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导选择:让学生个性飞扬(论文文献综述)
张燕[1](2021)在《和美语文理念在高中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申志娟[2](2021)在《部编本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的培养》文中研究指明2017修订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目标,注重语文学习审美体验的积淀,健康向上审美情趣的培养和鉴赏品味的提升。相较于实验版关于审美鉴赏课程目标的表述,修订版增加了一系列诸如审美意识、审美体验、审美情趣、审美品味、审美鉴赏能力等审美术语,理清审美术语的逻辑关联,注重审美理解力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活动中的核心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有助于审美素养目标的顺利达成。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短篇小说篇目具有曲折集中的情节、典型丰富的人物性格、不同地域风格的差异性,独特的文化文学等审美属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有着较为显着的引导促进效果。本研究利用审美理论和高中语文课程审美教育研究成果,依据高中语文教材短篇小说编排体例与目的,结合高中短篇小说教学案例,提出了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培养的具体策略。绪论部分论述了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目的、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论文主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审美理解力进行辨析,包括审美理解力概念界定和审美理解力的特点,并在辨析中理清课程标准审美术语间的关联。第二部分对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阅读任务的目标进行了解读,包括部编本教材短篇小说的编排体例和审美特质的分析、课标和教材学习任务中对短篇小说的审美阅读目标分析。第三部分通过分析近三年高中语文短篇小说的教学设计,了解当前审美理解力培养的现状,并对《哦,香雪》的审美阅读进行了教学设计,进一步明确了审美理解力培养的具体实施策略。第四部分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部编本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徐钰琪[3](2021)在《生命教育融入七年级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以信阳地区为例》文中认为生命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以及整体素质的提升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刚升入初中,正处于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干扰的阶段,是青少年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而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可以帮助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从而树立学生生命意识,逐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本论文致力于对生命教育在七年级语文教学的渗透策略进行探究。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主要是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其次是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是对生命教育进行内涵界定并大致梳理其发展历程,对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主要依据进行阐述。第二章通过选取信阳地区市、县、乡三所中学,以七年级语文学科的师生为主要对象进行调查,秉持着调查样本的科学性、代表性以及准确性的原则,随机抽取了部分师生分别进行访谈和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合理有效地梳理与总结。调查结果显示,七年级师生整体上对于生命教育的认知不足,具体表现在:部分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知不到位,缺乏过硬和专业的生命教育素养和生命教育实践经验;部分学生对于生命的独特性及人生价值认知模糊,他们的学习目的和方式存在偏差。第三章主要从教师与学生两个不同的主体来探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其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时应遵循“尊重自然性、生活性、人文性”的教学原则,还应将学思行结合提升自身生命教育素养,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学生则应主动在“对话”中丰富自身情感体验,从而在快乐学习中获得生命的成长。第四章则通过列举相关教学案例,来为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一些参考。最后是结语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相关研究与分析进行一个概括和总结。
董燕芝[4](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Q市C小学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接触最为频繁的一种评价方式,具有诊断、导向、调控、反馈、发展等功能。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工具及表现形态,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师评价素养的课堂体现,是师生课堂对话互动的桥梁,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小学阶段的语言学习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具有奠基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运用现状如何?是否存在问题?原因何在?如何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这就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基本思路。首先,本研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进行新的审视,基于教学评价分析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基本准则。其次,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基本准则出发,综合运用文献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目标、评价语言内容、评价语言主体、评价语言类型、评价语言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进一步对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评价语言重视判断结果对错轻视指导学生发展、评价语言重视知识记忆轻视能力态度的全面表现、评价语言重视教师独白轻视师生对话、评价语言重视反复单调轻视灵活多样、评价语言重视随意发挥轻视艺术设计。