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上、上阳穴放血治疗慢性扁桃体炎68例

少上、上阳穴放血治疗慢性扁桃体炎68例

一、少商、商阳二穴放血治疗慢性扁桃腺炎68例(论文文献综述)

邓小春,蒋运兰,邱娟,杨晓莲,李栋霜,李庆[1](2020)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有效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针对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使用刺络放血疗法干预急性扁桃体炎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11月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并交叉核对,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RCT,包括74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刺络放血组及刺络放血联合中药、西药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药组[OR=4.05,95%CI(2.57,6.39),P<0.00001];刺络放血组及刺络放血联合西药组较单纯西药组的退热时间明显缩短[SMD=-1.07,95%CI(-1.50,-0.63),P<0.0001];刺络放血组及刺络放血联合西药组较单纯西药组咽痛及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刺络放血能明显降低血CRP[SMD=-1.43,95%CI(-1.80,-1.07),P<0.0001]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SMD=-0.97, 95%CI(-1.73,-0.21),P=0.01];但刺络放血不能降低血白细胞计数[SMD=-0.381,95%CI(-0.92,0.29),P=0.31]。结论刺络放血疗法单独应用、作为中药及西药的辅助治疗方法在总有效率、症状体征的改善、退热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但血白细胞计数的Meta分析显示无统计学意义,暂不能认为刺络放血疗法能有效地改善血液的炎症指标。该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

周丹,郭义,周国平,周智梁,岳颖,金军,高旸,张赛,涂悦,程世翔,丁晶,陈泽林,郭永明,潘兴芳,王秀云,马岩璠,任秀君,姚凯,徐放明,徐汤苹,徐枝芳,余楠楠,高靓,卢轩,赵雪,蒋丽元,张洁,张静莎,屈超超,陈宇岑,姜小秋,赵烨,刘宝虎,李博,杨家玥[2](2020)在《井穴诊疗法的研究》文中指出井穴是位于人体四肢末节的腧穴。观察或检测井穴的相关变化可协助诊断疾病。刺灸井穴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井穴刺络放血,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现代临床也将该疗法用于急救内科疾病、中毒和外伤导致的昏迷,并从多角度阐释了其相关作用机制。井穴的临床运用还进一步扩展至其他领域,如预防保健等。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团队多年来在井穴诊疗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综合国内外有关井穴的研究,系统介绍了井穴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成果,并提出"井穴刺络,通调脑络""刺激井穴,健脑启智""十二井穴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重要部位"等观点。

娄琦[3](2019)在《运用“太极图”结合临床探析脾、胃经腧穴在《针灸大成》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太极图”为理论模型,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结合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对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腧穴在《针灸大成》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文献研究分析。方法:以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电子版《针灸大成》为主要检索源。以脾、胃经具体腧穴名称及别名为检索词,以防遗漏,通过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提取所需条文,同时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针灸大成》对检索出的相关条文进行校正,建立数据库。以“太极图”为理论模型对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统计过程中,纳入条文共计254条,其中20条为脾、胃经腧穴单穴应用,234条为脾、胃经腧穴与其他腧穴配合应用(包括单纯两经腧穴配合应用、两经腧穴与其他经腧穴配合应用),治疗病症共计105种,涉及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眼科、中医耳鼻喉科等各科病症,并用“太极图”理论对相关病症条文进行研究分析。结论:在“太极图”理论模型的指导下,可以更好的从整体的角度认识到脾胃的重要性以及脾、胃经腧穴在各脏腑及气血经络病症中的治疗机理,更好的指导现代临床应用。

