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大建设 荟萃园(论文文献综述)
程泽欧[1](2020)在《机翻错误校译实践报告 ——以信息型外宣文本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城镇外宣文本,机器翻译(MT)的应用日趋广泛。相对于以往的人工翻译来说,机器翻译可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但机器翻译也不免有其不足之处。那便是译文的精准度及质量还往往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标准。此时,译后编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选材为城镇外宣型文本,主要介绍了我国各历史名城的政区概况、名称来历、地理位置、政区沿革等信息。根据本身的功能和特点,该类文本归属于彼得·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中的信息型文本。信息型文本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读性。根据文本类型理论,不同类型的文本应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信息型文本应该采用交际翻译法,强调源语信息的客观传递,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注重效果。这也符合中文外宣翻译的目的,即真实、客观地把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传达给国际受众,使其更好地了解国家现状。本文以机器翻译中城镇外宣文本在词汇、句法层面出现的错误为例,依据交际翻译法,针对不同错误类型分别提出相应翻译策略。在词汇层面,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专业术语误译、语境误译、漏译和赘译等。采取的翻译策略有查证相关专业术语,结合语境查找资料,增加句子成分,删减句子成分等。在句法层面,问题主要体现在语序、时态和语态等方面,采取的翻译策略有顺译法、倒译法、纠正时态、语态等语法错误的方法等。机器翻译的产生使翻译的效率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对于其不足之处,应站在长远的角度上结合其他各领域学科的交叉知识加以改进,使其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本研究可为未来机器翻译在外宣文本翻译这一领域的完善和更新提供更多相关材料;将交际翻译理论更好地运用于该文本类型的机翻错误纠正,可大大减少外宣内容的误译以及更好地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
王学斌[2](2020)在《“吃主儿”王世襄》文中研究说明"一个人的口味往往是爱吃而又未能吃够的东西最好吃。某些大师傅做菜的诀窍之一是每道菜严格限量,席上每位只能吃一口,想下第二箸已经没有了……"这段妙语,出自我国当代文博巨匠、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之手。王世襄出身仕宦之家,高祖王庆云曾任两广总督、工部尚书。祖父王仁东曾任内阁中书,伯祖王仁堪为清光绪三年状元,是梁启超的老师。父亲王继曾是外交使节,一度担任军机大臣张之洞的秘书,清亡后在北洋政府担任过国务院秘书长。母亲金章是画家,大舅金北
李彤[3](2016)在《胜利学院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校园安全管理是高等学校整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发挥环境育人作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深化,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面临着日益增多的挑战,亟待以系统思维推进校园安全管理。自油地校合作共建以来,胜利学院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多校区办学格局的形成既为改善校园安全管理创造了便利,又对校园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和问卷分析发现,当前胜利学院总体上仍存在治安事件多发、交通事故频发、人身安全事件多样化、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增多等多方面的校园安全问题。这些复杂多样的安全问题的存在,表明胜利学院校园安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这包括对校园安全管理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校园安全管理的制度规范不够健全,校园安全管理的应急机制不完善,师生员工安全管理的意识需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部门的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合作共建产生的校园安全管理体制不统一,多校区办学带来的校园安全管理的复杂性,校园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和能力的不足,校园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相对滞后,大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安全教育的形式化等等。从当前胜利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角度,学院需要进一步增强校园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强化校园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意识和能力建设,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参与安全管理,增强校卫队综合管理能力,完善校园电子监控网络,构建校园安全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胜利学院的校园安全管理,为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创造和谐安定的校园环境。
邹福生[4](2017)在《上海古树名木(后续)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古树名木被称为“绿色文物”,是城市绿化不可复制的瑰宝,也是一座城市生态文明底蕴的见证者。截止2017年6月,上海在册古树名木1613株,古树后续资源1056株。每万人资源占有率仅1株,如何挖掘并保护上海地区的古树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地区的古树名木资源包括在册和未在册的古树名木资源两大部分。本文首先对上海在册的古树名木资源和古树后续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从资源总量、树龄特点、树种分类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知,上海古树名木资源科属种数量为46科81属99种,乔木类83种,灌木类14种,藤本类2种;并从生长状况、自然条件、建设影响进行半定量评价,建立资源的AHP模型和树种的生长势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上海古树树种对自然条件和人类建设影响的适应性较强,但仍有差异,有必要区别对待并设立不同的保护区;其次在公园、附属绿地、旧式里弄等处未在册古树资源调查中发现80-99年树龄古树资源1104株、100年以上树龄古树资源261株。两部分资源的树种分类、数量分布对比表明,未在册资源潜力较大,同在册资源树种分类上高度重合。上海古树在全国城市古树中的排名相对靠后,但上海地区古树后续资源的设立,使上海古树树龄处于青壮年时期,发展潜力较大。同时未在册资源转化在册资源的途径较为单一,且城市建设项目改变了古树生存环境,对古树的生长影响较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养护和规范管理。为此,笔者指出了城市古树资源保护的策略,开展古树资源认定制,制定合理的普查间隔时间、完善古树条例、规划源头控制建设项目、设立合理的保护区、加强技术研究和开展古树保护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等。
