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铁路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一、铁路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论文文献综述)

田立霞[1](2021)在《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规划定容及调度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交通系统作为用能大户,为加速实现“双碳”目标,近年来,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的战略与政策。高铁作为中长途运输中的主力军,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在高铁用电构成中,牵引用电占比最大,是碳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高铁运营部门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现深度绿色交通,在保障牵引供电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了一系列新能源发电并入牵引供电系统的研究,以优化高铁用能结构,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铁牵引负荷不同于生活、工业用电负荷,具有分布广、冲击性强、随机不稳定、功率大、时段特征显着、安全要求高等特征,大大地增加了新能源牵引供电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难度。在前期各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高铁牵引负荷的特征、新能源发电出力特征及高铁沿线新能源分布情况等因素,在高铁沿线分段构建基于能源互联网技术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使之与沿线大电网一同为高铁牵引供电系统供电。在保障牵引供电安全的前提下,对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规划、容量配置以及后期运行调度展开研究,最后对高铁微电网的构建及运行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本文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几点:(1)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性测度方法研究安全是高铁运行的前提条件。牵引供电系统作为高铁运行的唯一动力来源,在高铁安全稳定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部分中,首先介绍了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性测度的重要性;其次,分别从高铁牵引供电风险分析和新能源发电并网影响的角度出发,确定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风险因子;然后,结合风险因子、高铁牵引供电和新能源发电相关技术条例,建立了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测评体系;最后,根据安全测评体系,提出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系数,为后续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构建及运行优化研究奠定基础。(2)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规划方法研究首先,通过对比分析高铁牵引功率、新能源出力及储能系统的特征,确定新能源发电采用高铁新能源微电网AT所的方式并入牵引供电系统。其次,综合高铁牵引网络分布特性及沿线风光分布情况,基于能源互联网技术,给出了“局部微电网、全国高铁微电网互联、区块链技术做监督、大电网做安全保障”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框架,解决了传统微电网供电范围与高铁路网分布广的冲突。互联高铁新能源微电网间电能互传互济,有效平抑不稳定新能源带来的冲击,提高新能源利用率。高铁新能源微电网与沿线大电网相联,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可保障高铁牵引供电安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3)基于安全约束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定容模型研究首先,基于能源互联网技术,将牵引供电安全作为微电网定容模型的约束条件之一,采用多目标均衡优化理论,建立以牵引供电安全系数最大、成本最低、碳排放最少为目标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定容模型。通过有效整合高铁线可用空闲土地面积、风光分布情况及相联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装机等资源,实现互联新能源微电网新能源装机及储能容量的优化配置,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投资成本。其次,采用改进型量子遗传算法(IQGA)对模型求解,结果发现高铁牵引供电系统具有较好的新能源消纳潜力。(4)基于安全约束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调度模型研究首先,以牵引供电安全、优先消纳新能源电力为指导,提出了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安全调度的基本原则;其次,根据牵引负荷特征,在牵引供电安全的约束下,对互联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牵引供电系统进行“源-网-车-储”多环节互动调节,采用多目标优化理论,建立以牵引供电安全系数最大、成本最低、碳排放最少为目标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调度模型,可提高互联微电网各环节能量综合利用率、牵引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最后,采用IQGA对模型进行求解,发现互联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运行成本低于不互联模式。

张伟[2](2020)在《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高铁接触网的规模日渐庞大,加之接触网设备众多、组成复杂、运行环境恶劣,导致高铁接触网运营维护的压力逐渐增大。当前的接触网检修管理系统对接触网设备管理较为粗放,自动化程度低,人员操作繁琐,无法准确反映所有接触网设备的真实面貌,无法实现接触网设备检修计划的自动编制及检修执行进度的可视化校核,导致接触网检修效率低,经济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精细化的检修管理系统有利于提高接触网检修效率、提高其运营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以接触网为核心,以股道为单位,囊括所有接触网设备类型的接触网组织管理模型。以“杆号标准划分、股道单位编组”为原则,研究了接触悬挂、分段绝缘器、绝缘子、避雷器、隔离开关等单股道设备,以及线岔、硬横跨、软横跨等多股道设备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型,进而建立了高铁接触网设备精细化管理模型,实现了接触网设备物有所属,为接触网检修计划的自动编制与精细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奠定了数据基础。(2)研究了一种基于弹性周期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模型。以《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规定的预防性检修周期为依据,对其检修周期进行弹性拓展,以设备编制状态为决策变量,以超周期惩罚费用与检修路径代价为优化目标,结合多目标规划中的分层序列法思想设计模型的启发式求解算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工程实际需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实现了检修任务细分,有效加强了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精细化。(3)研究了一种基于时变可靠度状态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模型。通过对接触网设备进行可靠性建模,考虑设备运行可靠度的时变性,应用以设备状态为中心的视情检修策略,在设备运行可靠度约束之下确定设备检修有效编制区间、运行极限状态、役龄回退等编制基础,以设备运行可靠度最大与检修路径代价最小为优化目标,并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求解算法。算例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可解决因设备运行可靠度时变造成的“检修过剩”与“检修不足”,更加符合检修工作要求,提高了检修质量与效益,进一步促进了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精细化。(4)在前述基础上进行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基于B/S与C/S架构相结合的方式,分别确立了IIS+ASP.NET+SQL Server的网站开发环境配置和基于Visual LISP语言的Auto CAD二次开发技术,依据高铁接触网精细化管理模型对系统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优化,建立单元化、关系型接触网设备云数据库,最后运用模块设计思路,确立系统具体结构模块,细划模块功能,实现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的开发。

