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止痛药滥用的认识

对止痛药滥用的认识

一、对止痛药滥用的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王雅雯[1](2021)在《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根据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疼痛教育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构建针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模式。(2)验证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新型疼痛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及科学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属于类实验性研究,采用非随机、历史对照的设计。依据入院的时间把拟在浙江省某三级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入院符合纳排标准、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化的疼痛教育;将2020年7月—2020年12月入院符合纳排标准、愿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纳入干预组,干预组采用思维导图式的疼痛教育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自我护理行为(PCA使用、非药物使用、主动报告疼痛的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患者满意度(疼痛教育满意度、疼痛控制满意度)来评价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的干预效果。研究结果:(1)经过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后,干预组患者主动按压PCA给药的人数和活动前给药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干预组按压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有效按压次数多于对照组。这几组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非药物治疗中,两组患者在合适体位、保护切口、转移止痛这3种方法的使用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松弛疗法、胸式深呼吸技巧、保持情绪稳定中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术后主动报告疼痛的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报告疼痛时的疼痛程度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组术后6h、24h、48h、72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VAS评分受时间、组别因素的影响,不同时间和组别下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对疼痛教育的满意度和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思维导图式的疼痛教育模式,能够促使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主动参与术后疼痛管理,积极采取有利于减轻疼痛的行为。(2)思维导图式的疼痛教育模式,改善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3)思维导图式的疼痛教育模式,提高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疼痛教育和术后疼痛控制的满意度。(4)思维导图是一种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疼痛教育的有效工具。

黄家英[2](2021)在《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治疗管理指南汉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篇翻译实践报告的材料《世界卫生组织成人和青少年癌痛药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管理指南》(WHO Guideline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Radio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 in Adults and Adolescents)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1月正式推出的2018版癌痛指南。该指南主要是为癌症疼痛的管理提供循证医学指导,目标是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使其达到可以正常生活的状态。本报告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源语文本特点进行分析,并运用个案分析法,结合文本中的各种实例,分别从词汇、句法及语篇层面重点探究医学类文本翻译的重难点。本次的翻译材料中涉及大量药品名称、缩略语以及其他医学术语翻译,笔者通过阅读相关平行文本,参考医学专业词典,遵循音译、直译等常用方法进行翻译,以期体现医学文本的权威性。在面对复杂的长难句时,则是通过顺译法、逆译法、分译法等翻译方法处理。而在语篇层面,主要斟酌相关衔接手段在报告中的运用,并通过调整语序结构使得篇章更加连贯。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翻译实践,在探讨医学文本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的同时,为相关医务工作者、公共卫生人员、方案管理人员等提供指导与借鉴意义。

张素梅,阐玉英,梁培荣,王琳,朱丽[3](2021)在《四肢骨折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父母认知与态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父母对四肢骨折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认知与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9年6—12月,便利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因四肢骨折行择期手术并住院的6~16岁患儿父母170例,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父母疼痛管理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67例父母认知、一般态度和对止痛药的消极态度得分分别为15.0(3.00)、24.0(4.00)和17.0(3.00)分,χ2检验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认知、不同年龄段父母的一般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599、7.053,P=0.021、0.029)。Spearman相关显示父母认知与一般态度呈正相关关系(r=0.394,P<0.01)。结论大多数父母对骨科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认知、一般态度和对止痛药的消极态度处于中至高水平,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父母对疼痛测量工具以及所使用止痛药的认知缺陷和消极态度,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案,从而促进其参与。

安妮·凯斯,安格斯·迪顿,杨静娴[4](2020)在《阿片腐蚀美国》文中研究指明大众麻醉剂的神奇崛起。历史学家史蒂芬·普拉特讲述了中英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19世纪3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最赚钱的业务就是鸦片贸易,这些鸦片在印度生产并销往中国。出生在爱丁堡的医生威廉·渣甸是鸦片业务中最重要的商人之一。他的合伙人是苏格兰人马地臣,他们在1832年共同创办了怡和洋行。

