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蒙古农牧民消费结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凌慧[1](2021)在《双循环背景下内蒙古农牧民消费升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媛[2](2021)在《内蒙古农牧户家庭消费结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
王振栋[3](2021)在《基于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研究》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70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人民生活质量与消费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产就是消费,消费也是生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着,贡献率远超投资与出口。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内蒙古位于我国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储量丰富,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突出的战略地位。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民消费水平始终与经济发展同向同行,消费水平显着提升。同时,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内蒙古各盟市农村牧区居民,城镇居民与农村牧区居民,农村牧区农牧民、农村牧区居民与全国农村居民之间的消费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主要消费仍以满足基本生活资料为主,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所占比例还不是很高。因此,分析研究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对提高内蒙古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消费问题以及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相关问题的论述作出一定的梳理;其次,对消费与消费水平进行概念界定以及论述马克思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分析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必要性,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再次,利用2007-2019年内蒙古城镇与农村牧区居民收支有关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主要对内蒙古各盟市农村牧区居民、内蒙古城镇居民与农村牧区居民、内蒙古农村牧区农牧民、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与全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作比较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然后,分析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收入、城镇化水平、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农村牧区消费环境对其的影响;最后,从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畜产品流通、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农村牧区消费环境六个方面提出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路径。
李婷[4](2020)在《公共政策视域下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快步迈进,经济有了稳定、迅速、持续的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内蒙古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呈现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内蒙古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内蒙古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生存型支出消费比例不断下降,发展型和享受型支出比例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特点。居民消费结构作为侧面反映经济发展质量重要指标,是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更是人民是否享受经济发展红利的重要体现,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离不开公共政策的引导,建国以来内蒙古一系列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政策的出台,都是公共政策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以及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公共政策因素,研究公共政策影响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政策行为,并基于公共政策理论提出促进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可行性建议。
