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羊峡底孔泄水道冲蚀破坏成因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苑连军[1](2020)在《西北院水电工程机电设计技术特色及发展创新》文中研究指明西北院水电工程机电设计经历了70年的技术发展,从黄河第一颗明珠盐锅峡水电站,到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最大单机容量700 WM机组的投产,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技术成果。文章简要介绍了巨型机组低水头提前发电的关键技术以及随着新能源的大力开发,适应新能源发展风、光、水互补水电机组全负荷运行设计新理念的实践和超高电压等级电气设计;以及金属结构在水库大坝水下封堵修复关键技术等西北院水电机电设计技术特色和创新。
买买提·艾海提,马宇,桑亮[2](2019)在《SK单组分聚脲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水工建筑物混凝土裂缝渗漏、碳化、冻融剥蚀、钢筋锈蚀等劣化问题,通过SK单组分聚脲性能研究,在以往大面积防渗和耐久性防护工程应用基础上,结合不同工程领域和技术特点,对SK单组分聚脲技术进行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SK单组分聚脲作为一种综合性能优异、耐磨损、耐冲刷、施工简单方便的新型高分子环保型防护涂层材料,适用于处理面板伸缩缝和接缝防渗、泄洪建筑物抗冲磨防护、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防护、混凝土裂缝防渗封闭等问题;(2)由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低温柔性且耐候性强,能够适用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水工建筑物混凝土修补防护处理工程;(3)SK单组分聚脲技术应用在输水工程中,可有效降低过水建筑物表面糙率,大幅度提高工程运行效益。
尤美婷,张为,尹阳[3](2015)在《基于改进AHP法的泄水底孔的空蚀风险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通过分析泄水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设计、施工、管理三个方面构建了泄水建筑物的空蚀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传统的AHP法判断矩阵经常出现一致性不满足的情况,提出采用五标度法及最优传递矩阵来构造判断矩阵改进AHP法,使判断矩阵自然满足一致性检验,进而赋予各指标权重,并根据权重对指标进行排序。对某一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主要的风险因素,进行泄水风险评价,针对其提出一些建议改进与防范措施。
张毅,李季,李长和[4](2014)在《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坝群安全管理模式及经验》文中研究说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黄河公司)所管黄河上游流域梯级水电站坝群安全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专业化。专业化管理有效保证了集中专业人员开展坝群安全监测、信息统一管理和对水电站大坝安全进行远程控制管理,节约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效。本文主要介绍黄河公司坝群安全管理模式和机构设置与职责划分、大坝运行情况、主要特点和具体做法、实践中积累的坝群管理经验等4个方面内容。可为流域性水电开发公司大坝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李媛[5](2014)在《李家峡水电站左底孔泄水道冲蚀破坏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李家峡水电站左底孔泄水道经过长时间泄水后边墙混凝土冲蚀破坏的情况,经过对左底孔泄水道的缺陷检测和成因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施工方案,优选了混凝土缺陷修补材料。本工程选择的修补方案及施工技术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常银兵[6](2013)在《泄洪洞掺气设施水力特性及体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水头长直泄洪洞在设计中,需要设置一级或多级掺气设施,来防止过流底板及侧墙在泄流时产生空化空蚀破坏。前几级掺气设施水流弗汝德数较低,当掺气设施设计不当,坎后很难形成完整、稳定的掺气空腔,空腔内往往会产生大量回水,甚至阻塞进气通道,不利于水流充分掺气。