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析拉吉夫的经济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姜荣春[1](2012)在《印度、菲律宾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印度和菲律宾都已在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些重要优势,其发展模式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详细分析了印度和菲律宾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模式和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二者的异同。研究结论是:两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背景、路径、性质、影响力和面临的挑战相似,但产业规模、成熟度、企业竞争力、跨国公司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最后,结合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实践,从基本发展模式、未来前景、动力和基础条件以及产业主体四个方面提出对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要借鉴意义。
肖福林[2](2011)在《印度公营企业改革的政治内涵 ——以拉吉夫·甘地和拉奥政府改革措施的对比为视角》文中指出印度独立后,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类型社会”,印度通过国家投资的方式大力发展公营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公营企业的弊端逐渐暴露,经济效益低下,大量的亏损造成了国家严重的财政负担,从80年代开始,印度开始针对公营企业进行整顿,力图提高经济效益。90年代初,拉奥政府对公营企业的大规模改革被视为公营企业发展的重大转折。学术界对此的关注大多集中于讨论改革的私有化问题,但是仔细对比拉奥政府和此前拉吉夫·甘地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二者之间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是由印度的政治传统和社会现实状况所决定的,因此,印度政府在公营企业改革中难以采取激烈的措施,只能在长期的变化中逐步深化推进。
毛悦[3](2011)在《大国梦想:印度经济改革与增长的深层动力》文中认为本文认为,印度经济增长的深层推动力源于其大国梦想内涵的变化。印度大国梦想有其心理基础和文化背景,其本质是通过追求国际体系中的权力而赢得地位。由于权力的来源在冷战结束后从军事实力转向多元化,经济实力与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在其中的作用上升,也就是说,判定大国的标准发生变化。印度领导层的大国梦想的内涵发生变化,在此基础上,对大国梦想的追求形成了印度的新世界观,并推动了经济改革的发生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对以往研究对印度经济改革和增长的原因分析进行了总结,并论述了大国地位的实质及评判大国的标准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基本框架。第一章从印度的经济改革、经济增长及国际地位的提升三个方面勾勒印度90年代初开始的意义重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拉奥政府开始了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全球化为发展方向的经济改革,旨在减轻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并使印度经济向国际开放。这一改革不仅使印度摆脱了即时的危机,更从此带动了印度经济的高速增长。此后,印度出色的经济表现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印度的国际地位也随之提升。第二章主要论证印度大国梦想的文化背景、心理基础和政治表现。本章试图从印度教文化中寻找大国梦想形成的背景,认为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及其社会氛围、印度教的繁复礼仪及重视表达、言胜于行的倾向对于印度大国梦想的形成均有促进作用。印度的自我认知是大国梦想的心理基础,而印度自我认知与他者对其认知的差异之间的差距正形成了印度的大国诉求。本章还论述了印度执政者的大国梦想及印度在世界事务中寻求大国地位的行为表现,即寻求大国承认与管理小国。第三章分析了在大国梦想推动印度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并论述了冷战时期、冷战末期及冷战结束后印度领导层对大国梦想和经济增长的认知。政府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即工业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印度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的特点凸显了国大党——特别是尼赫鲁家族的几位总理——的认知的重要性。冷战时期,印度领导人认可苏联的大国模式,经济发展基本仿照苏联进行。冷战末期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印度领导人认识到判定大国的标准已经改变,加之苏联模式的失败,开始进行自由化与全球化的经济改革,并带动印度的经济增长。第四章从印度战略界对中国的不同看法入手,认为正是各派对大国梦想的不同理解形成其对中国看法的差异,并从这个角度讨论了中国在印度大国梦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对印度经济增长起到的各种作用。鹰派的大国梦想以国家安全为基础,中国是印度的安全威胁,因此是大国梦想的破坏者。务实派的大国梦想以经济实力和国家间经济联系为主,中国的经济外交值得学习,中国可以成为印度的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因此中国在印度以大国梦想推动的经济改革与增长中扮演着启蒙者、互动者、激励者等多种积极的角色。第五章在中印实力对比决定中印关系走向这一判断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印关系的三种模式,即:中国强印度弱则中印关系良性发展,两国实力相当则中印关系凸显冲突的一面,印度强中国弱则印度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性减弱,中国利益有可能受损。由大国梦想作为深层推动力的印度经济增长有其持续性,印度的发展潜力巨大,印度在国际社会起到的作用及其地位将基本呈上升态势。在这一背景下,同时在保持中印目前的发展差距即中国领先于印度的状态不变的前提下,中印关系将基本在关系正常化这一基本点上下浮动,总体向好,但小摩擦难以避免。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归纳了对本文研究可能扩展到的领域及文章的不足。
