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细胞介导的 P-GP 和 MRP 表达及其与人类卵巢癌 SK-OV-3ip1 多细胞聚集体中细胞周期谱的关系

多细胞介导的 P-GP 和 MRP 表达及其与人类卵巢癌 SK-OV-3ip1 多细胞聚集体中细胞周期谱的关系

一、MULTICELLULAR-MEDIATED EXPRESSION OF P-GP AND MRP AND RELATIONSHIP WITH CELL CYCLE PROFILES IN HUMAN OVARIAN CANCER SK-OV-3ip1 MULTICELLULAR AGGREGATES(论文文献综述)

余世龙[1](2020)在《锌指蛋白300(ZNF300)参与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多药耐药和恶性进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肺癌目前仍然是位居全球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的恶性肿瘤。组织类型上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NSCLC占肺癌总类型的80-85%,肺腺癌是NSCLC的主要病理类型。近年来尽管以EGFR-TKIs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和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将具有相应驱动基因的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提高到了25-30月,远远超越了传统化疗的8-10月,但因获益人群的局限性,以铂类抗癌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仍然是大部分NSCLC患者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特别是不适合分子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的NSCLC患者、分子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失败的NSCLC患者以及术后需要辅助化疗的I-IIIa期NSCLC患者。顺铂(DDP)是铂类药物中最常用的化疗药物。顺铂对早期肺癌的抑制作用显着,但在短期缓解之后,几乎对顺铂治疗有效的患者都会相继出现多药耐药、复发和进一步转移等恶性进展,导致化疗失败,成为提高临床肺癌治疗效果的一大瓶颈。三十多年来,研究者对肺癌的顺铂耐药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重要成果,但顺铂诱导的肿瘤耐药表现出极其复杂的多因素性,其中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针对目前已知的顺铂耐药机制研发的小分子药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临床抑癌效果。因此,进一步深入挖掘顺铂诱发的肺癌耐药机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探讨NSCLC获得性耐药机制,本研究在前期成功建立人NSCLC耐药细胞A549/DDP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NSCLC获得性多药耐药细胞A549/DDP鉴定;2)耐药相关基因的筛选和鉴定;3)ZNF300与NSCLC恶性进展;4)ZNF300促进NSCLC耐药和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5)淫羊藿苷和全反式维甲酸增强顺铂对肿瘤耐药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本研究将为寻找肿瘤耐药新靶点,逆转NSCLC耐药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DDP处理A549和A549/DDP细胞后,采用JC-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ATP试剂盒测定细胞内ATP含量以及DCFH-DA探针标记法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ROS),以比较DDP对两种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DP诱导的细胞凋亡。采用CCK8药敏实验检测五种化疗药物对两组细胞的IC50值,鉴定NSCLC耐药细胞的多药耐药性。2)以差异倍数|FC|≥3为标准筛选基因表达谱芯片(A549/DDP vs.A549)中差异表达基因,并把该数据和DNA甲基化芯片数据进行整合,筛选候选基因,尔后采用RT-PCR验证潜在侯选基因表达情况。RT-PCR和WB进一步验证候选基因在五种肺癌细胞株及其耐药株中的表达水平。BSP法检测三株NSCLC细胞及其耐药株中ZNF300启动子甲基化水平,WB检测5-Azacitidine和Belinostat处理后各细胞中ZNF300水平。3)重组慢病毒过表达或沉默相应细胞中靶基因表达后,CCK-8试剂检测五种化疗药物对各种细胞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DDP诱导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建立免疫缺陷鼠移植瘤模型,体内验证靶基因对NSCLC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影响。4)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侵袭能力,划痕愈合试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失巢凋亡实验评估各组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和抗失巢凋亡能力,Ed U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细胞周期,鬼笔环肽染色激光共聚焦观察细胞骨架形态。从Oncomine、Betastasis和Biogps等生物信息数据平台下载靶基因表达数据,分析靶基因与NSCLC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免疫组化法检测靶基因在肺癌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相关性。5)GO、KEGG和GSEA确定表达谱芯片中与耐药细胞表型改变相关的信号通路(A549-ZNF300 vs.A549-ZNF300-NC),WB验证相关通路核心蛋白表达。使用通路抑制剂和激动剂体外验证靶基因调控NSCLC耐药和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6)ICA、ATRA和DDP处理时,高内涵系统动态观察共培养细胞。WB检测药物处理后各组细胞的CD235a和CD61表达水平,SA-β-GAL染色检测药物处理后各组细胞衰老情况。RT-PCR检测DDP对衰老基因和SASP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结果1)DDP处理后,A549/DDP细胞MMP改变、ROS水平显着低于A549细胞(p<0.05),而ATP含量显着高于A549细胞(p<0.05)。DDP诱导A549/DDP细胞的凋亡显着低于A549细胞(p<0.05)。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对A549/DDP细胞的IC50显着高于A549细胞(p<0.05)。2)A549/DDP和A549细胞的表达谱芯片数据和甲基化数据整合后,初步筛选出140个候选基因,其中包括77个启动子低甲基化上调表达基因和63个启动子高甲基化下调表达基因。RT-PCR结果显示,15个启动子低甲基化基因的表达上调,25个启动子高甲基化基因的表达下调。候选基因ZNF300在A549/DDP、H520/DDP和H1650/DDP细胞中的水平显着高于相应亲代细胞。5-Azacitidine处理后ZNF300在上述三种耐药细胞的亲代细胞中表达显着性升高。3)成功建立ZNF300过表达细胞(A549-ZNF300)和低表达细胞(A549/DDP-sh ZNF300)。五种化疗药物对ZNF300高表达细胞的IC50显着高于ZNF300低表达细胞(p<0.05)。顺铂诱导ZNF300高表达细胞的凋亡显着性低于ZNF300低表达细胞(p<0.01)。DDP处理后,ZNF300低表达细胞形成的皮下移植瘤比ZNF300高表达细胞的重量和体积显着缩小,证明ZNF300促进NSCLC肿瘤细胞耐药形成。4)体外实验表明,耐药细胞的侵袭、迁移、集落形成和抗失巢凋亡能力均显着强于药敏细胞(p<0.05),耐药细胞的细胞增殖率显着低于药敏细胞(p<0.05)。相比药敏细胞,耐药细胞出现细胞周期阻滞(p<0.05),且具有更明显的细胞伪足。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表明,ZNF300与NSCLC恶性进展有关。免疫组化结果提示,ZNF300高表达与NSCLC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术前淋巴结转移、区域性转移和复发呈正相关,与患者OS呈负相关。5)与A549-ZNF300-NC细胞相比,A549-ZNF300细胞中大部分与生长分化因子和MAPK/ERK通路相关的基因(CD61,CD235a,p-ERK1/2,p-p38 MAPK)表达下调,而大部分与细胞周期和癌症干性相关的基因(PCNA,p15,Nanog,Oct-4)表达上调。AZD6244处理ZNF300低表达细胞后,p-ERK1/2、p-p38 MAPK和CD61下降,而p15和Nanog增加,细胞迁移、侵袭、抗凋亡和顺铂耐受性显着增强,细胞增殖减弱。而Hesperetin对ZNF300高表达细胞的作用相反。6)与药敏细胞相比,ICA和ATRA能上调耐药细胞中CD235a和CD61水平。细胞共培养发现,耐药细胞对顺铂联合ATRA或ICA的反应比药敏细胞更明显。ICA和ATRA作用下,耐药细胞被药敏细胞吞噬的比例显着高于药敏细胞被耐药细胞吞噬的比例。DDP、ICA和ATRA药物处理后,耐药细胞中SA-β-GAL阳染率明显高于药敏细胞,并且,耐药细胞中衰老相关基因和SASP相关基因的表达显着性高于药敏细胞。结论1)ZNF300是NSCLC耐药相关基因。2)ZNF300可促进肿瘤细胞恶性生长,其高表达预示NSCLC患者预后不良。3)ZNF300通过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调控耐药细胞缓慢周期表型和细胞分化。4)ZNF300通过抑制WEE1/MYT1和调控MYC/AURKA/BORA/PLK1信号轴激活CDK1从而调节耐药细胞的细胞周期。5)ICA和ATRA通过诱导细胞分化提高DDP对耐药细胞抑癌作用。

