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联合移植案例研究

肝肾联合移植案例研究

一、肝-肾联合移植一例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宋继勇,杜国盛,许长涛,封立魁,石炳毅[1](2020)在《22例肝肾联合移植的经验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受者治疗和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2003年11月至2019年6月22例肝肾联合移植受者手术、免疫抑制剂应用以及远期随访数据。结果 22例肝肾联合移植受者术后3个月内死亡5例,1、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77.3%、72.4%、66.9%、66.9%。围手术期死亡与移植肾延迟恢复、肺部感染呈正相关(P=0.000和P=0.039),与原发病、术前是否透析治疗、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无明显相关。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参照单纯肝脏移植受者,用量低于单纯肾脏移植受者,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升高。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与供肾冷缺血时间及远期移植肾功能不全无明显相关(P=0.053和P=0.074)。术后1个月停用激素受者与术后3个月停用激素受者比较,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2例受者远期发生泌尿系移行细胞癌,手术切除并加用西罗莫司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肝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死亡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肺部感染明显相关,其免疫抑制剂应用可以参考单肝移植,如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可以得到良好的远期预后。

杨璐[2](2020)在《中国肝肾联合移植麻醉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接受肝肾联合移植受者术前至少存在2个重要器官的功能异常或衰竭,以及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复杂病理生理变化,是一项极具挑战的手术。术前优化、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围手术期适当的液体管理可以显着提高移植物和受者存活率。为进一步规范肝肾联合移植麻醉管理,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移植麻醉专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并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实践,从术前麻醉评估与准备、麻醉方法与麻醉用药、术中麻醉监测与管理、术中血液透析及术后早期管理等方面,制订《中国肝肾联合移植麻醉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

何晓顺,鞠卫强,陈茂根,孙成军,唐云华,张轶西[3](2020)在《肝肾联合移植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文中认为为了进一步规范肝肾联合移植的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从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受者的术前检查和准备、供肝及供肾修整技术操作规范、麻醉技术操作规范、植入技术操作规范、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原则和常用方案、术后随访等方面,制订本规范。

李栋元[4](2018)在《对肝肾联合移植受者他克莫司稳态谷浓度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他克莫稳态谷浓度在肝肾联合移植(SLK)受者与单独肝移植和单独肾移植受者间差异性的初步研究以及在常规应用免疫抑制的情况下肝肾联合移植与单纯肝移植和单纯肾移植患早期(术后半年内)移植器官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方法使用回顾性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实行器官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例进行分组,分别为肝移植组、肝肾联合移植(SLK)组、肾移植组,各8例。收集三组受者术后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及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比较三组受者移植术后1个月期间、23个月期间、46个月期间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及肝肾功能情况。结果1.三组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在术后1月期间、术后23个月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个月期间,SLK组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低于肾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组他克莫司全血谷浓度高于肝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K组与肝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LK组与肝移植比较,术后1月期间、术后23个月期间SLK组ALT水平高于肝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T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个月期间,SLK组AST水平高于肝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T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K组与肾移植比较,术后1月期间,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个月期间,SLK组Cr水平低于肾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6个月期间,Cr、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LK患者移植肝可能对移植肾有免疫保护作用,但这种保护作用的形成可能与术后时间有关。2.肝肾联合移植术后早期,患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依据单纯肝移植的方案进行调整,由于个体差异,可通过监测患者的免疫状态、肝肾功能变化等对免疫抑制剂进行调整,从而制定出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方案。使患者能够在避免排斥反应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排斥反应的剂量,从而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3.器官移植术后移植物功能异常,常见原因有术后并发症、感染、急性或慢性排斥、药物性损害等,因此术后需定期监护器官移植受者移植物功能以及血药浓度,了解移植受者的免疫状态,及时调整他克莫司剂量,避免防止免疫过度发生感染、药物性移植物损害等,免疫不足而发生排斥反应。

