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移视角 巧妙解题(高一、高二、高三)(论文文献综述)
孙雯[1](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维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岳淑婷[2](2021)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济宁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解决制约科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其中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于创新精神培养十分重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将质疑批判的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可见,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该研究主要针对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水平现状以及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了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进展,界定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阐明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基本路线。以济宁地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以及批判性思维培养状况进行了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得知,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但需要进一步提升;男生的自信心高于女生;不同年级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存在显着差异,高二、高三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高于高一,高三的求知欲明显低于高二。另外,学生视野下,教师开展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但是力度不够。在对学生调查的同时,采用访谈法对高中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开展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对于批判性思维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深度不够;当今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考试评价模式影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对于教材中批判性思维素材的挖掘不够深入;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持尊重态度,但是相关活动开展不足。在以上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和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学校管理、教师层面及生物学教学中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学校管理方面要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生物学教材以及生活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资源。另外结合生物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特点,提出了新授课、习题课、实验课、课外实践活动等不同课型相应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为了检验策略的可行性,设计相关教学案例并在教育实习期间进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批判性思维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的新授课、习题课、实验课以及课外实践活动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相关对策,经过教学案例的实践检验证明,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高。
荣媛媛[3](2021)在《高中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作为高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它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善用数形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思路,从更深层次理解知识,还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及SOLO分类理论,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测试卷以及教师访谈,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将数形结合看成是解题工具,没有上升到思想层面,学生整体对数形结合的应用意识不强,且在课下缺乏总结反思的习惯。在解题应用方面,学生总体在“以数解形”方面的能力比“以形助数”要好。从知识载体上看,学生在集合这一部分的数形结合能力最好,其次是平面向量、不等式和三角函数,再次是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应用最差的是函数。从年级上看,高三学生的数形结合应用水平比高二要好。学生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时,出现的主要问题为:无法转化属性表征、作图不准确、数形转化不等价等。根据学生的数形结合应用现状,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应用意识和能力,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增强渗透数学思想的意识。其次教师就要重视在新授课上的渗透,挖掘教材中可用的数形结合教学素材,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在知识内容的诸多方面都有广泛体现,学生才能逐渐将数形结合从解题方法上升为数学思想。第三,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数学三种语言的对应与转化,培养学生的数形转化意识。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学生作图能力弱,教师要多一些耐心,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也要善用信息技术软件辅助教学。
