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茶业现状及对策

福安茶业现状及对策

一、福安茶叶产业现状与对策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黎章娅[1](2021)在《宁德时期习近平的扶贫实践及其当代启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从宁德地区的贫困概况和习近平对贫困的思考与扶贫经历入手,深入研究其在宁德地区关于扶贫工作的重大实践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效,进一步探索地区扶贫的成功经验对当下稳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民族复兴的重要启示。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相关背景、综述、创新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内容。第二部分是主体部分,主要通过三个章节的内容详细介绍了宁德时期习近平扶贫工作的重要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所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启示。第一章为宁德时期习近平扶贫工作的背景概述,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宁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分析,找寻致使该地区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的主要因素。第二章为宁德时期习近平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思想、经济、生态和党建四个方面的具体实践。其一,扶贫先扶志,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其二,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谋发展;其三,提升生态效益,以生态促发展;其四,发挥组织力量,以党建促扶贫。第三章为宁德时期习近平扶贫工作的成效、经验及启示。通过对宁德时期习近平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对比与分析,探究这一时期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以及对当下稳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启示。

王立晓,徐志箴[2](2021)在《坦洋工夫茶产业劳动就业要素的调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福安市是福建省绿茶、花茶、红茶的主产区,其中坦洋工夫茶更是"闽红三大功夫茶"之首。坦洋工夫茶产业不仅带动了福建省福安市的经济增长,更是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带来重要机遇。社口镇作为福安市坦洋工夫茶的核心产区,是中国红茶"坦洋工夫"品牌的发源地,享有"福建名茶之乡",主要以福云6号、福云7号、坦洋菜茶、金观音等茶树品种为主。据2020年6月福安市社口镇人民政府统计,目前该镇常住人口为27793人,拥有住户7561户,从事种植茶叶的农户有4500多户,全镇从事种茶、制茶、销售的茶产业链的从业人员在2.2万人以上,全镇约85%人口参与到坦洋工夫茶的种植、生产、营销当中,

周鹭岚,罗烨欣,范水生[3](2020)在《福安红茶品牌建设及其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产业是福安市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红茶产业较其他茶类产业在福安整体茶产业中推动力度最大、贡献程度最高且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为探究福安红茶产业如何凭借现阶段品牌发展优势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本文通过对国内茶产业品牌建设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点明研究目的与意义,对福安红茶产业品牌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对福安红茶品牌生态系统构成及各主体作用进行分析,再探究福安红茶品牌建设存在问题,最后提出符合福安红茶产业品牌建设和发展的切实可行、与时俱进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为福安茶产业品牌建设与发展提供思路,以促进闽东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

王立晓[4](2020)在《福安市坦洋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优化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坦洋茶产业是福安市茶产业的核心品牌产业,是福安市重要的民生产业之一,本文以福安市坦洋茶产业作为研究基础,福安市茶产业的扶持政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掌握福安市坦洋茶产业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运用规范分析法对福安市坦洋茶产业公共扶持政策的机理和政策要素进行框架式的理论分析。通过上述分析,提出财政支持、市场服务、工商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以及其他措施共六个市场经济要素方面的政策改进建议。本文梳理近十年来福安市茶产业公共政策的发展情况,发现在不同时期政府针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会转移政策重心,从用药监管到茶树品种结构调整,再到产业集聚化,茶产业延伸链发展等扶持措施的调整,说明福安市政府实施的扶持政策具有阶段性和针对性。同时对上级部门促进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福安市坦洋茶产业的调研报告等进行归纳,总结出现行福安市坦洋茶产业政策存在财政管理和支持体系不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工商服务政策建议不足、茶产业风险性高而金融扶持政策较少、行内人员素质偏低和人才储备不足以及其他如品牌影响力下降、茶文化产业发展慢等问题,并将公共扶持政策分解为上述6个市场经济要素,从机理上剖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重要性,最终提出规范健全坦洋茶产业市场体系建设、强化工商部门职能和监管力度、健全资金管理并建立专门的财政支持体系、创新金融保险模式和贷款多样化、拓宽茶技人才渠道和行内人员培训以及品牌、茶文化等协调发展,促进福安市坦洋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改进建议。