再次,深入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资料得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学校管理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忽视、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的偏差、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和语言艺术的限制、小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制约。最后,针对问题原因,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探讨了优化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策略:学校方面要加强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管理,强化对语文教师评价语言的指导,完善教学评价体制;小学语文教师在观念上要从评价目标、内容、主体、对象、方式五个方面树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小学语文教师在专业能力上要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语言表达艺术以及增强教育机智;小学语文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对话能力。
巫统香[5](2020)在《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教师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影媒介所建构与传播出的教师形象,不仅是各时代背景下现实生活中教师形象的缩影,也是社会大众进一步熟知教师群体的另一窗口。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中“教师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也与以往有所变化,不再仅仅是单一正统的“园丁”、“蜡烛”等形象,而出现异化的现象,这主要归因于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教育方针政策的引导、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受众审美趣味的选择以及导演创作诉求的表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世纪以来关于“教师形象”类的国产电影进行文本解读,探索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教师形象”建构与传播的主要教师形象类型特征以及存在的不足,并为如何弥补这些不足尝试性的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中建构与传播的“教师形象”依据其不同的精神人格面貌,总体概括起来可分类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型教师形象;价值悖离、师德淡漠型教师形象;斗争反抗、坚守初衷型教师形象;隐忍顺从、盲目守旧型教师形象;反思成长、破茧成蝶型教师形象等五种主要类型的教师形象。同时,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在建构与传播教师形象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即:“教师形象”简单化、模式化;“教师形象”庸俗化、妖魔化;“教师形象”专业特点不明晰。因此,今后国产电影应该多元建构,还原“教师形象”;多管齐下,为教师正名立形;多向呈现,突出教师专业化等来尽可能的弥补上述的不足。
杜婷婷[6](2020)在《名师课堂中的“语文味”研究 ——以程少堂、黄厚江、王君教学实录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2001年程少堂提出“语文味”的命题以来,便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关注。许多名师在“语文味”理论的指导下,去探索使语文课具有“语文味”的方式和方法,并形成了许多具有个人特色的“语文味”教学理念。在众多名师中笔者选择程少堂、黄厚江、王君三位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三位老师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在他们的课堂中都有体现,这些都是值得普通教师学习和借鉴的。本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缘起,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一章在理清“语文味”概念的基础上,对“语文味”提出的现实诉求加以分析,突出“语文味”概念在语文界提出的价值。第二章主要从文化、本色、青春三个方面介绍三位老师对“语文味”的探索:程少堂用文化作为撬开“语文味”的支点;黄厚江用语文的方法还语文课堂本色;王君以青春为钥匙打开“语文味”之门。第三章主要结合三位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导入、文本解读、语言品味、课堂氛围四个方面分析他们是如何在教学中突出“语文味”的。在课堂导入方面,程少堂采用通俗的文化形式导入,黄厚江采用传统的检查预习式导入,王君则采用情感渗透式导入。文本解读方面三位老师则注重解读角度的新颖独特,并立足文本和学生需要,寻求合理的解读主题。语言品味方面三位老师主要使用了诵读和字词把玩,以读促悟、读说结合,比词、换词等方法。三位老师凭借对学生尊重信任,以幽默风趣生活化的语言和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赞扬性的课堂评语,营造出具有浓厚“语文味”的课堂氛围。第四章以笔者所在黄寺岗镇中学为例,对该校语文课现状进行调查,其调查得出本校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调查结果,展开笔者的“语文味”实践教学并得出相关结论和启示。研究名师课堂“语文味”,对探索语文本源,改善语文被淡化和异化的现状,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还能为一线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提供方法指导。研究名师课堂“语文味”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的语文同仁们共同努力。
