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围岩条件下大断面斜煤仓改造技术

复杂围岩条件下大断面斜煤仓改造技术

一、复杂围岩条件下大断面倾斜煤仓改造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牟林[1](2021)在《动水条件巷道截流阻水墙建造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动水条件巷道截流技术长期处于经验摸索层面,其内在力学机理与关键技术缺乏系统研究,开展该项研究对提高矿井水害灾后治理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模拟试验、室内注浆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现场工程应用等手段,研究了动水巷道骨料灌注及注浆加固机理,分析了阻水墙与围岩的作用规律,探索了阻水墙建造的关键技术及优化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考虑流速、骨料粒径、断面糙度、坡度、投料速度等因素,研发了动水巷道截流堵水可视化试验模拟系统,为动水条件下截流过程研究奠定了基础。(2)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发现了骨料运移堆积规律,评价了主控因素对骨料灌注效果的影响机制,指出巷壁糙度对增加接顶概率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孔间距和钻孔数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正常灌注时从细到粗,接顶时粗细组合、上游下游搭配的投料原则。采用应力拱和管涌概念解释了堆积段的失稳溃坝机制。(3)建立了骨料中水泥浆液的运移方程,得出骨料粒径、浆液时变性及黏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室内测试发现了浆液运移存在空间分区效应,验证了水灰比0.7:1~1:1的浆液流动性和阻水性兼备适于大量灌注。(4)基于CFD-DEM耦合计算模型,模拟了骨料在水下运移堆积的一般过程,得出速度场和压力场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双巷截流模型,得出优先封堵其中一条巷道更具合理性。模拟了倾角对堆积规律的影响,结论与理论预测相符。(5)基于Mindlin模型建立了阻水墙应力状态方程,分析了水压力、围岩与墙体弹性模量比对墙体应力分布状态的影响,结合Flac3D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得出重点加固范围是上游距来水端较近的堆积区域。(6)基于堆积段水力学稳定性、浆液初凝时间和水流能量判据提出骨料堆积段长度的预测方法。根据截流过程中流量的空间分布,提出巷道未接顶区流速的估算方法。运用单孔灌注能力、预计截流时间与堆积长度相匹配的原理,提出钻孔数量的计算方法。(7)以石坝井煤矿截流堵水工程为例,对截流施工方案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预测,通过现场试验和技术优化验证了阻水墙建造技术体系的有效性。