奉定勇[4](2010)在《试论印度绿色革命中政府的关键作用》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6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开始推行的绿色革命战略对印度的农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影响重大。在这一过程中,印度政府发挥了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新技术、确保资金投入、致力水利建设、扩大灌溉面积、扶持现代农场发展、保障粮农利益等方面;其特点为农业新技术是中心、资金投入是关键、水利建设是保障、现代农场发展是重点。
戴永红[5](2006)在《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内外学者对印度软件产业问题从宏观的国家层面和中观的产业层面进行了较多前期研究,主要探讨了印度软件产业的成功原因和出口导向战略,但从微观的企业层面研究的成果很少。由于企业是产业的微观基础,政府的任何产业政策都是通过企业来贯彻实施,因此,本文将研究视角从产业转向企业,选择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作为研究课题,探讨国家跨越式发展战略背景下,企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运用外部环境条件和内部经营能力,逐步实现企业的国际化。本文着重分析了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进入方式、影响因素和经济社会效益,并在最后提出了我国软件企业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将印度软件取得成功的原因仅仅归结为印度具有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和国际市场需求巨大两个因素是非常片面的。因为同样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中国,软件企业的国际化却远远落后于印度。本文最后的结论是,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成功主要依靠政府、企业和企业家综合运用政府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进行观念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通过人才国际化、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来实现的。印度和我国是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比性很强。印度在软件企业国际化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我国软件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对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论文由十章构成,具体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导论。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论文的结构安排,最后提出了论文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戴永红,秦永红[6](2006)在《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文中研究说明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是印度经济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双重作用的结果。就国内环境而言,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是印度政府跨越式发展战略、经济调整改革和拉杰夫.甘地经济发展思想综合作用的产物。就国际环境而言,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得益于过去20多年国际经济活动呈现出的信息化和国际化趋势。正是这两种趋势,为印度提供了发展信息产业的机遇。而一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掌握新科技革命及世界经济发展态势,预见并把握外部出现的机遇,制定前瞻性的产业政策。
张四齐,林承节[7](2000)在《试析拉吉夫的经济思想》文中认为
二、试析拉吉夫的经济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拉吉夫的经济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2)印度公营企业改革的政治内涵 ——以拉吉夫·甘地和拉奥政府改革措施的对比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综述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状况 |
三、研究构想与方法 |
八十年代之前的印度公营企业 |
建立发展公营企业的思想基础 |
一、建立发展公营企业的思想基础 |
选择性地学习西方发展方式 |
建立印度式的社会主义 |
二、公营企业建立和发展的历程 |
三、公营企业的作用与弊端 |
公营企业的作用 |
公营企业存在的弊端 |
印度公营企业的整顿措施 |
一、印度公营企业的调整 |
二、印度公营企业的改革措施 |
拉吉夫·甘地对公营企业的改革措施 |
拉奥政府对公营企业的改革措施 |
三、印度公营企业改革措施的分析 |
印度公营企业改革的政治内涵 |
一、公营企业改革措施不能触及自力更生的政治底线 |
二、公营企业的改革措施不能偏离社会公平的政治目标 |
三、改革措施在管理体制上不断扩大民主政治的协商空间 |
四、公营企业改革努力摆脱官僚机构习气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注释 |
(3)大国梦想:印度经济改革与增长的深层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印度经济改革与增长原因研究的主要观点与不足 |
第三节 大国地位的实质及其评价标准的变化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一章 印度经济改革、经济增长及国际地位提升 |
第一节 印度的经济改革 |
第二节 印度的经济增长 |
第三节 印度国际地位的提升 |
第二章 印度的大国梦想 |
第一节 印度大国梦想的文化渊源 |
第二节 印度大国梦想的心理基础 |
第三节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其他国家对印度的认知与定位 |
第四节 印度大国梦想的政治表现 |
第三章 印度领导层对大国标准变化的认知过程 |
第一节 印度领导层观念改变对经济改革与增长的重要性 |
第二节 冷战时期印度领导层对大国理想和经济发展的认知 |
第三节 冷战末期及其后印度领导层对大国标准及经济增长的认知 |
第四章 中国在大国梦想推动的印度经济增长进程中的作用 |
第一节 印度战略界对大国梦想的不同理解及其对中国看法的差异 |
