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特点

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特点

一、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董慕华[1](2020)在《民国时期新疆的社会文化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位于中国西北边境,作为中国最大省份的新疆,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毗邻8个国家。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同时也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民国时期新疆的社会文化政策是民国政府新疆治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民国时期的新疆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民国时期的新疆,在中央政府的统治下,先后分别经历了杨增新主政时期(1912-1928年)、金树仁主政时期(1928-1933年)、盛世才主政时期(1933-1944年)及国民政府直接统治时期(1944-1949年)。为了维护新疆的和平与稳定,促进该地区的发展与进步,历届政府均实施了相应的社会文化政策。杨增新在恢复和建构新的统治秩序的过程中,巩固了其在新疆的绝对权力和独裁地位,从而开辟了民国新疆军阀政治的格局。新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近代国际与国内的战略地位都十分重要,国民政府实现对新疆的直接统治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调整民族关系,缓和社会矛盾。民国时期,新疆历届地方政府及国民政府所推行的社会文化政策,具有各自的特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当时的新疆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共产党的有关新疆社会文化政策方面的主张,具有时代的进步性,相对而言更符合当时历史的发展和新疆人民的需要。

杨增贵[2](2020)在《1944-1946年吴忠信主政新疆述论》文中提出盛世才离新以后,吴忠信衔命主政新疆。他既要稳定新疆的社会秩序,又承担使新疆“中央化”的责任。吴忠信始终将稳定作为主政的追求,他在宗教、政治等诸多领域实施各种怀柔政策以补救盛世才恐怖统治造成的恶果,安抚社会,修补、弥合各种关系;竭力应对新疆当时的经济和财政危机;试图以“敦睦邦交”缓和新苏关系。但“三区革命”使他的主政并不成功。吴忠信徒劳无功的主新经历在遗憾中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考察他的主政经历有助于我们认识处在历史转变时期的新疆全貌以及边疆地区在大国博弈中的角色。

哈克木·阿里甫汗[3](2019)在《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前沿阵地,我国主要的战略防御屏障。在新疆和平解放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始终心系新疆各族人民,依据新疆区情,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探索新疆和平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规律,总结了治理新疆的经验,在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这一思想在当前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中依然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新疆和平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实践,重点分析毛泽东在治理新疆过程中解决复杂问题的方略。通过梳理毛泽东关于新疆的党政建设、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改革、稳疆固边、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资料,研究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历史镜鉴、理论渊源和背景分析,归纳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及特点和实践成效,并提出现实启示。本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从一个新的角度充实了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中共党史学、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学等学科在新疆治理方面的内容,为新疆治理研究开辟新的视阈。本文共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通过大量文献的搜集和查阅,主要做了三方面的梳理。一是国内外学者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论着;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时期研究新疆局势的文献;三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文献资料。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第二,梳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理论渊源。通过对毛泽东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民族观的分析,总结孙中山国家治理思想,研究苏联解决多民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挖掘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理论渊源,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经验基础。第三,分析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历史镜鉴及形成背景。本文通过梳理和研究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治理新疆的智慧,分析和批判国民党政府治理新疆政策,分析毛泽东如何从历史镜鉴中得出治理新疆的思想。本文分析了新疆解放前夕的局势,梳理了毛泽东规划新疆和平解放的每个步骤,新疆解放前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梳理了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形成过程。得出新疆在解放和建设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绩,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四,阐述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和特点。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四个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屯垦戍边战略、慎重稳进的社会改革方式、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的方略。四个特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方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方法、坚持精细化的治理方式。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毛泽东解决新疆解放和建设问题的方法,研究毛泽东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思路。梳理毛泽东在新疆解放、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发布的电文和文献资料,整理毛泽东参与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关于新疆工作的文件,对这些资料内容和实际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按照史料研究理论,在理论中解读历史,用真实资料归纳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和特点。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每个内容,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根据新疆区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指导新疆工作、探索治理新疆的思想。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得出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整个内容是围绕“为新疆人民做好事”的民本思想这一宗旨展开的论断。这一思想内容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达到解决新疆实际问题的效果。第五,总结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实践成效。本文搜集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新疆各领域的新变化和成效,得出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是科学的,治理新疆方略是符合实际的,政策是易于操作的,实践效果也是可观的。最终得出的基本结论: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探索新疆具体区情,而形成的关于做好新疆工作、造福各族人民、稳疆固边为主题的思想。第六,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对当今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启示。结合当今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可看出,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在当今依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其对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仍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可以为新疆党委和人民政府继续探索治理新疆提供重要依据。

郭胜利[4](2017)在《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33年"四一二"政变后,国民政府欲借机收服新疆,但源于信息阻碍、社会压力、政出多门,导致黄慕松宣慰失败,不得不于1933年8月1日任命刘文龙为新疆省政府主席、盛世才为新疆边防督办;罗文干之行落空后,蒋、汪最终采纳黄慕松意见,静观新疆事态发展。

