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水电项目开发建设前期工作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达,吴昊[1](2021)在《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四)》文中指出2000年2月12日,水利部以水电[2000] 46号文印发《关于进行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选点工作的通知》,对在新时期开展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选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2月16日,浙江省水利厅印发《关于加强小水电安全生产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水电[2000]2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小水电行业管理,规范电站安全生产,杜绝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隐患。
叶友金[2](2020)在《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国家越来越多,加强全球能源优化配置的需求日益迫切,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应运而生,区域之间、国家之间乃至洲际、全球电网互联将成为未来电力领域势不可挡的趋势,电力互联互通项目作为电网互联的载体也将蓬勃发展。为更好地实现电力能源的优化配置,更快地推动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有必要从项目全过程管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开展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管理的研究。本文回顾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电力合作的历史,结合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对电力互联互通项目进行了定义,在项目管理基础理论之上,从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的特点入手,将项目全过程管理划分为前期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验收投运阶段、运营退役阶段五个阶段。在五个阶段的基础上,本文对某涉缅互联互通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进行了梳理回顾,分析了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准备阶段协议签订、实施阶段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建议,针对项目推进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出了项目的开发模式、管理模式以及项目合同体系。最后,结合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的实际,从项目前期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验收投运阶段、运营退役阶段,提出了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中主要工作、主要过程资料以及注意事项,为项目的实施指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陈楚[3](2019)在《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投资风险研究 ——以R水电站为例》文中提出水利水电项目作为我们的新型能源工程项目在国民经济领域中的作用越发的重要,特别是煤炭在能源中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寻找替代能源尤为迫切。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无疑例外是水电强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现今也提升为我国的国家能源战略层次。目前,我们的水利水电项目风险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体系,但是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水利水电项目相关风险研究明显滞后,很多理论和实践脱节,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变化,在这个基础上完善和发展我国水利水电风险管理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特别是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管理,分析了风险管理的含义、属性、内容、相关特点、组织、目标等,讨论了风险分析的几种相关方法,比如安全生产检查法、流程图法、风险图评价法等方法,最后用多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风险综合评价法对一个实际的水电站进行相关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评价该水电站的风险指标权重和风险水平,从中得出相关结论,并论述该水电站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厍海鹏[4](2019)在《中小水电收购项目投资管理研究 ——以LFK水电收购项目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末,国家实行“多家办电”方针政策,降低中小水电项目投资门槛,简化项目审批手续,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开发农村中小水电项目。各级地方政府利用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大批民间资本投资开发中小水电项目。但是,民营资本成分复杂,加上中小水电项目地处偏远、环境复杂、施工建设管理难度大,在建设过程中易遇到管理、技术、资金等难题,导致项目工期延长或长时间停工甚至成为烂尾工程,严重浪费社会资源。随着资源开发利用,优质水电资源越来越少,管理好、技术强、资金足的企业通过收购重组快速获得优质水电资源,若企业若盲目收购,在收购时对收购项目投资管理不当,投资控制措施不合理,收购项目建成后无法持续运行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对中小水电收购项目进行投资管理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以LFK水电站收购项目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小水电收购项目投资管理在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中小水电收购项目的产生背景,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引出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其次,运用文献查阅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小水电收购项目特点、投资管理的资产核实及收购评估方法。并结合LFK水电项目的实际情况,分析LFK水电项目收购难点、收购及投资控制措施及收购预估模型选择。最后对LFK水电收购项目进行运营效益与收购评估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提出了提升中小水电站收购项目运行效益的有效措施,为企业在中小水电项目收购重组及项目运行管理方面进行参考借鉴。
张恬[5](2018)在《中国小水电承包商承接“一带一路”国家项目风险管理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和各国大力发展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大背景下,小水电凭借自身开发经济、技术成熟、调度灵活等优势从可再生能源中脱颖而出,为国际社会能源发展所青睐。伴随着中国与沿线诸国“小水电外交”新格局的形成,中国小水电承包商也面临着工程所在地变化多端且纷繁复杂的风险的考量,承包过程中能否对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和有效管控已然成为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一带一路”重点国家案例,充分考虑了项目所在国环境的复杂性,对中国小水电承包商承接国际工程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将模糊数学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经案例验证该模型对境外小水电项目的风险分析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文章最后分别从国家、行业、企业层面提出了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水电项目风险的应对策略,为夯实小水电外交、规范小水电市场、提升企业走出去实效等提供了思路。“一带一路”沿线多国和地区地缘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环境风险突出,通过对沿线三个重点国家的案例研究得出这些风险有独特性也有相似性,可为中国小水电承包商在沿线国家开展工程项目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承接其他沿线地区项目提供借鉴。