对高水头泄洪洞掺气设施水力特性进行研究,尤其是对低弗汝德数水流条件下掺气设施体型如何布置以解决空腔回水问题,达到预期的掺气减蚀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高水头工程长直泄洪洞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及数模分析,在借鉴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泄洪洞掺气设施水力特性及低弗汝德数条件下掺气设施体型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首先,叙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掺气水流及其一般性规律进行阐述,分析低弗汝德数条件下泄洪洞掺气设施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CFD数值模拟方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对空腔回水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探讨解决空腔回水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其次,对某高水头长直泄洪洞掺气设施的水力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针对原设计方案1#、2#掺气设施存在的空腔回水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掺气坎前弗汝德数与空腔长度及回水深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当弗汝德数大于3.5时,可以形成完整、稳定的掺气空腔达到掺气减蚀的目的;当弗汝德数小于3.5时,可以通过改变挑坎体型及挑坎下游底板形式达到优化掺气空腔的目的。经多方案比较研究后,重点对推荐的挑跌坎掺气体型后接圆弧形底板衔接形式的掺气设施水力特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拓展了低弗汝德数条件下掺气设施的研究成果。最后,本文通过fluent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的方法,对掺气设施下游圆弧形衔接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VOF模型对掺气空腔形态模拟的可行性。
王才欢,侯冬梅,李利,夏煜[7](2012)在《高水头弧形闸门突扩跌坎及掺气设施体型研究与工程实践》文中认为随着水电工程的泄水孔道设计向高水头方向发展,采用突扩跌坎弧形门布置方式可以较好的解决高水头弧形闸门的止水安全等问题;但结合掺气减蚀设施布置的突扩跌坎具有不同于一般闸门孔口的水力特性,一些工程出现了原因各异的破坏现象。通过对国内外部分采用突扩跌坎布置的泄水孔道体型参数以及运用情况的分析,对水布垭面板堆石坝高水头放空洞突扩跌坎及掺气设施进行了综合选型,并进行了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突扩跌坎闸门区的水力特性、空化特性及水流掺气特性,分析了530m长的高速明流洞只设一道掺气设施的可行性。经过原型工程长时间、超高水头的泄洪考验,放空洞突扩跌坎闸门区与高速明流洞均无空蚀现象,表明水布垭面板堆石坝高水头放空洞弧形闸门突扩跌坎掺气设施选型以及在530m长的高速明流洞只布置一道掺气设施研究取得了成功,可供同类高水头泄水建筑物设计时参考。
郝枫楠[8](2012)在《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大力建设,新建的高水头、高泄流量、高泄流速度的“三高”工程越来越多,对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有关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试验研究,提出了许多研究成果。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如何提高材料的抗冲磨性能,对如何更精确的评价抗冲磨性能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很少有人考虑这一问题。因此,进行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评价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在总结目前国内外对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开展的工作如下:(1)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混凝土的冲磨破坏理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2)由于评价抗冲磨性能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信息,本文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理论的基本思想引入到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评价的研究中。论述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评判过程。(3)由该思想出发,根据相关规范和冲磨破坏理论,从原材料因素、力学性能因素、工程环境因素这三种主客观因素考虑,由上而下分层次的确定了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粗骨料类型、粗骨料最大粒径、HF外加剂、粉煤灰、28d抗压强度、28d抗拉强度、28d质量磨损率、工程冲磨环境、水流流速、含沙量等12个二级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由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由模糊数学中的原理确定相关评价指标的隶属度或隶属函数,据此建立了一个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层次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影响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的主要因素,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出被评价水工混凝土的抗冲磨性能。(4)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通过最大隶属度原则、非对称贴近原则、分段赋值法等分析手段,该模型可以对单个评价目标、多个评价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具有很好的精确性。得到的评价结果跟原有的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符合实际情况。表明该方法是实际可行的。