毛辉,马万辉,胡慧娥,刘海平[5](2013)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目前就业状况进入相对困难的时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提出有利于降低大学生就业成本,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为我国政府、高校及大学生本人解决现阶段及未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现实和理论方面的依据。
刘书彦[6](2013)在《临汾市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下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而临汾市的中小企业中以煤炭、焦炭、生铁等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传统企业占全市中小企业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全省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这类企业从煤炭、焦炭等行业逐渐实施转型发展将是必然趋势。本文以临汾市资源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临汾市尧都区、翼城县,曲沃县,汾西县,乡宁县,安泽县共六个地方的八家中小企业进行调研,整理了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路及具体操作方法,归纳出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的三条路径,对比分析了不同转型路径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的对策建议。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和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以及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是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理论综述。首先是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资源、中小企业和资源型中小企业的界定,同时介绍了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的相关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转型理论、企业转型路径理论,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最后提炼出文章的理论框架,即从转型观念、转型时期、转型原因、转型困难、企业自身优势、政府扶持等六个角度来对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路径进行分析。第三章是关于本文的研究设计,具体介绍了数据的收集、调查地的选取、企业的确定、访谈提纲的设计和具体的调研过程。第四章是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路径分析,通过对所调研企业的归类整理,对比分析,归纳出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的三条路径。第五章是不同转型路径的影响因素分析,从对转型路径的分析过程中,总结出了影响每条转型路径的影响因素。第六章为论文结语,包括基本结论和对策建议。文章的主要结论有:临汾市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路径一:去资源发展型,是由资源型产业转型为非资源型产业。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全省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依靠煤铁资源发展的这类企业从煤炭、焦炭等行业主动退出将是必然趋势,企业由原来完全依靠煤焦铁资源转型为发展现代农业养殖业,依靠地下资源发展地上产业。影响资源型中小企业去资源发展型路径的主要因素有:1)领导观念,2)企业发展时期,3)政府扶持,4)资金和土地因素,5)人才技术因素。转型路径二:产业链延伸型,是通过上游带动下游,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资源型中小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多是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大力发展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降低企业成本,提高附加值。影响资源型中小企业延伸产业链的主要因素有:1)技术设施因素,2)项目引进因素,3)资金和人才因素。转型路径三:多元化发展型。资源型中小企业在经济效益好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尽可能摆脱对原有资源的依赖,在资源型中小企业新的发展战略中,必须关注发展非资源型产业,逐步实现多元化发展,跨行业转型。影响资源型中小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1)环保意识,2)资金问题,3)企业的资源和当地的资源。本论文希望通过对临汾市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的实证研究,探索出具体的转型发展路径及转型路径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汾市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全国其他城市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提供参考。
马哲远[7](2010)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文中提出高校逐年扩招,而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压力。一般来说大家主要是从需求,供给以及供求匹配方面进行研究,有的则主要是从教育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关注中国的国情,立足于中国的经济、教育招生制度和文化等方面来寻找大学生就业难的系统原因及解决措施。