李云鹏[3](2020)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列车组的不断建设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今更是作为中国的名片走向世界各地。为了解决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供电部应运而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作为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变电所等牵引供电设施进行运营维护和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铁路系统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电气铁路运营管理的效率与安全是未来的努力方向。供电部门试图将信息管理与供电设备的现场情况结合起来,开发出一套针对供电段自身特点和操作需求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尽管各供电段在构建契合自身管理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部门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仍未得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局限,使得如今的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无法满足高速列车快速发展下的企业管理需要。因此,有必要设计和研究出一套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业务需求。通过对南昌供电段牵引供电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南昌供电段现有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上,设计和开发出一套满足南昌供电段需求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在比较B/S和C/S模式的功能后,采用B/S结构进行开发;管理系统的万维[网]服务器采用Apache服务器;后台开发语言采用PHP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ySQL来搭建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总体方案,系统结构和系统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和设计,详细设计了各系统的分布和功能,给出了各个模块的设计流程和数据库细节。最后,根据南昌供电段系统的实际测试过程,分析供电段提供的所有检测数据和报表,将系统划分为8个模块:登录模块、系统管理、故障统计子系统、接触网运营维护子系统、接触网动态检测子系统、变电所检修管理子系统、轨道车管理子系统、职工教育管理子系统,并设计了每个模块的对应的数据库。该系统的开发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使业务流程标准化。特别是,通过设备运行管理系统的开发,不仅可以从大量纸质账单和各种统计调查中节省出人力资源,而且还可以直观的显示设备检修进度与存在的问题,为管理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基础,实现科学规范的铁路供电标准化管理,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保障了供电安全。

高志宣[4](2020)在《铁路机车再生制动能量智能利用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能耗小、排放低等比较优势,是公认的最环保的运输方式之一,但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随着全世界范围内人口的增加和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行业的能源消耗将进一步持续增加。所以,在当今全球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时代下,实现电气化铁路系统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至关重要。铁路中的电力机车在制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再生制动能量。我国拥有众多铁路线路且铁路沿线地势复杂,使得我国铁路中蕴含了大量的再生制动能量。如果能将铁路中电力机车产生的再生制动能量在铁路牵引供电网内部得到充分高效地利用,不仅能降低铁路运输能源消耗、保障牵引供电系统经济高效运行,还能降低我国乃至全球铁路运输行业碳排放量,从而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了提高铁路机车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率、缓解大电网的压力、降低运输公司的运行成本,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铁路机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的智能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采集牵引电网数据,利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分析计算,形成全线路再生制动能量的最优调控决策,协同控制多个双向电力电子变换器的运行,实现再生制动能量在牵引供电系统内的充分利用、降低机车用电成本。此外该系统还可实现兼顾改善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削峰填谷、清洁能源利用、接触网主动电压控制和用做铁路应急电源的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促进智能铁路电网的建设。首先对课题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分析了当前铁路能源消耗水平和铁路机车产生再生制动能量的能力,结果表明铁路机车再生制动能量的回收利用对于电气化铁路的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现有铁路电力机车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方案类型,并介绍了每种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方案的优缺点和应用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再生制动能量利用方案的瓶颈和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用于铁路机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的智能系统,该系统具有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高、可靠性高、智能化水平高等优势。然后介绍了所提能量利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模态,并建立了能量利用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模态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能量利用系统对于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能力。