挑战 |
1.1.2 新兴的电化学工业发展和挑战 |
1.2 电化学沉积技术 |
1.2.1 金属电沉积的基本历程及特点 |
1.2.2 电沉积在高比能量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
1.2.3 电沉积在绿色电镀中的应用 |
1.3 锂金属电池负极稳定电沉积 |
1.3.1 研究背景及挑战 |
1.3.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 三价铬硬铬电镀 |
1.4.1 研究背景及挑战 |
1.4.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5 本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1.5.1 选题依据及内在联系 |
1.5.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
2.1 锂金属负极稳定电沉积 |
2.1.1 主要材料与仪器 |
2.1.2 电化学测试 |
2.1.3 形貌和化学成分表征 |
2.1.4 原位光镜表征 |
2.1.5 理论计算方法 |
2.2 三价铬硬铬电沉积工艺及机理 |
2.2.1 主要材料与仪器 |
2.2.2 铬金属电镀实验 |
2.2.3 电化学测试 |
2.2.4 镀液及镀层性能表征 |
2.2.5 理论计算方法 |
第三章 锂金属负极稳定电沉积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锂金属电沉积的电流密度分布模型及自整平机理 |
3.2.1 锂电极表面尖端及平坦区域的二次电流分布 |
3.2.2 考虑SEI膜阻抗后的电流密度分布模型 |
3.2.3 冠醚添加剂作用下锂金属沉积的自整平机理 |
3.3 自整平电解质开发及锂金属无枝晶电沉积 |
3.3.1 添加剂含量对锂沉积/溶解库伦效率的影响 |
3.3.2 锂金属无枝晶电沉积过程的原位观察 |
3.3.3 锂金属沉积形貌和SEI膜化学成分分析 |
3.4 锂金属电极沉积/溶解行为的研究 |
3.4.1 电解质传质和电极沉积/溶解动力学分析 |
3.4.2 锂-锂对称电池循环性能分析 |
3.4.3 锂-锂对称电池界面稳定性能分析 |
3.4.4 锂金属阳极电溶解行为的三电极体系分析 |
3.5 锂-磷酸铁锂全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
3.5.1 电解质电化学稳定性分析 |
3.5.2 锂-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性能分析 |
3.5.3 锂-磷酸铁锂电池界面稳定性能分析 |
3.6 本章总结与结论 |
3.6.1 本章总结 |
3.6.2 本章结论 |
第四章 三价铬硬铬电沉积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三价铬硬铬电沉积工艺 |
4.2.1 单组分络合剂镀液 |
4.2.2 二元络合剂镀液 |
4.2.3 三元络合剂镀液 |
4.3 三价铬硬铬镀液及镀层性能 |
4.3.1 最佳沉积电流密度及镀层厚度 |
4.3.2 沉积速率及电流效率 |
4.3.3 镀液分散性能力分析 |
4.3.4 镀层表面形貌分析 |
4.3.5 镀层相结构分析 |
4.3.6 镀层组成元素分析 |
4.3.7 镀层硬度分析 |
4.3.8 极化曲线分析 |
4.3.9 塔菲尔曲线分析 |
4.3.10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4.4 三价铬硬铬电沉积机理 |
4.4.1 三价铬电还原过程分析 |
4.4.2 二价铬中间络合物电还原活性分析 |
4.4.3 三元络合剂镀液的镀层增厚机理分析 |
4.5 本章总结与结论 |
4.5.1 本章总结 |
4.5.2 本章结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结论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氯碱电解槽阳极钛板腐蚀与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中国氯碱行业发展现状及研究意义 |
1.2 氯碱工业主要腐蚀失效形式及防护措施 |
1.2.1 氯碱电解槽生产工艺及运行腐蚀概况 |
1.2.2 氯碱离子膜电解槽阳极室腐蚀形态 |
1.2.3 氯碱离子膜电解槽阳极的腐蚀防护措施 |
1.3 工业纯钛及其合金腐蚀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工业纯钛阳极腐蚀机理 |
1.3.2 工业纯钛阴极腐蚀机理 |
1.3.3 工业纯钛及其合金腐蚀影响因素 |
1.3.4 工业纯钛及其合金流动腐蚀行为研究 |
1.3.5 数值模拟在流动腐蚀上的应用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纯钛在酸性高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试验研究 |
