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境、感知、鉴赏、诵读——初中古诗教学的“四步走”(论文文献综述)
夏海连[1](2020)在《主题教学在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古诗词是我国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统编版语文教材,增加了大量古诗词,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机会增加,但当前我国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效率普遍不高。我国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是在当代教学改革过程中由窦桂梅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实践而形成的教学思想,它既是模式也是方法,它以“语文立人”为指导思想,很好的契合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思想,主题教学提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挖掘语文人文价值、以教材为根本拓展学习,这些都和核心素养目标要求相吻合。小学高段古诗词主题教学,就是在实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前提下,探索运用主题教学挖掘小学高段古诗词中的人文价值,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本文结构上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二章是对小学高段古诗词主题教学的教学价值进行探索,通过教学实践总结、教学案例分析,得出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在增强古诗词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教师采用主题教学进行古诗词教学提供实践依据。第二部分为第三章,第四章,是对统编版高段语文教材古诗词编排特点进行分析,主要采用了教材分析及古诗词统计概括的方法,得出统编版教材具有围绕主题编排内容、注重两个延伸、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等特点,并针对统编版小学高段语文教材所编入的古诗词,以主题的形式分为爱国、田园、山水等类别,明确编排特点和主题类别,为教师把握教材提供思路。第三部分为第五章,是本文最核心的部分,是对主题教学在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策略的探究,采用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总结的方法,从确定主题、主题教学设计、主题教学课堂实施三个层面,探讨具体的策略,为教师运用主题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实施方法。主题教学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影响力,它的优势与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日渐被更多的人认可,主题教学在小学高段古诗词中的运用研究,对于主题教学的推广以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是对运用主题教学进行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的可行性建议的良好探讨,以期提供有助于一线教师提高小学高段古诗词主题教学效率的方法经验。
廖杏妍[2](2020)在《小学古诗词文化意象教学研究 ——基于名师课例的分析》文中指出文化意象蕴含着深邃的传统文化,古人更有“立象以尽意”之说。借助文化意象切入的古诗词教学能帮助教师把握意象与文化的联系,从中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窗。小学古诗词教学有立足意象、以意逆志的教学传统,但目前多数教师还是简单解读古诗词,没有向作者思想方面、文化方面进行延伸。现今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侧重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文化气质,所以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关注文化意象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使用教学课例的研究方法,选取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案例,提炼其教学共性,通过教学片段分析,提出笔者实习教学经历,并给出小学古诗词文化意象的相关教学建议。论文共分为六部分:引言部分将阐述本研究的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意义四点内容。第一章阐述了文化意象相关理论及其在小学古诗词中运用的必要性。第二章阐述了简要整理统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古诗词的文化意象,并分析其重要文化意象的内涵。在整理的基础上,本研究还会对统编本教科书中的古诗词选编进行简单归纳和总结,期望能让一线教师有个整体性了解。第三章阐述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以两所普通小学的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出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问题。第四章阐述了进行名师典型教学课例分析,探索名师的教学课例中关于文化意象的教学角度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小学古诗词的文化意象教学的共同性,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的古诗词教学提供借鉴作用。第五章将基于前一章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名师课例和笔者在实习期间的教学实践,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出古诗词文化意象教学的建议。
虞志[3](2020)在《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文言文阅读教学思想指导意义初探》文中研究表明语文阅读教学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而文言文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充满陌生感的文言文在实际的教与学上,始终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问题频现。对文言文教学的探讨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语文教育领域的众多学者就围绕文言文的教学展开了诸多讨论。语文教育大家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当时的教育实际,针对文言文教学发表了许多宝贵的见解。这些教育思想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现实,在今天依然绽放着耀眼的光芒。本文着眼于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对三位先生文言文阅读教学思想的探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他们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改善也有所启迪。笔者在梳理三位先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发现了其思想的兼容性,他们在很多方面有着相同的见解。因此本文采用了综合性研究的方式,将其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探究,也可以使本文的理论依据更加全面丰富。依据当前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本文以他们语文教育思想中论及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态度、主张及方法为中心,对此展开具体的阐述。并基于这些思想观点,论述从中得到的关于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教法和学法的启示。笔者尽量全面的分析三位先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思想,侧重于其共性的探讨,意不在进行对比。试图借此为今天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以推动文言文教学朝着更好的道路前进。
