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综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白酒综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白酒综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蔡小波,黄孟阳,杨平,林杨,杨峰,汤涵岚,陈吉,熊君燕,秦辉[1](2022)在《酿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酒酿造行业是耗水大户,且废水排放量大,若处置不当将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随着白酒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清洁生产方式的变革,优化酿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以及实现酿酒废水的综合利用已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酿酒生产过程水资源消耗大等问题,通过归纳总结酿酒生产废水的种类和特性,阐述不同种类酿造废水的处理方法,进一步提出了综合利用思路,以期为绿色、可持续酿酒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杨磊,穆敏敏,文成兵,陈琦,龙治国[2](2022)在《浓香型白酒提质增香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浓香型白酒提质增香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能有效提高白酒中风味物质含量,改善酒质,提高白酒名优酒率。阐述了产香功能微生物的选育、强化大曲、人工老窖、酯化酶技术、黄水等酿造副产物利用等多个方面在浓香型白酒酿造中的应用成果,并对浓香型白酒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优质浓香型白酒的酿造提供技术参考。

陈明举,周迪,王鸿,熊兴中[3](2021)在《基于GC-MS的浓香型白酒等级评判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不同等级的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建立浓香型白酒微量成分的指纹图谱,采用稀疏主成分分析(SPCA)提取GC-MS图谱前7个稀疏主成分构建白酒成分特性的综合指标,进而采用回归分析建立浓香型白酒质量评价的客观模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白酒质量评价模型与感官评价的评分绝对误差<3,在实现特级、优级、一级、二级四个等级的评价中,正确率达到94%。研究表明,不同等级的白酒的GC-MS图谱的稀疏主成分存在较明显差异,该研究建立的白酒质量评价模型能有效地实现白酒等级的评判,为白酒质量控制及等级鉴定提供了一种客观方法。

范文来[4](2021)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白酒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文中认为白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后,白酒业得到极大发展,逐步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械化、自动化发展阶段,品质获得提升。2010年末,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我国白酒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面临的新情况、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高质量发展阶段白酒企业应该坚持酒的高品质、坚守酿酒核心技术、加速酿酒现代化改造,以实现白酒的绿色、低碳生产,保证白酒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宋攀,刘淼,林锋,秦辉,蔡小波,黄孟阳,林杨,王明,高天容,张宿义[5](2021)在《全产业链模式下白酒副产物的高效利用技术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在白酒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白酒副产物,如丢糟、废水、污泥等,如处置不当,不仅会影响正常酿酒生产,还会对水源、土壤、空气造成污染。随着白酒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清洁生产方式的变革,白酒副产物的高效利用已成为行业健康发展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如何从全产业链模式出发,通过对白酒副产物源头减量、分级利用、循环生产,实现白酒副产物的高效利用,旨在为绿色、高效、智慧的现代化白酒生产模式建设提供一种模型。

王雨晴[6](2021)在《川贵白酒包装的发展沿革与设计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肖瑞玲[7](2021)在《基于EVA的白酒制造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以贵州茅台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刘一鸿[8](2021)在《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白酒杂质检测系统研究》文中认为白酒在中国的酒类市场上占有绝对庞大的份额。而作为白酒质控重要环节的杂质检测,目前基本上还是依靠传统的人工灯检方法。这种方法已经不适应白酒自动化生产线的节奏。本文以500ml瓶装白酒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白酒杂质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快速和准确地检测灌装后白酒中的杂质,并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白酒杂质检测中。