第二节 对华鹰派眼中的大国梦想与中国的破坏者角色 |
第三节 务实派的大国梦想与中国的启蒙者、互动者、激励者角色 |
第五章 大国梦想推动的印度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
第一节 中印相对地位变化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
第二节 中印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试论印度绿色革命中政府的关键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印度政府的战略的抉择和历程 |
二、绿色革命中政府关键作用的主要表现 |
(一) 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新技术 |
1. 积极引进、培育和推广高产品种。 |
2. 提供化肥用量, 确保农药供给。 |
3. 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
(二) 确保资金投入 |
1. 增加农业投资, 调控投资方向。 |
2. 加大信贷支农力度。 |
3. 利用外资外援发展农业。 |
(三) 致力水利建设, 扩大灌溉面积 |
(四) 扶持现代农场发展, 保障粮农利益 |
1. 用国家信贷支持现代农场发展。 |
2. 用较低税负刺激现代农场发展。 |
3. 用价格杠杆、价格补贴保障粮农利益。 |
三、绿色革命中政府关键性作用的特点 |
(一) 农业新技术是中心 |
(二) 资金投入是关键 |
(三) 水利建设是保障 |
(四) 现代农场发展是重点 |
(5)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2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相关文献综述 |
2.1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研究现状 |
2.1.1 关于印度软件产业成功的原因 |
2.1.2 关于印度软件产业的出口导向战略 |
2.2 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
2.2.1 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 |
2.2.2 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
3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沿革与特征 |
3.1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背景 |
3.1.1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国内环境 |
3.1.2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国际环境 |
3.1.3 印度软件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选择 |
3.2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
3.2.1 第一阶段:1984年以前—缓慢起步 |
3.2.2 第二阶段:1984-1990年—逐渐加快 |
3.2.3 第三阶段:1990年后—加速起飞 |
3.3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发展特征 |
3.3.1 阶段性—从缓慢起步、逐渐加快到加速起飞 |
3.3.2 策动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
3.3.3 高度性—企业全方位的国际化 |
3.3.4 聚核性—企业生产集中程度高 |
3.3.5 本土性—本土企业主导国际化 |
3.3.6 私有性—私营企业占垄断地位 |
3.3.7 局限性—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
4 印度软件企业人才的国际化 |
4.1 印度软件企业人才国际化的动因 |
4.1.1 促进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 |
4.1.2 参与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的迫切需要 |
4.1.3 提高软件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
4.2 印度软件企业人才国际化的方式 |
4.2.1 人才流动政策的国际化 |
4.2.2 人才供给体系的国际化 |
4.2.3 人才素质培养的国际化 |
4.2.4 人才竞争战略的国际化 |
5 印度软件企业生产的国际化 |
5.1 印度软件企业生产的国际分工特征 |
5.1.1 区域分工:现场服务和离岸开发为主 |
5.1.2 技术分工:以编程、测试和维护为主,分析和设计为辅 |
5.1.3 印度软件企业生产的外包模式 |
5.2 印度软件企业生产的国际分工原因 |
5.2.1 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 |
5.2.2 跨国公司生产网络的转型 |
5.2.3 软件产业的规模经济要求 |
5.2.4 信任学习曲线因素的作用 |
5.3 印度软件企业生产国际化的组织实施 |
5.3.1 设立软件园区作为出口生产基地,发挥企业集群优势 |
5.3.2 利用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进行跨国生产研发 |
6 印度软件企业市场的国际化 |
6.1 印度软件企业市场国际化的动因 |
6.1.1 参与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 |
6.1.2 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 |
6.1.3 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 |
6.2 印度软件企业主要目标市场的进入方式 |
6.2.1 美国传统市场:出口贸易占主导,逐渐增加直接投资 |
6.2.2 欧日等新兴市场:出口贸易和直接投资并重,建立企业战略联盟 |
7 印度软件企业管理的国际化 |
7.1 国际质量认证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因 |
7.1.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
7.1.2 增进国际市场信任 |
7.1.3 推动企业收益递增 |
7.1.4 政府大力鼓励扶持 |
7.2 国际质量认证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的构建 |
7.2.1 建立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 |
7.2.2 实施工程化的生产流程管理 |
7.2.3 多渠道实施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
8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成功的“GESC”综合模型 |