阮妙鸿,林春桃,郑昆荩[5](2020)在《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和发展对策——以福安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介绍福安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对福安市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福安市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典型模式主要有产业园区带动型、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型、行业协会带动型、品牌打造带动型、电子商务带动型、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型;福安市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存在政策门槛较高、农户带动能力不强、家庭农场发展不快、农民素质整体不高、小农户融资难、抗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建议通过发展家庭农场、培育农村人才、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强化农业科技引领等进一步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陈莹[6](2019)在《生态严控背景下乡村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以海南省通什镇乡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自然资源部的成立,我国的国土空间开发进入新的时期,即更加强调对自然资源的集约利用以及国土空间开发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生态严控区域的乡村作为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我国传统乡村的特征,又与生态资源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在生态严控背景下,许多乡村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产业经济效益低、传统文化消失等问题。如何实现乡村空间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满足村民的日益增长的空间环境需求,体现乡村地域文化特色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生态严控背景下的乡村空间规划策略进行研究与思考,主要可分为五个部分,六个章节:首先明确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与创新点,制定了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一章)。其次,对相关基础理论、国内外关于生态保护和乡村建设研究理论进行解读,重点研究乡村建设需要关注的因素和生态环境与乡村的关系,并对国内外实践进展进行研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第二章)。第三,分析生态严控的具体内容和对乡村发展的具体要求;对通什镇乡村进行实地调研与文献查阅,深入了解通什镇村庄概况与空间形态特征,包括:城乡空间结构、土地利用演变、空间形态演变与村落要素特征;通过实地踏勘、收集资料、问卷与访谈等方法,了解村民对村庄现状空间的满意度与空间使用需求;同时,深入研究影响村庄空间发展的动力因素,探究生态环境因素与其他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探究生态严控背景下乡村空间规划策略做铺垫(第三、四章)。然后基于生态严控政策的具体要求,以及生态严控背景下的村庄空间特征、空间需求、影响因素,提出乡村空间规划策略,包括:基于动力因素的整体营造策略、基于自然资源保护要求的空间规划结构、基于产业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以及基于生态严控要求的四大类空间规划策略和村落要素改造模式,为乡村空间规划的原则方法进行探索创新(第五章)。最后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五个自然村,针对村庄的发展现状,提出运用不同的空间规划策略,包括:土地利用策略,村庄空间规划策略,要素改造策略,以推动生态严控背景下村庄可持续发展,解决空间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为生态严控背景下其他乡村空间规划提供空间模式范本(第六章)。