孟泳圳[2](2013)在《卵巢上皮癌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研究》文中指出第一章卵巢上皮癌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 SP)研究进展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被认为是肿瘤产生,耐药和复发的根本原因。SP细胞是肿瘤干细胞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本章节就干细胞、侧群细胞以及肿瘤干细胞的起源和相互关系,卵巢癌干细胞及SP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卵巢癌干细胞及SP细胞表面标志研究近况,SP细胞在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理以及针对卵巢癌干细胞新的靶向治疗策略进行综述。第二章卵巢癌侧群细胞流式分选方法的建立及探讨目的:探讨分选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的侧群(side population, SP)细胞的最佳染料浓度和细胞密度,建立分选SP细胞的技术路线。方法:制备SKOV3单细胞悬液,以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和7-AAD染色,维拉帕米拮抗对照,选择不同浓度的(2.5、3.4、5、6mg/L) Hoechst33342孵育1×106个/mlSKOV3细胞90min,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比例及活细胞比例;选取不同细胞密度的(6×105,7×105,8×105,9×105,1×106个/ml) SKOV3细胞悬液,3mg/L的Hoechst33342孵育90min,流式细胞仪检测SP细胞比例及活细胞比例。结果:通过Hoechst33342蓝光和红光双参数图,SP细胞位于左下角两种荧光均很弱的区域。Hoechst33342浓度不变时,SP细胞比例随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升高;SKOV3细胞密度不变时,SP细胞比例及细胞活性随hoechst33342浓度升高而降低。卵巢癌SKOV3细胞株在细胞密度为8×105个/m1,加入终浓度为3mg/L的Hoechst33342,37℃水浴90min,为最佳染色条件,此时SP细胞比例为(1.12±0.104)%,且细胞保持良好的活性。结论:建立了分选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存在SP细胞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分选其他肿瘤组织或细胞株中的SP细胞建立了参照标准。第三章卵巢癌SKOV3细胞中SP细胞中卵巢癌干细胞相关表面标志物表达目的:检测卵巢癌SKOV3细胞系中SP和NSP细胞中卵巢癌干细胞相关标志物和基因表达差异。方法: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和荧光标记抗体共染染SKOV3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SP和NSP细胞中ALDH2, CD90, CD133, CD117, ABCG2, CD44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SP和NSP细胞中NANOG, ALDH2,, CD133, ABCG2, SOX2, CD117基因在表达差异。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SP和NSP细胞中CD90、CD133、CD117、CD44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和NSP细胞中ALDH2和ABCG2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7.3±5.76%、29.48±4.43%、5.32±0.47%、3.0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SP和NSP细胞中ABCG2表达均较高且表达有差异,SP细胞中CD117表达高于NSP细胞,SP细胞中CD133表达低于NSP细胞,SP和NSP细胞中ALDH2表达没有差异。SP细胞与NSP细胞比较,SOX2高表达,OCT4低表达,NANOG在两者之间表达没有差异。结论:ABCG2是SP细胞的表面标志物,SOX2和ALDH2可能是卵巢癌干细胞潜在的表面标记。第四章卵巢癌SKOV3细胞中SP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目的: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卵巢癌细胞系SKOV3中的SP细胞和NSP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MTT生长曲线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比较SP及NSP细胞的增值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SP细胞连续分选培养检测自我更新能力,transwell法比较SP及NSP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对SP及NSP细胞进行周期分析。结果:SP与NSP细胞的生长速度在前5天没有差别,第6天和第7天,SP细胞生长速度快于NSP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SP和NSP细胞数目为800,400,200个时,集落形成率分别为8.9±1.1%、10±2.3%、12±1.5%和1.7±0.2%、1.75±0.5%、3.0±0.8%,相同接种细胞密度下SP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大于NSP细胞(P<0.05)。SP细胞较NSP细胞有更强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中侵袭细胞数目分别为60±5和34±4,迁移细胞数目分别为91±6和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在培养后产生NSP细胞。SP大多处于静止期(G1期比例69.94±5.39%。结论:卵巢癌细胞系SKOV3中的SP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SKOV3中的SP细胞富含卵巢癌干细胞。第五章卵巢癌SKOV3细胞中SP细胞与其多药耐药的关糸初步实验研究目的:通过比较SP与NSP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及耐药基因表达差异,探讨SP细胞与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SP,NSP及SKOV3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卡铂、阿霉素和紫杉醇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耐药指数(RI)。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卡铂浓度下(0.02mg/ml,0.08mg/ml,0.12mg/ml) SP和NSP细胞凋亡差异,荧光定量PCR检测SP、NSP和SKOV3细胞中细胞耐药相关基因ABCG2、BCL-2和ABCB1基因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SP和NSP细胞内药物浓度。结果:SP细胞对化疗药物卡铂、顺铂及紫杉醇有较高的耐受性,对NSP细胞耐药指数分别为1.62±0.06、1.72±0.06、1.31±0.22、1.36±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SP细胞有较强的抗凋亡能力,卡铂终浓度为0.08mg/ml和0.120mg/ml时,SP和NSP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88±2.49%、33.83±4.13%和43.93±3.44%、65.52±4.3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CL-2基因在SP细胞中表达较NSP和SKOV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B1基因在SP细胞中相对表达量为2.340±0.306,高于NSP和SKOV3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G2基因在SP中表达较NSP细胞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BCG2基因在SKOV3细胞中相对低表达,较SP和NSP细胞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浓度为4μg/mL和8μg/mL作用细胞48小时,高效液相检测NSP细胞中顺铂蓄积量分别是SP细胞的1.5倍和2.8倍。结论:卵巢癌SP细胞高表达ABC转运蛋白家族多药耐药基因,具有较高的化疗药物抵抗能力和抗凋亡能力。