梁靖[5](2017)在《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研究》文中提出民族分裂主义既是一套关于分裂的思想理论体系,也是一场旨在从现属国分裂出去独立建国或与他国合并的政治运动。民族分裂主义是多民族国家的国家统一面临的最大内生性威胁,既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破坏国家认同。意识形态领域是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之一。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一套危害国家认同、分裂国家的思想体系,为民族分裂主义提供合理性证明,维系民族分裂主义存续,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推动民族分裂主义进入“活跃期”。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主要危害在于破坏由文化认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政治认同所构成的国家认同,具体路径是“制造文化疏离和国家认同危机,进行分裂社会动员”。因此,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核心是解决国家认同问题。国家认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由社会存在决定。构建或强化国家认同,需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个层面着手,围绕文化认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政治认同,综合施策。新疆是我国西北屏障,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新疆反分裂斗争,事关全党全国大局,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意识形态领域一直是新疆反分裂斗争的关键,关系到反分裂斗争全局的成败。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近代新疆区域国家认同危机、国际势力干预操纵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意识形态视域下,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可以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新疆和平解放前,这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产生和扩散发展阶段;新疆和平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这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低迷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死灰复燃”和泛滥阶段。新疆和平解放前,“双泛”思潮与臆造的“东突厥斯坦国”,构成了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最初理论来源。“泛突厥主义”的民族观、“泛伊斯兰主义”的宗教观、“东突厥斯坦独立论”的国家观、“共同突厥文化论”的文化观、“东突厥斯坦革命论”的奋斗道路等内容构成这一时期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在伊敏等所谓“分裂精英”、苏联等国际势力的推动下,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迅速扩散,进一步破坏了新疆原本就非常脆弱的国家认同。这一时期,民国政府以构建国家认同为核心,在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开展了相应的反分裂斗争。但受限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民国政府自身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失误,新疆区域的国家认同构建没有完成。伴随着当时国内社会矛盾激化、国际势力干预等因素,最终催生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东突厥斯坦共和国”两个分裂政权。新疆和平解放后,新中国在新疆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地位,推行了符合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和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改变了新疆贫困落后面貌和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完成了新疆区域的国家认同构建,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拥护空前。这一时期,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处于低迷状态,内容上没有新发展,传播方式转入地下,传播范围受限。民族分裂活动也相应陷入低谷,大多为解放前分裂活动的残余。改革开放后,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影响,伴随着美国等国际势力、境外分裂组织的渗透,“激活”了潜藏的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导致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复苏。这一时期,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在“双泛”思潮的基础上,吸纳了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内容,强化了自身解释张力、对抗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能力和对本民族各个阶层适应能力。宗教领域和教育文化领域仍然是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领域,“伊扎布特”、“伊吉拉特”等分裂组织和互联网成为重要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美国等国际势力、境外分裂组织、国内所谓“分裂精英”(这一时期包括宗教人士、知识分子和草根精英)成为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主要传播主体;传播对象则覆盖了维吾尔族各个阶层,青少年、知识分子和党员干部成为重点拉拢对象。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整体呈蔓延泛滥,愈演愈烈之势,破坏了新疆业已形成的国家认同,推动民族分裂活动,特别是暴恐活动进入密集高发的“活跃期”。由此,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的活跃,意识形态是根源性动因之一,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在当前具有决定性意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四代中央领导均高度重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加强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对于争取人心、筑牢长治久安的根基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央和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以恢复和强化被破坏的国家认同为核心,重点围绕宗教领域和教育文化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反分裂斗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主客观原因影响,没有彻底改变当前分裂主义意识形态泛滥蔓延态势,没有完全恢复被破坏的国家认同。当前影响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成效的客观原因包括:1.美国将新疆问题作为遏制中国崛起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在人权、宗教、民族等幌子下,干预操纵新疆民族分裂活动,导致极端民族主义在新疆进一步蔓延泛滥,破坏新疆区域的国家认同。2.“伊斯兰国”(is)的出现,极大刺激鼓舞了新疆民族分裂势力中的宗教极端分子,出境参加is的新疆籍人员日渐增多,推动新疆宗教氛围更加浓厚,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在新疆进一步蔓延泛滥,破坏新疆区域的国家认同。3.美国“9·11”事件后,在国际联合反恐的大背景下,“东伊运”元气大伤,改变派遣人员入境组织暴恐活动的策略,组织专门人员通过网络向境内传播煽动“圣战”和传授暴恐活动方法的暴恐音视频,导致新疆境内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进一步蔓延泛滥,破坏新疆区域的国家认同。4.乌鲁木齐“7·5”事件破坏了新疆民族关系,导致维汉之间不同程度的民族隔阂,而且“7·5”事件的“发酵”效应仍在继续,加之2013年以来的暴恐活动密集高发态势,一定程度阻碍了维汉间的文化交流和社会交往,影响了新疆区域的国家认同。5.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容易导致利益受损群体产生相对剥夺感和对政府不满情绪。这一情况同样存在于维吾尔族群体中。6.尽管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问题不是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但与民族情感、民族意识、民族情绪、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问题紧密交织在一起,非常复杂、敏感。当前影响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成效的主观原因包括:1.虽然中央明确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在新疆反分裂斗争全局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在具体工作部署中,如何落实中央的这一论断,还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新疆区域的领导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3.为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民族政策、依法治疆政策在操作层面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结合近百年来的反分裂斗争经验,当前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必须遵循以下理念:保持强大且稳固的中央政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恢复和强化国家认同为核心;围绕国家认同,特别是文化认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政治认同,综合施策。具体措施包括: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强化国家认同中的核心作用,筑牢国家认同的意识形态基础;丰富发展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强化中华民族内生性聚合力,筑牢国家认同的民族基础和文化基础;依法管理宗教,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实现伊斯兰教“本土化”,妥善处理好宗教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坚持依法治国,运用法治资源强化国家认同;深化改革开放,让新疆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筑牢国家认同的经济基础;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新疆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筑牢国家认同的政治基础。

