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诱食剂对三种鱼的诱食活性研究

不同诱食剂对三种鱼的诱食活性研究

一、不同诱食剂对3种鱼类诱食活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房婷婷[1](2021)在《复合诱食剂的筛选及对黄河鲤鱼生长、免疫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河鲤鱼是山东地区特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因为当前饲料资源短缺的现状抑制了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所以诱食剂的研究和开发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为了研究非氨基酸类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诱食作用及应用效果,首先采用迷宫诱食试验法,通过重复试验、对比试验及差异分析,系统研究并筛选了单一诱食剂的最佳诱食浓度、最佳复合诱食剂配比,以及复合诱食剂的添加对黄河鲤鱼的应用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单一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结果:为了探究单一诱食剂的最佳诱食浓度,试验中选择了8种单一诱食剂,通过迷宫诱食试验,以集鱼数为指标进行最佳浓度筛选,得出了各单体诱食剂的最佳浓度,分别是:DMPT 0.06%、陈皮粉0.22%、蒜粉0.05%、谷氨酸钠0.07%、酵母粉0.75%、葡萄糖0.09%、TMAO 0.62%、甜菜碱0.36%。2.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结果:因为单体诱食剂效果不如复合诱食剂诱食效果好。为了探究不同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诱食效果比较,试验中选择了前六种诱食效果较好的诱食剂,以六种中选择三种的方式,组合成二十种复合诱食剂,进行迷宫诱食试验,以集鱼数为指标进行最佳复合诱食剂的筛选,得到了0.06%DMPT+0.22%陈皮粉+0.75%酵母粉、0.05%蒜粉+0.06%DMPT+0.75%酵母粉和0.07%谷氨酸钠+0.22%陈皮粉+0.36%甜菜碱,3种诱食效果较好的复合诱食剂。3.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应用效果:应用试验设5个处理组,I组为鱼粉组(正对照),II组为无鱼粉组(负对照),在II组基础饲料之上添加了复合诱食剂1(0.06%DMPT+0.22%陈皮粉+0.75%酵母粉),复合诱食剂2(0.05%蒜粉+0.06%DMPT+0.75%酵母粉),复合诱食剂3(0.07%谷氨酸钠+0.22%陈皮粉+0.34%甜菜碱)分别为III、IV和V组。(1)生长、血液指标:III、IV和V组增重率、终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0.05),而这3组的饲料系数显着低于负对照组(P<0.05);III、IV和V组的肝胰比显着低于负对照组(P<0.05),III组的肥满度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0.05);鱼体成分指标中,III、IV和V组的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0.05),血液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血清中血糖、球蛋白、总胆固醇、AST、ALT等指标差异不显着(P(29)0.05)。但负对照的白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他4组(P<0.05),I组的总甘油三酯含量显着高于其他4组(P<0.05),总甘油三酯含量的最低值体现于负对照组。(2)免疫、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中,III、IV和V组的血清、腮溶菌酶含量显着高于负对照组,III、IV和V组的鳃溶菌酶含量III组最高,比负对照组高16.6%(P(27)0.05);III、IV和V组的肝溶菌酶含量显着高于负对照(P(27)0.05),其中III组比负对照组高10.1%。血清中酸性磷酸酶I组和III组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0.05),其中III组比负对照组高12.1%。抗氧化指标中,III、IV和V组中血清、肝脏及腮的SOD、CAT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27)0.05),其中III组的血清SOD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高于负对照组19.7%和15.9%,III、IV和V组的肝脏GSH含量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27)0.05),血清、肝脏和腮中的MDA含量均低于负对照组。(3)肠道组织形态:前肠的皱襞高度III、IV和V组均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27)0.05),III组的皱襞宽度显着高于负对照组(P(27)0.05);前肠中肌层厚度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由上述结论可以得知,日粮中添加复合诱食剂能够显着提高黄河鲤鱼的增重率,饲料利用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复合诱食剂的添加显着提高了血清、肝脏和鳃中溶菌酶、SOD含量,增加了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含量和CAT含量,增强了鱼体的总抗氧化能力,降低了血清、肝脏和鳃中MDA含量,提升黄河鲤鱼机体免疫能力;日粮中添加诱食剂的试验组的肠道皱襞高度、宽度显着增加,说明复合诱食剂还能促进肠道的消化吸收,在减轻肠道损伤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添加了复合诱食剂的三个试验组中,III组(0.06%DMPT+0.22%陈皮粉+0.75%酵母粉)在各个指标上表现较好,更适合添加于黄河鲤鱼日粮中。

