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农技信息官作用促进地方“三农”发展

充分发挥农技信息官作用促进地方“三农”发展

一、发挥农技信息员作用 促进当地“三农”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胡鑫[1](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强调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三农”工作作出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战略部署。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乡村人才资源开发,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目前,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滞后的众多原因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乡村人才队伍发展瓶颈制约,这就为农业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课题。论文采用比较研究、系统分析、规范研究等方法,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探寻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探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具体来说,论文由以下六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是绪论。这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等问题。第二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概述。这一章首先对人力、人才、人力资本、人才资源、人才支撑体系等概念进行了释义;其次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最后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制约,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所拥有的机遇。第三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即乡村发展与城乡空间正义相关联、人才作用的发挥要立足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最充沛的人才储备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即农业农村现代化攸关国计民生、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要通过教育挖掘培养乡村人才;国外学者的相关思想,即人力资本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源泉、人力资本获得需要后天的投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即以农为本思想、政以才治思想、养护农民思想。第四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在释义和阐述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紧迫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释义和阐述乡村专业人才内涵、类型、作用以及乡村振兴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重要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释义和阐述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返乡创业浪潮、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合理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在释义和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科技人才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乡村振兴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客观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在阐述社会各界内涵、社会各界是乡村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社会各界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载体、乡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必然性等问题的基础上,强调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第五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包括实施阳光工程、实施雨露计划、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包括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实施乡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打造“星创天地”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包括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包括公民个人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鼓励引导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群团组织发挥人才优势支持乡村振兴、行业部门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振兴。第六章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包括建立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即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以“半农半读”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即城乡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区域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校地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建立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即教师定期服务乡村、医生定期服务乡村、科技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文化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即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才兼职取酬、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职务(称)评聘;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即增加财政涉农资金、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总之,通过系统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在系统梳理了人力、人才、人才资本、人才资源等概念基础上,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具体维度,全面阐释了人才支撑体系概念。二是论文以各类人才资源为研究主体,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实践路径。三是论文完整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王国杰[2](2020)在《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现代农业要进一步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因此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它可以强化农业经济的可控性,而且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科技的建设和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关键性作用。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建设还不够全面和系统,因此为了使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尽快完善和顺利推进,本文研究并分析了现阶段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总结分析国内外研究者对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的理解以及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通过理论与数据的结合分析出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希望可以为焦作市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出一份绵薄之力。本文釆用文献分析、系统分析、数据分析法,然后定性、定量的进行分析,又以对比分析以及规范分析的方法再配合实地调研总结数据的方式,以焦作市六个市县为试点进行问卷调查,本文共随机给六个市县发放调查问卷600份,然后回收的有效问卷共有5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7.67%,可以顺利进行研究。