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反复呕吐:先天性膈疝一例

产后反复呕吐:先天性膈疝一例

一、生后反复呕吐——先天性膈疝1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叶,王贤书,王盛华,谷红霞,杜娟,岳芳,曹红宾,方江顺[1](2021)在《胸腔镜下婴幼儿胸腹裂孔疝修补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开放手术与全胸腔镜下婴幼儿胸腹裂孔疝修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胸腹裂孔疝76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各组再按病情程度分轻、中、重三组,轻度组直接手术,中、重度组患儿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管理,掌握合适的手术时机,40例患儿中除2例中转开胸外,其余病例均于全胸腔镜下手术;另36例患儿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 76例患儿左侧50例,右侧26例,胸腔镜组患儿中38例完成全胸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胸完成手术,有疝囊者14例,无疝囊者26例,小年龄组手术耗时、呼吸机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其他年龄段长(P<0.05);36例开放手术组各年龄段患儿手术时间均较胸腔镜组短(P=0.000),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胸腔镜组多(P=0.000;P=0.000),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6);组内比较,重症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均较轻、中症患者多(P<0.05);76例全愈出院,随访2年,良好73例,复发3例,再开胸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婴幼儿胸腹裂孔疝,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的优点,安全可行。

罗忠群[2](2021)在《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近7年来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的相关临床病例数据资料,研究和总结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统计2013年10月~2020年09月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的所有病例资料信息,包括患儿的性别、患儿出生时的孕周、出生时的体重情况、患儿入院就诊时间、手术干预时间、入院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情况,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手术方式、术中切除肠管长度、近端肠管直径情况,术后病理组织学评分、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术后肠外营养应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等相关资料,是否产前检查、是否产检提示异常、是否通过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按是否通过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的一般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按照入院年份分为7组,比较不同年份分组的肠闭锁患儿产前检查占比、产检异常占比以及通过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的患儿占比变化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先天性肠闭锁患儿共有128例,其中39例(30.47%)通过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为一体化组;89例(69.53%)为非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为非一体化组。全组128例肠闭锁中,男性68名(53.13%),女性60名(46.87%),男女比例约为1.13:1;早产儿35名(27.3%),足月儿93名(72.7%),比例约为0.38:1,最小出生孕周29+2周,最大出生孕周41+2周,中位出生孕周为38周。低出生体重儿34名(26.6%),正常出生体重儿94名(73.4%),比例约为0.36:1,最低出生体重1280g,最高出生体重4300g,中位出生体重为2845g;一体化组中男性占比(66.7%)、早产儿占比(41.0%)、低出生体重儿(43.6%)占比均比非一体化组高。(P<0.05)2.术前资料:全组128例患儿中,入院就诊时间最短为生后0.183h,仅11min,最长就诊时间为生后26天,中位就诊时间为生后33.500h(1天9h30min);手术干预时间最短为生后17.667h(17h40min),最长为生后634h(26天10h),中位手术干预时间为生后90.500h(3天18h30min);一体化组患儿入院就诊时间和手术干预时间明显早于非一体化组(P<0.05)。全组128例患儿中,术前白细胞总数升高数占比13.28%、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占比18.75%,总体升高比例均较低,两组间差距不明显(P>0.05);术前血清hs-CRP升高率、PCT升高率、SAA升高率比非一体化组明显降低(P<0.05)。3.术中资料:全组128例肠闭锁患儿,以回肠闭锁为主,占比41.41%(53例);39例空肠闭锁,占比30.47%;十二指肠闭锁占比26.56%(34例);结肠闭锁最少见,占比1.56%,仅有2例。在一体化组中,则以十二指肠闭锁为主,占比46.15%(18例),非一体化组中,回肠闭锁比例最高,占比49.44%(44例),两组间闭锁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以一期各种类型吻合手术方式为主,其中肠段切除+一期吻合术91例(71.1%)、行隔膜切除+肠管纵切横缝术占比18%(23例)、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占比3.9%(5例)、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占比3.1%(4例)、肠造瘘术5例(3.9%);一体化组无肠造瘘病例。全组128例中有96例术中切除肠管,其中一体化组26例,非一体化组70例,一体化组患儿术中平均切除肠管长度(13.48±4.42)cm平均近端肠管直径(3.00±0.77)均小于非一体化组的平均切除肠管长度(15.68±4.60)和平均近端肠管直径(3.85±1.01)。(P<0.05)4.术后资料:全组128例患儿中共有105例术后进行了病理检查,一体化组患儿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低于非一体化组,病理损害更轻(P<0.05)。全组有122例治愈出院,总治愈率为95.31%;其中一体化组治愈率94.88%(37例),非一体化组治愈率95.51%(85例)。一体化组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中位天数术后第3天)、肠外营养应用时间(中位数8天),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3天)和住院总时间(中位数16天)均明显短于非一体化组,术后恢复更快。(P<0.05)5.产前检查及一体化管理模式情况:本研究128例患儿中有110例(85.94%)进行了产前检查,76例(59.38%)提示产检异常,但仅有39例(30.47%)通过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37例(48.68%)患儿失访;89例为非一体化管理模式入院,包括孕期未行产检18例、产检未发现异常34例以及孕期产检提示异常或怀疑为肠闭锁后未定期复查随访入院的37例。按入院年份对比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倾近,肠闭锁患儿产前检查、产检异常、一体化管理模式占比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1.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能使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干预,有利于患儿术后的恢复。2.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孕产妇依从性,降低失访率。