归纳起来,本文主要工作和成果有:首先,研究了白酒杂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对该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结合常见的机器视觉工业检测系统设计了白酒杂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总体结构,给出了该系统的工作流程。根据功能划分,对不同模块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主要介绍了光学成像模块、图像采集模块、仿真运动机构和运动控制模块的硬件结构,器件选型和参数计算。其次,研究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YOLO v3和K近邻算法的原理;分析了白酒图像的预处理过程;设计了基于YOLO v3的白酒杂质检测算法方案。根据该方案完成了数据标注、数据增强、模型训练、和杂质检测实验。作为对比研究,使用液体杂质检测领域常用的特征参数分类方法,研究杂质特征选取了特征参数,将杂质特征参数作为K值自适应的K近邻算法的输入,训练了模型,进行杂质检测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检测速度、识别率和图像获取难易度方面YOLO v3算法更有优势,将识别率提升了 1.62%,检测速度提升了 64.76%,其中检测速度达到了设计中对检测算法部分的要求。再次,分析了白酒杂质检测系统软件的功能需求,设计了软件架构。在Windows10系统下搭建了开发环境,将在Pytorch中训练好的模型移植到软件中,利用Visual Stadio2017和Qt5.10.1分别进行了底层功能的实现和交互界面开发。该软件可用于实时地图像获取和杂质检测,也可用于对检测算法性能进行测试以及系统各环节参数的调试,达到了设计要求。最后,实现了白酒杂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并对前部分的设计进行了验证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模拟流水线中白酒的运行状态并进行实时的杂质检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了设计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在白酒杂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研发中,从方案设计到测试实验,从图像预处理到杂质检测算法,从软件开发到系统联调,直到最后搭建出实验平台实现杂质检测。此次研发为白酒杂质检测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杨明[9](2021)在《酒精废液与白酒酒糟制取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及车间的初步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木薯是我国发酵法生产食用酒精的主要原料,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酒精废液含有大量的糖分、蛋白质类以及氮、磷、钾等多种矿物营养元素,而白酒酒糟中同样含有大量未被利用的纤维素、残糖、酵母代谢物以及各类无机盐。利用上述高浓度有机物质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具有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潜力,有望为上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本文利用酒精废液处理后的污泥与白酒酒糟进行混合,接入复合菌剂进行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为探究复合菌剂的最优生长条件,先采用单因素方法在混料浓度、培养温度、p H及接种量四个方面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实验分析,进一步对影响发酵条件的三个关键因素(混料浓度、初始p H、温度)进行多因素分析,获得最佳工艺条件。同时将有机肥应用到小白菜种植中,进行肥效试验,为酒精废液和白酒酒糟的资源化利用和规模化发酵生产有机肥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及设计内容如下:1.将污泥与白酒酒糟按照质量比1:1混合,加入接种量2%的复合菌剂种子液,在稀释度65%,p H值7.53,培养温度36.2℃的最优条件下,获得的复合菌剂最高菌数为13.8×108CFU/g,完全满足生物有机肥中对活菌数的要求,表明利用活性污泥和白酒酒糟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是切实可行的。2.通过小白菜种植肥效实验,证明该肥对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品质有较为显着的效果。于空白对照相比,平均株高增加0.8cm,平均株重增加8.1g,平均亩产增加150.43kg,增产率为9.15%。3.基于年产6万吨木薯食用酒精生产规模,初步设计了酒精废液处理工艺和有机肥生产工艺,并设计了生物有机肥发酵塔设备。发酵塔具有7层结构,每层直径12m,高2m,每层物料停留时间24h,发酵总时间7天。其他涉及的主要设备设施及参数如下:调节池1座,长25m,宽22m,深4m。UASB反应器4座,高度6m,长宽各10m,反应温度55℃。生物接触氧化池4座,高度8.8m,半径为5m。调节箱1座,长8m,宽5m,深2m。共设计简图三张,一是工艺流程简图,二是综合处理区设备平面布置简图,三是发酵塔设备简图。

蒋汶[10](2020)在《秸秆活性炭的可控制备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麦、玉米、高粱作为我国广泛分布的三种粮食作物,其副产物秸秆一直未得到充分利用。将秸秆制备为活性炭并应用于食品加工,利用制炭过程液体产物中的木醋液的抑菌性制备食品添加剂“熏液”,不仅与食品科学相结合,符合国家方针政策,同时能提高其利用和经济价值。本文以小麦、玉米、高粱秸秆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的热重及动力学特性出发,采用水热协同超声-热解法制备活性炭。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制备原理后,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活性炭吸附性能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实现可控制备。