李享[2](2021)在《氨基酸类复合诱食剂的筛选及对黄河鲤鱼无鱼粉日粮应用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晶体氨基酸在植物性蛋白日粮中对黄河鲤鱼的诱食作用及应用效果,本试验首先采用了迷宫诱食试验法,通过重复试验、对比试验及差异分析,系统研究了8种晶体氨基酸对黄河鲤鱼幼鱼的诱食效果,筛选出了具有诱食效果的4种单体氨基酸及其最佳诱食浓度;然后分别以其最佳诱食浓度按4种中任选3种的组合方式组成了4种复合氨基酸诱食剂,进一步筛选出了诱食效果较好的3种复合氨基酸诱食剂;最后选取800尾平均体重为12.81±0.17 g的黄河鲤鱼,用筛选出的3种复合氨基酸诱食剂进行饲养试验,随机分为5组,其中PC组为鱼粉组(正对照组),NC组为无鱼粉组(负对照组),AA1、AA2及AA3组为3种复合氨基酸诱食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进行为期50天的饲养试验,结果如下:1、单体氨基酸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试验结果显示:L-组氨酸、L-精氨酸、L-甘氨酸和L-丙氨酸对黄河鲤鱼具有显着的诱食效果(P<0.05),最佳诱食浓度分别是0.2%、0.5%、0.7%和0.4%。2、复合氨基酸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试验结果显示:4种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均对黄河鲤鱼具有显着的诱食效果(P<0.05),其中诱食效果最好的是A组(0.4%丙氨酸+0.7%甘氨酸+0.5%精氨酸),其次为C组(0.4%丙氨酸+0.7%甘氨酸+0.2%组氨酸)和D组(0.5%精氨酸+0.7%甘氨酸+0.2%组氨酸),B组(0.4%丙氨酸+0.5%精氨酸+0.2%组氨酸)虽较对照组具有显着性诱食效果,但却不如其组成氨基酸单独作用时的最佳诱食效果。3、无鱼粉日粮中添加复合氨基酸对黄河鲤鱼应用效果的研究(1)生长指标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AA1组的终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显着升高(P<0.05),AA2和AA3组也有上升,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组的终末均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着低于PC组(P<0.05)。饲料系数方面,AA1、AA2和AA3组均较NC组低,但差异不显着(P>0.05),PC组均显着低于各组(P<0.05)。PC组和各诱食剂组的肝胰指数均显着低于NC组(P<0.05)。(2)全鱼营养成分结果显示:PC组和AA1组的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NC组(P<0.05),AA2和AA3组也较NC组高(P>0.05);粗脂肪、粗灰分和粗水分含量各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3)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NC组及各诱食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显着高于PC组(P<0.05),各组间血糖、总蛋白、总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4)免疫指标结果显示:AA1、AA2和AA3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均显着高于NC组(P<0.05),但是显着低于PC组(P<0.05)。鳃组织中碱性磷酸酶含量AA2组显着高于NC组(P<0.05),AA1和AA3组也较NC组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PC组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5)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血清中,AA1组过氧化氢酶含量显着高于NC组(P<0.05),PC组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AA1、AA2和AA3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着低于NC组(P<0.05),高于PC组(P<0.05)。肝脏中,AA1组SOD含量显着高于NC组(P<0.05),PC组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MDA含量AA1组显着低于NC组(P<0.05),PC组显着低于各组(P<0.05)。鳃组织中,AA1和AA2组SOD含量显着高于NC组(P<0.05),PC组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6)肠道组织形态结果显示:前肠中,AA1组皱襞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显着高于NC组(P<0.05),与PC组无显着差异(P>0.05);AA2和AA3组前肠的肌层厚度也较NC组高(P>0.05)。中肠和后肠中各组间皱襞高度、皱襞宽度和肌层厚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0.2%L-组氨酸、0.5%L-精氨酸、0.7%L-甘氨酸和0.4%L-丙氨酸等4种晶体氨基酸对黄河鲤鱼具有显着的诱食作用;其中0.4%丙氨酸+0.7%甘氨酸+0.5%精氨酸、0.4%丙氨酸+0.7%甘氨酸+0.2%组氨酸及0.5%精氨酸+0.7%甘氨酸+0.2%组氨酸组成的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均优于各单体氨基酸诱食剂单独作用时的最佳效果;在植物蛋白日粮中添加上述3种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均有助于提高黄河鲤鱼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抗氧化能力,对肠道健康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复合诱食剂0.4%丙氨酸+0.7%甘氨酸+0.5%精氨酸的应用效果最佳。

