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机构新出路:参与新产品鉴定

质检机构新出路:参与新产品鉴定

一、质检机构新出路:参与新产品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鹏飞[1](2021)在《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文中指出洗涤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洗涤技术是人类保持健康、维持生存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追求美好生活、展示精神风貌的重要方式。人类洗涤的历史与文明史一样悠久绵长,从4000多年前的两河流域到我国的先秦,无不昭示着洗涤与洗涤技术的古老。但现代意义上的洗涤及其技术,是以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标志的,在西方出现于19世纪末,在我国则更是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前身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中央工业试验所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是我国日化工业特别是洗涤工业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专业技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洗涤技术研发的核心和龙头。以之为研究对象和视角,有助于系统梳理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全貌。迄今国内外关于我国洗涤技术发展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成果的介绍或者是某一时段前沿的综述,且多为专业人员编写,相对缺乏科学社会学如动因、特征与影响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讨论;同时,关于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系统学术研究也基本处于空白阶段。基于丰富一手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院史档案,本文从该院70年洗涤技术研发的发掘、梳理中透视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的历程、动因、特征、影响及其当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在对档案资料进行初步分类、整理时,笔者提炼出一些问题,如:为何我国50年代末才决定发展此项无任何研发究经验的工业生产技术?在薄弱的基础上技术是如何起步的?各项具体的技术研发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究竟哪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整体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在技术与社会交互上,哪些因素对技术发展路径产生深刻影响?洗涤技术研发的模式和机制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技术的发展又如何重塑了人们的洗涤、生活习惯?研究主体上,作为核心研究机构的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在我国洗涤技术发展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其体制的不断变化对技术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曲折发展史对我国今天日用化工的研发与应用走向大国和强国有哪些深刻的启示?……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以国内外洗涤技术的发展为大背景,分别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它离子型(非离子、阳离子、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助剂及产品、合成脂肪酸等四大洗涤生产技术入手,以关键生产工艺的突破和关键产品研发为主线,重点分析各项技术研究中的重点难点和突破过程,以及具体技术研发之间的逻辑关系,阐明究竟是哪些关键工艺开发引起了工业生产和产品使用的巨大变化;同时,注重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缘由、研究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具体探讨,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发展。经过案例分析,本文得到若干重要发现,譬如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洗涤剂技术是当时社会急切需求的产物,因此开发呈现出研究、运用、生产“倒置”的情形,即在初步完成技术开发后就立刻组织生产,再回头对技术进行规范化和深化研究;又如,改革开放后市场对多元洗涤产品的需求是洗涤技术由单一向多元转型的重要动因。以上两个典型,生动反映出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因素对技术研发的内在导向。经过“分进合击”式的案例具体研究,本文从历史特征、发展动因和研发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认为:我国洗涤技术整体上经历了初创期、过渡期、全面发展期和创新发展期四个阶段,而这正契合了我国技术研发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精到新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以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分析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反映出社会需求、政策导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环保要素在不同时代、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共塑了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走向;伴随洗涤领域中市场在研究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洗涤技术的研发机制逐渐由国家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度和转化。本文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全面拓展,如全球视野中我国洗涤技术的地位以及中外洗涤技术发展的比较、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核心力量的潜力发挥等。

刘方[2](2019)在《DL机械加工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方案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去成本”理念的推广,企业由粗放型管理模式逐渐向精细化管理模式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国内机械加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扩大产能的同时,企业更应注重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注重绿色制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提倡高效率、柔性化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思想不仅与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相符合,也可以有效地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营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目前,精益生产管理理念在国内外各领域、各行业的大中小企业都逐渐被推广与实践。本文以DL机械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生产管理体制不健全的现状,提出引入精益生产管理的思想,合理选用管理方法来革新DL公司生产管理方式,提高其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首先,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与数据分析对比,找出DL公司目前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现场环境管理混乱、产品交期管理不善、质量管理不善、缺少有效的库存管理方式等。现存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人员、环境、设备管理不善,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生产计划与需求不匹配、存货物资管理不善等方面。其次,在精益生产理论的基础上,确定整体改善目标,以铸造车间为示范车间进行试验推广,调整公司组织结构,为后续工作展开做好铺垫。