邱本军[9](2011)在《突扩跌坎掺气减蚀设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突扩跌坎型门座是深孔泄洪中弧形闸门止水与掺气设施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少数工程已发生了破坏,且破坏原因众说不一。文章先通过对国内外突扩跌坎工程实例的分析研究,得出以往工程成败原因,并以亭子口水利枢纽底孔突扩跌坎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和水工模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析了突扩跌坎体型的水力特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体型设计合理和施工过程中保证过流面平整度的前提下,突扩跌坎掺气设施在电站运行水头范围内,能够满足弧形闸门止水和掺气减蚀的要求。高速有压出流基本对称,当水舌离开突扩型门座后沿垂直与水平两个方向扩散,能够形成稳定而贯通的侧空腔和底空腔,使水流掺气,对下游固壁形成保护;可使流场内流态良好,使跌坎下游避免形成强剪切流,不至于形成空化源;各工况压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极少部位有较大负压,且负压远离工程壁面,不会成为空化源;高速水流并无直接切向工程壁面,靠近工程壁面的流速均小,各段流速分布均呈表大底小的分布规律。(2)采用三维k -ε双方程紊流模型,引入气液两相流的VOF模型方法,利用六面体结构化网格对不同的计算区域采用疏密有别的网格划分方式,对深孔突扩跌坎体型的水力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合理地模拟了整个流场结构、空腔形态、掺气效果、压强分布、流速分布,并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为突扩跌坎型门座的设置对水力特性的影响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撑;(3)利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使水工设计提高效率和节省费用,并为水工模型试验提供前期预测和指导,同时其结果可以作为水工模型试验补充和完善的依据,本文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工程的研究参考。
张勤超[10](2010)在《反弧门钢止水密封面同步仿形修复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弧形闸门(反弧门)越来越多使用钢止水密封,钢止水密封面在门体自重、水压力、气蚀等作用下易发生变形与腐蚀损伤,造成闸门漏水。为保证钢止水的密封性,需对钢止水密封面进行修复,所以反弧门钢止水修复技术日益受到水利水电工程界的关注,本文以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船闸输水廊道反弧门为研究对象,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三峡船闸快速检修关键技术研究”(200732800074)子项目—反弧门钢止水修磨设备研制)的资助下,研究了反弧门钢止水密封面同步仿形修复技术。主要内容包括:(1)在分析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船闸输水廊道反弧门钢止水密封面特点与破坏原因的基础上,根据边界条件及相关参数设计了反弧门钢止水同步仿形修复装置,该装置由信息采集与检测模块、实现仿形功能的液压驱动部分和机械结构连结部分组成,能完成反弧门钢止水密封面堆焊后的同步仿形修复工作。(2)考虑系统刚度、强度及稳定性,根据有限元理论对修复装置的典型悬臂结构-门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据此提出了误差补偿要求。(3)运用多体系统理论建立了反弧门钢止水密封面同步仿形修复装置修复误差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工程实际参数对模型进行了简化,使模型中只含有位置误差特征分量及运动误差特征分量,为修复误差控制提供了方便。(4)运用9线辨识法对修复误差数学模型进行了误差辨识,并根据辨识结果提出了误差控制与补偿方案。本文得到的结果可以为反弧门钢止水型式及精度设计提供参考,对于反弧门钢止水同步仿形修复装置的进一步自动化实现具有较大意义。
二、龙羊峡底孔泄水道冲蚀破坏成因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羊峡底孔泄水道冲蚀破坏成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西北院水电工程机电设计技术特色及发展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
2 巨型机组低水头提前发电的技术传承与发展 |
3 适应电网新能源发展创新提出水轮机全负荷稳定运行 |
4 高海拔超高电压等级电气设计是西北院水电电气特色 |
5 金属结构专业在数字化时代的进步和创新 |
6 结 语 |
(2)SK单组分聚脲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SK单组分聚脲材料 |
2 SK单组分聚脲的工程应用 |
2.1 混凝土面板接缝涂覆型柔性盖板止水处理 |