刘志强,宋朝阳,程守业,洪文浩,荆国业,李新华,王来所,赵钧羡[2](2021)在《我国反井钻机钻井技术与装备发展历程及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井钻机钻井技术是煤矿、金属矿山、水利水电、隧道等地下工程中井孔钻凿的根本性变革技术。介绍了近40 a来我国反井钻机钻井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历程、反井钻机钻井理论与技术以及反井钻进工艺与应用的发展与现状;梳理了反井钻机钻井领域获批科研项目,以及围绕反井钻机钻井发表的论文和专利、出版的论着与标准;进一步介绍了反井钻机钻井围岩预加固和支护等稳定性控制技术,反井钻井机械破岩机理与破岩技术,反井钻机钻架稳定控制技术与动力驱动控制技术,反井钻机导孔钻具、导孔钻进排渣技术、导孔钻进偏斜控制技术以及导孔钻进风险分析与防控技术;反井钻机扩孔钻进钻头滚刀布置形制、扩孔排渣技术、扩孔钻进偏斜控制技术以及扩孔钻进风险分析与防控技术;反井钻机钻井降温除尘技术;给出了反井钻机在矿下溜矸孔、深大斜井、立井井筒延伸、双风井井筒和一次钻成大直径风井等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富水冲积层、冻结地层、注浆加固地层和瓦斯地层中反井钻井的应用。经过40 a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我国在反井钻机钻井领域已经形成以机械破岩理论和钻进技术为基础的反井钻机钻井成套技术与装备体系,为地下工程中井筒的安全、高效、绿色钻进提供技术保障,为我国无人化、机械化和自动化全断面钻井技术与装备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宇[3](2020)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硐室橡胶混凝土支护结构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深部大断面硐室因其断面尺寸较大,岩层中初始地应力较高,导致破坏失稳严重,控制难度很大。考虑将密度较小、韧性好、抗裂性能强的橡胶混凝土应用于大断面软岩硐室支护,减小硐室的应力集中现象,保证硐室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选取粒径为20目(0.85 mm)的橡胶颗粒,将0%、5%、10%、15%、20%橡胶掺量的橡胶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和50次高应力等幅循环加载试验研究。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大直径煤仓只开挖不支护、煤仓开挖普通混凝土支护和煤仓开挖橡胶混凝土支护三种不同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混凝土中掺入橡胶颗粒,降低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并且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随着橡胶颗粒取代率的提高,下降趋势越明显。橡胶掺量1 0%为一个分水岭,掺量为1 0%以内时,试块的强度下降较为缓慢,当掺量超过10%以后,试块强度下降较为明显。(2)将橡胶颗粒掺入到混凝土中后,随着掺量增加,橡胶混凝土拉压比而递增,表明其脆性降低,韧性增加。(3)对不同橡胶掺量的橡胶混凝土进行循环加载下强度试验,采用功效系数分析综合评价各组混凝土力学性能,综合评价顺序为橡胶掺量5%>10%>20%>15%>0%,因此可以确定掺量5%~10%为橡胶混凝土的最佳橡胶掺量。(4)利用FLAC3D数值计算分析软件,对煤仓三种不同情况进行数值计算得出。煤仓支护后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减小,用橡胶混凝土支护对集中应力的减弱效果更为明显,比普通混凝土支护时的集中应力降低了 22.64%。普通混凝土支护时,煤仓最大位移变形比未支护时降低了 72.70%,用橡胶混凝土支护时的位移变形相比较普通混凝土支护增加了1 4.26%,这是由于橡胶混凝土的韧性和延展性更好,支护结构的位移略微增加,但是对集中应力起到释放作用。相比较普通混凝土支护,用橡胶混凝土支护后煤仓围岩内拉应力有所减弱,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图[60]表[19]参[56]

莫积冲,庞建勇,张峰,姚韦靖,陈宇[4](2020)在《复杂地质条件大直径煤仓围岩稳定性分析》文中指出为探究复杂地质条件大直径煤仓不同工况下的围岩稳定性,依据袁店一井矿东翼2号煤仓工程及现场地质情况,采用FLAC3D软件,分析煤仓开挖不支护、煤仓开挖后支护、煤仓满载3种工况下的围岩应力、应变及煤仓典型位置的位移变化。结果表明:(1)煤仓中部和下部收口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煤仓支护和满载对应力集中现象可起到改善作用。(2)不支护时,煤仓上部锁口处和下部分煤器处位移变形较大;采取合理支护措施后,位移量分别减少约75%和约79%。(3)距煤仓壁横向距离越远,位移量经历快速减小后,趋于平缓。