然后,通过运用6S管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看板管理等精益生产管理工具,改善企业现场环境,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提高产品交付率与成品率,降低企业库存。最后,为促进精益生产的持续改善,提出运用构建精益文化框架、实施双向激励等方法加强团队合作与人本管理,同时构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来实现企业信息流的畅通。通过对DL公司精益生产管理方案的研究,笔者总结出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全员参与,依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改革需循序渐进且不可急于求成等结论。本文希望能够切实帮助DL公司解决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营造精益文化氛围,打造知识型、学习型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也希望本文总结的经验与结论能够为其他同类型中小型机械加工企业引入精益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楠[3](2018)在《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生产力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开始追求质量更高、更加精致的产品,这就要求公司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来吸引消费者。然而,产品质量的提升依赖企业对产品成本的投入,这又与企业降低产品成本的要求相冲突。为了平衡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之间的矛盾,达到二者兼顾,才有了质量成本管理。通过解剖HT公司这样一家处于质量成本管理初级阶段的制造业公司样本,不光可以促进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也能为其他处于质量管理类似阶段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首先总结了质量成本管理相关理论,侧重比较了四种主要质量成本管理理论,为后文打下理论基础。文章以H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践双结合的研究方式,通过深入HT公司实地调研并查阅公司财务数据,了解其生.产、经营状况和质量成本管理情况,给HT公司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质量成本管理诊断。依据诊断的结果和对质量成本管理理论适用情况的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为HT公司选择了最适应其发展状况的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理论来改进其质量成本管理水平。针对HT公司对质量成本管理责任界定不清,质量成本统计科目粗糙,没有质量成本控制的有效模式等具体问题分别给出了改进方法细则和措施。通过在HT公司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实际应用,完善了 HT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进而提高其质量成本管理水平。本文澄清了质量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疑点和难点。针对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所做的分析和诊断以及提出的改进建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于制造型企业、尤其是质量成本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企业,此文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借鉴效果和实用参考。

陈蓉[4](2017)在《湖北质监系统省直检验检测机构转企改制研究》文中指出质量监督是提升产品质量,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的需要,更是加快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国有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是我国政府机构质量监督最有力的技术保障。随着国际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全球化趋势的日趋明显,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行业正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前景的现代服务业之一。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检测技术机构大量涌入和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迅速崛起,传统的国有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机构既面临巨大挑战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大背景下,在国有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纷纷转型的大环境中,聚焦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转企改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五家省直属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现状,系统研究分析其目前所面的发展困境,利用比较分析法结合国内外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转型发展的先进经验,并通过SWOT分析法展现了湖北质监省直检测机构改革将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提出了转企改制的最佳路径。最后,进一步深入展开转企改制的具体策略。

韩毅[5](2017)在《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文中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是让现代职业教育有法可依,实现依法治教的重要保障,其中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加强在制度层面增强现代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建立制度自信。形成保障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持续增强的制度体系,是为制定我国教育整体战略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为直接对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经济价值建立法律依据,为即将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最大化的发挥社会效益并保持新态势发展模式提供保障体系,为现代职业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智能生态体系中的新一轮大发展建立制度体系和政策支撑。本研究以制度变迁理论、社会功能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历史法、文献法、比较研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教育体系内部和社会环境外部现行的制度和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查找这些制度政策中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部分及影响因素;第二,借鉴国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和政策,以及结合我国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并实施的许多利好政策;最后,提出增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和相关政策。本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主要包括:第一,根据制度变迁理论,从变迁需求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的角度,解释了导致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外部环境因素;从变迁过程中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影响因素的角度,梳理自建国以来的制度和政策文本,分析了不同时期吸引力不足的内部因素。从外部和内部论证了制度及政策对吸引力的决定性作用。第二,基于社会功能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从教育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状态出发,提出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制度路径选择。