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义书文》的修辞成就

《精义书文》的修辞成就

一、《经义述闻》的修辞学成就(论文文献综述)

郑贤章[1](2021)在《试论李维琦先生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文中研究表明李维琦先生是着名语言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先生的论着丰硕,内容涉及语言文字、文献校勘、词典编纂、佛学等,成就巨大,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论文论述了先生的研究领域与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与学术特色,为学之道与治学精神。先生渊博的学问,值得我们去传承与研究;先生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

林少阳[2](2021)在《“五四”新学之修辞学:语言思想之现代嬗变》文中认为"文"的概念是中国、以及(近现代以前)汉字圈传统的思想、文学乃至政治中的最重要概念之一,而"修辞"概念亦属此谱系。这一事实百年来却渐渐为大家所淡忘。本文将从语言思想角度,梳理"修辞"概念之现代嬗变,进而探讨与"文"概念的关联。现代意义上的修辞学是东亚西化现代性的产物,它始于明治日本,后传入、确立于民国初期的中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结果之一。本文也将梳理这一由日本至中国的过程,然而将侧重于语言思想之现代嬗变问题,以及理论上由此引发的问题,如修辞与现代意义上的语法学之间不可调和之理论问题,也将检讨语法中心化现象与科学主义的关联。总之,语言传递方式与现代性之间的关联如何深刻地影响现代意义上修辞学的确立,乃是本文的核心主题。

刘泽琳[3](2020)在《《经义述闻》中的《春秋》三传研究》文中认为《经义述闻》是乾嘉学派学者王引之从经学、小学和校勘学角度研读群经所得的学术札记,也是高邮王氏父子多年来通经致用的学术总结,记载了大量关於《春秋》经义的论说。在治经方面,王引之十分重视对经传的校勘,亦偏重作为训诂核心内容的词义训释。因此,《经义述闻》最大的价值就在於校勘和词义训释方面,包含王引之对《春秋》三传独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以《经义述闻》中与《春秋》三传有关的七卷共六百二十一条“述闻”条目作爲研究对象,系统归类并对典型条目进行讨论,不仅可以以此窥见王引之的校勘学和训诂学思想,也有助於後世学者对《春秋》三传进行阐释与辨正。全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语和附录四部分。绪论包括选题的依据与意义、课题的现状及趋势、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正文共四章,从“学术来源、研究成果、成就评价”三方面入手,以《经义述闻》爲依托,对其中的《春秋》三传研究进行详细的归类分析。第一章对王引之的生平经历和学术着作作出初步阐述,又探寻到影响王引之的学术渊源的因素,以此发现王引之学术思想的时代性及特殊性;第二章从校勘角度对词条进行研究,梳理校勘内容,分析致误原因,列举部分词条进行举例分析,并总结校勘价值;第三章对词义训释进行探寻,从训释内容和训释方法两方面,对训诂成果进行提炼,概述其训诂学价值;第四章概括了《经义述闻》中考据的成功和论证的缺失,系统全面地挖掘阐述《经义述闻》对《春秋》三传研究的借鉴意义、理论价值与影响。结语部分简述本论文观点及创新点。本文在观察角度和论证思路等方面均有创新,如对王引之考据成果的辨正,及其校勘和训诂思想的总结。并将王引之的校勘与训诂成果与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等相比较,获取了一定的创造性成果。。本文最後拟一附录,爲《王引之勘考〈春秋〉条目集录》,将《经义述闻》中对《春秋》三传的校勘与训诂研究成果加以整理总结,以《三传》原文顺序进行罗列,达到考究三传经义之目的。

吕晓雪[4](2020)在《中国古代辞书医学词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医学词汇包括医籍中的医学词汇与非医籍中的医学词汇。非医学典籍主要包括辞书及文史杂书。其中辞书中收录的医学词汇数量占非医籍医学词汇数量的绝大多数。本文将我国古代重要的、影响力大且具有代表性的11部辞书中的医学词汇作为研究语料,旨在揭示我国古代辞书医学词汇的面貌与特点,描述词义的演变发展轨迹,探讨辞书对医学词汇的处理方式与传承创新。意义第一,研究辞书医学词汇,可与医籍中的医学词汇互补互证;第二,为医学词汇史提供素材;第三,为编纂医学词汇词典提供借鉴;第四,为中医词汇的训诂和研究提供语料。方法本文将古代辞书中的医学词汇作为封闭材料,将词汇进行分类,统计出每一类别中医词的数目,用静态描写法描绘医学词汇的发展概貌;利用历时与共时的比较方法探究词汇的历史演变轨迹及释义的传承、演变;将词义间有关联的词汇类聚,探究名源,互相比堪,发现其异同,发掘内部系统,沟通词际关系。医学词汇兼涉医学与语言学两个领域,具有普通汉语词汇的特点,又具备医学专业词汇的特殊性,本文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等文史界的研究方法对医学词汇进行考证。结论医学词汇数目逐渐增多,新词、新义的不断涌现是医学词汇的总体特点。在音节层面上,古代辞书医学词汇特点由以单音节词爲主逐步发展到以双音节词为主;在复合词中以联合式复合词为主;在词汇义类层面上,以名物词为主,性状词与动词数目较少;在词义层面上,医学词汇的义项逐渐增多,词义变化丰富,并与普通词汇有交叉点,部分医学词汇词义扩大到普通词汇范畴;文字方面,异体字增多是医学词汇最大的特点。同时,伴随医学的发展,同形字大量产生,同一个字形常常用来表示不同的医学概念。在辞书的释义方面,对被释词的训释逐步精细、明晰,在继承前代辞书释义的基础上,增加了当时人们对医学词汇新的认识。由两汉时期对医学词汇的单一释义形式发展到後世的综合性释义。