姜璐[5](2019)在《青藏高原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研究 ——以青海省为例》文中指出家庭能源活动已经逐步成为区域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领域,亦是能源地理和能源转型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目前,家庭部门已成为能源需求和碳排放的主要贡献方,同时,面向家庭尺度的精准能源政策亦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调控工具。既有研究表明,家庭能源消费受收入水平、建筑特性、家庭属性、气候环境以及地方文化等多因素差异,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多时空背景下家庭能源消费调查,系统揭示区域家庭用能的基本模式,探究家庭能源消费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发掘家庭节能的潜力与主要障碍,有利于提升关于家庭能源消费情景的高精度阐释,并为走向可持续能源转型决策提供依据。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系统脆弱区和典型的文化多样区,因此立足青藏高原开展人地关系分析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地域意义和科学及实践意义。本研究则以青海省为案例靶区,以家庭能源活动为主要对象,基于实地调研开展其家庭能源消费调查,通过开展农区、牧区、农牧区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的入户调查,建立区域和家庭尺度的家庭能源消费基础数据库,开展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空间特征、多维效应及优化策略研究,认识青藏高原家庭能源活动和能源贫困情况。本研究系统回顾了家庭能源消费研究的国内外进展,构建了家庭能源消费文献综述分析框架,进而基于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深度总结出国外家庭能源消费研究主题、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揭示中外家庭能源消费的行为过程及其驱动力,充分论证了本研究的相关科学问题及创新尝试,为问卷设计、实地调研和后续深度分析提供了基础支撑和指引。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并结合青海省的环境地理及人文社会特征分析,设计完成了包含调研家庭基本情况、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和来源、家庭能源消费用途、能源效用和偏好、政策机制及效应、节能意识与行为调查等六部分86个具体问题的问卷,并对青海省8个市州、22个县区的498户家庭用能信息进行问卷调查;随后从牧区、农区、农牧交错区累计抽取50余个家庭开展实地访问,进而构建了基于青海省的青藏高原地区家庭能源消费活动基础数据库。基于上述数据库并结合统计年鉴及其他学者研究成果,本研究采用Tobit计量模型分析非商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并通过研究家庭收入与能源消费支出关系,评估能源贫困程度;分区域开展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分析,结合青海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家庭收入分组,开展家庭能源消费用途量化、能源的可得性以及认知分析,系统阐明区域家庭能源消费的时空变化规律;计算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量,研究家庭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和健康效应;应用物质流分析可视化软件,建立典型家庭的能源流模型,准确辨识家庭能源收集-消费-排放过程的关键行为,从时空视角探索家庭能源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研究发现:1)家庭收入、人口规模、能源可得性及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家庭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资源禀赋则决定了家庭能源结构的基本特征,农区、牧区以及农牧交错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空间差异,如牧区、农区和农牧交错区家庭用能中非商品能源占比分别为71.6%,49.6%和52.89%;牧区以畜粪(61.25%)为主要家庭能源;农区家庭以柴薪(31.9%)、秸秆(22.3%)为主,而农牧交错区则兼具二者特征,以煤炭(21.97%)、畜粪(21.11%)和薪柴(16.7%)为主;煤炭对非商品能源消费的替代作用显着低于沼气;交通用能已经成为家庭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点并呈现进一步增长趋势。2)青海的能源贫困表现为现代能源短缺而非能源可得性,由于现在能源供给不足,仍有超过50%的人口处于能源贫困,为实现家庭向现代能源转型,应提高现代能源在家庭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目前以收入贫困人群为主要对象的能源政策需要做出调整。3)相较于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的能源消费种类更丰富,消费体量更多。在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转向多种能源组合,煤炭的消费比重增加,在能源用途上,平均每户家庭比农区和农牧交错区需要消费更多的能源满足取暖(2507 kgce)、炊事(2575 kgce)和交通(581 kgce)的用能需求;在农区,尽管电力是家庭认为最重要的能源,但电力使用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仅占4%;在农牧交错区,受农业政策和牧业政策的双重影响,家庭能源消费转向以煤炭为主的多种能源组合结构。区域兼具不同文化,环境意识差异导致家庭能源消费存在差别;4)家庭能源消费的环境生态效应具有复合特征。牧区、农区和农牧交错区CO2人均年排放量分别为3857 kg、2977 kg、4119 kg,其次依次是CH4和NO2,牧区的CH4排放最大,增温效应明显。SO2是农牧区家庭能源消费主要产生的污染物,人均年排放量为12.98 kg,TSP是牧区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最主要污染物,人均年排放量为20.12 kg。
代弟[6](2016)在《扎赉特旗蒙古族青年婚姻消费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结构的不断完善,广大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水平也水涨船高渐渐地提高起来。然而近些年来特别是青年男女的婚姻消费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主要研究内蒙古扎赉特旗蒙古族青年婚姻消费状况,笔者主要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等实地调查方法,了解了扎赉特旗蒙古族青年男女的婚姻消费现状。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扎赉特旗经济社会也有了显着的发展,扎赉特旗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农村牧区年轻人的婚姻消费愈来愈高涨,已经超出普通农牧民家庭经济能力水平。女方所要的彩礼钱、新建婚房、结婚买汽车等婚姻消费项目越来越多且高涨的现象在当地农村牧区十分普遍。然而高额的婚姻消费已经形成很多农牧民家庭的经济生活负担,怎样才能有效的遏制这种不良的社会行为已经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以消费经济学理论视角出发,采用多种学科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当前的社会转型及文化变迁为研究大背景,选择扎赉特旗的一个蒙古族比较聚集的地区,胡尔勒镇为调查地区。笔者首先通过整理调查问卷的数据资料,阐述扎赉特旗胡尔勒镇蒙古族青年的婚姻消费现状。通过分析和探讨当地农牧民在当前的婚姻高消费的合理性问题及产生不合理消费的原因,并尝试寻找解决的办法,帮助农牧民摆脱高额婚姻消费的经济负担。本文共分成五大章节,第四、五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及核心概念等相关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扎赉特旗的地理位置、历史、经济来源人口等状况和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特征等内容。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扎赉特旗胡尔勒镇蒙古族青年的婚姻消费现状。第四部分,是文章最重要的章节,运用消费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婚姻消费的合理性问题及找出存在不合理性消费的原因。第五部分,是对于扎赉特旗蒙古族青年的高额婚姻消费的思考建议。