2.2 泄水建筑物抗冲磨防护处理 |
2.2.1 悬移质抗冲磨防护处理 |
2.2.2 推移质抗冲磨防护处理 |
2.3 输水建筑物减糙防护处理 |
2.4 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防护 |
2.5 混凝土裂缝表面柔性封闭处理 |
3 结 论 |
(5)李家峡水电站左底孔泄水道冲蚀破坏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底孔泄水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底孔泄水道缺陷处理方案及施工工艺 |
3.1 缺陷处理内容 |
3.2 边墙处理 |
3.2.1 闸室段和1-3段两侧边墙冲蚀破坏区处理 |
3.2.2 闸室段和1-3段边墙未破坏区处理 |
3.2.3 4-8段边墙处理 |
3.2.4 挑流鼻坎段边墙处理 |
3.2.5 边墙破坏结构缝处理 |
3.2.6 边墙外露钢筋头处理 |
3.3 底板处理 |
3.3.1 底板裂缝的处理 |
3.3.2 1段至挑流鼻坎段底板混凝土表面防护处理 |
4 主要修补材料的选择 |
4.1 硅粉混凝土 |
4.2 聚合物水泥砂浆 |
4.3 界面剂技术参数 |
4.4 SK单组份手刮聚脲 |
4.5 钢材 |
5 结语 |
(6)泄洪洞掺气设施水力特性及体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水流的掺气减蚀 |
1.2.1 掺气水流的定义 |
1.2.2 水流掺气的特点 |
1.3 泄洪洞掺气设施 |
1.3.1 掺气设施的体型 |
1.3.2 掺气空腔的回水 |
1.4 CFD 分析研究进展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空腔回水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
2.1 空腔回水的形成机理 |
2.2 空腔回水的影响因素 |
2.3 空腔回水的解决办法 |
2.3.1 相关的解决措施 |
2.3.2 相关的实验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泄洪洞掺气设施水力特性及体型优化 |
3.1 掺气设施基本水力特性 |
3.2 掺气设施体型优化措施 |
3.3 掺气设施水工模型试验 |
3.3.1 物理模型制作 |
3.3.2 掺气设施布置 |
3.3.3 掺气设施回水问题 |
3.3.4 掺气设施体型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泄洪洞掺气设施数值模拟 |
4.1 三维数学模型的建立 |
4.1.1 模型模拟的范围 |
4.1.2 计算网格的划分 |
4.1.3 边界条件的设定 |
4.2 Fluent 模型求解计算 |
4.2.1 求解模型的建立 |
4.2.2 初始条件的设定 |
4.2.3 计算收敛的判断 |
4.2.4 计算成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7)高水头弧形闸门突扩跌坎及掺气设施体型研究与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突扩跌坎掺气设施研究现状 |
1 水布垭放空洞突扩跌坎布置设计 |
2 水力学试验研究 |
2.1 水流流态 |
2.2 通气风速与空腔负压 |
2.3 动水压力特性 |
2.4 水流掺气特性及保护范围 |
3 工程实践及效果 |
3.1 放空洞运用情况 |
3.2 泄洪观察及检查情况 |
4 结语 |
(8)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抗冲磨材料研究现状 |
1.2.2 造壳技术研究现状 |
1.2.3 抗冲磨试验方法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冲磨破坏理论研究 |
2.1 悬移质冲磨破坏理论研究 |
2.1.1 悬移质冲磨破坏机理研究 |
2.1.2 悬移质冲磨破坏影响因素研究 |
2.2 推移质冲磨破坏理论研究 |
2.2.1 推移质冲磨破坏机理研究 |
2.2.2 推移质冲磨破坏影响因素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基础 |
3.1 概述 |
3.2 层次分析法 |
3.3 模糊数学理论 |
3.3.1 引言 |
3.3.2 模糊集合 |
3.3.3 隶属函数的确定 |
3.4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
3.4.1 模糊综合评判的一般原理 |
3.4.2 模糊合成算子的改进 |
3.4.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的分析 |
3.4.4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4.1 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模糊评判评价集的建立 |
4.2 模糊评价层次模型的建立 |
4.3 评价系统底层指标的确定 |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向量 |
4.4.1 确定第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
4.4.2 确定第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评价实例 |
5.1 工程概况 |
5.2 试验研究 |
5.2.1 试验原材料 |
5.2.2 试验方法及试验配合比 |
5.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3 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模糊综合评价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突扩跌坎掺气减蚀设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工况控制条件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三维紊流数值模拟理论和方法 |