马继东[6](2016)在《冲突与融合:近代中国治疆政策的政治哲学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新疆地区由于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地缘政治、自然条件、现代国家战略需求等等,使得新疆在当代中国发展中占有较高的地位。新疆的发展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治理政策,而对近代治疆政策进行政治哲学思考,能够为当代的治疆政策的制定提供历史借鉴与理论帮助。本文将近代治疆政策分为对内与对外两部分进行研究,对外中国如何维护新疆的主权,对内如何在保持政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加强对新疆的治理,最后从冲突与融合的角度,对近代治疆政策进行政治哲学思考,并对如何推进现代化新疆治理提供参考。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的是近代新疆,从“文化中国”到“主权中国”的转变。中央政府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与外来侵略者的关系,中央政府如何制定外交政策,维护中央政府在新疆的主权。清政府治理新疆之初,对于新疆周边的部落和国家,始终采取羁縻的外交政策,中国及周边国家处于“文化中国”的体系当中。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破原有的平衡,沙俄和英国分别凭借军事和贸易多种手段,侵犯中国在新疆的主权,中国在被动的明确主权,建立“主权中国”。辛亥革命之后,清政府在新疆的统治被推翻,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加速,各国原先凭借不平等条约确立的特权被逐渐取消,“主权中国”的建立转向主动。在国际局势的转变,和中国局势的双重影响下,中央政府才逐步从他国手中,收回被践踏的主权。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的是近代新疆,从中央集权到地方自治的转变。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以军府制为主多种制度并用的方式,对新疆进行中央集权治理。清政府治理的后期,新疆的政局可谓内忧外患,清政府开始在新疆建立行省,稳定政权。在而后的近代化的浪潮下,清政府也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新政政策,来维持其统治地位,但辛亥革命的浪潮最终将清政府的政权推翻。民国开始后,中央政府一直无暇顾及新疆,由地方军阀对新疆进行独裁治理。到了国民党政府真正执掌新疆政权后,治疆政策的目的则主要变成了,稳定国民党专制政权。在三区革命和全国解放的局势下,新疆和平解放,转向民族区域自治。第三部分,主要是总结反思,新疆从冲突到融合的根本原因。近代新疆,之所以政权更替,冲突不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西方条约型、冲突对抗模式等,打破原有中国世界秩序,中央政府不得不学习西方,开始摸索建立近代国家概念下的中国,开始由“文明中国”向“主权中国”转变。另一方面,则是近代新疆各民族觉醒和自由发展的诉求未得到重视。现局势下的融合,应从传统新疆治理模式中进行学习和借鉴,发挥传统“文化中国”,以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交往方式,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并进一步推进新疆治理的现代化,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构建繁荣稳定的新疆。