对加入能量利用系统后的牵引供电系统,包括牵引变电所、牵引网及功率传输设备,进行了建模,利用该模型可以分析出再生制动能量传输过程中牵引网电压、谐波电压和各导线上分布的谐波电流情况,从而可以预知再生制动能量在传输过程中对牵引供电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而给出了用于再生制动能量调控的功率传输装置(Power Transferring Device,PTD)、储能型功率传输装置(Energy-Storage-Based Power Transferring Device,EPTD)和中央控制器的控制策略。首先给出了低压PTD和EPTD装置的拓扑结构,并设计了低压PTD和EPTD装置调控再生制动能量的控制策略。然后选取了高压PTD和EPTD拓扑,并针对该拓扑中整流侧的级联H桥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能量反馈的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用于平衡每个桥臂中直流侧电容电压。为了确保高压PTD和EPTD运行的稳定性,还对PTD和EPTD中每个桥臂间功率传输范围约束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给出了高压PTD和EPTD调控再生制动能量的的整体控制策略。针对整体牵引供电系统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集中控制策略,该策略可以控制所有PTD和EPTD的协同运行,实现全线路再生制动能量的高效利用。接下来为了提高能量利用系统的经济性和高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提能量利用系统的潜能,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控制策略并开发了能量利用系统的其它功能。给出了能量利用系统兼顾改善电能质量的控制策略,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兼顾改善电能质量的控制方法及补偿电流检测方法。对兼顾改善电能质量时的EPTD容量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再生制动能量和储能装置对EPTD容量的影响。然后结合能量利用系统的结构,提出了一种利用PTD分担EPTD补偿无功功率的容量优化方法,从而降低EPTD的运行容量。之后,为了提高能量利用系统控制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集中-分散控制策略,可以在故障时迅速恢复能量利用系统对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从而增强能量利用系统抵御故障的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学模型的储能装置容量优化方法,可以合理经济地配置储能装置的容量,实现能量利用系统经济高效运行。开发了能量利用系统的其它功能,包括削峰填谷、清洁能源利用、接触网主动电压控制和用做铁路应急电源,从而进一步提高牵引供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最后对本文所提理论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牵引供电系统、PTD及EPTD的仿真模型,利用上述模型分别对文中所提的PTD和EPTD的再生制动能量调控策略、兼顾改善电能质量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并搭建了小功率实验样机,验证了文中所提的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和功率传输约束限制范围。此外,还在Matlab中对集中控制策略、集中分散控制策略和储能装置容量配置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论文研究成果的正确性。

王洁瑜[5](2019)在《唐山供电段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截止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13.1万公里,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铁路设备维护管理单位管辖设备数量逐年递增、管辖范围逐年扩大,随之设备维护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现行维修管理体系已经不适应铁路设备维护管理需要。亟待利用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通过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大数据分析,监视设备运行状态实现预测性维修,弥补计划检修和故障维修的不足,解决维修决策缺乏针对性、维修流程不合理、职工劳动强度大、设备故障率高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PDCA循环管理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唐山供电段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为研究对象,以设备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设备健康管理及故障预警理论以及主动维护为理论基础,结合唐山供电段牵引供电设备日常维修管理工作,对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构建了新唐山供电段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此外,其他供电公司或设备维护管理单位可以参考本研究维修管理体系优化结果,结合本单位设备维修管理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设备维修管理体系。

冯涛[6](2019)在《基于大数据的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当前铁路生产管理系统存在的诸多不完善,为提高铁路供电生产效率,避免人工繁复作业及其产生的各种缺陷,依据牵引供电现场作业要求和生产管理模式,规划和研制一套牵引供电生产管理平台,以商业化开发平台支撑牵引供电生产管理流程化、模块化功能,保障平台的灵活性、扩展性;采用RFID电子标签与全段牵引供电设备进行绑定,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设备定位与作业跟踪,规范作业过程;利用智能移动设备辅助完成所有现场作业活动,并围绕牵引牵引供电“检测、分析、计划、作业、验收”五大生产关键环节,实现供电各业务部门统一、协同管理;研制6C监测检测分析功能,实现6C缺陷导入/复测/整改、图形化分析,满足缺陷跟踪数字化以及可追溯性;建立生产管理数据中心,梳理数据资源,切分主题域,开发数据决策分析以及大数据应用功能,通过智能化手段辅助决策和生产管理。经过上海铁路局南京供电段对供电生产管理平台的试运行和推广运行,很好的指导了南京供电段各车间的生产管理,极大的方便了管理人员的管理,使得他们从繁复的手工以及纸质等管理方式中解放出来。同时方便了现场作业人员,手持智能移动设备定点指导施工,使得他们现场作业更有针对性,更方便快捷。整个供电生产管理平台的运行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黄硕[7](2019)在《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电气化铁路行业飞速发展,并已经成为解决客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高速铁路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具有快捷舒适、安全可靠、低碳高效、超大运量等优势。作为电气化铁路基础设施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牵引供电系统为列车提供动力能源,其运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铁路系统的可靠性。由于列车运行环境、运行条件的复杂性导致牵引供电系统出现故障不可避免,其设备或供电出现故障的概率比电力系统要高。为高效实施“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战略,除了需要我国具备强大的电气化铁路集成能力外,还需要提高其运营维护水平。但是,我国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及管理和基于可靠性评估结果的维修策略需要不断完善,国内目前还没有建立完整可行的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定量评价技术体系。为了更科学的评价牵引供电系统的可靠性,提高运营维护水平,十分有必要建立评价体系和定量的评价方法。本文充分考虑我国牵引供电系统的特性,并结合其设计特点及运行特点,从供电设备和供电服务两个层面,对近几年牵引供电系统故障数据及安全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清洗、统计和分析。通过对我国高铁牵引供电系统技术资料、运营情况及供电段、铁路局、总公司三层管理结构等的调研,研究了牵引供电设备和牵引网供电单元可靠性数据的采集需求以及定量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定量评价体系。同时,考虑到其涉及到大量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因此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并使用Python、HTML、JavaScript、CSS等语言开发了能适用于三层管理结构的牵引供电系统基础数据收集与定量评价系统。此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的B/S架构,使之与管理信息系统或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系统相融合、充分共享资源。此外,根据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软件开展实例分析,通过分析我国典型高铁运行线路的牵引供电系统故障数据,获得实际运营线路的评价结论并提出了工程指导建议,为运营维护部门实施可靠性管理和基于可靠性的维修奠定了基础。最后,以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设计和可靠性维修为例,说明了牵引供电可靠性数据收集与评价系统的应用研究,为我国铁路系统开展可靠性管理以及提高运营维护水平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并且可以作为数据挖掘、数据融合以及风险评估的基础。