本文参阅了国内外各种相关文献,统计了农业农产各类相关数据,分析焦作市农业发展现状、根据问卷调研得到的数据,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焦作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理论和数据结合分析之后,本研究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一)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力度不大。政府主导作用不是太明确,建设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不充足,而且农民的综合素质也较低。(二)农业信息发展不完善。主要是农业信息化的程度不够高,农业信息资源网缺乏有效整合和管理,农户的需求跟服务平台提供的农业信息有偏差。(三)农业信息化的基础配备不完整。首先是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不合理,然后是在建设中各类专业人才不足。(四)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因此,要加速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坚持创新发展的基础之上,针对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发展方法之后,提出以下对策:首先要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有组织有计划的协调开展工作,加大并引导农企、商企等各界的资金投入,营造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文化氛围,经过学习培训来提升农户们的综合性素质。系统化整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体系,进而提高农业信息化的程度,并要完善农业信息化的整合和管理,加大宣传和推广,随时了解农民需求实时更新农业信息。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基础配备,吸引和培养农技、农信等科学人才,完善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服务。切实抓好由省到市再到县最后精准到村到户的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工作,积极探索农业信息服务与农技推广相结合的方法等等。

杜宇[3](2020)在《黑龙江省益农信息社建设与服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为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希望通过修好覆盖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信息高速公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在此背景下,对“信息进村入户”的载体“益农信息社”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必要性和及时性。目前,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正在整省推进示范过程中,国内针对益农信息社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农业大省黑龙江为例,通过分析文献以及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益农信息社建设和服务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对深入认识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的意义,充分发挥益农信息社效用,探索农业农村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研究在梳理信息与信息化的起源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数字鸿沟现象、农业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模式、农村信息需求与供给等方面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益农信息社整体建设概况、选址分布、信息员群体特征、服务对象的需求、满意度、使用意愿等角度,调研分析黑龙江省益农信息社建设和服务现状。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并提出益农信息社在建设和开展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典型省份经验,提出对策和建议,为黑龙江省有针对性地完善益农信息社,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黑龙江省高效建成了覆盖全省的村级益农信息社,依托益农信息社开展的公益、便民、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等四类服务取得了初步成效。由于缺乏有效机制,以及宣传推广效力、培训转化率和服务创新不足,黑龙江省益农信息社建设与服务存在部分信息社选址局限长远发展、缺少可持续持的服务保障、信息员能力不足制约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参与度欠佳、服务缺少差异化等5方面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提升益农信息社服务质量并实现服务可持续,益农信息社建设和服务相关主体和服务对象,可分别从重视机制建设、扶持站点运营、制定公益服务目录、树立典型示范;全面深入调研、建立可持续运营服务模式、完善综合平台功能、注重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优化宣传方式方法;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升信息利用能力,如实反馈对于益农信息社的服务评价,反映合理服务需求的建议等方面着手,形成合力促进益农信息社发展,保障覆盖全省的益农信息社网络稳健运行,彻底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进而满足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个性化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段慧[4](2020)在《巴彦淖尔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小康社会全面化的基石。随着2020年的到来,“两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十三五规划”临近尾声,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性的增长。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大幅提高,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建设更符合时代与地域要求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势在必行。然而,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已不适应当前生产力,因此,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完善改进当今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要搭建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合作社等与农牧民的桥梁,促进农业经济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实现科技落地,为农牧民增产增收。巴彦淖尔市着力推广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力求更好地使用科学技术和信息服务来解决农业中的实际问题。然而,由于服务理念、流程与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不完善,巴彦淖尔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较多的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整体上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思路开展相关研究。首先从实际的基层工作中发现了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艰难推行并且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其次,通过对相关课题的理论分析,梳理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有关概念与理论,分析了巴彦淖尔市星火科技12396的发展现状,研究了当地农业科技信息基础网络及服务平台,并通过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农牧户与科技工作者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效果评价。在此基础上,全面剖析当前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内容,即从人员、基础投入、管理、供需、技术五个角度分析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主要从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对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保障。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使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涉农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研与实际访谈,明确当前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问题实质与具体原因,据此得出相应解决方案。希望本文研究可为提高农牧区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破解科技信息入户难即科技服务深入到农牧民“最后一公里”的重大难题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帮助。