随后与食品科学相结合,首先将制备的活性炭应用于低度白酒的除浊,其次分析了3种秸秆制炭过程的液体产物中可用于食品工业的组分,最后对液体产物中的木醋液进行精制并分析其成分及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秸秆在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表现出类似的特性,秸秆经水热炭化后热解特性指数D改善,活化能升高。水热温度升高时,D相应减小,活化能升高。水热时间延长使D减小,活化能减小,反应转折点滞后。将水热碳化与超声辅助浸渍-热解法相结合,采用Zn Cl2和H3PO4作为催化剂进行协同活化,用于制备秸秆活性炭是可行的。水热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水热温度225℃,氯化锌浸渍比2:1。超声辅助浸渍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30 min。热解制备条件为升温速率5℃/min,磷酸浸渍比2:1,500℃下热解1 h。WSHUPC、CSHUPC、SSHUPC的MB吸附值分别为165,166和164mg/g,碘值分别达到764,725和701 mg/g。水热协同超声-热解法可以充分结合水热与热解法、双活化剂、物理活化与化学方法的不同优势,WSHUPC、CSHUPC、SSHUPC的BET比表面积分别达1258 m2/g、1102 m2/g、1061 m2/g。与水热炭化相比,热解法更有利于形成微孔。超声波促进了微孔转化为介孔,增加了总孔体积和比表面积。水热碳化后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部分分解,热解后反应更充分。将机器学习应用于秸秆热解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值预测是可行的。LR模型中的degree为3,SVR模型中核函数为Polynomial,C=100,degree=4,coef0=0.3,RFR模型中n_estimators设置为10。RFR模型的MSE、MAE、R2和EVC分别为84.3144,9.0954,0.9987和0.9999。RFR模型的评价参数表明,该模型非常适合于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值的预测。活性炭对低度白酒除浊的最佳处理条件为添加量2.5 g/L,处理时间30 h。经活性炭处理后低度白酒酒体清澈透明,透光率显着增加,总酸和总酯含量略微下降。低度白酒中的风味物质以酯类为主,同时还包含多种酸类、醇类、醛类、酮类、酚类。龙兴御液低度酒以乳酸乙酯、乙酸乙酯、正己酸为代表构成其特有的风味组成。三种秸秆热解制炭过程中的液体产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以酸类、酮类、醇类为主。三种秸秆热解制炭过程中的液体产物中均发现可用于食品工业中的组分,且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种类均在9-12种之间。以酮类、酸类、酚类为主,绝大多数为食品用香料或香料中间体,少量为抑菌剂、抗氧化剂。液体产物中的木醋液经秸秆活性炭精制后,颜色由红褐色变为橙黄色,具有烟酸味,稠度减小,清澈透明。小麦秸秆木醋液成分以酸类为主,同时还含有酚类、酮类、酯类、糠醛等。小麦秸秆木醋液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与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稀释20倍时抑菌率达到99%。

二、白酒综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酒综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酿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酿酒生产废水的种类和特性
    1.1 冷却水
    1.2 底锅水
    1.3 清洗废水
    1.4 酿造尾水
    1.5 黄水
2 酿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
    2.1 膜分离法
    2.2 高级氧化法
    2.3 絮凝法
    2.4 电絮凝法
    2.5 微生物电解池技术
3 酿酒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
    3.1 冷却水的回收利用
    3.2 底锅水的回收利用
    3.3 酿酒尾水的回收利用
    3.4 黄水的回收利用
    3.5 酿造水处理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
4 展望

(2)浓香型白酒提质增香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产香功能菌株的选育
2 微生物技术在浓香型白酒酿造中的应用
    2.1 强化大曲技术
    2.2 人工老窖技术
    2.3 酯化酶技术的应用
3 酿造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4 展望

(3)基于GC-MS的浓香型白酒等级评判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白酒样品
        1.1.2 化学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白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1.3.2 白酒样品的感官评价及分级
        1.3.3 基于SPCA白酒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GC-MS分析
    2.2 白酒感官品评分
    2.3 因子分析
    2.4 不同等级浓香型白酒成分特征回归分析
    2.5 评判模型的验证
3 结论

(4)高质量发展阶段白酒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坚持质量第一
2 坚守好酒是生产出来,不是品尝出来的
3 技术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永恒主题
4 绿色低碳是白酒高质量的发展方向

(5)全产业链模式下白酒副产物的高效利用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白酒副产物的特性
2 白酒副产物研究现状
    2.1 酿酒丢糟
        2.1.1 作生物能源
        2.1.2 生产高蛋白饲料
        2.1.3 生产调味品
        2.1.4 生产有机肥
        2.1.5 作生物质燃料