周俊[8](2019)在《基于微服务的铁路供电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铁路供电运营维护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生产过程中的信息集中展示、联合分析,为了实现预防和处理各段网变电各专业发生的各种应急事件,及保障各段作业安全而建立的。它包括接触网、变电、电力、轨道车、应急指挥管理等子系统,各个子系统通过接口的方式来实现信息共享,构成整个系统。当前铁路供电轨道车管理系统是基于SOA框架构建的,过重的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企业服务总线,使得系统与铁路供电运维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性能不高,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业务的快速变革,系统部署复杂,扩展性差。随着铁路供电信息化的发展,系统需要一种能够应对业务快速变化、扩展性好的架构变的越来越迫切。本文采用基于阿里云服务器、Spring Cloud、MYSQL、AngularJs、Docker、Jenkins为基础的框架设计,其优势在于系统的运行环境便于管理,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服务器硬件水平进行动态伸缩。同时,微服务的开发模式,保证了系统应对未来业务变化的可扩展能力,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在对南昌局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供电管辖内供电生产业务需求分析,记录现场工作人员提供的系统改进意见,总结出当前系统存在的一些不足,做出系统开发的需求文档。重点分析了系统的架构设计,对框架的nginx层、网关层、业务层、接口层、业务逻辑层、数据仓库层、用户界面层、服务注册中心层、容器化部署层进行描述,并通过设计的系统架构对系统进行改造。每个微服务完成特定的功能,独立部署后发布在特定的容器中。在服务的部署过程中,使用docker部署其运行环境。以轨道车运行安全系统为例,对系统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针对服务器的要求,给出了设计方案,并实现将系统部署在阿里云服务器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对系统进行模块划分,给出数据库设计方案。各微服务之间采用轻量级的RESTful(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接口进行通信,选用RabbitMQ[实现服务消息通信,并使用Jenkins实现服务的可持续发布。通过对系统的通信接口测试、压力测试以及线上测试,结果显示微服务改造后的系统性能提高明显,且通讯相应快,系统的开发周期大大缩短。目前,铁路供电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已经在生产环境中上线,实现的模块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基本达到预期要求。

马英晅[9](2019)在《基于C#铁路牵引供电远动报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铁路线路的不断完善,远动系统已经成为供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远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模块就是报表生成。伴随着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从宏观上掌握牵引供电系统的电力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借助于报表系统来分析、提取重要信息。能提高铁路采集数据库的利用价值,因此铁路报表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为了使铁路供电远动报表系统能够使各级工作人员更加方便和快捷得制作和查询报表,本文选取阳平关——安康铁路线路为研究对象,设计并优化了铁路远动报表系统。本文基于.NET平台使用C#语言进行开发,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首先针对现阶段铁路报表的特殊性进行需求分析,其次根据牵引供电报表系统功能性需求,采用C/S(Client/Server)模式,分别对系统的客户端和服务器做了设计,客户端包含了系统管理、工程管理和数据查询三个模块划分,对各个模块进行模块化功能实现。最后对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设计,并根据实际的需求对其完成了优化,增强了其实用性价值。本文设计完成的铁路牵引供电远动报表系统,具有能够随意更换铁路线路、查询指定线路上的数据信息、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生成日月报表等的实用性功能以及对用户进行管理的辅助性功能。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系统迅速地从数据库中获取有用的数据信息,然后利用报表辅助分析工具对某些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推测数据的变化趋势,从而降低系统的故障率。或者通过报表的汇总,迅速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合理调度保证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以上报表功能的实现对今后铁路远动报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王章[10](2018)在《铁路牵引供电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铁路建设已经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众所周知,铁路不仅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更是国家运输各种材料以达到资源互补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随着铁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铁路经济所带来的收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地位也愈发重要。在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国家体制改革愈发深化的大背景之下,铁路技术的研究也必须更加深入。所以,这要求我们要促进各铁路局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并在针对自身特点的情况下将之与供电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最终以针对自身的需求为基础,开发出更加适合应用于供电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

二、铁路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路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规划定容及调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高铁供电安全研究现状
        1.3.2 新能源发电并入牵引供电系统研究现状
        1.3.3 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微电网定容研究现状