牛磊[7](2015)在《朱绍良与西北政局(1933-1946)》文中研究说明近代西北地区战乱频繁,地方政权长期被大小军阀把持,中央政权难以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国民党自中原大战击败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后,逐渐对西北省份的控制与开发重视起来,先后派邵力子、朱绍良等国民党中央大员经略西北,其中,尤以朱绍良在西北时间较长,参与主持事务最多。朱绍良自1933年5月入甘肃后,担任西北地区高级军政长官长达十三年,曾任甘肃省主席、第八战区司令长官等要职。作为国民党中央在西北的代表,朱绍良与西北各政治势力的角力,体现了国民党中央在西北地区宣示其中央权威的决心,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的政治生态,是与当时日本侵略东北,东南富庶之地大厦将倾,国人将视角转向西北,建立西北大后方的现实需要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朱绍良的前任邵力子治甘不力,使得国民党中央变换思路,改派军人出身的朱绍良任甘肃省主席。由于国民党中央的鼎力支持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朱绍良“安定中求进步”的治甘方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其任期内,甘肃虽社会缓慢发展,但政治较为稳定。朱绍良比较注意处理与地方实力派的关系,采取拉拢的政治手段笼络人心,使得地方实力派如鲁大昌等人拥护国民党中央。在中央的支持下,朱绍良施行了一些稳定社会,改善民生的举措,例如取消拨款制度、禁烟、改屯为民、惩治腐败等,对于开发甘肃起了很大作用。在这十三年中,朱绍良对西北马家军阀使用了灵活的手段,使诸马在与朱绍良关系密切的同时,又服从朱绍良代表的国民党中央的权威;而对于中国共产党,尤其是西路军,朱绍良主张坚决镇压。淞沪会战后,朱绍良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在主持对日军事的同时,又在“新疆王”盛世才内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朱绍良对于西北政局风向的变化起了很大作用,这一过程也是国民党中央政权势力不断向西北推进并且渗透的过程。笔者希望通过研究朱绍良这一国民党上层人物在西北的活动及其对西北各省政局的影响,来了解国民党政权在西北运作的实际情况,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人提供一些借鉴。

沈晓晨[8](2014)在《反新疆分裂斗争中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历史已经反复表明,对于任何时代和任何形式的国家,保持疆域内国民对于国家的归属和忠诚,是国家维持其存续、进而实现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反之,如果这种归属感和忠诚减弱乃至消失,就会出现一系列国家社会不稳定问题,其极端表现就是分裂主义,即国内一块土地上的民众试图连同居住地一起从国家中脱离出去,出现国家分崩离析的悲剧。国家认同出现问题或危机是分裂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分裂主义的不断恶化的本质就是对于国家认同的持续冲击与否定,国家认同的强化与重塑应该成为当前反分裂斗争的基本思路。在当前反新疆分裂主义斗争日趋紧迫的情况下,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相关理论的基本原则要求,立足国家认同与分裂主义关系这一学术研究薄弱领域,基于反对分裂主义、尤其我国反新疆分裂主义的要求,进行国家认同构建的理论探索和历史实践分析,正确审视新疆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内外因素,在分裂主义对我国领土与主权完整的威胁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探讨如何从国家认同角度进行有效的反分裂工作,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意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是我国国家认同转型与构建的关键历史时期,也是我国新疆分裂主义萌发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封建王朝体系崩溃、新的国家认同尚未建立,同时又面临内忧外患,中国人接受了不同来源的“民族”概念和“民族一国家”构建模式,其中既有来自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建设理论,也有来自西方的反对封建专制、倡导共和的民族国家理论,它们在近代以来我国重建和强化国家认同的历史过程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同时形成我国的国家与民族关系问题基础理论的复杂局面。基于这一基本历史观,本研究尝试作出一些理论探索。具体从构建反分裂理论的理论需要和反分裂主义斗争的实际需要来看,国家认同是理解分裂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在国家认同解释框架中,我们能够解释分裂主义的产生机制、解释并预测导致分裂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结构性因素和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如何应对分裂主义产生后对国家认同的冲击与否定是我们当前反分裂工作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最大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反分裂斗争案例、包括对我们自己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理论提炼,发现一些之前未能给予足够重视的国家认同层面的关键性因素,进而为当前反分裂主义斗争提供理论上可行的对策建议。因此,针对国家认同与分裂主义关系、以及探索如何在反分裂斗争中重塑国家认同问题展开的历史实践分析和理论探索,既是构建反分裂理论的要求,更是我们当前反分裂主义斗争的现实需要。因此,对于我国反分裂主义、尤其是反新疆分裂主义斗争而言,理论研究工作本身即具有现实意义。我国是世界上受分裂主义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反分裂斗争已进行了一百余年。但是目前对分裂主义的规律性研究还很不足,现有成果的理论性、前瞻性也严重不足,造成反分裂斗争缺乏理论指导,也就导致相关政策有效性不足。在我国当前反分裂斗争中,缺少主动或者说被动,与缺乏反分裂理论有很大关系。总体来讲,新中国成立65年来,政府在国家认同建设和反分裂斗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们走出了一套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我国民族关系总体和谐;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当前的反分裂斗争中,重政策研究、轻理论研究的倾向严重,理论研究的重要性随着反分裂斗争形势日益严峻而愈发凸显。努力为改善这个情况略尽绵力,正是本研究的初衷。本研究以国家认同为研究视角和基本论述框架,讨论国家认同与分裂主义产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国家认同角度进行有效反分裂工作。选取反新疆分裂斗争的历史和当代实践为研究案例,在新疆分裂主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中阐述并验证本文关于国家认同与分裂主义关系的理论判断,总结反新疆分裂斗争和国家认同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当前形势和新疆分裂主义国际化的背景中探讨当代中国国家认同建设和强化方案,最终目的,是尝试为反分裂主义斗争、尤其是我国的反分裂主义斗争具体工作提供国家认同层面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对策思考。