毛林静[3](2020)在《鱼类诱食剂乙偶姻的发酵生产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乙偶姻是一种特殊的香料物质,呈奶油香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在医药、食品等许多领域都受到广泛关注与利用。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乙偶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枯草芽孢杆菌为益生菌,发酵可产生乙偶姻、2,3-丁二醇等物质,且生产过程安全无污染。本研究以符合安全要求的枯草芽孢杆菌为代谢研究菌种,对其发酵产乙偶姻的工艺,包括培养基配方、发酵条件及分离提取条件等进行了优化,最后得到产量较高的乙偶姻纯品,添加于自制斑马鱼饲料,观察其对斑马鱼的诱食效果,并与市场上常见诱食剂的诱食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制作主要发酵产物乙偶姻和发酵副产物2,3-丁二醇的标准曲线,所得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7和0.9998,说明模型拟合效果好,曲线线性关系强,可行度高。2、筛选设计产乙偶姻的培养基配方,继而对Bacillus.subtilis 168发酵产乙偶姻所用培养基进行了单因素水平优化试验,得到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80 g、酵母浸粉10 g、K2HPO410 g、尿素5 g、MgSO4 1 g、MnSO4 0.08 g,玉米浆干粉10 g,纯净水1000 mL。通过对培养基优化,可得乙偶姻产量为28.73 g·L-1。3、响应面优化得到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85.58 g、酵母浸粉10 g、K2HPO4 10 g、尿素5.5 g、MgSO4 1 g、MnSO4 0.08 g,玉米浆干粉5 g,纯净水1000 mL。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乙偶姻含量提高到34.50 g·L-1,回收率为90.7%。4、建立了枯草芽孢杆菌代谢产物乙偶姻的分离提取的工艺流程。取发酵液离心上清,旋转蒸发仪回转速度为60 rpm、水浴温度45℃、压力45 hpa条件下旋转浓缩10倍,甲醇1:1萃取3次,萃取得上清液,继续以回转速度60 rpm、水浴温度45℃、压力100 hpa,浓缩至3 mL。通过减压硅胶柱层析,使用不同洗脱液洗脱,可以将目的产物乙偶姻完全洗脱,并且含有杂峰明显减少。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收集乙偶姻,通过减压旋蒸浓缩制得纯品无杂峰。5、对低碳胁迫下的枯草芽孢杆菌转录组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高碳组相比,低碳组与乙偶姻产生有关的编码α-乙酰乳酸脱羧酶、α-乙酰乳酸合成酶、L-丙氨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等相关基因下调,2,3-丁二醇脱氢酶合成基因表达上调。6、枯草芽孢杆菌代谢产物乙偶姻作为诱食剂的效果评定试验,结果显示乙偶姻作为诱食剂的效果佳、用量少,最适添加量为0.6%,说明乙偶姻作为诱食剂生产方案可行,与市场上常见诱食剂相比,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代谢产乙偶姻过程简便易操作、安全无污染、发酵周期短、产物易得,可大批次发酵生产应用于水产养殖。综上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乙偶姻过程安全无污染,发酵所需原材料廉价易得,高效液相色谱法收集乙偶姻产品纯度和回收率高,制得的乙偶姻作为诱食剂效果显着且0.6%为最佳添加量,可以作为诱食剂应用于水产饲料添加剂,为开发新型水产动物诱食剂提供依据。