吴芯荷[5](2020)在《医疗在线课程之“疼痛管理”汉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翻译实践报告所采用材料选自美国临终护理教育协会在线课程中的疼痛管理模块,原文有六个章节,约1.2万英文单词。疼痛管理属于临终关怀教育的重要环节,原文系统介绍疼痛评估与管理的原则及方法,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重要的治疗参考与指导。译者根据李长栓教授提出的“理解、表达与变通”框架完成对原文的翻译。原文为医学文本,翻译难点是专业性、客观性较强,并且含有大量医学术语和专业表达,同时语言凝练但又较多地使用复合句式。在“理解、表达与变通”的框架下,译者需要解决这些难点。在“理解”阶段,译者从词汇、句法以及篇章方面理解原文,充分利用字典及平行文本帮助理解;在“表达”阶段,译者通过避免欧化汉语、凝练表达、保持译文语言的医学专业性,确保译文的语言表达符合医学文本的要求;在“变通”阶段,译者使用调整、增译、省略以及转换等变通方法对原文进行取舍,使译文更加流畅。本报告聚焦医学类文本的汉译实践,探讨医学类文本翻译,在“理解、表达与变通”的框架下,适当穿插引用翻译理论,尝试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希望可以对其他从事类似文本的译者有所启发。同时,译者希望本翻译实践能够为疼痛管理领域提供准确、完整的双语医学语篇。

李心怡[6](2020)在《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的建立》文中提出背景偏头痛是常见的慢性血管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治疗以缓解疼痛为主,但西医治疗常用药物如止痛药存在疗效不稳定,不良反应多,易导致成瘾等问题,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一定优势,历史悠久且临床疗效较好,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偏头痛除疼痛表现外,所涉及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健康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针灸在改善偏头痛症状的同时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并且显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现有疗效评价多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其评价标准多以西医标准为主,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具有自身的特色,因而西医临床疗效评价模式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中医,导致针刺疗效难以全面、客观的评估,影响了针刺疗效的精准评价。综上,缺乏多维、适当的评估方法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难以验证的关键问题,有必要建立符合中医特色的临床评价方法,以对偏头痛患者疼痛症状、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因此,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的建立可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方法。目的临床疗效评价是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推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借鉴国外核心结局指标集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刺临床研究模式和特色,构建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的核心结局指标集,以期为针刺治疗偏头痛提供科学、客观的疗效评估方法,促进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估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提高临床针刺疗效的评估的敏感性,增加同质研究的可比性,为临床研究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支持,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中医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的发展和国际推广。方法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①通过系统评价提取目前已发表针刺治疗偏头痛相关临床研究所涉及的结局指标,并通过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半结构化访谈以了解患者所关心的结局指标,从而获得较为全面的结果指标条目池。②根据结局指标条目池制作德尔菲调查问卷,通过对专家和患者展开德尔菲调查对结局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以获得对针刺治疗偏头痛结局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创造性地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结局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权重分析,对结局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层次化和系统化分析,以初步获得结局指标集。③最后,通过专家小组会议对初步构建的结局指标集投票,以确保结局指标的可行性,最终形成针刺治疗偏头痛核心结局指标集。结果通过系统评价并对偏头痛患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后,整理提取数据共获取57个结局指标;通过两轮专家德尔菲调查和一轮患者德尔菲调查之后,并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对结果进行权重分析和验证,初步建立了包含10个结局指标的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在专家小组和患者参与的共识会议上对初步建立的结局指标进行投票和建议后,最终形成包含7个层次共16个结局指标的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①偏头痛的疼痛症状类指标(偏头痛程度,偏头痛持续时间和偏头痛频率以及视觉模拟量表(VAS));②生活质量类指标(偏头痛的生活质量问卷(MS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③伴随症状类指标(恶心频率,呕吐频率和头晕频率);④心理健康状况类指标(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⑤临床理化类指标(脑电图(EEG)和β-内啡肽(β-BE));⑥用药情况类指标(类型,剂量和频率);⑦患者的自我评估类指标(治疗依从性)。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核心结局指标集不仅可以评估针灸疗法对疼痛症状和程度的缓解程度,并且可以从患者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进行多维、客观的评估。该核心结局指标集将帮助指导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应用和提高临床评估的精确性。未来的研究将扩大患者样本量进行临床验证,以更好的适用于临床评估,并将中医理论和针灸的特征与核心结局指标集结合起来,以促进在更大范围内的认可和应用。