赖鹤彬[7](2019)在《广东省英德市红茶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红茶在世界茶类中一直有着很高的地位,在贸易市场的交易量更是年年提升,其良好的口感及特别的香味一直受到大众的喜爱。中国历史悠久,红茶产业的发展也历时多年变化,经历了风风雨雨,近年来,终于达到了高标准发展程度。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中国的红茶产业发展开始回温,究其原因与国内市场的逐渐成熟和全球饮茶环境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加之国内人们的饮茶习惯日渐与国外相匹配、相融合,消费者对红茶文化的关注与品赏,红茶的市场逐渐重回大众视野。红茶最早产生于中国,早在中国明朝时期,红茶便得以发明出来,随之便远销国外。红茶的功效甚多,尤其是人们所熟知的强胃健脾、保护心脏、促进消化、利肠通便、抗酸化等作用,深受大众喜爱。英德市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名城,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同时,英德还是整个广东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英德市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连续七年被评选为“国家重点茶叶生产县”,享有“中国红茶之乡”的美誉。伴随着英德茶产业的兴盛,特别是红茶的遐迩闻名,英德红茶逐渐成为英德文化里一颗璀璨的“明星”。本文通过对广东省英德市茶文化历史、红茶的特点和红茶产业现状进行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分析英德红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广东省英德市茶产业、茶加工、茶企业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全面调查英德市红茶产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基础上,从政策角度出发,流通渠道、质量监管以及产业链等方面,探讨出一条英德红茶产业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路径,最终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为广东省英德市茶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何薇[8](2018)在《福建农民创业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中国未来20-30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战略。振兴乡村关键是产业兴旺,而现代农业技术成果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保障。现代农业园区成立之初,以现代农业技术示范为主要目的,鼓励农民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随着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园区从单纯的技术示范逐步变成涵盖综合功能的载体。福建农民创业园就是一种综合性的现代农业园区,对福建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在调研过程中,作者发现不同地区的福建农民创业园发展参差不齐,于是开始思考影响园区发展的因素,并希望通过研究能更好促进福建农民创业园的良性发展。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作者总结了福建农民创业园发展的8个影响因素,分别是主导产业选择、利益联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运行机制、电子商务平台、人才引进政策、农民合作组织和园区金融支持。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认为福建农民创业园发展影响因素中最重要和最紧急的两个因素分别是福建农民创业园主导产业的合理选择以及创业园中利益联结的问题,因此论文针对这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就福建农民创业园的主导产业选择,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建立福建农民创业园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产业产值增加率、区位商、产值比重、经济带动力、人均产值系数、就业吸纳率和产业单位面积产值增加率这8个指标。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计算各产业综合得分。最后,根据地理位置分布,随机抽取7个福建农民创业园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本指标体系适用于福建农民创业园主导产业选择。就福建农民创业园利益联结问题,本文基于福建农民创业园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别从农户和企业的视角,研究农户与企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结论表明,文化程度、农户全年人均收入、市场波动状态、目标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企业销售农产品的规模对农户决策都产生显着性的影响作用,其中对农户决策影响最大的变量是农产品商品化率;企业类型、销售额、目标市场、市场价格和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的比重显着影响企业的决策,其中对企业决策影响最大的变量是企业类型。本文最后分别从完善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和加强创业园利益联结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完善主导产业首先是要选准主导产业。在选准主导产业后,通过设计主导产品、培育园区企业、建立产业化雏形来培育主导产业,将主导产业不断壮大。随后,本文从农民、企业这两个利益主体层面,提出加强农民创业园利益联结的对策建议。通过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农民发展权益以及确保农民共享创业园产生的效益这三个方面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从而调动农民参与农民创业园建设的积极性。通过落实支持企业政策、营造企业发展环境以及鼓励企业发展创新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张蕾[9](2018)在《立法对茶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以《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于2012年3月通过福建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并在2012年6月起施行。这是福建省为顺应社会发展形势的需求,而出台的全国第—部涉及茶叶产业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本文采取实地考察、拜访交流和信息资料整理分析等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农业立法情况,阐述了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法律法规对中国茶产业的影响。以2012年出台的《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为案例,解读《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中的条例内容,包括茶产业发展规划、茶叶生产与加工的农业机械、茶叶企业品牌建设、健全茶叶服务体系、茶叶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规范使用、实行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以及促进茶产业发展的鼓励和扶持措施等;剖析《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的出台对福建省茶叶生产、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初制厂改造、茶叶质量安全、科技推广应用以及茶叶品牌建设的促进作用;针对相关条例不够完善、缺乏茶叶电子商务部分和山地茶园林权抵押制度执行效果不佳等不足,提出政府和行业组织、企业可实施的对策,从而保障福建省茶产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游陈娜[10](2017)在《福安茶文化旅游和茶叶门店融合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福安拥有三大支柱产业,茶产业是其中之一,与福安的经济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前,福安茶产业发展以茶叶销售为主,经营模式比较单一,推动福安茶产业的发展需打开新的格局。据此,探索福安茶文化旅游和茶叶门店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多元化门店,促进茶文化旅游发展,增加福安茶产业发展新动能。本文以福安茶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线索,寻求茶产业创新发展对策,具体分析了福安茶产业现状和茶文化旅游现状,探讨茶文化旅游和茶叶门店融合对福安茶产业发展的影响,取得福安茶文化旅游和茶叶门店融合发展对策的研究成果。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统一协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综合分析提出构建生产格局、建设标准化体系、实施产业化经营、利用科技中坚力量和壮大龙头企业等方面的对策措施,推动福安茶产业发展。为契合发展实际和当前旅游趋势导向,设想茶文化旅游和茶叶门店融合发展方式,设计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叶审评、欣赏茶艺表演和参观茶博物馆等茶文化旅游体验项目,提出建设白云山线、廉村线、坦洋村线、品牌庄园线和禅茶线等具有福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路线的新构想,充分利用福安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优势、现有旅游景点资源,打造多元化门店,实现茶文化旅游和茶叶门店的融合发展,利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带动提高福安茶叶的知名度,提升福安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福安茶产业发展。