任建国[5](2020)在《大断面软岩硐室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文中指出针对鑫顺煤业15号煤层煤仓大断面软岩硐室的破坏特点,以1-1断面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大断面锚索加强支护、薄弱部位专门支护和围岩整体注浆加固的控制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顶底板移近量为120~140 mm,两帮移近量为100~110 mm,围岩控制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相似条件下的大断面软岩硐室稳定性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吕文浩[6](2020)在《城郊煤矿21106超采长综采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及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煤矿开采机械化装备及生产技术进步,回采工作面走向与倾向长度均呈现增大趋势,这不仅提高了煤炭开采效率,亦提高了煤炭回采率。在充分考虑工程地质特征、设备选型及其适用性、回采率等因素下,城郊煤矿创新性提出了超采长(超采长和大推进度)安全高效开采的设计理念,并在2116综采面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研究。该设计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复杂地质条件下巷道掘进率和工人劳动率,亦减少了综采工作面搬家倒面次数,并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回收率,进而实现了矿井安全高效发展。论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创新发展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复杂地质、高应力等条件下采煤工作面设计理念。根据城郊矿煤层赋存工程地质特征,先后实践了单工作面布置方式(采长180m,第一代)、“背拉”工作面布置方式(采长240m,第二代,已淘汰)、大采长工作面布置(采长300m,第三代)和超采长工作面布置方式(采长360m,第四代);提出了“一面三巷”回采巷道布置方式,显着提升了煤炭回采效率和工作面安全开采水平。(2)形成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超采长综采面开采关键技术体系。理论计算研究了超采长工作面顶板来压步距、超前支承压力等分布规律,探讨了超采长工作面在城郊煤矿的适用性及其存在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采长工作面的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措施,形成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超采长开采的关键技术体系。(3)建立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超采长工作面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体系。结合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强矿压显现特征,提出了预裂爆破切顶技术,并结合锚杆(索)群连锁锚固技术等关键技术,提高了巷道围岩锚固强度、刚度、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确保了“一面三巷”布置下巷道围岩稳定控制;(4)优化了工作面“三机”协调运行、智能化控制等关键技术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大采长综采面采煤、运输、通风等工序之间的协同高效运行。不仅提高了煤炭回采效率,亦缩短了巷道掘进和瓦斯治理时间,有效解决了采掘失调等技术难题。工业性试验表明:通过布置超采长工作面,不仅可以提高煤炭回采效率及回收率,亦达到了减员增效和减员增安的效果,形成了城郊煤矿深部开采超采长综采高效开采关键技术体系,取得了显着的技术经济效益。本论文有图幅32,表12个,参考文献92

曹东京[7](2019)在《枣庄矿区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基于对煤炭行业装备发展水平及生产系统的研究,结合枣矿集团各矿区实际生产情况,开展优化生产系统、提升装备水平,从而实现新旧动能模式的转换,推动了煤炭企业全面无夜班生产作业、周末休息等新型劳动组织方式的变革,让煤炭行业职工“公务员式”工作成为可能。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通过对矿井三大系统进行分析,总结了采煤取消夜班作业需满足的三个基本要求:工作面生产能力>运输缓冲能力>主井提升能力,为优化生产系统带动劳动组织模式变革奠定了基础。2)提出了“洗选前置、精煤前置”的思想,充分释放装备效能,实现矿井利润最大化,研究了井下膏体充填技术,解决了分离矸石的去向问题,缓解了主副井提升的压力。3)优化了全流程原煤生产系统,形成了集约高效的生产模式,通过革新支护工艺进一步减少回采期间的人工占用,大力实施煤仓扩容,为停产不停运创造了条件。4)形成了矿井全套的生产系统智能化装备升级方案,尤其在采掘工作面装备升级方面,以智能自动、少人无人化方式代替传统作业模式,实现了符合现场实际的生产装备最优配置,并具备作为行业标准进行推广应用的条件。5)研究了超前支护的方式,提出“超前加固、主动支护、矿压观测、取消单体”的组织方式。全面升级采、掘装备,持续优化生产系统,精简人员占用,提升了人员工效。该论文有图39幅,表7个,参考文献106篇。

魏永启[8](2019)在《金鸡滩煤矿生产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同时陕蒙地区由于煤层赋存及开采条件相对较好,在煤炭工业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在矿井建设初期由于受矿井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等的制约,部分矿井生产能力相对较小且存在技术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不利条件,阻碍了矿山企业产能的进一步扩大。通过对矿井实行技术改造,可以充分利用该地区的资源条件,提升矿井的生产及盈利能力。因此,对部分陕蒙地区矿井进行生产系统瓶颈分析及解决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针对金鸡滩煤矿目前生产系统不能满足矿井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问题,采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在分析金鸡滩煤矿地质、采矿等内部条件和外部配套设施的基础上,提出制约该矿井生产系统存在的瓶颈,提出提高矿井生产能力的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对矿井采煤、掘进、运输、通风、排水、供电、地面生产辅助系统等各生产系统深入分析和诊断,核定各个系统生产能力。(2)采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在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对现有生产系统进行分析优化,确定矿井现有系统生产能力可以提升的空间,分析矿井生产能力提升至1500万t和2000万t的主要制约因素及技术瓶颈。(3)矿井生产能力提高到1500万t时,主斜井皮带、采掘工作面系统、地面101及106皮带不能满足矿井年产1500万t生产要求;矿井生产能力提高到2000万t时,井下运输大巷皮带、主斜井皮带、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地面生产系统均不能满足生产要求。(4)综合采用方案比较法,对矿井生产系统改造升级的系统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确定将矿井生产能力提升到2000万t,选择井下煤仓布置方案作为加大矿井生产量,降低吨煤摊销成本,提高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盈利能力的最佳改造方案。