曹阳[8](2008)在《沈阳城市绿地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不断突出的今天,提高沈阳城市绿地的建设水平,对美化市容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沈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在概括了国内外城市关于绿地建设的主要理论流派、代表性理论、优秀绿地建设模式后,针对沈阳城市绿地建设的现状,深入的挖掘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存在城市绿地建设总体水平不高、管护水平较差、公众缺乏建绿护绿自觉性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认真剖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逐步提高沈阳城市绿地建设水平,本文对伦敦、东京及上海、深圳等城市的绿地建设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以景观生态学、新公共管理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首先要提高绿地建设的生态意识;其次要加强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第三要完善绿地建设法规;第四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养护体制;第五要制定科学的绿地建设规划;第六要提高科研水平,为绿地建设服务;第七要鼓励全民参与绿地建设。
张建[9](2006)在《都市休闲空间的整合与调控研究 ——以上海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都市居民闲暇时间总体上在增多,休闲对现实城市生活越来越重要。休闲问题关系到城市产业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空间布局等多个方面。综观国内外休闲研究现状,都市休闲空间管治问题研究尚显薄弱。城市管理既包含政府层面的调控手段,也包括非政府参与的城市“管治”(Goverance)。本文的休闲空间整合与调控属于城市管治研究的范畴。城市管治理论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城市休闲空间管治研究尤显紧迫:一方面,城市休闲空间的系统整合、重构是转型时期我国城市研究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近年城市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学术界对我国都市休闲空间整合与调控实践作理论上的响应。本文拟对休闲空间的整合与调控作理论和实证探索。本文分为七章来展开本课题的论述。 在第一章,主要论述论题的来源与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并检索有关文献,分析目前国内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进展,对休闲研究作简要述评,进而提出笔者解决研究课题的方案。 第二章,提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笔者将有关理论基础分为时间维度的理论基础、空间维度的理论基础、主体维度的理论基础。其中,时间维度方面,生命时间哲学、时间经济学、时间地理学和城市时问距离理论是研究城市休闲时间有关的重要理论。城市空间分析方法和城市空间解析方法是城市休闲空间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撑。在主体维度方面,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休闲行为方式是城市休闲空间研究必然涉及的问题。在以上时间、空间和主体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引用PRED协调发展理论,提出城市休闲空间调控有关理论。 第三章,主要分析大都市休闲系统的构成。大都市休闲系统主要涉及到主体系统、空间系统和时间系统。在大都市休闲主体及主体行为方面,本文研究了大都市居民生活结构,在研究居民休闲行为的同时,讨论提出了休闲的概念并予以界定。在大都市休闲时间的系统分析方面,主要归纳了目前人对时间的认识论,对社会范畴的时间予以界定,并重点分析了闲暇时间问题。都市休闲空间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对空间的认识观,对社会空间、城市空间、城市生活空间、城市休闲空间等方面予以研究。本章还研究了休闲产业的内容、休闲产业发展的基础,对都市休闲产业与休闲产品作了解剖。都市休闲系统是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 第四章,从纵向和横向角度解剖我国都市休闲空间的演进规律和现实形态。从纵向研究角度,本文从东西方城市发展史中,研究了中外城市休闲空间发展的过程,总结了都市休闲空间历史演进规律。古为今用,本章从历史脉络中归纳出现实转型时期城市休闲空间重构的机制。从横向研究角度,本文主要论述现代都市休闲空间的形态特征。笔者采用归纳法,提出现代都市休闲空间的形态主要包括:基于生活起居功能的同心圆型休闲空间;基于居民休闲需求强度的都市区休
《人大建设》编辑部[10](2003)在《致读者》文中认为 为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努力打造、开创重点、名牌栏目,本社决定对刊物的栏目设置进行整合。现将调整后的主要栏目名称及其内容界定说明如下,希望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本刊,不吝赐稿。一、反映国家机关工作类1.权力机关巡礼(刊发反映各级人大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的详尽过程和自身建设方面的文章,突出权力机关在行使职权方面采取的重大行动。)2.府院采风(反映"一府两院"工作中的闪光点、新举措。)3.县乡风景线(反映县乡人大机关工作、自身建设以及县乡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
二、人大建设 荟萃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大建设 荟萃园(论文提纲范文)
(1)机翻错误校译实践报告 ——以信息型外宣文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项目介绍 |
1.1 项目意义 |
1.2 翻译任务内容描述及翻译过程 |
1.2.1 翻译任务内容描述 |
1.2.2 项目前准备工作 |
第2章 机器翻译概述 |
2.1 国外发展现状 |
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3章 纽马克翻译理论 |
3.1 理论概述 |
3.2 信息型文本特点与翻译原则 |
第4章 本案例机器翻译错误类别及相应翻译策略 |
4.1 本案例文本特点分析 |
4.1.1 外宣型文本特点 |
4.1.2 信息型文本特点 |
4.2 机器翻译词汇层面错误及翻译策略 |
4.2.1 专业术语误译 |
4.2.2 语境误译 |
4.2.3 赘译 |
4.2.4 漏译 |
4.3 机器翻译句法层面错误及翻译策略 |
4.3.1 语序错误 |
4.3.2 时态错误 |
4.3.3 语态错误 |
第5章 翻译实践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材料 |
致谢 |
(3)胜利学院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相关概述 |
2.1 安全管理与校园安全管理 |
2.1.1 安全管理 |
2.1.2 校园安全管理 |
2.2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及其特点 |
2.2.1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 |
2.2.2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特点 |
2.3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
2.3.1 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
2.3.2 有利于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 |
2.3.3 有利于法治国家的建设 |
第3章 当前胜利学院校园安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
3.1 胜利学院概况 |