姚道林[5](2020)在《出土文献与《毛传》训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出土文献的角度来研究《毛传》训诂,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後世学者对这一传统多有继承,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吸收前(5以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之上,利用出土文献对《毛传》训诂加以考察,其中结论或可证成《毛传》训诂之实、或可纠正《毛传》训诂之误。第一章是对《毛传》释词与解句的集中阐释。第一节主要论述《毛传》是如何利用声训和义训来解释字词,其中声训的内容可以概括爲“同音相训”“双声相训”“叠韵相训”“音近相训”四类,义训的内容可以概括爲“释一词之义”和“概括释义”两类。第二节主要阐释《毛传》如何解释诗句,我们从解释范围的大小将其分爲解释句意和串讲诗句两类。第三节首先论述《毛传》如何使用训诂术语;其次又讨论了《毛传》如何分析《经》文当中的语法关系,其中涉及《毛传》对语序、虚词的説明;最後我们讨论了《毛传》对“兴”体的论述。第四节是对《毛传》局限性的揭示,论述的焦点集中在“望文生训”之上,根据致误的原因本文将其分爲“因昧於古义而望文生训”“因不明假借而望文生训”两类。在第二章当中,我们以出土文献爲切入点,分别论证《毛传》释词之正确性以及《诗经》中的假借字。第一节首先对学界主要观点加以吸收,其後逐次论述“覃”“荒”“干城”“茨”“愉”等字词,认爲《毛传》对诸字词的训释正确可从。毛《诗》作爲古文经,其间借字多见,但《毛传》往往都能够作出准确的解释,所以第二节的内容主要关涉《诗经》中借字的训释。在这一节中,我们先後论述了“流”“履”“肃”“盬”等字,认爲诸字分别爲“摎”“礼”“蹙”“固”之借字。第三章是对《毛传》训诂的补充説明。本章共分爲两节,第一节主要是利用出土文献来释《毛传》未释之字词,第二节则是对《毛传》已释之字词加以补充。两节内容皆是从吸收学界已有成果入手,然後是对《诗经》字词的论证分析。其间提出“悠”爲“陶”之借字,当训爲“郁陶”;“委蛇”当以“蟡蛇”爲本字,本义可能指“蛇”;“强”爲“竞”之借字,当训爲“逐”;“毛物”当爲“屯(纯)物”之譌等观点。第四章是对《毛传》训诂的校正。本章按照《毛传》致误的原因,共分爲三小节。一、二两节分别从字形与语音入手校正《毛传》训诂,其间不仅佐证了“缝”爲“裘”之譌字、“廛”“亿”“囷”分别爲“缠”“繶”“稛”之借字、“中冓”“中垢”爲“中”之借字、“畅毂”爲“象毂”之借字,还提出了“阴靷”爲“靲靷”之借字的观点。此外,一、二两节还分析了校改《毛传》训诂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其间包括字形、语音、字用与文意的有机统一。本章第三节是以吸收学界最新观点爲主要内容,由於学界对此诸例尚有争议,故本节将其归爲其他类,并不强行作解。在附录部分,我们对早期《诗经》文本的形成与流传作了几点思考,先後探讨了“早期《诗经》文本的形成与定型化”“早期《诗经》文本的流传”“《诗经》字词演变的原因”“《诗经》字词演变的时间綫”等问题。