胡明哲,李军,朱海涛,沈淳[3](2021)在《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术后复发高危因素,总结复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病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膈疝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性别、产前诊断、手术方法、膈肌缺损大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左/右侧、肝脏疝入、术后并发症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3例新生儿膈疝接受手术治疗,64例存活,手术存活率87.67%;平均随访(48.22±25.24)个月(8~96个月),复发5例,占术后存活患儿7.8%(5/64)。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比较,在性别、患侧、产前诊断、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手术较开放手术、重度膈肌缺损(C级+D级)较轻度膈肌缺损(A级+B级)术后复发率虽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肝脏疝入胸腔情况及手术时间,复发组肝脏疝入(3/5)比例显着高于非复发组(8/59),复发组的手术时间较非复发组明显延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复发病例3例1次复发再手术,1例2次复发再手术,目前均恢复良好;1例无临床症状,随访17个月未手术。结论肝脏疝入胸腔及较长的手术操作时间是新生儿膈疝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复发后积极再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良好预后;少数无症状局部复发可密切临床随访,适时干预。

韩美蓉,冀少华,李勇芳[4](2019)在《先天性胸腹膜裂孔疝与膈膨升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文中提出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指由于先天性膈肌发育缺损或薄弱导致腹腔内脏器疝入胸腔的一种疾病,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食管裂孔疝,其次是胸腹裂孔疝和膈膨升,再次为胸骨后疝、腹膜心包疝、膈缺如以及产生于非常见部位的局限性隔缺损[1]。其中胸腹膜裂孔疝与膈膨升的X线影像表现相似,不容易鉴别。对二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详细分析鉴别,有利于术前准备及预后评估。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本院收治的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的49例患儿,其中,确诊为胸腹裂孔疝的33例,膈膨升的

曾祥勇,樊纬,陈快,陶俊峰,刘智文,陶强[5](2019)在《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及规范化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与规范化治疗。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与联盟医院合作建立的"先天性畸形产前诊断与围产期管理、生后治疗与随诊网络"体系中收集先天性膈疝的病例,总结先天性膈疝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生后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在此期间,我院共收治27例先天性膈疝,均为左侧膈疝。其中,15例患儿通过产前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先天性膈疝,来我院新生儿外科进行咨询,制订治疗方案并随访跟踪。这些患儿的产前B超显示:胸腔内可见蠕动的腹腔脏器,腹腔内胃泡消失,心脏和纵膈移位,羊水过多;出生后X线胸片或CT显示:肠管及腹腔内脏器位于胸腔内,肺部受压迫,诊断为先天性膈疝。手术方式:24例先天性膈疝行胸腔镜下膈疝修补术,3例因胸腔镜下腹腔内脏器回纳腹腔困难,中转开腹完成手术。术后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对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及随诊进行网络化管理,加强妇产科、超声影像科、小儿外科、急诊科、NICU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对出生后的患儿进行规范化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

