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46例临床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46例临床分析

一、钩端螺旋体病4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舜,卢伟力,卢滔,彭春仙[1](2021)在《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误诊为肺结核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类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河流、湖泊或接触携带钩端螺旋体的动物而感染。该病临床种类较多,可表现为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感染征象和多脏器功能受累的临床特征。本文报道1例以呼吸困难和咯血为主要症状的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误诊为肺结核,而后通过痰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经过有效的抗感染和呼吸支持治疗,预后良好,供临床参考。

林海榕,陈丰霖[2](2021)在《恙虫病并发钩端螺旋体病1例》文中认为本文报道了我院收治的1例恙虫病合并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详细描述了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诊治过程,并做出相应的讨论分析。

马晓娟[3](2020)在《湖北省咸宁市刺猬中钩端螺旋体及SFTS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是由钩端螺旋体感染引发。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100多万例钩端螺旋体严重病例,其中死亡有6万多例。在我国,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常见的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29个省份均报告有该病发生。湖北省是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其中2000~2009年共报告发病数179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9(1/10万),病死率为1.78%(23/179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新发传染病,蜱虫叮咬是该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该病最早在中国发现,目前在南韩、日本和越南也发现该病流行。该病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引发的,该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截至2014年底,全国23个省份共报告5000余例人传人感染病例。野生动物是人兽共患病的宿主,刺猬广泛分布于我国,由于传统中医学认为刺猬具有很高的中药价值,因此在湖北地区人们经常捕食刺猬,增高了感染人兽共患传染病的风险。本研究对湖北省咸宁地区采集的刺猬进行钩端螺旋体和SFTS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刺猬体内的钩体携带率及SFTSV的感染状况,评价刺猬在钩端螺旋体病和SFTS传播中的作用,为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和SFTS的监测以及防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2018年5月和10月,用雾网从湖北省咸宁市捕获刺猬,采集刺猬的血液、脾脏、肾脏存于-80℃。2、从刺猬肾脏组织中提取总DNA,针对刺猬DNA用PCR扩增钩端螺旋体rrs2、sec Y和fla B基因检测钩端螺旋体;从刺猬脾脏组织中提取RNA,针对刺猬RNA用RT-PCR扩增SFTSV的S、M、L三个片段,检测SFTSV的感染。3、针对PCR扩增呈阳性的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采用软件MEGA7.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4、运用ELISA检测刺猬血清内SFTSV总抗体。研究结果:1、从湖北省咸宁市共采集41只刺猬,其中5月捕获22只,10月捕获19只。通过形态学观察,采集的刺猬均为远东刺猬。2、PCR扩增结果显示,刺猬中钩端螺旋体rrs2、sec Y和fla B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19.5%(8/41)、12.2%(5/41)和9.8%(4/4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猬钩端螺旋体的rrs2、sec Y和fla B基因部分序列的同源性为99.0%-100%,本研究中检测到的钩端螺旋体都是与Leptospira interrogans型聚在同一个分支上。3、RT-PCR结果和ELISA结果显示,刺猬中SFTSV RNA和抗体均为阴性。研究结论:1、湖北省咸宁地区刺猬钩端螺旋体感染率较高,说明刺猬是我国钩端螺旋体的宿主动物之一。2、从湖北省咸宁市采集的刺猬体内检测SFTSV阴性,说明采样时间、地点和样本量可能需要调整。3、捕捉、屠宰和食用野生刺猬存在感染钩端螺旋体的风险,有必要对这类人群人加强防护,以降低感染风险。

周兴余,唐红民,刘学成,张丽杰,袁伟[4](2015)在《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因素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四川省近年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近年报告钩端螺旋体病最多的四川省仪陇县作为调查县。对仪陇县2009-2012年4年中报告的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诊断病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调查研究,收集病例暴露危险行为和环境危险因素。结果病例143例,对照129例。病例调查率为60%,病例发病时间越久,调查率越低。收割水稻时田中有水、发病前1个月接触到动物粪便、发病前15 d手或脚有伤口为病例发病危险因素,接种钩体疫苗为保护因素。结论仪陇县钩端螺旋体病高发与病例居住环境、田间劳作环境及病例在钩端螺旋体流行季节的个人行为有关,注射2针钩端螺旋体疫苗可有效预防钩体病。

汪海波,谭华,冯子力,唐明慧,史咏梅,莫秋华,杨泽[5](2014)在《PCR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例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PCR检测技术对根据临床症状和抗体筛查结果已经确诊的病例进行进一步排查。结果临床诊断的1例"阳性"病例和3例疑似病例的PCR检测结果都为阴性。结论鉴于目前绝大多数实验室并不开展针对钩端螺旋体的菌体培养分离和显微镜凝集实验,对于钩端螺旋体病例,应运用PCR检测技术加以甄别,排除某些抗体检测试剂导致的假阳性,避免不正当治疗。