二、福安茶叶产业现状与对策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安茶叶产业现状与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宁德时期习近平的扶贫实践及其当代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宁德时期习近平扶贫工作的背景概述
    第一节 20 世纪80 年代宁德地区开展扶贫工作的必要性
        一、20 世纪80 年代宁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不足
        二、20 世纪80 年代宁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
    第二节 习近平上任宁德之前对贫困的思考与扶贫经历
        一、陕北梁家河时期:对贫困地区的认识与思考
        二、河北正定时期:对地区摆脱贫困的首要尝试
        三、福建厦门时期:对高山海岛地区脱贫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章 宁德时期习近平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思想扶贫:扶贫先扶志,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
        一、落实“先飞”意识,摆脱思想贫困
        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精神文明
        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念好“人才经”
    第二节 经济扶贫: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谋发展
        一、以农业为方向,坚定发展大农业
        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
        三、以农村为主线,发展乡村经济
    第三节 生态扶贫:提升生态效益,以生态促发展
        一、大兴“绿色工程”,发展生态种植业
        二、大念“山海经”,实现山海协同发展
        三、以林业为依托,发展林下产业
    第四节 党建扶贫:发挥组织力量,以党建促扶贫
        一、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二、加强党的领导,建设基层党组织
        三、以乡村为重点,提高狠抓落实效力
第三章 宁德时期习近平扶贫工作的成效、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宁德时期习近平扶贫工作的重要成效
        一、贫困思想和贫困意识得到有效改善
        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绿色理念更加深入,资源开发更加合理高效
        四、干部基本功不断扎实,党组织建设逐渐完善
    第二节 宁德时期习近平扶贫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要有“弱鸟先飞”的进取意识
        二、树立“滴水穿石”的实干精神
        三、落实“四下基层”的为民作风
        四、提倡“经济大合唱”的系统思维
    第三节 宁德时期习近平扶贫工作的当代启示
        一、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力量,防止贫困地区返贫致贫
        二、以绿色为引领,推动脱贫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有效衔接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坦洋工夫茶产业劳动就业要素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一、劳动就业生产要素构成分析
二、劳动就业生产要素资源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茶业生产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及人才结构不合理
    (二)茶农从业技术知识结构不合理及培训力度不够
    (三)茶产业劳动生产技能型人才缺乏亟待增补
三、茶产业劳动就业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坦洋茶产业茶农技术质能培训
    (二)加强培养引进提升坦洋茶产业技术型人才资源功效
    (三)加强坦洋茶产业人才综合素质培训能力
    (四)加强坦洋茶产业劳动力资源生产功效建设

(3)福安红茶品牌建设及其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茶产业品牌建设相关文献综述
2 福安红茶产业发展现状
    2.1 资源条件充足,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2 相关产业联动,市场消费需求增加
    2.3 政策扶持力度大,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升
3 福安红茶品牌建设的成效与经验
    3.1 福安红茶品牌产生
    3.2 福安红茶品牌建设成效
    3.3 福安红茶品牌建设经验
        3.3.1 福安红茶品牌生态系统的构成
        3.3.2 福安红茶品牌生态系统各参与主体的作用
4 福安红茶品牌建设存在问题
    4.1 产业链延伸不足,品牌附加值较低
    4.2 政府投入力度小,茶业协会能力有限
    4.3 农户经营理念老旧,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4.4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品牌战略同质化严重
5 福安红茶品牌建设主要措施与对策
    5.1 推进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5.2 政府发挥支撑作用,茶协提高组织化水平
    5.3 增强农户绿色生产认知,培育复合型专业人才
    5.4 实现品牌营销多样化,创造品牌溢价最大化
6 结论

(4)福安市坦洋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优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福安市坦洋茶产业
        2.1.2 产业扶持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3 扶持福安市坦洋茶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3.1 福安市坦洋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2 福安市坦洋茶产业扶持政策情况分析
        3.2.1 上级部门茶产业扶持政策情况分析
        3.2.2 福安市茶产业扶持政策情况分析
        3.2.3 福安市坦洋茶产业政策建议分析
4 福安市坦洋茶产业扶持政策效果及存在问题分析
    4.1 福安坦洋茶产业扶持政策调查分析
        4.1.1 问卷调查说明
        4.1.2 调查结果分析
    4.2 福安市坦洋茶产业扶持政策效果分析
    4.3 福安市坦洋茶产业扶持政策问题分析
5 福安市坦洋茶产业政策机制优化研究
    5.1 福安市坦洋茶产业政策要素机理和状态分析
        5.1.1 福安市坦洋茶产业政策要素机理剖释
        5.1.2 福安市坦洋茶产业政策要素状态分析
    5.2 福安市坦洋茶产业扶持政策改进建议
        5.2.1 市场服务扶持措施建议
        5.2.2 工商服务扶持措施建议
        5.2.3 财政支持扶持措施建议
        5.2.4 金融服务扶持措施建议
        5.2.5 人力资源扶持措施建议
        5.2.6 其他优惠扶持措施建议
    5.3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5)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和发展对策——以福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安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2 福安市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典型模式
    2.1 产业园区带动型
    2.2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型
    2.3 行业协会带动型
    2.4 品牌打造带动型
    2.5 电子商务带动型
    2.6 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型
3 福安市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政策门槛较高
    3.2 农户带动能力不强
    3.3 家庭农场发展不快
    3.4 农民素质整体不高
    3.5 小农户融资难
    3.6 抗风险能力较弱
4 福安市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4.1 鼓励发展家庭农场
    4.2 大力培育农村人才
    4.3 提升农业生产条件
    4.4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4.5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4.6 强化农业科技引领