李群[6](2019)在《儿童德朗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诊治的德朗热综合征病例的临床特征、基因变异,初步探究德朗热综合征的临床表型谱及基因谱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儿童德朗热综合征的诊治提供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本院确诊为德朗热综合征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性别、年龄、出生史、临床症状、颅面部特征、肢体特征、身高体重、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总结本研究队列患儿的临床表型,并比较与其它国家地区队列间差异。对所有先证者进行靶向目标基因测序并利用Sanger测序验证基因变异。【结果】共计12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66.67%),女性4例(33.33%),年龄0.2510.17岁,年龄中位数为3.625岁。采用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评分,其中有9例(75.00%)>11分。12例患者均存在长睫毛,除病例6,其余11例患儿均出现浓眉、拱形眉的面部特征。骨骼畸形主要以轻度肢体异常为主,包括小手(83.33%)、第5指弯曲或发育不全(66.67%)。本队列中男性隐睾、先天性心脏病、肾脏异常百分比分别是62.50%、50.00%、16.67%,分别有25.00%和16.67%患儿存在听力异常和中耳炎。本队列与另外4个队列(非洲和非裔美国人、亚洲、拉丁美洲、中东)进行临床表型对比,发现连眉、长睫毛、长人中、上睑下垂、腭裂、多毛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本队列中,连眉的发生率低于拉丁美洲队列,多毛的发生率低于非裔和中东队列。12例患者均进行基因检查,结果显示12例患儿携带相关基因变异,涉及3种基因,包括NIPBL(10例)、SMC1A(1例)、RAD21(1例)。【结论】本队列中德朗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其他种群基本一致,仅少数几种特征发生频率不同。通过基因检测及分析发现12个致病变异,最常见是NIPBL基因变异。本研究扩展了Cd LS的基因谱和表型谱。