白培基[5](2020)在《基于智能化和云服务的益农信息社运营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益农信息社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之一。河南省益农信息社已经从最初的集中建设时期转换为试运营的全新时期,运营方农信通集团在积极寻找可持续运营的模式和可共赢的资源。针对当前益农信息社经营不能持续盈利以及当前运营模式过于依赖政府资源,经营灵活性低的问题,本文以河南省益农信息社为研究对象,并重点对鲁山县益农信息社进行调研和走访。通过对河南省益农信息社当前的运营规模、运营模式、盈利情况、服务与服务对象、问题诉求等农村科技服务要素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量,同时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并实地调查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真实的体会当前益农信息社的运营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运营模式建议。河南现行的运营模式较为适合目前发展的需要,更加多样化运营模式的参与,成为了可持续、可复制和可盈利运营的必要条件。针对当前基于智能化和云服务的河南省益农信息社运营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服务商参与运营的模式,最大程度的发挥基层益农信息社的作用,做到长久盈利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鲁山县益农信息社实际站点运营案例的分析结合69份调查问卷和实地的调研访谈,90%的益农信息社愿意尝试新的运营模式,并且在个别村镇已经试点成功,进一步说明了新的运营模式的有效性。

郑玲玲[6](2019)在《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以衢州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对促进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对农业现代化建设、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农民了解和掌握先进农业技术以及获取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建设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总体上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还不健全,相关问题依然存在。本文旨在探讨社会资本理论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之间的关系,从社会资本理论的三个维度入手,通过文献法、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分析了其对衢州市农民信箱的影响,突出了社会资本对于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重要性,通过社会资本理论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调研发现,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面临着缺乏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缺失、农户社会网络狭窄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析,发现信任资本、规范资本、网络资本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重要影响,提出加强社会信任、提高社会规范、拓宽社会网络等建议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石晓玲[7](2019)在《江西省益农信息社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益农信息社是江西省推动农业信息化和发展智慧农业的一个重要平台,建设益农信息社对于推动江西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益农信息社也是江西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重要载体和核心,深入探索益农信息社的建设是推进江西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关键步骤。本文在参考众多学者对益农信息社的研究基础上,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为理论基础,使用定量分析法对江西省益农信息社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政府对益农信息社的总体概况、益农信息社的运营情况、益农信息社的电子商务平台情况、益农信息社在建设过程中提供的服务情况四个方面对益农信息社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现状分析可以得出,江西省益农信息社整体建设数量较多,但区域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益农信息社电子商务平台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帮助农民实现了产品的买卖;在提供的服务方面,公益服务、便民服务、培训体验服务不断延伸到江西省的各个乡村和农户中。其次,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西省益农信息社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江西省益农信息社存在政府支持效果欠佳、益农信息社地区建设不平衡、益农信息社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农民参与程度较低四个方面的问题。益农信息社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江西省益农信息社的长期建设。最后,针对益农信息社在江西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设,包括加大政府对益农信息社的支持力度、促进益农信息社地区建设均衡发展、提高益农信息社服务人员的能力、加强农民对益农信息社的认识四个方面,从而进一步提升江西省益农信息社的整体建设水平。

王锦雁[8](2019)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研究 ——以贵州省N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学习和就业,大幅减少了农村务农劳动力,农村呈现出“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的现象,影响着乡村的繁荣发展。为积极应对农村“人才荒”的问题,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就地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10月,在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指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必须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1月9日,农业部出台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对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再次强调,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以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显然,培育高素质、会经营、懂技术、有文化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了新时代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乡村振兴和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首先立足于乡村需要大量新型职业农民的这一基本国情下,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为切入点,梳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梳理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国家要求,即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障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政策梳理。其次,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各个结构进行拆解、分析、检验和重组,形成能够良好测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卷和访谈提纲。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获得更加详细深入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录,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着培育主体单一、培育内容保守、培育方式形式化、培育对象层次偏低、评价机制不完善和培育保障不充分等问题。最后,结合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问题,结合国外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探讨和反思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解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提升的实现路径,即:加快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共同培育的制度、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更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建立完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价体系和深入拓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障制度。总之,本文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入手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国家诉求,结合学术资料,对分析政策文本得到的结论进行分析;结合贵州省N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获得更加客观的一手资料,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改善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意见。然而,由于该研究较为复杂、庞大,既有大量的文献研究工作,也有复杂的实践工作。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文化程度不尽相同,他们在回答问卷时对问题的理解有所偏差或者就“敏感”问题的回答采取了防御机制,使回答失真。因此,本研究在后期完善中一方面要努力扩大样本量,获得更广泛的资料,使研究结果更加具有可靠性。另一方面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每个环节进行更加精准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形成更加系统的且针对性更强的对策。

