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86例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峰[1](2021)在《蜂窝式汽化技术在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随着病情进展,LUTS越来越严重,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BPH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放手术(OP)和经尿道手术。OP效果确切,但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发生率高。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经尿道手术陆续应用于BPH的治疗。TURP是最经典的经尿道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确切等优点,成为手术治疗BPH的“金标准”。但TURP术中、术后出血较多,而且随着前列腺体积(PV)的增大,手术时间相应延长,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泌尿外科医生不断寻找治疗BPH的新方法,从而达到“安全性高,效果可靠”的目的。其中,激光技术是BPH治疗历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激光具有良好的止血性能,围手术期出血量较TURP明显减少,治疗效果可靠,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应用,有取代TURP的趋势。1470nm激光是一种半导体激光,具有良好的凝固止血和汽化切割能力,汽化术和剜除术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汽化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但在治疗大体积BPH患者时,手术时间偏长。因此,治疗大体积BPH患者时一般采用剜除术,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并能够获取足够的前列腺组织标本用于病理学诊断。1470nm激光剜除的前列腺组织块一般通过组织粉碎器将其粉碎后取出。但组织粉碎术存在以下几个的问题:术中需要反复更换激光镜和组织粉碎镜,增加了手术时间和尿道损伤的风险;组织粉碎过程中存在损伤膀胱壁,甚至膀胱穿孔的风险;组织粉碎器价格昂贵,增加了医院支出。我们利用1470nm激光汽化效率高和光纤指向性好的优点,融合蘑菇头技术,开展了 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技术,并应用于剜除术前列腺组织块的处理,从而取代组织粉碎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用1470nm激光光纤将前列腺分叶剜除,剜除的组织块与前列腺颈口有部分组织相连接,形成“蒂”状结构,使其相对固定。将1470nm光纤头端露出激光操作手件最前端约1cm,将光纤快速插入组织块内进行汽化,光纤前端穿透组织块后迅速撤回,在下一个插入点重复上述动作,插入点呈蜂窝状分布,两个插入点距离约5mm,蜂窝式汽化后的组织块变得比较疏松,光纤很容易将其切割成小块,通过激光镜鞘将标本冲出用于病理诊断。前列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的目的为明确组织的良恶性,显微镜下可识别前列腺腺体细胞学结构、能鉴别组织良恶性的标本体积(称之为有效标本体积)与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密切相关。蜂窝式汽化术能否取代组织粉碎术处理剜除的前列腺组织块取决于蜂窝式汽化术的组织清除速度、安全性和获取前列腺组织标本的病理学诊断价值,目前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论文拟通过体外实验和临床应用两部分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蜂窝式汽化术在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应用范围,为蜂窝式汽化术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和依据。第一部分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1.比较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和汽化术的前列腺组织清除速度。2.评价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获取前列腺组织标本的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1.建立前列腺激光手术体外试验模型将膀胱、前列腺和部分尿道从中华田园犬新鲜尸体中取出,放入4℃生理盐水中保存。去除膀胱、前列腺周围脂肪组织,只保留前列腺、膀胱颈口和部分尿道。将处理好的前列腺进行编号,汽化术组和蜂窝式汽化术组各10例。将前列腺固定在COOK输尿管软镜模拟器的膀胱内,激光镜经模拟器的尿道进入膀胱,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冲洗压力60cmH2O。2.手术方法1470nm激光前列腺汽化术:1470nm激光治疗仪汽化功率设定为150W。用直出光纤在前列腺表面用稳定往返扇形扫除动作汽化前列腺。激光发射时间到达5min后停止手术。1470nm激光前列腺蜂窝式汽化术:1470nm激光治疗仪汽化功率设定为150W。用1470nm激光直出光纤快速插入犬前列腺内进行汽化,光纤前端穿透前列腺后迅速撤回,在下一个插入点重复上述动作,插入点呈蜂窝状分布,两个插入点距离约5mm,蜂窝式汽化后的前列腺变得比较疏松,光纤很容易将其切割成能从激光镜鞘冲出的小块。激光发射时间到达5min后停止手术。3.测量指标测量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后残留前列腺体积,计算清除的前列腺体积和组织清除速度。测量蜂窝式汽化术后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体积,送病理学检查,显微镜下估算组织切片中正常前列腺组织(显微镜下可识别前列腺腺体细胞学结构的组织)的比例,计算获取的有效标本体积。有效标本体积(ml)=手术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体积(ml)×病理切片中正常前列腺组织比例结果1.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的组织清除速度为(1.30±0.09)ml/min,汽化术的组织清除速度为(0.53±0.08)ml/min,两种手术方式的组织清除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获取的标本体积为(2.27±0.27)ml,病理切片显微镜下正常前列腺组织比例为(34.0±8.4)%,有效标本体积为(0.76±0.18)ml,有效标本体积占清除前列腺体积的比例为11.84%。结论1.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的组织清除速度明显快于汽化术。2.蜂窝式汽化术获取的标本可用于病理诊断,但手术过程中汽化丢失和凝固坏死导致获取的有效标本较少,病理学诊断价值有限。第二部分蜂窝式汽化技术在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1.评价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的安全性。2.评价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的治疗效果。3.评价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获取前列腺组织标本的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1.研究对象分组和手术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PV分为三组。