刘玲燕[7](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现代诗歌审美教育研究》文中提出现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充分以核心素养为本,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语文是关于语言文学的艺术,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现代诗歌担任了重要的角色,具备独特的探索性。目前关于现代诗歌审美教育的现状综合体现在教材、教师和学生这三个层面:教材不能综合实现各个诗歌流派的选编,使学生的知识面变窄,学习兴趣变淡;另外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和审美素养不足以引导学生产生深层次的审美感悟。通过分析已有文献,关于核心素养以及现代诗歌审美教育的研究都是在各自领域提出的理论加实践模式,如何能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升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水平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诗歌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白话语言的实践性、民间化运动、意象化运动以及现代性焦虑等方面,其凝练的语言艺术、智性的思维方式、审美的内容表达及开放的中西文化观分别对应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核心素养层面,这便是核心素养与现代诗歌的契合点。在策略方面,依据现代诗歌与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分别从语言、思维、情感、意境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多样理解和解读,在审美感知、审美想象以及审美情感等心理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与表达技巧,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何美英[8](2019)在《让孩子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飞扬》文中研究说明语文教学,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它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壮阔,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略激越。这就是我们的个性化阅读,在读中培养孩子对阅读的热爱,对语文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平凡的课堂上,倾注我们的爱,让孩子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尽情飞扬。
龙维娜[9](2019)在《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文中研究说明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主导课堂教学的现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引导、启发为主,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形式,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小学生尽情飞扬,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本文就焕发语文课堂活力和让小学生个性飞扬的相关方法进行简单探讨,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梁潇[10](2019)在《无痕教育在校外儿童美术教学中的探索运用》文中提出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已是世界教育研究共同体的共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核心素养”教育观的提出,美术教育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因此,研究美术教学、探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当今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任务。然而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重“术”轻“美”,重“教”忘“育”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低龄儿童的美术作品,经常出现形象概念化、模式化的现象,雷同的造型如同工厂的复制品毫无童趣可言,不仅违背了儿童的成长规律,对保护、启发儿童的创造与想象力更是不利。在如今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之际,如何在教学中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如何更大程度地保护儿童的纯真天性?如何打破低龄儿童的造型概念,使儿童的创造更加自由而大胆?如何让老师的“教”转化为儿童积极主动并充满兴趣的“学”?笔者尝试从“无痕教育”的理念出发,从校外儿童美术教学研究入手,探讨无痕教育对实现有效的儿童美术教育的助力作用。以期拓展教育研究视野,寻找有效发挥儿童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探索有效儿童美术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无痕教育在校外儿童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主要依托儿童美术活动的人文特征与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隐藏教学意图,运用间接迂回等带有情境性、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采用由点到面,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而又首尾呼应的学习活动展开,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术熏陶和训练,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追求中提升审美和创造能力,从而达成教学任务。无痕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中老师说、学生听;老师管、学生从的灌输式、训练式教学模式,让儿童的学习过程由内而外地自然发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究。论文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从国内外无痕教育的产生背景及无痕教育的特点入手,着重分析无痕教育的理念基础,进而针对目前国内美术教育的现实问题,提出无痕教育在校外儿童美术教学中研究应用的目的和意义,定位本研究的目标。同时确定研究方法。第一章:无痕教育结合儿童美术教学,提炼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无痕教学理念的六个实践特点。第二章:根据校外儿童美术教育需求,对无痕教育在校外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第三章:通过对校外儿童美术教学中实施无痕教学形式、方法、过程的具体美术活动设计与课例实施,提出无痕教育在校外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第四章:根据无痕教育在课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结束。对全文进行总结。
二、引导选择:让学生个性飞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导选择:让学生个性飞扬(论文提纲范文)
(2)部编本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三)研究综述 |
(四)理论基础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意义 |