邓敏芳[9](2017)在《广东省高州市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之研究 ——以惠农信息社为例》文中认为如今的信息时代,农村地区的贫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归咎为信息的贫困。解决农村地区的信息服务问题对于农村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惠农信息社作为广东省信息进村入户的服务载体,在推动广东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高州市作为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市,又是省首批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市),申请建设了77个惠农信息社。本文以高州市惠农信息社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内外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现有典型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通过实地走访多个典型属性的惠农信息社,对负责信息社的36个信息员进行信息行为,信息社建设状况相关的访谈,并随机对信息社覆盖区域的330个农户进行有关信息需求,信息获取行为,对惠农信息社看法等的问卷调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高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类型,农业龙头企业类型,政府农推机构类型,村级综合服务站类型的惠农信息社信息服务模式现状。通过分析高州市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以满足农户信息需求为宗旨,立足高州市农村发展实际状况,提出高州市惠农信息社信息服务模式的完善原则和对应措施,试图在提升高州市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的同时,为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相关政府部门在新时期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提供决策依据。经过文献搜集,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等相关研究发现,尽管整体而言高州市惠农信息社的信息服务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一致,信息员队伍人才欠缺,农户信息意识薄弱,信息服务手段缺乏反馈机制等问题。本文提出要以整体化,针对性,便利性为原则,通过强化政府主导职能,增强内容分类指导性,提高信息源服务质量,加强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农户信息需求以及建立信息服务反馈机制措施,完善高州市惠农信息社信息服务模式,加快高州市农村信息化进程。

郑华玺[10](2017)在《台州农行“三农”服务与政府支持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稳步向前推进,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党和政府仍十分关注“三农”问题,这也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如何缓解现阶段“三农”问题突出的矛盾和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的现状,这就需要政府的统筹协调和金融机构的积极配合。农业银行股改后属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将自身主动定位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参与者,以“三农”服务作为自身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有机制改革、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支农产品、简化信贷流程为抓手,充分展现作为国有大行在经营、渠道、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做细做实“三农”金融服务。当前台州农行针对“三农”金融服务成果明显,例如针对社保农户专门推出“社保卡分期”业务,为一些暂时无法缴足社保资金的农户提供了保障;设立多个“金穗惠农通服务网点”,服务网络覆盖多个行政村;对现有组织架构进行改革,设立专职的“三农”业务部门,在业务授权、绩效考评、奖励政策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细化地改革。本论文以台州农行为例,拟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来初步探究台州农行“三农”服务与政府支持的关系,为台州农行在今后“三农”服务中提供一些借鉴。论文以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为主,结合文献研究法与实地调研法的优势,首先从宏观上对台州农行“三农”服务发展现状进行描述,结合地方政府支农做法及成效剖析和实地调查问卷分析,了解农户金融服务需求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从政府支农职能模糊、配套政策缺失、创新力度不足、储蓄资金外流等原因和农行金融供给不足、行际建设失衡、现有资源短缺、准入标准过高等原因着手,探究农行“三农”服务困境和阻滞产生的根本成因。最后结合相关理论依据,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及措施: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加强改革扶持力度,不断促进相关体系的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信用保障机制,完善农村信用条件;同时也要加强金融监管政策建设,实现区别考核制度。农行也要以金融服务支持、金融业务创新、风险防范机制等为有效抓手,以此更好地保障“三农”服务的健康发展。

二、发挥农技信息员作用 促进当地“三农”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挥农技信息员作用 促进当地“三农”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概述
    2.1 相关概念阐释
        2.1.1 人力
        2.1.2 人才
        2.1.3 人力资本
        2.1.4 人才资源
        2.1.5 人才支撑体系
    2.2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2.2.1 产业兴旺
        2.2.2 生态宜居
        2.2.3 乡风文明
        2.2.4 治理有效
        2.2.5 生活富裕
    2.3 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支撑的诉求
        2.3.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制约
        2.3.2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挑战
        2.3.3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机遇
第3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思想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1.1 乡村发展与城乡空间正义相关联
        3.1.2 人才作用的发挥要立足社会实践
        3.1.3 人民群众是最充沛的人才储备库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2.1 农业农村现代化攸关国计民生
        3.2.2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
        3.2.3 要通过教育挖掘培养乡村人才
    3.3 国外学者相关思想
        3.3.1 人力资本核心是提高人口素质
        3.3.2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源泉
        3.3.3 人力资本获得需要后天的投资
    3.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3.4.1 以农为本思想
        3.4.2 政以才治思想
        3.4.3 养护农民思想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4.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4.1.1 职业农民
        4.1.2 新型农民
        4.1.3 新型职业农民
        4.1.4 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紧迫性