夏中颖[7](2020)在《针灸治疗胃癌癌性爆发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基于胃癌患者癌性疼痛爆发时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爆发痛发作频次高,本研究观察针灸治疗胃癌癌性爆发痛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治疗胃癌癌性爆发痛提供新的方法。方法:该研究纳入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晚期胃癌的癌性疼痛患者,以肿瘤临床分期、爆发痛发作频次、止痛药使用剂量为分层因素,以是否接受针灸治疗非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依照WHO三阶梯止痛原则予以的止痛药物为基础的规范止痛治疗。爆发痛发作时,针灸组立即予以针灸治疗,取穴足三里、内关,观察针灸治疗后1min、10min、30min、1h、2h时的疼痛缓解程度;药物组依照WHO三阶梯止痛原则予以止痛药物止痛,观察使用止痛药后1min、10min、30min、1h、2h时的疼痛缓解程度;予以止痛治疗后,观察并统计24h内止痛药副作用发生情况,24h内的下次疼痛发作时间。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评价,以NRS评分记录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以疼痛缓解率及疼痛评分变化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以疼痛缓解持续时间,疼痛副作用发生情况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根据入组治疗后24h内的消化道反应和皮肤毒性等评价安全性。结果:对52例患者进行基线资料统计。治疗前,针灸组和药物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特征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可比。治疗后1min时针灸组完全缓解的共20例,部分缓解的7例,无效2例;止痛药组治疗后1min时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22例,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h时针灸组完全缓解的共16例,部分缓解的共12例,无效的1例;止痛药组2h时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2例,无效2例;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爆发痛发作频次、不同止痛药使用剂量的患者中,针灸均有更快的止痛效果,药物起效平均需要30min,针灸组疼痛缓解持续时间较药物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药副反应针灸组比药物组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缓解胃癌癌性爆发痛的疼痛程度,降低疼痛等级,延长疼痛缓解时间,在爆发痛发作时对于临床分期III期的患者可以用针灸替代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且安全性更强;对于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爆发痛发作频次、用药情况的患者,针灸均具有缓解癌性爆发痛的作用,且安全性好;对于临床分期晚、疼痛程度重、止痛药剂量大的患者,针灸虽然也能止痛,但是相对于临床分期较早的患者止痛效果差。