邵玮楠[9](2014)在《新疆三区革命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表明在新疆现代史中,三区革命1是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其发端于一隅,而影响至于全疆、全国乃至世界,因此,该事件受到了众多治现代新疆史家的关注,遍及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欧美,产生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学术成果。一中国大陆学界的研究作为民国年间发生在我国西北边疆的重大事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三区革命在大陆学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除了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编辑的文史资料和一些回忆性文

雷金凤[10](2014)在《张治中治新实践及其启示》文中研究指明1945年9月至1947年5月,是民国新疆史上的“张治中时代”,研究张治中治新实践及其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能表现张治中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促进祖国统一、新疆稳定作出的贡献,还能从侧面反映新疆在20世纪中叶中国军事变革和社会变迁中的重要地位,为今天中国共产党处理新疆的民族问题、经济建设问题、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研究提供借鉴。国内的学者们对于张治中治理新疆政策的研究起步较晚,对张治中主政新疆的具体实践论述的不多,将研究的热点放在张治中在新疆和平解放中贡献,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该论文在学者们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加以扩充,利用文献研究法,将张治中的治新实践与张治中的民族观、国家观、革命观结合,还通过梳理当时新疆复杂的时局,对比张治中个人治新主张与国民党治理新疆政策的区别,表现其在历史的夹缝中的艰难,以及在多重压力下对新疆的稳定和祖国统一做出的贡献。以期站在历史角度对张治中治新得失进行公正的评价,为今天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提供借鉴。该论文提炼了张治中主新提出的遵循维护祖国统一,恕道,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发展新疆经济,中苏友好等主张,论述了张治中治新实施的诸多政策:如减轻税赋、释放政治犯、协调民族关系、发展新疆经济建设、发展中苏经济贸易合作,在新疆和平解放过程中号召老部下通电起义等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新疆的和平和祖国的统一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由于历史和自身原因所限,张治中在主政新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一些缺陷和遗憾。如处理三区方面亲苏和亲国民党人士派别之争时,站在亲国民党一方,打击了亲苏一派的革命性和前进性;如举荐麦斯武德一派失当,造成省联合政府破灭等等。张治中治新实践更为我们今天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提供了很多启示,如必须坚持祖国统一的原则,处理民族问题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原则,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施发展新疆经济文化建设的战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等。由于文献资料的分散以及自身能力有限,本选题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对张治中治新主张及实践挖掘的不够深入,在启示方面概括的不够全面等,希望后续研究能够弥补不足。