郝凯妮[4](2021)在《基于情境教学下的化工流程题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课改后,高考题的命题特点有了明显的变化,题目的设置趋向于将基础知识与陌生的工农业生活生产情境相结合。化学工艺流程题就是这样一种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种题型,该题的特点是以真实的工艺情境为载体来考察化学基础知识,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它几乎成为必考的主流题型之一。从真实的情境入手,让情境融入教学、引领教学的研究,正是基于《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及新的高考评价体系要求。本研究在查阅相关着作和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了近五年全国二卷高考试题中关于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考查,并以内蒙古包头市A中学和B学这2所高中学校的高三学生(共计110名)为研究对象,从解题态度、解题习惯和困难、教学情况、解题能力等四个维度出发开展学生化学工艺流程题的教学现状问卷调查。为了进一步了解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对包头市A中学的高三8名化学教师进行了关于化学工艺流程题教学情况的访谈。访谈发现,目前在中学化学关于化学工艺流程的教学中存在学生的思维未得到拓展、相关教学研究不充分、采用讲授法教学且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在分析以上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真实的化工流程情境引领教学、步步设问引领教学任务、回归化工流程,将知识连贯成网、创新知识,绘制新的制备流程四个教学策略。在基于策略提出的基础上,同时设计了氮的化合物一节内容教学案例,并在包头市A中学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了教学实验效果的检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成绩好于对照班,基于情境教学下的化学工艺流程题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在挖掘陌生情境承载的信息、知识迁移、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等方面有一定促进作用。
刘洁兰[5](2021)在《高中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创新型人才成为国家赢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成为了越来越多国家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我国教育改革处于纵向发展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核心素养教育的价值体现。地理核心素养以人地协调观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具备国家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问题是创新的来源。提问是表达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动力。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提问是学生满足学习需要的一种常见学习手段。但是通过文献查阅和实际了解发现很多学生虽然脑海有疑惑却不懂如何去提问,且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为此,本研究针对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开展探索性研究,以期为提升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提供方法借鉴,丰富地理教育研究理论。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高中生提出地理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从学生的角度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高中生的提问意识、提问的问题质量、表述问题的情况、影响提问的因素;从教师的角度运用访谈法了解教师对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态度和培养建议;运用课堂观察法主要是深入到课堂内部,从客观实际的角度了解课堂上学生的提问现状。通过结合三种调查方法,了解了高中生提问地理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根据现状调查结果提出了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策略,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实践,其中培养策略主要包括了:1.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激发提问意愿,增强提问主动性;鼓励提问,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借助提问构建地理知识框架,为培养提出问题意识打下知识基础;通过反思,提升问题层次水平。2.提高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水平:引导学生扩展提问视角,扩大提问的范围;教会学生提问方法,提高问题的层次水平;设置“地理问题卡”,学生自由提问表达;通过反思,提升问题层次水平。3.科学评价学生的提问:正面评价提问,允许学生个性化提问;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通过实验检验法检验培养策略和实践的成效。本研究选取了高二年级两个学情相似的班级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策略实施对照实验。实践与实验过程包括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培养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第二个阶段是提问能力上升阶段,此阶段注重提升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第三阶段是提问能力优化阶段,此阶段注重依靠不同的评价手段来优化学生的提问能力。通过运用《高中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测试卷》对两个实验班级进行问卷测试,并运用本研究所编制的《地理提问能力PTA评价量表》对两个班级的测试结果进行打分统计。根据以上的研究过程,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现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了解到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主要有:学生自身因素,包括性别、身心发展程度、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方面;教师因素,包括对学生的提问态度,教学理念、重视学生提问的程度、专业素养等方面;课堂环境因素,包括课堂的气氛、学风、学习情境、同伴效应等方面。2.高中生提出地理问题的现状仍存在不理想的地方:如学生的提问意识方面较弱、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质量水平有待提升、学生形成具体问题并清晰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需要增强。3.结合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探索培养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提出地理问题能力。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和实际地理教学实践探索出的培养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提问意识、提出的问题质量、表述问题能力。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传昊[6](2021)在《新课标背景下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贵阳Q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历史地图是历史学的重要配套资源,能够清晰明了地反映历史史实的发展进程。历史地图具有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的双重价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今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历史地图展开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提升学习的兴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其中的“时空观念”与历史地图这一教学辅助工具联系最为紧密,教师借助历史地图进行教学还能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本文对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合笔者自身在贵阳市Q中学专业实践的经历,从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参考来剖析这一现状。除导论和结论之外,文章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并介绍了历史地图的分类和特点。第二章为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运用历史地图展开教学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有利于学生解答高考难题。第三章为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使用的现状,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历史地图使用的要求和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现状分析,以及笔者在专业实践期间的研究成果。第四部分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背景下历史地图教学应用策略及案例,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应对方法及相关教学设计。