李珊[8](2020)在《磁性铋系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中典型止痛药的降解研究》文中认为残留于水体中的止痛药对水生生物及人类具有慢性毒性的风险,而具有降解有机污染物能力的半导体光催化剂近年来引起学者们的广泛重视。铋系光催化剂因其可见光响应能力强、禁带宽度窄及稳定性良好等特点也备受关注。然而,光生电荷易复合、纳米颗粒易团聚、光催化活性不高、不易回收等缺点限制了一元铋系光催化剂的实际应用。因此,本论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制备了三种易回收、高催化活性的磁性铋系复合光催化剂,以水体中典型止痛药卡马西平、双氯芬酸、布洛芬(初始浓度:10 mg/L)为目标污染物,对比分析了制备的磁性铋系复合光催化剂与一元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探究了常见离子与共存物质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阐明了光催化剂降解止痛药的机理及降解产物路径,证明了制备的磁性铋系复合光催化剂具备良好的再生利用性能,为水体中残留止痛药的去除及铋系光催化剂的应用提供理论数据和技术支撑。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概括如下:1.通过改良的一步水解法制备了磁性生物炭基铋系复合光催化剂Fe3O4/BiOBr/BC。管状芦苇生物炭(BC)的引入有效地解决了BiOBr纳米颗粒易团聚的问题,提高了光生电荷的分离率,在3小时(h)节能LED可见光照射下,Fe3O4/BiOBr/BC对卡马西平(CBZ)的去除率高达95.51%。pH对Fe3O4/BiOBr/BC降解CBZ的影响不明显,表明其具有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性。水体中常见的阴离子(Cl-、NO3-、SO42-)及溶解性有机质(DOM)在一定程度上对催化降解反应表现出促进或抑制作用。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Fe3O4/BiOBr/BC对于CBZ的高催化活性归因于·O2-和·OH的贡献。结合高分辨质谱技术(HRMS)分析,共有15种主要中间产物和2种开环产物被检测出。五轮重复利用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光催化剂Fe3O4/BiOBr/BC具有良好的再生利用性能。2.通过水热法和光沉积法制备了磁性生物质碳量子点基铋系复合光催化剂Fe3O4/BiOBr/CQDs。直径约为57 nm的玉米芯生物质碳量子点(CQDs)和球状Fe3O4颗粒成功负载至片状BiOBr表面。因CQDs优异的光吸收性和电子转移能力,Fe3O4/BiOBr/CQDs的催化活性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止痛药CBZ的去除效率,在2 h节能LED可见光照射下,引入4 mL CQDs的复合光催化剂Fe3O4/BiOBr/CQDs(FeBrCQDs-4)对CBZ的去除率高达99.52%。弱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中,FeBrCQDs-4对CBZ降解均具有高效的光催化活性。Cl-、SO42-、DOM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CBZ光降解,而NO3-对CBZ光降解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O2-和h+是反应体系中主要的活性物种,主导了CBZ的3种可能降解路径。Fe3O4/BiOBr/CQDs稳定性强,可重复利用去除CBZ。3.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形貌为纳米球状/纳米棒状/纳米片状的新型磁性铋系异质结光催化剂Fe3O4/Bi2S3/BiOBr。BiOBr上表面能较高的(0 0 1)及(1 1 0)晶面的增强有利于光催化剂Fe3O4/Bi2S3/BiOBr催化活性的提高,分别在40分钟(min)及30 min可见LED光照射下,双氯芬酸(DCF)及布洛芬(IBU)的去除率可达93.81%和96.78%。原始DCF溶液pH条件有利于光催化降解进程,酸性及中性环境下IBU去除效率明显高于碱性环境。水体中Cl-、NO3-、SO42-及DOM在一定程度上对DCF及IBU的降解表现出促进或抑制作用。h+和e-分别是DCF及IBU降解过程中的最主要的活性物种。降解过程中,DCF及IBU溶液内分别检测出12和9种主要中间产物。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表明光催化剂Fe3O4/Bi2S3/BiOBr对于水体中止痛药的去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刘欢贤[9](2019)在《药物过量性头痛患者临床特点、复发率及复发预测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药物过量性头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MOH)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每日头痛类型,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排名第20位.MOH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为进一步评估中国MOH患者临床特点、复发率及危险因素,特进行此项研究。方法1.回顾分析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以头痛为主诉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并诊断为MOH的患者,预防治疗2个月有效,且连续治疗12个月,共129例。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特点(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头痛临床特征、止痛药物使用情况(类型、频率、持续时间);2.采用卡方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各因素之间的差异。选择P<0.05的变量,作为独立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MOH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女:男=3.4:1)。复方止痛药物是最主要的过度使用药物(120/129,93.0%)。MOH患者观察1年复发率为24.8%。偏头痛患者(29/97,29.9%)复发率明显高于紧张型头痛患者(3/32,9.4%)。低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复发率(24/77,31.6%)明显高于高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复发率(8/52,15.4%)。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性头痛类型为MOH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19,P=0.044)。结论复方止痛药物是我国MOH患者最常使用的止痛药物。MOH患者中女性较男性更常见。原发头痛类型是MOH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性头痛为偏头痛的患者更容易复发。