蔺林[7](2018)在《32例先天性膈疝胎儿的围产期综合管理及预后》文中提出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是一种胚胎期膈肌融合不全所致的先天性疾病,腹腔内器官由横膈缺损处疝入胸腔,影响胎儿肺发育,从而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可造成严重的肺发育不良和持续的肺动脉高压,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存。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CDH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2400。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确切答案,可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DH可分为后外侧膈疝、食管裂裂孔疝、胸骨后疝,其中后两种膈疝往往伴有疝囊,疝入胸腔内脏器有限,对肺发育影响较小,多以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呼吸循环系统障碍表现不明显,发病率低且生存率高,故本文研究对象为后外侧膈疝。近年来国内外诸多研究机构学者对CDH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提出超声检查用于CDH的产前诊断,结合MRI检查可对CDH胎儿进行更准确的产前评估,对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外科手术仍作为CDH的唯一根治办法,如何选择手术时机及合理的手术方式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此外,胎儿外科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及出生后呼吸机管理、肺动脉高压治疗、体外肺膜(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人工补片修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对提高CDH患儿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这些研究极大地推动了CDH诊断及治疗的发展,但其生后早期仍有较高的死亡率,达到的20%60%。究其根本,最主要原因是仍是肺发育不良,从而引起肺动脉高压、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呼吸循环障碍,最终导致患儿出生后早期死亡率居高不下。新生儿外科疾病往往存在多发的先天性畸形以及染色体异常,并伴有多器官功能的发育不完善,术后早期死亡率较高,其临床诊治需要通过与产科、影像科、检验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共同参与,通过超声与MRI结合做好CDH胎儿的早期诊断、评估并排查其它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给予孕期指导和适当产前干预,待出生后接受合理治疗并加强远期随访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儿生存及生活质量。目的本文对近年于我院救治的CHD胎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CHD的研究,探讨胎儿CHD围产期管理的新进展及预后,制定更加合理的疾病管理路径,以指导临床治疗,提高CDH患儿的近远期生存率。临床资料和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06月至2017年06月间共有32例CDH胎儿经产前检查诊断为CDH,且出生后在本院接受治疗,被纳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产前诊断依赖于超声检查,配合MRI检查进行诊断评估。依据肺头比、肺头比实际测量值与预测值的比值和肺容积比进行轻、中重度分型,并提供相应的围产期综合管理,包括产前管理(产前诊断与咨询)、产时管理(分娩)及生后管理(生后诊断、新生儿期处理及手术治疗)。分析产前评估不同程度先天性膈疝患儿的预后。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规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2例先天性膈疝患儿,均由产前彩超检查发现,结合MRI进行产前评估,其中轻度膈疝18例,中度9例,重度5例;27例为左侧,5例为右侧。于生后明确诊断,进行分组管理,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治疗。2.32例先天性膈疝患儿总生存率81%(26/32),重度膈疝患儿存活率为1/5,轻度者为18/18,膈疝程度越重生存率越低(χ2=16.538,P<0.001)。3.18例轻度先天性膈疝患儿中,经微创手术者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开腹手术者缩短[分别为(2.4±0.5)与(4.6±1.2)d,t=-3.939;(7.6±1.2)与(9.8±1.4)d,t=-3.144;(14.4±1.1)与(19.7±2.8)d,t=-4.064;P值均<0.05]。4.在术后3个月到2年的后续治疗与随访中,1例复发,已二次手术,均恢复良好。结论1.先天性膈疝围产期综合管理方案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学科协作,在使先天性膈疝胎儿出生后救治实现无缝链接的同时,利于选择最佳诊疗方案,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2.产前彩超检查在对先天性膈疝进行筛查的同时能够对膈疝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其预后与产前诊断评估病情密切相关,膈疝程度越重,预后越差。3.经腹腔镜微创先天性膈疝修补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除手术创伤小,美观,并发症少等特点,尚具有术后进食较早,恢复较快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较短等优点,在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后可以考虑微创应用。

蔺林,陈琦,黄华,杜俊鹏,曹振杰,陈玄玄[8](2018)在《32例先天性膈疝胎儿的围产期综合管理及预后》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产前评估不同程度先天性膈疝新生儿的围产期综合管理及预后。方法回顾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并接受救治的32例通过产前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膈疝的患儿围产期临床资料,依据产前肺头比、肺头比实际测量值与预测值的比值和肺容积比进行轻、中、重度分型,并给予相应的围产期综合管理,包括产前管理(产前诊断与咨询)、产时管理(分娩)及生后管理(生后诊断、新生儿期处理及手术治疗)。分析产前评估不同程度先天性膈疝患儿的预后。应用X2检验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先天性膈疝患儿,均由产前彩超检查发现,结合MRI进行产前评估,轻度膈疝18例,中度9例,重度5例;27例为左侧,5例为右侧。30例患儿于生后明确诊断并给予综合治疗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治疗。32例先天性膈疝患儿总存活率为81%(26/32),重度膈疝患儿存活率为1/5,轻度者为18/18,膈疝程度越重存活率越低(X2=16.538,P<0.001)。18例轻度先天性膈疝患儿中,5例经微创手术者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开腹手术者(n=13)缩短[分别为(2.4±0.5)与(4.6±1.2)d,t=-3.939;(7.6±1.2)与(9.8±1.4)d,t=-3.144;(14.4±1.1)与(19.7±2.8)d,t=-4.064;P值均<0.01]。在术后3个月到2年的后续治疗与随访中,1例复发,已二次手术,均恢复良好。结论不同程度先天性膈疝新生儿的预后与产前诊断评估病情密切相关,先天性膈疝围产期综合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舒仕瑜,张智恩,陈功,沈淳,郑珊[9](2017)在《先天性膈疝患儿手术后近期肺功能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不同临床分组先天性膈疝患儿术后肺功能恢复情况,以指导临床随访。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先天性膈疝(左后外侧疝)行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临床症状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肺功能、胸片、肺动脉压和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以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准,轻症组仅1例患儿体重低于中位数而其身高在中位数,重症组5例中,1例患儿体重低于中位数,2例患儿身高低于中位数。轻症组术后1个月肺功能异常主要以阻塞性病变为主,手术2个月后部分患儿肺功能可恢复正常;而重症组术后1个月主要表现为混合性病变,手术2个月后主要表现为阻塞性病变。轻症组仅1例有肺不张,而重症组4例有肺不张。轻症组胸片肺渗出吸收早于重症组,肺动脉高压程度更轻,恢复更快。结论膈疝患儿在术后仍然存在各种肺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和肺炎都是影响肺功能恢复的因素,胸片和心脏彩超可辅助评估术后肺功能和肺动脉压。