        2.1.6 生产其他制品
    2.2 酿酒黄水
        2.2.1 制备生物酯化液
        2.2.2 制备窖泥培养液
        2.2.3 处理后勾调新型白酒
    2.3 酿造废水
        2.3.1 冷却水回收再利用
        2.3.2 底锅水的回收利用
    2.4 污泥
        2.4.1 生产肥料
        2.4.2 材料化利用
        2.4.3 蛋白质利用
3 白酒副产物高效利用技术
    3.1 白酒副产物源头减量
    3.2 白酒副产物分级利用
    3.3 白酒副产物循环生产
4 展望

(8)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白酒杂质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液体中杂质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液体中杂质检测设备研究现状
    1.3 章节安排
2 白酒杂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
    2.1 白酒杂质检测系统设计思路
    2.2 白酒杂质检测系统功能和性能分析
        2.2.1 检测系统的功能分析
        2.2.2 检测系统的性能分析
    2.3 白酒杂质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1 通用工业视觉检测方案
        2.3.2 白酒杂质检测系统结构设计
        2.3.3 系统总运行流程
    2.4 光学成像模块设计
        2.4.1 检测对象分析
        2.4.2 光源选择
    2.5 图像采集模块设计
        2.5.1 工业相机选型
        2.5.2 镜头选型
        2.5.3 激光传感器
    2.6. 白酒杂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仿真运动模块设计
    2.7 运动控制模块设计
    2.8 本章小结
3 白酒杂质检测算法
    3.1 理论介绍
        3.1.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述
        3.1.2 YOLO v3算法
        3.1.3 K近邻算法
    3.2 白酒杂质检测算法方案设计
    3.3 图像预处理与目标提取
        3.3.1 检测区域定位
        3.3.2 图像滤波处理
        3.3.3 动态范围增强
        3.3.4 形态学图像处理
        3.3.5 运动目标提取
    3.4 数据集制作
        3.4.1 图像标注
        3.4.2 数据增强
    3.5 模型训练
    3.6 训练模型评价
    3.7 杂质检测实验
    3.8 K值自适应的K近邻分类算法对比研究
        3.8.1 检测目标分析与特征参数选取
        3.8.2 模型训练
        3.8.3 杂质检测实验
    3.9 实验结果对比
    3.10 本章小结
4 检测系统软件
    4.1 检测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4.2 软件介绍
    4.3 杂质检测程序
        4.3.1 图像采集模块
        4.3.2 杂质检测模块
        4.3.3 结果显示
    4.4 交互界面设计
        4.4.1 登录界面
        4.4.2 主界面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现与实验
    5.1 检测系统实现
    5.2 主要部分搭建过程
    5.3 系统运行与实验
    5.4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9)酒精废液与白酒酒糟制取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及车间的初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行业应用现状
    1.3 白酒酒糟处理技术现状
    1.4 酒精废液处理技术现状
        1.4.1 物理处理法
        1.4.2 化学处理法
        1.4.3 生物处理法
    1.5 生物有机肥的行业现状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意义
第2章 污泥与白酒酒糟混合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条件优化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分析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活性污泥与白酒酒糟混合原料浓度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2.2 接种量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2.3 温度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2.4 pH值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2.5 响应面设计实验
    2.3 实验结果
        2.3.1 活性污泥与白酒酒糟混合原料浓度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3.2 接种量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3.3 温度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3.4 不同pH对复合菌剂菌数的影响
        2.3.5 响应面设计得到最佳优化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肥效实验
    3.1 概述
    3.2 试验目的
    3.3 时间和地点
        3.3.1 试验时间
        3.3.2 试验地点
    3.4 试验材料
        3.4.1 供试土壤
        3.4.2 供试肥料:生物有机肥
        3.4.3 供试品种及栽培方式
    3.5 试验方法
        3.5.1 试验设计