一、审美理解力辨析 |
(一)审美术语的内涵及逻辑关联 |
(二)审美理解力辨析 |
二、高中语文短篇小说阅读审美目标解读 |
(一)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短篇小说选编概况及分析 |
(二)高中语文短篇小说的审美特质 |
(三)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阅读目标 |
三、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培养现状及案例设计 |
(一)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培养现状 |
(二)《哦,香雪》教学案例设计 |
四、部编版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的培养策略 |
(一)激发审美感知,为理解短篇小说的表现方式奠定基础 |
(二)运用审美想象,提升判断短篇小说内涵意蕴的能力 |
(三)以审美情感的弥散,推动对短篇小说创造技巧的发现 |
(四)加深审美体验,促进短篇小说形象意义审美理解的个性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生命教育融入七年级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以信阳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生命教育融入七年级语文教学的依据 |
第一节 生命教育 |
第二节 生命教育与我国教育改革要求的契合 |
第三节 生命教育与语文学科的关系 |
第四节 七年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特殊需求 |
第二章 生命教育融入七年级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第一节 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三章 生命教育融入七年级语文教学的策略 |
第一节 生命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
第二节 学思行并重,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素养 |
第三节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贯穿生命教育 |
第四节 学生应主动在“对话”中获得生命的成长 |
第四章 生命教育融入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例举隅 |
第一节 生命教育指引下的单篇课文教学 |
第二节 生命教育指引下的群文阅读教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七年级语文教师访谈提纲——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
附录 B:七年级学生对于生命教育认知调查问卷 |
致谢 |
(4)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Q市C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 |
1.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表现形态 |
2.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现实困境的反思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内涵与基本准则 |
(一)教学评价的内涵 |
1.教学评价的概念 |
2.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 |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基本准则 |
1.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目标的发展性 |
2.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内容的全面性 |
3.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主体的对话性 |
4.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类型的多样性 |
5.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效果的艺术性 |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的选择 |
3.调查工具的编制 |
(二)调查实施 |
1.观察的实施 |
2.问卷的实施 |
3.访谈的实施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1.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重视程度 |
2.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使用频次 |
3.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运用的过程性表现 |
4.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学生反馈 |
三、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目标重结果轻过程 |
1.重视判断对错,忽视缘由分析 |
2.发展性反馈语言缺失 |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内容重知识轻态度 |
1.忽视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
2.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主体重独白轻对话 |
1.教师评价语言“他评”主导 |
2.教师评价语言缺失“互评”和“自评”引导 |
(四)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类型失之单调 |
1.忽视肢体评价语言的运用 |
2.表扬性与批评性评价语言急需矫正 |
3.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
(五)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效果艺术性较弱 |
1.评价语言的语文学科性淡化 |
2.评价语言缺乏机智性 |
四、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校管理对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忽视 |
1.学校疏于对语文教师的评价语言进行指导和培训 |
2.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导向重结果轻过程 |
(二)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的偏差 |
1.错误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
2.错位的学生观和教师观 |
(三)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和语言艺术的限制 |
1.自我反思能力不足 |
2.语言表达艺术欠缺 |
3.教育机智匮乏 |
(四)小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制约 |
1.小学生的评价意愿不强 |