张斌[6](2019)在《《逸周书杂志》《周书平议》训诂研究》文中认为《逸周书杂志》《周书平议》分别是清代王念孙、俞樾校释《逸周书》的杰出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训诂学思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从训诂内容和训诂方法两个方面,挖掘和分析蕴含在《逸周书杂志》《周书平议》中的训诂材料,论述两部着作对校勘)误、解释词义、分析句读、阐释语法等训诂内容以及以形索义、因声求义、语境寻义等训诂方法的阐释与运用。《逸周书杂志》174条、《周书平议》80条材料中,王念孙、俞樾在对《逸周书》中脱、衍、误、倒等)误进行校勘的同时,也阐释了不少有关语言学的知识和理论。《逸周书杂志》用“句法参差”“句法不协”的术语表达句法观念;以“义不可通”“义不相属”揭示词的语义搭配关系问题;以联系上下文词义的训释、区别读音、运用术语等方式区别词性;通过引用字典辞书及结合上下文义,解释词的概括义和语境义;通过分析比喻、对文等修辞现象,校释书中字词。运用“因声求义”、同源互训方法及转语理论推求词义,体现了很高的语言学、文献学理论水平。《周书平议》主要以“文法正同”表达文法观念,以“义不相属”论述词义搭配关系;运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及转语和右文说理论推求语源,训释词义;善於利用上下文义、文化背景、文章辞例等语境,注重阐发文章义理。由於王念孙、俞樾二人治学目的不同,其校释《逸周书》各有侧重。王念孙以小学家严谨的治学作风详加论证,客观周密,其结论真实可信,内容以校勘爲主。俞樾善於阐发义理,结论较爲主观,多有存疑,内容更注重训释。二人校释侧重点有所不同,所校篇目亦呈现互补状态。这些对深入研究《逸周书》具有重要价值。

祁洁灵[7](2019)在《《周书斠补》训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孙诒让是晚清着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家,在清末学术界享有盛名,被誉爲清代朴学之“殿军”。《周书斠补》是其校勘训释《逸周书》的一部训诂着作。该书订正补校前人注疏,考证分析疑难字句,训释条目虽少,但颇有特色,具有较高的训诂研究价值。本文从训诂内容和训诂方法两方面入手,考察《周书斠补》具体训解条目,挖掘其埋藏在校释中的训诂理论,探究孙诒让训诂思想,以期能爲《周书斠补》研究和孙诒让训诂研究提供一点有用的材料。该论文主要论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绪论。介绍孙诒让与《周书斠补》的大致情况,梳理孙诒让训诂研究现状,说明本论文选题意义。第二,《周书斠补》的训诂内容。其训诂内容主要包括训释词语、分析句子、校勘)误、解释篇题、说明修辞、考释名物典制六个方面。由於孙氏掌握丰富的文献材料,文字学功底深厚,多数校释独到精确;但其训释中偶有主观臆断的情况。第三,《周书斠补》的训诂方法。《周书斠补》常用训诂方法有因声求义、以形索义、据文正义,虽是传统训诂之法,但在辨明通假、探求语源、梳理文字关系等方面颇多创新。第四,《周书斠补》的训诂特色与不足。《周书斠补》训诂最大的特色是文献徵引丰富、名物考证详实,另外还大量运用古文字形体勘正)误;不足在於训诂术语运用比较混乱、个别校释过於武断。