花蕊[7](2015)在《内蒙古农牧民消费结构及特征分析》文中指出针对2000年2014年牧民消费支出数据,分析了农牧民消费结构现状及消费水平变动趋势,总结出农牧民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层次不断提高,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等特征。
黄伟[8](2015)在《青海省农牧民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关系——以黄南州为例》文中指出本文在ELES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改进的ELES模型实证研究青海省黄南州农牧民收入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农牧民各收入来源对各类商品及服务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工资性收入对消费需求的拉动力不足,家庭经营性收入对消费需求的推动后劲不足,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据此,本文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增强工资性收入对农牧民消费的拉动作用,确保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牧民消费的基础作用,重视财产性收入对农牧民消费的贡献,加大转移性收入对农牧民消费的推动作用。
马晓玫[9](2015)在《内蒙古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我国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居民的食品结构正经历由植物纤维为主向兼动物脂肪及高蛋白的转变。动物类副食品(肉、蛋、鱼、奶)的消费量逐年上升。与此相对,粮食消费显着下降,动物类副食品的替代作用不断加强,蔬菜和水果消费量偏低,但有上升趋势。在此背景下,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特色的边疆地区,在食品消费需求、食品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等方面与我国近十年的食品消费特点是否有差异,哪些因素影响这一地区城乡居民食品消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不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食品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稳定。因此,本文从内蒙古地区的食品消费状况、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出发,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内蒙古地区食品消费变动的因素。本研究重点运用典型相关系数方法分析了食品工业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对主要食品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内蒙古地区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变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相对价格水平、平均受教育水平等。本文最后结合内蒙古发展实际,提出了促进内蒙古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食品加工业等政策建议。
艳红[10](2014)在《科左后旗农牧民消费结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人在登上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就得消费,不管是生产之前还是生产过程当中”1。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消费决定着生产能否顺利进行,马克思说的在资本循环中的第一环节,W—G,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关键在于商品能否买出去,如果卖不出去,资本家砸掉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自己的商品,也就是社会再生产断层。所以马克思说,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环节是惊险的一跳,跳得好不好关系到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问题。所以消费问题研究不仅仅是消费领域的问题,而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问题,是我们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且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时刻,经济发展始终不可松懈。又是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又是经济建设中的重点。农牧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屡见不鲜,但是,对蒙古族消费行为的特殊性未能明确表述,既然在消费结构研究中注入了少数民族因素,为何未对蒙古族独特的文化而形成的消费习惯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加以明确分析呢?长久以来农耕民族有着“去奢从简,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但是对于同样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游牧民族后代蒙古族消费者来说,不尽相同。