二、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时期新疆的社会文化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创新点
2 民国时期新疆的社会文化政策形成背景
    2.1 民国时期的国际环境
        2.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来资本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入侵
        2.1.2 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
    2.2 民国时期的国内环境
        2.2.1 西学东渐的影响
        2.2.2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
3 民国时期新疆历届政府的社会文化政策
    3.1 杨增新主政新疆时期(1912-1928年)的社会文化政策
        3.1.1 杨增新政权的建立
        3.1.2 杨增新政府社会文化政策
        3.1.3 杨增新政府社会文化政策的影响
    3.2 金树仁执政时期(1928-1933年)的社会文化政策
        3.2.1 金树仁政权的建立
        3.2.2 金树仁政府社会文化政策
        3.2.3 金树仁政府社会文化政策的影响
    3.3 盛世才统治时期(1933-1944年)的社会文化政策
        3.3.1 盛世才政权的建立
        3.3.2 盛世才政府社会文化政策
        3.3.3 盛世才政府社会文化政策的影响
    3.4 国民党统治时期(1944-1949)的社会文化政策
        3.4.1 国民政府执政新疆
        3.4.2 国民党政府的新疆社会文化政策
        3.4.3 国民党政府社会文化政策的影响
4 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有关发展新疆社会文化的主张
    4.1 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早期活动
    4.2 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文化政策主张
    4.3 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文化政策主张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2)1944-1946年吴忠信主政新疆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中的重难点
    五、资料来源
第一章 主政新疆的背景及思想
    第一节 吴忠信被任命为新疆省主席
    第二节 主政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治新思想
第二章 政治调适
    第一节 人事与吏治
    第二节 推行地方自治
    第三节 南疆行署
    第四节 分省计划的搁浅
第三章 安抚新疆社会
    第一节 宣示宗族平等与保障宗教自由
    第二节 清理刑狱
    第三节 羁縻民族上层人士
    第四节 宣抚宣慰
    第五节 处理没收财产问题及开展救济
第四章 艰困的财政、经济
    第一节 统一币制的挫败
    第二节 财政危机
    第三节 恢复、活跃贸易
    第四节 提高公务人员待遇
第五章 应对“三区革命”
    第一节 伊宁暴动
    第二节 粮食与交通
    第三节 吴忠信的苏联政策及转变
    第四节 防守迪化及和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1.研究的依据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状况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论文框架和创新点
        1.论文框架
        2.创新点
第一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理论渊源、
    1.1 继承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1.1.1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社会思想
        1.1.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1.1.3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
    1.2 扬弃孙中山国家治理思想
        1.2.1 孙中山关于治国治民的思考
        1.2.2 毛泽东扬弃孙中山国家治理思想
    1.3 借鉴苏联处理多民族国家关系的经验
        1.3.1 列宁和斯大林最初正确处理了苏联多民族国家的问题
        1.3.2 苏联的问题与处理国内民族问题上的失误有关联
        1.3.3 毛泽东借鉴苏联处理多民族国家关系的经验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历史镜鉴及形成过程
    2.1 历代封建王朝对新疆的治理
        2.1.1 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的一部分
        2.1.2 新疆人民保卫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2.1.3 左宗棠治理新疆策略
    2.2 民国政府治理新疆的得与失
        2.2.1 杨增新统治新疆的策略
        2.2.2 金树仁和盛世才时期新疆的局势
        2.2.3 张治中对新疆和平解放的贡献
    2.3 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新疆的战略决策及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形成
        2.3.1 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新疆的战略决策
        2.3.2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创立的实践基础
        2.3.3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3.1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内容
        3.1.1 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1.2 驻疆部队实行屯垦戍边
        3.1.3 新疆的社会改革慎重稳进
        3.1.4 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
    3.2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特点
        3.2.1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工作的坚强领导
        3.2.2 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方针
        3.2.3 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方法
        3.2.4 坚持精细化的治理方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实践成效
    4.1 爱党爱国意识增强
        4.1.1 爱党爱国意识增强
        4.1.2 主人翁意识得到激发
    4.2 经济发展规模壮大
        4.2.1 治理好新疆经济是改善民生的保障
        4.2.2 以中苏贸易助推新疆经济发展
        4.2.3 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
    4.3 文化教育成效显着
        4.3.1 新疆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4.3.2 科技成就在新疆得到应用和发展
    4.4 社会大局稳定有序
        4.4.1 新疆大局稳定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
        4.4.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毛泽东国防思想的创举
        4.4.3 新疆边防进一步巩固
    4.5 培养干部任贤用能
        4.5.1 重用政治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
        4.5.2 培养少数民族各级党政干部的举措
        4.5.3 民族干部队伍素质逐渐提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的当代启示
    5.1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搞好新疆工作的关键
    5.2 深化“中华一体”的认同
    5.3 促进新疆社会稳定放在首位
    5.4 巩固维护新疆各民族的团结
    5.5 推动新疆促进民生改善和发展
    5.6 全面推进依法治疆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词