杨梦莹[7](2021)在《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以禄劝第一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数据信息时代,海量信息“爆炸式”更新,要求当代学生具备快速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被动学习已经不能适应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新教材的使用,新课程的改革对高中生提出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基于此,笔者提出了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这一研究课题,以期为培养高中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本研究参考了大量自主学习相关文献,对实验学校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情况、学生学情、教师教况进行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系统研究法、实验研究等方法,在教育学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元认知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自身从教经验对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构建。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进行构建,力求在提升化学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关键能力。模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两大部分,教学活动包含引、探、思、变、评五大环节,将此模式概括为“一目标,五步骤,一回归”。此外,还建立了有效自主学习的评价体系。本研究对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有效性进行实验验证,分别选取高三学生和高一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实施阶段随堂听课,用课堂观察评价表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每一单元学习结束,让学生参照化学核心素养评价表做自我总结评价;对比分析实验班的期中、期末成绩;通过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后测)分析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验证本研究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构建的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化学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且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此模式较为灵活,内涵丰富,适用于多种类型教学课堂,教师可基于此模式自由灵活设计。本研究可为其他学情相仿的学校的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程磊[8](2021)在《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时代和社会对人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革。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推行,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壁垒”,学校变革的迫切需要,学生的学习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而生。因此,本文研究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问题与成因以及提升策略,解决学生适应新高考改革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丰富高中生学习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以及家长提供一些策略上的参考。本文采用了“理论—调查—问题—原因—建议”的研究思路。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普通高中生学习力开展研究。通过查阅、整理文献和阅读名人着作,界定了“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核心概念,认为是学习过程中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造力的综合。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普通高中生学习力要素,形成实证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基础。依据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构成要素,转化为问卷调查的维度,编制《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调查问卷》,采取抽样调查法,调查葫芦岛市4所普通高中学校的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及问题。通过SPSS23.0数据分析软件分析问卷的信度、效度、各特征变量的显着性。研究发现,该市普通高中生学习力在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发展较好。然而,在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户口所在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较明显差异。依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普通高中生存在如下问题:未形成内化的的学习驱动力机制、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未形成知行合一的学习能力、未形成自主的学习创造力等。笔者结合对教师的访谈、家长的访谈以及校领导的访谈等资料,分析发现普通高中生学习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四方面:学生自身素养不足,学习力水平不佳;教师专业素养偏低,培养学习力意识薄弱;学校引领缺失,办学理念不先进;家庭教育缺失,关注度不够等。针对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问题成因,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提升策略。在学生方面:提高自主学习力;在教师方面:增强培养学习力的责任感;在学校方面:创造学习力提升的条件;在家庭方面:重视学习力的培养,做好坚强的后盾等。