小体积组:PV≤40ml;中体积组:40 ml<PV<80ml;大体积组:PV≥80ml,每组纳入120例患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随机数字表法)行1470nm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或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组织粉碎术或1470 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48例患者因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或未完成3月随访或资料不全被剔除,共有312例患者完成本研究。2.观测指标1)围手术期观测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前列腺包膜穿孔、直肠损伤、膀胱损伤、拔除尿管后急性尿潴留、术后出血等)。2)有效标本体积的测定:有效标本体积(ml)=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体积(ml)×病理切片中正常前列腺组织比例。3)术后3月随访指标:Qmax、PVR;IPSS和QOL评分;术后并发症(继发性出血、全程肉眼血尿、尿失禁、急性附睾炎、尿道狭窄等)。3.数据处理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小体积、中体积和大体积BPH患者,三种手术方式术后Qmax、PVR、IPSS和QOL评分等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2.小体积BPH患者: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组平均手术时间[(34.1±9.1)min]最短,剜除+组织粉碎术组[(39.7±11.1)min]次之,汽化术组[(42.2±12.7)min]最长,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等指标三种手术方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体积BPH患者:汽化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8.7±25.8)min]和出血量[(85.0±36.4)ml]最长(多)(P<0.05),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组和剜除+组织粉碎术组手术时间[(67.8±22.4)vs(62.6±19.5)min]和出血量[(69.9±20.7)vs(72.4 ± 18.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等指标三种手术方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大体积BPH患者:剜除+组织粉碎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8.0±15.8)min]最短,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组[(91.7±18.6)min]次之,汽化术组[(104.4 ± 31.0)min]最长,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组和剜除+组织粉碎术组术中出血量[(90.6±23.4)vs(95.9±20.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少于汽化术组[(117.3±4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三种手术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组和剜除+组织粉碎术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优于汽化术组(P<0.05)。5.无论前列腺体积大小,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组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体积、显微镜下正常前列腺组织比例、有效标本体积均低于剜除+组织粉碎术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治疗BPH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可靠。2.治疗小体积BPH患者,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手术时间较剜除+组织粉碎术缩短;治疗中体积BPH患者,两者的手术时间无显着性差异;治疗大体积BPH患者,剜除+蜂窝式汽化术的手术时间较剜除+组织粉碎术明显延长。3.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蜂窝式汽化术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可用于病理学诊断,但标本体积和质量劣于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组织粉碎术。4.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小体积和中体积BPH患者时,可应用蜂窝式汽化术代替组织粉碎术处理剜除的前列腺组织块,但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病理诊断价值有限,存在漏诊前列腺偶发癌的可能。
李鑫[2](2020)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BPH的疗效及术后性功能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及背景: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中最常见的良性疾病,其发病率着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严重困扰老年男性的生活。BPH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引起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严重时可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上尿路梗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虽然轻中度症状的患者常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改善,但其治疗效果的长期性尚待肯定。据统计约30%-40%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需行手术切除前列腺组织以解除下尿路梗阻,手术仍是目前解除患者下尿路梗阻的最可靠手段。除了经典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外,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还有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前列腺剜除术、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等。随着物理技术的进展和疾病认识的加深,各种新颖的治疗方式不断被应用于临床,比如前列腺消融术、前列腺悬吊术等。虽然各种手术方式的工作原理不尽相同,但都存在对患者术后性功能的不利影响。前列腺增生术后出现的逆行射精、勃起功能障碍(ED)、性欲减退等不断困扰着患者及广大泌尿外科医师。尤其是对于年龄小、术前性功能正常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不仅希望通过手术使下尿路症状得到改善,还要求在术后其性功能得以尽可能的保留,以获得较满意的性生活质量。因此,在确保前列腺增生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甚至避免手术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成为所有泌尿外科医生不可避免的临床问题。