钟志文[4](2020)在《饲料中使用甜菜碱和乌贼膏对黑鲷生长与游泳行为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工厂集约型福利化水产养殖中,主要由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来反馈鱼群行为。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养殖环境所限,计算机识别鱼群状态的精确度还不高,因此基于鱼群摄食行为反馈的福利化/精准化投喂是当前生产管理中的难题。本试验以黑鲷为研究对象,探究投喂以甜菜碱与乌贼膏作为诱食剂情况下的人工饲料,对黑鲷幼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体组成与游泳行为的影响,包括摄食频率、游动速度、加速度、抢食状态和游动角度等的摄食活跃程度指标。根据黑鲷营养需要研究报道,在等氮等能的前提下设计了 3种不同的饲料,对照组D1为未添加任何诱食剂组,试验组D2为添加0.5%甜菜碱组,试验组D3为添加4%乌贼膏组。随机选取180尾同一批次、个体大小相近的健康黑鲷幼鱼(初始体重为6.03±0.09g),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即每只试验鱼缸放养黑鲷20尾。试验用鱼缸容积350L、实际贮水量300L,在持续微流水与气石增氧条件下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D2组和D3组的黑鲷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均显着高于对照组D1组(P<0.05),且D2与D 3两试验组之间的WGR、SGR和FER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黑鲷的游泳行为在诱食剂的作用下表现出了显着性差异,其中添加甜菜碱的D2组瞬时疾速冲刺速度显着高于其余两组(P<0.05);但各组间爆发游泳能力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D2组与D3组在转角幅度上显着高于无诱食剂的D1组(P<0.05)。三试验组之间摄食次数与摄食时间均未有显着性差异。本试验对摄食过程前、中、后期鱼群的摄食行为进行观察。在试验结束后通过计算机识别,标定游速和转向角度,计算肠胃饱食指数、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并测定鱼体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是否使用诱食剂对黑鲷摄食前、中、后期的游速及转角均无显着性影响,但能有效扩大游速与转角上限值,促进视觉捕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器视觉捕捉的精准度,对自动化识别具有良好的反馈效果。然而根据速度的不同和游泳角度的变化判断,在诱食剂的作用下,黑鲷的摄食行为在摄食前潜伏期与摄食过程中有着显着性差异。摄食行为包括游速、转角、加速度与摄食活跃程度等指标都与采食量和特定生长率显着相关。不同进食阶段的结果显示,在所有摄食过程中,摄食行为与饲料中是否使用诱食剂显着相关。同时在工厂化养殖中使用添加诱食剂的饲料,能够增加黑鲷的摄食量,提高饲料效率。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谢锋[5](2019)在《红火蚁诱饵胶囊剂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起源于南美洲的重要入侵害虫。根据红火蚁的社会分工和交哺作用的生活习性,化学防治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防治红火蚁方法。但是药剂在田间应用的时候,其由于受到田间环境气候的影响,其作用时效期较短,还没有消灭掉蚁后,其药效已经受潮变质失效。为研制出一种在田间应用时作用持效期较长的制剂。本文研究了不同材质胶囊对红火蚁的引诱性,筛选出的主要材质的胶囊壳材料,通过添加一些诱食剂,和一些辅料来做成具有引诱、防霉、抗潮作用强的胶囊壳;再在空胶壳中填充毒饵,制成一种诱杀红火蚁的新剂型红火蚁诱饵胶囊剂,研究测定了红火蚁诱饵胶囊壳和胶囊剂的理化性质;并把制作成的红火蚁诱饵胶囊剂进行了红火蚁的田间防治应用。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红火蚁诱饵胶囊壳主要材质为明胶。不同材质的明胶、海藻、珍珠、糯米四种空胶囊壳对红火蚁的引诱性不同,其中明胶材质的胶囊对红火蚁的引诱性最强,在320 min时间段内引诱到红火蚁的总数量为39.2头;24 h后红火蚁对明胶材质的胶囊剂的取食量在三种材质的胶囊剂中最大,为37.65mg,其取食量显着多于海藻和糯米材质的胶囊剂。(2)筛选出红火蚁诱饵胶囊壳主要诱食剂为玉米粉、鱼粉、花生酱、玉米香精。不同的诱食剂对红火蚁的引诱性不同,对红火蚁引诱数较多的诱食剂有玉米粉、鱼粉、玉米香精、花生酱,其在320 min时间段内各自引诱到红火蚁的总数量分别为:335.8头、266.2头、316.2头、331.8头;其中玉米粉、花生酱、玉米香精这几种在引诱红火蚁总数量上没有显着性差异;但这三种诱食剂与鱼粉在引诱红火蚁总数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3)筛选出红火蚁诱饵胶囊壳防潮辅料为甘露醇。不同的防潮料其吸湿性不同,其中达到平衡时的吸湿率最低的辅料为甘露醇,其平衡时的吸湿率为0.055%。(4)不同浓度的胶囊壳组分对胶囊壳成囊性的影响:组成红火蚁诱饵胶囊壳的各成分中,其不同的浓度影响着胶壳的成囊性,其中明胶浓度16%22%、甘油浓度2%5%、柠檬酸三乙酯浓度1%7%、玉米粉浓度2%8%、鱼粉浓度3%9%、花生酱浓度9%15%、甘露醇浓度6%12%、山梨酸钾浓度0.1%0.25%、玉米香精浓度1.5%3%范围内对胶壳的成囊性较好,其同种物质在不同浓度下对胶壳的成囊性存在显着性差异。(5)通过正交试验,其组成胶壳的最优配方为明胶20%、甘油3%、柠檬酸三乙酯1%、玉米粉2%、鱼粉7%、花生酱15%、甘露醇8%、山梨酸钾0.1%、玉米香精2.5%,通过该配方制备成的红火蚁诱饵胶囊壳引诱到红火蚁的数量最多。(6)通过水溶解性和防霉性试验,红火蚁诱饵胶囊剂的的抗水溶解性和防霉性效果较好,其连续在水中浸泡48 h,其溶解率仅为47.2%,其显着低于空胶囊壳的水溶解率;在室内常温敞开防28天后的红火蚁诱饵胶囊剂的霉菌总数仅为166.67 cfu/g。(7)红火蚁诱饵胶囊剂在田间应用时,对红火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施药28天后,施药量为10 g的红火蚁诱饵胶囊剂对蚁巢的综合防治效果达到95.63%;而对照商品药剂盈辉红净杀蚁饵剂对蚁巢的综合防治效果仅为64.50%。(8)红火蚁诱饵胶囊剂对红火蚁的引诱性较大,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诱红火蚁取食并传导给其余各品级的红火蚁。施药后第2天的时候,荧光素在红火蚁工蚁、幼蚁、繁殖蚁均可以被检测到;在施药后第7天的时候,荧光素在红火蚁间的传导率为:工蚁86.00%、幼蚁70.67%、繁殖蚁76.67%,并且工蚁的传导率显着高于幼蚁和繁殖蚁。

程慧慧,蒋广震,郑肖川,许晨远,孙存鑫,张定东,刘文斌[6](2019)在《五种诱食剂对中华绒螯蟹诱食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提高配合饲料诱食性、减少饲料溶失,试验以均重为(26.4±0.17) 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尝试用色素指示法筛选出其适用诱食剂。首先,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种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每种颜色饲料取相同颗粒数放入同一养殖箱内,观察饲料颜色对中华绒螯蟹摄食有无影响;然后,以基础日粮为对照,鱿鱼膏(Squid extract,SE)、酵母核苷酸(Yeast hydrolysate,YH)、棉粕酶解肽(Cottonseed mealproteinhydrolysate,CPH)、甜菜碱(Betaine)以及大蒜素(Allicin)5种诱食剂分别设置4个浓度梯度,同种诱食剂不同浓度的饲料添加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每种颜色饲料取相同颗粒数放入同一养殖箱内,筛选出每种诱食剂最适浓度;之后,选用5种诱食剂的最适浓度,采用同样方法,比较其诱食效果。结果显示:(1)不同颜色的基础日粮对中华绒螯蟹摄食无显着影响(P>0.05);(2)添加0.3%鱿鱼膏组、0.6%酵母核苷酸组、0.6%棉粕酶解肽组以及0.09%大蒜素组的诱食指数最高,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甜菜碱组诱食指数最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3)添加0.6%棉粕酶解肽组的诱食指数显着高于除0.6%酵母核苷酸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高于酵母核苷酸组但差异不显着;0.3%鱿鱼膏组诱食指数略高于0.09%大蒜素组显着高于1%甜菜碱组(P<0.05)。结果表明:饲料颜色对中华绒螯蟹摄食无影响;鱿鱼膏、酵母核苷酸、棉粕酶解肽、甜菜碱和大蒜素的最适浓度依次为:0.3%、0.6%、0.6%、1%和0.09%,其诱食性为:棉粕酶解肽>酵母核苷酸>鱿鱼膏>大蒜素>甜菜碱。其中,0.6%棉粕酶解肽或0.6%酵母核苷酸诱食效果较好,建议作为中华绒螯蟹诱食剂使用。