改革开放至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逐渐上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资料种类多样化。从计划经济转型初始阶段的以生存资料为主的消费结构逐渐转变为发展资料为主的消费结构。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存在着众多不合理现象,食品消费比例偏重、恩格尔曲线偏高、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较低、交通与通信消费不合理,生存资料消费比列较高,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低,以及非理性消费观念的存在都是农牧民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具体表现。消费结构不合理会影响产业结构,反过来影响农牧民收入结构。所以农牧民消费结构关系农牧民切身利益,是解决农民问题的不可缺省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农牧民消费结构来探讨农牧民问题,根据科左后旗1982年至2013年《统计年鉴》,以科左后旗农牧民消费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阐述消费结构现状和问题及致因并提出对策,为合理化农牧民消费结构提供实证依据。
二、内蒙古农牧民消费结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古农牧民消费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论文的创新点 |
1.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
2.研究内容的整体性 |
一、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理论分析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消费 |
2.消费水平 |
3.常住居民 |
(二)马克思消费理论的主要内容 |
1.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关系 |
2.消费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
3.消费与环境的关系 |
(三)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必要性 |
1.适应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
2.推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
3.巩固我国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 |
二、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分析 |
(一)内蒙古各盟市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 |
(二)内蒙古城镇居民与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 |
1.人均生活消费 |
2.食品消费 |
3.衣着消费 |
4.居住消费 |
5.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 |
6.交通和通讯与文化娱乐消费 |
7.医疗保健消费 |
8.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 |
(三)内蒙古农村牧区农牧民消费水平的差异 |
(四)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与全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差异 |
(五)分析结论 |
三、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 |
(一)收入对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
(二)城镇化水平对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
(三)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
(四)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
(五)消费环境对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
四、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路径 |
(一)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 |
1.综合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增加农牧业产值 |
2.推进农牧业集约化发展,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 |
(二)促进农畜产品流通 |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
1.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 |
2.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 |
3.建设绿色生态宜居的村镇 |
(四)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 |
1.拓宽财政支农支出的渠道 |
2.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 |
(五)完善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 |
1.多渠道筹集社保资金 |
2.合理分配社保资金 |
3.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宣传 |
4.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监督管理体系 |
(六)优化农村牧区消费环境 |
1.加强农村牧区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的消费市场环境 |
2.加大农村牧区教育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受教育程度 |
3.转变农村牧区居民的消费观念,培养理性的消费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公共政策视域下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理论研究的现状 |
1.2.2 国内理论研究的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
1.3.2 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