合理的风险评价模型有助于实现对小水电国际工程科学、准确、系统的风险管理,提高项目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切实为中国小水电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何磊[6](2013)在《芙蓉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贵州北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十年,前后投资11亿多元进行贵州芙蓉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公司计划通过流域滚动开发的方式,将已建电站的发电收益用于后续项目开发,用十年时间逐步开发建成贵州芙蓉江流域规划中的六个梯级水电站,共计装机规模23.5万kW。然而,从公司第一个项目投产至今,所建成水电站一直连续亏损运行,从2005年鱼塘水电站投产至2012年底,贵州北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已累计亏损1.6亿元,公司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论文通过对已建和在建项目的经济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一是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依据对建成项目的实际费用组成与项目核准概算数据间的对比分析,分别对照了项目总投资、建筑工程投资、移民工程投资等具体指标的绝对值变化和相对值变化,得出了“建设成本大幅增加是造成项目建成后实际经营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主要因素”的结论;二是依据收集到的鱼塘、清溪两个已经投产多年的水电站多年实际平均发电量与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的差异,计算实际的经营收入与设计预期之间的差距,得出了“已建成水电站发电能力无法达到设计预期是影响投产电站经营效益的重要原因”的结论;三是通过分析已投产项目的实际运行成本,进一步得到了“运行成本的增加也是造成项目经营困境的原因之一”的结论。针对上述结论,论文提出了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建设单位要重视项目决策过程中的设计审查和优化工作,确保设计概算能够真实的反映项目投资成本,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源头上防止项目投资失控;二是地方政府的优惠承诺的落实是降低项目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的重要保证,投资人必须在项目落地前采取书面甚至法律的方式得到相关方面的认可和明确,避免项目一旦开工承诺多数沦为一纸空文的情况出现;三是利用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争取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扶持政策得到真正落实,为中小水电项目争取到合理的上网电价,从而使得建成电站的营业收入得到合理稳定的增长;四是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水电站的资源优势,切实降低建成项目的管理成本;五是要结合水电项目生命周期长、运行稳定的特点,正确分析和评价项目的经济指标,在项目经济评价过程中引入动态评价参数,避免因短期效益达不到经济评价要求而错失项目开发机遇。
刘颖黎,王进攻,杨琳[7](2012)在《国有企业集团投资中小水电开发的优势及有关建议》文中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小水电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小水电发展的机遇及面临的困境,总结了国有企业集团投资中小水电开发的优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国有企业集团应充分发挥其资金、人才和管理优势,做好中小水电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以及技术创新等工作,为中小水电发展提供有益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积极推动中小水电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为国家调整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应有的贡献。
肖弟康[8](2010)在《藏东地区水电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藏东具有发展大中、小、微型各类水电的资源,长期以来,藏东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电主要依靠发展水电事业来解决。但当前藏东水电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大中型电站的发展速度缓慢,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二是出现了小水电站不能很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的情况,特别是很多小水电站提前报废的问题突出;三是切合藏东农牧区实际的微型水电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针对藏东水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对大中型、小型、微型水电(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法)的发展对策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情况对藏东大中型、小型、微型水电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找到了切合藏东实际的水电发展对策,即:发展大中型水电应采用扭转型战略(WO对策)和多种经营性战略(ST对策);发展小型水电应采用防御性战略(WT对策);发展微型水电采用增长型战略(SO对策),最后,提出了藏东水电发展的具体措施及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其他地区拟定水电发展对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在解决人口极其分散且自然条件特殊的高原地区的用电问题上,提出了以优先发展微水电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更是值得引起相关部门对此问题的重视。
栗宝卿[9](2010)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推动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传统化石类能源的资源稀缺性以及其消耗带来环保和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显现,历史上的四次能源危机和传统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危害给人类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并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战略重点,发展可再生、清洁的替代能源成为全球的迫切要求。以风电、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持续循环利用的优势,随着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高,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其价格逐步降低,部分可再生能源已初步具有商业价值,具备战略性替代能源的属性。与此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技术属性,发展可再生能源已不止是解除全球常规能源逐步枯竭和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的一系列约束,更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带动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革命的动力,甚至把它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我国化石类能源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过多地依赖以煤为主的化石类资源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给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和应对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巨大的压力,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还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依赖化石类能源满足未来经济发展能源需求,无论从资源禀赋和环保以及国际气候变化规则角度看都是不允许的。