陈启亮,吴林林,杜小燕,郑崇容,李英文[7](2018)在《多种诱食剂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诱食效果比较》文中认为【目的】评估多种诱食剂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诱食效果,并筛选效果较好的诱食剂。【方法】选取食性分别为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鲫(Carassius auratus)和乌鳢(Channa argus)共3种鱼类,采用迷宫法,将植物性诱食剂陈皮、香草、大蒜素、丁香和甘草,动物性诱食剂蚯蚓粉、鱼溶浆和乌贼粉,以及化学性诱食剂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核苷酸和氨基酸单独或复合地置于迷宫中,记录实验鱼在30min内进入实验区和对照区的次数,评估各种诱食剂的诱食效果。【结果】1)对草鱼的诱食效果最好的诱食剂是核苷酸-甘草,之后依次为丁香-大蒜素-甘草、核苷酸、核苷酸-蚯蚓粉、乌贼粉、蚯蚓粉、氨基酸和DMPT。2)对鲫的诱食效果最好的诱食剂是香草,之后依次为香草-陈皮-大蒜素、氨基酸-核苷酸-DMPT、香草-氨基酸-蚯蚓粉、氨基酸、香草-氨基酸和香草-蚯蚓粉。3)对乌鳢的诱食效果最好的诱食剂是蚯蚓粉-鱼溶浆-乌贼粉,之后依次为鱼溶浆-蚯蚓粉、蚯蚓粉、鱼溶浆、鱼溶浆-DMPT、DMPT、乌贼粉和大蒜素-DMPT-鱼溶浆。【结论】对草鱼、鲫和乌鳢而言,诱食效果最好的单一诱食剂分别是核苷酸、香草和鱼溶浆而复合诱食剂分别是核苷酸-甘草、香草-陈皮-大蒜素和蚯蚓粉-鱼溶浆-乌贼粉。

周爽男,杜学星,彭瑞冰,韩庆喜,蒋霞敏[8](2017)在《不同诱食剂种类对管角螺幼螺摄食、生长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探究管角螺幼螺配合饲料的高效诱食剂,分别选取7种氨基酸、2种含硫有机物和2种动物的提取物诱食剂添加至基础饲料中,对壳高(2.10±0.25)cm、体重(1.05±0.25)g管角螺幼螺进行为期100 d的不同诱食剂投喂效果实验.结果显示:7种氨基酸中,以甘氨酸添加量为0.2%时的摄食率和增重率最大;含硫有机物类诱食剂中,大蒜素以添加量0.15%的效果较佳,甜菜碱以添加量0.6%的效果较佳;动物提取物类诱食剂中,菲律宾蛤仔汁和缢蛏汁添加量均以0.4%时效果最好.11种诱食剂中,以缢蛏汁添加效果最佳,且原料来源广、制作方便,成本低,可大力推广.

易建华,杨凡,聂琴,李彪,胡骏鹏[9](2015)在《水产诱食剂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认为水产诱食剂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产饲料中,能改善饲料适口性,对促进水产动物摄食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诱食剂的作用机理、功能特点及应用效果。