经尿道前列腺1470nm半导体激光切除术、柱状水囊扩开术是临床中较为新颖的方法,其治疗疗效与性功能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经尿道前列腺1470nm半导体激光切除术、柱状水囊扩开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疗效及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比较不同术式的并发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的疗效、减少术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供广大泌尿外科医师参考。方法:1.收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的BPH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进行简单随机化分组,共分为三组,分别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等离子电切组N=210),经尿道前列腺1470nm激光切除术(激光切除组N=160),经尿道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柱状水囊扩开组N=48)。所有患者术前采用经腹彩超评估前列腺体积(单位:ml),检测并记录术前Qmax、IPSS、QOL、PSA、PVR、IIEF-5、CIPE。2.所有患者需在术后6月内密切随访,随访内容包括Qmax、IPSS、QOL、PSA、PVR、IIEF-5、CIPE等。3.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组患者的平均前列腺体积、平均年龄、平均PSA、平均PVR等进行对比,观察各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的的一致性结果以确保各组的可比性。通过对比三种手术方式术后6月的Qmax、IPSS、QOL、PVR、前列腺体积的变化情况,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4.通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暂时性尿失禁、再手术率、电切综合征发生率等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通过手术前后性功能量表(IIEF-5、CIPE)探究治疗前后及对比三种术式对性功能的影响。结果:1.三组患者平均年龄(岁)分别为65.61±9.07(电切组)、64.2±8.43(激光切除组)、64.88±9.28(柱状水囊扩开组),术前电切组、激光切除组、柱状水囊扩开组平均前列腺体积(ml)分别为46.34±9.83、45.76±9.32、46.69±8.97;平均最大尿流率Qmax(ml/s)分别为8.56±2.16,8.72±2.04,8.98±2.51;平均PVR(ml)分别为39.16±15.68,38.63±14.67,37.97±15.47;平均IPSS分别为23.21±6.02,22.68±7.63,23.73±7.95;平均PSA(ng/ml)分别为4.06±2.69,4.15±2.03,4.01±1.96;平均IIEF分别为21.62±3.10、21.35±3.11、21.76±3.16,CIPE分别为40.56±5.33、42.57±5.21、41.34±4.15。三组比较年龄、术前平均前列腺体积、Qmax、PVR、IPSS、PSA、IIEF、CI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电切组、激光组、柱状水囊扩开组治疗后Qmax分别提升64.6%、72.9%、53.8%;IPSS分别降低57.4%、59.4%、52.7%;QOL分别提高57.4%、59.7%、52.3%;PVR分别降低46.0%、48.3%、42.42%;PSA分别变化-6.5%、-5.1%、-6.7%。比较三种手术方式对患者Qmax、IPSS、QOL、PVR的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3.电切组、激光组、柱状水囊扩开组治疗后IIEF分别降低38.4%、26.1%、17.5%;CIPE分别降低27.9%、28.4%、20.2%;逆行射精发生率分别为44.28%(93/210)、34.37%(55/160)、10.41%(5/48)。三种手术方式均对患者术后IIEF、CIPE评分有不利影响,三组两两比较其中柱状水囊扩开组对患者性功能量表(IIEF、CIPE)的影响及逆行射精发生率小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电切组和激光切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激光切除组平均出血量(106.35ml±18.34)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组与柱状水囊扩开组无统计学差异。柱状水囊扩开组半年再手术率为8.5%,高于电切组(3.3%)和激光切除组(5.0%)。TUPR综合征发生率电切组为2.8%,高于激光切除组(1/160)柱状水囊扩开组(0/48)。电切组、激光切除组、柱状水囊扩开组暂时性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6.2%、6.3%、6.3%,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路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4.7%,13.8%,12.5%);尿道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1.4%,18.1%,6.25%),三组比较尿道狭窄发生率柱状水囊扩开术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的三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BPH患者的IPSS、QOL、Qmax、PVR,经尿道前列腺1470nm半导体激光切除术、柱状水囊扩开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相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2.三种手术方式均对患者的性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较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1470nm激光切除术对性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3.三种手术方式的并发症比较,经尿道1470nm激光切除术出血量最少;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RP综合征发生率高于1470nm激光切除术和柱状水囊扩开术;柱状水囊扩开组半年再手术率高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三种手术方式尿路感染、暂时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王伟[3](2020)在《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腺体粉碎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一、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且患者排尿困难症状进行性加重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一直被公认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但存在出血、TUR综合征、尿失禁、逆行射精等并发症,并且前列腺太大也限制了 TURP的应用。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光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钕激光、钬激光、绿激光、铥激光、1470nm半导体激光等在治疗BPH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而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最广泛的术式。