袁升礼[9](2017)在《深埋软岩大断面硐室变形与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煤炭行业正处于东部向西部转移、浅部向深部迁移和小断面向大断面拓展的特殊时期,对西部深埋软岩大断面硐室的研究已经是大势所趋。西部软岩大硐室岩性弱、断面大、埋深大,由此引发的围岩变形大、塑性区深、变形延续时间长,对传统的支护理形成了冲击。因此,研究深部软岩大断面硐室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针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红庆梁煤矿主斜井和井底煤仓连接处的装载硐室,通过地质调研、室内物理力学性质实验分析了大断面硐室的地质情况和围岩参数,为变形机理的分析、支护方法的提出及模拟参数的确定提供数据支撑。(1)运用多种方法分析了大断面硐室的变形机理:利用复变函数分析了装载硐室的围岩应力场的分布,结合芬纳公式分析断面尺寸对硐室变形的影响,采用X射线和电镜分析围岩的矿物成分并探究其对硐室变形的影响机制。定性地讨论了断面的形状和处于硐室群干扰对下大断面硐室变形情况。(2)基于大断面硐室变形的影响机制,探究了硐室顶底板和两帮的变形过程和变形形态,利用CXK28矿用钻孔成像仪对硐室围岩内部直观探测,得到围岩松动圈厚度;同时分析了各种主被动支护方式的加固机理,探索适合红庆梁软岩大硐室的支护方式。结合支护理论提出了锚网索喷作为初次支护和钢筋混凝土砌碹+钢梁支撑的二次支护方式。(3)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ALC3D实况模拟了井底装载硐室,研究了硐室围岩与支护共同作用的效果,分析了围岩变形、围岩应力、塑性区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验证了前述支护方法的可行性,并指出支护设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补强措施。(4)在模拟的指导下设计了监测方案,对硐室支护全寿命进行稳定性监测与评价,对初次支护锚杆索受力进行分析,煤仓开挖之后施加二次支护的监测,分别对钢筋应力和混凝土应变监测实现二次衬砌的实时监控。

乔文江,王伟,曹权修[10](2003)在《复杂围岩条件下大断面倾斜煤仓改造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米村矿4#煤仓的改造方案,并对复杂围岩条件下大断面倾斜煤仓改造的有关技术经验进行了总结。