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较好,根据目前的测算看,总蕴藏量达50亿千瓦以上,如果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现实的必然选择,对促进我国低碳可持续发展、消除资源约束、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能源利用历史的角度看,能源替代是个漫长的过程,历史的经验表明,即使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一次世界性的能源系统替换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需要人类做出巨大努力,可再生能源目前虽然已初步具备替代的属性,但其作为完全替代性能源的发展过程仍将是漫长的,需要财税政策长期地支持,对此我国要有充分的准备。促进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的实施,首先要遵从可再生能源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原理、运行方式和特性具体分析看,可再生能源具有的高技术、外部性、产业化、资金密集型和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六个主要特性。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可划分为研发、示范、产业化发展、商业化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瓶颈和所需政策都有所不同。从产业发展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研发、资本、政策是其主要动力因素,在四个因素中,市场和研发又是最重要的因素,政策和资本均围绕市场和研发两个要素展开。我国在制定和实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过程中,要结合上述规律和技术及市场现状,首先要清晰目前和未来重点发展什么?什么时候发展?怎样实现高效发展等问题。从矫正可再生能源外部性、市场失灵角度看,结合可再生能源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国家财政、税收职能。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发展初期,国家主导,财税支持是促进其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借鉴世界典型发达国家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国在制定相关促进政策时,需要强调国家的主引导作用,避免单纯强调技术因素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区别发展阶段一律施以激励政策等问题。同时要注重发展目标的清晰性、层次性,对资源禀赋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详加识别、重视项目运营,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具体化和稳定性,财税政策支持要有足够性以及注意协调相关利益方的平衡等要素。把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立在符合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家统一的管理机构,清晰财税政策的目标,把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确保政策的执行效率。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保持资源禀赋与种类发展、资本和技术、速度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产业上下游、各发展阶段以及与国际气候变化规则七个方面的总体协调。根据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项目示范、产业化发展以及商业化四个阶段的规律,财税政策实施必须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且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种类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来说,财政政策注重于前三个阶段,税收政策侧重于后两个阶段,总体过程看,财税激励政策趋于由强转弱。从我国资源禀赋和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各种类技术以及市场发育状况看,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排序是积极发展小水电和风电,稳妥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地热能,谨慎发展海洋能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明智选择。分析当前我国不同种类的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和和政策现状表明,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取得巨大成绩,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几乎所有可再生能源种类的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立法缓慢,操作性不强,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不够完善,资源环境效益缺失,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策目标不明确,缺乏定期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效率低等突出问题。根据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和不同种类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阶段,对我国实施的作为可再生能源补贴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未来总量收支状况进行的预测结果显示,按照我国发展需求目标,可再生能源基金不足以弥补未来的项目补贴需求,由于当前火力发电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尽快疏导电价矛盾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否则,将影响到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一个占据电力市场较大部分的火力发电巨额亏损,而可再生能源一枝独秀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由于当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化石类能源以及更加环保的成本外部性并没有显性化,根据当前技术条件和国际市场相关交易情况,对资源与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行量化测算结果显示,在完全成本的口径下,目前可再生能源并不比传统能源价格更高,且未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进一步增强,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的扩大,其产品价格将更具有竞争性。此外可再生能源本身具有的因地制宜开发的特点,我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财税政策目前还有缺失,符合可再生能源自身特性(分布式能源)出发的市场政策亟待建立;面向公众团体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引导政策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目前的政策现状,我国财税政策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主要包括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上下游以及横向要统筹;财税政策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财政税收政策要综合引导,各有侧重以及保持政策具体公开而透明、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等原则。在财政支持具体政策方面,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清晰财政支持目标效果,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本负担兼顾东西部差距,借鉴《京都议定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施行差别化的负担机制;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发挥政府采购作用等。在税收政策方面,需要尽快清晰和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适用税法、清晰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激励细则。