        3.5.2 试验处理
        3.5.3 施肥方法
    3.6 结果与分析
        3.6.1 不同处理对小白菜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3.6.2 施用供试肥料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3.6.3 试验数据统计的方差分析
    3.7 效益情况分析
    3.8 试验结论
第4章 酒精废液处理及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的选择
    4.1 酒精废液特点
    4.2 厌氧生物处理法
        4.2.1 概述
        4.2.2 工艺条件
        4.2.3 优缺点
        4.2.4 厌氧接触法
        4.2.4.1 概述
        4.2.4.2 优缺点
        4.2.5 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
        4.2.5.1 工作原理
        4.2.5.2 设备结构
        4.2.5.3 优缺点
        4.2.6 厌氧生物转盘
        4.2.6.1 概述
        4.2.6.2 设备机构
        4.2.6.3 优缺点
        4.2.7 厌氧生物滤池
        4.2.7.1 概述
        4.2.7.2 工艺流程
        4.2.7.3 优缺点
        4.2.8 各种厌氧处理工艺的优缺点比较
    4.3 好氧生物处理法
        4.3.1 概述
        4.3.2 活性污泥法
        4.3.2.1 概述
        4.3.2.2 流程
        4.3.2.3 运行方法
        4.3.2.4 优缺点
        4.3.3 生物膜法
        4.3.3.1 生物滤池
        4.3.3.2 生物转盘
        4.3.3.3 生物接触氧化池
    4.4 生物有机肥制取工艺
        4.4.1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流程
        4.4.2 发酵过程工艺参数的控制
第5章 设备选定及计算
    5.1 调节池的尺寸计算
    5.2 泵的设计
    5.3 UASB反应器的尺寸计算
        5.3.1 UASB反应器的选型
        5.3.2 UASB反应器容积及主要构造尺寸的确定
        5.3.3 进水布水系统的设计
        5.3.4 进水泵的选择
        5.3.5 三相分离器的设计
        5.3.6 出水系统设计
        5.3.7 浮渣清除系统的设计
        5.3.8 排泥系统设置
    5.4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
        5.4.1 氧化池的设计计算
        5.4.2 旋转布水器的设计计算
    5.5 二沉池的尺寸计算
        5.5.1 二沉池直径计算
        5.5.2 池体有效水深H_1的计算
        5.5.3 二沉池总高度
    5.6 终沉淀池的计算
    5.7 调节箱和发酵塔的尺寸计算
    5.8 物料衡算
第6章 布置说明
    6.1 厂址的选择
    6.2 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6.3 车间设备布置图的设计
        6.3.1 车间设计的原则
        6.3.2 车间设计的主要依据
        6.3.3 车间设备选型的原则
第7章 图纸设计说明
    7.1 工艺流程简图设计说明
        7.1.1 概述
        7.1.2 工艺过程基本介绍
    7.2 综合处理车间平面布置简图设计说明
    7.3 发酵塔设备简图设计说明
    7.4 其他说明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前景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10)秸秆活性炭的可控制备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生物质资源现状
        1.1.2 国内外关于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方针政策
        1.1.3 国内外生物质资源利用
        1.1.3.1 生物质液化技术
        1.1.3.2 生物质气化技术
        1.1.3.3 生物质燃烧技术
        1.1.3.4 生物质炭化技术
    1.2 活性炭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
        1.2.1 活性炭在食品工业中的脱色作用
        1.2.2 活性炭在食品工业中的除味作用
        1.2.3 活性炭在食品工业中的纯化作用
    1.3 生物质基活性炭制备的研究
        1.3.1 物理活化法
        1.3.2 化学活化法
        1.3.3 物理化学耦合法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秸秆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的热重及动力学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秸秆粉末的制备
        2.2.2 秸秆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2.2.3 秸秆水热炭的制备
        2.2.4 单一热解法、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的热重分析
        2.2.5 单一热解法、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的热分析动力学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秸秆的工业分析及元素分析
        2.3.2 单一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的热重及动力学分析
        2.3.2.1 秸秆热解制炭过程中的TG-DTG分析
        2.3.2.2 秸秆热解制炭过程中的热解反应特性指数分析