    4.2 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4.2.1 乡村专业人才
        4.2.2 乡村专业人才的类型
        4.2.3 乡村专业人才的作用
        4.2.4 乡村振兴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4.3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4.3.1 农民工
        4.3.2 新生代农民工
        4.3.3 农民工返乡创业浪潮
        4.3.4 乡村振兴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合理性
    4.4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4.4.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4.2 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
        4.4.3 科技人才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
        4.4.4 乡村振兴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客观性
    4.5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4.5.1 社会各界
        4.5.2 社会各界是乡土人才队伍的新鲜血液
        4.5.3 社会各界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载体
        4.5.4 乡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的必然性
第5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5.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
        5.1.1 实施阳光工程
        5.1.2 实施雨露计划
        5.1.3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5.1.4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5.2 加强乡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5.2.1 实施特岗教师计划
        5.2.2 实施“三支一扶”计划
        5.2.3 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
        5.2.4 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
        5.2.5 实施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5.3 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的路径
        5.3.1 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行动计划
        5.3.2 实施乡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
        5.3.3 打造“星创天地”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5.4 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路径
        5.4.1 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5.4.2 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
        5.4.3 实施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
        5.4.4 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
    5.5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的路径
        5.5.1 公民个人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5.5.2 鼓励引导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5.5.3 群团组织发挥人才优势支持乡村振兴
        5.5.4 行业部门利用资源优势推进乡村振兴
第6章 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6.1 建立多种方式并举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6.1.1 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
        6.1.2 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6.1.3 以“半农半读”接受农业职业教育
    6.2 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
        6.2.1 城乡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6.2.2 区域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6.2.3 校地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
    6.3 建立城市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6.3.1 教师定期服务乡村
        6.3.2 医生定期服务乡村
        6.3.3 科技人才定期服务乡村
        6.3.4 文化人才定期服务乡村
    6.4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6.4.1 科技成果转化收益
        6.4.2 科技人才兼职取酬
        6.4.3 农技推广服务绩效纳入职务(称)评聘
    6.5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6.5.1 增加财政涉农资金
        6.5.2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6.5.3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2)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农业信息化相关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信息及信息化
        2.1.2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2.2 信息化与农业信息化的关系
    2.3 农业信息化的特征
    2.4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第三章 河南省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3.1 河南省基本概况
    3.2 河南省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3.2.1 农产量发展现状
        3.2.2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3.3 焦作市基本概况
    3.4 焦作市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3.5 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3.5.1 农业信息化网点及平台建设情况
        3.5.2 通讯设施建设情况
        3.5.3 监管机制和检测体系项目建设情况
        3.5.4 农业信息推广机构及人员情况
        3.5.5 农民人才培养成效
    3.6 焦作市农业信息化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3.6.1 问卷调查设计
        3.6.2 数据分析
第四章 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力度不大
        4.1.1 政府主导作用不明确
        4.1.2 发展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不足
        4.1.3 农民综合素质低
    4.2 农业信息发展不完善
        4.2.1 农业信息化的程度不够高
        4.2.2 农业信息资源网缺乏有效整合和管理
        4.2.3 农户对农业信息的需求有偏差
    4.3 农业信息化的基础配备不完整
        4.3.1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
        4.3.2 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4.4 农业信息化平台推广不到位
第五章 促进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优化措施
    5.1 加大焦作市农业信息化的主体力度
        5.1.1 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
        5.1.2 加大并引导农商资金投入
        5.1.3 营造现代农业文化,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5.2 完善农业信息体系
        5.2.1 提高农业信息化的程度
        5.2.2 提高农业信息化的整合与管理
        5.2.3 针对农户需求提供信息
    5.3 完善农业信息化的基础配备
        5.3.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3.2 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引入和培养
    5.4 完善农业信息平台