2.1 试验 |
2.1.1 材料及试剂 |
2.1.2 电极系统及仪器 |
2.1.3 方法及条件 |
2.1.4 试验过程 |
2.2 试验结果 |
2.2.1 极化曲线测试结果 |
2.2.2 阻抗谱测试结果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业纯钛在含氯离子NaOH溶液中的腐蚀试验研究 |
3.1 试验 |
3.1.1 材料及试剂 |
3.1.2 电极系统及仪器 |
3.1.3 试验介质和条件 |
3.1.4 电化学试验过程 |
3.1.5 腐蚀浸泡试验过程 |
3.2 试验结果分析 |
3.2.1 极化曲线测试结果 |
3.2.2 阻抗谱测试结果 |
3.2.3 Mott-Schottky曲线测试结果 |
3.2.4 腐蚀增重及腐蚀形貌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业纯钛在NaOH溶液中的静态腐蚀试验研究 |
4.1 试验 |
4.1.1 材料及试剂 |
4.1.2 电极系统及仪器 |
4.1.3 试验介质和条件 |
4.1.4 电化学试验过程 |
4.1.5 腐蚀浸泡试验过程 |
4.2 试验结果分析 |
4.2.1 极化曲线测试结果 |
4.2.2 阻抗谱测试结果 |
4.2.3 浸泡试验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业纯钛在NaOH溶液中的流动腐蚀试验研究 |
5.1 试验 |
5.1.1 材料及试剂 |
5.1.2 试验方案 |
5.2 NaOH溶液流动腐蚀试验装置设计 |
5.2.1 NaOH溶液流动腐蚀试验装置总体 |
5.2.2 腐蚀电化学试验段的设计 |
5.2.3 流动试验装置管路设计 |
5.2.4 动力设备选型 |
5.2.5 仪表选型 |
5.2.6 加热设备选型 |
5.3 流动腐蚀试验结果分析 |
5.3.1 NaOH溶液质量分数的影响 |
5.3.2 NaOH溶液温度的影响 |
5.3.3 NaOH溶液的流动速度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附件 |
(3)电解锰用钛基氧化物析氯阳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电解锰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硫酸体系电解锰用析氧阳极 |
1.2.2 氯化物体系电解锰用析氯阳极 |
1.2.3 离子交换膜 |
1.3 电极制备方法 |
1.3.1 热分解刷涂法 |
1.3.2 溶胶凝胶法 |
1.3.3 溅射法 |
1.3.4 电镀法 |
1.4 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器材及药品 |
2.2 实验样品的制备与溶液的配置 |
2.2.1 实验样品的制备 |
2.2.2 实验溶液的配置 |
2.3 电化学测试方法 |
2.3.1 阳极极化曲线 |
2.3.2 循环伏安曲线 |
2.3.3 电化学阻抗谱 |
2.4 物相与表面形貌特征 |
2.4.1 X射线衍射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三章 锡钌钴纳米涂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 |
3.2.1 钛基体的前处理 |
3.2.2 锡钌钴纳米涂层的制备 |
3.2.3 钛基锡钌钴纳米涂层电极性能测试 |
3.3 阳极析气反应 |
3.4 溶液前处理超声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3.4.1 溶液前处理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及物相分析 |
3.4.2 溶液前处理制备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3.5 不同钴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3.5.1 不同钴含量电极的表面形貌及物相分析 |
3.5.2 不同钴含量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3.6 不同煅烧温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3.6.1 不同煅烧温度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及物相分析 |
3.6.2 不同煅烧温度制备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锡钌钴锆纳米涂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 |
4.2.1 钛基体的前处理 |