2.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制约 |
五、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优化策略 |
(一)学校应加强对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管理 |
1.学校应强化对语文教师评价语言的指导与培养 |
2.学校应恰当选用评价方式完善教学评价体制 |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树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观 |
1.评价目标:坚持发展性评价理念 |
2.评价内容:注意三维教学目标的交融整合 |
3.评价主体:强调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
4.评价对象:体现“因材施评”观念 |
5.评价方式:语言要突出语文学科特性 |
(三)小学语文教师应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 |
1.提高自我反思能力,重视对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反思 |
2.锤炼语言表达艺术,突显课堂评价语言的多样性与激励性 |
3.增强教育机智,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机智性 |
(四)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对话能力 |
1.提高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
2.培养小学生的对话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致谢 |
(5)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教师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教师形象研究 |
1.3.2 电影中的教师形象研究 |
1.3.3 对现有研究的分析结论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教师形象”建构与传播的依据 |
2.1 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
2.2 教育方针政策的引导 |
2.3 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 |
2.4 受众审美趣味的选择 |
2.5 导演创作诉求的表达 |
第3章 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教师形象”建构与传播的主要类型 |
3.1 “教师形象”的概念界定 |
3.2 建构与传播的主要类型 |
3.2.1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型教师形象 |
3.2.2 价值悖离,师德淡漠型教师形象 |
3.2.3 斗争反抗,坚守初衷型教师形象 |
3.2.4 隐忍顺从,盲目守旧型教师形象 |
3.2.5 反思成长,破茧成蝶型教师形象 |
第4章 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教师形象”建构与传播的不足与改进策略 |
4.1 “教师形象”建构与传播的不足 |
4.1.1 “教师形象”简单化、模式化 |
4.1.2 “教师形象”庸俗化、妖魔化 |
4.1.3 “教师形象”专业特点不明晰 |
4.2 “教师形象”建构与传播的改进策略 |
4.2.1 多元建构,还原“教师形象” |
4.2.2 多管齐下,为教师正名立形 |
4.2.3 多向呈现,突出教师专业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名师课堂中的“语文味”研究 ——以程少堂、黄厚江、王君教学实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语文味”概念在语文界的提出及价值 |
第一节 “语文味”概念略说 |
第二节 “语文味”概念的提出 |
一、“语文味”概念提出的现实诉求 |
二、“语文味”概念提出的反响 |
第三节 “语文味”概念提出的价值 |
一、“语文味”概念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语文的概念 |
二、“语文味”概念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 |
三、“语文味”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准确全面地理解《语文课程标准》 |
第二章 精彩纷呈——名师对"语文味"的探索 |
第一节 程少堂文化——撬开“语文味”的支点 |
一、发掘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点 |
二、抓住语言传递出来的文化内涵 |
第二节 黄厚江——还语文“本色” |
一、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坚守语文的一亩三分地 |
二、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
第三节 王君——“语文味”的青春密码 |
一、清晰的语言意识 |
二、和谐的对话意识 |
三、飞扬灵动的创新意识 |
第三章 名师课堂对“语文味”的具体实践 |
第一节 课堂导入——导出“语文味” |
一、程少堂:通俗的文化形式导入 |
二、黄厚江:传统的检查预习式导入 |
三、王君:情感渗透式导入 |
第二节 文本解读——读出“语文味” |
一、新颖独特的解读角度 |
二、立足文本和学生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解读 |
三、合理的主题解读 |
第三节 语言品味——嚼出“语文味” |
一、程少堂:通过诵读及字词把玩品出“语文味” |
二、黄厚江:以读促悟、读说结合品出“语文味” |
三、王君:通过比词、换词品出“语文味” |
第四节 课堂氛围――营造“语文味” |
一、尊重信任学生 |
二、幽默风趣,生活化的语言 |
三、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式多样 |
四、正确使用赞扬性的课堂评语 |
第四章 “语文味”实践与效果分析——以潢川县黄寺岗镇中学为例 |
第一节 黄寺岗镇中学语文课堂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
二、调查结果统计 |
第二节 “语文味”课堂实践及反思 |
一、“语文味”课堂教学实践具体实施方案 |
二、教学反思 |
第三节 “语文味”实践教学的启示 |
一、坚持学习,海纳百川 |
二、善于反思,敢于创新 |
三、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学会“以研促教” |
四、眼中有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权利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7)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现代诗歌审美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现代诗歌审美教育理论基础及教育价值分析 |
第一节 现代诗歌审美教育理论基础 |
一、现代诗学理论 |
二、现代诗歌审美心理要素 |
第二节 现代诗歌的审美教育价值 |
一、语言实践性:白话语体革命 |
二、传达隐蓄化:发展智性思维 |
三、自我表现性:抒发现代焦虑 |
四、意象新奇化:营造独特意境 |
第二章 高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教育目标的描述与阐释 |
第一节 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