        2.3.2.3 秸秆热解制炭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
        2.3.3 秸秆种类对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热重分析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2.3.3.1 秸秆种类对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TG-DTG分析的影响
        2.3.3.2 秸秆种类对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热解反应特性指数的影响
        2.3.2.3 秸秆种类对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热解动力学分析的影响
        2.3.4 水热温度对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热重及动力学分析的影响
        2.3.4.1 水热温度对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TG-DTG分析的影响
        2.3.4.2 水热温度对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热解反应特性指数分析的影响
        2.3.4.3 水热温度对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热解动力学分析的影响
        2.3.5 水热时间对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的热重及动力学分析的影响
        2.3.5.1 水热时间对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TG-DTG分析的影响
        2.3.5.2 水热时间对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热解反应特性指数分析的影响
        2.3.5.3 水热时间对水热-热解法制炭过程中热解动力学分析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热协同超声-热解法制备秸秆活性炭及优化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3.2.2 秸秆粉末的制备
        3.2.3 秸秆水热活性炭的制备
        3.2.4 秸秆热解活性炭的制备
        3.2.5 超声-热解秸秆活性炭的制备
        3.2.6 水热协同超声-热解秸秆活性炭的制备
        3.2.7 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
        3.2.8 活性炭碘吸附值的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氯化锌浸渍比对水热炭化的影响
        3.3.2 水热温度对水热炭化的影响
        3.3.3 磷酸浸渍比对热解炭化的影响
        3.3.4 热解温度对热解炭化的影响
        3.3.5 热解升温速率对热解炭化的影响
        3.3.6 秸秆热解活性炭的正交试验
        3.3.7 超声浸渍温度对超声-热解活性炭的影响
        3.3.8 超声浸渍时间对超声-热解活性炭的影响
        3.3.9 水热协同超声-热解活性炭的吸附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秸秆活性炭的表征、对比及制备原理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试剂
        4.2.2 秸秆活性炭的制备
        4.2.3 秸秆活性炭的表征
        4.2.4 秸秆活性炭质量产率的计算及再生方法
        4.2.5 秸秆活性炭等电点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秸秆活性炭的工业分析
        4.3.2 秸秆活性炭的元素分析
        4.3.3 秸秆活性炭的微观结构分析
        4.3.4 秸秆活性炭的ATR-FTIR分析
        4.3.5 秸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分析
        4.3.5.1 氮气吸附等温线
        4.3.5.2 孔径分布分析
        4.3.5.3 秸秆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参数
        4.3.6 秸秆活性炭的XRD分析
        4.3.7 秸秆活性炭的等电点
        4.3.8 ZnCl_2-H_3PO_4 协同活化水热协同超声-热解法制备秸秆活性炭的原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秸秆活性炭性能预测及验证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试剂
        5.2.2 秸秆粉末的制备
        5.2.3 秸秆热解活性炭(SPC)的制备
        5.2.4 MBN与IN预测模型的建立
        5.2.5 模型训练数据集的准备
        5.2.6 模型验证数据集的准备与验证
        5.2.7 预测模型的评价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基于LR的 MBN和 IN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5.3.1.1 LR模型训练与参数优化
        5.3.1.2 LR模型测试与模型验证
        5.3.1.3 WSPC、CSPC、SSPC的 MBN与 IN预测LR模型结果分析
        5.3.2 基于SVR的 MBN和 IN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5.3.2.1 SVR模型训练与参数优化
        5.3.2.2 SVR模型测试与模型验证
        5.3.2.3 WSPC、CSPC、SSPC的 MBN与 IN预测SVR模型结果分析
        5.3.3 基于RFR的 MBN和 IN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5.3.3.1 RFR模型训练与参数优化