        5.4.1 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5.4.2 完善农业信息化平台的推广途径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黑龙江省益农信息社建设与服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信息化
        2.1.2 农村信息化
        2.1.3 信息进村入户
        2.1.4 益农信息社
        2.1.5 数字鸿沟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需要层次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益农信息社建设与服务情况分析
    3.1 益农信息社建设情况
        3.1.1 建设概况
        3.1.2 益农信息社选址分布
        3.1.3 益农信息社信息员构成
    3.2 益农信息社服务情况
        3.2.1 服务类型及内容
        3.2.2 服务成效
        3.2.3 服务需求与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3.3 益农信息社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益农信息社建设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益农信息社建设与服务存在的问题
        4.1.1 选址分布局限发展
        4.1.2 缺乏后续服务保障
        4.1.3 信息员能力不足
        4.1.4 服务参与度欠佳
        4.1.5 服务缺少差异化
    4.2 主要原因分析
        4.2.1 缺乏有效机制
        4.2.2 宣传推广不足
        4.2.3 信息员培训转化率不高
        4.2.4 服务创新不足
    4.3 本章小结
5 国内主要省份益农信息社建设运营服务经验启示
    5.1 辽宁省益农信息社建设运营服务情况
    5.2 吉林省益农信息社建设运营服务情况
    5.3 江西省益农信息社建设运营服务情况
    5.4 经验总结与启示
    5.5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益农信息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加强管理和支持力度
    6.2 运营和服务企业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6.3 服务对象加强信息社服务利用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巴彦淖尔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1.3.2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资料来源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相关概念、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科技
        2.1.2 农业信息服务
    2.2 相关理论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无缝隙政府理论
3 巴彦淖尔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3.1 巴彦淖尔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的基本情况
        3.1.1 巴彦淖尔市星火科技12396的发展现状
        3.1.2 巴彦淖尔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3.1.3 农业科技信息基础网初步形成并逐步延伸
        3.1.4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
    3.2 巴彦淖尔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效果评价
        3.2.1 农牧户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效果评价
        3.2.2 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效果评价
4 巴彦淖尔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发展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推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困境
        4.1.1 基层从业人员的组织与管理问题
        4.1.2 农业科技信息网络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4.1.3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管理过程成本过高
        4.1.4 农业科技信息化技术与农民需求不匹配
        4.1.5 农业科技信息化技术复杂性问题
    4.2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发展推行困难的原因
        4.2.1 特殊的地理条件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影响
        4.2.2 利益机制不健全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影响
        4.2.3 相关法律制度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影响
        4.2.4 农民科技信息化理念滞后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有效应用的影响
        4.2.5 从业人员相关专业技能的落后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影响
5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改进措施
    5.1 优化基层从业人员组织管理
    5.2 优化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
    5.3 优化重组星火科技12396服务体系
    5.4 建立技术与用户(农民)需求相适应的组织机制
    5.5 复杂技术指导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5.6 制度机制保障高素质农业科技队伍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基于智能化和云服务的益农信息社运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运营现状
        1.2.1 国外农村信息化发展运营现状
        1.2.2 国内农村信息化发展运营现状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基本概念
        1.3.2 农村信息化模式
    1.4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思路及对象
        1.4.2 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南省益农信息社运营现状
    2.1 河南省信息化发展介绍
        2.1.1 河南省概况
        2.1.2 人口结构分布
        2.1.3 信息化网络建设规模
        2.1.4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历程
    2.2 河南省益农信息社建设
        2.2.1 河南省益农信息社发展历程
        2.2.2 河南省益农信息社运营模式
    2.3 河南省益农信息社运营情况
        2.3.1 益农信息社分类
        2.3.2 益农信息社运营效果
        2.3.3 益农信息社运营中的问题及展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河南省益农信息社运营模式探索
    3.1 调查问卷分析
        3.1.1 鲁山县益农信息社现场调研
        3.1.2 益农信息社经营者情况分析
        3.1.3 益农信息社运营情况分析
        3.1.4 益农信息社运营模式创新思考
    3.2 益农信息社运营模式重建分析
        3.2.1 益农信息社创新运营模式
        3.2.2 益农信息社运营模式的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南省益农信息社运营模式案例分析
    4.1 河南省鲁山县益农信息社运营案例
        4.1.1 鲁山县圣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
        4.1.2 鲁山县土门乡益农信息社促“电商进村”
    4.2 鲁山县益农信息社案例分析
        4.2.1 专业合作社运营模式分析
        4.2.2 电商模式案例分析
    4.3 省内其他代表性的益农信息社运营案例
        4.3.1 河南省焦作市新大地牧业有限公司
        4.3.2 河南省济源市枣庙村益农信息社
    4.4 益农信息社创新运营模式案例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5.1 全文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工作

(6)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以衢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路线和方法
        1.4.1 研究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与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信息及信息化
        2.1.2 农业信息服务
        2.1.3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资本理论
        2.2.2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2.2.3 农业推广理论