二、复杂围岩条件下大断面倾斜煤仓改造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杂围岩条件下大断面倾斜煤仓改造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动水条件巷道截流阻水墙建造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巷道截流堵水技术
        1.2.2 泥沙运动与物料输送
        1.2.3 颗粒介质力学
        1.2.4 砂土渗流理论
        1.2.5 岩土注浆理论
        1.2.6 固液两相流模拟
    1.3 动水截流堵巷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动水巷道截流堵水可视化试验模拟系统
    2.1 相似准则研究
        2.1.1 相似条件分析
        2.1.2 相似准则分析
        2.1.3 相似参数分析
    2.2 平台研究对象
    2.3 平台参数设定
    2.4 试验系统设计
        2.4.1 主要功能
        2.4.2 系统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动水环境骨料运移堆积理论与试验研究
    3.1 骨料颗粒的受力状态分析
        3.1.1 泥沙运动学相关概念
        3.1.2 起动流速
        3.1.3 动水休止角
        3.1.4 沉降速度
    3.2 骨料运移堆积的一般过程与规律
        3.2.1 单孔灌注堆积体形态演化规律
        3.2.2 多孔灌注堆积体形态演化规律
        3.2.3 骨料灌注期间的几种典型现象
        3.2.4 动水中骨料颗粒起动流速分析
    3.3 动水中骨料灌注截流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3.3.1 正交试验原理
        3.3.2 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3.3.3 正交试验数据分析
        3.3.4 初始流速对灌注过程的影响
        3.3.5 投料速度对灌注过程的影响
        3.3.6 巷道坡度对灌注过程的影响
        3.3.7 巷道糙度对灌注过程的影响
        3.3.8 骨料粒径对灌注过程的影响
    3.4 其他相关因素分析
        3.4.1 孔间距及钻孔数量
        3.4.2 投料次序
    3.5 动水截流接顶-溃坝机制分析
        3.5.1 截流各阶段的水力学状态
        3.5.2 接顶溃坝过程的力学机制
    3.6 本章小结
4 动水环境骨料注浆加固理论与试验研究
    4.1 浆液在骨料中运动的模型研究
        4.1.1 骨料堆积形态及空间分区
        4.1.2 水泥浆的颗粒性与流动性
        4.1.3 堆积疏松区浆液运移特征
        4.1.4 堆积密实区浆液运移特征
        4.1.5 骨料中浆液的运移扩散方程
        4.1.6 主要注浆阶段的灌浆量分布
    4.2 水泥浆液性能测定
        4.2.1 测试方法
        4.2.2 测试结果
    4.3 骨料中浆液可注性测试
        4.3.1 静态测试
        4.3.2 动态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骨料灌注截流过程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5.1 固-液两相流耦合方法原理
        5.1.1 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
        5.1.2 离散单元法原理
        5.1.3 固-液两相流耦合原理
    5.2 固-液两相流耦合模型的适应性验证
        5.2.1 颗粒沉降特性的模拟验证
        5.2.2 颗粒起动速度的模拟验证
        5.2.3 堆积形态与流场的模拟验证
        5.2.4 灌注速度与动水携砂能力模拟
        5.2.5 阻水消压作用与流量分布规律模拟
    5.3 骨料堆积一般过程模拟
        5.3.1 骨料堆积的几个阶段
        5.3.2 灌注过程中流速及压力演化
    5.4 倾斜巷道中骨料堆积过程模拟
        5.4.1 静水条件下的堆积
        5.4.2 动水条件下的堆积
        5.4.3 倾角对起动速度的影响
    5.5 双巷条件下骨料堆积过程模拟
        5.5.1 工况1 下双巷截流过程模拟
        5.5.2 工况2 下双巷截流过程模拟
    5.6 相关技术问题探讨
        5.6.1 关于接顶过程
        5.6.2 关于堆积长度
        5.6.3 关于钻孔数量
    5.7 本章小结