黄明钜[3](2012)在《叶酸结合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它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宫颈癌,宫体癌,居第三位。卵巢癌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0%,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和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20%-30%左右。大多数卵巢患者发现时已为中晚期,有的甚至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而给予非手术治疗,75%~80%的卵巢癌开始对化疗敏感,其余则表现为原发耐药,最终所有化疗患者至少80%出现耐药,而多药耐药机制极为复杂,目前还没完全清楚,卵巢癌多药耐药产生后治疗效果明显降低。预防和减少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发生,以及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逆转治疗,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外有学者曾报道叶酸结合蛋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多药耐药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具体机制暂未明确,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索。第二章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叶酸结合蛋白表达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叶酸结合蛋白(FOLR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80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5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FOLR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及多药耐药的相关性。结果:(1)FOLR1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量依次增高(P<0.01)。(2)FOLR1在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Ⅰ~Ⅱ期的表达量低于Ⅲ~Ⅳ期,在组织分级高分化中的表达量低于中低分化(P<0.05)。(3)FOLR1在铂类药物耐药型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量低于铂类药物敏感型(P<0.01);其在治疗后仍进展肿瘤中的表达量低于缓解者(P<0.01)。(4)FOLR1在粘液性肿瘤中的表达量低于浆液性肿瘤(P<0.05),在有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的卵巢恶性肿瘤中高于未有转移者(P<0.05),与患者的不同肿瘤病理分类、是否有大网膜转移和腹水量多少无明显相关(P>0.05)。(5)取FOLR1表达量界值为3.115时来判断卵巢肿瘤性质,ROC曲线的Youden指数最大,卵巢恶性肿瘤FOLR1表达量的高低与中位生存时间差别无明显相关(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FOLR1表达量不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FOLR1在正常卵巢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卵巢恶性肿瘤,其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铂类药物耐药型卵巢恶性肿瘤中FOLR1呈低表达,在铂类药物敏感型卵巢恶性肿瘤中高表达,提示FOLR1与卵巢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相关,可作为判断卵巢恶性肿瘤多药耐药潜在标志物之一。第三章FOLR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目的:构建携带叶酸结合蛋白基因(FOLR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鉴定。方法:PCR扩增FOLR1全长,克隆至pWPI载体质粒,重组阳性克隆行PCR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与其辅助质粒共同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病毒颗粒感染SKOV3细胞,流式分选,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OLR1的表达。结果:FOLR1正确克隆至pWPI载体质粒,PCR及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293T细胞成功包装慢病毒,pWPI-FOLR1慢病毒高效感染SKOV3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出被感染后的SKOV3细胞中有FOLR1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FOLR1慢病毒表达载体,能高效感染SKOV3细胞,FOLR1基因转导后稳定表达,为下步探讨FOLR1在恶性卵巢肿瘤中的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第四章FOLR1基因对顺铂作用卵巢癌上皮细胞生物学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探索卵巢癌SKOV3细胞中FOLR1基因表达上调后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以及作用途径。方法:MTT法测定三组细胞(SKOV3、pWPI-SKOV3、 pWPI-FOLR1-SKOV3)的生长增值情况、顺铂对三组细胞的IC50和不同顺铂浓度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对三组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分别作用不同时间诱导三组细胞的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顺铂浓度作用48小时对三组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高效液相检测同浓度顺铂作用三组细胞48小时后细胞内顺铂的浓度。结果:实验组细胞(pWPI-FOLR1-SKOV3)与两组对照组相比较:(1)增殖速度明显升高、顺铂对其作用的IC50值降低。(2)顺铂对其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其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3)顺铂更容易诱导其凋亡发生(P<0.05),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4)顺铂将其周期中的S期阻滞比例明显增加(P<0.05)。(5)细胞内的顺铂浓度增加近一倍。结论:FOLR1基因能增强卵巢癌SKOV3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卵巢癌SKOV3细胞中FOLR1基因表达上调后顺铂对其抑制率增加,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顺铂更容易诱导其凋亡发生,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顺铂将其细胞周期中的S期阻滞明显增加,细胞内顺铂浓度升高。