(6)生态严控背景下乡村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以海南省通什镇乡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
        1.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
        1.1.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1.4 生态严控的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的创新点
    1.3 概念界定
        1.3.1 生态严控
        1.3.2 乡村
        1.3.3 空间规划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述评
    2.1 相关基础理论
        2.1.1 现实基础:地域分异规律
        2.1.2 理论依据:科学发展观
        2.1.3 规划引领:可持续发展理论
        2.1.4 应用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2 国内外关于生态控制的研究述评
        2.2.1 相关理论研究
        2.2.2 相关实践进展
        2.2.3 总结述评
    2.3 国内外乡村空间规划策略研究综述
        2.3.1 相关研究综述
        2.3.2 相关实践进展
        2.3.3 总结述评
    2.4 国内外典型案例研究
        2.4.1 Prairie Crossing社区规划
        2.4.2 南京江宁区美丽乡村示范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什镇村庄概况、空间特征、空间需求研究
    3.1 生态严控背景下乡村发展的特殊性
        3.1.1 生态严控的具体内容
        3.1.2 生态严控政策对乡村发展的要求
    3.2 通什镇村庄基本概况
        3.2.1 地理区位与行政区划
        3.2.2 人口结构与历史文化
        3.2.3 产业特征与经济发展
    3.3 通什镇村庄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3.1 普遍性——山区村落
        3.3.2 特殊性——地域差异性
    3.4 通什镇村庄空间特征分析
        3.4.1 城乡空间结构特征
        3.4.2 土地利用演变
        3.4.3 村庄空间形态演变
        3.4.4 村落要素特征
    3.5 通什镇村民对村庄空间需求调查分析
        3.5.1 现状空间满意度调查
        3.5.2 空间使用需求调查
    3.6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通什镇村庄空间发展因素研究
    4.1 动力因素对传统村落的影响
        4.1.1 区位与交通因素
        4.1.2 生态环境因素
        4.1.3 产业因素
        4.1.4 历史文化因素
        4.1.5 社会制度因素
    4.2 生态严控背景下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
        4.2.1 生态环境——产业因素
        4.2.2 生态环境——区位交通因素
        4.2.3 生态环境——社会制度因素
        4.2.4 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因素
    4.3 生态严控背景下影响因素对乡村空间的影响
        4.3.1 对生产空间的影响
        4.3.2 对居住空间的影响
        4.3.3 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生态严控背景下乡村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5.1 基于动力因素的乡村整体营造策略
        5.1.1 生态优先——严守基本生态控制线
        5.1.2 资源统筹——布局并升级生态产业
        5.1.3 记忆重塑——传承传统地域文化
        5.1.4 多方参与——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5.2 基于生态保护的空间规划结构
        5.2.1 生态空间结构
        5.2.2 村域空间结构
    5.3 基于产业发展的土地利用策略
        5.3.1 生态严控背景下乡村产业定位
        5.3.2 基于产业发展的土地利用策略
        5.3.3 基于产业发展的村庄运营策略
    5.4 基于生态严控背景的空间规划策略
        5.4.1 自然村迁村并点策略
        5.4.2 特色展示型局部改造策略
        5.4.3 针灸式微改造策略
        5.4.4 整村黎化改造策略
    5.5 基于生态严控背景的村落要素改造
        5.5.1 村落边界要素强化
        5.5.2 村落道路要素友好性改善
        5.5.3 村落建筑整饬
        5.5.4 村落节点空间塑造
        5.5.5 村落设施改造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通什镇乡村空间规划实证研究
    6.1 乡村空间规划实证研究——毛贺村
        6.1.1 村庄发展现状
        6.1.2 村庄空间规划策略
        6.1.3 实证总结
    6.2 乡村空间规划实证研究——番赛、空恋村
        6.2.1 村庄发展现状
        6.2.2 空间规划策略
        6.2.3 实证总结
    6.3 乡村空间规划实证研究——福安村
        6.3.1 村庄发展现状
        6.3.2 空间规划策略
        6.3.3 实证总结
    6.4 乡村空间规划实证研究——什贺村
        6.4.1 村庄发展现状
        6.4.2 空间规划策略
        6.4.3 实证总结
    6.5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1、论文主要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指引》(节选)
    附录2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办法》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评分表
    附录3 通什镇乡村村民对村庄空间的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4 通什镇乡村村民访谈记录(节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广东省英德市红茶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1.5 研究结构
    1.6 英德红茶产业的理论基础
        1.6.1 现代农业理论
        1.6.2 区域经济理论
        1.6.3 产业关联理论
        1.6.4 农业经济理论
2 英德红茶产业发展现状
    2.1 英德市发展概况
        2.1.1 英德市区位概况
        2.1.2 英德市经济社会概况
        2.1.3 英德农业发展概况
    2.2 英德市红茶产业发展情况
        2.2.1 我国红茶产业发展概况
        2.2.2 英德红茶产业发展概况