一、新旧课标显着性区别 |
二、课程目标内涵解读 |
三、语文核心素养要求 |
第二节 现代诗歌审美教育目标 |
一、提升感悟鉴赏现代诗歌作品的能力 |
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与品位 |
三、学会文学美的创造与表达 |
第三章 现代诗歌审美教育现状及困境 |
第一节 教材选编尚有不足 |
第二节 教师的审美教育能力有待提升 |
一、现代诗歌知识储备少 |
二、审美教学肢解化 |
第三节 学生学习兴趣淡薄,缺乏对美的系统性认识 |
一、现行评价方式导向,学生不重视现代诗歌的学习 |
二、学生解读浅显,难以产生深层次的审美感悟 |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现代诗歌审美教育策略 |
第一节 品味诗歌语言,激发审美感知 |
一、诵读指导,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
二、紧扣体式,赏析诗歌的结构美 |
三、把握诗眼,领会诗歌的意蕴美 |
第二节 延伸诗歌思维,激活审美想象 |
一、理解诗歌意象,发展形象思维 |
二、探究诗歌内蕴,体味深层涵义 |
三、辨析表现手法,透视多样意境 |
第三节 探寻诗歌文化,激生审美情感 |
一、设置比较学习专题,对照中外创作理念 |
二、导入诗歌创作背景,体悟诗人时代使命 |
三、创设真实言语情境,表述诗中自我意识 |
第四节 扩展诗歌鉴赏,激趣审美表现 |
一、“第二课堂”活动,丰富现代诗歌再体验 |
二、“写我所思”练习,促进诗歌审美再创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让孩子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飞扬(论文提纲范文)
一、营造自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读出自我 |
二、放飞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表达自我 |
三、激发学生的感悟体验,让学生发展自我 |
(9)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让小学生个性飞扬的意义 |
1. 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
2. 全面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
二、焕发语文课堂活力,让小学生个性飞扬的具体举措 |
1. 转变教学观念 |
2. 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 |
3.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
4. 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
5. 实施分层教学 |
结语 |
(10)无痕教育在校外儿童美术教学中的探索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现状 |
(一) 关于无痕教育 |
(二) 国外无痕教育理念与研究 |
(三) 国内无痕教育理念与研究 |
二、无痕教育在校外儿童美术教学研究中的目的和意义 |
(一) 无痕教育是校内美术教育的有益补充 |
(二) 有助于打破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 |
(三) 培养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无痕教育在儿童美术教学实施的特点 |
一、隐蔽性 |
(一) 隐蔽教育目的 |
(二) 教学方式方法的隐蔽性 |
二、开放性 |
(一) 开放的教学课堂 |
(二) 开放的教学方式 |
三、情境性 |
(一) 创设融洽的人际情境,营造亲密师生关系 |
(二) 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独特创造 |
四、生发性 |
(一) 教学相长 |
(二) 同侪效应 |
五、游戏性 |
六、针对个体特点的随机应对性 |
第二章 无痕教育在校外儿童美术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
一、美术核心素养为无痕教育的探索提供了新的契机 |
二、大数据为无痕教育的实践环境提供了外部条件 |
三、儿童自身认知规律是无痕教育实施的内在教育学依据 |
四、校外美术教育机构的自主性与个性化服务特点,为无痕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发展空间 |
第三章 无痕教育在校外儿童美术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
一、校外儿童美术教学的无痕教学形式 |
二、校外儿童美术教学的无痕教学方法 |
(一) 贯穿始终的主要方法 |
(二) 随机灵活的具体方法 |
(三) 无痕教学方法的特征 |
三、儿童美术教学的无痕教学过程解析 |
(一) 无痕教学过程分析 |
(二) “无痕教学”过程特点 |
四、校外儿童美术教学的无痕教学评价方式 |
(一) 过程中评价 |
(二) 作业评价 |
(三) 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
五、校外儿童美术教学无痕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 |
第四章 对无痕教育的教学实践反思 |
一、无痕教学对老师的要求 |
二、无痕教学对学生的态度 |
(一) 尊重学生个性 |
(二) 肯定学生想法 |
(三) 呵护学生原创 |
(四) 注重学生绘画过程 |
三、无痕教学环境的保障 |
结束 |
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致谢 |
四、引导选择:让学生个性飞扬(论文参考文献)
- [1]和美语文理念在高中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燕. 石河子大学, 2021
- [2]部编本高中语文短篇小说审美理解力的培养[D]. 申志娟.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3]生命教育融入七年级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以信阳地区为例[D]. 徐钰琪.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4]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Q市C小学的调查[D]. 董燕芝.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教师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D]. 巫统香. 南昌大学, 2020(01)
- [6]名师课堂中的“语文味”研究 ——以程少堂、黄厚江、王君教学实录为例[D]. 杜婷婷.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7]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现代诗歌审美教育研究[D]. 刘玲燕.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让孩子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飞扬[J]. 何美英. 新智慧, 2019(36)
- [9]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让小学生的个性飞扬[J]. 龙维娜. 求知导刊, 2019(37)
- [10]无痕教育在校外儿童美术教学中的探索运用[D]. 梁潇.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