潘训彬,冼健安,寇红岩,王安利,苗玉涛[10](2014)在《水产饲料诱食剂研究》文中认为诱食剂是水产配合饲料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可增强水产动物对人工配合饲料的嗜好性,提高摄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并促进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并大大降低养殖水体的污染。文章对诱食剂的作用方式及主要诱食剂种类和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水产动物诱食剂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二、不同诱食剂对3种鱼类诱食活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诱食剂对3种鱼类诱食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诱食剂的筛选及对黄河鲤鱼生长、免疫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黄河鲤鱼介绍
    1.2 诱食剂的研究现状
    1.3 诱食剂的种类
    1.4 诱食剂作用原理
    1.5 水产诱食剂的研究方法
    1.6 影响诱食剂的诱食作用的因素及注意事项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单一诱食剂的迷宫诱食试验方法
    2.3 复合诱食剂的迷宫诱食试验方法
    2.4 日粮中添加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应用效果的研究
        2.4.1 试验分组及试验饲料
        2.4.2 饲养管理
        2.4.3 样品采集
        2.4.4 指标测定
        2.4.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单一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结果
        3.1.1 DMPT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2 TMAO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3 甜菜碱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4 谷氨酸钠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5 蒜粉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6 酵母粉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7 葡萄糖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8 陈皮粉对黄河鲤鱼的集鱼效果
        3.1.9 八种物质对黄河鲤鱼最佳集鱼效果的比较
    3.2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迷宫诱食结果
    3.3 日粮中添加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应用效果的研究
        3.3.1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生长的影响
        3.3.2 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
        3.3.3 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4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免疫指标的影响
        3.3.5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3.6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肠道形态的影响
4 讨论
    4.1 单体诱食物质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试验
    4.2 复合诱食物质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试验
    4.3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应用效果研究
        4.3.1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4.3.2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
        4.3.3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3.4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免疫指标的影响
        4.3.5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3.6 复合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肠道形态的影响
5 结论、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2)氨基酸类复合诱食剂的筛选及对黄河鲤鱼无鱼粉日粮应用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黄河鲤鱼
    1.2 鱼类的摄食感受系统与诱食机理
    1.3 氨基酸类诱食剂
    1.4 植物性蛋白饲料原料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仪器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动物
    2.2 单体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试验
        2.2.1 试验饲料及加工
        2.2.2 单体氨基酸诱食剂及其浓度梯度
        2.2.3 诱食球的制备
        2.2.4 迷宫装置及试验方法
        2.2.5 诱食效果评价方法
    2.3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试验
        2.3.1 试验饲料及加工
        2.3.2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
        2.3.3 诱食球的制备
        2.3.4 迷宫装置及试验方法
        2.3.5 诱食效果评价方法
    2.4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应用效果的研究
        2.4.1 试验分组
        2.4.2 试验饲料及加工
        2.4.3 饲养管理
        2.4.4 样品采集
        2.4.5 指标测定
        2.4.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体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试验
    3.2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试验
    3.3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应用效果的研究
        3.3.1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生长指标的影响
        3.3.2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
        3.3.3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4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免疫指标的影响
        3.3.5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3.6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4 讨论
    4.1 单体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试验
    4.2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的迷宫诱食试验
    4.3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应用效果的研究
        4.3.1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生长指标的影响
        4.3.2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全鱼营养成分的影响
        4.3.3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3.4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免疫指标的影响
        4.3.5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3.6 复合氨基酸诱食剂对黄河鲤鱼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
5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3)鱼类诱食剂乙偶姻的发酵生产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水产动物诱食剂的研究进展
        1.1.1 水产动物诱食剂的概念及其应用价值
        1.1.2 水产动物诱食剂的主要功能
        1.1.3 水产诱食剂的作用机理
    1.2 产乙偶姻菌株选育的研究进展
        1.2.1 产乙偶姻的常用菌株
        1.2.2 枯草芽孢杆菌的特性
        1.2.3 枯草芽孢杆菌主要用途
        1.2.4 枯草芽孢杆菌代谢产乙偶姻的机理
    1.3 乙偶姻的性质和作用
    1.4 乙偶姻的生产方法
        1.4.1 化学合成法
        1.4.2 乙偶姻的生物合成法
    1.5 提高乙偶姻合成效率的方法
        1.5.1 发酵培养基成分的优化
        1.5.2 发酵条件的优化
    1.6 乙偶姻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7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试剂与仪器
        2.1.1 试验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2 乙偶姻检测方法
        2.2.1 液相条件的确定
        2.2.2 乙偶姻和2,3-丁二醇标准曲线绘制
    2.3 高产乙偶姻菌株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及优化
        2.3.1 菌种及活化