但是对于激光剜除后前列腺腺体处理而言,采用的方法却不一致,目前各中心普遍采用经尿道腺体粉碎手术方式,本中心采用经耻骨上膀胱造瘘腺体粉碎手术方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我科应用1470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经耻骨上膀胱造瘘腺体粉碎与经尿道腺体粉碎治疗BPH患者12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二、目的比较1470nm半导体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经耻骨上膀胱造瘘腺体粉碎与经尿道腺体粉碎治疗BPH的疗效和安全性。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两组进行对照试验:A组60例,采用经耻骨上膀胱造瘘腺体粉碎,B组60例,采用经尿道腺体粉碎。记录两组患者腺体剜除时间、腺体粉碎时间、手术时间、腺体切除重量、腺体粉碎效率、膀胱持续冲洗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评估术前及术后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及最大尿流率(Qmax)等情况。四、结果A组与B组的腺体粉碎时间[(4.5±0.8)min与(10.5±2.6)min]、腺体粉碎效率[(10.2±3.1)g/min 与(4.3±1.2)g/min]、手术时间[(62.3±13.8)min 与(68.8±14.9)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体剜除时间[(57.8±16.3)min与(58.3± 17.4)min]、腺体切除重量[(45.6±14.3)g 与(44.8±13.6)g]、膀胱持续冲洗时间[(2.0±0.5)d 与(2.1±0.6)d]、留置导尿管时间[(2.4±0.3)d 与(2.5±0.4)d]、平均住院时间[(7.8±1.3)d与(7.6±1.4)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4例膀胱损伤,A组无膀胱损伤病例,B组3例和A组1例有不同程度短暂性尿失禁,随访术后1-3月恢复正常。A组术后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IPSS评分、QOL评分、残余尿量(PVR)及Qmax均较术前显着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结论经耻骨上膀胱造瘘腺体粉碎是一种治疗BPH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与经尿道腺体粉碎相似,且具有腺体粉碎时间短、手术时间短、腺体粉碎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势。
曹莎煌[4](2020)在《1470nm半导体激光在高风险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半导体激光技术(Di LEP)在高风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半导体激光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项研究对139例分别行Di LEP(75例)和PKRP(64例)的高危BP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我组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患者IPSS评分均≧8分,内科医治效果不佳或者拒绝内科医治,或出现了相关并发症,达到明确手术指征。所有患者年龄均超过70岁(70-90岁之间)并伴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下列高风险因素,其中局部高风险因素包括:大体积前列腺(前列腺体积>80ml)、BPH复发、尿路感染、输尿管或膀胱结石、膀胱肿瘤、腹股沟疝;全身高风险因素包括:肾积水伴肾功能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冠心病、脑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不全、贫血。所有患者手术均为同一术者(高年资的主任医师)完成。我们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一般指标(年龄、前列腺体积、PSA、IPSS、QOL、Qmax、PVR、Hb、血钠值、血压值)、术前高危因素、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指标(Hb、血钠值、导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指标(IPSS、QOL、Qmax、PVR),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高风险BPH患者样本在术前一般指标(年龄、前列腺体积、术前PSA、IPSS、QOL、Qmax、PVR、术前血红蛋白及血钠值、术前收缩压及舒张压)和术前高风险因素上具有同质性(p>0.05),可行临床对比。2、两组高风险BPH患者的术中手术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血钠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3、Di LEP组的术后Hb值要明显高于PKRP组(p<0.05);Di LEP组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PKRP组(p<0.01)。4、两组术后3个月的随访指标(IPSS评分、QOL评分、Qmax及PVR)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对比术后3个月的随访指标发现无显着性差异(p>0.05)。5、Di LEP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要明显低于PKRP组(p<0.05),但在术后其余并发症上(包括暂时性尿失禁、尿路感染、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术后出血)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半导体激光技术与等离子体双极技术在切除前列腺组织方面效率相当,且术后均能给高风险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带来有效的临床改善。2.半导体激光技术的术中止血效果要优于等离子体双极技术,在治疗高风险BPH患者方面有着更好的安全性。3.应用半导体激光技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继发性出血概率低,在治疗高风险BPH患者方面半导体激光技术比等离子体双极技术拥有着更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汪林军[5](2020)在《内腔镜手术监测仪的推广应用和效果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在经尿道前列腺双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并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形成针对前列腺内腔镜手术监测设备的优化方案,提高基层医院经尿道前列腺双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5家医院,包括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静宁县人民医院、临夏州人民医院、秦安县人民医院和榆中县人民医院在内腔镜手术监测仪监测下的经尿道前列腺双极切除手术患者共219例,采集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信息。