关于资源税和碳税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资源和环境以及经济技术现状,应该采取小步走的渐进式方案,总体看“征比不征好、早征比晚征好”此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除财政税收激励政策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重大问题和矛盾需要尽快解决,比如:强化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国家级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传统电力企业与电网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不容忽视,协调好相关利益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疏导当前电价矛盾和以电价机制引导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重视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作用等等方面都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总之,本文大量的实证材料,从人类能源利用历史、资源环境出发,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三大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能源转换难度,论证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从可再生能源技术、经济性分析出发,论证了可再生能源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准公共产品属性,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全面、整体的分析。通过考察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实际以及可再生能源规划,考察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和突出矛盾,试图跳出单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本身,从更宽广的视野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提炼出内外部影响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从分析出的问题和矛盾出发,结合未来发展的规模、未来的成本走势及补贴政策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财税支持的渠道和方式以及相关利益方的补偿等方面进行综合归纳,提出详细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指导原则和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寄希望于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鉴于可再生能源种类较多,难以——详细论证,本文侧重于占可再生能源较大比例的电力部分进行了论述。
季健康[10](2010)在《小水电开发中的环境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总结了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环境与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含义,环境管理的内涵、目的、性质、类型、手段、职能、方法、制度以及环境战略、环境标准和环境规划管理等;全面分析总结了小水电工程的正面环境效益和负面环境影响;研究总结了小水电开发已有的管理办法;综述了国际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经验措施;将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浙江农村水电开发,提出了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特点,围绕环境管理的手段、职能、制度,提出小水电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各环节中政府、业主、公众环境管理的方法措施建议;提出了环境管理的科研工作,包括流域调查、基础数据积累、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环境友好型小水电的优化设计和研究等等。研究表明,通过正确的方法可以解决大多数农村水电站的环境问题,可行的规划和实地的研究,加上有效的预防措施,环境问题不会成为小水电发展的障碍。本文对于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充分发挥小水电的环境效益,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小水电站成为一个真正的生态工程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二、小水电项目开发建设前期工作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水电项目开发建设前期工作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四)(论文提纲范文)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研究法 |
1.4.3 论文研究思路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基础知识 |
2.1 项目全过程管理概述 |
2.1.1 项目管理组织结构模式 |
2.1.2 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概述 |
2.1.3 项目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
2.2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回顾 |
2.2.1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定义 |
2.2.2 中国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回顾 |
2.3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基础知识 |
2.3.1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的特点 |
2.3.2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的常规开发模式 |
2.3.3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阶段划分 |
第三章 某电力互联互通项目案例分析 |
3.1 项目概况 |
3.1.1 项目概述 |
3.1.2 国内段变电工程 |
3.1.3 国内段线路工程 |
3.1.4 缅甸侧变电工程 |
3.1.5 缅甸侧线路工程 |
3.2 项目建设过程 |
3.2.1 项目前期 |
3.2.2 项目准备阶段 |
3.2.3 项目实施阶段 |
3.2.4 项目验收投运阶段 |
3.3 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
3.3.1 项目前期遗留问题 |
3.3.2 技术协议签订滞后引发的问题 |
3.3.3 项目境内段与境外段进度不同步 |
3.3.4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建议 |
第四章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
4.1 项目开发模式 |
4.1.1 按国境线分别投资开发 |
4.1.2 成立合资公司投资开发 |
4.2 项目实施模式 |
4.2.1 职能式组织结构 |
4.2.2 矩阵式组织结构 |
4.3 项目合同体系 |
4.3.1 框架协议 |
4.3.2 购售电合同 |
4.3.3 技术协议 |
4.3.4 调度协议 |
第五章 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实现 |
5.1 项目前期阶段 |
5.1.1 项目前期阶段主要工作 |
5.1.2 项目前期阶段过程资料 |
5.1.3 项目前期注意事项 |
5.2 项目准备阶段 |
5.2.1 项目准备阶段主要工作 |
5.2.2 项目准备阶段过程资料 |
5.2.3 项目准备阶段注意事项 |
5.3 项目实施阶段 |
5.3.1 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工作 |
5.3.2 项目实施阶段主要过程资料 |
5.3.3 项目实施阶段注意事项 |
5.4 项目验收投运阶段 |
5.4.1 项目验收投运阶段主要工作 |
5.4.2 项目验收投运阶段主要过程资料 |
5.4.3 项目验收投运阶段注意事项 |
5.5 项目运营退役阶段 |
5.5.1 项目运营退役阶段主要工作 |
5.5.1.1 开展投资评价工作 |
5.5.1.2 建立全生命周期设备台账 |
5.5.1.3 开展抄表结算工作 |
5.5.1.4 开展运行维护工作 |
5.5.1.5 开展生产项目管理工作 |
5.5.1.6 设备退役工作 |
5.5.2 项目运营退役阶段主要过程资料 |
5.5.3 项目运营退役阶段注意事项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投资风险研究 ——以R水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中小型水利水电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项目风险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风险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风险管理基本概述 |