1.3.3 比较分析法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消费结构 |
2.2 恩格尔系数 |
2.3 公共政策 |
3 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概况 |
3.1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
3.1.1 计划经济时期温饱型消费阶段(1980-1991年) |
3.1.2 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生活型消费阶段(1992-2000年) |
3.1.3 21世纪享受型消费阶段(2001-至今) |
3.2 各项消费支出增加 |
3.3 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 |
3.4 衣着消费追求个性 |
3.5 居住条件改善 |
3.6 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 |
3.7 交通通信消费增长 |
3.8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 |
3.9 医疗保健支出水平提高 |
4 影响内蒙古消费结构升级的公共政策因素 |
4.1 收入政策 |
4.1.1 城镇居民收入政策 |
4.1.2 农牧民收入政策 |
4.2 社会保障政策 |
4.3 促进消费政策 |
4.4 消费环境政策 |
4.5 产业结构政策 |
4.5.1 一二产业主导发展阶段 |
4.5.2 引导第三产业迅速发展阶段 |
4.6 物价政策 |
4.6.1 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前) |
4.6.2 调整不合理价格体系时期(1979—1984年) |
4.6.3 打破计划价格为目标改革期(1985—1991年) |
4.6.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时期(1992-1997年) |
4.6.5 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制逐步完善(1998-2006年) |
4.6.6 物价变化逐步同国际经济状况相关(2007-2011年) |
4.6.7 价格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时期(2012-2018年) |
4.7 供给政策 |
5 制约内蒙古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问题 |
5.1 城乡收入差距大 |
5.2 社保制度不够完善 |
5.3 促进消费政策不够实际 |
5.4 消费环境不够便利 |
5.5 “有效供给”不足 |
6 促进内蒙古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公共政策建议 |
6.1 增加居民收入 |
6.1.1 增加城市居民增收 |
6.1.2 增加农村牧区居民收入 |
6.1.3 缩小收入差距 |
6.2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6.3 优化落实消费政策 |
6.3.1 挖掘城市消费潜力 |
6.3.2 扩大农村牧区消费能力 |
6.4 改善消费环境政策 |
6.4.1 优化城镇消费环境 |
6.4.2 改善农村牧区消费环境 |
6.5 供给 |
7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青藏高原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研究 ——以青海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应对气候变化与区域环境治理的共同需求 |
1.1.2 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需求 |
1.1.3 家庭尺度是能源地理研究精细化的必然趋势 |
1.2 研究意义与关键问题 |
1.2.1 研究意义 |
1.2.2 关键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理论方法 |
1.3.1 框架结构 |
1.3.2 理论基础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进展与综述 |
2.1 中国家庭能源研究进展及述评 |
2.1.1 研究主题与热点 |
2.1.2 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及其趋势 |
2.1.3 家庭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 |
2.1.4 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 |
2.1.5 中国家庭能源转型政策 |
2.2 国际家庭能源消费研究进展与述评 |
2.2.1 家庭能源消费研究热点及其主题 |
2.2.2 发达国家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及其趋势 |
2.2.3 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 |
2.2.4 家庭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 |
2.3 国内外家庭能源消费研究对比及启示 |
2.3.1 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差异 |
2.3.2 家庭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差异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采集 |
3.1 青藏高原区情概述 |
3.2 研究靶区概况及能源地理特征 |
3.2.1 自然地理特征 |
3.2.2 社会经济特征 |
3.2.3 自然资源概况 |
3.2.4 民族文化特征 |
3.3 数据采集过程及处理 |
3.3.1 数据采集步骤 |
3.3.2 数据标准化及预处理 |
第四章 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贫困评估 |
4.1 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及影响因素 |
4.1.1 家庭能源消费结构 |
4.1.2 家庭能源用途及其分布 |
4.1.3 非商品能源需求的影响因素 |
4.2 能源贫困内涵与方法 |
4.2.1 能源贫困内涵 |
4.2.2 能源贫困测量方法 |
4.3 青海省能源贫困测量 |
4.3.1 基于现实情景 |
4.3.2 基于以电取代固体能源的情景 |
4.3.3 能源贫困和收入贫困 |
4.4 小结 |
第五章 家庭能源消费的空间分异特征 |
5.1 牧区家庭能源消费活动特征 |
5.1.1 家庭能源消费结构 |
5.1.2 家庭能源用途量化 |
5.1.3 家庭能源重要性认知分析 |
5.1.4 家庭能源可得性分析 |
5.2 农区家庭能源消费活动特征 |
5.2.1 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
5.2.2 家庭能源用途量化 |
5.2.3 家庭能源重要性认知分析 |
5.2.4 家庭能源可得性分析 |
5.3 农牧交错区家庭能源消费活动特征 |
5.3.1 家庭能源消费结构 |
5.3.2 家庭能源用途量化分析 |