孙晓娜[9](2021)在《中学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习进阶是科学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研究课题,其开发与研究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对实现课程、教学、评价的深度融合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化学反应本质,以科学认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这两大核心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部分展开中学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研究。本文主要运用教育文献分析法、访谈法、教育测验法等进行研究。理论研究部分,明确了研究背景、意义及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1)通过文献分析,综述国内和国外关于学习进阶以及化学反应本质的研究文献,明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学习进阶的发展、学习进阶的理论模型、学习进阶的研究成果、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研究现状,阐明科学认识论的发展、内涵、价值和建构主义理论。(2)在有关化学反应本质内容的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和学生访谈分析的基础之上,明确学生将实现如下认识转变:第一,物理变化向化学变化的认识转变。第二,宏观物质反应向微观粒子反应本质的认识转变。第三,能量变化向能量转化本质的认识转变。这就为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模型的预设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3)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预设模型的构建,基于科学认识论和学习进阶要素模型,将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的进阶维度抽提为本质的表征、本质的深化和本质的价值三个维度,明确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的进阶变量分别为认识思维、认识对象和认识视角,最终将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预设模型划分为0—6个成就水平,以已明确的进阶变量作为基础对进阶维度一一进行描述,细化出各水平具体的表现期望。实证研究部分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预设进阶模型的合理性:(1)基于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预设模型,并在符合Rasch模型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开发测量评价工具,本研究通过分层随机取样实施了一次试测,通过WINSTEPS 3.72.0对试测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工具的信度、分离度、单维性、怀特图等进行分析,最终确立包括18道双层选择题的测量评价工具,制定了严格的评分标准。(2)通过已开发的测量评价工具进行大样本学生实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预设的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总体上相一致。中学化学反应本质以化学反应为研究对象,最终确立了中学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模型(0—6水平)。本研究确立了中学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模型,以期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或实践提供参考及借鉴作用。
孙雯[10](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维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转移视角 巧妙解题(高一、高二、高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转移视角 巧妙解题(高一、高二、高三)(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济宁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节 调查结论 |
第四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 |
第一节 策略提出的依据 |
第二节 学校管理及教师层面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
第三节 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
第四节 生物学实践活动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
第五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案例设计与实践 |
第一节 新授课案例设计与实践 |
第二节 习题课案例设计与实践 |
第三节 实验课案例设计与实践 |
第四节 课外实践活动案例设计与实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创新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高中生批判性思维水平调查问卷 |
附录二:高中生物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情况访谈提纲 |
致谢 |
(3)高中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方法 |
(二)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
(三)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
(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数形结合的产生与发展 |
(一)“数”与“形”概念的产生 |
(二)古代时期的数形结合 |
(三)近现代时期的数形结合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一)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
(二)数形结合在教学中的渗透及作用 |
(三)数形结合的认知心理研究 |
(四)文献综述总结 |
三、理论基础 |
(一)SOLO分类理论 |
(二)表征理论 |
(三)解题程序理论 |
第三章 对数形结合的基本认识 |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解题原则 |
(一)等价性原则 |
(二)双向性原则 |
(三)简单性原则 |
二、数形结合的应用类型 |
(一)以形助数 |
(二)以数解形 |
(三)数形并重 |
三、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体现 |
(一)必修一 |
(二)必修二 |
(三)必修三 |
(四)必修四 |
(五)必修五 |
四、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高考中的体现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五、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
(二)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三)测试卷的编制 |
(四)测试卷对学生数形结合应用水平的划分 |
(五)教师访谈问卷的编制 |
第五章 研究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一、高中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情况 |
(一)高中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基本认识 |
(二)高中生数形转化能力的基本情况 |
(三)高中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思维习惯 |
(四)高中生获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来源途径 |