(5)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一)理论依据和意义
        (二)现实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国内外关于民族分裂主义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关于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的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关于意识形态视角下新疆反分裂斗争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
        (一)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内涵
        (二)国家认同的内涵
    注释
第一章 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构建或强化国家认同的斗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思想武器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缘起和演进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理论
        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理论
    第二节 民族分裂主义:破坏国家统一的思想理论和政治运动
        一、民族分裂主义的内涵
        二、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原因:文化、政治动因基础上产生的认同问题
        三、民族分裂主义的构成要素:特定领土诉求、意识形态和所谓“分裂精英”
        四、民族分裂主义的主要危害:破坏国家统一
    第三节 以国家认同为核心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
        一、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是一套破坏国家认同、分裂国家的思想体系
        二、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
        三、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破坏国家认同的路径
    注释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历史回顾
    第一节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的产生
        一、前提:历史上形成的新疆与内地间的文化差异
        二、根源:近代新疆区域的国家认同危机
    第二节 民国时期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快速发展
        一、“双泛”思潮和臆造的“东突厥斯坦国”是主要理论来源
        二、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主张:国家观、民族观和宗教观等
        三、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渗透
        四、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的危害和两个分裂政权
    第三节 新疆和平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式微
        一、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渗透是解放前的残余和延续
        二、新疆民族分裂活动逐步归于平静
        三、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渗透和分裂活动关系分析
    第四节 中央政府在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的反分裂斗争述评
        一、民国政府未完成新疆区域的国家认同构建
        二、新中国完成了新疆区域的国家认同构建
    注释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动向
    第一节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死灰复燃”
        一、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因其相对独立性存续下来
        二、伊斯兰复兴运动和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
        三、美国等国际势力的干预操纵
        四、境外分裂势力的渗透
    第二节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来源和基本主张的变化
        一、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成为新的理论来源
        二、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基本主张更具煽动性、破坏性
    第三节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的泛滥
        一、传播主体多元化和传播对象全覆盖
        二、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重点:宗教领域和教育文化领域
        三、互联网在推动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泛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节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的危害
        一、制造文化疏离,诱发民族对立
        二、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政治认同,诱发国家认同危机
        三、进行分裂动员,导致分裂活动处于“活跃期”
    注释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
    第一节 国家高度重视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
        一、中央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总体部署
        二、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工作开展情况
        三、当前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仍未结束
    第二节 当前影响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成效的客观原因
        一、美国、“伊斯兰国(IS)”、“东伊运”等国际(境外)因素的影响
        二、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问题复杂性和敏感性的影响
        三、“7·5”事件和暴恐活动高发造成的民族隔阂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三节 当前影响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成效的主观原因
        一、意识形态领域在反分裂斗争整体布局中的定位问题
        二、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新疆领导地位的问题
        三、国家治疆措施在具体落实中的问题
    注释
第五章 当前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对策
    第一节 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应当遵循的基本理念
        一、保持强大而稳固的中央政权
        二、坚持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始终以解决国家认同问题为核心
        四、构建国家认同必须坚持综合施策
    第二节 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具体措施
        一、坚持马克思主流意识形态领导地位,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二、丰富发展“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强化中华民族认同
        三、坚持依法管理宗教,处理好宗教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四、深入推进依法治国,运用法治资源强化国家认同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筑牢国家认同的经济基础
        六、坚持并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筑牢国家认同的政治基础
    注释
结论
    一、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基础理论
    二、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生与发展
    三、历届中央政府在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的反分裂斗争评述
    四、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努力方向和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6)冲突与融合:近代中国治疆政策的政治哲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对象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从“文化中国”到“主权中国”
    第一节 “文化中国”
        一、羁縻藩属,稳定边疆
        二、下放权利,不治而治
    第二节 从被动的“主权中国”到主动的“主权中国”
        一、被动的“主权中国”
        二、主动的“主权中国”
第二章 从中央集权到地方自治
    第一节 军府制与有限地方自治并存
        一、军府制
        二、有限地方自治
    第二节 从建立行省到推行新政
        一、建立行省
        二、推行新政
    第三节 从军阀独裁到国民党专制
        一、军阀独裁
        二、国民党专政
    第四节 从三区革命到和平解放
        一、三区革命
        二、和平解放
第三章 从冲突到融合
    第一节 “中央”之变:冲突的源与流
        一、“文化中国”解体
        二、民族问题突出
    第二节 融合之道:共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一、传统“文化中国”的继承
        二、当代“文化中国”的构建
    第三节 新疆治理的现代化:治理模式之变
        一、走向经济现代化
        二、走向治理现代化
        三、加强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朱绍良与西北政局(1933-194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中的重难点
    五、资料来源
第一章 朱绍良主政前的甘肃政局
    第一节 中原大战前的甘肃政局
    第二节 雷马事变
    第三节 新的尝试——邵力子主政甘肃
    第四节 “开发西北”的热潮
第二章 朱绍良在甘肃
    第一节 朱绍良的资历和人脉
    第二节 打开局面——朱绍良首任甘肃省主席(1933—1935)
        一、朱绍良的施政举措
        二、对朱绍良的施政评价
    第三节 底定甘肃——朱绍良第二次主甘(1937—1940)
        一、朱绍良与于学忠
        二、朱绍良重返西北
        三、“安定中求进步”——朱绍良在甘肃的第二次施政
第三章 朱绍良与西北各政治势力
    第一节 朱绍良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一、围追堵截红军
        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二节 笼络与控制——朱绍良与西北诸马
        一、诸马拒孙之役
        二、朱绍良对诸马的安抚与利用
    第三节 朱绍良与盛世才内附中央
        一、盛世才内附之前的新疆境况
        二、朱绍良与盛世才的内附
        三、朱绍良在新疆的“善后”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科研成果
后记