8.1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中的政府作用 |
8.1.1 产业导向:制定软件发展愿景和战略规划 |
8.1.2 政策扶持:制定配套化的产业、科教和财政税收政策 |
8.1.3 制度保障:完善教育制度、管理体制、法律制度和企业制度 |
8.2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成功的经济因素 |
8.2.1 发挥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 |
8.2.2 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
8.2.3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需求 |
8.3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成功的社会因素 |
8.3.1 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本 |
8.3.2 发挥企业网络关系优势 |
8.3.3 利用企业家的发现作用 |
8.4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成功的文化因素 |
8.4.1 文化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
8.4.2 民族特性孕育企业家精神 |
9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效应分析 |
9.1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对经济社会的正面效应 |
9.1.1 对宏观经济的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转变 |
9.1.2 对微观经济的效应:培育了本土企业和企业家队伍 |
9.2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对经济社会的负面效应 |
9.2.1 机会成本增大:阻碍技术对国内市场的溢出效应 |
9.2.2 产业空间集聚:造成印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9.2.3 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
10 结论与启示 |
10.1 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对我国的启示 |
10.1.1 观念创新:制定发展远景和规划 |
10.1.2 政策创新:制定配套化的扶持政策 |
10.1.3 制度创新:进行制度安排的改良 |
10.1.4 管理创新: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10.1.5 技术创新:创造面向市场的技术策略 |
10.1.6 走国际化道路: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
10.2 我国软件企业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
10.2.1 政府制定前瞻性配套化的产业政策 |
10.2.2 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社会网络关系优势 |
10.2.3 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实现人才的国际化 |
10.2.4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实现生产的国际化 |
10.2.5 国际国内市场相结合实现市场的国际化 |
10.2.6 提升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实现管理的国际化 |
10.2.7 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互惠双赢 |
10.2.8 外包服务和自主品牌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
主要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6)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背景 |
(一) 国内环境 |
1、印度政府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
2、印度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改革 |
(1) 80年代的经济政策调整——“以企业为中心” |
(2) 90年代的经济政策改革——“以市场为中心” |
3、拉吉夫.甘地的经济发展思想 |
(1) 增长第一的跨越式发展战略 |
(2) 技术的升级和生产的现代化 |
(3) 为企业创造自由竞争环境 |
(4) 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
(二) 国际环境 |
1、软件和服务业的全球化 |
2、全球软件市场需求强劲 |
3、国际产业资本的大转移 |
4、西方国家软件人才匮乏 |
二、印度软件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选择 |
三、国际化战略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7)试析拉吉夫的经济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 经济变革的制度性前提 |
(二) 增长摆在第一位 |
(三) 创造一个竞争的自由的企业发展环境 |
(四) 技术的升级和生产的现代化 |
(五) 管理出效益 |
(六) 评析 |
四、试析拉吉夫的经济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印度、菲律宾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A]. 姜荣春. 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 2012
- [2]印度公营企业改革的政治内涵 ——以拉吉夫·甘地和拉奥政府改革措施的对比为视角[D]. 肖福林. 复旦大学, 2011(01)
- [3]大国梦想:印度经济改革与增长的深层动力[D]. 毛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09)
- [4]试论印度绿色革命中政府的关键作用[J]. 奉定勇. 河西学院学报, 2010(01)
- [5]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研究[D]. 戴永红. 四川大学, 2006(03)
- [6]印度软件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 戴永红,秦永红. 南亚研究季刊, 2006(01)
- [7]试析拉吉夫的经济思想[J]. 张四齐,林承节. 南亚研究季刊,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