兰菁[4](2009)在《GM6001对人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人脐静脉内皮单层细胞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人脐静脉内皮单层细胞的模型(以下简称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模型),探讨MMP-9在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中的表达与宫颈癌浸润的关系,并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对宫颈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一)、建立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的浸润模型1、运用液体重旋培养法培养宫颈鳞癌细胞株HCE1多细胞球体;2、培养人脐静脉内皮单层细胞;3、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70000/孔接种于48孔板,培养48个小时。HCE1多细胞球体重悬于完全培基,调整浓度为5-10个/ml,每个孔板里加1ml。置37℃,5%CO2及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共同培养7天。(二)、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鳞癌HCE1单层细胞、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MP-9的表达(三)、MMPs抑制剂GM6001干预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模型1、实验分组:①对照组:同等浓度DMSO②GM6001 2.5uM组③GM6001 12.5uM组;2、MMPs抑制剂GM6001对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模型的影响: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培养1h,加入干预药物,并从实验开始的第1天,每天更换培基1ml及同等浓度的干预药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第0、1、4、7天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模型的浸润情况,用Motic Med 6.0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软件测量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范围,分析GM6001的抑制作用;3、免疫组化检测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模型第4天各组MMP-9的表达。结果:(一)、成功建立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的浸润模型1、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的培养:宫颈鳞癌HCE1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液体重旋法培养24小时可见细胞聚集成较小的松散聚集体,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结构更加紧密,直径逐渐增大。2、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生长状态良好,呈多边形,相互紧贴,呈铺路石状。3、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模型的建立:在共同培养1小时后,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紧密粘附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明显解聚,迅速扩散浸润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细胞退缩明显。(二)、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的表达: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中MMP-9高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鳞癌HCE1单层细胞(p<0.05)。人脐静脉内皮单层细胞MMP-9呈阴性表达。(三)、MMPs抑制剂GM6001干预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模型:1、GM6001 2.5uM组:与对照组比较,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解聚能力减弱,浸润范围缩小,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退缩程度降低,至浸润第7天,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的浸润能力抑制率达26.0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2、GM6001 12.5uM组:与对照组比较,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未见明显解聚,浸润范围明显缩小,人脐静脉内皮单层退缩不明显,至浸润第7天,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的浸润能力抑制率达92.9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3、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模型第4天对照组和试验组中MMP-9的表达:GM6001 2.5uM组MMP-9高表达率较对照组降低(Pearson X2=2.133,P>0.05),GM6001 12.5uM组高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earson X2=7.033,P<0.05)。结论:1、成功建立了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模型。2、HCE1多细胞球体中MMP-9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多细胞球体的浸润力增强有关。3、GM6001可以部分阻断HCE1多细胞球体对单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浸润作用,下调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中MMP-9的表达。

李景旺[5](2007)在《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黄国瑞[6](2007)在《番荔枝内酯类似物AA005选择性诱导癌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命过程中的各种生理和生化事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为了研究细胞周期、细胞死亡和细胞癌变之间的调控机制,我们以番荔枝内酯类(Annonaceous acetogenins)聚醚类似物AA005为工具处理细胞,通过研究药物诱导细胞死亡的机理来探讨细胞内部这些生理生化事件的调控网络,为癌症、糖尿病等复杂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线索。我们首先对AA005诱导细胞死亡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它可以诱导胃癌细胞AGS的死亡,在这些细胞死亡中,只检测到一部分是不依赖于p53途径的细胞凋亡,其余绝大多数都是细胞坏死。进一步的实验表明AA005能够抑制线粒体电子呼吸链的复合物I(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使线粒体膜内外不能形成质子浓度差,导致线粒体膜上的ATP合成酶不能合成ATP,造成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从而诱导AGS细胞的死亡。进一步的研究发现,AA005诱导的细胞死亡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体外和体内的研究结果都表明了AA005能够选择性地杀死癌性细胞和实体瘤细胞,而对非癌性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的毒性则较小。通过对细胞内AA005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在同等处理条件下,进入癌性细胞的药物量比进入非癌性细胞的多3-5倍,这就提示细胞质膜上AA005的转运系统可能参与了它的这种选择性杀死癌性细胞的活性。研究发现AA005进入细胞与葡萄糖的浓度呈现一种剂量依赖的负相关关系,而且AA005诱导癌性细胞死亡的活性可以被Na+-葡萄糖共转运受体(SGLTs)的抑制剂根皮苷(phlorizin)所抑制,这种抑制效应必须要有葡萄糖的存在,这就暗示AA005的运输与葡萄糖的转运系统GLUTs相关。同时发现AA005的运输又受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由于GLUT4是GLUTs家族中唯一受PI(3)K/Akt信号所调控的蛋白,从而提示葡萄糖转运系统GLUTs家族的转运受体GLUT4参与了AA005的运输。实验表明,抑制GLUT4会减弱细胞运输AA005的能力并提高癌性细胞对AA005的抵抗力。进一步的研究发现GLUT4在癌性细胞和非癌性细胞质膜上定位存在差异:在非癌性细胞中,GLUT4主要定位于细胞膜的caveolae结构中,而在癌性细胞中则定位于除caveolae外的其它质膜结构。抑制caveolae的结构蛋白Caveolin-1的表达会导致更多的AA005进入非癌性细胞而变得对其敏感,这就提示caveolae及GLUT4的定位能够影响GLUT4对AA005转运活性。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鉴定了一个新的具有潜在选择性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并开展了对其选择性的抗癌机制的初步研究,这些工作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