(五)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二、高中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的水平分布 |
(一)集合 |
(二)函数 |
(三)数列 |
(四)解析几何 |
(五)三角函数 |
(六)不等式 |
(七)平面向量 |
(八)立体几何 |
三、测试卷各维度总体与对比分析 |
(一)总体分析 |
(二)各年级对比分析 |
(三)测试卷统计结果分析 |
四、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五、研究结论 |
第六章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 |
一、更新教学观念,增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教学意识 |
二、挖掘教材中蕴含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素材 |
(一)概念教学中的数形结合素材的挖掘 |
(二)命题教学中的数形结合素材的挖掘 |
(三)例题中的数形结合素材的挖掘 |
(四)习题中的数形结合素材的挖掘 |
三、注重数学三种语言的对应与转化教学 |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识图和作图能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及测试卷 |
附录2 教师访谈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基于情境教学下的化工流程题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学生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关于工艺流程试题的研究 |
1.3.2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概念界定 |
2.1.2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及特点 |
2.1.3 情境教学的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情境认知理论 |
第3章 全国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统计分析 |
3.1 数量与分值分析 |
3.2 选材分析 |
3.3 教材原型分析 |
3.4 试题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分析 |
第4章 化学工艺流程题教学现状研究 |
4.1 高三学生问卷调查设计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
4.1.3 调查结果分析 |
4.2 高三一线教师的访谈 |
4.2.1 访谈对象及目的 |
4.2.2 访谈工具和实施 |
4.2.3 访谈提纲制定 |
4.2.4 访谈结果处理 |
4.3 教学现状分析 |
4.3.1 学生的思维未得到拓展 |
4.3.2 对高考题的分析不到位 |
4.3.3 讲授法为主,教学策略单一 |
4.4 教学启示 |
4.4.1 立足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
4.4.2 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热情 |
4.4.3 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流程图 |
第5章 基于情境教学的化工流程题教学策略 |
5.1 教学策略 |
5.1.1 教学策略的提出 |
5.1.2 教学策略的分析 |
5.2 教学设计思路 |
5.3 情境教学设计分析 |
5.3.1 学情分析 |
5.3.2 教学目标设定 |
5.3.3 情境教学设计 |
第6章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试题教学实践研究 |
6.1 实践研究目的 |
6.2 研究对象 |
6.3 研究设计 |
6.4 变量分析 |
6.5 研究结果 |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调查问卷 |
附录 2:后测试卷 |
致谢 |
(5)高中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国家社会发展需要 |
2.地理学科教育要求 |
3.学生实际发展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关于学生提问的研究内容方面 |
2.关于学生提出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 |
3.关于评价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方法研究 |
4.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研究路线 |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1.提出问题 |
2.地理问题 |
3.提出地理问题能力 |
(二)理论基础 |
1.最近发展区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元认知理论 |
4.SOLO分类评价理论 |
三、学生提问地理问题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学生问卷调查 |
1.问卷的编制 |
2.问卷调查对象 |
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教师访谈调查 |
1.访谈提纲设计 |
2.访谈结果与分析 |
(四)课堂观察 |
1.观察量表的设计 |
2.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
(五)小结 |
1.学生的提问地理问题现状 |
2.影响学生提问因素 |
四、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策略 |
(一)培养提出地理问题意识 |
1.激发提问意愿,增强提问主动性 |
2.鼓励提问,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
3.借助提问构建地理知识框架,为培养提出问题意识打下基础 |
4.巧妙创设地理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二)提高学生提出的地理问题质量 |
1.引导学生扩展提问视角,扩大提问的范围 |
2.教会学生提问方法,提高问题的层次水平 |
3.设置“地理问题卡”,学生自由提问表达 |
4.通过反思,提升问题层次水平 |
(三)科学评价学生的提问 |
1.正面评价提问,允许学生个性化提问 |
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
五、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实践及检验 |
(一)实验设计 |
1.实践对象 |
2.实验方法 |
(二)实验过程 |
(三)实验结果 |
1.实验结果检验工具设计 |
2.实验结果分析 |
(四)小结 |
六、总结 |
(一)结论 |
(二)创新之处 |
(三)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新课标背景下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贵阳Q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三)观察法 |
(四)案例研究法 |
(五)访谈法 |
第一章 历史地图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地图的定义 |
(二)历史地图的定义 |
二、历史地图的分类 |
(一)政治类历史地图 |
(二)经济类历史地图 |
(三)军事类历史地图 |
(四)对外关系类历史地图 |
三、历史地图的特点 |
(一)直观性 |
(二)宏观性 |
(三)丰富性 |
(四)工具性 |
(五)多样性 |
(六)综合性 |
第二章 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
一、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
三、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
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 |
六、有利于学生解答高考难题 |
第三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使用的现状 |