宋军[4](2019)在《《灵枢·官针》刺法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和意义《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针灸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理论体系包括经脉理论、腧穴理论和专业术语三部分;实践体系包括刺灸术和临床治疗部分。其中刺法部分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篇章有《灵枢经》的《九针十二原》、《小针解》、《官针》、《九针论》以及《素问》的《针解篇》,其他篇章之中也有散在论述。《官针》是《内经》中唯一的刺法专篇,该篇刺法论述十分详尽,对后世的刺法和针具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对《灵枢·官针》进行梳理研究,旨在挖掘《内经》刺法的核心思想,阐释各种刺法的具体操作和内涵,以期为临床针刺提供理论支持,为针灸标准化提供理论支持,为新型针具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和实用双重价值。研究方法(1)运用文献学、诠释学、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梅花本”《灵枢经》和《黄帝内经素问》为研究版本,参阅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太素》、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的《类经》、《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和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以《灵枢·官针》原文为研究切入点,参考《内经》注家对《官针》经文的诠释,同时参阅《灵枢经》的《九针十二原》、《九针论》及《素问》的《针解篇》,进而深度挖掘《灵枢·官针》刺法的含义、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和刺法思想。(2)运用史学研究法,从考古学的角度,参阅刘莉、陈星灿所着的《中国考古学》、张之恒主编的《中国考古通论》、徐坚所着的《时惟礼崇》、敬晓庆等所着的《中国兵器文化概要》、元·王祯所着的《王祯农书》等书籍,对“九针”针具的材质和形制深入研究。与此同时,依托第五版《中华医典》、中国知网(CNKI)等文献资料库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检索与《灵枢·官针》篇相关的期刊、文章及古今文献。研究内容在对《灵枢·官针》的现代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总结后,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1)《官针》概述通过对“官针”一词中“官”字的本义及历代医家注解的研究,认为“官针”之“官”作为名词“标准”来解释最为恰当,因此“官针”有两层含义,即已经形成的官方认可的针刺操作技术和具有法典性质的刺法理论,同时也是当时官方和医家所公认的针具标准和刺法标准。《灵枢经》和《素问》各篇的篇名中以“针”命名的共有6篇,《官针》是其中唯一的刺法专篇。《官针》记述了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多种针刺法,是其它篇章中未涵盖之内容,是对《内经》针灸刺法的总括。这些刺法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具体的针刺操作方法,同时对后世针刺法的发展和应用也有巨大指导作用,其中蕴含着《内经》中的刺灸法理论思想,值得进一步的整理挖掘。(2)九针针具与适应症从金属针具的前身砭石开始梳理,对古代针具进行研究分析,勾勒出针具在形制和材质方面的演变过程。参考对照《灵枢经》之《九针十二原》、《官针》、《九针论》,梳理九针的形制特点、操作术式以及临床应用情况,阐释九针的制针思想及其内涵。(3)《灵枢·官针》刺法系统梳理九刺、十二刺、五刺和三刺法每种刺法的含义、操作术式、适应症,总结其共性,理清其差异性,将《灵枢·官针》的刺法重新分为三类,即病位刺法、病性刺法和经穴刺法,并将刺病位刺法细分为刺五体、分层刺与刺病灶局部,有助于临床选择《官针》刺法进行针刺治疗时,使思路更加清晰、明确、简捷。(4)《灵枢·官针》对后世的影响《灵枢·官针》是《内经》中唯一的刺法专篇,是对《内经》时期刺法的总结,通过梳理现代针具和后世有关分层补泻刺法,理清后者与《灵枢·官针》渊源关系,进而阐明《灵枢·官针》对后世针灸针具和刺法传承以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结论(1)《灵枢·官针》记载了《内经》时期的刺法标准,《九针十二原》、《九针论》等篇记载了《内经》时期的针具标准,从而形成了针刺工具和针刺技术的学术源头,《灵枢·官针》是记载《内经》刺法的重要篇章。(2)《灵枢·官针》对九针适应症和26种刺法具体操作的描述,起到了针具的适应症和针刺操作标准化的作用。(3)《灵枢·官针》为针具的创新、针刺技术的创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思路。

蔡传羽[5](2019)在《疏风解毒胶囊对急性咽炎大鼠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1.目的(1)通过动物实验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对急性咽炎大鼠机体的疗效及作用机理;(2)结合对病理的观察和评估,进一步分析急性咽炎大鼠血清中T细胞亚群、CD4+/CD8+值的表达量与急性咽炎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确疏风解毒胶囊对治疗急性咽炎的作用机制。2.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慰剂组、克拉霉素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10只采用喉头喷雾器给动物咽部喷15%的氨水,每次喷雾3揿,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连续3d;空白对照组使用同样方法予以生理盐水喷咽,制备大鼠急性咽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采取同样方法对其余5组大鼠造模。第4天开始给大鼠进行及克拉霉素灌胃治疗。安慰剂组给与等量的蒸馏水。给药时间:每日灌胃2次,连续给药5天。治疗后取大鼠血清,用流式细胞术对大鼠血清中CD3+、CD4+、CD8+、含量进行检测。3.结果通过观察大鼠行为的变化,对照评分标准予以评分,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模型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急性咽炎大鼠造模成功。AP大鼠安慰剂组、疏风解毒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克拉霉素组中CD3+的含量分别是12.3±2.67、18.5±3.46、14.7±2.57、13.8±3.42、14.3±3.61。表明疏风解毒胶囊对AP大鼠机体CD3+的含量有升高作用。AP大鼠安慰剂组、疏风解毒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克拉霉素组中CD4+的含量分别是52.7±7.82、57.4±9.77、47.9±6.84、43.3±7.41、62.1±7.02,高剂量组的治接近克拉霉素组,效果相当。CD4+/CD8+的值分别是1.33±0.37、1.52±0.45、1.04±0.19、0.88±0.29、2.00±0.39,说明疏风解毒胶囊确实能够提升机体CD4+/CD8+水平,影响机体免疫能力。4.结论能够明显改善AP大鼠的咽部症状和体征,并且可以改变AP大鼠外周血中CD3+、CD4+、CD8+的相对表达量,并使外周血中CD4+/CD8+值的表达量升高。由此可知,能有效提升急性咽炎大鼠机体免疫能力。