苗琳,孙梅林,王家红,王媛[5](2016)在《安徽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术的手术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术的手术室护理体会。方法对安徽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成立移植小组,对移植器械、无菌物品、仪器设备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精准传递手术器械,密切关注手术进程,观察报告生命体征、尿量,遵医嘱及时用药。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无术中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填补了安徽省肝肾联合移植手术的空白。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手术技术难度高、时间长、风险大,过程复杂,对手术室的护理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扎实的理论知识,对每步关键点的把控,娴熟的手术技巧,流畅的手术配合、护理以及手术团队的相互支持和默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明英姿,刘洪,庄权,佘兴国,牛英,邵明杰,张朋朋,曾启洪,周威,阳敏,叶启发[6](2015)在《肾移植患者再行肝肾联合移植诊疗体会(附3例报道及文献回顾)》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再行肝肾联合移植的抉择问题,为肾移植术后再次出现肝肾功能异常与肝肾综合征的患者接受最合理有效的移植治疗提供经验,并对肝肾联合移植的风险因素、利弊以及手术指征予以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笔者所在的移植中心成功完成的3例既往有肾移植手术史的患者再行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肝肾功能均恢复良好,2例患者成功出院,其中1例患者术后2月余发生严重的肺部真菌感染,经过治疗好转;第3例患者术后1月余死于严重混合性感染。结论肾移植患者再行肝肾联合移植时手术技术和术后排斥反应不是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最主要问题,感染才是我们移植医生要面临的最大困难,改善患者术前的全身状况并且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决定是否实施同步还是非同步肝肾联合移植,以及术后全面系统的治疗管理对提高患者术后长期存活是非常必要的。

王翠云,徐凤玲[7](2015)在《1例同种异体成人肝肾联合移植病人在重症监护室期间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自1983年12月奥地利的Margreiter实施了全球第1例肝肾联合移植(SLKT)取得成功后,从此肝肾联合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肾疾病同时严重受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1]。2015年2月我科成功监护我省首例同种异体成人肝肾联合移植术后病人,期间病人经历了移植器官与受体的相适应,内环境与器官系统功能由不稳定趋于稳定,直至转入普通病房。现将护理

苗芸,于立新,邓文锋,付绍杰,徐健,杜传福,王亦斌,余玉明,叶俊生,刘如敏,叶桂荣,陈思腾[8](2015)在《器官联合移植长期随访3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并分析单中心肝肾、胰肾联合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情况,探讨不同类型联合移植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完成的24例肝肾联合移植和6例胰肾联合移植受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将联合肾脏移植受者与接受同一供者供肾的单纯肾移植受者的术后第1年移植肾功能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30例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2个月。肝肾联合移植受者1、3、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7.5%、79.2%、75.0%和54.2%;胰肾联合移植受者1、3、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100%、100%、100%和66.7%。器官联合移植受者死亡原因分别是心脑血管意外(5例)、感染(3例)、恶性肿瘤(2例)、移植物(肝脏)功能丧失(2例)。肝肾联合移植受者与接受同一供者供肾的单纯肾移植受者相比较,联合移植受者在出院时及术后第1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慢性排斥反应(CR)发生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血肌酐均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肾联合移植受者与接受同一供者供肾的单纯肾移植受者相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器官联合移植是选择性治疗多个脏器同时衰竭的有效方法;供者短缺等因素严重限制了器官联合移植的发展;肝肾联合移植受者中,移植肝脏对同源性移植肾脏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胰肾联合移植受者中,胰腺移植物较肾脏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长。

金自慧[9](2012)在《7例肝肾联合移植临床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症、手术技巧、治疗经验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我中心开展的7例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病例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有4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包括胸腔积液2例,腹腔内出血1例,胆道并发症1例。所有并发症均给予保守治疗。7例患者肝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物均立刻发挥功能,血.肌酐在1周内恢复正常。除1例多囊肝、多囊肾患者于肝肾联合移植术后11个月出现肺部细菌感染,之后并发真菌感染,于术后13个月死亡外,其余6例均存活。术后随访肝肾功能正常,均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截至末次随访,最长存活已达7年。结论:肝肾联合移植被证明是治疗合并有肝和肾终末期疾病的一个良好的手段。然而,接受肝肾联合移植的病人病史长,一般情况差,常常伴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此外,由于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创伤大,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风险大,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围手术期的密切观察与及时处理也相当重要。由于肝肾联合移植手术能够同时治疗肝肾两个脏器的疾病,而且具有其独特的免疫学特点,移植效果满意,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的情况下值得推广