李伟娟[10](2016)在《同济医院肿瘤中心癌痛治疗现状及医患对癌痛治疗认知情况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目前同济医院肿瘤中心的癌痛治疗现状及医患对癌痛治疗的认知情况,探索与癌痛治疗不足的相关因素,促进良好的疼痛管理。方法调查于2015.10.01-11.30期间于同济医院肿瘤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条件的癌痛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医疗信息、住院期间的相关医疗记录,并采用经验证及审阅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癌痛治疗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经病理学或组织学诊断为癌;(3)至少在过去24小时内合并疼痛;(4)既往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5)无OT。美国FDA对OT的定义如下:服用阿片类药物1周以上,并且每日总剂量至少为:口服吗啡60mg/天、羟考酮30mg/天、氢吗啡酮8mg/天、羟吗啡酮25mg/天、芬太尼贴剂25ug/h,或者等效的其他阿片类药物;不满足上述用药时间和剂量要求的则被认为阿片类药物未耐受。同时,调查于2015.10.01-11.30期间于同济医院肿瘤中心工作的临床医生,采用经验证及审阅的《武汉市同济医院肿瘤中心的癌痛治疗的现状、医生对癌痛相关知识的认知及癌痛管理障碍因素调查问卷》对符合条件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19.0。结果本研究共入组了癌痛患者190人,排除22名不符合条件的病例后(4名为儿童患者,18名为复发患者),符合条件的癌痛患者共有168人,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69±12.20岁,其中男性患者86人,女性患者82人。研究期间所有初诊癌症患者的癌痛发病率为31.5%,轻、中、重度疼痛及骨痛所占比例分别为27.4%、33.3%、39.3%、40.5%。导致疼痛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为肺癌(40.5%[n=68])。在所有骨痛患者中,88.9%的患者使用了双磷酸盐(n=64)。所有患者报告的最痛疼痛评分的平均值为5.4(SD 1.983)。在所有癌痛患者中,90.5%的患者使用止痛药物治疗,轻、中、重度疼痛最常用的止痛药分别为双氯芬酸钠(30.4%)、氨酚羟考酮(50%)、羟考酮(57.6%)。爆发痛的发生率为51.2%(n=86),其中,87.6%的患者使用吗啡解救,10.1%的患者使用吗啡+布桂嗪(强痛定)解救,2.3%的患者使用强痛定解救。研究期间所有癌痛患者的pmi负值率为22.6%,其中,轻、中、重度疼痛及骨痛的pmi负值率分别为30.4%、10.7%、27.3%、30.6%。多元logistic分析方法显示,与pmi<0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60岁(or=3.93),经济收入低(or=3.96),既往无止痛药用药史(or=15.33)。本研究共对43名医生进行了调查,包括男医生16名,女医生27名,所有医生的平均年龄为30.7±4.32岁,平均执业年限为4.86±4.07年。数据显示,超过60%的医生高估了癌痛的发病率,30%的医生低估了重度癌痛的发病率,55.8%的医生表示不太了解或不了解疼痛治疗指数。对于持续性的中重度癌痛患者,其最为推荐的止痛药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口服吗啡控释片(76.7%)、nsaids(14%)、可待因及其复合制剂(4.7%)。对于爆发痛,其最为推荐的止痛药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吗啡(83.7%)、强痛定(14%)、哌替啶(2.3%)。对于阿片类止痛药用于治疗癌痛患者,医生最为担心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患者及其家属对麻醉药品的恐惧(72.1%)、癌症患者的用药安全性(58.1%)、严重的不良反应处理难度大(53.5%)。受调查的医生报告,阿片类止痛药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便秘(81.4%)、恶心/呕吐(16.3%)、呼吸抑制(2.3%),在所有副作用中最难处理前三种依次为:便秘(33.3%)、呼吸抑制(20%)、成瘾或依赖(15.6%)。对医生癌痛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医生答题正确率的平均值为81.93±16.3%。判断题部分,错误率最高的题目依次为:(1)中重度癌痛患者用药前应当首先使用吗啡进行滴定(错误率为25.6%);(2)止痛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应当占据优先地位(18.6%);(3)nsaids不能用于治疗中重度骨转移疼痛(16.3%);(4)初次使用口服吗啡止痛的患者,初始剂量为5-15mg(16.3%);(5)nsaids的止痛作用存在最小有效剂量,而无天花板剂量(11.6%)。选择题部分,错误率最高的题目为:最常见的癌痛病因(32.6%)。对癌痛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相关障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五位的障碍因素依次为:患者及其家属对止痛药的接受度和依从性差(76.7%)、医生对患者的疼痛评估不足(46.5%)、医生的疼痛管理知识欠缺(41.9%)、患者及其家属不愿意报告疼痛(37.2%)、患者用药后对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不满意(37.2%)。结论随着现有抗肿瘤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癌症生存者的数量在不断增长,癌症生存者的生存期在不断延长,如何改善癌症生存者的QOL成为肿瘤科医生的工作重点。疼痛是癌症患者所面临的常见症状,并可显着影响患者的QOL。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癌痛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且中重度癌痛所占比例大。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止痛治疗不充分。本研究对目前同济医院肿瘤中心的癌痛治疗现状及医患对癌痛治疗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为今后的癌痛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目的在于强调良好的癌痛管理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以切实改善癌症生存者的QOL。