以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促进实现依法治教、拓宽职教经费多元投入渠道巩固稳定增长机制、共创智能化的现代职业教育精准供需平台的路径加快实现教育供给侧改革;以建构大众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网状合作模式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化就业和创业制度政策环境的路径满足公众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扩张。第三,根据终身教育理论,为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教育资源供给环境成为必须。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模式,建构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智能生态环境及保障机制。从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时代,过渡到与互联网融为一体的教育平台发展新模式时代,形成互联网时代的现代职业教育思维。运用网络协同、效率提升的双螺旋运行模式,达到现代职业教育的精准驱动,无限接近于教育供求的平衡状态。以法制、赋能、监督、共享、预警保障机制,显示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万物互联、人人互通、实时互动的互联网时代特征。

要宇晨[6](2017)在《山西老陈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制醋行业是山西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助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有着深远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食疗养生意识的提高,食醋产品倍受到关注,食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崛起。享誉中华大地的山西老陈醋有着三千年文化渊源和六百余年品牌历史,拥有独一无二的风味品质,积淀了绵长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顶着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兼具经济价值和品牌价值。即便如此,山西老陈醋产业的发展之路也在今天受到挫折,企业管理思维局限、创新研发思路桎梏、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分散、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品牌影响力孱弱等现实问题都成为阻碍山西老陈醋产业发展壮大的硬伤。作为醋业大省,山西想要实现这一特色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突破以上瓶颈。本文以山西老陈醋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国内外食醋产业相关研究动态,透过产业经济学视角采用SCP范式分析工具对山西食醋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从外部宏观环境、供需市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市场绩效等几个方面入手,发现山西食醋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政策扶持少、融资困难、市场集中度低、企业创新研发力量弱、现代化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基于以上一系列的深度分析,亮明山西老陈醋产业的竞争优势,深厚积淀的文化底蕴、坚守品质的工匠精神、蕴含丰富的功能因子以及新国标、地标保护措施等公文条例的颁布都为构建山西老陈醋产业发展战略措施体系铺设了基础。文章第五和第六部分通过厘清战略指导思想、树立愿景目标、制定原则方针、明确战略立足点,以“提质增效、扶大限小”为核心战略,从宏观保障措施、行业协会职责和企业发展战略三大方面提出发展战略构想,为促进山西食醋生产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决策思路,为构建充满活力的完整食醋产业链提供参考意见,助力山西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张容[7](2016)在《政策执行视角下的国有林场改革实践研究 ——以湖北太平国有林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以湖北省太平国有林场的改革为研究个案,从政策执行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太平国有林场改革的地方实践,试图通过展现具体的改革实践过程中省、直属上级单位、林场管理局、林场职工、周边县、乡、村之间动态复杂的互动过程,来揭示国有林场执行政策的内在驱动机制和外在压力体制。文章考察太平国有林场的历次改革后认为,国有林场发展和改革的背后逻辑是既是发展理念的转变:资源消耗向生态保护的转向,也是政治倾向的改变:从“发展主义”向“生态政治”转换。在发展主义时期,国有林场发展的目标、主体、过程和绩效量度都简化为或等同于GDP增加、经济增长和经济尺度下的社会进步,其实践形式就是不断开发资源的林业工业化模式。到了新时期,环保话语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的话语并为全社会所接受,政府通过生态统合主义模式,利用国家力量(或政党)来推动生态治理,高度整合社会组织、动员民众,最为关键的是凭借公有制的产权基础,迅速调整公共资源的开发模式,拉开国有林场改革的序幕。内嵌于太平国有林场内部的生态价值观、历次发展和改革形成的政策执行经验和治理文化等,共同构成此次国有林场改革的制度底色。中央在2015年开始全面启动新一轮的国有林场改革,太平国有林场是此次改革的一个缩影。在实际的政策动员和政策执行过程中,太平国有林场通过了一系列的话语转换,在具体场景中把国有林场的改革分解成为一个个实际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林场管理者把此次改革宣传成一次着力解决所有问题的改革态势,这种态势可以理解为通过一种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交融解决林场历史遗留问题。其中正式制度是国有林场执行改革政策的准绳和边界,非正式制度的运作是林场自利性的表达,既是对正式制度的创新和超越,也是对正式制度的破坏与博弈。所以,在实际执行中,林管局一方面高度重视,通过动员、宣传等各种机制实现对林场秩序的治理,把此次改革对林场的冲击把握在可控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又夸大改革落实的难度,与省林业厅形成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的三次讨论、形成与驳回”动态博弈过程,来争取林场利益。总体来说,林场定性定编、合理分流与安置职工、场办社会职能的剥离、推行政事分开、经营性资产的重组与扶持、林场产业的发展是国有林场改革的政策目标。其中人员分流与职工安置的妥善解决、以生态为主线的绿色产业发展和历史遗留问全部厘清是太平国有林场改革实践的亮点所在。其执行逻辑是调整执行策略、变通执行手段。在与省林业厅的历次博弈后,国有林场改革在制度运行范围内取到了最大化的政策支持和最宽松的制度环境。因此,国有林场可以一方面把林场定性为生态公益型林场,一方面在制度范围内借鉴商品经营型林场产业发展的路子和模式,走生态经营型林场的复合改革与发展之路。林场在改革中提出“兴产业,谋生钱、促改革”的理念,兴产业指的是围绕现有绿色资源,以生态旅游为主业来发展产业。谋生钱是指通过旅游产业获得收入弥补改革资金缺口,促改革就是通过践行生态经营型林场的道路推进太平国有林场改革。事实证明,林管局这次选择的道路非常正确,切中了改革的要害,也比较好的解决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整个林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格局。可以说,太平国有林场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改革绩效。文章认为,纵观太平国有林场改革,生态话语权通过国家最高领导人价值取向以国家顶层政策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时,就成了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巨大动力。这构成了此次国有林场改革的基本共识,也构成了推动国有林场改革的政策推动力和政策约束力。林场管理局在改革中扮演着“代理人”与“执行人”的角色,它在整个改革权力关系的网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改革权力关系的网络中始终存在着非均衡性的状态。作为“执行人”林管局掌握了重要的改革信息资源,负责解读改革政策,全面执行改革,对林场职工它具有改革政策的信息优势和权力优势,对省林业厅它又具有全面了解林场状况的信息优势。这构成了国有林场改革的创新空间和约束空间,也是国有林场改革利益相关者博弈和协调的重心。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视角的创新。以往政策执行的研究,多是局限于研究政策执行主体的内部,从政策执行的微观机理中去展示政策执行的逻辑。而该文章的研究视角更多的是从政策执行的整体性上去把握国有林场改革政策的执行,省林业厅、林管局、太平国有林场和林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都纳入到了该项研究的视阈之内。重点关注改革中林场与上级政府的互动与博弈、林场内部的协调与治理。