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内腔镜手术监测仪监测下的经尿道前列腺双极切除术的患者分为PV≥60ml组和PV<60ml组,以评价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在经尿道双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在内腔镜手术监测仪监测下行经尿道双极切除术的患者分为A组,其余四家基层医院的患者分为B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基层医院在内腔镜手术监测仪监测下行经尿道前列腺双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PV≥60ml组vs PV<60ml组:手术时间为78.93±28.63 vs51.77±14.85min、术中出血量261.61±204.25 vs 69.26±61.13ml、冲洗液吸收量为948.20±656.00 vs 347.39±256.53ml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红细胞、术后血红蛋白、术后红细胞压积、术后钾离子、术后钠离子、术后氯离子、术后钙离子、术后住院时间、前列腺穿孔、输血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比较:手术时间为65.75±26.66 vs 76.18±46.17min、术中出血量168.26±180.09 vs 230.21±436.99ml、术后住院时间为5.07±1.75 vs9.12±2.03天、术后钠离子(mmol/L)139.39±3.81 vs 135.56±5.29、术后钙离子(mmol/L)2.18±0.19 vs 2.12±0.29、前列腺穿孔8例vs 12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液吸收量、输血、术后红细胞、术后血红蛋白、术后红细胞压积、术后钾离子、术后氯离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前列腺体积分层结果显示当前列腺体积≥40ml时,基层医院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冲洗液吸收量增大、术中出血量增多。结论:虽然PKRP术中出血少、包膜穿孔率低,但对于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仍然存在冲洗液吸收和大量出血的风险。尤其在基层医院,当前列腺体积大于40ml时,手术时间延迟、术中出血增多、冲洗液吸收量增大。PKRP术中使用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可以为术者及麻醉师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并设有报警机制,对手术进程和麻醉师术中液体及药物调整均有指导意义,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建议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赵国亮[6](2019)在《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比经尿道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两种手术方式,对比二者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的手术情况和临床疗效,探讨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临床应用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为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在临床的推广提供理论和临床应用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分别采用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80例,扩开组38例,电切组42例。术前测定前列腺体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6、12个月对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进行测定。并测定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手术前后的IPSS、Qmax、QOL、PVR,评价和比较二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病程、血钠值、血红蛋白值、IPSS、QOL、Qmax、PVR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开组的手术用时(15.5±6.9)min、膀胱冲的洗时间(4.2±2.1)h、术中出血毫升数(10.3±2.2)ml、住院时间(2.5±1.2)d、尿管留置时间(2.0±0.8)d均明显少于电切组(80.1±13.4)min、(45.5±9.4)h、(93.6±20.6)ml、(5.6±2.0)d、(5.3±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扩开组术后继发性出血、急性尿潴留、膀胱颈挛缩、短暂性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4/38)少于电切组的23.8%(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在IPSS、QOL、Qmax、PVR等指标上扩开组及TURP组在术后均有改善,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间患者IPSS、QOL、Qmax、PVR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安全可靠,在治疗BPH上,近期能达到与TURP相当的疗效,但远期疗效存在不确定性。与TURP相比,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止血良好;膀胱痉挛、电切综合征、尿潴留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图0幅;表11个;参106篇。
谭俊[7](2019)在《加减济生肾气丸治疗脾肾气虚型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减济生肾气丸治疗脾肾气虚型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验证前列腺增生中医诊疗方案的优越性,为前列腺增生临床诊疗提供多一种思路。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随机分到以下两组:治疗组:内服方药“加减济生肾气丸”。对照组: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哈乐)。治疗时间均为4周。治疗前后记录主要症状指标进行比较。最后统计上述指标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药组在改善患者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西药组,说明精确的辨证论治及合理的组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中药尚有较大挖掘的潜力。②治疗后两组间数据对比:在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QO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过4周治疗后,中药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方面效果显着,但对于体积及最大尿流率、残余尿改善上和西药差别不大。③治疗后两组内数据对比,治疗组在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QOL皆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IPSS评分、残余尿量、中医证候评分也具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在前列腺体积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对于前列腺体积指标效果不佳。这也印证了 a受体阻滞剂解除BHP的动力性梗阻效果显着,但对缩小前列腺的体积无明显效果。