刘锋[6](2018)在《乳蛾效灵方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应用临床病例分组对比评价乳蛾效灵方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课题按随机、对照的统计原则把符合纳入标准的合格受试患儿82例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因有脱落病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最终分别收集33例、35例。试验组给予乳蛾效灵方颗粒剂,对照组给予清咽利膈汤颗粒剂,疗程为5天。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及白细胞的复常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1)两组治愈率对比,经秩和检验分析,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中医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均为100%,两组均取得较好的疗效(P<0.01);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症状积分比较:(1)与治疗前组内相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说明两组方药对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通过治疗后,对比主要症状方面的改善,行组间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试验组在改善咳嗽、口渴、舌象等次要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改善发热、烦躁不安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1),但试验组在患儿发热时间、扁桃体脓性分泌物消退时间方面明显较对照组有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两组有效率均为100%,但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安全性观察,依据安全性指标,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烂乳蛾的中医药治疗疗效显着。乳蛾效灵方的综合疗效优于清咽利膈汤,尤其在改善局部咽痛,扁桃体充血肿大等主要症状及咳嗽、口渴、大便,舌象等次要症状方面疗效显着。

樊长征,苗青,张琼,樊茂蓉,廖星,刘静,李培红,丛晓东,王冰[7](2017)在《中医药防治成人急性扁桃体炎的优势与证据》文中研究指明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检索出文献总数2 664篇,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文献题目和摘要进行初选,排除重复发表的文献,筛选出374篇文献。通过评价和分析文献发现:辨证论治、中成药、成方、自拟方、外治法等中医药方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有效、方便和实用,中医药防治急性扁桃体炎具有补充或替代抗生素作用,同时具有调节机体防御功能的作用。