        2.3.2 培养基配方的筛选
        2.3.3 种龄的确定
        2.3.4 最佳发酵周期确定
    2.4 发酵培养基优化试验
        2.4.1 葡萄糖浓度优化
        2.4.2 玉米浆干粉浓度优化
        2.4.3 最佳氮源的筛选
        2.4.4 酵母浸粉浓度浓度优化
        2.4.5 K2HPO4 浓度优化
    2.5 培养条件优化试验
        2.5.1 发酵培养温度的确定
        2.5.2 初始p H的确定
        2.5.3 接种量的确定
        2.5.4 装液量的确定
    2.6 响应面试验优化最佳培养基
        2.6.1 响应面回归模型的建立
        2.6.2 响应面优化验证试验
    2.7 培养基发酵条件优化试验
        2.7.1 发酵液中乙偶姻理化性质研究
        2.7.2 发酵液中乙偶姻酸碱稳定性试验
        2.7.3 发酵液中乙偶姻热稳定性试验
        2.7.4 发酵液中乙偶姻在不同饱和度硫酸铵中的稳定性试验
        2.7.5 有机溶剂对发酵液中乙偶姻稳定性的影响试验
    2.8 低碳胁迫下对枯草芽孢杆菌代谢产乙偶姻及相关基因转录组分析
        2.8.1 低碳胁迫培养基配制
        2.8.2 转录组测序
    2.9 发酵液中乙偶姻的分离提取试验
        2.9.1 减压硅胶柱层析法初步分离纯化发酵液中的乙偶姻
        2.9.2 高效液相法纯化硅胶柱初步分离粗提品中乙偶姻
    2.10 乙偶姻对斑马鱼诱食效果研究
        2.10.1 斑马鱼基础日粮制作
        2.10.2 试验中斑马鱼的饲喂管理
        2.10.3 饲料中乙偶姻不同添加量对斑马鱼的诱食影响
        2.10.4 不同类型诱食剂对斑马鱼的诱食影响
    2.11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乙偶姻检测结果
        3.1.1 色谱柱的确定
        3.1.2 乙偶姻和2,3-丁二醇标准曲线绘制
    3.2 高产乙偶姻菌株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及优化结果
        3.2.1 培养基筛选结果
        3.2.2 最佳接种期及取样期的确定
        3.2.3 葡萄糖浓度优化结果
        3.2.4 玉米浆粉浓度优化结果
        3.2.5 最佳氮源筛选结果
        3.2.6 尿素浓度优化结果
        3.2.7 酵母浸粉浓度优化结果
        3.2.8 K_2HPO_4 浓度优化结果
    3.3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乙偶姻培养基发酵条件优化结果
        3.3.1 温度确定结果
        3.3.2 初始p H确定结果
        3.3.3 接种量确定结果
        3.3.4 装液量确定结果
    3.4 响应面优化结果
        3.4.1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
        3.4.2 响应面验证试验结果
    3.5 枯草芽孢杆菌代谢物乙偶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测定结果
        3.5.1 酸碱稳定性测定结果
        3.5.2 热稳定性测定结果
        3.5.3 硫酸铵稳定性测定结果
        3.5.4 有机溶剂稳定性测定结果
    3.6 低碳胁迫下对枯草芽孢杆菌代谢产乙偶姻及相关基因转录组分析结果
        3.6.1 低碳胁迫下Bacillus subtilis168 枯草芽孢杆菌代谢产乙偶姻
        3.6.2 枯草芽孢杆菌低碳胁迫下下调基因分析
        3.6.3 枯草芽孢杆菌低碳胁迫下上调基因分析
    3.7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中乙偶姻的提取试验结果
        3.7.1 硅胶柱层析初步纯化发酵液中乙偶姻
        3.7.2 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粗提液中的乙偶姻
    3.8 发酵液中乙偶姻诱食效果评定结果
        3.8.1 不同乙偶姻添加量对斑马鱼诱食效果比较
        3.8.2 不同类型诱食剂对斑马鱼诱食效果比较
4 讨论
    4.1 乙偶姻检测
    4.2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乙偶姻培养基主要影响因素优化结果
        4.2.1 葡萄糖浓度对Bacillus Subtilis168 发酵产乙偶姻的影响
        4.2.2 尿素对Bacillus Subtilis168 发酵产乙偶姻的影响
        4.2.3 玉米浆干粉对Bacillus Subtilis168 发酵产乙偶姻的影响
    4.3 发酵液中乙偶姻理化性质稳定性
    4.4 低碳胁迫下枯草芽孢杆菌测序分析
    4.5 乙偶姻作为诱食剂诱食效果讨论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4)饲料中使用甜菜碱和乌贼膏对黑鲷生长与游泳行为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诱食剂在国内外研究过程中的研究现状
    1.3 水产诱食剂的研究方法
        1.3.1 对比试验
        1.3.2 电生理学方法
        1.3.3 数字模拟法
    1.4 鱼类游泳行为的研究
        1.4.1 鱼类游泳行为的研究历史
        1.4.2 鱼类游泳行为的研究方法
    1.5 水产诱食剂的应用价值
    1.6 黑鲷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营养研究进展
        1.6.1 黑鲷的生物学特征
        1.6.2 黑鲷的营养研究进展
    1.7 甜菜碱的介绍
    1.8 乌贼膏的介绍
    1.9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对象
        2.1.2 试验饲料
        2.1.3 试验环境
    2.2 试验方法
        2.2.1 行为试验
        2.2.2 摄食活跃度试验
        2.2.3 样品的采集
        2.2.4 行为数据的收集及其量化
        2.2.5 样品的分析
        2.2.6 行为数据分析
    2.3 试验指标
        2.3.1 摄食试验指标
        2.3.2 饲料指标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诱食剂对黑鲷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3.2 诱食剂对黑鲷幼鱼全鱼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
    3.3 诱食剂对黑鲷幼鱼游泳行为的影响
        3.3.1 摄食量与摄食次数
        3.3.2 诱食剂对黑鲷幼鱼游速的影响
        3.3.3 诱食剂对黑鲷幼鱼转角的影响
        3.3.4 诱食剂对黑鲷幼鱼饱肠胃指数的影响
4 讨论
    4.1 甜菜碱对黑鲷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4.2 甜菜碱对黑鲷幼鱼全鱼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
    4.3 乌贼膏对黑鲷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
    4.4 乌贼膏对黑鲷幼鱼全鱼肌肉营养组成的影响
    4.5 诱食剂对黑鲷幼鱼摄食活跃度的影响
5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5)红火蚁诱饵胶囊剂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红火蚁的起源与分布
    1.2 红火蚁的危害
        1.2.1 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危害
        1.2.2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1.2.3 对公共设施的危害
        1.2.4 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
    1.3 红火蚁的防治
        1.3.1 生物防治
        1.3.2 物理防治
        1.3.3 化学防治
    1.4 胶囊剂在农业上的应用概述
    1.5 胶囊剂的防潮性
    1.6 立题依据、研究思路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昆虫及饲养
        2.1.2 主要仪器及实验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胶囊壳主要材质的筛选
        2.2.2 红火蚁引诱剂的筛选
        2.2.3 胶囊壳防潮辅料的筛选
        2.2.4 红火蚁诱饵胶囊壳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的测定
        2.2.5 红火蚁诱饵胶囊壳填充饵料的室内毒力测定
        2.2.6 胶囊壳和胶囊剂的理化性质测定
        2.2.7 田间试验
    2.3 数理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胶囊壳主要材质的筛选
    3.2 红火蚁引诱剂的筛选
    3.3 组成胶囊壳的诱食剂的吸湿性和防潮辅料的筛选
    3.4 各胶囊材料质量浓度对胶囊壳成囊性的影响试验结果
        3.4.1 明胶浓度对胶囊壳成囊性的影响
        3.4.2 甘油浓度对胶囊壳成囊性的影响
        3.4.3 柠檬酸三乙酯浓度对胶囊壳成囊性的影响
        3.4.4 玉米粉浓度对胶囊壳成囊性的影响
        3.4.5 鱼粉浓度对胶囊壳成囊性的影响
        3.4.6 花生酱浓度对胶囊壳成囊性的影响
        3.4.7 甘露醇浓度对胶囊壳成囊性的影响
        3.4.8 山梨酸钾浓度对胶囊壳成囊性的影响
        3.4.9 玉米香精浓度对胶囊壳成囊性的影响
    3.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6 红火蚁诱饵胶囊壳填充饵料的室内毒力测定
    3.7 胶囊壳的理化性质
        3.7.1 胶囊壳的厚度测定
        3.7.2 胶囊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拉伸长度和断裂伸长率测定
        3.7.3 胶囊膜的显微结构观察
        3.7.4 溶解性测定
        3.7.5 防霉性试验
    3.8 田间试验结果
        3.8.1 红火蚁诱饵胶囊剂在田间的应用
        3.8.2 荧光素在红火蚁间的传导性试验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红火蚁诱饵胶囊壳主要材质的选择研究
        4.2.2 诱食剂对红火蚁的引诱性
        4.2.3 红火蚁诱饵胶囊壳防潮辅料的筛选
        4.2.4 红火蚁诱饵胶囊剂的防霉性效果
        4.2.5 红火蚁诱饵胶囊剂的田间应用
        4.2.6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科研、参加学术活动和获奖情况