于春莉[8](2019)在《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清代嘉道时期桐城经学家马瑞辰一生勤於着书,《毛诗传笺通释》为其代表作。其父马宗琏是经学名家,与许多汉学家有密切交往。家学熏陶是马瑞辰接受桐城文风熏染和乾嘉汉学影响的起点。桐城文学极盛,学术风气具有开明、豁达以深求经义的特点,区域文化特色促使马氏的《诗经》研究坚持汉宋兼采、独立求实的作风,注重以小学为工具,且关注《诗经》的文学性。马瑞辰成年後求学京师,得中进士。其间得以结识汉学家,使得马瑞辰在转益多师的过程中从多方面汲取汉学的丰厚营养,为继承乾嘉汉学的学术传统研治毛《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家学、区域学术、汉学这三方面构成了马瑞辰学术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具备了撰着《毛诗传笺通释》的条件。马瑞辰处於中国经学的总结时期、乾嘉汉学极盛之後,《诗学此时亦达於胜境。前人发明的卓越研究方法,取得的大量优秀成果,为他撰着《毛诗传经》笺通释》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马瑞辰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正式开始撰写《毛诗传笺通释》,历经十六年成书。此书与胡承珙《毛诗後笺》、陈奂《诗毛氏传疏》成为代表清代《诗经》研究最高成就的三巨着。马瑞辰的训诂考证研究将乾嘉考据学的方法和成果发扬光大,并在治《诗经》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特色。其一,考见毛《传》、郑《笺》、孔《疏》训释歧异,条分缕析,指出其不足或失误,所作补充或订正,详明允当。其二,利用三家《诗》遗说考证毛《诗》,在校勘文字、辨别通假、考订字义、证明诗义等方面都有创获。马氏认为三家《诗》与毛《诗》“异流而同原”,进而兼采今古文以注经。这一做法表明其消解今古文门户之见,求得《诗》之统一性的意图。其三,着力于讨论毛《诗》、毛《传》、郑《笺》的通假现象,运用辨别声韵和形体关系,比对异文,藉助文法分析等方法,在辨识通假字方面多有新解。其四,其对语言文字的声义联系有深刻认识,发扬乾嘉考据学“不拘形体,以音求义”的传统,训解毛《诗》能够贯穿“因声求义”的原则与方法。其五,无论是从马瑞辰大量运用各种与“文法”相联系的术语上,还是从利用文同一例、上下文语境分析法来训诂、校勘的具体实践中,都可见出马瑞辰已然具备了明确的文法觐念,能相当娴熟地运用文法规律对《诗经》文本进行详尽地考证。马瑞辰也利用两周铜器铭文训释文字、考证历史人物、考证名物。清代《诗经》学研究中,利用金文对《诗经》文本进行疏解的专着还相当稀有,治《诗》三大名着中只有马瑞辰采用了以金文解《诗》的方法,虽然还很不成熟,但颇具启发後世学者之功。马瑞辰也对《诗经》所涉及的名物典制内容进行了研究。考证了种类丰富的名物,且对《诗经》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古代的地理名称等都有详细研讨,善於归纳名物命名的规律,训解细致,析义精到,方法亦多种多样。马瑞辰对《诗经》所涉及的礼制内容亦有研究,诸如,古代祭祀礼制、职官制度、宫室制度、服制、军礼、射礼、车制、婚礼、宴饮制度等。此方面的考证,马瑞辰都能利用丰富的文献材料,旁征博引,反复论证,取得了较好的成续。桐城学术文化的特质是调和汉学与宋学,兼采汉学精华为宋学追求义理所用。此种学术追求亦深刻影响着马瑞辰,故而《毛诗传笺通释》不乏探索《诗经》学思想义理方面的内容。自《诗经》产生以来,诸如“诗教观念”、“采诗说”、“诗入乐观”、“郑声淫”、“国风的编次问题”、“二南说”等《诗》学基本问题就成为了古往今来许多大学者竟相争辨的焦点,甚至有许多至今仍聚讼纷纭。马瑞辰对《诗经》中的这些基本的理论性问题和颇具争议的话题给予回应,言之有据且时有新见。《通释》中部分“国风”前有总论,用以阐明一国之风的共同主题;关於具体诗篇的诗义和题旨散见于部分诗篇之中,这些都反映了马瑞辰对诗歌义理的探索,揭示出马氏关於国家政治、社会人生、礼义道德的看法和主张,表现出他於内忧外患时代心系时政与民生的迫切心情。马瑞辰对《诗经》进行文学关照的思维亦非常敏锐。第一,注重把握《诗经》的比兴手法,虽未能完全超越经学的束缚,然而往往能将比兴作为文学手法去悉心体会。第二,善於涵泳诗篇字词,使解读具有更多的文学鉴赏的意味,得出了很多昭示《诗经》文学色彩的结论。第三,重视《诗经》的文体结构特点。能够非常娴熟地利用《诗经》的重章叠唱的文体特性以及相关修辞方法,去分析诗歌文本,训解诗义。第四,马瑞辰善於体会《诗》文的情境创造,注意到其中情境描写及人物情感、心绪的表现,擅长揣摩诗人的创作意图,品玩诗歌的抒情性。第五,涉及文学接受的观察视角。马瑞辰在涵泳诗义的时候,常常不由自主地联系到後代的文学作品,以此来反观《诗经》在文辞、立意方面对後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实际上已经踏入了文学接受、文学母题、文学意象探索的边缘。第六,涉及文学还原的观察视角。他在考据过程中关注到了社会风俗、历史神话,虽是偶尔为之,但这种研究视角还原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探究诗篇本义意义重大。总之,马瑞辰时常将《诗经》作为诗歌来品读,其一是由於《诗经》本就是诗歌总集,文学性乃是其基本属性,任何经学家都不能越过《诗经》的这一特性而不谈论。其二,马瑞辰自幼受桐城一域文学风气熏染,文学素养已然融於血液,故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更强。尽管马氏对《诗经》文学性的关注尚处于一种自发而非自觉的阶段,但在很大程度上,文学性的解读在客观上帮助马瑞辰在《诗经》训诂考证研究中获得更多新颖畅达的学术成果,少了迂腐胶固的气息。《毛诗传笺通释》是代表清代《诗经》学研究最高成就的作品之一,在清代《诗经》研究的三大家中,马氏不拘门户的治学追求、学术研究的批判色彩都使这部着作以鲜明的学术风格名载史册。该书不守旧学的拘囿,在《诗经》语言训诂方面最有突破,又不乏对《诗经》学思想义理的探索。马瑞辰关注到《诗经》文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冲破政教说《诗》的限制,逸出了经学研究的藩篱。此书彰显出马瑞辰学术上通达的观念和开阔的视野,时至今日,该书仍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高评[9](2012)在《研究方法与学术创新(一)》文中指出一、前言学术论着或论文,大抵兼含两个要素:其一,为论点陈述和材料排比;其二,材料如何取得?全文如何组织?文本如何进行诠释解读?这是方法学的问题。研究方法的讲求,正是学术论着的重要利器。譬如,你想拍打苍蝇,瞄准头部前方,就是正确方法。你想了解人际关系的间隔,如果你知道"六度分隔理论"