6 阻水墙与巷道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6.1 阻水墙与围岩相互作用的解析模型
        6.1.1 Mindlin位移解简介
        6.1.2 阻水墙应力分布的解析解
    6.2 阻水墙的受状态分析及破坏判据
        6.2.1 阻水墙轴向应力及剪力分布
        6.2.2 阻水墙受力和来水压力的关系
        6.2.3 弹性模量比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6.2.4 水压载荷对阻水墙的应力影响范围
        6.2.5 阻水墙的强度破坏判据
    6.3 阻水墙与围岩受力状态数值模拟
        6.3.1 Flac3D软件简介及数值模型
        6.3.2 堵水之前过水巷道的受力状态
        6.3.3 注浆之后阻水墙的受力状态
    6.4 本章小结
7 动水截流堵巷工程参数估算与技术优化
    7.1 典型工程数据统计与分析
    7.2 阻水墙工程量预测方法研究
        7.2.1 阻水墙堆积段长度的控制因素
        7.2.2 基于施工过程的堆积段长度预测
        7.2.3 基于数据分析的堆积段长度预测
    7.3 灌注期间骨料粒径选择判据
    7.4 钻孔数量与间距分析预测
    7.5 阻水墙建造施工过程优化
        7.5.1 技术体系建立
        7.5.2 施工过程优化
    7.6 本章小结
8 动水截流堵巷技术现场工程应用
    8.1 项目背景
    8.2 技术模型分析
    8.3 截流方案设计
        8.3.1 总体技术方案
        8.3.2 骨料用量估计
        8.3.3 钻孔数量预计
        8.3.4 骨料粒径选取
        8.3.5 钻探工程设计
    8.4 截流堵水过程
        8.4.1 骨料灌注
        8.4.2 注浆加固
        8.4.3 效果评价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相似模拟、室内试验及现场工程应用照片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我国反井钻机钻井技术与装备发展历程及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机械化反井钻机钻井技术的提出
    1.1 传统反井施工技术与工艺
    1.2 机械化反井施工技术的突破
        1.2.1 下导上扩式反井钻机钻井工艺
        1.2.2 上导下扩式反井钻机钻井
        1.2.3 上导上扩式反井钻机钻井
        1.2.4 直接上钻式反井钻机钻井
2 反井钻井技术与装备发展历程
    2.1 国外反井钻井技术与装备发展历程简述
    2.2 我国反井钻井技术与装备发展历程
        2.2.1 小型反井钻机钻井研发阶段
        2.2.2 反井钻机钻井技术与装备发展阶段
        2.2.3 反井钻机钻井技术与装备成熟阶段
        2.2.4 反井钻机钻井技术与装备阶跃期
    2.3 重要科研项目
    2.4 反井钻井知识产权成果
        2.4.1 期刊论文与专利
        2.4.2 着作与标准
3 大型反井钻机钻井理论与技术
    3.1 反井钻机钻井围岩稳定控制技术
        3.1.1 注浆预加固技术
        3.1.2 冻结预加固技术
        3.1.3 反井围岩支护技术
    3.2 机械破岩机理与破岩技术
        3.2.1 破岩滚刀发展历程
        3.2.2 滚刀受力分析
        3.2.3 滚刀破岩机理
    3.3 反井钻机动力驱动控制技术
        3.3.1 反井钻机主机系统
        3.3.2 液压或电控系统控制
        3.3.3 供电系统
    3.4 导孔钻进与风险控制技术
        3.4.1 导孔钻具
        3.4.2 导孔钻进排渣技术
        3.4.3 导孔钻进偏斜控制技术
        3.4.4 导孔钻进风险分析与防控技术
    3.5 扩孔钻进与风险控制技术
        3.5.1 扩孔钻进参数变化历程
        3.5.2 钻头滚刀布置方法
        3.5.3 反井钻机钻进高效排渣技术
        3.5.4 扩孔钻进偏斜控制技术
        3.5.5 扩孔钻进风险分析与防控技术
    3.6 反井钻机钻井降温除尘技术
4 典型反井钻机钻井工艺应用
    4.1 溜矸孔反井钻机钻井工艺应用
    4.2 深大倾角斜井反井钻井工艺应用
    4.3 人工冻结地层中反井钻机钻井工艺应用
    4.4 地面预注浆改性地层中反井钻机钻井工艺应用
    4.5 井筒延伸工程中反井钻机钻井工艺应用
    4.6 富水冲积层反井钻机钻井工艺应用
    4.7 瓦斯管道井反井钻机钻井工艺应用
    4.8 双风井井筒反井钻机钻井工艺应用
    4.9 采区风井一次成井反井钻机钻井工艺应用
5 结语与展望