结论:加减济生肾气丸疗效显着,能明显改善前列腺增生患者自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一般常规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苏惠[8](2018)在《元贝合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元贝合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痰热证,探索中医中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痰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从我院门诊及病房入组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同时符合癃闭肾虚痰热证诊断标准的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中药元贝合剂;对照组服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I-PSS、QOL、Qmax、Qave、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及中医症状评分判定,比较治疗后两组I-PSS、QOL、Qmax、Qave、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程度及两组间的差异,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并观察三大常规、肝肾功能、PSA、常规心电图及血压指标作为安全性评价,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中纳入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70例,脱落9例,实际完成61例,总脱落率12.8%。2.治疗前,两组间的I-PSS、QOL、Qmax、Qave、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I-PSS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QOL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两组Qmax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两组Qave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实验组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对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出现,两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元贝合剂能明显改善BPH患者的I-PSS评分、QOL,提高BPH患者的Qmax、Qave,减少残余尿量及缩小前列腺体积,但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比较未发现二者在上述方面疗效存在差异。2.元贝合剂对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痰热证患者的中医证候较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有显着改善作用。3.中药元贝合剂治疗BPH临床运用安全。
刘理涛,刘国雄,乔西民[9](2015)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技术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前列腺电切术(TURP)被公认为治疗前列腺治疗的金标准,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有新的腔内治疗前列腺增生技术出现,以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激光治疗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前列腺增生新治疗技术进展进行总结。
杨小龙[10](2015)在《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最佳外科手术治疗时机,减少BPH患者的并发症,达到术后效果理想,保护肾功能,提高BPH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9月-2014年8月期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前列腺体积≥60ml以上,行TURP手术治疗的BPH患者142例,其中因其他原因失访7例,剩余135例,平均年龄(68.56±8.97)岁,平均前列腺体积(80.61±15.66)ml,根据腹部B超提示有膀胱壁粘膜正常或不光滑的患者入选A组为代偿前期,病例33人;腹部B超提示有膀胱壁增厚,毛糙的患者入选B组为代偿后期,病例40人;腹部B超提示有膀胱小房、小梁及憩室形成的患者入选C组为失代偿前期,病例32人;腹部B超提示有发生急性尿潴留或肾积水或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入选D组为失代偿后期,病例30人。四组病例均采用TURP术进行治疗。比较四组病例年龄、体积,术前PVR、Qmax、IPSS,并对四组病例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比较PVR、Qmax、IPSS。【结果】四组病例年龄、体积、术前PVR(ml)、Qmax(ml/s)、IPSS(分)比较:A组:年龄(60.60±3.05)岁、体积(65.52±4.80)ml、术前PVR(46.30±6.25)ml、术前Qmax(8.85±2.09)ml/s、术前IPSS(13.13±2.07)分;B组:年龄(65.08±4.87)岁、体积(75.33±6.32)ml、术前PVR(79.80±13.97)ml、术前Qmax(5.02±1.49)ml/s、术前IPSS(20.23±3.92)分;C组:年龄(73.19±6.67)岁、体积(85.13±7.54)ml、术前pvr(147.68±27.74)ml、术前qmax(ml/s)(4.00±1.08)ml/s、术前ipss(22.97±2.93)分;d组:年龄(77.60±8.66)岁、体积(99.93±16.32)ml、术前pvr(303.93±95.07)ml、术前qmax(ml/s)(2.73±1.36)ml/s、术前ipss(27.53±3.83)分;各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病例术后1个月时的pvr,a组(31.03±7.43)ml、b组(47.93±12.22)ml、c组(75.88±13.56)ml、d组(94.23±15.71)ml,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个月时的qmax(ml/s),a组(11.45±2.08)ml/s、b组(10.35±2.12)ml/s、c组(9.34±1.72)ml/s、d组(8.80±1.77)ml/s,任意两两比较,a、b组,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个月时的ipss,a组(5.27±2.94)分、b组(8.28±2.70)分、c组(10.94±1.74)分、d组(19.63±4.44)分,任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组病例术后3个月时的pvr,a组(14.97±6.54)ml、b组(31.85±11.56)ml、c组(37.63±8.47)ml、d组(47.13±15.65)ml,任意两两比较,b、c组,b、d组,c、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时的qmax(ml/s),a组(13.79±2.52)ml/s、b组(11.80±1.59)ml/s、c组(11.50±1.87)ml/s、d组(9.70±1.74)ml/s,任意两两比较,a、b组,a、c组,b、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组病例术后3个月时的ipss,a组(3.61±2.12)分、b组(3.93±1.93)分、c组(8.53±2.14)分、d组(12.30±3.66)分,任意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大体积bph患者,腹部b超检查前列腺体积小于(65.52±4.80)ml,且膀胱壁粘膜正常或不光滑处于代偿前期时,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较少,生活质量较好。2.术前腹部b超检查,在出现膀胱形态改变初期时选择手术治疗可能是大体积bph患者的最佳手术治疗时机。3.术前评估膀胱壁形态改变可作为判断大体积bph患者手术时机治疗的一项重要参考指征,可普遍应用于术前大体积bph患者手术治疗的评估。