赵海宝[10](2010)在《《广雅疏证》研究 ——以与《经义述闻》、《读书杂志》等的比较研究为中心》文中指出《广雅疏证》为疏证和补正张揖《广雅》而作,是清代最着名的训诂巨着。研究《广雅疏证》,对于正确理解古代典籍、挖掘训诂学方法及整理辞书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经义述闻》、《读书杂志》、《广雅诂林》等与《广雅》研究有关的书籍,对《广雅疏证》中未释、未详、误释的词条进行整理分析,并且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同时,《疏证》中也可见《集韵》、《文选》李善注、《玄应音义》、《方言》、《说文》所引《广雅》条目。对这些条目的分析整理,一方面有助於补充和订正《广雅疏证》,另一方面也可校正《集韵》等书引《广雅》条目的讹误。此外,笔者也考察了《疏证》部分条目,对其进行补充和订正。

二、《经义述闻》的修辞学成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义述闻》的修辞学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李维琦先生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一李维琦先生的研究领域与学术成就
二李维琦先生的学术思想与学术特色
    1. 先生之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2. 先生之学既重传统又求创新
    3. 先生之学既讲学理又重实用
三李维琦先生的为学之道与治学精神

(2)“五四”新学之修辞学:语言思想之现代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修辞/修辞学”与日本/中国的现代性
    (一)近代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对现代修辞学的批判:修辞学与汉字圈的语言现代性
    (二)翻译词“修辞”的出现
    (三)翻译词“修辞”与翻译词“文学”
    (四)修辞学与日本及中国之现代:“科学的修辞学”
二、现代意义上的修辞(学)与语法学之间的关联
    (一)近代日本的修辞学与语法学——以时枝诚记的讨论为引子
    (二)现代修辞学与现代汉语语法学确立之间的关联——批判性的回顾及重评郭绍虞
    (三)语言思想之嬗变:借用美国批评家保·德·曼关于修辞的讨论
三、“修辞”曾是什么?
    (一)“修”与“辞”、“修”与“饰”的含义
    (二)“语言媒质性”与“媒质过程”:一个理解“文”或“修辞”的理论角度
    (三)“文”·“修辞”与“媒质过程”
    (四)“文”与“理”、“文”与礼∶考察“修辞”的其他角度
    (五)古典文本中“修”与“辞”连用的例子∶“修辞立其诚”
四、“修辞立其诚”与“情”:代结语
主要参引文献:
    一、中文
        (一)专书
        (二)期刊论文
        (三)报纸·网络
    二、外文
        (一)专书
        (二)期刊论文