李侠[8](2017)在《针刺结合泻肺化痰方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采用泻肺化痰止咳针刺法结合中药泻肺化痰方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SAP),通过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咳痰)、体征(肺部啰音)、白细胞计数(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性指标以及肺部CT的变化,对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判断针药结合治疗SAP的疗效,从而为针药结合治疗SAP提供实用、有效、安全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按照1:1的比例,对照组(n=20),治疗组(n=20),共有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脑卒中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泻肺化痰止咳针刺及自拟“泻肺化痰方”口服或鼻饲治疗,2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肺部CT、WBC计数、PCT、CRP、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对指标进行组间组内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均选用((?)±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则采取χ2检验。P<0.05则表示有差异,P<0.01提示有显着性差异,P>0.05则认为不存在差异。试验中,同时注意观察、记录以及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20例SAP患者,临床痊愈6例,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治疗组20例SAP患者,临床痊愈10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2.中医证候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单项积分相比,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2周的治疗,对照组和治疗中医证候症状总积分和各单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性降低(P<0.05),而两组之间总积分相比较也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的症状总积分和各单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着的降低(P<0.01),组间相比也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疗程结束与治疗2周结束组内比较,对照组中医证候症状总积分以及各单项积分均有显着性降低(P<0.05),治疗组总积分有显着性降低(P<0.05),单项积分有非常显着性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2周的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NIHSS评分有所降低、Barthel指数有所升高,两者较治疗前均有显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相比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对照组和治疗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分别有非常显着性下降和升高(P<0.01),且组间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疗程结束与治疗2周结束组内比较,对照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分别有显着性下降和升高(P<0.05),治疗组则有非常显着性下降和升高(P<0.01)。表明随着患者肺炎的好转,机体功能得到恢复,对于患者卒中的康复有促进作用,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炎性标志物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指标(WBC、PCT、CRP)相比,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2周治疗,对照组和治疗组WBC计数、PCT、CRP较治疗前均有显性降低(P<0.05),而两组之间WBC计数、PCT、CRP相比较也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4周治疗,两组患者WBC计数、PCT、CRP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着的降低(P<0.01),组间相比也有非常显着的差异(P<0.01);疗程结束与治疗2周结束组内比较,对照组WBC计数、PCT、CRP有显着性降低(P<0.05),治疗组则有非常显着性降低(P<0.01)。表明随着疗程进展,治疗组能在加速患者病情好转,降低炎性指标方面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评价:本研究中无脱落病例,40例SAP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试验前后,两组患者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比较两组患者试验前后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结合泻肺化痰方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疗效确切,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优势。2.本次研究提示使用针刺结合泻肺化痰方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具有良好的控制炎症的效果。3.针刺结合泻肺化痰方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郑之俊[9](2017)在《针刺结合益气化痰方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根据中医学理论及实践基础,运用化痰止咳针刺结合“益气化痰方”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观察其对SAP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治疗SAP提供中医治疗方法及理论依据,以确定其安全、有效,并进一步应用临床,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以期减少高价抗生素的使用或缩短抗生素使用疗程而取得相同或较好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发展中医中药治疗SAP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并继续挖掘祖国医学新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医证属肺气亏虚型SAP患者40例,以就诊顺序编为1-40号,按随机数字表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及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痰止咳针刺及“益气化痰方”治疗。两组针刺治疗均为1日1次,治疗14天1疗程,共2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疗程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症状体征、WBC、CRP、PCT、ESS评分、ADL评分等指标变化,并做组内比较以及组间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疗程结束后予以检查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计数资料均选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则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5认为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治疗过程中,同时观察、记录、分析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1)治疗后两组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2)治疗1疗程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和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着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也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2疗程后,两组中医症候总分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着的降低(P<0.01);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3)治疗1疗程后,两组中医证候单项积分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对照组中医各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咳嗽、口渴评分较治疗前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咳痰、发热、湿啰音评分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咳痰、发热、湿啰音评分行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咳嗽、口渴评分行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疗程后,两组中医证候单项积分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均显着降低(P<0.01);两组咳嗽、咳痰、发热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两组湿啰音评分行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口渴评分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4)治疗1疗程后,两组WBC、CRP、PCT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疗程后,两组WBC、CRP、PCT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行组间比较,均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5)治疗1疗程后,两组E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2疗程后,ESS、ADL评分较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组间比较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6)治疗期间,在治疗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有1例,在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有3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40例SAP患者全部完成治疗,无脱落病例。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两组患者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SAP均有一定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化痰止咳针刺结合“益气化痰方”疗效更显着,可降低SAP患者炎性指标的表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少。