孙晔[8](2016)在《T公司太阳能空调项目商业计划书》文中提出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能源无节制的利用,导致供需矛盾逐渐恶化,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又使得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对此,中国政府倡导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在中国的使用。2003年以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的太阳能光热行业在消费市场的持续升温,为相关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太阳能空调的出现给光热市场开辟出一条新出路,也对建筑耗能的用电压力起到缓解作用。太阳能空调的季节适应性好,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保护十分有利。T公司作为国内太阳能行业的领军企业,从产品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渠道方面均有良好的整合能力,为开拓太阳能空调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T公司太阳能空调项目的背景和意义,接着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对项目内外环境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太阳能空调的潜在市场;运用SWOT分析法对项目的优势劣势、外部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并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对太阳能空调项目进行了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及市场定位,通过4P模型分析并制定了该项目的营销组合策略;之后,运用财务管理知识对该项目进行了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最后运用风险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了项目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通过本文研究表明,T公司太阳能空调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5年,内部收益率为27%,项目市场前景广阔,体现出太阳能空调的诸多优势以及商业价值,由此得出本项目是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项目可实施性高、具有一定投资价值的结论。

张弘,张永良[9](2015)在《探索机构发展新路——浙江省绍兴市质检院转变方式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文中认为在新形势下,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如何适应市场,转变服务方式,是事关自身发展的重大课题。近来,浙江省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做深做精产业服务文章,探索机构发展的新出路。在平台建设上实现新拓展

詹婷婷[10](2013)在《大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业务拓展研究》文中指出理货作为第三方公正性质的服务型行业,是国际海上物流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理货行业在我国作为国家强制性服务,为货主提供理货业务服务。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理货行业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与挑战。如何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对于大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研究发现,2012年全球港口航运业情况不容乐观,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以及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呈一路下滑趋势,这也给中国港口航运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港口航运业的萧条势必导致理货行业的发展。大连港作为国内最重要的港口之一,2012年其港口吞吐量的增速减缓,能源类产品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大连理货行业受其影响发展环境不佳。大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是大连港仅有的两个理货公司之一,近年来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危机积极应对,2009至2012年公司再稳步发展已开发业务的基础上,加大市场开发的力度,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寻找港外市场商机。2012年,主动出击,积极拓展新业务,全年新开辟业务收入实现近700万元。然而,大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也是推动业务拓展的主要原因。另外,理货行业业务针对性强,导致公司经营范围较为局限,竞争力不断下降。人才大量流失。客户对理货行业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差异化服务水平急需提高。在充分研究了大连外轮理货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之后,以及通过SWOT分析后得出大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要解决当前危机,就要实施业务拓展。主要表现为积极开发新业务,升级传统港内理货任务。要充分利用外部发展机遇,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发挥服务网络优势,尽量减少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在企业内部发展信息科技创新技术,培养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业务技能,开发市场,为业务拓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质检机构新出路:参与新产品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质检机构新出路:参与新产品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0.4 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中外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1 洗涤技术的相关概念
        1.1.1 洗涤、洗涤技术及洗涤剂
        1.1.2 表面活性剂界定、分类及去污原理
        1.1.3 助剂、添加剂、填充剂及其主要作用
        1.1.4 合成脂肪酸及其特殊效用
    1.2 国外洗涤技术的发展概述
        1.2.1 从偶然发现到商品——肥皂生产技术的萌芽与发展
        1.2.2 科学技术的驱动——肥皂工业化生产及其去污原理
        1.2.3 弥补肥皂功能的缺陷——合成洗涤剂的出现与发展
        1.2.4 新影响因素——洗涤技术的转型
        1.2.5 绿色化、多元化和功能化——洗涤技术发展新趋势
    1.3 中国洗涤技术发展概述
        1.3.1 取自天然,施以人工——我国古代洗涤用品及技术
        1.3.2 被动引进,艰难转型——民国时期肥皂工业及技术
        1.3.3 跟跑、并跑到领跑——新中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发展沿革
        1.4.1 民国时期的中央工业试验所
        1.4.2 建国初期组织机构调整
        1.4.3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筹建
        1.4.4 轻工业部日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壮大
        1.4.5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的转制和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2.1 我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开端(1957-1959)
        2.2.1 早期技术研究与第一批合成洗涤剂产品的面世
        2.2.2 早期技术发展特征分析
    2.2 以烷基苯磺酸钠为主体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1960-1984)
        2.2.1 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研究及石油生产原料的拓展
        2.2.2 烷基苯新生产工艺的初步探索
        2.2.3 长链烷烃脱氢制烷基苯的技术突破及其它生产工艺的改进
        2.2.4 技术发展特征及研究机制分析
    2.3 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与研究(1985-1999)