郭玲西[4](2020)在《微课在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一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成为当今教育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走向。我国也一直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的影响,并大力促进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强调通过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逐步融合,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为学生营造出更加高效和优质的学习环境。近年来,微课在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是当前移动学习和网络学习研究的热点之一。微课作为“互联网+教育”时代的产物,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它以微视频为核心,注重教学设计,制作技术简单,资源构成多样,使用灵活方便,学习情景真实,使用方式多样,全开放共享,非常适合自主学习,因而具有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交互性强,数量众多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微课以其短小精悍、视频化、移动学习的特质,在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的活力、激发师生教学的积极性等方面成效显着。古代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初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营养剂。但是当下古代诗歌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亟需教学改革来改变教学困境。本研究将讨论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下,微课在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以期在研究微课与古代诗歌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寻求更为高效的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模式。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交代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方法以及文献综述。阐述了选题缘由和意义,介绍了研究中用到的方法,并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二章为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辨析。主要对涉及本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微课”与“微课程”“慕课”这些相近的概念进行了区分。第三章分析了初中古代诗歌教学出现的问题。这一部分从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分别论述当前教师教学古代诗歌的现状及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现状,并分析归纳导致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成效不佳的问题所在。第四章对微课融入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首先从时代要求、教学诉求和育人需求和三个方面进行了必要性分析,接着从微课资源的获得和制作,以及学生的偏好进行可行性分析。第五章为微课融入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具体实践。这一部分由设计原则和具体实施策略两大点组成。首先微课在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四大设计原则——自主性与导向性兼顾、针对性与延展性并存、知识性与人文性交织、书面化与生活化并行。随后以具体的教学案例,将微课在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分为三种模式——课前自学模式、课堂辅助模式、课后反馈模式,以探寻微课在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第六章对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回归教育本质,避免教育功利化;第二,提升教师素质,优化微课质量;第三,重视反馈机制,考察学习效果。同时对微课进一步融入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提出展望。最后为结语,再次明确微课在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中运用的目的所在,分析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本研究弥补了微课融入初中语文某一类文体教学研究的不足,丰富了利用微课开展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理论指导,并对微课融入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总结初中古代诗歌微课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推动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发展,希望在微课教学与语文新课改问题的研究上,作出一些有益的新尝试,为更多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陈越骁[5](2019)在《论“有机整体”思维在高中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诗教育一直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拟从西方“有机整体论”出发,探讨“有机整体”思维在高中古诗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本文主要分为含引言在内的四个部分:引言部分阐明本文的选题缘由,高中古诗教学研究的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一章主要阐述高中古诗的教学现状,分析教师在古诗教学,以及学生在古诗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应试教育对古诗教学的影响。随后探讨了对在高中古诗教学中运用“有机整体”思维方法的必要性,认为在新课标和新高考的指引下,“有机整体”思维在解读诗歌过程中的具有创新性和必要性。第二章主要探讨何为“有机整体”思维及其对高中古诗教学的启示。“有机整体”思维以西方文论中的“有机整体论”为基础。“有机整体论”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影响深远,从亚里士多德将“有机整体论”系统地运用于纯文学领域起,文学的“有机整体论”影响到包括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浪漫主义以及新批评派等在内的诸多流派,经过各流派的重释与内化,发展至今已与诸多文学观念相融合。在机械论、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冲击之下,“有机整体论”多次面临崩塌的危机,而量子力学的兴起让玻姆找到了可能诠释“有机整体”的新途径,同时哲学中阐释的循环说亦可对“有机整体论”进行补足。本章重点探讨了“有机整体”思维对教师与学生的启示。首先,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应成为专业的读者,拥有更为宽广的视域;教师也应成为合格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应明白,教学是没有终点的。