李浩[10](2012)在《乙肝患者同期肝肾联合移植的长期疗效》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自从MELD评分系统的采用,同期肝肾联合移植的数量和存活率都显着增加。但是对于伴有乙肝患者行同期肝肾联合移植的长期效果还未见报道。方法:选择2001年1月到2005年5月在我院伴有乙肝行肝肾联合移植、伴有肾功能衰竭仅行肝移植和伴有乙肝的肾移植受者共68例。其中伴有乙肝的肝肾联合移植组21例,肾功能衰竭仅行肝移植组(伴有乙肝)25例,伴有乙肝的肾移植组22例。并且应用ELISA检测器官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血浆MBL浓度。结果:肝肾联合移植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81.0%、81.0%,与单独肝移植患者比较,急性肝排斥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33%vs16%P=0.175),但早期感染和ICU时间增加,1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90.5%vs64%,p=0.036)。肝。肾联合移植乙肝复发率较肝移植高(38.1%vs4%P=0.007)。与单独肾移植组比较,受者1、3、5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肾排斥发生率肾移植组较高,有统计学意义(0%vs40.9%,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术后肾功能衰竭是导致肝移植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p=0.003)。多因素分析中,血浆MBL浓度低于500ng/m1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本文是目前报道的第一篇关于伴有乙肝的肝肾联合移植术后效果的研究。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的肝移植患者,肝肾联合移植尽管有较长的住院时间和较高的早期感染发生率,但其长期生存率优于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后乙肝的复发几率较高,但通过及时合理治疗并不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二、肝-肾联合移植一例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肾联合移植一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肝肾联合移植麻醉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术前麻醉评估与准备
    1.1 全身状况评估
    1.2 重要器官和系统功能评估
    1.3 术前准备
    1.4 血液制品准备
2 麻醉方法与麻醉用药
3 麻醉监测
4 术中麻醉管理
5 术中血液透析
6 术后早期管理

(3)肝肾联合移植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论文提纲范文)

1 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1 肝肾联合移植的适应证
        1.1.1 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同时累及肝肾两个脏器
        1.1.2 终末期肝病合并肾损害或终末期肾病合并肝损害
        1.1.3 肝肾综合征
        1.1.4 急性中毒引起的肝、肾衰竭
    1.2 肝肾联合移植的禁忌证
2 肝肾联合移植受者的术前检查和准备
    2.1 术前检查
    2.2 术前准备
        2.2.1 改善受者凝血功能及肝功能
        2.2.2 改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2.2.3 防治感染
    2.3 交叉配型
3 肝肾联合移植的供肝及供肾修整技术操作规范
    3.1 供肝修整
        3.1.1 肝上、下下腔静脉的修整
        3.1.2 肝动脉的准备
        3.1.3 门静脉的准备
        3.1.4 胆总管的准备
        3.1.5 试漏
    3.2 供肾的修整
        3.2.1 分离左右两肾
        3.2.2 处理肾动脉
        3.2.3 处理肾静脉
        3.2.4 修整后等待植入
4 肝肾联合移植的麻醉技术操作规范
    4.1 术前麻醉准备
    4.2 血制品准备
    4.3 术中麻醉处理
    4.4 术中血液透析
5 肝肾联合移植的植入技术操作规范
    5.1 肝移植手术注意事项
        5.1.1 经典式肝移植
        5.1.2 背驮式肝移植
        5.1.3 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5.2 肾移植手术注意事项
        5.2.1 植入位置的选择
        5.2.2 血管吻合
        5.2.3 避免血管损伤
        5.2.4 输尿管植入
        5.2.5 病肾切除问题
6 肝肾联合移植的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6.1 出血
    6.2 感染
    6.3 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
    6.4 血管栓塞
    6.5 胆道并发症
        6.5.1 胆道狭窄
        6.5.2 胆漏
    6.6 其他并发症
7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处理
    7.1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
        7.1.1 临床表现
        7.1.2 辅助检查
        7.1.3 诊断的金标准
    7.2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处理
        7.2.1 免疫治疗
        7.2.2 激素冲击治疗
8 肝肾联合移植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原则和常用方案
    8.1 用药原则
    8.2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8.2.1 诱导治疗
        8.2.2 维持治疗
        8.2.3 血药浓度
9 肝肾联合移植的术后随访
    9.1 定期返院复查
    9.2 院外患者用药指导
    9.3 预防感染
    9.4 饮食指导
    9.5 其他