        1.3.4 基于能源互联网的微电网调度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第2章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及相关基础理论
    2.1 高铁供电理论
        2.1.1 高铁供电系统基本架构
        2.1.2 牵引供电原理
    2.2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牵引供电
        2.2.1 可行性及必要性
        2.2.2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牵引供电的特殊性
        2.2.3 重点研究内容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牵引供电安全理论
        2.3.2 定容优化理论
        2.3.3 调度优化理论
        2.3.4 多目标优化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性测度方法研究
    3.1 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性测度的重要性
    3.2 风险识别
        3.2.1 历史电力机车故障分析
        3.2.2 新能源发电并网的影响
        3.2.3 风险因子
    3.3 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性测度
        3.3.1 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测评体系
        3.3.2 高铁新能源牵引供电安全系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规划方法研究
    4.1 新能源发电并入牵引供电系统的并入方式
        4.1.1 特征分析
        4.1.2 并入方式的选取
    4.2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构建原则
    4.3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基本架构
    4.4 建立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的核心技术
        4.4.1 能源互联网技术
        4.4.2 区块链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安全约束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定容模型研究
    5.1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定容主要相关因素分析
        5.1.1 新能源发电预测
        5.1.2 牵引负荷预测
    5.2 “源-源-储”互动调节机制
    5.3 基于安全约束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定容模型
        5.3.1 MOPEC模型框架
        5.3.2 目标函数
        5.3.3 约束条件
    5.4 基于改进型量子遗传算法求解
        5.4.1 量子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5.4.2 改进型量子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5.4.3 改进型量子遗传算法流程
    5.5 算例仿真
        5.5.1 输入数据
        5.5.2 参数设置
        5.5.3 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安全约束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调度模型研究
    6.1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调度的基本原则
        6.1.1 高铁“源-网-车-储”多环节互动机制
        6.1.2 情景分析
    6.2 基于安全约束的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调度模型
        6.2.1 目标函数
        6.2.2 约束条件
        6.2.3 模型求解
    6.3 算例仿真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研究
    7.1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7.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7.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基本理论
        7.2.1 模糊神经网络
        7.2.2 模糊神经网络原理
    7.3 高铁新能源微电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7.3.1 模型的构建
        7.3.2 模型评价过程
    7.4 算例仿真
        7.4.1 数据预处理
        7.4.2 模型求解
        7.4.3 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果与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2)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铁接触网检修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3 高铁接触网检修编制策略及应用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高铁接触网设备精细化管理模型的研究
    2.1 接触网系统的组成
    2.2 高铁接触网设备组织管理模型
        2.2.1 接触网设备宏观组织管理模型
        2.2.2 接触网设备微观组织管理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弹性周期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方法
    3.1 建模基础
        3.1.1 建模要素
        3.1.2 问题描述
        3.1.3 前提及假设
    3.2 模型构建
        3.2.1 参数及变量说明
        3.2.2 目标函数
        3.2.3 约束条件
    3.3 模型求解策略
        3.3.1 求解算法设计
        3.3.2 算法步骤及流程
    3.4 算例分析
        3.4.1 算例设计
        3.4.2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时变可靠度状态区间的高铁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方法
    4.1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接触网设备建模
        4.1.1 时变可靠度
        4.1.2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检修决策模型
    4.2 建模基础
        4.2.1 问题描述
        4.2.2 接触网设备可靠性模型
        4.2.3 检修役龄回退
        4.2.4 设备极限状态
        4.2.5 设备检修有效编制区间
        4.2.6 前提及假设
    4.3 接触网状态检修编制模型构建
        4.3.1 参数及变量说明
        4.3.2 目标函数
        4.3.3 约束条件
    4.4 模型求解策略
        4.4.1 求解算法设计
        4.4.2 算法步骤及流程
    4.5 算例分析
        4.5.1 算例设计
        4.5.2 结果分析与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
    5.1 系统需求分析
        5.1.1 目标用户分析
        5.1.2 功能需求分析
    5.2 系统开发架构设计
        5.2.1 系统整体架构
        5.2.2 系统开发架构
    5.3 系统具体模块设计
        5.3.1 网站主系统
        5.3.2 检修沙盘辅助管理系统
    5.4 系统数据库设计
        5.4.1 数据库概念设计
        5.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5 网站主系统实现
        5.5.1 系统管理模块