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则应当积极主动地思考,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三章主要探讨基于“有机整体”思维之下高中古诗的教学策略,包括明确高中古诗的教学内容,树立全局观与形成阐释的循环。完成课堂实践之后,笔者将对教学进行反思,发现“有机整体”思维在应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林艳珍[6](2019)在《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运用现状和建议 ——以海南白驹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一个被称为城乡结合部的部落随之出现。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中间过渡地带。在教育公平的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城乡结合部的教育也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初中古诗词作为初中学段的主科语文的重要内容,教学方式的革新一直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城乡结合部学校把古诗词情境教学法更好地运用,让课堂焕发生机活力,是本文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使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教师访谈法,以海南白驹学校为例,结合学校、教材、教师、学生四个维度研究城乡结合部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现状和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部分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概述,研究方法,概念界定和当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海南白驹学校环境概述。这部分论述海南白驹学校情况,结合城乡结合部环境、学校教学理念、学生自身特点展开论述,分析其内容对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影响。第三部分:海南白驹学校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现状。这部分主要分析调查问卷结果,论述学校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现状,该学校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最经常使用播放视频、图片、音乐等视听情境。存在古诗词情境教学备课不够精心设计,学生更喜欢故事情境,学习劲头不足等现状。第四部分:海南白驹学校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运用的问题和分析。这部分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古诗词情境教学的问题和原因,简要概括就是教材数目增多难度增大,教师缺乏理论知识、过于重视考试分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习惯未养成。第五部分:城乡结合部学校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法运用的建议。这部分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提出建议。学校一要转变重视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二要积极创造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三要为教师备课提供更多的便利。教师要加强学习、精心准备、丰富情境创设方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学生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放下分数执念,努力提高素养。
何萍[7](2019)在《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及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古诗词是中国文学、文化的瑰宝,它是作家思想情感的生动展示,是对生命价值的践行和物化形态,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古诗词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追根溯源,的确可以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来改善这个问题,但很多教师却忽视了教材这一重要的教学根本。论文以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目为基础,综合应用文献综述法、调查问卷法、统计法、诗词文体学等研究方法,具体研究古诗词教学策略。主体部分为六章。第一章为“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编排依据”,该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古诗词在选编与教学要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等要要求。二是教材中古诗词选目难度适宜、层层递进,主要是考虑到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三是对教材中古诗词数量增加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国家要从源头上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第二章为“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目及编写体例”,该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80首古诗词,其中诗61首,词19首,具有题材丰富、体裁多样的特点。二是通过对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与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教材古诗词中围绕古诗词的编写体例进行对比,阐述其作用,期望教师在使用这一新教材时能注意其变化。第三章为“人教版部编本初中古诗词选目与教学调查”,该章通过对汉中市三所初级中学发放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师生双方能够意识到古诗词在教育、审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古诗词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古诗词积累不多,基础知识欠缺;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系统学习时间少,且古诗词创作的人数少。第四章为“初中古诗词教学原则及方法”,该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探寻初中古诗词教学原则,即课内外相结合的古诗词教学原则、由鉴赏到模仿再到创作的古诗词教学原则。二是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中吟诵法、知人论世法、古诗词赏析法与诗眼、词眼进行举隅。第五章为“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题材及其教学”,该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依据古诗词教学原则,提出古诗词题材教学。二是对教材中古诗词题材进行分类,并对古诗词题材分类教学的要求、古诗词题材分类教学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三是对古诗词题材所进行的分类中的咏史爱国诗词、山水田园诗词、边塞诗词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教学策略。教师在进行咏史爱国题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楚感怀的地点,还原作家的写作背景;进行山水田园题材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田园的意境;进行边塞题材古诗词教学时,要学生看到作家笔下古代文人戍边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第六章为“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文体及其教学”,该章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对教材中古诗词体裁进行分类,并对文体分类教学要求,文体分类教学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二是依据课内外相结合的古诗词教学原则,引导初中生进行简要的古诗词创作。三是提出具体的诗体和词体教学策略,并进行相关举隅。