2.1 数学模型的优点 |
2.2 数学模型的理论原理 |
2.2.1 紊流控制方程 |
2.2.2 雷诺方程 |
2.2.3 紊流模拟方法 |
2.2.4 紊流数学模型 |
2.2.5 计算模型选择 |
2.3 网格生成 |
2.4 模型求解方法 |
2.4.1 离散方法简介 |
2.4.2 有限体积法 |
2.4.3 离散格式 |
2.4.4 压力修正法 |
第三章 突扩跌坎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
3.1 三维数学模型的建立 |
3.1.1 模拟范围 |
3.1.2 网格划分 |
3.1.3 网格质量检查 |
3.1.4 边界条件 |
3.1.4.1 入口边界和出口边界 |
3.1.4.2 自由水面 |
3.1.4.3 固壁边界 |
3.2 Fluent 求解计算 |
3.2.1 建立求解模型 |
3.2.2 初始条件及初始化 |
3.2.3 计算收敛的判断 |
3.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3.3.1 流态 |
3.3.2 流速分布和掺气分析 |
3.3.3 压力分布 |
第四章 水工模型试验 |
4.1 水工模型的重要性 |
4.2 水工模型设计 |
4.3 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分析 |
4.3.1 流态 |
4.3.2 掺气浓度及通气量 |
4.3.3 流速分布 |
4.3.4 压力分布 |
4.3.4.1 底孔进口有压段和明流段的时均压力分布 |
4.3.4.2 闸墩侧墙的时均压力分布 |
4.3.4.3 明流段、消力池底板及尾坎等部位的压力分布 |
4.3.5 护坦下游的动床冲刷 |
第五章 数值模拟与水工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5.1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及探讨 |
5.1.1 流态 |
5.1.2 流速分布与掺气效果 |
5.1.3 压力特性 |
5.2 突扩跌坎掺气设施基本布置的探讨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反弧门钢止水密封面同步仿形修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反弧门钢止水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反弧门钢止水密封面同步仿形修复装置设计 |
2.1 边界条件及设计参数确定 |
2.2 假设条件 |
2.3 方案拟定 |
2.4 同步仿形修复原理 |
2.5 检测模块设计 |
2.6 进刀控制策略 |
2.7 液压驱动部分设计 |
2.8 机械结构部分设计 |
2.9 本章小结 |
3 门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
3.1 有限元方法概述 |
3.2 创建有限元模型 |
3.3 施加载荷 |
3.4 求解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修复误差分析 |
4.1 误差来源 |
4.2 总体误差描述 |
4.3 多体系统理论误差描述 |
4.4 修复装置拓扑结构描述 |
4.5 误差模型的建立 |
4.6 误差计算 |
4.7 本章小结 |
5 误差控制技术研究 |
5.1 修复误差辨识 |
5.2 制造误差控制 |
5.3 修复误差补偿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
1)发表论文 |
2)申请专利 |
3)参研项目 |
四、龙羊峡底孔泄水道冲蚀破坏成因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北院水电工程机电设计技术特色及发展创新[J]. 苑连军. 西北水电, 2020(02)
- [2]SK单组分聚脲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进展[J]. 买买提·艾海提,马宇,桑亮. 水利水电技术, 2019(12)
- [3]基于改进AHP法的泄水底孔的空蚀风险评价[J]. 尤美婷,张为,尹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08)
- [4]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坝群安全管理模式及经验[A]. 张毅,李季,李长和. 高坝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技术进展——中国大坝协会2014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4
- [5]李家峡水电站左底孔泄水道冲蚀破坏处理[J]. 李媛. 大坝与安全, 2014(03)
- [6]泄洪洞掺气设施水力特性及体型优化研究[D]. 常银兵. 长江科学院, 2013(07)
- [7]高水头弧形闸门突扩跌坎及掺气设施体型研究与工程实践[J]. 王才欢,侯冬梅,李利,夏煜. 水力发电学报, 2012(05)
- [8]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 郝枫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2)
- [9]突扩跌坎掺气减蚀设施的研究[D]. 邱本军. 长江科学院, 2011(12)
- [10]反弧门钢止水密封面同步仿形修复技术研究[D]. 张勤超. 三峡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