4.2.2 锡钌钴锆纳米涂层的制备 |
4.2.3 锡钌钴锆纳米涂层电极性能测试 |
4.3 不同锆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4.3.1 不同锆含量电极的表面形貌及物相分析 |
4.3.2 不同锆含量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4.4 不同刷涂次数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4.4.1 不同刷涂次数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及物相分析 |
4.4.2 不同刷涂次数制备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4.5 不同煅烧温度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4.5.1 不同煅烧温度制备电极的表面形貌及物相分析 |
4.5.2 不同煅烧温度制备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解锰小试实验 |
5.1 前言 |
5.2 不同pH对电解金属锰的影响 |
5.3 不同水浴温度对电解金属锰的影响 |
5.4 不同阳极对电解金属锰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MFE-3乙烯基酯树脂及其在氯碱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氯碱工业的腐蚀特点及防腐蚀现状 |
2 防腐蚀选材 |
3 MFE-3乙烯基酯树脂 |
3.1 施工工艺性 |
3.2 耐腐蚀性能 |
3.3 力学性能 |
4 应用实例——MFE-3电解槽耐蚀玻璃钢盖 |
4.1 应用背景 |
4.2 主、辅材料选择 |
4.3 成型工艺 |
4.4 性能评价 |
5 结束语 |
(8)防腐蚀新技术在氯碱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
1 玻璃鳞片涂层和衬里 |
2 耐腐蚀玻璃钢 |
2.1 电解槽盖和高温湿氯气总管 |
2.2 电解液总管 |
2.3 含氯有机溶剂系统中的盐酸吸收塔 |
3 耐温耐酸砖 (空心) /法沃里特复合衬里 |
4 不停车带压堵漏 |
4.1 打钢带技术 |
4.2 缠捆扎带技术 |
4.3 注剂式堵漏技术 |
5 结 语 |
(9)氯碱工业中耐蚀材料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耐蚀材料的选用 |
2.1 金属材料的选用 |
2.2 非金属材料的选用 |
3 应予重视的几个问题 |
3.1 重视钛材料的开发应用 |
3.2 重视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应用 |
3.3 提高防腐蚀设备施工质量 |
(10)氯碱生产设备材料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 耐腐蚀材料的选用 |
2 防腐蚀材料性能比较 |
2.1 金属材料 |
2.2 非金属材料 |
2.2.1 塑 料 |
2.2.2 橡 胶 |
2.2.3 玻璃钢 |
3 结 语 |
四、氯碱工业中耐蚀材料应用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电沉积技术在锂金属二次电池及三价铬硬铬电镀中的应用研究[D]. 徐凌云. 武汉大学, 2021(02)
- [2]氯碱电解槽阳极钛板腐蚀与防护研究[D]. 肖光桥.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电解锰用钛基氧化物析氯阳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陈胜.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4]浅谈耐腐蚀材料在氯碱工业中的应用[J]. 贺桃香. 中国盐业, 2013(03)
- [5]浅谈耐腐蚀材料在氯碱化工中的应用[J]. 刘浩华,贺桃香. 中国盐业, 2011(03)
- [6]耐蚀材料在氯碱工业中应用[J]. 黎定标,胡玲英,曹金保. 江西建材, 2006(04)
- [7]MFE-3乙烯基酯树脂及其在氯碱工业中的应用[J]. 侯锐钢,王晓东,沈剑平,姚星. 全面腐蚀控制, 2004(02)
- [8]防腐蚀新技术在氯碱工业中的应用[J]. 郑平友,徐公信. 氯碱工业, 2003(01)
- [9]氯碱工业中耐蚀材料应用概况[J]. 徐向红.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S1)
- [10]氯碱生产设备材料的选择[J]. 王颖凤,张永华,李承福. 氯碱工业,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