5.3.3 家庭能源重要性认知分析 |
5.3.4 家庭能源可得性分析 |
5.4 家庭用能结构空间比较(交通用能) |
5.4.1 出行交通方式 |
5.4.2 交通用能结构 |
5.4.3 节能政策响应 |
5.5 小结 |
第六章 家庭能源消费环境效应分析 |
6.1 环境效应机理及排放测算 |
6.2 总体分析 |
6.3 空间对比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典型家庭能源消费物质流建模 |
7.1 牧区典型家庭能源活动建模分析 |
7.2 农区典型家庭能源活动建模分析 |
7.3 农牧交错区典型家庭能源活动建模分析 |
7.4 小结 |
第八章 家庭能源消费优化策略 |
8.1 加强政策制定,夯实数据统计 |
8.1.1 分区制定政策 |
8.1.2 加强生活能源消费统计工作 |
8.1.3 加强交通部门能源政策制定 |
8.2 优化炉灶设备,改造住宅外墙 |
8.2.1 优化炉灶设备 |
8.2.2 改造住宅外墙 |
8.3 推广清洁能源,缓解能源贫困 |
8.3.1 扩大太阳能应用方式 |
8.3.2 提高沼气利用技术 |
8.3.3 倡导清洁能源消费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1.1 青海家庭能源消费特征及能源贫困评估 |
9.1.2 牧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
9.1.3 农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
9.1.4 农牧交错区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特征 |
9.1.5 家庭能源消费环境效应空间特征 |
9.1.6 家庭能源消费优化策略 |
9.2 创新点 |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问卷信息 |
附录2 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
附录3 调研实图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扎赉特旗蒙古族青年婚姻消费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理论意义 |
3. 实践意义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1. 研究的创新点 |
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五) 文献综述 |
1. 国外相关研究 |
2. 国内相关研究 |
(六) 相关理论支持 |
1. 消费结构合理化标准理论 |
2. 婚姻消费 |
3. 彩礼及嫁妆 |
第一章 扎赉特旗基本情况介绍 |
(一) 扎赉特旗概况 |
(二) 扎赉特旗人口情况 |
(三) 调查地点及对象情况价绍 |
第二章 蒙古族青年婚姻消费情况 |
(一) 彩礼消费 |
1. 见面礼 |
2. 彩礼 |
(二) 置办物品消费 |
1. 修建婚房消费 |
2. 购买家具消费 |
3. 购买汽车消费 |
4. 婚纱照消费 |
5. 装饰品消费 |
(三) 婚宴 |
第三章 蒙古族青年婚姻消费的消费经济学分析 |
(一) 婚姻消费中的合理消费 |
1. 对生活必需品消费 |
2. 女方对彩礼钱的合理利用 |
(二) 婚姻消费中不合理消费 |
1. 超前消费 |
2. 攀比消费 |
3. 炫耀性消费 |
(三) 不合理消费的原因 |
1. 经济因素 |
2. 性别因素 |
3. 文化因素 |
4. 心理因素 |
第四章 蒙古族青年婚姻消费的建议 |
(一) 树立正确的婚姻观,提高青年的婚姻义务和责任意识 |
(二) 提倡合理消费观念 |
(三) 增加农牧民收入 |
(四) 鼓励蒙古族青年就地创业及就业 |
(五) 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传承本民族的婚姻文化习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7)内蒙古农牧民消费结构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农牧民收入现状 |
2农牧民消费结构及特征 |
2.1农牧民消费结构现状 |
2.2农牧民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对比 |
2.3农牧民消费结构特征 |
3结束语 |
(8)青海省农牧民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关系——以黄南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文献综述 |
三、 模型构建 |
(一) ELES的基本理论 |
(二) 模型构建 |
四、 实证分析黄南州农牧民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关系 |
(一)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
(二) 模型参数估计及检验 |
(三) 模型结果分析 |
1. 拉动效应分析 |
2. 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
五、 结论及建议 |
(9)内蒙古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基本结构 |
1.4 研究方法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3 小结 |
3 内蒙古城乡居民主要食品消费变化分析 |
3.1 主要食品消费状况 |
3.2 内蒙古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变动趋势 |
3.2.1 主要食品消费量变动趋势 |
32.2 主要食品消费支出变动趋势 |
3.3 内蒙古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的区域比较分析 |
3.3.1 城乡居民食品消费量的比较分析 |
3.3.2 各盟市分布区食品消费量的比较分析 |
3.4 小结 |
4 内蒙古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供给面的影响因素 |
4.1.1 农业产业结构 |
4.1.2 食品工业发展水平 |
4.1.3 恩格尔系数 |
4.2 需求面的影响因素 |
4.2.1 居民收入水平 |
4.2.2 食品消费价格 |
4.2.3 受教育程度 |
4.3 宏观经济因素 |
4.3.1 城镇化水平 |
4.3.2 商品化程度 |
4.3.3 民族风俗习惯 |
5 内蒙古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5.1 典型相关系数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5.1.1 典型相关系数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5.1.2 典型相关分析的应用 |
5.1.3 典型相关分析的计算步骤 |
5.2 内蒙古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矩阵和影响矩阵的构建 |
5.2.1 构建矩阵的指标选取 |
5.2.2 食品消费支出矩阵和影响矩阵分析 |
5.3 典型相关系数与典型变量的计算分析 |
5.4 典型变量代表性的验证 |