    2.3 本章小结
3 英德红茶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地理区位优势
        3.1.2 历史渊源优势
        3.1.3 品牌影响力优势
        3.1.4 制茶技艺优势
    3.2 劣势分析
        3.2.1 茶业市场竞争压力大
        3.2.2 茶品外销渠道狭窄
        3.2.3 消费内生增长动力不足
    3.3 机遇
        3.3.1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3.3.2 深加工茶制品流行
        3.3.3 茶旅成为一种热潮
    3.4 挑战
        3.4.1 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
        3.4.2 同类产品同质化竞争
    3.5 SWOT矩阵
        3.5.1 SWOT矩阵表
        3.5.2 SO策略
        3.5.3 WO策略
        3.5.4 ST策略
        3.5.5 WT策略
    3.6 本章小结
4 英德红茶产业发展路径
    4.1 产业化发展路径
        4.1.1 产业化发展概述
        4.1.2 红茶产业化发展模式
    4.2 产品深加工路径
        4.2.1 产品深加工概述
        4.2.2 红茶深加工模式
    4.3 茶文化创意发展路径
        4.3.1 茶文化创意发展概念
        4.3.2 茶文化创意发展模式
    4.4 本章小结
5 英德红茶产业发展建议
    5.1 依托政策支持
        5.1.1 土地流转政策
        5.1.2 财政支持政策
    5.2 发挥品牌优势
        5.2.1 品牌经营主体的培育
        5.2.2 品牌的宣传及保障
    5.3 提高红茶质量
        5.3.1 着力明星产品-英红九号
        5.3.2 突出英德红茶文化底蕴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福建农民创业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界定
        1.3.1 研究对象
        1.3.2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
        1.4.1 福建农民创业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1.4.2 福建农民创业园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1.4.3 福建农民创业园利益联结问题研究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可能的创新点
        1.6.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2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述评
    2.1 农户行为理论
    2.2 农业推广理论
        2.2.1 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2.2.2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
        2.2.3 农业发展系统论原理
    2.3 比较优势理论
    2.4 主导部门理论
    2.5 利益相关者理论
    2.6 本章小结
3 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回顾
    3.1 现代农业园区产生的背景
    3.2 现代农业园区的起步探索阶段
    3.3 现代农业园区的规范发展阶段
    3.4 现代农业园区的稳定发展阶段
        3.4.1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3.4.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4.3 台湾农民创业园
        3.4.4 福建农民创业园
    3.5 本章小结
4 福建农民创业园发展现状分析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4.1 福建农民创业园发展现状分析
        4.1.1 福建农民创业园分布情况
        4.1.2 福建农民创业园发展成效
    4.2 福建农民创业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4.2.1 主导产业选择
        4.2.2 利益联结方式
        4.2.3 基础设施建设
        4.2.4 管理运行机制
        4.2.5 电子商务平台
        4.2.6 人才引进政策
        4.2.7 农民合作组织
        4.2.8 园区金融支持
    4.3 福建农民创业园发展的影响因素AHP层次分析
        4.3.1 福建农民创业园发展的影响因素
        4.3.2 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的确定
        4.3.3 权重计算结果
        4.3.4 一致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福建农民创业园主导产业选择
    5.1 福建农民创业园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构建
        5.1.1 农民创业园主导产业指标选择的原则
        5.1.2 农业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研究现状与借鉴
        5.1.3 农民创业园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公式
        5.1.4 农业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借鉴
    5.2 福建农民创业园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5.2.1 福州罗源农民创业园
        5.2.2 泉州惠安农民创业园
        5.2.3 漳州平和农民创业园
        5.2.4 龙岩连城农民创业园
        5.2.5 三明沙县农民创业园
        5.2.6 南平延平农民创业园
        5.2.7 宁德福安农民创业园
        5.2.8 福建农民创业园主导产业选择对比
    5.3 本章小结
6 福建农民创业园利益联结问题研究
    6.1 农民创业园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义与识别
    6.2 农民创业园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6.2.1 政府
        6.2.2 企业
        6.2.3 农民专业合作社
        6.2.4 农户
    6.3 农民创业园核心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分析
        6.3.1 政府与企业
        6.3.2 政府与农民专业合作社
        6.3.3 政府与农户
        6.3.4 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
        6.3.5 企业与农户