(8)反新疆分裂斗争中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导言
        (一) 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重要议题的分裂主义和国家认同问题
        (二) 作为重大国际问题的当代反分裂和国家认同问题
        (三) 本文的案例选择——反新疆分裂斗争的历史和当代实践
    二、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家认同及其与分裂主义关系研究现状
        (二) 新疆分裂主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国家认同与分裂主义关系的理论分析
        (二) 新疆分裂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实例分析
        (三) 反分裂主义与国家认同建设
        (四)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其可行性分析
    五、本文相关概念界定
        (一) 认同
        (二) 分裂主义
第一章 国家认同与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政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和认同观——当代国家认同研究的起点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二、马克思主义认同观
        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国家认同的实践和发展
    第二节 国家认同问题理论分析
        一、国家认同的基本语境与内容
        二、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辨析
    第三节 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构建的三种模式
        一、“同化”方案
        二、“多元文化主义”方案
        三、“超民族或泛国家认同”方案
第二章 国家认同与分裂主义的关系
    第一节 国家认同危机与分裂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
        一、国家认同危机的表现
        二、国家认同危机与分裂主义的产生
    第二节 国家认同危机恶化构成分裂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一、价值多元与社会分化的加剧
        二、国家政治权威的衰落
        三、外部势力干涉——分裂主义与国家认同危机恶性循环的重要推力
第三章 近代新疆国家认同危机与新疆分裂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近代新疆分裂主义的产生条件
        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国家认同的特征
        二、新疆维汉间文化差异
        三、近代中央政权在新疆的统治危机
    第二节 新疆分裂主义的萌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双泛”思潮本土化与维吾尔早期民族认同的形成
        二、外部干涉对于新疆分裂主义产生的刺激
第四章 国家认同的变化与新疆分裂主义的演变
    第一节 国家认同危机日益恶化与新疆分裂主义的成熟(20世纪30、40年代)
        一、“双泛”思潮的进一步本土化
        二、新疆第一个分裂政权及其对中国国家认同的彻底否定
        三、第二个“共和国”与外部政治势力对新疆的干涉
        四、国民政府在新疆国家认同工作的努力与不足
    第二节 国家认同有效建设与新疆分裂主义发展的相对停滞(1949—1978年)
        一、建国初期的国家认同有效建设
        二、建国初期新疆分裂主义在相对停滞中发展(50年代)
        三、苏联对新疆事务的再度干涉(60—70年代)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认同建设中的新问题与新疆分裂主义的迅速发展(1978—至今)
        一、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家政治认同建设中的新问题
        二、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认同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第五章 反新疆分裂斗争中应对国家认同危机的反思与探索
    第一节 反新疆分裂主义与国家认同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反思
        一、建国以来中国国家认同建设的经验与反思
        二、反分裂斗争背景下应对国家认同危机的理论与实践反思
    第二节 反分裂斗争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思考
        一、构建基于需求满足的政治认同
        二、完善制度性国家认同机制
    第三节 当代中国国家文化认同建设思考
        一、中华民族“国族”文化认同的意涵与建设要求
        二、培育以公民参与为基础的公民政治文化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新疆三区革命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大陆学界的研究
二中国台湾学界的研究
三欧美学界的研究
    1. 英文学界的研究
    2. 苏联及俄罗斯的研究 (1)
四对既往研究的思考

(10)张治中治新实践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言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发展动态和趋势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2 张治中入新背景
    2.1 苏联方面为和平解决新疆问题创造了条件
    2.2 国民党新疆政局的掌控需要张治中
    2.3 “国共和谈”加速蒋介石派张入新步伐
    2.4 三区方面进步势力愿意接触国民党
    2.5 张治中本人及其对新疆时局的判断
3 张治中治新主张
    3.1 维护国家统一主张
    3.2 和平主张
    3.3 恕道主张
    3.4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主张
    3.5 发展新疆经济文化建设主张
    3.6 对苏友好主张
4.张治中治新主张在实践中的运用
    4.1 张治中治新主张的初步实践和影响
        4.1.1 为国家统一与三区展开谈判
        4.1.2 用实际行动纠正历史的错误
        4.1.3 释放被盛世才拘禁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4.2 张治中治新主张在实践中的延伸
        4.2.1 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为原则协调民族关系
        4.2.2 发展新疆经济文化建设
        4.2.3 加强与苏联的交往与经济合作
    4.3 张治中治新实践在压力下产生的偏颇
        4.3.1 扶持乌斯满抵制三区方面
        4.3.2 二二五事件后的反省
        4.3.3 张治中南疆之行的转变
        4.3.4 对破裂的省政府的维持
5.张治中治新得失
    5.1 把三区方面活动限制在国家统一的范围
    5.2 在特定条件下,社会保持了稳定,和平统一的主张成为主流
    5.3 三区方面亲苏和亲国民党人士之争中,站在亲国民党一方
    5.4 使泛突厥主义的一派乘势做大
    5.5 前瞻性的选择,为新疆和平解放作出贡献
6 张治中治新启示
    6.1 维护祖国统一是治新的基本前提
    6.2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治新的重要一环
    6.3 发展经济文化建设是治新的坚实基础
    6.4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疆走向和平的重要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四、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时期新疆的社会文化政策研究[D]. 董慕华.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2]1944-1946年吴忠信主政新疆述论[D]. 杨增贵. 兰州大学, 2020(01)
  • [3]毛泽东治理新疆思想研究[D]. 哈克木·阿里甫汗. 西北大学, 2019(04)
  • [4]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J]. 郭胜利. 西北民族论丛, 2017(01)
  • [5]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研究[D]. 梁靖. 新疆大学, 2017(09)
  • [6]冲突与融合:近代中国治疆政策的政治哲学思考[D]. 马继东.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2)
  • [7]朱绍良与西北政局(1933-1946)[D]. 牛磊. 西北师范大学, 2015(08)
  • [8]反新疆分裂斗争中的国家认同问题研究[D]. 沈晓晨. 兰州大学, 2014(03)
  • [9]新疆三区革命研究述评[J]. 邵玮楠. 民国研究, 2014(01)
  • [10]张治中治新实践及其启示[D]. 雷金凤. 新疆师范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