二、对止痛药滥用的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止痛药滥用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手术患者疼痛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思维导图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框架
        1.3.1 知信行理论
        1.3.2 Orem自我护理理论
        1.3.3 自我效能理论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脱落标准
        2.1.4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方法
    2.3 干预方案
        2.3.1 成立研究团队
        2.3.2 研究工具的初步构建
        2.3.3 确定疼痛教育时间、对象、方式、评价指标
        2.3.4 实施预实验及完善研究工具
3 干预研究
    3.1 实施干预
        3.1.1 对照组
        3.1.2 干预组
    3.2 研究工具
        3.2.1 一般资料
        3.2.2 自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疼痛教育思维导图》
        3.2.3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3.2.4 自制《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观察表》
    3.3 评价指标
        3.3.1 术后疼痛管理自护行为
        3.3.2 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
        3.3.3 患者满意度
    3.4 技术路线图
    3.5 质量控制
        3.5.1 研究设计阶段
        3.5.2 实施阶段
        3.5.3 分析阶段
    3.6 伦理原则
    3.7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4.2 两组患者疼痛管理自护行为的比较
        4.2.1 两组患者PCA使用情况
        4.2.2 两组患者非药物止痛疗法比较
        4.2.3 两组患者主动报告疼痛的行为比较
    4.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
    4.4 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
5 讨论
    5.1 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对疼痛自护行为的影响
        5.1.1 对PCA使用行为的影响
        5.1.2 对非药物止痛疗法行为的影响
        5.1.3 对主动报告疼痛的行为影响
    5.2 对术后疼痛控制的影响
    5.3 对满意度的影响
6 总结
    6.1 结论
    6.2 创新性
    6.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手术患者疼痛教育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治疗管理指南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翻译项目简介
    1.2 翻译项目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实践报告结构
第二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分析源语文本
        2.1.2 参阅平行文本
        2.1.3 制作术语表
    2.2 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2.2.1 医学术语的翻译
        2.2.2 长难句的翻译
        2.2.3 语篇的翻译
    2.3 译后工作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词汇层面
        3.1.1 疾病、症状名称
        3.1.2 药品名称
        3.1.3 医药商标名称
        3.1.4 缩略语
    3.2 句法层面
        3.2.1 顺序译法
        3.2.2 逆序译法
        3.2.3 分句译法
    3.3 语篇层面
        3.3.1 语篇的衔接
        3.3.2 语篇的连贯
第四章 总结
    4.1 主要收获
    4.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表2 与表3 中英对照
附录3 中英对照文本
致谢

(4)阿片腐蚀美国(论文提纲范文)

夺命药物
止痛魔杖
麻醉剂泛滥
管制失败

(5)医疗在线课程之“疼痛管理”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ask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1.3 Requirements of the Task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1.1 Lexical Features
        2.1.1.2 Syntactic Features
        2.1.1.3 Textual Features
        2.1.2 Consultation to Parallel Texts and Other Related Texts
    2.2 Translation Execution
        2.2.1 Challenges in Comprehension
        2.2.2 Challenges in Expression
        2.2.3 Use of Translation Tools
        2.2.4 Teamwork
    2.3 Post-translation
        2.3.1 Uniformity of Terms
        2.3.2 Proofreading
Chapter Three An Introduction to the“CEA”Framework
    3.1 Comprehension
    3.2 Expression
    3.3 Adaptation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4.1 Comprehension
        4.1.1 Comprehension of Words
        4.1.1.1 Abbreviations
        4.1.1.2 Compound Words
        4.1.1.3 Derivatives
        4.1.1.4 Daily Words with Medical Meanings
        4.1.2 Comprehension of Sentences
        4.1.2.1 Complex Sentences
        4.1.2.2 Sentences with Passive Voice
        4.1.3 Comprehension of Texts
        4.1.3.1 Reference
        4.1.3.2 Conjunction
    4.2 Expression
        4.2.1 Avoidance of Overforeignized Chinese
        4.2.1.1 Avoidance of Nominalized Structures
        4.2.1.2 Avoidance of the Overuse of Copulas and Prepositions
        4.2.2 Achieving Conciseness
        4.2.3 Keeping the Target Text Technical
    4.3 Adaptation
        4.3.1 Appropriate Use of Chinese Idioms
        4.3.2 Adjustment
        4.3.3 Addition
        4.3.4 Omission
        4.3.5 Convers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Enlightenment and Experience
        5.1.1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Capacity
        5.1.2 Critical Thinking
    5.2 Limitations and Improvements
    5.3 Prospects
Bibliography
Appendix 1
Appendix 2
Acknowledgements