        5.3.3.2 SVR模型测试与模型验证
        5.3.3.3 WSPC、CSPC、SSPC的 MBN与 IN预测RFR模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秸秆活性炭除浊对低度白酒理化指标及风味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材料
        6.2.2 低度白酒的制备
        6.2.3 低度白酒的透光率、总酸及总酯的测定
        6.2.4 低度白酒的风味物质测定
        6.2.5 活性炭用量对低度白酒的影响
        6.2.6 活性炭处理时间对低度白酒的影响
        6.2.7 秸秆活性炭除浊对低度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活性炭添加量对低度白酒透光率、总酸、总酯的影响
        6.3.2 活性炭处理时间对低度白酒透光率、总酸、总酯的影响
        6.3.3 活性炭除浊对低度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
        6.3.4 活性炭对低度白酒的除浊作用机理及风味物质的影响原因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秸秆制炭过程的液体产物及其中可用于食品工业的组分分析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秸秆制炭液体产物的收集
        7.2.2 秸秆制炭液体产物的处理
        7.2.3 秸秆制炭液体产物的GC-MS分析
    7.3 结果与讨论
        7.3.1 秸秆制炭过程中固体、液体、气体产物产率分布分析
        7.3.2 不同温度下小麦秸秆液体产物的GC-MS成分分析
        7.3.2.1 300℃下小麦秸秆液体产物的GC-MS成分分析
        7.3.2.2 400℃下小麦秸秆液体产物的GC-MS成分分析
        7.3.2.3 500℃下小麦秸秆液体产物的GC-MS成分分析
        7.3.3 不同温度下玉米秸秆液体产物的GC-MS成分分析
        7.3.3.1 300℃下玉米秸秆液体产物的GC-MS成分分析
        7.3.3.2 400℃下玉米秸秆液体产物的GC-MS成分分析
        7.3.3.3 500℃下玉米秸秆液体产物的GC-MS成分分析
        7.3.4 不同温度下高粱秸秆液体产物的GC-MS成分分析
        7.3.4.1 300℃下高粱秸秆液体产物的GC-MS成分分析
        7.3.4.2 400℃下高粱秸秆液体产物的GC-MS成分分析
        7.3.4.3 500℃下高粱秸秆液体产物的GC-MS成分分析
        7.3.5 小麦、玉米、高粱秸秆液体产物中食品组分的对比、分析及展望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秸秆制炭液体产物中木醋液的成分及抑菌作用分析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秸秆木醋液的制备
        8.2.2 秸秆木醋液的前处理
        8.2.3 秸秆木醋液的GC-MS分析
        8.2.4 小麦秸秆木醋液的抑菌作用分析
    8.3 结果与讨论
        8.3.1 小麦秸秆木醋液的基本性质分析
        8.3.2 小麦秸秆木醋精制液的GC-MS成分分析
        8.3.3 小麦秸秆木醋液的抑菌作用分析
        8.3.3.1 小麦秸秆木醋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
        8.3.3.2 小麦秸秆木醋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
        8.3.4 小麦秸秆木醋液的抑菌作用原理分析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使用的主要简写符号的意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四、白酒综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酿酒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 蔡小波,黄孟阳,杨平,林杨,杨峰,汤涵岚,陈吉,熊君燕,秦辉. 酿酒, 2022(01)
  • [2]浓香型白酒提质增香技术研究进展[J]. 杨磊,穆敏敏,文成兵,陈琦,龙治国. 酿酒, 2022(01)
  • [3]基于GC-MS的浓香型白酒等级评判模型研究[J]. 陈明举,周迪,王鸿,熊兴中. 中国酿造, 2021(10)
  • [4]高质量发展阶段白酒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J]. 范文来. 酿酒, 2021(05)
  • [5]全产业链模式下白酒副产物的高效利用技术探讨[J]. 宋攀,刘淼,林锋,秦辉,蔡小波,黄孟阳,林杨,王明,高天容,张宿义. 酿酒科技, 2021(07)
  • [6]川贵白酒包装的发展沿革与设计创新研究[D]. 王雨晴. 江南大学, 2021
  • [7]基于EVA的白酒制造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以贵州茅台公司为例[D]. 肖瑞玲.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1
  • [8]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白酒杂质检测系统研究[D]. 刘一鸿.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
  • [9]酒精废液与白酒酒糟制取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及车间的初步设计[D]. 杨明.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10]秸秆活性炭的可控制备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D]. 蒋汶.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白酒综合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