        5.5.2 检修管理模块
        5.5.3 设备数量统计模块
        5.5.4 检修情况统计模块
        5.5.5 数据报表生成模块
    5.6 检修沙盘辅助管理系统实现
        5.6.1 系统设置模块
        5.6.2 线条状设备模块
        5.6.3 点状单项设备模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铁路信息化面临的形势
    1.3 本系统的建设目标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介绍
    2.1 C/S与 B/S间的选择
        2.1.1 C/S模式的特点
        2.1.2 B/S模式的特点
        2.1.3 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2.2 系统开发的工具介绍
        2.2.1 Apache介绍
        2.2.2 Mysql介绍
        2.2.3 PHP介绍
    2.3 其他网页技术介绍
        2.3.1 HTML介绍
        2.3.2 JavaScript介绍
        2.3.3 CSS介绍
    2.4 系统开发的框架介绍
        2.4.1 CodeIgniter框架介绍
        2.4.2 MVC框架介绍
    2.5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3.1 南昌供电段概述
        3.1.1 南昌供电段简介
        3.1.2 南昌供电段组织结构
    3.2 使用者需求
        3.2.1 接触网管理子系统
        3.2.2 电力管理子系统
        3.2.3 变电管理子系统
        3.2.4 轨道车管理模块
        3.2.5 调度管理子系统
        3.2.6 安全管理子系统
        3.2.7 综合管理子系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4.1 开发环境的搭建
    4.2 系统的总体策略
        4.2.1 系统结构
        4.2.2 网络结构
        4.2.3 硬件结构
    4.3 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设计
    4.4 大数据处理中心
        4.4.1 大数据存储
        4.4.2 数据流转过程
        4.4.3 大数据EAI企业数据总线服务
    4.5 系统的数据安全及可靠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管理
    5.2 登录管理
    5.3 接触网管理子系统
        5.3.1 接触网基础数据
        5.3.2 接触网运营
        5.3.3 接触网巡视
        5.3.4 专项整治
    5.4 电力管理子系统
    5.5 变电管理子系统
    5.6 自轮运转管理子系统
        5.6.1 轨道车模块
        5.6.2 汽车模块
    5.7 调度管理子系统
        5.7.1 生产指挥管理
        5.7.2 天窗信息管理
        5.7.3 生产抢修
        5.7.4 6C系统
    5.8 安全管理子系统
        5.8.1 安全追踪
        5.8.2 问题库
        5.8.3 安全用具
        5.8.4 巡视奖励
        5.8.5 安全协议
        5.8.6 应急案例
    5.9 综合管理子系统
        5.9.1 人力资源
        5.9.2 计件工资
        5.9.3 指纹打卡
        5.9.4 教育考试
        5.9.5 生产物料
    5.10 接触网动态检测子系统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工作总结及成果
    6.2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4)铁路机车再生制动能量智能利用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能耗型
        1.2.2 储能型
        1.2.3 逆变回馈型
        1.2.4 逆变负载型
    1.3 论文的创新点和结构安排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能量利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模型
    2.1 能量利用系统介绍
        2.1.1 系统介绍
        2.1.2 系统工作模态
        2.1.3 再生制动能量的利用
    2.2 能量利用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2.2.1 牵引变电所建模
        2.2.2 牵引网建模
        2.2.3 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系统建模
        2.2.4 整体模型及网络求解
    2.3 能量利用系统优势分析
        2.3.1 可靠性高
        2.3.2 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高
        2.3.3 智能水平高
    2.4 本章小结
3 能量利用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3.1 低电压等级功率传输装置的再生制动能量传输控制策略
        3.1.1 低电压等级PTD的控制策略
        3.1.2 低电压等级EPTD的控制策略
    3.2 高电压等级功率传输装置的再生制动能量传输控制策略
        3.2.1 高电压功率传输装置的拓扑选择
        3.2.2 整流侧控制策略
        3.2.3 逆变侧储能侧功率控制策略
        3.2.4 高电压功率传输装置整体控制策略
    3.3 能量利用系统的集中控制策略
        3.3.1 集中控制策略优化调控算法规则
        3.3.2 集中控制策略优化调控算法步骤
    3.4 本章小结
4 能量利用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
    4.1 能量利用系统的兼顾改善电能质量控制策略
        4.1.1 改善电能质量的控制策略
        4.1.2 改善电能质量控制时的补偿电流检测
    4.2 EPTD容量优化控制
        4.2.1 EPTD容量分析
        4.2.2 再生制动能量对EPTD容量的影响
        4.2.3 储能装置对EPTD容量的影响
        4.2.4 EPTD容量优化控制策略
    4.3 能量利用系统的集中-分散控制策略
        4.3.1 集中控制策略
        4.3.2 分散控制策略
        4.3.3 集中-分散控制策略的负载功率检测及调控功率计算
    4.4 储能装置容量优化设计
        4.4.1 列车能耗模型
        4.4.2 储能装置容量优化方法
    4.5 能量利用系统的其它辅助功能
        4.5.1 削峰填谷
        4.5.2 清洁能源的利用
        4.5.3 接触网主动电压控制
        4.5.4 铁路应急电源
    4.6 本章小结
5 仿真和实验验证
    5.1 功率传输装置的再生制动能量传输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验证
        5.1.1 低电压等级功率传输装置的再生制动能量控制仿真验证
        5.1.2 高电压等级功率传输装置的整流侧控制实验验证
        5.1.3 高电压等级功率传输装置的功率传输约束范围实验验证
        5.1.4 高电压等级功率传输装置的再生制动能量控制仿真验证
    5.2 系统集中控制策略仿真验证
        5.2.1 集中控制策略仿真验证
        5.2.2 集中控制策略优势仿真验证
        5.2.3 优化调控结果仿真验证
    5.3 改善电能质量功能仿真验证
        5.3.1 改善电能质量功能仿真验证
        5.3.2 容量优化控制策略仿真验证
    5.4 系统集中-分散控制策略仿真验证
    5.5 储能装置容量优化配置仿真验证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唐山供电段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设备管理理论
        2.1.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1.2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2.1.3 设备健康管理及故障预警理论
    2.2 设备维修管理
        2.2.1 设备维修管理基本内容
        2.2.2 设备主动维修管理
    2.3 信息化管理