        2.3.1 磺化技术的进步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α-烯基磺酸盐的开发
        2.3.2 醇(酚)醚衍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3.3 脂肪酸甲酯磺酸盐的研究
        2.3.4 烷基苯磺酸钠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3.5 技术转型的方式及动力分析
    2.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全面产业化及升级发展(2000 年后)
        2.4.1 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4.2 主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技术的产业化
        2.4.3 油脂基绿色化、功能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2.4.4 新世纪技术发展特征及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的发展
    3.1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初步发展(1958-1980)
    3.2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技术的迅速崛起(1981-2000)
        3.2.1 生产原料的研究
        3.2.2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2.3 叔胺的制备技术的突破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发
        3.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更新及新品种的开发
        3.2.5 技术发展特征及动力分析
    3.3 其它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绿色化品种的开发(2000 年后)
        3.3.1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开发及乙氧基化技术的利用
        3.3.2 糖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3.3.3 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进一步发展
        3.3.4 技术新发展趋势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助剂及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
    4.1 从三聚磷酸钠至4A沸石——助剂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运用
        4.1.1 三聚磷酸钠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65-2000)
        4.1.2 4 A沸石的技术开发与运用(1980 年后)
        4.1.3 我国助剂转型发展过程及社会因素分析
    4.2 从洗衣粉至多类型产品——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
        4.2.1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初步开发(1957-1980)
        4.2.2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全面发展(1981-2000)
        4.2.3 新世纪洗涤产品生产技术发展趋势(2000 年后)
        4.2.4 洗涤产品生产技术的发展动力与影响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5.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及技术发展
        5.1.1 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原理
        5.1.2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发展历史
        5.1.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研发路线的选择性分析
    5.2 我国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初创(1954-1961)
        5.2.1 技术初步试探与生产工艺突破
        5.2.2 工业生产的初步实现
    5.3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1962-1980)
        5.3.1 为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开展的技术研究
        5.3.2 为提升生产综合效益开展的技术研究
    5.4 合成脂肪酸生产的困境与衰落(1981-90 年代初期)
    5.5 合成脂肪酸生产技术的历史反思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洗涤技术历史特征、发展动因、研发机制考察
    6.1 我国洗涤技术的整体发展历程及特征
        6.1.1 洗涤技术内史视野下“发展”的涵义与逻辑
        6.1.2 我国洗涤技术的历史演进
        6.1.3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特征
    6.2 我国洗涤技术的发展动因
        6.2.1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6.2.2 政策导向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6.2.3 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是驱动的双轮
        6.2.4 环保要求是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
    6.3 我国洗涤技术研发机制的变迁
        6.3.1 国家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2 国家主导向市场引导转化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6.3.3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技术研发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DL机械加工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框架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和预期的研究成果
第二章 精益生产理论概述
    2.1 精益生产理论起源
    2.2 精益生产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2.2.1 精益生产核心思想
        2.2.2 精益生产的工具
    2.3 精益生产基本理论基础
        2.3.1 5S现场管理
        2.3.2 看板管理理论
        2.3.3 全面质量管理
    2.4 精益生产新理念及发展趋势
第三章 DL机械加工公司生产管理现状
    3.1 DL公司概况
        3.1.1 公司及产品市场简介
        3.1.2 公司现有组织架构
    3.2 DL公司生产运作现状
        3.2.1 生产布局
        3.2.2 产品加工工艺
        3.2.3 新产品试制生产流程
第四章 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4.1 现场环境管理问题
        4.1.1 现场环境管理混乱
        4.1.2 环境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4.2 产品交期管理问题
        4.2.1 产品准时交付率低
        4.2.2 交期管理方面问题成因
    4.3 质量管理问题
        4.3.1 质量合格率低
        4.3.2 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4.4 库存管理问题
        4.4.1 库存过高
        4.4.2 库存管理问题分析
第五章 DL机械加工公司精益生产管理方案
    5.1 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管理的SWOT分析
        5.1.1 优势
        5.1.2 劣势
        5.1.3 机会
        5.1.4 威胁
    5.2 精益生产管理引入与实施准备
        5.2.1 精益生产整体改善目标
        5.2.2 精益生产总体指导思想
        5.2.3 逐步推进思路
        5.2.4 精益生产实施准备
    5.3 精益生产管理方案主要内容
        5.3.1 现场环境6S管理
        5.3.2 加强质量管理
        5.3.3 运用Kanban管理拉动生产
        5.3.4 库存优化管理