2.1 风险管理的内容 |
2.1.1 风险的含义 |
2.1.2 风险的属性 |
2.1.3 风险的分类 |
2.1.4 风险管理的内容 |
2.2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内容 |
2.2.1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阶段 |
2.2.2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等级表 |
2.2.3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期风险分类 |
2.2.4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
2.2.5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
2.2.6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组织 |
2.2.7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 |
第3章 多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风险中的运用 |
3.1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投资风险的概述 |
3.1.1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的构成 |
3.1.2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投资存在的问题 |
3.2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投资项目风险因素 |
3.2.1 政治风险因素 |
3.2.2 自然风险因素 |
3.2.3 金融风险因素 |
3.2.4 设计风险因素 |
3.2.5 建设风险因素 |
3.2.6 其他风险因素 |
3.3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风险综合评价法的概念及其运算 |
3.3.1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
3.3.2 层次分析法的运算过程 |
3.3.3 模糊风险综合评价法的概念及其运算 |
第4章 多层次模糊投资风险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以R水电站为例 |
4.1 R水电站的概况 |
4.1.1 R水电站的概述 |
4.1.2 R水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3 R水电站的主体情况和建议 |
4.2 R水电站投资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 |
4.3 R水电站的专家评分表 |
4.4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R水电站的风险指标权重 |
4.5 用模糊风险综合评价法分析R水电站的风险水平 |
4.6 评价结果分析 |
第5章 结论 |
5.1 对R水电站风险结果的分析 |
5.2 对R水电站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小水电收购项目投资管理研究 ——以LFK水电收购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中小水电收购项目投资管理分析 |
2.1 水电项目经济构成 |
2.2 中小水电收购项目投资管理概述 |
2.2.1 项目投资管理在中小型水电站中的重要性 |
2.2.2 中小水电收购项目的特点 |
2.3 资产清查核实的过程 |
2.3.1 收集资料 |
2.3.2 现场勘察 |
2.3.3 核实流程 |
2.4 资产清查核实的方法 |
2.5 收购评估方法 |
2.6 收购评估过程 |
2.7 收购项目运营效益分析 |
3 LFK水电收购项目投资管理实例分析 |
3.1 LFK水电项目简介 |
3.1.1 工程概况 |
3.1.2 涉及收购项目双方公司的基本情况 |
3.1.3 工程建设过程 |
3.1.4 工程投资情况 |
3.1.5 收购情况 |
3.2 收购LFK水电项目存在困难 |
3.2.1 收购人员技术力量弱 |
3.2.2 收购调查技术手段有限 |
3.2.3 收购评估模型选择较难 |
3.3 LFK水电收购项目投资控制措施 |
3.3.1 LFK项目收购管理 |
3.3.2 收购调查 |
3.3.3 资产核实 |
3.4 LFK水电收购项目评估模型 |
3.4.1 重置成本模型 |
3.4.2 收益现值模型 |
3.4.3 评估结果的差异分析 |
3.5 收购合同洽谈及接管 |
4 LFK水电项目运营效益与收购评估对比分析 |
4.1 LFK水电项目运营效益对比分析的目的 |
4.2 LFK水电项目运营效益与收购评估对比分析 |
4.2.1 LFK水电项目投产后运行效益 |
4.2.2 LFK水电项目运行效益与收购评估对比分析 |
4.2.3 LFK水电项目实际完成投资与评估预算对比 |
4.3 LFK水电收购项目评估优化措施 |
4.4 LFK水电项目运营效益提升措施 |
4.5 LFK水电项目对比分析总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中国小水电承包商承接“一带一路”国家项目风险管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小水电概念、发展现状、优势及走出去的意义 |
1.1.2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小水电的重要性 |
1.1.3 中国小水电承包商在境外项目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对风险分类的研究 |
1.2.2 国内外对风险管理技术的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2 研究的内容 |
2 国际小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2.1 基于一般性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识别和项目管理模式 |
2.1.1 国际小水电工程风险识别的流程 |
2.1.2 国际小水电工程风险识别的方法 |
2.1.3 适用于国际小水电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
2.2 国际小水电工程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
2.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体系分析 |
2.3.1 政治风险 |
2.3.2 法律风险 |
2.3.3 现场环境风险 |
2.3.4 经济风险 |
2.3.5 管理风险 |
2.4 小水电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价方法 |
2.4.1 专家调查法 |
2.4.2 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
2.4.3 模糊数学法 (Fuzzy Mathematics) |
2.4.4 其他风险评价方法 |
3 小水电项目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3.1 模糊数学法的流程设计 |
3.2 模糊数学法一级模型建立过程 |
3.3 搭建模糊数学法二级模型建立过程 |
4 基于跨案例的风险评价 |
4.1 三个案例简介 |
4.1.1 土耳其案例 |
4.1.2 巴基斯坦案例 |
4.1.3 肯尼亚案例 |
4.2 项目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
4.2.1 土耳其案例风险分析 |
4.2.2 巴基斯坦案例风险分析 |
4.2.3 肯尼亚案例风险分析 |
4.3 项目风险评价 |
4.3.1 建立风险因素集合 |
4.3.2 构建权重集 |
4.3.3 确定隶属度和模糊关系矩阵 |
4.3.4 模糊合成运算 |
4.4 对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 |
5 “一带一路”国家水电项目的风险应对策略 |
5.1 国家层面的风险应对策略 |
5.2 行业层面的风险应对策略 |
5.3 企业层面的风险应对策略 |
6 结论 |
6.1 主要研究结果和创新点 |
6.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芙蓉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目前我国中小水电资源开发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1.3.1 目前我国中小水电资源开发的基本情况 |
1.3.2 目前我国中小水电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研究内容、思路与章节安排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2 思路与论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中小水电开发问题的研究现状及论文拟研究的内容 |
2.1 中小水电资源开发问题研究现状 |
2.1.1 对现行经济评价方法的研究 |
2.1.2 对水电上网电价的研究 |
2.1.3 对目前电力体制现状的研究 |
2.1.4 对现行水能资源开发政策的研究 |
2.2 论文拟研究的方向 |
第3章 芙蓉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规划与实况 |
3.1 芙蓉江流域水电资源总体概况 |