(4)对肝肾联合移植受者他克莫司稳态谷浓度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在肝肾联合移植受者与单独肝肾移植间差异性的初步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受体资料
        1.2 供体资料
        1.3 肝肾联合移植手术
        1.4 术后处理
        1.5 仪器及监测方法
        1.6 研究及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三组受者他克莫司全血稳态谷浓度(FK506C0)水平比较
    讨论
        3.1 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3.2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肝对移植肾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3.3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第二部分 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早期肝肾功能恢复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供、受体资料
        1.2 肝肾联合移植手术
        1.3 术后处理
        1.4 仪器及监测方法
        1.5 研究及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移植术后不同时期SLK组与单纯肝移植组生化指标的比较
        2.2 移植术后不同时期SLK组与单纯肾移植组生化指标的比较
    讨论
        3.1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移肝功能的恢复及影响因素
        3.2 肝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及其影响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5)安徽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术的手术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受体资料
    1.2供体资料
    1.3 手术方法
        1.3.1 供体器官的获取
        1.3.2供体器官的修整
        1.3.3 移植过程
2 手术护理措施
    2.1 成立移植组
    2.2 用物准备
    2.3 手术配合
    2.4 皮肤保护
    2.5输液用药
    2.6 温度控制
    2.7 复苏护理
3 结果
4 讨论
    4.1 关注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
    4.2 预防术后感染
    4.3 手术间整体管理
    4.4 防止异物残留体腔
    4.5 团队配合

(6)肾移植患者再行肝肾联合移植诊疗体会(附3例报道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病例资料
    1.1病例
    1.2病例
    1.3病例
2结果
    2.1病例
    2.2病例
    2.3患者
3讨论
    3.1肾移植后进行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风险较高
    3.2国际上对于CLKT目前的共识
    3.3手术技术不存在问题,但感染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3.4肾移植患者再行肝肾联合移植时供体选择尤为重要
    3.5肝肾联合移植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比单纯肾移植排斥率低
    3.6肾移植受者再行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指征有待进一步探讨

(7)1例同种异体成人肝肾联合移植病人在重症监护室期间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ICU期间的监护
    2.1 呼吸支持与肺部体疗
    2.2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及液体管理
        2.2.1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2.2.2 血管活性药物的监测
        2.2.3 严密监测尿量
    2.3体温的监护
        2.3.1 接受病人的病床准备
        2.3.2 选择正确测量体温方式
    2.4 并发症的监护
        2.4.1 出血的监护
        2.4.2 排斥反应的监护
        2.4.3 感染的监护
    2.5 血糖的监测
    2.6 早期肠内营养
    2.7 基础护理
3 小结

(9)7例肝肾联合移植临床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乙肝患者同期肝肾联合移植的长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生导师及课题组成员简介
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乙肝患者同期肝肾联合移植的长期疗效的研究
    一、试验材料
    二、试验方法
    三、试验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一作者)
致谢

四、肝-肾联合移植一例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22例肝肾联合移植的经验分析[J]. 宋继勇,杜国盛,许长涛,封立魁,石炳毅.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0(11)
  • [2]中国肝肾联合移植麻醉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J]. 杨璐.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2020(01)
  • [3]肝肾联合移植技术操作规范(2019版)[J]. 何晓顺,鞠卫强,陈茂根,孙成军,唐云华,张轶西. 器官移植, 2020(01)
  • [4]对肝肾联合移植受者他克莫司稳态谷浓度的初步研究[D]. 李栋元. 青岛大学, 2018(12)
  • [5]安徽省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术的手术护理[J]. 苗琳,孙梅林,王家红,王媛. 安徽医药, 2016(06)
  • [6]肾移植患者再行肝肾联合移植诊疗体会(附3例报道及文献回顾)[J]. 明英姿,刘洪,庄权,佘兴国,牛英,邵明杰,张朋朋,曾启洪,周威,阳敏,叶启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09)
  • [7]1例同种异体成人肝肾联合移植病人在重症监护室期间的护理[J]. 王翠云,徐凤玲. 全科护理, 2015(25)
  • [8]器官联合移植长期随访30例临床分析[J]. 苗芸,于立新,邓文锋,付绍杰,徐健,杜传福,王亦斌,余玉明,叶俊生,刘如敏,叶桂荣,陈思腾.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5(07)
  • [9]7例肝肾联合移植临床报告[D]. 金自慧. 山东大学, 2012(02)
  • [10]乙肝患者同期肝肾联合移植的长期疗效[D]. 李浩. 济南大学, 2012(07)

标签:;  ;  ;  ;  

肝肾联合移植案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