李志同[10](2013)在《电针合穴(尺泽)、下合穴(上巨虚)对UC大鼠肠微循环及VIP等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合穴”是五输穴之一,《难经·六十八难》中记载“合主逆气而泄”,说明“合穴”可以治疗以逆气、泄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下合穴”是六腑合于足三阳经的特定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指出“合治内腑”,说明“下合穴”可以治疗六腑相关疾病。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可以治疗大肠本身的病变时,出现的腹痛、泄泻等。那么,“合穴”的主“逆气而泄”与大肠“下合穴”上巨虚所主“泄泻”的效应有何不同?其作用机制又有何差异?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前期观察了尺泽、下巨虚二穴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大鼠肠系膜微循环、VIP等影响,结果发现尺泽穴可以显着降低下丘脑中VIP含量,而上巨虚影响不显,提示对COPD模型,尺泽穴的影响较上巨虚穴更为广泛,并涉及到脑,根据前期实验的模型为肺部炎症为主,肠等其他脏器损伤为继发病,所以我们认为在该实验中肺经“合穴”对于肺经病变引起的胃肠病比大肠“下合穴”更为有效。这符合五脏互藏、五行互藏理论,各经“合穴”治疗的逆气泄泻应当是与该经(脏)相关的泄泻更有效,对于肠腑本身病变时,其它经的“合穴”是否也有效?根据前期文献整理,十二“合穴”中治疗泄泻的有尺泽、曲泉、足三里等,其中尺泽是肺经的“合穴”,肺和大肠相表里,应当是与肠关系密切的一个“合穴”,临床也有报道其治疗急性胃肠炎有很好效果,因此,本研究通过实验建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观察“合穴”尺泽穴与“下合穴”上巨虚穴的效应的不同特点、作用机制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腧穴相对特异性规律。本论文主要分文献研究及实验研究两部分。一、文献研究文献一首先对“合穴”、“下合穴”基本理论加以概述,对古典文献的记载研究后,发现“合穴”、“下合穴”中均有个别穴位可以同时用于治疗呕吐、泄泻,如尺泽、足三里等;其中以尺泽穴和上巨虚穴为例,分别研究了二穴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时的主治作用等,发现二者在临床中均可以用于治疗泄泻等疾病,但二者有何区别,尚无文献报道。文献二主要研究的针灸在治疗UC时的疗效等,发现针灸的疗效可以得到肯定,取穴方式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但由于多数文献在设计上缺乏严谨性,故可信度相对较低。文献三中主要对UC模型的构建方法加以综述,认为UC模型的构建可以分为单纯性刺激法,免疫复合物刺激法,复合刺激法等多种。但由于人类UC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各造模方法仅能从某几个方面复制UC的发病过程,其中肛门灌注乙酸的方法被认为是最价廉简便,且造模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综述四简述了VIP的生理作用及于微循环之间的关系。VIP是一种在循环、免疫、生殖、消化系统以及中枢、外周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脑肠肽,其在组织器官中主要起到扩张血管、舒张平滑肌,直接参与对微循环的调节作用,同时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免疫内分泌等系统中,起到神经递质的作用;另外,在调节机体觉醒效应及抑制多种细胞因子的合成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实验研究1、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尺泽穴、上巨虚穴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a)、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在肺、结肠、下丘脑中的变化规律及大鼠结肠病理损伤情况,分析肺经“合穴”尺泽与大肠“下合穴”上巨虚穴效应差异及其机制的不同,探讨腧穴相对特异性规律。2、方法:28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为180g±2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尺泽组、上巨虚组四组。采用冰醋酸灌肠的造模方法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尺泽组和上巨虚组从实验周期第3天开始电针针刺治疗,疏密波,频率为2/100Hz交替,强度以大鼠肌肉微微颤抖为度,波宽0.175ms,留针15min,每日1次,共治疗7次。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病理切片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损伤情况,用微循环显微仪检测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液流态变化,并取肺、结肠、下丘脑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结肠、下丘脑中VIP、TNF-α、NPY的含量。3、结果:3.1一般情况:正常组大鼠一般情况良好。模型组、尺泽组及上巨虚组大鼠造模2天后出现稀便,肛门附近有粪便残留物,并伴有精神不振,厌食等。电针治疗7天后,上巨虚组大鼠稀便消失,食欲及精神情况良好,尺泽组大鼠稀便基本消失或仍有软便,模型组大鼠大便仍不成形。与正常组相比,三组体重均显着下降,模型组、尺泽组及上巨虚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3.2肠系膜微循环: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尺泽组肠系膜微循环管径显着增大(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巨虚组管径显着缩小(P<0.05);与尺泽组比较,上巨虚组管径显着缩小(P<0.05)。各组间微循环流态见未见显着差异。3.3VIP含量比较:(1)组间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及尺泽组肠组织中VIP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上巨虚组肠组织中VIP含量显着下降(P<0.05);(2)组内比较:四组中下丘脑内含量均显着高于肺内含量(P<0.05);正常组、尺泽组及上巨虚组中,下丘脑内含量显着高于结肠内含量(P<0.05)。3.4TNF-a含量变化:(1)组间比较:结肠组织中,模型组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组、尺泽组和上巨虚组(P<0.05);(2)组内比较:所有组别下丘脑内的TNF-α均高于结肠(P<0.05);另外,模型组内的下丘脑高于肺组织(P<0.05);上巨虚组肺内的TNF-α高于结肠(P<0.05)。3.5NPY含量变化:(1)组间比较:各组间未见显着差异。(2)组内比较:在所有组内,肺内含量显着高于下丘脑内含量(P<0.05);在正常组中,结肠内含量显着高于下丘脑内含量(P<0.05);模型组中,肺内含量显着高于结肠内含量(P<0.05)。3.6相关性分析:(1)结肠组织中:VIP与TNF-α、肠系膜微血管管径间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其中VIP与TNF-α含量相关系数为(r=0.474,P=0.013),呈正相关;VIP与肠系膜微循环管径间相关系数为(r=0.496,P=0.009),呈显着正相关。(2)肺组织中:VIP与TNF-α间存在显着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399,P=0.035),呈正相关。下丘脑内NPY与TNF-α间存在显着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451,P=0.0316),呈正相关。3.7结肠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出现大面积溃疡,同时在光镜下病理切片显示结肠绒毛消失,基底膜不完整,层次结构不明显,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尺泽组较模型组有所缓解,绒毛组织结构松散,部分消失,部分位置层次结构消失;上巨虚组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较为完整,未见显着损伤;两治疗组均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4.结论:①对UC大鼠肠腑功能的改变,尺泽穴和上巨虚穴均有效,但上巨虚穴的作用更为显着。②在治疗泄泻时,“合穴”与“下合穴”作用机制的不同。大肠下合穴上巨虚的作用体现于“合治内腑”理论;肺经合穴尺泽则是体现于五行互藏、五脏互藏理论中合穴内应于肾,肾为胃之关,肾气不固则水液上泛为吐,下为泄。③大鼠6周龄时,VIP含量在下丘脑内最高。正常组中VIP、TNF-α、NPY在肺和结肠中呈现的分布规律经造模后的病理刺激,在模型组中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针刺后阻逆了该变化。结肠损伤时肺出现了变化,体现了肺和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科学性以及肺经循行上“环循胃口,下络大肠”的科学性。针刺后出现了物质的规律性变化,证明了导师提出的针灸效应的“物质调配”假说。