        2.3.1 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2.3.2 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2.3.3 信息化管理的技术支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唐山供电段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唐山供电段概况
    3.2 唐山供电段牵引供电设备组成及特点
    3.3 唐山供电段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
        3.3.1 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组织结构
        3.3.2 牵引供电设备维修模式
        3.3.3 牵引供电设备维修流程
    3.4 唐山供电段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问题和原因分析
        3.4.1 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管理存在问题
        3.4.2 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唐山供电段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4.1 维修管理体系优化目标
    4.2 维修管理组织结构优化
    4.3 维修管理模式优化
        4.3.1 建立故障预警机制
        4.3.2 建立故障辅助决策机制优化维修决策
        4.3.3 确立最佳预防维修周期
    4.4 维修管理流程优化
        4.4.1 故障抢修流程优化
        4.4.2 特殊巡视流程优化
        4.4.3 计划性周期维修流程优化
        4.4.4 新线介入、接管工作流程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唐山供电段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优化实施保障
    5.1 组织保障措施
        5.1.1 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
        5.1.2 强化生产组织管理
        5.1.3 注重引导员工主动维护意识
    5.2 人力保障措施
        5.2.1 职工专业素质培养
        5.2.2 基层团队建设
        5.2.3 落实奖惩绩效考核机制
    5.3 技术保障措施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大数据的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研究概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总体设计及硬件平台搭建
    2.1 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内容
        2.1.1 设计原则
        2.1.2 总体技术路线
        2.1.3 平台整体架构
        2.1.4 功能架构
        2.1.5 开发环境
    2.2 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2.3 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硬件设计
        2.3.1 网络硬件拓扑
        2.3.2 接触网一杆一档
        2.3.3 牵引变电一所一档
        2.3.4 作业车一车一档
        2.3.5 移动作业智能终端及RFID电子标签
        2.3.6 管理平台数据服务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牵引供电生产管理平台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大屏展现
    3.2 牵引供电生产设备
        3.2.1 接触网模块
        3.2.2 牵引变电所模块
        3.2.3 作业车模块
    3.3 网络管理平台管理
        3.3.1 工作票管理
        3.3.2 生产计划管理
        3.3.3 天窗管理
        3.3.4 缺陷问题库管理
        3.3.5 6C管理
        3.3.6 标识管理
        3.3.7 综合调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牵引供电生产管理平台运行效果
    4.1 牵引供电生产管理平台试运行
    4.2 牵引供电生产管理平台推广运行
第五章 总结
    5.1 主要工作回顾
    5.2 本课题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研究理论基础
    2.1 牵引供电系统概述
    2.2 可靠性评估手段及分析方法
        2.2.1 解析法
        2.2.2 模拟法
        2.2.3 可靠性数据收集与评价的提出
    2.3 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价研究的基础
        2.3.1 高速铁路运维体系的研究
        2.3.2 牵引供电系统停运性质分类
        2.3.3 非计划停运故障分类
    2.4 本章小结
3 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价体系
    3.1 构建可靠性评价体系
    3.2 可靠性评价指标的建立
        3.2.1 评价系统结构
        3.2.2 状态分类
        3.2.3 统计单位
        3.2.4 相关标准和规范
        3.2.5 可靠性评价共有指标
        3.2.6 牵引网供电单元可靠性评价特有指标
        3.2.7 运营线路牵引网可靠性评价特有指标
    3.3 可靠性评价体系实施需求分析
        3.3.1 三层管理结构实施需求总述
        3.3.2 供电段层面实施需求分析
        3.3.3 路局层面实施需求分析
        3.3.4 铁路总公司实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牵引供电系统数据收集与可靠性评价软件设计
    4.1 软件系统结构
    4.2 数据收集系统概述
        4.2.1 数据收集系统概念模型
        4.2.2 数据库字典
        4.2.3 数据收集系统逻辑模型设计
        4.2.4 数据库物理设计
    4.3 B/S架构软件设计
        4.3.1 软件技术概要
        4.3.2 整体功能结构
        4.3.3 基本功能实现
        4.3.4 数据可视化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价算例分析及应用
    5.1 算例分析
        5.1.1 典型高铁线路非计划停运故障情况分析
        5.1.2 2015年京沪高铁线路可靠性评价
    5.2 可靠性评价系统的应用研究
        5.2.1 可靠性管理
        5.2.2 可靠性设计
        5.2.3 可靠性维修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微服务的铁路供电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铁路供电运营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1.2.2 微服务架构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微服务
    2.1 微服务概述
        2.1.1 微服务架构
        2.1.2 Spring Cloud框架
    2.2 微服务与容器技术
        2.2.1 容器技术
        2.2.2 微服务与容器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路供电生产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分析
    3.1 绿色数据共享中心平台
        3.1.1 供电数据中心
        3.1.2 变电电力数据中心
        3.1.3 供电GIS数据中心
    3.2 决策应急指挥平台
        3.2.1 应急指挥系统
        3.2.2 健康管理与故障预测系统
    3.3 生产管理平台
        3.3.1 生产管理平台结构组成
        3.3.2 南昌供电段组织结构
        3.3.3 轨道车管理系统需求概述
        3.3.4 基础管理
    3.4 综合管理平台
        3.4.1 材料器具管理系统