第六章 DL公司精益生产管理保障措施
    6.1 建设精益思想文化及人本管理
        6.1.1 构建精益文化框架
        6.1.2 加强团队合作和人本管理
        6.1.3 双向激励
    6.2 信息网络管理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本文研究中的不足
    7.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
        1.2.2 国内文献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与不足
2 理论基础
    2.1 质量成本
        2.1.1 质量成本的定义及构成
        2.1.2 质量成本的分类方法
    2.2 质量成本管理
        2.2.1 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
        2.2.2 质量成本管理的目的
        2.2.3 质量成本管理的内容
        2.2.4 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2.3 质量成本管理理论
        2.3.1 最优质量成本理论
        2.3.2 六西格玛(6σ)质量成本观念
        2.3.3 零缺陷质量成本管理理论
        2.3.4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3.5 质量成本理论间的区别和联系
3 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3.1 HT公司基本情况
        3.1.1 HT公司简介
        3.1.2 HT公司组织机构及职能
        3.1.3 HT公司产品生产流程
    3.2 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3.2.1 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概况
        3.2.2 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部门职能
        3.2.3 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原则及内容
        3.2.4 HT公司员工质量成本管理意识情况
        3.2.5 HT公司质量成本数据归集
        3.2.6 HT公司质量成本统计状况
    3.3 HT公司质量成本分析
        3.3.1 HT公司质量成本构成分析
        3.3.2 HT公司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分析
    3.4 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4.1 质量成本统计科目过于粗糙
        3.4.2 质量成本数据收集不准确
        3.4.3 没有把质量成本管理当作系统工程实施
        3.4.4 基于质量成本的质量改进与降损效果不佳
    3.5 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忽视质量成本管理经济性
        3.5.2 对质量成本管理责任界定不清
        3.5.3 对质量成本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
        3.5.4 质量成本管理缺乏深刻性
4 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改进方案
    4.1 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改进方案的目的
    4.2 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改进方案的设计原则
    4.3 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改进方案的实施措施
        4.3.1 提升全员质量成本管理意识
        4.3.2 依照质量成本管理原则设立岗位责任制度
        4.3.3 合理设置质量成本统计科目
        4.3.4 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改进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湖北质监系统省直检验检测机构转企改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可行性和创新性
    1.4 论文框架
2 质量检测认证市场现状及趋势
    2.1 全球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趋势
    2.2 我国质量检测认证机构发展现状
    2.3 部分省份检测机构改革的先进经验
3 湖北省直检测机构转企改制面临的现状与问题
    3.1 湖北质监省直检验检测机构的现状
    3.2 湖北质监省直检测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
    3.3 湖北省直检测机构转企改制的外部压力
4 湖北省直检测机构转企改制的路径选择——以五家为代表
    4.1 湖北省直检测机构转企改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2 五家省直检测机构转企改制的SWOT分析
    4.3 五家省直检测机构转企改制的基本路径
5 湖北质监省直检测机构转企改制的具体策略
    5.1 理顺内部治理结构
    5.2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5.3 完成股权制改革
    5.4 加强品牌建设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5)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综述
        二、国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职业教育吸引力
        二、现代职业教育的制度及政策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理论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家发展新战略环境分析
        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二、制造强国战略
        三、网络强国战略
    第二节 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分析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发展
        二、直接对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三、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自信
    第三节 当代人文社会环境分析
        一、文化环境
        二、社会环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发展逻辑分析
    第一节 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及政策变迁路径分析
        一、1949 年-1978 年职业教育制度及政策的建构期
        二、1978 年-1986 年职业教育制度及政策的转型期
        三、1986 年至今职业教育制度及政策的科学发展期
    第二节 影响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困因分析
        一、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投入层面的制度及政策困因分析
        二、现代职业教育运行保障环节的制度及政策困因分析
        三、现代职业教育输出路径的制度及政策困因分析
    第三节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适应性分析
        一、国家层面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更迭
        二、地方政府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应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 德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定的相关制度及政策分析
        一、增强“双元制”模式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保障体系
        二、德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借鉴
    第二节 英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出台的相关制度及政策分析
        一、现代学徒制引导英国企业向职业教育人才倾斜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增强职业教育人才的吸引力
        三、英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借鉴
    第三节 瑞士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颁布的相关制度及政策分析