5.5 主要结论 |
5.5.1 构建矩阵的简单相关系数分析 |
5.5.2 典型相关载荷量分析 |
6 结论、相关建议及讨论 |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6.2.1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6.2.2 积极发展食品加工业 |
6.2.3 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 |
6.2.4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
6.2.5 提高食品安全保障程度 |
6.2.6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
6.3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10)科左后旗农牧民消费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对象及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理论及现状 |
1.2.1 马克思对于消费结构的分析 |
1.2.2 西方经济学消费结构研究 |
1.2.3 国内消费结构研究 |
1.3 内容结构与思路 |
1.3.1 内容结构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和不足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和不足 |
第2章 消费结构相关理论阐释 |
2.1 关于消费理论 |
2.1.1 关于消费 |
2.1.2 关于消费结构 |
2.2 消费结构类型分析 |
2.2.1 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 |
2.2.2 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 |
2.3 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
2.3.1 经济因素 |
2.3.2 非经济因素 |
2.4 消费结构合理化标准 |
2.4.1 经济标准 |
2.4.2 社会标准 |
第3章 科左后旗农牧民消费结构阐述 |
3.1 消费结构分类及阶段性观察 |
3.1.1 消费结构分析类型的选择 |
3.1.2 时间序列的阶段性观察 |
3.2 消费结构各分类演变趋势 |
3.2.1 衣、食、住消费 |
3.2.2 交通与通讯消费 |
3.2.3 医疗卫生消费 |
3.2.4 文教娱乐消费 |
3.2.5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以及其他家庭生活消费 |
3.2.6 恩格尔系数观察 |
第4章 科左后旗农牧民影响消费结构的价值观因素 |
4.1 消费价值观的形成 |
4.1.1 自给自足的简单生产方式 |
4.1.2 商品交易繁盛时期 |
4.2 消费价值观特征 |
4.2.1 游牧民族畜牧业经济独特性 |
4.2.2 形成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商品交易以及价值观 |
4.2.3 现代蒙古族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导致的不合理消费结构 |
第5章 科左后旗农牧民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 |
5.1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简介 |
5.1.1 相关理论及意义 |
5.1.2 基本表达式 |
5.2 科尔沁左翼后旗农牧民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 |
5.2.1 序列选定 |
5.2.2 选定序列统计描述 |
5.2.3 对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
5.3 灰色关联度结论分析 |
5.3.1 衣、食、住关联度 |
5.3.2 医疗卫生消费关联度 0.8075,位居第四 |
5.3.3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关联度 0.7816,位居第五 |
5.3.4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关联度 0.7546,位居第六 |
5.3.5 交通和通讯消费关联度 0.6503,位居第七 |
第6章 问题及结论 |
6.1 农牧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
6.1.1 消费结构不合理 |
6.1.2 非理性消费价值观 |
6.1.3 农业结构单一 |
6.2 结论和建议 |
6.2.1. 优化农牧民消费结构 |
6.2.2 重视交通通讯建设,提高农牧民收入 |
6.2.3 引导农牧民建立理性消费价值观,提高文化消费和服务消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内蒙古农牧民消费结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循环背景下内蒙古农牧民消费升级研究[D]. 凌慧.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21
- [2]内蒙古农牧户家庭消费结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 刘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基于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研究[D]. 王振栋.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4]公共政策视域下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研究 ——以内蒙古为例[D]. 李婷.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青藏高原农村家庭能源消费与能源贫困研究 ——以青海省为例[D]. 姜璐. 兰州大学, 2019(02)
- [6]扎赉特旗蒙古族青年婚姻消费调查研究[D]. 代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03)
- [7]内蒙古农牧民消费结构及特征分析[J]. 花蕊.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24)
- [8]青海省农牧民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关系——以黄南州为例[J]. 黄伟.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5(06)
- [9]内蒙古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 马晓玫.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12)
- [10]科左后旗农牧民消费结构分析[D]. 艳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