3.2 芙蓉江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协议签订后流域开发情况 |
3.2.1 鱼塘水电站 |
3.2.2 清溪水电站 |
3.2.3 牛都水电站 |
3.2.4 沙阡水电站 |
3.2.5 毛家塘水电站 |
3.2.6 官庄水电站 |
3.3 各电站建设及运营管理情况 |
第4章 芙蓉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的问题分析 |
4.1 芙蓉江流域各水电建设项目经营现状 |
4.1.1 已建成电站均严重亏损 |
4.1.2 在建电站投资失控,融资困难 |
4.1.3 拟建电站经济评价指标差无法开工建设 |
4.2 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投资成本大幅增加 |
4.2.2 电站投产后实际的经营成果与设计预期存在较大偏差 |
4.2.3 电站投产运营成本较设计预期相比大幅增加 |
第5章 芙蓉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的对策措施建议 |
5.1 深化勘察设计工作,重视设计优化工作 |
5.2 进一步争取和落实相关政策 |
5.3 寻求费用补贴 |
5.3.1 CDM 碳减排交易收入 |
5.3.2 争取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资金 |
5.3.3 争取税收优惠工作 |
5.4 加强管理 |
5.4.1 通过流域科学调度,提高水能资源利用效率 |
5.4.2 全面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运行成本 |
5.5 在项目经济评价中增加动态评价参数 |
5.6 实际案例验算 |
5.6.1 目前牛都水电站的盈亏情况 |
5.6.2 采取相关措施后牛都水电站的盈亏预期 |
5.6.3 验算结论 |
第6章 意见与建议 |
6.1 继续重视中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 |
6.2 加强设计论证和审查工作,避免盲目开发 |
6.3 对于水电资源,应适当放宽和调整评价指标 |
6.4 规范行业竞争规则,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国有企业集团投资中小水电开发的优势及有关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中小水电资源概况及目前的基本状况 |
1.1 资源概况 |
1.2 中小水电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1.3 中小水电开发面临的机遇与困境 |
2 国有企业集团投资中小水电的优势 |
3 国有企业集团投资中小水电开发的有关建议 |
4 结语 |
(8)藏东地区水电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发展水电的类型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本文研究的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2 水电发展对策理论研究 |
2.1 水电发展现状 |
2.1.1 国外水电发展现状 |
2.1.2 国内水电发展现状 |
2.1.3 水电发展现状概述 |
2.2 水电发展对策研究模型 |
2.2.1 SWOT 分析法 |
2.2.2 波特的五种竞争力分析法 |
2.3 大中型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2.3.1 大中型水电发展的优劣势分析(SW) |
2.3.2 大中型水电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OT) |
2.3.3 大中型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2.4 小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2.4.1 小水电发展的优劣势分析(SW) |
2.4.2 小水电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OT) |
2.4.3 小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2.5 微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2.5.1 微水电发展的优劣势分析(SW) |
2.5.2 微水电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OT) |
2.5.3 微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藏东地区水电发展对策研究 |
3.1 研究区概况分析 |
3.1.1 地理位置 |
3.1.2 地质、地形、地貌 |
3.1.3 水文气候 |
3.1.4 交通状况 |
3.1.5 社会经济概况 |
3.1.6 水资源概况 |
3.2 藏东大中型水电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分析 |
3.2.1 藏东大中型水电发展的优劣势条件分析(SW) |
3.2.2 藏东大中型水电发展的机会与威胁分析(OT) |
3.3 藏东小水电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分析 |
3.4 藏东微水电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分析 |
3.5 藏东水电发展SWOT 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藏东水电发展措施及建议 |
4.1 藏东大中型水电发展措施及建议 |
4.1.1 藏东大中型水电开发的思路、原则及指导思想 |
4.1.2 藏东大中型水电开发的目标 |
4.1.3 藏东大中型水电开发的措施 |
4.2 藏东小水电发展措施及建议 |
4.2.1 新建电站建设管理措施及建议 |
4.2.2 现有电站维护措施及建议 |
4.3 藏东微水电发展措施及建议 |
4.3.1 地方政府出台相应配套支持政策 |
4.3.2 成立牵头部门,畅通项目申报渠道 |
4.3.3 微水电建设管理建议 |
4.4 藏东水电建设管理措施及建议 |
4.4.1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
4.4.2 提高部门管理公共投资和建设的水平 |
4.4.3 提高前期工作水平和质量 |
4.4.4 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
4.4.5 加大工程现场监管力度 |
4.4.6 增加国家投入与引入市场机制并举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9)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二、研究范围界定和研究方法 |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 |
四、全文的逻辑体系和结构安排 |
五、论文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 |
第一节 世界和我国能源现状 |
一、能源利用历史概述 |
二、世界能源储量及消费总体状况 |
三、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消费状况 |
四、历史上的能源危机 |
第二节 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对环境影响 |
一、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危害 |
二、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
第三节 传统能源利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
一、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 |
二、电力产业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
三、气候变化的危害 |
四、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
第四节 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方向 |
第五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资源情况 |
一、水能 |
二、风能 |
三、太阳能 |
四、生物质能 |
五、地热能及海洋能 |
第六节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 |
一、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二、消除资源约束、保证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的需要 |
三、建设新农村及缩小城乡、东西部差距的需要 |
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
五、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维护国际形象的需要 |
第二章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客观规律 |
第一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运行方式 |
一、风力发电 |
二、太阳能发电 |
三、小水电 |
四、生物质发电 |
五、地热发电 |