3 衢州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现状
    3.1 衢州市现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
    3.2 农民信箱在“社会信任”的运行现状
    3.3 农民信箱在“社会规范”的运行现状
    3.4 农民信箱在“社会网络”的运行现状
4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缺乏“社会信任”
        4.1.1 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缺乏信任
        4.1.2 农户与农技工作人员、专家学者互相缺乏信任
        4.1.3 农户对市场信息认识不足
    4.2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缺乏“社会规范”
        4.2.1 农业培训不规范
        4.2.2 农业服务管理不规范
        4.2.3 农业科技组织服务不规范
    4.3 社会网络影响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服务效率
        4.3.1 农户“社会网络”狭窄
        4.3.2 科研院校与小农户“网络”关系弱
        4.3.3 农户反馈“网络”需加强
5 社会资本理论下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5.1 信任资本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影响
        5.1.1 农技服务平台知名度低,缺乏农户信任
        5.1.2 农户与农技专家缺乏交流,影响信任
        5.1.3 市场信息瞬息万变
    5.2 规范资本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影响
        5.2.1 农业培训缺规范
        5.2.2 责任规范不明确
        5.2.3 农技服务人员规范缺乏
    5.3 网络资本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影响
        5.3.1 信息渠道狭窄
        5.3.2 科研院校合作不够
        5.3.3 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
6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完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的建议
    6.1 加强社会信任
        6.1.1 树立成功典型,增强社会信任
        6.1.2 加强农户与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信任
        6.1.3 协助农户利用好市场信息
    6.2 提高社会规范
        6.2.1 规范农业培训
        6.2.2 资金支持,规范农户与农技人员责任
        6.2.3 完善农业科技组织服务人员工作规范
    6.3 拓宽社会网络
        6.3.1 拓宽农户信息渠道
        6.3.2 鼓励部门协作,促进农业发展
        6.3.3 加强农户反馈,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
7.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江西省益农信息社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案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存在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1.3.1 存在的创新之处
        1.3.2 存在的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农业信息化研究
        2.1.2 农民信息获取研究
        2.1.3 益农信息社的定义研究
        2.1.4 益农信息社的建设研究
        2.1.5 国内外研究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农产品市场营销理论
3 江西省益农信息社建设现状分析
    3.1 政府对益农信息社的总体概况
        3.1.1 益农信息社的相关政策
        3.1.2 益农信息社的建设标准
        3.1.3 益农信息社的功能
        3.1.4 益农信息社的运行机制
        3.1.5 益农信息社的建设任务数量
    3.2 益农信息社的运营情况
        3.2.1 建设运营主体
        3.2.2 建设运营规模
    3.3 益农信息社的电子商务平台情况
        3.3.1 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3.3.2 益农信息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3.4 益农信息社提供的服务情况
        3.4.1 公益服务
        3.4.2 便民服务
        3.4.3 培训体验服务
4 江西省益农信息社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4.1 政府支持效果欠佳
        4.1.1 政府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4.1.2 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4.2 益农信息社地区建设不平衡
        4.2.1 益农信息社建设地区数量分布不平衡
        4.2.2 益农信息社地区运营服务平台建设不平衡
    4.3 益农信息社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4.3.1 信息员自身水平有待提高
        4.3.2 信息员与村民沟通有待加深
    4.4 农民参与程度较低
        4.4.1 农民自身水平较低
        4.4.2 农民对益农信息社缺乏了解
5 江西省益农信息社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加大政府对益农信息社的支持力度
        5.1.1 完善政府的管理机制
        5.1.2 拓宽政府对益农信息社的融资渠道
    5.2 促进益农信息社地区建设均衡发展
        5.2.1 均衡益农信息社地区建设数量分布
        5.2.2 统筹发展地区运营服务平台建设
    5.3 提高益农信息社服务人员的能力
        5.3.1 注重对信息员的相关培训
        5.3.2 加强信息员与农民之间的沟通
    5.4 加强农民对益农信息社的认识
        5.4.1 加大益农信息社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5.4.2 增加农村在益农信息社方面宣传活动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研究 ——以贵州省N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农民
        1.6.2 职业农民
        1.6.3 新型农民
        1.6.4 新型职业农民
    1.7 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
        1.7.1 创新之处
        1.7.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论基础及政策依据
    2.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理论基础
        2.1.1 人力资本理论
        2.1.2 乡村教育理论
    2.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依据
        2.2.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与分析
        2.2.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多元化
        2.2.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与时俱进
        2.2.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多样化
        2.2.5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主要来自农村
        2.2.6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价涉及培育主体和政府
        2.2.7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障围绕农业和农民
第3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案例分析
    3.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查分析
        3.1.1 研究样本
        3.1.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描述性统计分析
        3.1.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测量量表综合信度分析
        3.1.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测量量表综合效度分析
    3.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多样性不明显
        3.2.1 官方培育主体占据绝对优势
        3.2.2 民间机构处于弱势地位
    3.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更新机制不足
        3.3.1 基本能力的培育有所欠缺
        3.3.2 综合素养的培育重视不够
    3.4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针对性较弱
        3.4.1 培育模式陈旧
        3.4.2 培育方法缺乏实践与指导