        一、企业掌握职业教育决定权
        二、职业教育代际传递稳步增强吸引力
        三、瑞士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借鉴
    第四节 澳大利亚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分析
        一、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途径:直接对接国家经济发展
        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引导:认知观念定位
        三、澳大利亚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借鉴
    第五节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国际经验与启示
        一、重视制度及政策层面对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引领作用
        二、建构互补互惠的职业教育相关制度及政策体系
        三、厚植职业教育直接与企业合作的制度体系
        四、顶层设计的相对稳定性和适度超前性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实现依法治教
        一、明确《职业教育法》的法律地位
        二、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第二节 加大职教经费多元投入,巩固稳定增长机制
        一、鼓励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二、提高生均拨款比例标准
        三、加大重点项目财政投入
    第三节 共创智能化现代职业教育精准供需平台
        一、改革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的招生制度
        二、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互联网+平台
        三、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智能生态
    第四节 建构现代职业教育大众化质量评价体系
        一、形成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的多元评价机制
        二、完善师资队伍质相关制度政策的众评化
    第五节 网状合作模式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一、建设校企多点合作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二、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竞技制度
    第六节 优化就业和创业的制度政策环境
        一、优化劳动力市场制度环境
        二、完善创业及配套制度
        三、融通“双证书”制度与职场晋升通道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总结
        一、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及政策分析
        二、关于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制度及政策的路径依赖
    第二节 创新点
        一、建立互联网+平台发展新模式,保障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
        二、建构现代职业教育智能生态体系,持续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山西老陈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预期目标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1 预期目标
        1.6.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2.1 醋及醋产品
    2.2 老陈醋
    2.3 山西老陈醋质量要求
        2.3.1 特征指标
        2.3.2 感官特性
        2.3.3 理化指标
    2.4 SCP范式分析工具
    2.5 市场壁垒
3 基于SCP范式的山西食醋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食醋行业外部环境
        3.1.1 经济环境复杂严峻
        3.1.2 政策支持不断出新
        3.1.3 行业交流有所缓滞
        3.1.4 饮食文化主导需求
    3.2 供需市场结构变动
        3.2.1 产业供给较稳定,规模效益低下
        3.2.2 市场集中度不高,行业竞争乏力
        3.2.3 进入退出壁垒低,同质现象严重
        3.2.4 产品需求多元化,市场结构分制
    3.3 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3.3.1 百家争鸣,竞争激烈
        3.3.2 创新趋同,新品不新
        3.3.3 思维局限,营销单一
    3.4 市场绩效综合分析
    3.5 山西食醋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5.1 宏观支持相对薄弱,政策少、融资难
        3.5.2 醋企产业集中度低,不联合、多分散
        3.5.3 技术实力有待加强,研发弱、创新贫
4 山西老陈醋产业优势
    4.1 积淀文化底蕴,传承工匠精神
    4.2 营养因子丰富,打造功能亮点
    4.3 产地保护傍身,净化竞争环境
5 山西老陈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基础
    5.1 山西老陈醋产业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5.2 山西老陈醋产业发展战略愿景目标
    5.3 山西老陈醋产业发展战略坚持原则(方针政策)
    5.4 山西老陈醋产业发展战略立足点
6 山西老陈醋产业发展战略措施体系
    6.1 宏观保障措施
        6.1.1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醋业发展环境
        6.1.2 强化政策统筹推进,支持醋业融合发展
        6.1.3 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促进醋业多元融资
        6.1.4 完善诚信体系建设,推动醋企自检自评
        6.1.5 区域领导加强宣传,确保产业协调发展
    6.2 行业协会职责
        6.2.1 继续加强各项标准修订工作
        6.2.2 积极引导食醋企业健康发展
        6.2.3 推进专技人员培训管理工作
        6.2.4 引导食醋产业链条延伸发展
    6.3 企业发展战略
        6.3.1 创新产品研发,丰富山西老陈醋
        6.3.2 亮明功能因子,定位中高端市场
        6.3.3 提升品牌建设,扩大品牌影响力
        6.3.4 促进企业改造升级,定位“山西制造”向“山西创造”转变
        6.3.5 加强外部合作创新,借力“一带一路”助推老陈醋走出国门
        6.3.6 推动企业合理化生产,传统酿造与现代化生产并举
        6.3.7 增强创新驱动活力,“产学研”助力食醋企业特色发展
7 结语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7)政策执行视角下的国有林场改革实践研究 ——以湖北太平国有林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历程与问题提出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一) 有关国有林场改革的研究
        (二) 有关公共政策执行效果与地方政府行为研究
    三、个案简介
        (一) 自然地理与历史沿革
        (二) 经济生活
        (三) 地方文化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思路与篇章结构
        (四) 关键词界定
第二章 历史的回眸:太平国有林场发展的生态转向
    一、改革开放初期:以砍树为主的资源索取型发展理念
        (一) 以林换财时期的林场发展
        (二) 林业工业化时期的林场发展
        (三) 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的终结:林业工业化的失败
    二、新世纪的生态探索:以看树为主的资源保护型发展理念
        (一) 十年探索:建设与发展生态型林场
        (二) 重大发展机遇:领导调研考察后的全面发展
    三、生态价值观念的树立:以生态为主线来发展与治理林场
第三章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推行过程
    一、改革背景:国家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启动
        (一) 生态文明战略在国家层次的提升
        (二) 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的验收
        (三) 湖北太平国有林场改革全面铺开
    二、作为改革设计主体的太平国有林场管理局
        (一) 高度重视:成立改革工作领导专班