六、海洋能发电 |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产业 |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在电力产业中的地位 |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市场 |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网运行方式 |
四、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 |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特性分析 |
一、高技术性 |
二、资金密集型 |
三、外部效应 |
四、产业化特征 |
五、分布式与集中式共存的特点 |
六、间歇性、随机性特点 |
第四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过程的规律分析 |
一、基于产业发展理论的动力因素分析 |
二、资本有机构成对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启示 |
三、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阶段分析 |
第五节 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理论分析 |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商品属性 |
三、国家支持的政策机理和依据 |
四、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具体分析 |
第三章 国内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政策 |
第一节 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
一、全球可再生电力能源总体情况 |
二、主要国家的总体发展现状和目标 |
三、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分类发展情况 |
四、消除电网约束,大力建设智能电网 |
第二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具体政策 |
一、技术研发支持 |
二、投资和生产鼓励 |
三、培育市场政策 |
四、鼓励消费政策 |
第三节 制订政策容易忽视的要素 |
一、目标的清晰性 |
二、目标的层次性和计划科学性 |
三、资源和技术的充分识别 |
四、重视项目运营 |
五、激励政策的透明、公开性 |
六、政策和市场的稳定性 |
七、财政政策力度的足够性 |
八、政策实质内容的具体化 |
九、能源市场的改革和准入 |
十、相关方利益平衡 |
第四节 制订政策需要消除的误区 |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价格降低取决于技术突破 |
二、不厘清发展阶段、制定一刀切政策 |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比传统能源价格高,会阻碍经济发展 |
四、单纯强调政府直接投入 |
第五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主要经验 |
一、国家重视、政府主导 |
二、国家级的可再生电力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
三、契合资源国情的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规划 |
四、国家政策支持是必行之路 |
五、发展初期政策支持成为主动力 |
六、完善、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 |
七、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
八、重视金融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激励 |
第四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
二、我国参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企业情况 |
三、资本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支持 |
第二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演变总体脉络 |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
二、我国预测目标与资源禀赋的对比 |
第四节 我国当前可再生电力能源行政管理体制 |
第五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具体政策及经济性分析 |
第一节 风力发电 |
一、我国风电的政策演变 |
二、陆地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
三、海上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
四、风电相关政策实施情况 |
五、风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
六、风力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
第二节 小水电 |
一、政策变迁 |
二、项目经济性 |
三、其他政策实施情况 |
四、小水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
五、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
第三节 生物质能 |
一、项目经济性状况 |
二、生物质发电主要政策情况 |
三、生物质发电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
四、生物质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
第四节 太阳能光伏发电 |
一、项目经济性情况 |
二、光伏发电主要政策 |
三、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 |
四、光伏发电未来的价格走势 |
第五节 地热能及海洋能发电 |
一、海洋能利用的主要情况 |
二、地热能主要情况 |
三、当前地热及海洋能利用存在问题 |
第六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未来发展趋势 |
一、发展中的可再生能电力能源技术 |
二、未来可再生能电力能源发展的重点排序 |
第六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主要经验和突出问题 |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实践经验 |
一、国家重视,目标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
二、依托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装备自主化成绩显着 |
三、财税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
四、市场及价格政策积极引导了产业发展 |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协调发展的几个方面 |
一、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的协调 |
二、速度与质量的协调 |
三、速度与效益的协调 |
四、可再生电力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协调 |
五、产业发展阶段衔接的协调 |
六、产业上下游的协调 |
七、与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相协调 |
第三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
一、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
二、立法缓慢,配套措施不完善 |
三、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有待完善 |
四、资源、环境效益政策缺失 |
五、价格体制有待理顺 |
六、财政研发投入不足、政府组织不力 |
七、财政支持体系不完整、效率有待提高 |
八、政策不及时、政策模糊不清晰 |
九、政策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缺失 |
十、缺乏相关利益方协调机制 |
十一、特性出发的市场建立不全面 |
十二、强制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配额机制尚未建立 |
第七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财税要素分析 |
第一节 传统能源外溢成本缺失的影响 |
一、资源税缺失的影响 |
二、环境税缺失的影响 |
第二节 分布式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分析 |
第三节 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收支情况分析 |
一、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总收入测算 |
二、风力发电所需补贴额 |
三、太阳能发电所需补贴额 |
四、生物质能所需补贴额 |
五、未来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基金总量收支平衡情况 |
第四节 价格与财税政策 |
一、价格与财税政策的关系 |
二、电价与社会承受能力 |
第五节 与发展各阶段相适应的财税政策分析 |
一、财税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分析 |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各发展阶段政策选择 |