廖永明[8](2019)在《初中语文教学古诗词吟诵的重要性阐释》文中研究指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与教学地位。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吟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古诗词的方式,也是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因此,需要重视吟诵古诗词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古诗词核心素养的提升。
党梦飞[9](2019)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文中指出古典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精练、情感丰富,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和审美艺术。审美教育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在促进学生成为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古诗词教学重应试轻素养,美育仍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我们重新认识和讨论这一课题具有必要性。对古典诗词的教学进行审美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审美感知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为研究范围,以叶嘉莹先生的“兴发感动”说为理论依据,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语文教材的教学任务和古诗词的审美因素,立足学生发展,探索在审美教育的渗透下对古典诗词的教学研究,寻求有效教学策略。本文分为四个章节来探讨:第一章是对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对近十几年来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现状进行资料研究,采用文献法分析总结,阐述本论文的研究价值。第二章对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依据和必要性进行讨论。以叶嘉莹先生的“兴发感动”说为古诗词的理论依据;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教学的目标依据。从语文教材的内容范围、教学任务,古诗词的教学价值、美学特性,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机制和审美标准等方面来确定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第三章是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以福建省厦门一中为例展开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当前审美教育的渗透下,一中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借鉴总结,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类归纳,立足教师、学生、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阐释分析。第四章提出改进高中古典诗词审美教育的教学设想。首先创设感知情境,主要从教师言传身教;提倡诵读吟唱来感知美。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诗词,从品味语言,摄取意象,构造意境,领略情感来赏析美。再次进行课外诗词延伸,通过营造诗词文化校园;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课外诗词赏读陶冶美。最后鼓励学生表达与创作,通过现代风的吟唱;仿拟诗词;尝试创作等形式展开,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最后,表述研究结论。通过对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完善人格修养,促进全面发展。
李春梅[10](2018)在《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倡导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使新课改教学理念得到了全面的落实。但是,笔者在从教期间,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存在一部分问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进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希望能改善小组合作学习在古诗词教学中的现状,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及审美能力和古诗词素养。本文由绪论和三章正文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小组合作教学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现状、小组合作学习及古诗词概念界定、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笔者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三方面论述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第二章笔者用课堂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来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部分问题。笔者从中招考试的导向作用、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误解和老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误解三个方面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三章写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笔者结合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实情况及三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充分的课前准备到紧张有序的上课环节,再到课后的评价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力图改善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状况,构建一个开放包容、情感充溢、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古诗词课堂。
二、设境、感知、鉴赏、诵读——初中古诗教学的“四步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设境、感知、鉴赏、诵读——初中古诗教学的“四步走”(论文提纲范文)
(1)主题教学在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概念界定 |
1.2.1 主题 |
1.2.2 主题教学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研究 |
1.3.2 关于古诗词主题教学的研究 |
1.3.3 关于窦桂梅主题教学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实施小学高段古诗词主题教学的价值 |
2.1 小学高段古诗词主题教学能增强古诗词教学效果 |
2.1.1 明确教学目标 |
2.1.2 统整教学内容 |