李建军[7](2005)在《NF-κB信号通路介导结肠癌多细胞耐药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结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对中晚期结肠癌而言,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虽然近年来结肠癌综合治疗效果有了较大提高,但结肠癌耐药仍是影响化疗疗效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一些化疗新药(如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的问世仍无法克服结肠癌耐药所带来的困扰。研究肿瘤耐药机制是克服耐药的基础,而合适的体外耐药模型是研究耐药的前提。既往在肿瘤耐药研究中通常采用细胞单层培养模型,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针对耐药机制所设计的治疗方法无法在临床上获得成功,其原因在于肿瘤细胞单层培养只注重单个细胞的特性,而无法模拟实体瘤体内生长微环境,减弱了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协作。近年发现肿瘤存在多细胞耐药现象,可能是比经典单细胞耐药更为重要的耐药机制。体外采用三维培养模型可较真实地模拟实体瘤生长情况和所处的微环境,在耐药性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与体内实体瘤相近。目前对肿瘤多细胞耐药机制的认识尚不完全清楚,细胞粘附可能与肿瘤多细胞耐药有关,当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粘附分子通过对细胞周期的调控而产生耐药。大多数化疗药物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肿瘤细胞为了逃避凋亡则产生抑制凋亡的效应,NF-κB是一种重要的凋亡调节因子,在多种刺激剂的作用下被激活,然后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肿瘤多细胞耐药是否与NF-κB活化有关尚未见报道。目的:1.建立结肠癌体外多细胞耐药模型;2.探讨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结肠癌多细胞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3.探讨细胞粘附在结肠癌多细胞耐药中的作用及抗粘附处理对耐药的逆转效应;4.通过动物实验初步表明抗粘附治疗对化疗增敏或逆转耐药的作用。方法:1.采用liquid overlay technique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进行三维培养,单层细胞培养采用常规贴壁法,通过光镜、SEM、TEM等进行形态学观察,radial outgrowth assay和MTT法分别测定三维和单层培养HT-29细胞对5-Fu的敏感性,计算多细胞耐药指数(MCRI),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粘附分子E-cad和ICAM-1在两种不同培养方式细胞中的表达,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测定法(EMSA)检测三维或单层培养HT-29细胞NF-κB活性的变化;3.以NF-κB活性抑制剂SN50阻断三维培养HT-29细胞NF-κB活化,EMSA测

赵峰[8](2005)在《VP-16对Tca8113的作用及维拉帕米增效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VP-16(etoposide)作为作用于细胞周期S期和G2期的特异性抗肿瘤药物,疗效确切,但国内尚未用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化疗。钙拮抗剂维拉帕米(verapamil)能与细胞膜上的P-gp糖蛋白竞争性结合,使化疗药物在细胞内浓度升高,细胞毒效应增强。本研究旨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VP-16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的作用及维拉帕米是能否增强VP-16对肿瘤细胞的抗癌活性,以期临床将VP-16与维拉帕米应用于头颈部肿瘤特别是鳞状细胞癌的化疗。 材料与方法: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中,加入不同浓度的VP-16,采用MTT法研究其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的细胞毒性作用,并通过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技术研究其凋亡诱导作用,评价VP-16对颌面部肿瘤的作用。并尝试加入维拉帕米,在不改变其他试验条件下,评价其对VP-16的影响作用。 结果:VP-16可显着抑制舌癌细胞株Tca8113的生长,高浓度组在暴露时间内可大幅度抑制细胞生长,有较高的凋亡率,中低浓度组也有较好效果。维拉帕米本身对Tca811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均较小,在0.1,0.5,1.0,2.5,5,10mg/L浓度作用下无明显细胞毒害作用。5mg/L维拉帕米预作用1h可明显提高VP-16的作用效果,其对VP-16有增效作用。 结论:VP-16对舌癌细胞株Tca8113有良好的生长抑制作用和较高的凋亡率,其作用效果与浓度成正相关,增加浓度,可大幅度提高其作用效果。维拉帕米本身的细胞毒性很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对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维拉帕米预处理Tca8113细胞后,明显增加VP-16的作用。

谢岚[9](2004)在《肿瘤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

二、MULTICELLULAR-MEDIATED EXPRESSION OF P-GP AND MRP AND RELATIONSHIP WITH CELL CYCLE PROFILES IN HUMAN OVARIAN CANCER SK-OV-3ip1 MULTICELLULAR AGGREGATE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ULTICELLULAR-MEDIATED EXPRESSION OF P-GP AND MRP AND RELATIONSHIP WITH CELL CYCLE PROFILES IN HUMAN OVARIAN CANCER SK-OV-3ip1 MULTICELLULAR AGGREGATES(论文提纲范文)

(1)锌指蛋白300(ZNF300)参与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多药耐药和恶性进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NSCLC获得性多药耐药细胞A549/DDP鉴定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NSCLC耐药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ZNF300与NSCLC恶性进展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ZNF300促进NSCLC耐药和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
    5.3 实验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淫羊藿苷和全反式维甲酸增强顺铂对NSCLC肿瘤耐药细胞杀伤作用的机制探讨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和方法
    6.3 实验结果
    6.4 讨论
    6.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肿瘤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锌指蛋白家族的结构与功能以及ZNF300的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致谢