赵倩倩[10](2017)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早产儿中,目前一部分NRDS的治疗仍需要有创呼吸支持,但持续机械通气具有多种并发症,如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气压伤、容积伤、继发肺部感染,并有增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ial pulmonary hypoplasia,BPD)的风险[1]。因此,最近几年来,NRDS患儿初始治疗越来越多的尝试应用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DuoPAP),然而初始行DuoPAP通气的患儿中约有半数因频发呼吸暂停[2],被迫再次应用机械通气,故本文通过应用DuoPAP通气联合呼吸兴奋剂-咖啡因治疗NRDS,希望降低无创通气的失败率,减少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从而改善生存质量。因此,本研究共分析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3例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应用DuoPAP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DuoPAP治疗,评估两组的疗效,包括患儿入院0小时与24小时的血气分析指标,出现呼吸暂停的例数,无创通气失败需要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比例,继发气胸、肺部感染的比例,以及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al hemorrhage,IVH)、脑室周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等相关临床资料,以期得到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更优方案。方法以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自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6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为研究对象,NRDS诊断标准为:患儿生后不久出现呼吸急促,伴有呼气性呻吟,吸气时三凹等呼吸困难表现,并呈进行性加重,且胸片显示存在NRDS[3]。入选标准:胎龄≥28周,患儿生后有自主呼吸,入院年龄小于12小时,诊断为NRDS,且给予经鼻导管、面罩或头罩吸氧FiO2(吸入氧浓度)>30%,PaO2(动脉血氧分压)<5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儿。排除标准:生后无自主呼吸,有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膈疝),合并严重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操作方法:符合标准的患儿共63例,其中23例患儿为女性,40例患儿为男性,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及对照组(n=30),胎龄在28周到37+1周;出生体重平均为2.05±0.71kg,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5例,超低出生体重儿2例;1分钟Apgar评分为7.11±2.62;羊水污染12例;生产方式有9例为经阴分娩,54例为剖宫产;胎膜早破19例;母亲为妊娠期高血压17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共19例;X线胸部正位片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NRDS表现(一级:28例,二级:23例,三级:9例,四级:3例);两组患儿在以上一般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入院后常规清理气道、辐射台卫生处置后,在入院半小时内均接DuoPAP辅助通气(Infant Flow),两组在共同治疗(包括保暖、防治感染、维持内环境平衡、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以DuoPAP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以DuoPAP联合与咖啡因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DuoPAP初始参数为:吸入氧浓度为21%-40%,PIP为6-8cmH2O,PEEP为4-6 cmH2O,观察组患儿在入院12小时内给以咖啡因治疗,方法为:负荷剂量20mg/kg,间隔24h后,给予维持剂量每日5-10mg/kg微量泵注入。对照组给以与咖啡因(咖啡因1ml:20mg)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通过观察患儿在临床症状转归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的差异,从而评估疗效。结果本研究临床疗效比较:1.两组患儿在治疗24小时后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均较前好转,其中观察组患儿氧分压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相关数据见表2。2.两组患儿DuoPAP使用时间:观察组DuoPAP使用时间比对照组短,但两组数据行秩和检验(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见表3。3.本研究结果显示:无创通气失败,需要行气管插管连接机械通气的患儿中,机械通气的比例和上机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见表3。4.患儿住院总天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见表3。本研究在并发症方面:1.气胸发生率相同;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PPHN、BPD、肺出血、IVH的比例均比对照组低,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着性(P>0.05)。相关数据见表4。2.本研究中,对比患儿发生呼吸暂停、PVL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数据见表4。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NRDS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氧分压指标;能有效减少呼吸暂停发生,降低无创通气失败的比例,减少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几率及上机时间,减少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生率。因此对于NRDS,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显着,值得推广应用。