2.1.3 改进教学方法 |
2.2 小学高段古诗词主题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
2.2.1 发挥主体作用,训练思维 |
2.2.2 主题引导,提高审美能力 |
2.2.3 主题迁移,促进深度学习 |
第3章 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情况分析 |
3.1 统编版小学高段语文教材古诗词编排特点 |
3.1.1 围绕主题编排,目标明确 |
3.1.2 注重两个延伸 |
3.1.3 注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
3.2 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常见问题 |
3.2.1 以背诵、默写为主要学习方法 |
3.2.2 以碎片化学习代替整体建构 |
3.2.3 以被动接受代替主体建构 |
第4章 统编版小学高段古诗词主题类别 |
4.1 爱国主题 |
4.2 送别主题 |
4.3 田园主题 |
4.4 山水主题 |
4.5 惜时主题 |
第5章 小学高段古诗词主题教学策略 |
5.1 关于主题的确定 |
5.1.1 根据学生发展特点,选择主题 |
5.1.2 根据古诗词意象特点,确立主题 |
5.1.3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更新主题 |
5.2 关于小学高段古诗词主题教学的设计 |
5.2.1 根据学生特点及主题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
5.2.2 根据古诗词特点统整教学内容 |
5.2.3 根据古诗词鉴赏需要选择教学方法 |
5.3 关于小学高段古诗词主题教学的实施 |
5.3.1 预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5.3.2 共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
5.3.3 延学,扩宽古诗词学习广度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小学古诗词文化意象教学研究 ——基于名师课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1.传统文化与诗词回归大众生活 |
2.文化意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
3.名师典型课例研究的借鉴之道 |
(二)研究现状 |
1.整体研究趋势 |
2.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一、文化意象相关理论及其在小学古诗词中运用的必要性 |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文化意象教学的相关理论概述 |
1.意象内涵 |
2.文化意象内涵 |
3.文化意象的教学 |
4.小学古诗词中文化意象教学 |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文化意象教学的必要性 |
1.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2.提高学生审美的重要途径 |
3.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
二、统编本小学语文古诗词文化意象分析 |
(一)小学古诗词文化意象分布汇总 |
1.自然相关的文化意象 |
2.人事相关的文化意象 |
(二)小学古诗词经典文化意象内涵分析 |
1.水 |
2.春 |
3.花 |
4.月 |
(三)小学古诗词中文化意象的存在形式与表达方式 |
1.存在形式 |
2.表达方式 |
(四)小学古诗词中文化意象的特征分析 |
1.继承性 |
2.主观性 |
3.多义性 |
4.象征性 |
5.典型性 |
三、小学古诗词文化意象教学现状分析 |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对象的选取 |
1.问卷编制 |
2.问卷结构 |
3.调查对象的选取 |
(二)调查结果 |
1.小学古诗词教学文化传承情况 |
2.小学古诗词文化意象的认知情况 |
3.小学古诗词中文化意象教学方法的情况 |
4.小学古诗词教学读写结合情况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1.小学古诗词教学文化传承情况 |
2.“文化意象”的认知情况 |
3.小学古诗词中文化意象教学方法的情况 |
4.小学古诗词教学读写结合情况 |
(四)小学古诗词文化意象教学存在的问题 |
1.教师文化意象相关理论知识薄弱 |
2.教师的文化意象教学思路单一 |
3.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古板 |
四、小学古诗词中文化意象的教学典型课例分析 |
(一)王崧舟的《枫桥夜泊》课例 |
1.课例介绍 |
2.关于文化意象的教学分析 |
(二)窦桂梅的《游园不值》课例 |
1.课例介绍 |
2.关于文化意象的教学分析 |
(三)于永正的《卜算子·咏梅》课例 |
1.课例介绍 |
2.关于文化意象的教学分析 |
(四)盛新凤的《天净沙·秋思》课例 |
1.课例介绍 |
2.关于文化意象的教学分析 |
(五)四位名师经典教学课例的反思 |
1.解读文化意象是学习古诗词的着力点 |
2.立足作者背景是学生感悟移情的基础 |
3.互文性的解读是甄别文化内涵的方式 |
4.古今传承开拓是学习古典诗词的归宿 |
五、小学语文古诗词文化意象教学的建议 |
(一)以文化意象为基点,转变古诗词教学观念 |
1.教师应该从文化意象角度深入古诗词解读 |
2.教师应该把握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心理特点 |
3.教师应该提升教学能力以及夯实文化理论 |
(二)以文化意象为途径,创新古诗词教学方法 |
1.还原文化意象,探究作者情感 |
(1)虚实结合,还原画面 |
(2)歪曲之处,还原情理 |
2.体察文化意象,进行整合归纳 |
(1)时空融合,对话作者 |
(2)知人论世,辨析情感 |
3.探究文化意象,师生合作学习 |
(1)对比关注,探究文化意象群 |
(2)互文解读,参透诗词的内理 |
4.运用文化意象,创新写作教学 |
(三)以文化意象为纽带,设计多元反馈方式 |
1.文化意象促思,创新作业反馈形式 |
2.文化意象激疑,开展综合学习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文言文阅读教学思想指导意义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及问题 |
第二节 中学文言文学习现状及问题 |
第三节 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
第二章 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文言文阅读教学理念 |
第一节 文言文经典训练的态度 |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主张 |
第三章 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
第一节 “琅琅读书声” |
第二节 “精读”与“略读” |
第三节 讲解、翻译与记诵 |
第四章 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文言文阅读教学思想的启示 |
第一节 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启示 |
第二节 文言文阅读教法的启示 |
第三节 文言文阅读学法的启示 |
结语 |
附录1 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中学语文教师文言文阅读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微课在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和目标 |
1.3 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2.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
2.1 微课概念界定 |
2.2 微课概念辨析 |
3.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问题 |
3.1 教学方法陈旧古板 |
3.2 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 |
3.3 教学时长得不到保障 |
4.微课融于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4.1 微课的必要性分析 |
4.2 微课的可行性分析 |
5.微课在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实践 |
5.1 微课在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设计原则 |