二、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86例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86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蜂窝式汽化技术在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 问题的提出 |
2 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发展与现状 |
3 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手术方式的演变 |
4 论文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1470nm激光蜂窝式汽化术的体外实验研究 |
前言 |
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蜂窝式汽化技术在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
前言 |
目的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总结与展望 |
1 论文总结 |
2 论文展望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Ⅰ |
英文文章Ⅱ |
(2)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BPH的疗效及术后性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3)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腺体粉碎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与背景 |
1.1 前列腺增生流行病学趋势 |
参考文献 |
1.2 前列腺增生诊治进展研究 |
参考文献 |
1.3 前列腺组织粉碎器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资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
致谢 |
(4)1470nm半导体激光在高风险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临床资料及分组 |
2.4 病史采集 |
2.5 体格检查 |
2.6 辅助检查 |
2.7 术前准备 |
2.8 主要手术仪器及材料 |
2.9 手术方法 |
2.10 术后处理 |
2.11 观察及记录指标 |
2.12 统计学和制图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DiLEP组与PKRP组术前相关指标的比较 |
3.2 DiLEP组与PKRP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
3.3 DiLEP组与PKRP组术前及术后3 个月相关指标的比较 |
3.4 DiLEP与 PKRP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DiLEP组与PKRP组术前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
4.2 DiLEP组与PKRP组术中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
4.3 DiLEP组与PKRP组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
4.4 DiLEP组与PKRP组术前及术后3 个月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 |
4.5 DiLEP组与PKRP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分析 |
4.6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内腔镜手术监测仪的推广应用和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背景 |
1.1.1 前列腺内腔镜手术的两种常见并发症 |
1.1.2 基层医院前列腺内腔镜手术的发展现状 |
1.2 研究内容 |
1.2.1 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在前列腺双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
1.2.2 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在基层医院应用的效果评价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资料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手术方法 |
2.2.1 手术设备 |
2.2.2 手术步骤 |
2.3 内腔镜手术监测仪的构成及原理 |
2.4 监测指标及监测方法 |
2.4.1 监测指标 |
2.4.2 监测方法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在前列腺双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
3.1.2 PV≥60ml组手术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
3.1.4 手术时间与冲洗液吸收量和出血量的关系 |
3.2 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在基层医院应用的效果评价 |
3.2.1 上级医院与基层医院术中及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
3.2.2 上级医院(A组)手术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
3.2.3 基层医院(B组)手术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
3.2.4 两组患者按照前列腺体积分层比较 |
3.2.5 前列腺体积与出血量、冲洗液吸收量和手术时间的关系 |
第四章 讨论 |
4.1 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在前列腺双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
4.1.1 研发内腔镜手术监测仪的必要性 |
4.1.2 内腔镜手术监测仪的应用 |
4.1.3 实验结果分析 |
4.2 内腔镜手术监测仪在基层医院应用的效果评价 |
4.2.1 前列腺增生的发展趋势和治疗现状 |
4.2.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临床资料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临床实验方法 |
1.2.1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问卷填写 |
1.2.2 仪器设备 |
1.2.3 手术方法 |
1.2.4 术后随访 |
1.3 统计方法 |
1.4 结果 |
1.4.1 扩开组与电切组术前临床病例资料比较 |
1.4.2 扩开组与TURP组术中一般情况比较 |
1.4.3 扩开组与TURP组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
1.4.4 扩开组与TURP组手术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1.4.5 扩开组与TURP组手术疗效比较 |
1.5 讨论 |
1.6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1.7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新进展 |