(3)《经义述闻》中的《春秋》三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二、课题的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王引之生平及学术述略
    第一节王引之生平及着述考述
        一、王引之的生平
        二、王引之的着述
    第二节王引之学术渊源考论
        一、乾嘉时期的文化政策
        二、绍承汉学的家学传统
        三、乾嘉学派的学术体系
        四、转益多师的交游求教
第二章 对《春秋》三传的校勘
    第一节校勘内容
        一、校误字
        二、删衍文
        三、补脱文
        四、乙倒文
        五、理错简
    第二节分析致误原因
        一、形近相似而误
        二、上下相因而误
        三、不明文义而误
        四、经文残缺而误
        五、後人改注疏释文
        六、增字解经
    第三节校勘价值
        一、校勘理论贡献突出
        二、多种校勘方法结合
第三章 对《春秋》三传的词义训释
    第一节训释内容
        一、对前人注疏的辨正
        二、对名物典章的考据
        三、对礼法谶纬的阐发
        四、对人名解诂的考证
    第二节训释方法
        一、因声求义
        二、以形索义
        三、依义推义
        四、据境证义
        五、明修辞以求词义
        六、通虚词以求文义
        七、利用古书旧注
    第三节训释价值
        一、训诂方法和理论的突破
        二、词义训释范围广泛
第四章 《经义述闻》中的《春秋》三传研究得失
    第一节考据的成功
        一、相对朴学的考据独创
        二、实事求是的治学作风
        三、严谨有据的条目结构
    第二节论证的缺失
        一、过分疑古,强改经典
        二、训诂含混,前後相悖
结语
王引之勘考《春秋》条目集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4)中国古代辞书医学词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录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古代辞书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医学词汇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辞书医学词汇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国古代辞书医学词汇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论
        1 选题理由
        2 研究意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4 研究目标
        5 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材料与方法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古代辞书医学词汇概况
        第一节 单音节词
        1 概况
        2 单音节造词法分析
        3 辞书医学词汇单音节词的特点
        第二节 复音节词
        1 概况
        2 双音节词
        3 多音节词
    第三章 辞书医学词汇分类研究
        第一节 名物词
        1 分类
        2 名实关系
        3 名羲考察
        第二节 性状词
        第三节 动词
    第四章 辞书医学词汇词际关系研究
        第一节 同义词
        1 同训、互训、递训
        2 统言、析言
        第二节 反义词
        第三节 同音词
        第四节 同形词
        第五节 同源词
    第五章 辞书医学词义内部系统研究
        第一节 本义---引申义
        第二节 义项逐渐增多
    第六章 医学词汇语义分析
        第一节 义素分析法
        第二节 语义场
        1 人体语义场
        2 疾病语义场
        3 药名语义场
        第三节 语义演变
        1 扩大
        2 缩小
        3 转移
        4 义位增加
    第七章 辞书医学词汇字形研究
        第一节 辞书医学词汇字形发展趋势
        1 早期人体名中象形字、会意字居多
        2 後期多发展为形声字
        第二节 异体字
        1 改变义符
        2 改变声符
        第三节 通假字
        第四节 字形类聚
        第五节 医学词汇字形的选用
        1 误字行而正字废
        2 借字行而本字废
        第六节 本原字---区别字
        第七节 古今字
    第八章 辞书医学词汇音韵研究
        第一节 反切中反映出的语音流变
        第二节 音训
        第三节 音转
    第九章 辞书医学词汇词绦与释义研究
        第一节 辞书释义特点(以《说文》《释名》为例)
        1 《说文》训释特点
        2 《释名》训释特点
        第二节 历代辞书对医学词条的传承与改造
        1 後代辞书传承前代辞书内容
        2 後代辞书补充前代辞书医词训释
        第三节 释义越来越细化、明晰
        第四节 音项
    第十章 辞书医学词汇考释举例
        [嗌、噎、喝、(?)]
        [疥、痎、痟、(?)]
        [芎劳、蘪芜、江蓠、蓠]
        [疛、殟、(?)、(?)、痫]
        [痿、痹]
    小结
        1 古代辞书医学词汇历史分期特点
        1.1 两汉
        1.2 魏晋南北朝
        1.3 唐宋
        1.4 明清
        2 古代辞书医学词汇历时层面特点
        2.1 两汉时期的医学词汇奠定俊世医学词汇的基础
        2.2 单音节向复音节转换
        2.3 词的历时替换
        3 二次注家释义特点
        3.1 《尔雅》郭璞注
        3.2 邢昺《尔雅疏》
        3.3 《尔雅正义》《尔雅义疏》
        3.4 《尔雅补注》
        3.5 《陆锦燧日记》
        3.6 《方言笺疏》
        3.7 《段注》
        3.8 《义证》《句读》
        3.9 《通训定声》
        3.10 《广雅疏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5)出土文献与《毛传》训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毛传》训诂研究概述
    二、出土文献当中的《诗》类文献述要
    三、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四、关於本文相关问题的説明
第一章 《毛诗故训传》的内容及其特点
    第一节《毛传》关於字词的训释
    第二节《毛传》关於诗句的阐释
    第三节《毛传》关於训诂术语、语法关系以及“兴”体的説明
    第四节《毛传》训诂之局限
第二章 利用出土文献佐证《毛传》之训诂
    第一节 从出土文献的角度看《毛传》训诂之正确性
    第二节 从出土文献的角度来看《毛传》对於借字的解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用出土文献补充《毛传》之训诂
    第一节 利用出土文献释《毛传》未释之字词
    第二节 利用出土文献补释《毛传》已释之字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出土文献校正《毛传》之训诂
    第一节《毛传》因文字错)而误释例