一、新课标背景下有关历史地图使用的要求 |
二、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现状分析 |
(一)贵阳市目前正在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版本 |
(二)贵阳市计划将要使用的高中历史教材版本 |
(三)贵阳市高中历史新旧两版教材对比总结 |
三、新课标背景下贵阳Q中学历史地图的教学运用 |
(一)贵阳Q中学教师对历史地图的使用 |
(二)笔者在贵阳Q中学实习期间对历史地图的使用情况 |
四、现阶段贵阳Q中学学生对历史地图的掌握程度 |
(一)历史地图应用现状的口头调查分析 |
(二)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分析 |
第四章 新课标背景下历史地图教学应用策略及案例 |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
(一)拓展学生历史时空观念 |
(二)家国情怀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
(三)运用多学科的理论进行历史地图教学 |
二、学生在学习中的应对策略 |
(一) 《历史地图册》的使用 |
(二)提升手绘历史地图能力 |
三、教学案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地图列表 |
附录二: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地图列表 |
附录三:调查问卷 |
致谢 |
(7)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以禄劝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发展要求 |
1.1.2 课程改革要求 |
1.1.3 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第2章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研究概况 |
2.1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模式初探——问卷及现状分析 |
2.2.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2.3 问题的提出 |
2.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2.4.1 研究内容 |
2.4.2 研究方法 |
2.5 相关概念界定 |
2.5.1 自主学习 |
2.5.2 教学模式 |
第3章 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依据 |
3.1 高中学生学情分析 |
3.2 高中化学课程特点 |
3.3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 |
3.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3.3 多元智能理论 |
3.3.4 元认知学习理论 |
第4章 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策略 |
4.1 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基本策略 |
4.1.1 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的指导策略 |
4.1.2 条件保障 |
4.2 高中生化学自主性学习模式流程 |
4.3 有效自主学习评价 |
第5章 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应用研究 |
5.1 实验设置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时间 |
5.1.4 实验环境 |
5.1.5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
5.2 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案例研究 |
5.2.1 案例分析一:高三复习课《燃料电池》 |
5.2.2 案例分析二:高一新教材新授课——实验探究《钠与水反应》 |
5.3 实施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成效 |
5.3.1 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后测)分析 |
5.3.2 学习成绩分析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创新 |
6.2.1 教师站位、学习活动视角创新 |
6.2.2 评价体系创新 |
6.3 研究不足 |
6.4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 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调查问卷 |
附录 C 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后测) |
附录 D 课堂教学评价表 |
附录 E 高三复习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1.时代与社会的召唤 |
2.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
3.教育教学中的“壁垒” |
4.学校变革的需要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概况 |
2.国内研究概况 |
3.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及内容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1.研究视角的创新 |
2.研究对象的创新 |
3.研究材料的创新 |
一、高中生学习力的理论构建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学习力 |
2.普通高中生学习力 |
(二)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成就归因理论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三)普通高中生学习力模型要素 |
1.模型建立的依据 |
2.学习力要素解析 |
3.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二、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的调查 |
(一)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问卷调查设计 |
1.调查对象 |
2.调查问卷的编制问 |
3.问卷的实施 |
4.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二)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教师访谈调查设计 |
1.访谈提纲的制定 |
2.访谈对象的选取 |
3.访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三)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家长访谈调查设计 |
1.访谈提纲的制定 |
2.访谈对象的选取 |
3.访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四)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校领导访谈调查设计 |
1.访谈提纲的制定 |
2.访谈对象的选取 |
3.访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五)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的结果性分析 |
1.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力总水平表现 |
2.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力现状的差异分析 |
三、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力存在的问题 |
(一)学习动力:未形成内化的的学习驱动力机制 |
1.学生忙于学习任务,学习内动力不足 |
2.学生以个体兴趣为主,情境兴趣不浓 |
3.学生的成败归因不当,学习情感消极 |
(二)学习毅力: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 |