        6.3.6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
    6.4 农户与企业利益联结方式的分析
        6.4.1 现有的利益联结方式
        6.4.2 利益联结方式选择分析——基于农户视角
        6.4.3 利益联结方式选择分析——基于企业视角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选准主导产业
        7.2.2 培育主导产业
        7.2.3 壮大主导产业
        7.2.4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7.2.5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7.2.6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农户调查问卷
附录B: 企业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立法对茶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以《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特色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农业立法领域相关研究
        2.1.1 美国农业立法领域相关研究
        2.1.2 欧盟农业立法领域相关研究
        2.1.3 日本农业立法领域相关研究
    2.2 国内农业立法领域相关研究
3 历史上有关茶产业的法律法规
    3.1 古代茶法
        3.1.1 唐代茶法
        3.1.2 宋代茶法
        3.1.3 元代茶法
        3.1.4 明代茶法
        3.1.5 清代茶法
    3.2 民国时期茶法
    3.3 新中国茶法
4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的出台背景
    4.1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出台前福建茶叶生产状况
    4.2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出台前福建茶产业在全国的地位
        4.2.1 福建茶园面积在全国中的地位
        4.2.2 福建茶叶产量在全国中的地位
        4.2.3 福建毛茶产值在全国中的地位
        4.2.4 福建茶叶出口量在全国中的地位
    4.3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出台前福建茶叶生产存在的问题
        4.3.1 茶叶结构不尽合理
        4.3.2 加工设备不够先进、环境较差、深加工产品较少
        4.3.3 茶叶产品质量差异大、部分茶叶农残超标
        4.3.4 茶叶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
        4.3.5 政出多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4.4 福建茶产业面临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需要
        4.4.1 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4.4.2 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必要性
5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出台过程及主要条款解读
    5.1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出台过程
    5.2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主要内容
        5.2.1 立法宗旨
        5.2.2 内容总述
    5.3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主要条款解读
        5.3.1 适应范畴及职能部门的界定
        5.3.2 对7个方面问题的解读
6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对福建茶产业发展的影响
    6.1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对茶叶生产状况的影响
        6.1.1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对茶叶种植面积、茶叶产量、毛茶产值的影响
        6.1.2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对茶农收入以及茶叶产值的影响
        6.1.3 小结
    6.2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对生态茶园与茶叶初制厂改造的影响
        6.2.1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规定
        6.2.2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后生态茶园建设和茶叶初制厂改造情况
        6.2.3 小结
    6.3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对茶叶质量安全的影响
        6.3.1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规定
        6.3.2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后茶叶质量安全现状
        6.3.3 小结
    6.4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对科技推广应用的影响
        6.4.1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规定
        6.4.2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后科技推广应用情况
        6.4.3 小结
    6.5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对茶叶品牌建设的影响
        6.5.1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规定
        6.5.2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后福建茶叶品牌建设情况
        6.5.3 小结
7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7.1 《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存在的问题
    7.2 建议
        7.2.1 政府和行业组织对策
        7.2.2 企业对策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着名商标、知名商标、名牌农产品、名牌产品的企业名单
附录B 茶叶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情况调查表
致谢