二、少商、商阳二穴放血治疗慢性扁桃腺炎6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少商、商阳二穴放血治疗慢性扁桃腺炎68例(论文提纲范文)

(1)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有效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
    1.2 文献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总有效率
        2.3.2 退热时间
        2.3.3 白细胞计数
        2.3.4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的Meta分析结果
        2.3.5 咽痛及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
3 讨 论
    3.1 疗效分析
    3.2 异质性分析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2)井穴诊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诊断疾病
    1.1 古代文献对井穴诊断的论述
    1.2 井穴诊断的现代研究
    1.3 井穴诊断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2 治疗疾病
    2.1 井穴刺络,通调脑络
        2.1.1 井穴刺络,通调脑络的理论基础
        2.1.2 井穴刺络在急救领域中的应用
        2.1.2.1 急救内科疾病所致昏迷——中风昏迷
        2.1.2.2 急救中毒所致昏迷——一氧化碳中毒昏迷
        2.1.2.3 急救外伤所致昏迷——重型颅脑创伤昏迷
        2.1.3 井穴刺络在急救领域中的意义和前景
    2.2 井穴刺络,清热解毒
        2.2.1 古代文献对井穴刺络,清热解毒的记载
        2.2.2 井穴刺络干预热毒郁结的现代临床运用
    2.3 井穴刺激、启智健脑
        2.3.1 刺激井穴可改善智能障碍
        2.3.2 刺激井穴改善大脑智能的机制研究
        2.3.3 按摩手十二井穴保健大脑,预防智能障碍
    2.4 井穴刺激、调节平衡
3 总结