第八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财税支持政策的优化原则 |
一、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 |
二、上下游及横向综合统筹 |
三、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
四、综合引导、各有侧重 |
五、政策要保持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
六、国家主导与全民负担相结合 |
七、定期政策评估机制 |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具体建议 |
一、根据战略目标确定财政支持范围和渠道 |
二、加大财政直接支持力度 |
三、清晰财政支持的目标效果 |
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东西部区别负担的机制 |
五、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 |
六、发挥政府采购作用 |
第三节 税收政策的具体建议 |
一、细化可再生电力能源适用税法 |
二、清晰各项税收激励政策 |
三、资源税、碳税应该列入议事日程 |
第四节 其他建议 |
一、强化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
二、建立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
三、重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激励 |
四、协调处理好横向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关系 |
五、注重产业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
六、积极疏导电价矛盾 |
七、发挥价格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的引导作用 |
八、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10)小水电开发中的环境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本课题研究目标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2 环境与环境管理 |
2.1 环境与环境问题 |
2.2 环境管理 |
2.2.1 环境管理的概念 |
2.2.2 环境管理的性质特点 |
2.2.3 环境管理的类型模式 |
2.2.4 环境管理的手段 |
2.2.5 环境管理的职能 |
2.2.6 环境管理的思想和原则 |
2.2.7 环境管理的理论 |
2.2.8 环境管理的方法 |
2.2.9 环境管理的制度 |
2.3 环境战略 |
2.3.1 环境战略概念 |
2.3.2 可持续的环境战略 |
2.4 环境标准 |
2.4.1 环境标准的概念 |
2.4.2 环境标准的分类 |
2.4.3 ISO14000系列标准 |
2.5 环境规划管理 |
3 小水电工程正面环境效益和负面环境影响 |
3.1 小流域生态系统概念和特点 |
3.2 小水电工程的正面环境效益 |
3.2.1 节能减排 |
3.2.2 实现以电代柴减少森林资源破坏 |
3.2.3 减少洪灾和干旱影响 |
3.2.4 形成人工湿地,提高局部生物多样性 |
3.2.5 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
3.2.6 改善水质 |
3.2.7 增添景观资源 |
3.2.8 扩大鱼类及水生物环境 |
3.3 小水电工程的负面环境影响 |
3.3.1 施工带来不良影响 |
3.3.2 水库的负面影响 |
3.3.3 运行不当带来的不良影响 |
3.3.4 水环境的累积影响 |
4 国内外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 |
4.1 国际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 |
4.1.1 欧盟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措施 |
4.1.1.1 欧洲小水电开发概述 |
4.1.1.2 欧洲小水电开发的环境管理措施 |
4.1.1.3 欧洲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措施评价与适用性 |
4.1.2 美国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措施 |
4.1.2.1 美国水电开发概况 |
4.1.2.2 美国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措施 |
4.1.2.3 美国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措施评价与适用性 |
4.2 国内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 |
4.2.1 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内容和程序 |
4.2.2 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制度 |
4.2.2.1 环境预审制度 |
4.2.2.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4.2.2.3 "三同时"制度 |
4.2.3 小水电开发环境标准 |
4.2.4 小水电环境影响评价 |
4.2.4.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
4.2.4.2 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4.2.4.3 小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
5 浙江小水电开发中的环境管理模式研究 |
5.1 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 |
5.2 深刻认识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特点 |
5.3 充分发挥环境管理的各项手段 |
5.4 落实完善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制度 |
5.5 落实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职能 |
5.5.1 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计划职能 |
5.5.2 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组织职能 |
5.5.3 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监督和协调职能 |
5.5.4 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的指导与服务职能 |
5.6 重视并逐步开展小水电开发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
5.6.1 流域的系统调查和基础数据的积累 |
5.6.2 逐步开展环境管理基础研究 |
5.6.3 研发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
5.7 开展小水电环境友好型的科学研究 |
5.7.1 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
5.7.2 结合实情开展研究和实践 |
5.8 浙江小水电开发环境管理实证研究 |
5.8.1 调研情况总结 |
5.8.2 德清县小水电环境管理实例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XXX电站环评报告书提纲 |
四、小水电项目开发建设前期工作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四)[J]. 赵建达,吴昊. 小水电, 2021(03)
- [2]电力互联互通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D]. 叶友金.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投资风险研究 ——以R水电站为例[D]. 陈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4]中小水电收购项目投资管理研究 ——以LFK水电收购项目为例[D]. 厍海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5]中国小水电承包商承接“一带一路”国家项目风险管理与研究[D]. 张恬. 浙江工业大学, 2018(07)
- [6]芙蓉江流域水电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 何磊. 清华大学, 2013(07)
- [7]国有企业集团投资中小水电开发的优势及有关建议[J]. 刘颖黎,王进攻,杨琳. 水力发电, 2012(02)
- [8]藏东地区水电发展对策研究[D]. 肖弟康. 重庆大学, 2010(02)
- [9]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D]. 栗宝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01)
- [10]小水电开发中的环境管理模式研究[D]. 季健康. 浙江大学, 2010(02)
标签:小水电论文; 可再生能源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