(2)卵巢上皮癌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英文主要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卵巢上皮癌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研究进展
    1 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及侧群细胞的定义
    2 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
    3 SP细胞、干细胞、肿瘤细胞异同
    4 卵巢癌干细胞可能来源
    5 肿瘤SP细胞存在的依据
    6 卵巢癌干细胞相关表面标志结构特点及分子意义
    7 肿瘤SP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8 肿瘤SP细胞在卵巢上皮癌多药耐药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理
    9 针对卵巢癌干细胞新的治疗策略
    10 目前卵巢癌干细胞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卵巢癌侧群细胞流式分选方法的建立及探讨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原理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细胞染色
        2.3 流式细胞仪分选
        2.4 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
        2.5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SP细胞的识别及其“门”的设置
        3.2 不同终浓度的Hoechst33342对SKOV3细胞活性及SP细胞比例影响
        3.3 不同细胞密度对SKOV3细胞活性及SP细胞比例影响
        3.4 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SP及NSP细胞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卵巢癌SKOV3细胞中SP细胞中卵巢癌干细胞相关表面标志物表达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原理和方法
        2.1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
        2.2 荧光定量PCR检测干细胞相关标志物表达
        2.3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SKOV3 SP和NSP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流式检测结果
        3.2 荧光定量PCR检测SKOV3 SP细胞和NSP细胞中干细胞相关标志物表达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卵巢癌SKOV3细胞中SP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测定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原理和方法
        2.1 MTT检测细胞生长曲线
        2.2 细胞集落形成实验
        2.3 细胞增值周期检测
        2.4 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
        2.5 SP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检测
        2.6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SP细胞与NSP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比较
        3.2 SP细胞与NSP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比较
        3.3 SP细胞与NSP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比较
        3.4 SP细胞与NSP细胞周期比较
        3.5 SP细胞自我更新能力检测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卵巢癌SKOV3细胞中SP细胞与其多药耐药的关系初步实验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原理和方法
        2.1 化疗药物IC50及耐药指数测定
        2.2 流式检测细胞凋亡
        2.3 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差异表达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SKOV3 SP和NSP细胞内顺铂浓度
        2.5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SKOV3 SP细胞与NSP细胞中化疗药物IC50及耐药指数结果比较
        3.2 SKOV3 SP细胞和NSP细胞在不同卡铂浓度作用下细胞凋亡比较
        3.3 SKOV3 SP细胞与NSP细胞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差异表达比较
        3.4 SKOV3 SP细胞与NSP细胞顺铂体外作用下细胞内药物浓度比较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3)叶酸结合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主要中英缩语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1 卵巢恶性肿瘤概述
        1.1 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生存率
        1.2 卵巢恶性肿瘤可能的致病因素
        1.2.1 生殖内分泌因素
        1.2.2 家族遗传因素
        1.2.3 行为因素
        1.2.4 其他因素
        1.3 卵巢恶性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
        1.3.1 主要临床表现
        1.3.2 卵巢上皮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1.3.2.1 影像学检查
        1.3.2.2 血清肿瘤标记物
        1.3.2.3 腹腔镜检查
        1.3.2.4 细胞学检查
        1.3.2.5 组织病理学检查
        1.4 卵巢癌的分期
        1.5 卵巢癌常规治疗现况
        1.5.1 卵巢癌的手术治疗
        1.5.1.1 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
        1.5.1.2 再分期手术
        1.5.1.3 肿瘤细胞减灭术
        1.5.1.4 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
        1.5.1.5 二次探查术
        1.5.1.6 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1.5.1.7 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
        1.5.2 卵巢癌一线化疗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5.2.1 卵巢癌一线化疗方案选择
        1.5.2.2 一线化疗方案总体疗效评价
        1.5.2.3 卵巢癌一线化疗存在的问题
        1.5.3 其他治疗
        1.5.3.1 放射治疗
        1.5.3.2 生物治疗
        1.5.3.3 内分泌治疗
        1.5.3.4 中医治疗
    2 卵巢癌多药耐药
        2.1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概念
        2.2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表现
        2.3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
        2.3.1 清CA125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价值
        2.3.2 清HE4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价值
        2.3.3 其它肿瘤标志物对卵巢癌多药耐药的诊断价值
        2.3.4 新潜在的用于卵巢癌多药耐药诊断标志物筛选、鉴定和临床验证现况
    3 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机理
        3.1 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3.1.1 卵巢癌病理类型与多药耐药
        3.1.2 卵巢癌FIGO分期与多药耐药
        3.1.3 其它临床病理因素与多药耐药
        3.2 影响卵巢癌一线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
        3.3 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分子机理
        3.3.1 细胞内化疗药物外排的机制
        3.3.1.1 P-糖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
        3.3.1.2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
        3.3.1.3 乳腺癌耐药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
        3.3.1.4 肺耐药相关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
        3.3.2 细胞内化疗药物代谢解毒增加的机制
        3.3.3 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加的机制
        3.3.4 信号传导通路障碍的机制
        3.3.5 细胞凋亡异常的机制
        3.3.6 其它机制
    4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治疗
        4.1 降低卵巢癌多药耐药发生的化疗对策探索
        4.1.1 一线标准方案中加入其它化疗药物的RCT结果
        4.1.2 一线标准方案用药途径改变的RCT结果
        4.1.3 一线标准方案用药强度及时间改变的RCT结果
        4.1.4 一线标准化疗完成后巩固化疗的RCT结果
        4.1.5 术前新辅助化疗的RCT结果
        4.2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预防
        4.3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目的
        4.3.1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临床分型
        4.3.2 卵巢癌多药耐药治疗目的
        4.4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手术治疗
        4.4.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适应征与禁忌征
        4.4.2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主要方式与疗效评价
        4.4.2.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主要方式
        4.4.2.2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的疗效评价
        4.4.3 影响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手术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4.5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化疗
        4.5.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的适应征与禁忌征
        4.5.2 单纯的CA125升高是否适合化疗
        4.5.3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的方案选择与疗效评价
        4.5.3.1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单药化疗及疗效评价
        4.5.3.2 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联合化疗及疗效评价
        4.5.4 影响卵巢癌多药耐药患者化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
        4.6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靶向治疗
        4.6.1 EGFR拮抗剂
        4.6.2 血管生长阻滞剂
        4.6.3 信号转导抑制剂
        4.6.4 抗FR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4.6.5 mTOR抑制剂
        4.6.6 PARP抑制剂
        4.7 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其它治疗
        4.7.1 抗肿瘤MDR基因治疗
        4.7.2 多药耐药的逆转耐药治疗
    5 叶酸结合蛋白与肿瘤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
        5.1 叶酸结合蛋白结构与生物学作用
        5.2 叶酸结合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5.3 叶酸结合蛋白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
        5.4 针对叶酸结合蛋白为靶点肿瘤多药耐药治疗
        5.4.1 叶酸结合蛋白介导的叶酸偶联物的种类
        5.4.2 叶酸结合蛋白介导的肿瘤靶向纳米递药系统
        5.4.3 叶酸结合蛋白介导叶酸偶联物进入肿瘤细胞机制
        5.5 叶酸结合蛋白与肿瘤多药耐药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叶酸结合蛋白表达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组织标本
        2.1.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2.1.4 器具处理
        2.2 方法
        2.2.1 实验原理
        2.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2.2.3 整理数据及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FOLR1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2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FOLR1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3.3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FOLR1表达量与肿瘤转移及腹水量关系
        3.4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FOLR1表达量与疗效和耐药的相关性
        3.5 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FOLR1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FOLR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1.3 细胞
        2.1.4 慢病毒系统
        2.1.5 FOLR1基因cDNA克隆质粒pOTB7
        2.1.6 引物及其序列
        2.1.7 器具处理
        2.2 方法
        2.2.1 重组表达载体质粒的构建
        2.2.2 重组表达载体质粒的PCR和测序鉴定
        2.2.3 慢病毒的包装及感染靶细胞
        2.2.4 慢病毒表达载体的鉴定
    3 结果
        3.1 FOLR1基因和pWPI载体质粒重组前准备的结果
        3.2 重组表达载体鉴定的结果
        3.3 慢病毒的包装的结果
        3.4 病毒滴度测定的结果
        3.5 慢病毒感染靶细胞的结果
        3.6 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后流式分选的结果
        3.7 RT-PCR法检测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后FOLR1基因表达的结果
        3.8 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感染SKOV3细胞后FOLR1蛋白表达的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FOLR1基因对SKOV3细胞生物学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1.3 器具处理
        2.2 方法
        2.2.1 实验分组
        2.2.2 MTT法测定三组细胞生长曲线
        2.2.3 MTT法测定顺铂对三组细胞的IC50
        2.2.4 MTT法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及其作用不同时间对三组细胞的抑制率
        2.2.5 流式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及其作用不同时间诱导三组细胞的凋亡率
        2.2.6 流式检测不同顺铂浓度作用48小时对三组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2.2.7 高效液相检测同浓度顺铂作用三组细胞48小时后细胞内顺铂的浓度
        2.2.8 整理数据及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MTT法测定三组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
        3.2 MTT法测定顺铂对三组细胞的IC50结果
        3.3 MTT法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及其作用不同时间对三组细胞抑制率结果
        3.4 流式检测不同顺铂浓度及其作用不同时间诱导三组细胞的凋亡率
        3.5 流式检测不同顺铂浓度作用48小时对三组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
        3.6 高效液相检测同浓度顺铂作用三组细胞48小时胞内顺铂浓度的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全文创新点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综述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4)GM6001对人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人脐静脉内皮单层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一览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多药耐药性产生机制
2 中药复方及临床研究
    2.1中药方剂R1的无细胞毒浓度可完全逆转人乳腺癌细胞系 (MCF-7adv) /阿霉素 (ADM) 的MDR[8]。
    2.2 晚期恶性肿瘤大多出现转移和MDR。
3 单味药
    3.1 人参
    3.2 八角金盘
    3.3 砷剂
4 中药粗制剂
5 中药单体
    5.1 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的中药单体
    5.2 姜黄素 (Cur) 、天花粉蛋白与内酯类
    5.3 蒽醌类化合物
    5.4 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 (BBI)
6 展 望