(3)运用“太极图”结合临床探析脾、胃经腧穴在《针灸大成》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源文献的选择
        2.2 文献条文纳入标准
        2.3 文献条文排除标准
        2.4 条文的分类
        2.5 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2.6 建立数据库
        2.7 频次的统计
        2.8 结果分析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脾、胃经腧穴在《针灸大成》中单穴所治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2 《针灸大成》中脾、胃经腧穴配合其他经腧穴治疗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2.1 《针灸大成》中脾、胃经腧穴配合其他经腧穴治疗中医内科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2.2 《针灸大成》中脾、胃经腧穴配合其他经腧穴治疗中医外科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2.3 《针灸大成》中脾、胃经腧穴配合其他经腧穴治疗中医妇科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2.4 《针灸大成》中脾、胃经腧穴配合其他经腧穴治疗中医儿科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2.5 《针灸大成》中脾、胃经腧穴配合他经腧穴治疗中医耳鼻喉科病症计结果和分析
        2.6 《针灸大成》中脾、胃经腧穴配合其他经腧穴治疗中医眼科病症统计结果和析
        2.7 《针灸大成》中脾、胃经腧穴配合其他经腧穴治疗中医其他科病症统计结果和分析
讨论
    1 “太极图”与中医的关系
    2 从“太极图”看脾胃
    3 从“太极图”看脾、胃经腧穴
    4 结论
    5 导师临床经典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近30年现代临床中脾、胃经腧穴的应用浅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4)《灵枢·官针》刺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九针研究
        1.1 九针针具研究
        1.2 九针临床应用研究
    2 《灵枢·官针》刺法分类研究
    3 《灵枢·官针》刺法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3.1 九刺
        3.2 十二刺
        3.3 五刺
        3.4 三刺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灵枢·官针》刺法研究
    1 《灵枢·官针》概述
        1.1 《官针》篇名解析
        1.2 《官针》篇主要内容
        1.3 凡刺之要
        1.4 小结
    2 九针针具与适应症
        2.1 材质与针具
        2.2 九针的形制与功效
        2.3 小结
    3 《灵枢·官针》刺法
        3.1 九刺
        3.2 十二刺
        3.3 五刺
        3.4 三刺
        3.5 小结
    4 《灵枢·官针》对后世的影响
        4.1 对后世针具的影响
        4.2 对后世针刺手法的影响
        4.3 小结
结语
    1 讨论
    2 结论
    3 研究的创新性
    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 展望与前景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疏风解毒胶囊对急性咽炎大鼠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序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急性咽炎的认识
        1.病因病机
        2.传统中医对急性咽炎的治疗
    二、中医药治疗急性咽炎的现代研究
        1.现代医家对喉痹的辨证论治
        2.经验方治疗喉痹
        3.外治法的研究
    三、现代医学对急性咽炎的认识
        1.急性单纯性咽炎
        2.急性坏死性咽炎
        3.急性水肿性咽炎
        4.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在AP领域的相关研究
        5.急性咽炎伴随疾病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研究方案
    二、技术路线图
    三、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疏风解毒胶囊的组方
    2.方中药物的药理作用
    3.疏风解毒胶囊的临床研究
    4.疏风解毒胶囊对急性咽炎大鼠血清中CD3+、CD4+、CD8+含量及CD4+/CD8+的影响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乳蛾效灵方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及分析
4.讨论与分析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中医药防治成人急性扁桃体炎的优势与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的问题
2 中医药的价值
3 文献分析
    3.1 文献概况与分类
        3.1.1 检索策略
        3.1.2 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
        3.1.2. 1 纳入标准
        3.1.2. 2 排除标准
        3.1.3 文献概况
    3.2 治疗措施分析
        3.2.1 古代医家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乳蛾)的措施分析
        3.2.2 现代中医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乳蛾)的措施分析
        3.2.2. 1 分型辨证论治
        3.2.2. 2“成方”治疗
        3.2.2. 3 自拟方治疗
        3.2.2. 4 单味中药治疗
        3.2.2. 5 中成药治疗
        3.2.2. 6 中医外治法
        3.2.2. 7 中西医结合治疗
    3.3 基础研究分析
        3.3.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3.2 抗炎及解热作用
        3.3.3 调节机体防御机能作用
    3.4 优势与证据分析
        3.4.1 中医药补充抗生素的治疗作用
        3.4.2 中医药替代抗生素的治疗作用
        3.4.3 中医药调节机体防御机能的治疗作用
4 问题与展望
    4.1 中医药防治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研究欠规范,需开展规范化的中医临床研究
    4.2 中医药防治急性扁桃体炎的干预措施选择缺乏依据,需开展规范化的干预措施的比较研究
    4.3 中医药补充或替代抗生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缺乏规范,需制定规范化的中医药补充或替代抗生素的临床实践指南

(8)针刺结合泻肺化痰方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前言
2.资料方法
3.治疗方法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7.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8.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附录

(9)针刺结合益气化痰方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前言
2.资料和方法
3.治疗方法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7.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8.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附件