5.2 微课在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6.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的反思 |
6.1 回归教育本质,避免教育功利化 |
6.2 提升教师素质,优化微课质量 |
6.3 重视反馈机制,考察学习效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论“有机整体”思维在高中古诗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一章 高中古诗教学中运用“有机整体”思维的必要性 |
第一节 高中古诗教学现状 |
一、教师教学现状 |
二、学生学习现状 |
第二节 运用“有机整体”思维的现实要求 |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
二、新高考的导向作用 |
三、新课标的要求 |
第二章 “有机整体”思维对高中古诗教学的启示 |
第一节 “有机整体”思维概述 |
一、西方文论中的“有机整体论” |
二、玻姆的新“有机整体”观 |
三、哲学阐释学中的“阐释的循环”说 |
第二节 对高中古诗教学的启示 |
一、教师教学方面 |
二、学生学习方面 |
第三章 高中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策略与反思 |
第一节 教学策略 |
一、明确教学内容 |
二、树立全局观 |
三、形成阐释的循环 |
四、调动学生个人经验 |
第二节 教学反思 |
一、存在的问题 |
二、解决问题的方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6)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运用现状和建议 ——以海南白驹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四、概念的界定 |
五、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一章 海南白驹学校的教学环境 |
第一节 城乡结合部文化氛围不高 |
一、城乡结合部的地域特点 |
二、城乡结合部人员特点 |
第二节 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学短板 |
一、教学资源不占优势 |
二、教学理念偏向应试 |
三、课堂教学模式达不到课改要求 |
第三节 学生自身特点 |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 |
二、学生学习习惯欠缺 |
三、学生不良心理影响 |
第二章 海南白驹学校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法的教学现状 |
第一节 白驹学校基本概况 |
第二节 白驹学校对语文科目重视度 |
一、课时安排和语文活动 |
二、请进来和走出去 |
第三节 白驹学校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
一、教材分布 |
二、教材的特点 |
第四节 白驹学校古诗词情境教学法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一、教师古诗词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的现状调查 |
二、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现状调查 |
第三章 情境教学法在古诗词教学运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教材篇目增多,授课课时有限 |
第二节 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存在的困境 |
一、缺少对情境教学法系统理论知识 |
二、准备不够充分 |
三、情境创设方式的不足 |
四、重考试轻审美的功利性 |
第三节 学生在情境教学法的古诗词教学中的学习困境 |
一、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不足 |
二、唯考试的功利性太强 |
三、不良心理的干扰 |
第四章 城乡结合部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法运用的建议 |
第一节 学校应转变教学思想和为教师创造条件 |
一、转变重视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 |
二、积极创造教师学习培训的机会 |
三、为教师备课提供更多的便利 |
第二节 教师应加强学习和多方式运用情境教学 |
一、加强学习 |
二、精心准备 |
三、丰富情境创设方式 |
四、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
第三节 学生应转变学习心态掌握学习方法 |
一、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 |
二、提高综合素养和能力 |
三、多种方法会意入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及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编排依据 |
第一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选编与教学的要求 |
第二节 古诗词编排适应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 |
第三节 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第二章 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目及编写体例 |
第一节 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目基本情况 |
一、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目统计 |
二、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目特点 |
第二节 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体例及教学作用 |
一、古诗词总目标、单元目标的设置及教学作用 |
二、古诗词课前导入语设置及教学作用 |
三、古诗词注释、插图的设置及教学作用 |
四、古诗词练习的设置及教学作用 |
第三章 人教版部编本初中古诗词选编与教学调查 |
第一节 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概述 |
一、样本学校的选择与分布 |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情况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二节 初中古诗词选编、教学与学生实际接受情况调查结果统计 |
一、学生基本情况 |
二、学生对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感知情况 |
三、初中生古诗词学习现状 |
第三节 初中古诗词选编、教学与教师教学情况调查结果统计 |
一、参加调查问卷教师的基本情况 |
二、教师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认识情况 |
三、初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 |
第四节 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 |
一、学生因素 |
二、教师因素 |
三、语文教材及古诗词文本特点因素 |
第四章 初中古诗词教学原则及方法 |
第一节 初中古诗词教学原则 |
一、课内外相结合的古诗词教学原则 |
二、由鉴赏到模仿再到创作的古诗词教学原则 |
第二节 古诗词吟诵法 |
一、吟诵法对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
二、吟诵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
第三节 知人论世法 |
一、知人论世法对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
二、知人论世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
第四节 古诗词赏析法与诗眼、词眼教学 |
一、诗眼、词眼教学对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
二、诗眼、词眼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
第五章 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题材及其教学 |