(6)番荔枝内酯类似物AA005选择性诱导癌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AA005诱导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
    摘要
    一、引言
        1. 化学生物学或化学遗传学(chemical biology or chemical genetics)
        1.1 正向化学遗传学(forward chemical genetics)
        1.2 反向化学遗传学(reverse chemical genetics)
        2. 细胞死亡(cell death)
        2.1 细胞凋亡(apoptosis)及其调控机制
        2.2 细胞坏死(necrosis)
        2.3 Necroptosis (Caspase 被抑制的一种坏死机制)
        2.4 细胞自噬(autophagy)
        2.5 细胞周期、细胞死亡和细胞癌变的关系
        3. 番荔枝内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AA005
        3.1 番荔枝内酯的结构特征
        3.2 生理活性
        3.3 作用机制
        3.4 AA005
    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 AA005 的合成过程
        3. Sub-G1 期DNA 检测
        4. MTT 检测
        5. M30-PI 双染实验
        6. 构建失活的p53 稳定细胞株AER
        7. SDS-PAGE 和Western 印迹分析
        8. 用DAPI 染色检测细胞的通透性
        9. JC-1 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势差(△ψm)的变化
        10. 对AGS 细胞的氧消耗水平的检测
        11. 线粒体的还原型NADH 水平的检测
    三、实验结果
        1. AA005 细胞毒性的检测
        2. AA005 对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的检测
        3. AA005 诱导的细胞死亡
        4. AA005 对AGS 细胞氧消耗的抑制
        5. AA005 在胞外系统中对线粒体电子呼吸链的抑制
    四、结论与讨论
        1. AA005 诱导的细胞死亡主要是细胞坏死,部分为p53 不依赖的细胞凋亡
        2. AA005 通过抑制线粒体电子呼吸链复合物 I 诱导细胞死亡
第二部分:AA005选择性杀死癌细胞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摘要
    一、引言
        1. 药物的运输(drug transport)
        1.1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
        1.2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1.3 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endocytosis 与exocytosis)
        2. 药物运输蛋白(drug transporter)
        2.1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anion-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OATP)
        2.2 有机阳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s, OCT)
        2.3 癌的多药耐药抗性(MDR)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
        3. 葡萄糖转运受体(glucose transporter)的运输特性及其与癌症的关系
    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 细胞活性检测
        3. 体内检测AA005 的抗肿瘤活性
        4. SDS-PAGE 和Western 印迹分析
        5. glut4 及caveolin-1 基因表达的抑制
        6. 亚细胞组分分离
        6.1 质膜膜苔实验(plasma membrane lawn assay)
        6.2 差速离心结合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细胞膜组分
        7. 荧光检测进入细胞的AA005-fluorecein 的量
        8. 细胞内的AA005 的质谱定量分析
    三、实验结果
        1. AA005 选择性杀死癌性细胞的活性
        2. AA005 体内选择性杀肿瘤的活性
        3. 更多AA005 进入癌性细胞
        4. 葡萄糖对AA005 运输的影响
        5. Na~+-葡萄糖共转运受体抑制剂根皮苷(phlorizin)对AA005 效应的影响..
        6. PI(3)K/Akt 信号通路依赖的AA005 抗癌细胞活性
        7. GLUT4 参与AA005 的选择性杀死癌性细胞的活性
        8. GLUT4 的定位及caveolae 在AA005 选择性杀死癌性细胞的作用
    四、结论与讨论
        1. 葡萄糖运输蛋白GLUT4 参与AA005 选择性诱导癌细胞死亡
        2. 葡萄糖竞争性抑制GLUT4 介导的AA005 运输模型
        3. 癌性细胞和非癌性细胞对AA005 运输能力差别导致其效应差别
        4.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间能量代谢的差别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及对癌症治疗的提示
参考文献
附录
    1. AA005 的合成过程
    2. EB 选择性诱导癌性细胞死亡
    3. Cytochrome c 的释放及Bax 的移位不一定诱导细胞走向凋亡
已发表及待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7)NF-κB信号通路介导结肠癌多细胞耐药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前言
    第一部分 结肠癌多细胞耐药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片
    第二部分 NF—KB 信号通路介导结肠癌多细胞耐药的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片
    第三部分 粘附分子诱导结肠癌多细胞耐药及体外逆转耐药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片
    第四部分 透明质酸酶逆转结肠癌多细胞耐药的动物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片
    致谢
文献综述 肿瘤细胞三维培养与耐药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VP-16对Tca8113的作用及维拉帕米增效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细胞增殖检测(MTT法)
    1.3 形态学观察及统计学处理
    1.4 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TUNEL)
    1.5 流式细胞仪检测(FCM)
第二章 实验结果
    2.1 VP-16对Tca8113作用后的细胞形态
    2.2 维拉帕米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2.3 维拉帕米对VP-16的增效作用
    2.4 药物的剂量效应曲线
    2.5 不同浓度VP-16诱导细胞凋亡率
    2.6 附照片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综述及参考文献
第七章 致谢
第八章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9)肿瘤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多药耐药性
2 肿瘤多细胞球体与化疗耐药[4]
3 耐药细胞逆转剂
4 中医中药方面
    4.1 中药单体
    4.2 中药粗制剂
    4.3 单味药
        4.3.1 八角金盘 (Fatsia japohica)
        4.3.2 人参
        4.3.3 砷剂
    4.4 复方中药或中成药制剂
5 前 景