2.1 传统开放手术 |
2.2 前列腺电切术 |
2.3 经尿道激光治疗术 |
2.4 经尿道柱状球囊前列腺扩开术 |
2.5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加减济生肾气丸治疗脾肾气虚型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古籍文献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1 中气不足 |
1.1.2 湿热蕴结下焦 |
1.1.3 肝气不舒 |
1.1.4 肾气亏虚 |
1.2 现代中医文献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1 中气不足 |
1.2.2 肺气郁闭 |
1.2.3 湿热蕴结下焦 |
1.2.4 情志失调、肝气不舒 |
1.2.5 肾气亏虚 |
1.2.6 瘀血阻络 |
1.2.7 多种邪气同时致病 |
1.3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
1.3.1 内治法 |
1.3.2 外治法 |
1.4 西医对前列腺增生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1.4.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4.2 雌雄激素学说 |
1.4.3 生长因子学说 |
1.4.4 内皮素学说 |
1.4.5 细胞凋亡学说 |
1.4.6 维生素D学说 |
1.5 现代医学对前列腺增生治疗进展 |
1.5.1 观察等待 |
1.5.2 药物治疗 |
1.5.3 手术治疗 |
1.5.4 其他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病例选择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随机化分配 |
2.2.2 治疗方案 |
2.2.3 疗程1月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 |
2.2.4 观察项目及指标 |
2.2.5 疗效判定 |
2.2.6 统计分析 |
2.2.7 技术路线:(如下图) |
第三章 临床研究结果及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1.1 年龄组成比较 |
3.1.2 病程时间比较 |
3.1.3 IPSS评分比较 |
3.1.4 前列腺体积比较 |
3.1.5 生活质量指数(QOL)比较 |
3.1.6 残余尿量比较 |
3.1.7 最大尿流率(Qmax)比较 |
3.1.8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3.2 4周后两组间比较 |
3.3 4周后两组内比较 |
3.4 总有效率 |
3.5 不良事件观察 |
第四章 讨论 |
4.1 加减济生肾气丸治疗脾肾气虚型前列腺增生的立法依据 |
4.2 加减济生肾气丸的方义分析 |
4.3 研究结果分析 |
4.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元贝合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
病例来源 2. |
诊断标准 3. |
病例选择 4. |
研究方案 5. |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
研究结果 1. |
病例完成情况 2. |
一般资料 3. |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4. |
生活质量指数(QOL) 5. |
最大尿流率(Qmax)及平均尿流率(Qave) 6. |
残余尿量及前列腺体积 7. |
中医症状评分 8. |
临床疗效比较 9. |
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部分 |
分析与讨论 1. |
祖国医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认识 2. |
导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肾虚痰热证的经验总结 3. |
元贝合剂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4. |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
(9)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 |
2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 (PKRP) |
3 激光 |
3.1 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 (Ho LEP) : |
3.2 铥激光前列切除术 (Thu LRP) : |
3.3 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 (PVP) : |
3.4 半导体激光治疗BPH: |
4 展望 |
(10)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结果 |
2.1 四组病例年龄、体积、术前PVR(ml)、Qmax(ml/s)、IPSS(分)比较 |
2.2 四组病例术后1个月时PVR(ml)、Qmax(ml/s)、IPSS(分)比较 |
2.3 四组病例术后3个月时PVR(ml)、Qmax(ml/s)、IPSS(分)比较 |
第三章:讨论 |
第四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的文章 |
四、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186例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蜂窝式汽化技术在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应用研究[D]. 刘志峰. 山东大学, 2021(11)
- [2]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BPH的疗效及术后性功能影响[D]. 李鑫.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3]1470nm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后经耻骨上膀胱造瘘与经尿道腺体粉碎疗效比较[D]. 王伟.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1470nm半导体激光在高风险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曹莎煌. 南华大学, 2020(01)
- [5]内腔镜手术监测仪的推广应用和效果评价研究[D]. 汪林军. 兰州大学, 2020(12)
- [6]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比研究[D]. 赵国亮.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7]加减济生肾气丸治疗脾肾气虚型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D]. 谭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元贝合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观察[D]. 苏惠.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09)
- [9]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外科治疗技术进展[J]. 刘理涛,刘国雄,乔西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15(30)
- [10]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对比研究[D]. 杨小龙. 延安大学, 2015(08)
标签:前列腺论文; 前列腺增大的原因论文; 前列腺增生症论文; 前列腺检查论文; 前列腺增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