    第二节《毛传》因字词通假而误释例
    第三节《毛传》因其他原因而误释例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利用出土文献来研究早期《诗经》文本的形成所得到的一些启示
附录二《毛传》训诂词例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逸周书杂志》《周书平议》训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逸周书》简介
    二、王念孙与《逸周书杂志》
        (一)王念孙生平简介
        (二)《逸周书杂志》简介
        (三)《逸周书杂志》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三、俞樾与《周书平议》
        (一)俞樾生平简介
        (二)《周书平议》简介
        (三)《周书平议》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四、选题缘由及意义
    五、本论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 《逸周书杂志》训诂研究
    第一节 《逸周书杂志》的训诂内容
        一、校勘)误
        二、解释词义
        三、分析句读
        四、阐释语法
        五、说明修辞
    第二节 《逸周书杂志》的训诂方法
        一、因声求义
        二、语境寻义
第二章 《周书平议》训诂研究
    第一节 《周书平议》的训诂内容
        一、分析句读
        二、解释词义
        三、阐释语法
        四、校勘讹误
    第二节 《周书平议》的训诂方法
        一、以形索义
        二、因声求义
        三、语境寻义
第三章 《逸周书杂志》《周书平议》训诂之差异
    第一节 徵引材料之差异
        一、徵引材料数量不同
        二、对待类书态度不同
    第二节 校释内容之差异
        一、校释篇目互补
        二、校释侧重点不同
        三、以韵例校勘的数量不同
    第三节 校释方法之差异
        一、因声求义方式不同
        二、运用文例范围不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周书斠补》训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孙诒让与《周书斠补》
        (一)孙诒让简介
        (二)《周书斠补》简介
    二、孙诒让训诂研究现状及本论文选题意义
        (一)研究现状
        (二)选题意义
第一章 《周书斠补》的训诂内容
    第一节 训释词语
        一、兼释概括义与具体义
        二、说明本义与假借义
    第二节 分析句子
        一、句读
        二、翻译
        三、释义
        四、推因
    第三节 校勘)误
        一、辨析)字
        二、补缀脱文
        三、考察异文
        四、删削衍文
        五、乙正错倒
    第四节 解释篇题
        一、说明篇题含义
        二、考察篇目来源
        三、论析题目)误
        四、概括篇章内容
        五、考证已亡篇目
        六、指出篇题异文
    第五节 说明修辞
        一、利用顶真格校释
        二、利用“以数爲纪”校释
        三、指出避讳
    第六节 考释名物典制
        一、考名物习俗
        二、考典章制度
第二章 《周书斠补》的训诂方法
    第一节 因声求义
        一、明确通假
        二、探求语源
    第二节 以形索义
        一、点明“省文”
        二、考释古今字
        三、指明异体字
    第三节 据文正义
        一、文例求义法
        二、本书互证法
第三章 《周书斠补》的训诂特点与不足
    第一节 《周书斠补》的训诂特点
        一、文献徵引丰富
        二、名物考证详实
        三、大量运用古文字形校正)误
    第二节 《周书斠补》训诂的不足
        一、训诂术语名目繁多
        二、个别校释存在错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马瑞辰家世生平事迹考论
    第一节 家世述略
    第二节 生卒年考
    第三节 生平行迹考
        一、仕路悲辛两蹉跎
        二、万里贬谪戍东北
        三、亡于太平军兵事
    第四节 交游考述
        一、与桐城学人之交游
        二、与汉学家的交游
第二章 马瑞辰学术渊源考论
    第一节 马瑞辰着述情况考
        一、精心研治《诗经》
        二、着述《列女传》等其他学术作品
        三、文学着述
    第二节 家学渊源考述
        一、学术方向的选择
        二、学术精神的浸润
        三、学术方法的启迪
    第三节 区域学术渊源考述
        一、桐城学术文化的特色简论
        二、桐城学术文化对马瑞辰的影响
    第四节 汉学学术渊源考述
        一、汉学的学术文化背景
        二、汉学对马瑞辰的影响
第三章 《毛诗传笺通释》撰着考论
    第一节 《毛诗传笺通释》撰着过程考
        一、《毛诗传笺通释》的成书时间
        二、《毛诗传笺通释》的版本
    第二节 《毛诗传笺通释》引述典籍考
        一、引书的总体情况
        二、引清人学术成果
        三、引书特点研究
        四、由引书看马瑞辰的治学特点
第四章 《毛诗传笺通释》训诂考证
    第一节 悉心辨证《传》《笺》《疏》
        一、具有辨析三者的明确意识
        二、辨析《传》、《笺》、《疏》训释的异同关系
        三、解释、引申毛《传》或纠正毛《传》之误
        四、解释、引申郑《笺》或纠正郑《笺》之误
        五、补充、完善《正义》或纠正《正义》之误
    第二节 充分徵引三家《诗》
        一、明晰的学术探研意识
        二、三家《诗》说的用途
    第三节 校勘以使文字明
        一、《毛诗传笺通释》的校勘内容
        二、《毛诗传笺通释》的校勘方法
    第四节 明辨通假成果丰
        一、由声韵关系判定假借
        二、由形体关系判定假借
        三、根据异文判断假借
        四、藉助文法判断假借
        五、综合多种方法明假借
    第五节 训诂方法多样化
        一、因声求义
        二、据文求义
        三、利用金文
第五章 《毛诗传笺通释》的名物典制研究
    第一节 名物训释
        一、名物考证内容丰富
        二、归纳名物命名规律
        三、训解细致追求内涵
        四、名物考证方法多样
    第二节 礼制考证
        一、有关吉礼的考证
        二、有关军礼的考证
        三、有关嘉礼的考证
第六章 《毛诗传笺通释》的《诗》学思想
    第一节 《诗经》基本问题的阐述
        一、采诗与诗教相联系的观点
        二、“诗入乐”说考
        三、“郑声淫”说新解
        四、国风编次可见国之兴衰
        五、“二南”考述
        六、“二南”后夫人为泛称
        七、《豳雅》、《豳颂》非《豳凰·七月》
    第二节 《诗经》义理的阐发
        一、国家兴亡取决於民心
        二、尚贤用贤极为重要
        三、勤俭兴国的政治见解
        四、君王应勤政自强
        五、礼义与功利相统一的治国策略
        六、利用阴阳五行学说解读诗义
    第三节 《诗经》的文学品鉴
        一、关注《诗经》文学性的表现
        二、关注《诗经》文学性对经学研究的影响
结语
    一、《毛诗传笺通释》学术特色
    二、《毛诗传笺通释》学术地位之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研究方法与学术创新(一)(论文提纲范文)