四、MULTICELLULAR-MEDIATED EXPRESSION OF P-GP AND MRP AND RELATIONSHIP WITH CELL CYCLE PROFILES IN HUMAN OVARIAN CANCER SK-OV-3ip1 MULTICELLULAR AGGREGATES(论文参考文献)

  • [1]锌指蛋白300(ZNF300)参与非小细胞肺癌获得性多药耐药和恶性进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余世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2]卵巢上皮癌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Sp)研究[D]. 孟泳圳.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3]叶酸结合蛋白与卵巢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D]. 黄明钜.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9)
  • [4]GM6001对人宫颈鳞癌HCE1多细胞球体浸润人脐静脉内皮单层细胞的影响[D]. 兰菁. 中南大学, 2009(04)
  • [5]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 李景旺. 河北中医, 2007(06)
  • [6]番荔枝内酯类似物AA005选择性诱导癌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D]. 黄国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7(03)
  • [7]NF-κB信号通路介导结肠癌多细胞耐药的机制研究[D]. 李建军. 第三军医大学, 2005(11)
  • [8]VP-16对Tca8113的作用及维拉帕米增效作用的研究[D]. 赵峰. 青岛大学, 2005(07)
  • [9]肿瘤耐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J]. 谢岚. 河北中医, 2004(02)

标签:;  ;  ;  ;  ;  

多细胞介导的 P-GP 和 MRP 表达及其与人类卵巢癌 SK-OV-3ip1 多细胞聚集体中细胞周期谱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