(6)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核心结局指标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 核心结局指标集的起源与概念
        2. 国外核心结局指标集研究进展
        3. 国内核心结局指标集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研究现状
        1. 偏头痛概述
        2.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3. 针灸治疗偏头痛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针刺治疗偏头痛核心结局指标集的构建
    研究方法
        1. 注册和伦理批准
        2. 成立利益相关群体COS小组
        3. 系统评价提取结局指标
        4. 半结构化访谈
        5. 确定原始结局指标条目池
        6. 德尔菲调查
        7. 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结局指标权重
        8. 专家共识会议
    研究结果
        1. 利益相关群体基本情况
        2. 系统评价结局指标筛选结果
        3. 半结构化访谈结果
        4. 德尔菲调查结果
        5. 层次分析法验证
        6. 专家共识结果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系统评价和半结构化访谈结果分析
        3. 德尔菲调查和层次分析结果分析
        4. 专家共识会议及核心结局指标集结果分析
        5. 小结
结语
    1. 结论及意义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在学习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7)针灸治疗胃癌癌性爆发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癌性疼痛研究进展
        一、癌性疼痛评估
        二、癌性疼痛发生机制
        三、癌性疼痛治疗现状
        四、阿片类药物止痛的局限性
        五、癌性爆发痛的研究进展
        六、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癌性疼痛的研究概况
        一、中医对癌性疼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癌性疼痛的中医内治法
        三、癌性疼痛的中医外治法
        四、针灸止痛机制
        五、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结果
        (一) 基线资料
        (二) 结果
        (三) 结论
        (四)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磁性铋系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中典型止痛药的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体止痛药污染概述
        1.1.1 止痛药概况
        1.1.2 水体中止痛药的来源及危害
        1.1.3 水体中止痛药的残留现状
        1.1.4 水体中止痛药的去除方法
    1.2 光催化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1.2.1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简介
        1.2.2 铋系光催化剂简介
        1.2.3 铋系光催化剂制备及调控
        1.2.4 铋系光催化剂的活性优化策略
    1.3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磁性生物炭基Fe_3O_4/BiOBr/BC的制备及对卡马西平可见LED光下的降解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试剂
        2.2.2 Fe_3O_4/BiOBr/BC的合成制备
        2.2.3 光催化剂的表征
        2.2.4 光催化剂对CBZ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2.2.5 活性基团确定研究
        2.2.6 Fe_3O_4/BiOBr/BC再生利用研究
        2.2.7 结果测定与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e_3O_4/BiOBr/BC的表征分析
        2.3.2 Fe_3O_4/BiOBr/BC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2.3.3 Fe_3O_4/BiOBr/BC在可见LED光下对CBZ的光降解机理研究
        2.3.4 CBZ降解产物分析
        2.3.5 Fe_3O_4/BiOBr/BC的再生利用性能研究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磁性生物质碳量子点基Fe_3O_4/BiOBr/CQDs的制备及对卡马西平可见LED光下的降解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
        3.2.2 Fe_3O_4/BiOBr/CQDs的合成制备
        3.2.3 光催化剂的表征
        3.2.4 光催化剂对CBZ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3.2.5 光催化剂的光电性能研究
        3.2.6 活性基团确定研究
        3.2.7 Fe_3O_4/BiOBr/CQDs再生利用研究
        3.2.8 结果测定与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Fe_3O_4/BiOBr/CQDs的表征分析