第一节 部编本教材古诗词题材分类及其教学 |
一、古诗词题材分类 |
二、古诗词题材分类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
三、古诗词题材分类教学的要求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咏史爱国古诗词及其教学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咏史爱国题材古诗词的特点及内容 |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咏史爱国题材古诗词教学策略 |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咏史爱国题材古诗词教学举隅 |
第三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山水田园古诗词及其教学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山水田园题材古诗词的特点及内容 |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山水田园题材古诗词教学策略 |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山水田园题材古诗词教学举隅 |
第四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边塞古诗词及其教学 |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边塞诗词及其特点 |
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边塞题材古诗词教学策略 |
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边塞题材古诗词教学举隅 |
第六章 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文体及其教学 |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文体分类及其教学 |
一、古诗词文体分类 |
二、古诗词文体分类教学与师生古诗词创作 |
三、古诗词体裁分类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
第二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诗体教学 |
一、诗体及其教学策略 |
二、诗体教学举隅 |
第三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词体教学 |
一、词体及其教学策略 |
二、词体教学举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初中语文教学古诗词吟诵的重要性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二、有助于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
三、有助于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 |
(9)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价值 |
第2章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依据 |
2.1 “审美教育”的概念 |
2.2 理论依据——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 |
2.3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贯彻审美教育的课程依据 |
2.3.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要求 |
2.3.2 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审美教育的实施 |
2.4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机制和审美标准逐渐形成 |
第3章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现状调查 |
3.1 调查现状——以福建省厦门一中为例 |
3.2 存在的共性问题 |
3.2.1 教学目标偏离核心素养 |
3.2.2 忽视高中生的审美主体性 |
3.2.3 教师审美教学方式单一、陈旧 |
3.2.4 审美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 |
第4章 改进高中古典诗词审美教育的教学设想 |
4.1 创设审美感知情境 |
4.1.1 教师言传身教 |
4.1.2 学生诵读吟唱 |
4.2 学生自主审美品读 |
4.2.1 品味语言 |
4.2.2 摄取意象 |
4.2.3 构造意境 |
4.2.4 领略情感 |
4.3 课外诗词审美延伸 |
4.3.1 营造古典诗词文化校园 |
4.3.2 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诗词赏读 |
4.4 鼓励学生表达与创作 |
4.4.1 用现代方式吟唱经典诗词 |
4.4.2 仿拟诗词,创新情境运用 |
4.4.3 敢于创新,尝试创作诗词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10)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研究缘起 |
研究现状 |
研究对象 |
研究方法 |
研究意义 |
第一章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
第一节 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
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要求 |
第三节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及优势 |
第二章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
第一节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课堂案例观察 |
第二节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问卷调查 |
第三节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第一节 精心充足的课前准备 |
第二节 紧张有序的上课环节 |
第三节 立足成长的评价与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设境、感知、鉴赏、诵读——初中古诗教学的“四步走”(论文参考文献)
- [1]主题教学在小学高段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夏海连.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2]小学古诗词文化意象教学研究 ——基于名师课例的分析[D]. 廖杏妍.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3]夏丏尊、叶圣陶、朱自清文言文阅读教学思想指导意义初探[D]. 虞志.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微课在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研究[D]. 郭玲西. 西南大学, 2020(01)
- [5]论“有机整体”思维在高中古诗教学中的应用[D]. 陈越骁.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6]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运用现状和建议 ——以海南白驹学校为例[D]. 林艳珍.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7]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选编及教学研究[D]. 何萍. 陕西理工大学, 2019(09)
- [8]初中语文教学古诗词吟诵的重要性阐释[J]. 廖永明. 新课程(中学), 2019(02)
- [9]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 党梦飞. 集美大学, 2019(09)
- [10]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春梅. 河南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