(3)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硐室橡胶混凝土支护结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橡胶混凝土研究现状
        1.2.2 大硐室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课题的创新点
2 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方案
    2.2 材料制备
        2.2.1 试验材料及性能
        2.2.2 试验配合比设计
        2.2.3 混凝土试块制备及养护
    2.3 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2.3.1 抗压强度试验
        2.3.2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2.4 循环荷载下橡胶混凝土强度试验
        2.4.1 循环加卸载试验方法
        2.4.2 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大直径煤仓橡胶混凝土支护数值模拟
    3.1 数值模型建立
        3.1.1 计算范围确定
        3.1.2 地层结构概化
        3.1.3 单元网格剖分
        3.1.4 本构模型确定
        3.1.5 模型参数确定和赋值
        3.1.6 边界条件确定
        3.1.7 测点布置
    3.2 煤仓开挖不支护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3.2.1 煤仓开挖不支护模型建立
        3.2.2 煤仓开挖不支护模型结果分析
    3.3 煤仓普通混凝土支护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3.3.1 煤仓普通混凝土支护模型的建立
        3.3.2 煤仓普通混凝土支护模型结果分析
    3.4 煤仓橡胶混凝土支护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3.4.1 煤仓橡胶混凝土支护模型的建立
        3.4.2 煤仓橡胶混凝土支护模型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复杂地质条件大直径煤仓围岩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工程概况
2 煤仓计算模型建立
    2.1 确定模型方案
    2.2 岩体赋值及边界约束
    2.3 支护参数确定
    2.4 模型测点布置
3 不同工况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3.1 模型应力分析
    3.2 模型位移分析
    3.3 测点位移分析
4 结 论