二、生后反复呕吐——先天性膈疝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后反复呕吐——先天性膈疝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胸腔镜下婴幼儿胸腹裂孔疝修补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情程度分组
    1.3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1.4 术前准备
    1.5 手术过程
        1.5.1 胸腔镜组:
        1.5.2 开放手术组: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
    2.2 76例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分组情况
    2.3 2组患儿手术情况
    2.4 2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2)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先天性肠闭锁的诊治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主要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结果
    2.2 两组患儿术前资料比较
    2.3 两组患儿手术情况比较
    2.4 复发病例治疗情况
3 讨论

(4)先天性胸腹膜裂孔疝与膈膨升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情况:
    2.2 影像学表现:
    2.3 手术结果:
3 讨论

(5)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及规范化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病例资料的收集
        1.2.2 产前诊断
        1.2.3 围产期管理
    1.3 手术治疗
        1.3.1 手术指征
        1.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2 结果
    2.1 产前诊断
    2.2 围产期管理
    2.3 手术治疗
    2.4 预后
3 讨论
    3.1 产前诊断
    3.2 围产期管理
    3.3 手术治疗与预后

(6)儿童德朗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1.1 绪论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目录

(7)32例先天性膈疝胎儿的围产期综合管理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背景
临床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32例先天性膈疝胎儿的围产期综合管理及预后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先天性膈疝患儿手术后近期肺功能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及分组
        1. 术前和手术资料:
        2. 临床分组:
    二、观察指标
        1. 随访时间和随访一般资料:
        2. 肺功能检查:
        3. 其他检查:
结果
    一、一般资料及术后情况分析
    二、术后随访
讨论

(10)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生后反复呕吐——先天性膈疝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胸腔镜下婴幼儿胸腹裂孔疝修补临床研究[J]. 刘叶,王贤书,王盛华,谷红霞,杜娟,岳芳,曹红宾,方江顺. 河北医药, 2021(13)
  • [2]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先天性肠闭锁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D]. 罗忠群.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3]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J]. 胡明哲,李军,朱海涛,沈淳. 广东医学, 2021(01)
  • [4]先天性胸腹膜裂孔疝与膈膨升的临床和影像学分析[J]. 韩美蓉,冀少华,李勇芳.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22)
  • [5]先天性膈疝患儿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管理及规范化治疗[J]. 曾祥勇,樊纬,陈快,陶俊峰,刘智文,陶强. 江西医药, 2019(09)
  • [6]儿童德朗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李群.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32例先天性膈疝胎儿的围产期综合管理及预后[D]. 蔺林. 郑州大学, 2018(12)
  • [8]32例先天性膈疝胎儿的围产期综合管理及预后[J]. 蔺林,陈琦,黄华,杜俊鹏,曹振杰,陈玄玄.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8(03)
  • [9]先天性膈疝患儿手术后近期肺功能的临床观察[J]. 舒仕瑜,张智恩,陈功,沈淳,郑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7(05)
  • [10]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咖啡因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D]. 赵倩倩. 泰山医学院, 2017(06)

标签:;  ;  ;  ;  ;  

产后反复呕吐:先天性膈疝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