    3.5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层次不高且范围窄
        3.5.1 培育对象比重不均
        3.5.2 培育对象类型单一
    3.6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3.6.1 缺乏跟踪评价
        3.6.2 评价忽视培育质量
    3.7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障不足
        3.7.1 资源保障不充分
        3.7.2 人才保障机制欠缺
第4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升建议
    4.1 加快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共同培育制度
        4.1.1 官方组织方面
        4.1.2 民间机构方面
    4.2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更新机制
        4.2.1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能力
        4.2.2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核心素养
    4.3 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
        4.3.1 完善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4.3.2 恰当运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法
    4.4 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范围
        4.4.1 培育对象身份选择应有侧重
        4.4.2 拓展培育对象类型
        4.4.3 关注新生型培育对象
    4.5 建立完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价体系
        4.5.1 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跟踪评价
        4.5.2 健全新型职业农民评价反馈机制
    4.6 深入拓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障
        4.6.1 加大资源保障力度
        4.6.2 重视人才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广东省高州市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之研究 ——以惠农信息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述评
    2.2 国内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述评
3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概述
    3.1 农村信息服务的相关界定
        3.1.1 农村信息服务的内涵
        3.1.2 农村信息服务的构成要素
        3.1.3 农村信息服务的特征
        3.1.4 农村信息服务的功能
    3.2 农村信息服务相关理论基础
        3.2.1 信息行为学基础
        3.2.2 信息需求
    3.3 农村信息服务的模式和种类
        3.3.1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内涵
        3.3.2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构成要素
        3.3.3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功能
        3.3.4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类型
4 高州市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
    4.1 高州市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的现状调查
        4.1.1 调查问卷
        4.1.2 实地走访
    4.2 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中农户的现状分析
    4.3 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中信息员的现状分析
    4.4.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的类型的现状分析
        4.4.1 合作社类型的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
        4.4.2 龙头企业类型的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
        4.4.3 政府农推机构类型的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
        4.4.4 村级综合服务站类型的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
5 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存在问题之分析
    5.1 地区信息化程度不一致,基础设施不完善
    5.2 信息服务内容的局限性
    5.3 信息员队伍人才缺乏,素质不高
    5.4 农户信息意识薄弱
    5.5 信息服务手段缺乏反馈机制
6.对高州市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所存在问题的完善建议
    6.1 高州市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的完善原则
        6.1.1 整体化原则
        6.1.2 针对性原则
        6.1.3 便利性原则
    6.2 高州市惠农信息社服务模式的完善措施
        6.2.1 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农户信息需求
        6.2.2 增强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政府驱动力
        6.2.3 加强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建设
        6.2.4 增强分类指导性,提高信息服务源质量
        6.2.5 因地制宜选择信息服务渠道
        6.2.6 建立信息服务反馈机制
7 结束语
    7.1 结论
    7.2 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10)台州农行“三农”服务与政府支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综述研究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农行“三农”服务与政府支持关系机理
第3章 台州农行“三农”服务与政府支持现状分析
    3.1 台州“三农”概况
    3.2 台州农行“三农”服务的现状
    3.3 政府支持农行“三农”服务主要做法及成效
第4章 台州农行“三农”服务与政府支持的困境及阻滞因素分析
    4.1 台州农户金融需求调查分析
    4.2 “三农”服务的困境
    4.3 “三农”服务的阻滞因素分析
第5章 政府支持农行服务“三农”的保障机制
    5.1 加强改革扶持力度,不断促进相关政策的落实
    5.2 加强农村信用保障机制,完善农村信用条件
    5.3 加强金融监管政策建设,实现区别考核制度
第6章 加强台州农行“三农”服务的对策建议
    6.1 金融服务支持方面
    6.2 金融业务创新方面
    6.3 风险防范机制方面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台州市农户金融服务需求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发挥农技信息员作用 促进当地“三农”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研究[D]. 胡鑫. 吉林大学, 2021(01)
  • [2]焦作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王国杰. 广西大学, 2020(07)
  • [3]黑龙江省益农信息社建设与服务问题研究[D]. 杜宇.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5)
  • [4]巴彦淖尔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D]. 段慧.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基于智能化和云服务的益农信息社运营模式研究[D]. 白培基.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6]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以衢州市为例[D]. 郑玲玲.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7]江西省益农信息社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石晓玲.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8]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研究 ——以贵州省N校为例[D]. 王锦雁.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9]广东省高州市农村信息服务模式之研究 ——以惠农信息社为例[D]. 邓敏芳.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10]台州农行“三农”服务与政府支持问题研究[D]. 郑华玺.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充分发挥农技信息官作用促进地方“三农”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