(5)大断面软岩硐室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大断面软岩硐室围岩破坏规律分析
3 煤仓大断面软岩硐室围岩控制技术
    3.1 控制思路
    3.2 控制技术
        3.2.1 1-1大断面软岩硐室加强支护
        3.2.2 1-1大断面软岩硐室薄弱部位专门支护
        3.2.3 1-1大断面软岩硐室围岩注浆加固
    3.3 应用效果
4 结 语

(6)城郊煤矿21106超采长综采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工程地质概况
    2.1 矿井概述
    2.2 地质开采概况
    2.3 巷道布置方式(Roadway arrangement)
    2.4 深部开采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城郊煤矿深部开采大采长综采面关键技术
    3.1 城郊煤矿工作面布置方式
    3.2 超采长工作面开采方案设计
    3.3 超采长工作面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
    3.4 小结
4 工程应用效果
    4.1 矿压显现特征
    4.2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4.3 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枣庄矿区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新旧动能转化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生产系统能力匹配
    2.1 主井提升能力的匹配核算
    2.2 缓冲煤仓能力的匹配核算
    2.3 主运皮带能力的匹配核算
    2.4 工作面生产能力的匹配核算
    2.5 小结
3 生产系统优化
    3.1 采煤工作面生产系统优化
    3.2 掘进工作面生产系统优化
    3.3 辅助系统升级
    3.4 革新支护工艺
    3.5 仓储扩容工程
    3.6 井下智能分矸、洗选前置系统建设
    3.7 井下矸石充填
    3.8 小结
4 劳动组织优化
    4.1 采煤专业劳动优化
    4.2 掘进专业劳动组织优化
    4.3 小结
5 保障措施
    5.1 加快装备全面升级
    5.2 持续优化生产系统
    5.3 大数据平台建设
    5.4 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金鸡滩煤矿生产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矿井基本情况
    2.1 矿井概况
    2.2 矿井地质概况
    2.3 矿井生产情况
3 矿井生产系统分析
    3.1 矿井主运输系统能力分析
    3.2 井下排水系统能力分析
    3.3 供电系统能力分析
    3.4 通风系统能力分析
    3.5 采掘工作面能力分析
    3.6 资源保障程度分析
    3.7 地面生产系统分析
    3.8 矿井生产系统存在的主要瓶颈
4 矿井提高生产能力优化
    4.1 提高到1500万t/a系统解决方案
    4.2 提高到2000万t/a系统解决方案
    4.3 智能煤流均衡系统
    4.4 井下缓冲仓设计方案
    4.5 超大采高工作面围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4.6 2-2煤层综放开采可行性研究
    4.7 投入费用比较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深埋软岩大断面硐室变形与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软岩大硐室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1.2.2 软岩工程研究现状
        1.2.3 软岩大断面硐室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技术路线
2 工程地质条件及围岩力学实验
    2.1 红庆梁煤矿工程概况
        2.1.1 地层情况
        2.1.2 矿井工程地质条件
    2.2 软岩大硐室围岩力学性能测试
    2.3 本章小结
3 深埋软岩大硐室变形机制研究
    3.1 基于复变函数对硐室围岩的力学解析
        3.1.1 复变函数的简述
        3.1.2 保角变换
        3.1.3 大硐室围岩应力解析
    3.2 断面尺寸
    3.3 围岩矿物成分
    3.4 断面形状
    3.5 硐室群扰动
    3.6 本章小结
4 深埋软岩大硐室围岩变形控制研究
    4.1 硐室围岩变形特征
        4.1.1 硐室围岩变形过程
        4.1.2 硐室围岩变形形态
        4.1.3 硐室围岩内部变形特征
    4.2 硐室围岩支护方式
    4.3 支护围岩作用机理
        4.3.1 支护围岩共同作用理论
        4.3.2 围岩支护加固原则
    4.4 红庆梁软岩大硐室围岩支护加固技术
    4.5 本章小结
5 井底装载硐室数值模拟
    5.1 围岩模型建立
        5.1.1 基本假设
        5.1.2 模型范围选取
        5.1.3 网格尺寸确定及边界条件设定
    5.2 围岩本构模型及参数赋值
        5.2.1 计算模型选取
        5.2.2 结构单元
        5.2.3 锚杆等效
    5.3 井底装载硐室监测面设置与开挖
        5.3.1 监测断面设置
        5.3.2 开挖方法
    5.4 井底装载硐室初期稳定性分析
        5.4.1 围岩的变形分析
        5.4.2 围岩的应力及塑性区分析
        5.4.3 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5.5 井底装载硐室长期稳定性分析
        5.5.1 煤仓开挖后变形分析
        5.5.2 围岩的应力、塑性区分析
        5.5.3 二次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
    5.6 支护建议
    5.7 本章小结
6 井底装载硐室矿压监测分析与支护效果评价
    6.1 井底装载硐室矿压监测方案分析
    6.2 前期矿压监测
        6.2.1 矿压监测设计
        6.2.2 矿压监测分析
    6.3 二次衬砌支护监测
        6.3.1 监测仪器介绍
        6.3.2 现场监测方案设计与仪器安装
        6.3.3 二次监测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复杂围岩条件下大断面倾斜煤仓改造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4#煤仓存在的问题
3 改造施工
    3.1 仓体改造
    3.2 铺底改造
    3.3 给煤机硐室及其基础改造
4 效益分析

四、复杂围岩条件下大断面倾斜煤仓改造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动水条件巷道截流阻水墙建造机制与关键技术研究[D]. 牟林.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1
  • [2]我国反井钻机钻井技术与装备发展历程及现状[J]. 刘志强,宋朝阳,程守业,洪文浩,荆国业,李新华,王来所,赵钧羡. 煤炭科学技术, 2021(01)
  • [3]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硐室橡胶混凝土支护结构性能研究[D]. 陈宇.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4]复杂地质条件大直径煤仓围岩稳定性分析[J]. 莫积冲,庞建勇,张峰,姚韦靖,陈宇. 建井技术, 2020(04)
  • [5]大断面软岩硐室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J]. 任建国. 煤, 2020(06)
  • [6]城郊煤矿21106超采长综采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及应用[D]. 吕文浩.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7]枣庄矿区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 曹东京.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8]金鸡滩煤矿生产系统优化研究[D]. 魏永启.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9]深埋软岩大断面硐室变形与稳定性分析[D]. 袁升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5)
  • [10]复杂围岩条件下大断面倾斜煤仓改造技术[J]. 乔文江,王伟,曹权修. 中州煤炭, 2003(06)

标签:;  ;  ;  ;  ;  

复杂围岩条件下大断面斜煤仓改造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