杨晴,吴春晓,喻婷婷,李林芳,宋玲英[6](2013)在《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1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3年3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且并发肝功能损害的12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例均有肝功能损害,占100%,有消化道症状如乏力纳差尿黄及恶心呕吐者8例。血清ALT及AST均升高12例,其中ALT及AST均高于1000U/ml者4例。占1/3:血清TBil升高5例。占41.7%,TB.1大于171μmol/ml者3例,占25.0%;PT延长者6例,PTA低于40%者3例,Alb降低7例,影像检查肝脏肿大3例、脾脏肿大1例,有腹腔积液者3例。经抗感染及护肝治疗8例患者痊愈,1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结论肝功能损害在钩端螺旋体病发展过程中较普遍出现。多数患者肝功能损害于短期内好转,少数患者呈进行性发展,肝血清酶指标急剧升高,黄疸程度深,合并凝血功能障碍,需与重型病毒性肝炎相鉴别。重症钩体病者易发展到肝功能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对不明原因发热伴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临床应考虑钩端螺旋体病的可能,及时进行特异性抗体检测。

冯小红,王慧琴[7](2010)在《症状不典型钩端螺旋体病72例的观察与护理》文中指出总结72例早期症状不典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加强发热、腓肠肌压痛等症状的观察,做好肺出血、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脏器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使用青霉素治疗后观察有无赫氏反应,以减少钩端螺旋体病的误诊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赵卫,张文炳[8](1998)在《聚合酶链反应在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检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早期检测与分型问题,由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得到有效解决。本文着重探讨近年来国外在临床标本中钩端螺旋体早期检出及其钩端螺旋体分型方面的进展。

楼金梁,魏丽华[9](1994)在《小儿钩端螺旋体病68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小儿钩端螺旋体病68例临床分析丽水市中医院儿科楼金梁,魏丽华〔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小儿,畏寒,发热,腹痛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轻重悬殊,小儿病例又与成人不尽相同。为此,我们对68例小儿钩体病作回顾分析。临床资料1诊断依...

李公恒,凃燕云[10](1992)在《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探讨(附108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对108例钩端螺旋体病作临床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提出:①有明确的流行病学资料;②典型的三症状三体征;③出现赫氏反应,用青霉素效果明显;④外周血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均升高,肾功能有一定损害;⑤凝溶或凝集试验阳性.以上有①+⑤或②+③+④者均可作出临床诊断.同时,需与夏秋季节常见急性热病鉴别.

二、钩端螺旋体病4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钩端螺旋体病4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恙虫病并发钩端螺旋体病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1.1 病史和查体
    1.2 诊断与治疗
2 讨论

(3)湖北省咸宁市刺猬中钩端螺旋体及SFTS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刺猬携带钩端螺旋体的分子流行病学检测
    前言
        一、钩端螺旋体病概述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致病机制及传播途径
        (四)临床症状
        (五)诊断
        (六)预防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材料及方法
        一、材料
        (一)实验仪器
        (二)试剂盒
        (三)试剂与耗材
        (四)分析软件、在线数据库
        (五)伦理学声明
        二、方法
        (一)样本采集
        (二)DNA提取和PCR扩增
        (三)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四)实验质量控制
    结果
        一、刺猬标本采集情况
        二、刺猬中钩端螺旋体的检测
        三、钩端螺旋体阳性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
    讨论
    总结
第二章 刺猬携带SFTSV的分子流行病学检测
    前言
        一、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概述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致病机制
        (四)临床症状
        (五)诊断
        (六)预防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材料及方法
        一、材料
        (一)实验仪器
        (二)试剂盒
        (三)试剂与耗材
        二、方法
        (一)样本采集
        (二)RNA提取及PCR扩增
        (三)ELISA检测SFTSV总抗体
    结果
        一、刺猬标本采集情况
        二、刺猬中SFTSV的检测
        (一)RNA检测
        (二)抗体检测
    讨论
    总结
论文创新性与局限性
    一、创新性
    二、局限性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5)PCR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例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6)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1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二、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诊断标准
    三、合并肝损害标准
    四、症状体征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及误诊
    七、治疗和转归
讨论

(7)症状不典型钩端螺旋体病72例的观察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治疗与转归
2 观察与护理
    2.1 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2.1.1 发热
        2.1.2 腓肠肌压痛
    2.2 脏器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2.2.1 肺出血
        2.2.2 肝功能损害
        2.2.3 肾功能损害
    2.3 赫氏反应的观察
    2.4 出院指导
3 小 结

四、钩端螺旋体病4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误诊为肺结核临床分析[J]. 王舜,卢伟力,卢滔,彭春仙.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02)
  • [2]恙虫病并发钩端螺旋体病1例[J]. 林海榕,陈丰霖. 传染病信息, 2021(01)
  • [3]湖北省咸宁市刺猬中钩端螺旋体及SFTS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马晓娟. 武汉大学, 2020(03)
  • [4]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因素调查[J]. 周兴余,唐红民,刘学成,张丽杰,袁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5(08)
  • [5]PCR技术在钩端螺旋体病例诊断中的应用[J]. 汪海波,谭华,冯子力,唐明慧,史咏梅,莫秋华,杨泽.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4(05)
  • [6]钩端螺旋体病并发肝功能损害12例临床分析[J]. 杨晴,吴春晓,喻婷婷,李林芳,宋玲英.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3(03)
  • [7]症状不典型钩端螺旋体病72例的观察与护理[J]. 冯小红,王慧琴. 护理与康复, 2010(03)
  • [8]聚合酶链反应在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检测中的应用[J]. 赵卫,张文炳.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98(04)
  • [9]小儿钩端螺旋体病68例临床分析[J]. 楼金梁,魏丽华. 温州医学院学报, 1994(01)
  • [10]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探讨(附108例临床分析)[J]. 李公恒,凃燕云.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2(02)

标签:;  ;  ;  

钩端螺旋体病4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