一、 前言
二、 归纳法之运用及其局限

(10)《广雅疏证》研究 ——以与《经义述闻》、《读书杂志》等的比较研究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王念孙、王引之与《广雅疏证》
    1.2 《广雅疏证》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1.3 《广雅疏证》研究现状及本文的选题缘由
第二章 《经义述闻》对《广雅疏证》的补正
    2.1 《述闻》补《疏证》未释者
    2.2 《述闻》补《疏证》已释者
    2.3 《述闻》订正《疏证》误释者
    2.4 《述闻》误订《疏证》者
第三章 《读书杂志》对《广雅疏证》的补正
    3.1 《杂志》补《疏证》未释者
    3.2 《杂志》补《疏证》已释者
    3.3 《杂志》订正《疏证》误释者
第四章 《广雅诂林》对《广雅疏证》的补正
    4.1 《诂林》补《疏证》未释者
    4.2 《诂林》补《疏证》已释者
    4.3 《诂林》订正《疏证》误释者
    4.4 《诂林》误订《疏证》者
第五章 《广雅疏证》所见《集韵》等文献所引《广雅》考察
    5.1 《集韵》所引《广雅》条目
    5.2 《集韵》误引《广雅》条目
    5.3 《文选》李善注所引《广雅》条目
    5.4 《玄应音义》所引《广雅》条目
第六章 《广雅疏证》对《方言》、《说文》的研究
    6.1 《疏证》对《方言》的研究
    6.2 《疏证》对《说文》的研究
第七章 笔者对《广雅疏证》部分条目的考察
    7.1 笔者对《疏证》部分条目的补益
    7.2 笔者对《疏证》部分条目的订正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後记
论文摘要
Abstract

四、《经义述闻》的修辞学成就(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李维琦先生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J]. 郑贤章. 古汉语研究, 2021(04)
  • [2]“五四”新学之修辞学:语言思想之现代嬗变[J]. 林少阳.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 [3]《经义述闻》中的《春秋》三传研究[D]. 刘泽琳.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4]中国古代辞书医学词汇研究[D]. 吕晓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出土文献与《毛传》训诂研究[D]. 姚道林. 安徽大学, 2020(07)
  • [6]《逸周书杂志》《周书平议》训诂研究[D]. 张斌.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7]《周书斠补》训诂研究[D]. 祁洁灵.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7)
  • [8]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研究[D]. 于春莉. 扬州大学, 2019(02)
  • [9]研究方法与学术创新(一)[J]. 张高评. 古典文学知识, 2012(05)
  • [10]《广雅疏证》研究 ——以与《经义述闻》、《读书杂志》等的比较研究为中心[D]. 赵海宝. 吉林大学, 2010(08)

标签:;  ;  ;  

《精义书文》的修辞成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