        3.4.2 规章制度管理系统
        3.4.3 考勤考核系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路供电生产运营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1.1 关键技术选型
        4.1.2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2 系统数据模型设计
        4.2.1 轨道车运行安全管理系统模型设计
    4.3 系统服务器部署设计
        4.3.1 服务器环境的基本信息
        4.3.2 基于ECS服务器部署设计
    4.4 工作流程设计
        4.4.1 Acriviti介绍
        4.4.2 基于Activiti的Workflow设计
    4.5 服务消息通讯设计
        4.5.1 消息组件选型
        4.5.2 基于Rabbit MQ的服务消息通讯设计
    4.6 服务持续集成设计
        4.6.1 Jenkins介绍
        4.6.2 基于Jenkins的服务持续集成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供电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微服务实现
    5.1 系统环境搭建
        5.1.1 服务器环境的基本信息
        5.1.2 Docker的安装
        5.1.3 自动化运维部署
        5.1.4 Rabbit MQ部署
    5.2 服务注册中心搭建
    5.3 系统测试
        5.3.1 接口测试
        5.3.2 系统压力测试
        5.3.3 系统线上测试
    5.4 系统部分功能展示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本课题今后需要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C#铁路牵引供电远动报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来源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
        1.3.1 国外报表技术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1.3.2 国内报表技术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开发环境和工具及系统结构选择
    2.1 牵引供电远动报表管理系统的开发环境
    2.2 牵引供电远动报表管理系统的开发工具
        2.2.1 Visual Studio2005 简介
        2.2.2 C#语言简介
        2.2.3 SQL Server2005 简介
        2.2.4 Excel简介
    2.3 牵引供电远动报表系统的架构选择
        2.3.1 常见系统构架
        2.3.2 B/S与 C/S的选择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牵引供电远动报表系统的需求分析及概要性功能研究
    3.1 报表系统的开发规划
    3.2 报表系统的需求分析
        3.2.1 报表系统需求概述
        3.2.2 报表系统功能要求
        3.2.3 报表系统的功能设计
    3.3 报表系统特性分析
    3.4 报表自动生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牵引供电远动报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4.1 报表系统的架构
    4.2 报表系统的总体设计
        4.2.1 系统逻辑结构
        4.2.2 系统模块划分
        4.2.3 用户权限设计
    4.3 报表系统的详细设计
        4.3.1 用户管理模块
        4.3.2 变电站信息查询
        4.3.3 工程管理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服务类数据表
        4.4.2 存储类数据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牵引供电远动报表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主界面
    5.2 地图功能
        5.2.1 缩放
        5.2.2 拖动
        5.2.3 点击
        5.2.4 取点
    5.3 系统管理
        5.3.1 用户登录
        5.3.2 用户注销
        5.3.3 密码修改
        5.3.4 用户管理
    5.4 工程管理
        5.4.1 变量管理
        5.4.2 变电所管理
    5.5 变电所信息查询
        5.5.1 历史数据查询
        5.5.2 数据图形显示
        5.5.3 报表生成
        5.5.4 警告信息
    5.6 数据库的连接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课题研究总结
    6.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10)铁路牵引供电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铁路牵引供电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2 铁路牵引供电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设计系统化的数据库, 使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各种数据可以有效的被收集与处理
    2.2 要设计具有权限的管理模式
    2.3 设备质量检测
3 铁路牵引供电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4 铁路牵引供电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带来的优势
    4.1 实现铁路牵引供电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对于铁路产业确立管理目标有极大帮助
    4.2 铁路牵引供电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各项事务的方面也十分具有优势
5 结语

四、铁路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铁新能源微电网规划定容及调度优化研究[D]. 田立霞.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高铁接触网精细化检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 张伟.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6)
  • [3]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云鹏.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4]铁路机车再生制动能量智能利用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高志宣.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5]唐山供电段牵引供电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王洁瑜. 燕山大学, 2019(06)
  • [6]基于大数据的牵引供电生产网络管理平台研究[D]. 冯涛.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4)
  • [7]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评价研究[D]. 黄硕.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基于微服务的铁路供电运维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D]. 周俊.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9]基于C#铁路牵引供电远动报表系统的设计与优化[D]. 马英晅.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10]铁路牵引供电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王章. 智能城市, 2018(01)

标签:;  ;  ;  ;  ;  

铁路牵引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