(10)福安茶文化旅游和茶叶门店融合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府对福安茶产业的扶持
        1.1.2 福安现有的旅游资源
    1.2 相关研究内容
        1.2.1 茶叶多元化门店的概念及内涵
        1.2.2 茶文化旅游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推广多元化门店,促进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1.3.2 依托茶文化旅游,促进福安茶产业的发展
        1.3.3 借力福安茶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容量的增长
    1.4 研究内容、创新之处和基本方法
        1.4.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创新之处
        1.4.3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福安茶产业发展现状
    2.1 福安茶产业概况
    2.2 福安茶产业的发展优势
        2.2.1 产业优势
        2.2.2 政策优势
        2.2.3 科技优势
        2.2.4 企业优势
        2.2.5 品牌优势
        2.2.6 品种优势
    2.3 福安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2.3.1 茶类结构有待优化
        2.3.2 茶叶标准化生产有待完善
        2.3.3 茶叶龙头企业、品牌有待建设
        2.3.4 茶叶科技推广力度有待加强
        2.3.5 茶文化底蕴挖掘有待深入
    2.4 福安茶叶门店经营现状
第三章 福安茶文化旅游的相关研究
    3.1 茶文化旅游的概念
    3.2 茶文化旅游研究现状
    3.3 福安茶文化旅游SWOT分析
        3.3.1 优势(Strengths)分析
        3.3.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3.3.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3.3.4 威胁(Threats)分析
    3.4 福安现有茶文化旅游景点资源
        3.4.1 海峡大茶都
        3.4.2 坦洋村
        3.4.3 南方佳木茶庄园
        3.4.4 同泰春观光工厂
    3.5 茶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借鉴
        3.5.1 省内茶文化旅游成功案例
        3.5.2 省外茶文化旅游成功案例
第四章 茶文化旅游和茶叶门店融合发展认可度分析
    4.1 调查方法
    4.2 问卷内容
    4.3 统计分析方法
    4.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4.1 门店经营者信息频率分析
        4.4.2 门店经营者对多元化门店的认可度分析
        4.4.3 门店经营者对茶文化旅游的认可度分析
第五章 茶文化旅游对福安茶产业的影响情况实证分析
    5.1 调查对象
    5.2 问卷内容
    5.3 统计分析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分析
        5.4.2 茶叶需求情况
        5.4.3 调查对象对福安茶产业的认识
        5.4.4 对福安茶文化旅游的认识
第六章 福安茶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6.1 福安茶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6.1.1 构建合理生产格局,优化茶类品种结构
        6.1.2 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茶叶标准化生产
        6.1.3 建设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实现茶业产业化经营
        6.1.4 利用科技中坚力量,加强茶叶科技推广力度
        6.1.5 深入挖掘茶文化底蕴,提升茶叶品牌影响力
    6.2 茶文化旅游和茶叶门店融合发展方式设想
    6.3 茶文化旅游体验项目设想
        6.3.1 茶叶采摘体验项目
        6.3.2 茶叶加工体验项目
        6.3.3 茶叶审评体验项目
        6.3.4 欣赏茶艺表演
        6.3.5 参观茶博物馆
    6.4 茶文化旅游路线设想
        6.4.1 白云山线
        6.4.2 廉村线
        6.4.3 坦洋村线
        6.4.4 品牌庄园线
        6.4.5 禅茶线
第七章 总结与预期
    7.1 总结
    7.2 预期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茶文化旅游和茶叶门店融合发展认可度调查问卷
附件2:福安茶产业和福安茶文化旅游情况调查问卷

四、福安茶叶产业现状与对策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宁德时期习近平的扶贫实践及其当代启示研究[D]. 黎章娅.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2]坦洋工夫茶产业劳动就业要素的调研[J]. 王立晓,徐志箴. 就业与保障, 2021(10)
  • [3]福安红茶品牌建设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 周鹭岚,罗烨欣,范水生. 茶叶学报, 2020(04)
  • [4]福安市坦洋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优化机制研究[D]. 王立晓.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5]引领小农户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和发展对策——以福安市为例[J]. 阮妙鸿,林春桃,郑昆荩. 福建农业科技, 2020(02)
  • [6]生态严控背景下乡村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以海南省通什镇乡村为例[D]. 陈莹.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广东省英德市红茶产业发展研究[D]. 赖鹤彬.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 [8]福建农民创业园发展研究[D]. 何薇.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3)
  • [9]立法对茶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以《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为例[D]. 张蕾. 福建农林大学, 2018(12)
  • [10]福安茶文化旅游和茶叶门店融合发展对策研究[D]. 游陈娜.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4)

标签:;  ;  ;  ;  ;  

福安茶业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