(10)电针合穴(尺泽)、下合穴(上巨虚)对UC大鼠肠微循环及VIP等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合穴”、“下合穴”及尺泽、上巨虚的古今文献研究
        1 “合穴”、“下合穴”研究概述
        1.1 “合穴”
        1.2 “下合穴”
        1.3 小结
        2. 尺泽穴的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
        2.1 尺泽穴的古代文献研究
        2.2 尺泽穴现代研究
        3. 上巨虚穴的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
        3.1 上巨虚穴的古代文献研究
        3.2 上巨虚穴的现代研究
        4. 总结
    综述二、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
        1 针灸治疗UC的临床研究
        1.1 疗效评价
        1.2 穴位选择
        1.3 治疗方法
        2 针灸治疗UC的实验研究
        2.1 对比电针、隔药灸治疗UC
        2.2 电针不同穴位治疗UC
        3 小结
    综述三、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1 单纯刺激法
        1.1 乙酸(Acetic Acid)
        1.2 痢疾杆菌
        2 免疫学刺激法
        2.1 胎鼠种植法
        2.2 葡聚糖硫酸钠(DSS)
        2.3 恶唑酮(OXZ)
        2.4 大鼠结肠细菌菌株模型
        3 复合法
        3.1 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法造模
        3.2 二硝基氯苯(DNCB)-乙酸复合法造模
        3.3 免疫复合物加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复合法造模
        3.4 慢性束缚应激+DSS模型
        3.5 免疫配合噪声应激模型
        4 基因工程动物模型
        4.1 基因敲除模型
        4.2 转基因模型
        5 自发性动物模型
        6 小结
    综述四、血管活性肠肽与微循环的研究
        1.VIP受体及分布
        1.1 VIP的受体
        1.2 VIP受体的分布
        2. VIP在体内的分布及生理意义
        2.1 VIP在肺内的生理作用
        2.2 VIP在胃肠道的生理作用
        2.3 肝脏对VIP的作用
        3 VIP与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3.1 VIP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3.2 VIP与内分泌免疫系统间的关系
        4 VIP与微循环
        5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动物模型
        2.3 穴位定位
        2.4 电针方法
        2.5 取材和组织制备
        2.6 观测指标及方法
        2.7 统计学处理
    二、实验结果
        1 一般情况
        1.1 一般情况
        1.2 体重变化
        2 肠系膜微血管管径及血流的变化
        2.1 肠系膜微循环管径变化规律
        2.2 肠系膜微循环流态变化规律
        3 VIP含量变化
        3.1 组间VIP变化规律
        3.2 组内VIP变化规律
        4 TNF-α含量的变化
        4.1 组间比较
        4.2 组内比较
        5 NPY含量的变化
        5.1 组间比较
        5.2 组内比较
        6 相关性分析
        7 结肠肉眼观察
        8 结肠组织病理情况
    三、讨论
        1 肠系膜微循环
        2 VIP
        3 TNF-α
        4 NPY
        5 同一物质在不同脏器间变化规律
        6 相关性分析
        7 结肠组织病理变化
        8 正常情况下,不同月龄大鼠,VIP在不同组织内的含量不同
        8.1 正常组内VIP含量排序不同
        8.2 VIP在模型组和穴位治疗组不同组织中变化规律不同
    四、结论
第三部分 结语
    1 论文总结
    2 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少商、商阳二穴放血治疗慢性扁桃腺炎6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刺络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有效性的Meta分析[J]. 邓小春,蒋运兰,邱娟,杨晓莲,李栋霜,李庆. 右江医学, 2020(10)
  • [2]井穴诊疗法的研究[J]. 周丹,郭义,周国平,周智梁,岳颖,金军,高旸,张赛,涂悦,程世翔,丁晶,陈泽林,郭永明,潘兴芳,王秀云,马岩璠,任秀君,姚凯,徐放明,徐汤苹,徐枝芳,余楠楠,高靓,卢轩,赵雪,蒋丽元,张洁,张静莎,屈超超,陈宇岑,姜小秋,赵烨,刘宝虎,李博,杨家玥. 世界中医药, 2020(11)
  • [3]运用“太极图”结合临床探析脾、胃经腧穴在《针灸大成》中的临床应用[D]. 娄琦.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4]《灵枢·官针》刺法探讨[D]. 宋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5]疏风解毒胶囊对急性咽炎大鼠血清T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的研究[D]. 蔡传羽.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乳蛾效灵方治疗小儿烂乳蛾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锋.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中医药防治成人急性扁桃体炎的优势与证据[J]. 樊长征,苗青,张琼,樊茂蓉,廖星,刘静,李培红,丛晓东,王冰. 中国中药杂志, 2017(08)
  • [8]针刺结合泻肺化痰方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D]. 李侠.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3)
  • [9]针刺结合益气化痰方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D]. 郑之俊.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3)
  • [10]电针合穴(尺泽)、下合穴(上巨虚)对UC大鼠肠微循环及VIP等的影响研究[D]. 李志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少上、上阳穴放血治疗慢性扁桃体炎6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