        3.3.2 Fe_3O_4/BiOBr/CQDs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3.3.3 Fe_3O_4/BiOBr/CQDs在可见LED光下对CBZ的光降解机理研究
        3.3.4 CBZ降解产物分析
        3.3.5 Fe_3O_4/BiOBr/CQDs的再生利用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磁性铋系异质结Fe_3O_4/Bi_2S_3/BiOBr的制备及对双氯芬酸与布洛芬可见LED光下的降解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试剂
        4.2.2 Fe_3O_4/Bi_2S_3/BiOBr的合成制备
        4.2.3 光催化剂的表征
        4.2.4 光催化剂对DCF及 IBU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4.2.5 光催化剂的光电性能研究
        4.2.6 活性基团确定研究
        4.2.7 Fe_3O_4/Bi_2S_3/BiOBr再生利用研究
        4.2.8 结果测定与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Fe_3O_4/Bi_2S_3/BiOBr的表征分析
        4.3.2 Fe_3O_4/Bi_2S_3/BiOBr的光催化活性研究
        4.3.3 Fe_3O_4/Bi_2S_3/BiOBr在可见LED光下对DCF及 IBU的光降解机理研究
        4.3.4 DCF及 IBU降解产物分析
        4.3.5 Fe_3O_4/Bi_2S_3/BiOBr的再生利用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药物过量性头痛患者临床特点、复发率及复发预测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同济医院肿瘤中心癌痛治疗现状及医患对癌痛治疗认知情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背景
    1.2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第一部分
        2.1.1 研究对象
        2.1.2 资料收集
        2.1.3 研究内容
    2.2 第二部分
        2.2.1 研究对象
        2.2.2 资料收集
        2.2.3 研究内容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第一部分
        3.1.1 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相关基本特征
        3.1.2 癌痛的流行病学数据及治疗现状
        3.1.3 疼痛治疗指数(PMI)
        3.1.4 患者对癌痛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3.2 第二部分
        3.2.1 医生的人口学资料和相关基本特征
        3.2.2 癌痛诊疗现状
        3.2.3 医生对癌痛相关知识的认知
        3.2.4 癌痛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障碍因素
4 讨论
    4.1 癌痛发病率高,中重度癌痛所占比例大
    4.2 癌痛治疗存在不足
        4.2.1 癌痛治疗不足的现状
        4.2.2 与PMI有关的因素
    4.3 癌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3.1 癌痛动态评估不足
        4.3.2 癌痛患者选择被动忍痛而非积极选择止痛药控制疼痛
        4.3.3 医生对癌痛治疗的基本知识掌握不足
        4.3.4 骨转移疼痛患者未接受充分的止痛治疗
        4.3.5 医生及患者对阿片类药物成瘾、耐受和滥用的担忧
    4.4 同济医院肿瘤中心15年来癌痛治疗情况对比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对止痛药滥用的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思维导图式疼痛教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干预效果研究[D]. 王雅雯.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1)
  • [2]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治疗管理指南汉译实践报告[D]. 黄家英.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四肢骨折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父母认知与态度调查研究[J]. 张素梅,阐玉英,梁培荣,王琳,朱丽.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04)
  • [4]阿片腐蚀美国[J]. 安妮·凯斯,安格斯·迪顿,杨静娴. 21世纪商业评论, 2020(12)
  • [5]医疗在线课程之“疼痛管理”汉译实践报告[D]. 吴芯荷.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核心结局指标集的建立[D]. 李心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针灸治疗胃癌癌性爆发痛的临床观察[D]. 夏中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磁性铋系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水体中典型止痛药的降解研究[D]. 李珊. 兰州大学, 2020(01)
  • [9]药物过量性头痛患者临床特点、复发率及复发预测因素分析[D]. 刘欢贤.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10]同济医院肿瘤中心癌痛治疗现状及医患对癌痛治疗认知情况的调查[D]. 李伟娟. 华中科技大学, 2016(01)

标签:;  ;  ;  

对止痛药滥用的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