        (二) 摸底排查:设计林场改革调查问卷
        (三) 政策宣传:推进全场对国有林场改革政策的学习
        (四) 安抚职工:缓解信访压力
    三、改革中的利益博弈
        (一) 改革方案的三次讨论、形成与驳回
        (二) 理念的分歧:国家与林场对“国有林场改革”的不同理解
        (三)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中的自主优势
    四、改革整体推进: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完成
第四章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中的重点难点与管理创新
    一、难点:人员安置与纠纷解决
        (一) 人员安置:病养和三年内离退休人员安置策略
        (二) 人员安置:场办社会职能单位人员安置策略
        (三) 人员安置:自谋职业与生路人员的帮扶策略
        (四) 与周边村庄林地边界纠纷的解决
    二、管理体制创新:践行生态经营型林场的改革之路
        (一) 盘活绿色资源:绿色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 林下经济特色:养殖业蓬勃发展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一、国家生态话语权的提升:政策有效执行的推动力
    二、政策执行的艺术:弹性空间与原则
    三、林场独特文化:政策执行的辅助动力
    四、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文章类
    三、硕博论文
    四、英文论着
附录
    附录一: 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评估验收指标表
    附录二: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调查问卷
    附录三: 太平国有林场改革方案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T公司太阳能空调项目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商业计划书的文献综述
        1.2.2 太阳能空调行业的文献综述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研究的工作基础
第二章 T公司太阳能空调项目概况
    2.1 T公司概况
        2.1.1 T公司发展历程
        2.1.2 T公司组织架构
    2.2 T公司太阳能空调项目简介
        2.2.1 太阳能空调简介
        2.2.2 项目简介
        2.2.3 矩阵式项目组织架构
    2.3 支撑项目的资源条件
        2.3.1 人力资源
        2.3.2 研发能力
        2.3.3 生产能力
        2.3.4 营销能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项目实施营销环境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政策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项目竞争对手分析
    3.3 项目SWOT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与营销组合策略
    4.1 市场细分
        4.1.1 按地理因素细分
        4.1.2 按行为因素细分
    4.2 目标市场
    4.3 项目定位
    4.4 营销策略
        4.4.1 产品策略
        4.4.2 价格策略
        4.4.3 分销策略
        4.4.4 促销策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财务规划与效益分析
    5.1 相关假设说明
    5.2 费用估算原则
        5.2.1 成本与税金估算
        5.2.2 相关的比率
    5.3 投资概算
        5.3.1 投资计划
        5.3.2 项目融资方式
    5.4 项目经营预测
        5.4.1 项目收入预测
        5.4.2 项目支出预测
        5.4.3 资产负债表
        5.4.4 利润表
        5.4.5 现金流表
    5.5 项目财务指标分析
        5.5.1 投资回收期
        5.5.2 投资净现值
        5.5.3 内部报酬率
    5.6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5.7 项目社会效益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项目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6.1 风险分析
    6.2 风险的对策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大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业务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2 大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概况
    2.1 港口行业介绍
        2.1.1 港口行业发展背景
        2.1.2 港口行业现状
    2.2 理货行业基本情况
        2.2.1 理货行业发展背景
        2.2.2 理货行业特征
    2.3 外理公司基本情况
        2.3.1 公司简介
        2.3.2 面临的问题
    2.4 外理公司业务概况
        2.4.1 业务范畴
        2.4.2 业务流程及覆盖区域
        2.4.3 业务特点
3 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对理货业务的影响因素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与竞争环境分析
        3.2.1 行业环境下的业务能力
        3.2.2 竞争对手
        3.2.3 港口环境对理货业务的影响
4 内部环境分析
    4.1 务战略分析
    4.2 务竞争力分析
        4.2.1 业务结构
        4.2.2 业务收入对比分析
        4.2.3 经营指标分析
        4.2.4 客户服务体制
        4.2.5 货业务品牌
5 业务拓展策略的制定
    5.1 SWOT分析
        5.1.1 业务拓展的优势和劣势
        5.1.2 务拓展的机会和威胁
        5.1.3 SWOT矩阵分析
    5.2 理货业务拓展策略
        5.2.1 新兴业务开发策略
        5.2.2 传统业务升级策略
6 业务拓展策略的实施和保障
    6.1 务拓展策略的实施
        6.1.1 新兴业务开发策略实施
        6.1.2 传统业务升级策略实施
    6.2 业务拓展策略的保障
        6.2.1 组织保障
        6.2.2 技术保障
        6.2.3 人员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质检机构新出路:参与新产品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洗涤技术发展研究 ——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为中心[D]. 王鹏飞. 山西大学, 2021(01)
  • [2]DL机械加工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方案研究[D]. 刘方.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3]HT公司质量成本管理研究[D]. 张楠.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8(05)
  • [4]湖北质监系统省直检验检测机构转企改制研究[D]. 陈蓉.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6)
  • [5]增强现代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制度及政策研究[D]. 韩毅. 天津大学, 2017(10)
  • [6]山西老陈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要宇晨. 山西农业大学, 2017(01)
  • [7]政策执行视角下的国有林场改革实践研究 ——以湖北太平国有林场为例[D]. 张容.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6)
  • [8]T公司太阳能空调项目商业计划书[D]. 孙晔.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5)
  • [9]探索机构发展新路——浙江省绍兴市质检院转变方式服务产业转型升级[J]. 张弘,张永良.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5(12)
  • [10]大连外轮理货有限公司业务拓展研究[D]. 詹婷婷.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6)

标签:;  ;  ;  

质检机构新出路:参与新产品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