(7)多种诱食剂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诱食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基础饲料及诱食剂原料
    1.3 实验装置
    1.4 诱食球制作
    1.5 实验方法
    1.6 诱食效果评价方法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单一和复合诱食剂对草鱼的诱食效果
        2.1.1 单一诱食剂对草鱼的诱食效果
        2.1.2 复合诱食剂对草鱼的诱食效果
    2.2 单一和复合诱食剂对鲫的诱食效果
        2.2.1 单一诱食剂对鲫的诱食效果
        2.2.2 复合诱食剂对鲫的诱食效果
    2.3 多种诱食剂对乌鳢的诱食效果
        2.3.1 单一诱食剂对乌鳢的诱食效果
        2.3.2 复合诱食剂对乌鳢的诱食效果
3 讨论与结论
    3.1 单一诱食剂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诱食效果
    3.2 复合诱食剂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诱食效果

(9)水产诱食剂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水产诱食剂的作用机理
2 水产诱食剂的功能特点
3 水产诱食剂的种类及应用
4 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10)水产饲料诱食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作用方式
    1.1 通过视觉
    1.2 通过味觉
    1.3 通过嗅觉
2 主要诱食剂
    2.1 风味氨基酸
    2.2 甜菜碱
    2.3 DMPT
    2.4 其它种类
3 研究展望

四、不同诱食剂对3种鱼类诱食活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诱食剂的筛选及对黄河鲤鱼生长、免疫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D]. 房婷婷.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氨基酸类复合诱食剂的筛选及对黄河鲤鱼无鱼粉日粮应用效果的研究[D]. 李享.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3]鱼类诱食剂乙偶姻的发酵生产与应用研究[D]. 毛林静.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4]饲料中使用甜菜碱和乌贼膏对黑鲷生长与游泳行为影响[D]. 钟志文. 浙江大学, 2020(01)
  • [5]红火蚁诱饵胶囊剂及应用技术研究[D]. 谢锋.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6]五种诱食剂对中华绒螯蟹诱食效果的研究[J]. 程慧慧,蒋广震,郑肖川,许晨远,孙存鑫,张定东,刘文斌. 水生生物学报, 2019(02)
  • [7]多种诱食剂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诱食效果比较[J]. 陈启亮,吴林林,杜小燕,郑崇容,李英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8]不同诱食剂种类对管角螺幼螺摄食、生长的影响[J]. 周爽男,杜学星,彭瑞冰,韩庆喜,蒋霞敏.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7(06)
  • [9]水产诱食剂的应用与研究[J]. 易建华,杨凡,聂琴,李彪,胡骏鹏. 中国饲料, 2015(05)
  • [10]水产饲料诱食剂研究[J]. 潘训彬,冼健安,寇红岩,王安利,苗玉涛. 饲料工业, 2014(14)

标签:;  ;  ;  ;  ;  

不同诱食剂对三种鱼的诱食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