1.学生自主行动不足,缺少坚持性 |
2.学生易受外界干扰,抗诱惑力弱 |
3.学生自我需求不高,自觉性不够 |
(三)学习能力:未形成知行合一的学习能力 |
1.学习方式一成不变,学习策略不当 |
2.缺乏主观能动性,思维能力不灵活 |
3.学生学用脱节,实践活动力较差 |
(四)学习创新力:未形成自主的学习创造力 |
1.问题意识薄弱,反思意识不强 |
2.知识体系不完善,迁移转化不够 |
3.学生学用脱节,创造发明缺失 |
四、普通高中生学习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自身素养不足,学习力水平不佳 |
1.内驱动力弱,外动力占主导 |
2.抗挫能力差,学习毅力不坚 |
3.协作交往不足,思维力不开阔 |
(二)教师专业素养偏低,培养学习力意识薄弱 |
1.教学能力欠缺,个人魅力不足 |
2.学生观存在偏差,培养意识薄弱 |
3.教师管理不当,班风学风不正 |
(三)学校引领缺失,办学理念不先进 |
1.非高考课程形如虚设,学生兴趣不浓 |
2.评价模式滞后化,学生能力不强 |
3.校园文化缺失,学习氛围不浓郁 |
(四)家庭教育缺失,关注度不够 |
1.教育环境缺失,学习动力不足 |
2.教育理念不一致,学习毅力不坚 |
3.教育行为不妥当,学习能力不强 |
五、提升普通所高中高中生学习力水平的对策 |
(一)学生方面:提高自主学习力 |
1.改变学习观,增强内动力 |
2.增强抗挫力,锻炼学习毅力 |
3.加强协作交往,拓展思维力 |
(二)教师方面:增强培养学习力的责任感 |
1.增强个人魅力,提高个人能力 |
2.改进学生评价方式,改善自身的学习观 |
3.改变管理模式,形成良好班风 |
(三)学校方面:创造学习力提升的条件 |
1.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
2.营造浓厚校园文化,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
3.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
(四)家庭方面:重视学习力的培养,做好坚强的后盾 |
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
2.提升家庭教育理念,锻炼学生学习毅力 |
3.优化家庭教育行为,增强学习学习能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普通高中生学习力调查问卷 |
附录二: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的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四: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现状的校领导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9)中学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学习进阶是教育改革中的新概念 |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
(三)化学反应本质是中学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问题与内容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四、研究目的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一)学习进阶的发展 |
(二)学习进阶理论模型 |
(三)学习进阶研究成果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一)学习进阶的相关研究 |
(二)基于化学反应主题的学习进阶研究 |
(三)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研究现状 |
第三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化学反应本质 |
(二)学习进阶 |
二、理论基础 |
(一)科学认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四章 关于化学反应本质内容的课标和教材分析及学生访谈研究 |
一、化学反应本质内容的课标分析 |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分析 |
(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分析 |
二、化学反应本质内容的教材分析 |
(一)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
(二)高中必修阶段化学教材分析 |
(三)高中选择性必修阶段化学教材分析 |
三、基于学生视角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访谈分析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时间与对象 |
(三)访谈提纲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预设模型的构建 |
一、学习进阶要素模型 |
二、进阶维度的抽提 |
三、成就水平的划分 |
(一)进阶变量的确立 |
(二)预设水平的划分 |
四、表现期望的表达 |
第六章 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模型的检验 |
一、测量评价工具的编制 |
二、测量工具的开发 |
(一)Rasch模型原理 |
(二)Rasch模型的呈现方式 |
(三)本研究的测量评价工具 |
三、试测过程及分析 |
(一)样本选择 |
(二)收集数据 |
(三)结果分析 |
(四)试测结论及修正建议 |
四、对预设学习进阶模型的检验 |
(一)样本选择 |
(二)结果分析 |
(三)预设学习进阶模型实证结果 |
(四)学习进阶模型的确立 |
第七章 基于学习进阶设计的教学案例——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 |
(一)教学目标 |
(二)评价目标 |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
三、教学流程 |
(一)宏观化学现象 |
(二)微观反应本质 |
(三)认识模型归纳 |
(四)实际问题解决 |
四、案例说明 |
(一)知识主线与思维主线并重 |
(二)知识与任务层层递进,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访谈实录(节选) |
致谢 |
个人情况简介 |
四、转移视角 巧妙解题(高一、高二、高三)(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维的策略研究[D]. 孙雯.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济宁地区为例[D]. 岳淑婷.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高中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现状研究[D]. 荣媛媛.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情境教学下的化工流程题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D]. 郝凯妮.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高中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刘洁兰.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新课标背景下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以贵阳Q中学为例[D]. 李传昊.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7]高中生化学自主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以禄劝第一中学为例[D]. 杨梦莹.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8]普通高中生学习力的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D]. 程磊. 渤海大学, 2021(02)
- [9]中学化学反应本质学习进阶研究[D]. 孙晓娜.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10]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维的策略研究[D]. 孙雯. 南京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