3.2 胜利学院校园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
3.2.1 油地校合作共建对校园安全管理的新期望 |
3.2.2 多校区办学给校园安全管理带来的新变化 |
3.2.3 全面依法治国对校园安全管理的新要求 |
3.2.4 周边环境复杂性对校园安全管理的新挑战 |
3.3 当前胜利学院校园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
3.3.1 校园治安案件仍处在多发阶段 |
3.3.2 校园交通、教学设备等安全事故时常发生 |
3.3.3 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件日益多样化 |
3.3.4 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呈上升态势 |
第4章 当前胜利学院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当前胜利学院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校园安全管理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 |
4.1.2 校园安全管理的制度规范不够健全 |
4.1.3 校园安全管理的应急机制不完善 |
4.1.4 师生员工安全管理的意识需要加强 |
4.1.5 校园安全管理机构的效率有待提高 |
4.2 当前胜利学院校园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合作共建产生的校园安全管理体制不统一 |
4.2.2 多校区办学带来的校园安全管理的复杂性 |
4.2.3 校园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和能力的不足 |
4.2.4 校园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相对滞后 |
4.2.5 大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安全教育的形式化 |
第5章 胜利学院改善校园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
5.1 强化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责任 |
5.2 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规章 |
5.3 积极引导师生员工参与校园安全管理 |
5.4 增强保卫力量的校园安全综合管理能力 |
5.5 发挥新技术的安全管理功能 |
5.6 加强和构建校园安全应急处置机制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上海古树名木(后续)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古树名木概念的界定 |
1.1.1 我国古树名木概念定义与分级 |
1.1.2 境外古树名木概念定义 |
1.2 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状态的因素及综合评价 |
1.2.1 生长势 |
1.2.2 树木特征 |
1.2.3 空间分布 |
1.2.4 自然条件 |
1.2.5 建设影响 |
1.3 我国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与存在问题分析 |
1.3.1 全国古树名木资源调查 |
1.3.2 部分城市古树资源情况 |
1.3.3 上海资源普查情况 |
1.4 部分境外古树名木资源情况 |
1.4.1 美国 |
1.4.2 英国 |
1.4.3 其他 |
1.5 古树名木保护的意义 |
1.5.1 空间历史的体现 |
1.5.2 活动历史的体现 |
1.5.3 景观历史的体现 |
1.5.4 生态历史的体现 |
1.5.5 环境历史的体现 |
1.6 本项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主要研究对象 |
1.6.3 主要研究内容 |
1.6.4 研究技术路线 |
1.6.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调查研究基本概况 |
2.1 区县情况 |
2.1.1 区县人均GDP |
2.1.2 区县面积 |
2.1.3 常住人口 |
2.1.4 人口密度 |
2.2 在册古树资源各区基本情况 |
2.2.1 古树资源各区分布情况 |
2.2.2 古树资源与各区人口、面积关系 |
2.3 未在册树木调查范围情况 |
2.3.1 公园情况 |
2.3.2 单位附属绿地 |
2.3.3 其他绿地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上海在册的古树名木和后续资源的现状及特点 |
3.1.1 各区古树名木及古树后续资源总量及分布特点 |
3.1.2 各区古树和后续资源的树龄及保护级别划分 |
3.1.3 各区古树名木和后续资源的分类 |
3.1.4 各区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的生态适应性综合评价 |
3.1.5 在册资源调查小结 |
3.2 未在册资源调查结果与分析 |
3.2.1 调查总体情况 |
3.2.2 未在册资源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与对策 |
4.1 上海市资源总量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 |
4.1.1 巩固和挖掘上海古树名木资源 |
4.1.2 后续资源是上海特色,也是长远的保护策略 |
4.2 上海市古树树种丰富度高,海派文化特色明显 |
4.2.1 上海在册与未在册树种重合度较高 |
4.2.2 上海古树名木资源树种的丰富度较高 |
4.3 上海市古树资源树龄整体处于青壮年时期,发展潜力大 |
4.3.1 上海一级保护古树较少 |
4.3.2 上海后续资源优势明显 |
4.4 上海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技术较为规范,树种整体生长状况良好 |
4.4.1 建设工程影响是全国古树衰弱的主要原因 |
4.4.2 上海资源树种生长状况较好,保护技术规范 |
4.5 未在册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
4.5.1 未在册资源是上海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
4.5.2 未在册古树名木资源发现、转化在册保护机制和途径不畅 |
4.5.3 未在册资源纳入在册保护后还需深入研究政策和技术的可操作性 |
4.6 进一步加强上海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的科学养护与规范化管理 |
4.6.1 保护技术的科学性不够 |
4.6.2 资源保护还需从源头控制 |
4.6.3 进一步完善保护区设置 |
4.7 对策与建议 |
4.7.1 完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纳入规划源头保护 |
4.7.2 资源保护区的范围调整 |
4.7.3 加强移植古树资源的保护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1.1 在册古树保护 |
5.1.2 未在册古树保护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5)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
1.1 大学生就业“难”的宏观原因:供需矛盾 |
1.1.1 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供需矛盾 |
1.1.2 区域经济、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供需矛盾 |
1.2 从经济学供求关系理论分析 |
1.2.1 从供给方上找原因:高校专业结构问题 |
1.2.2 供给方的生产者只管生产忽略推销:高校就业服务工作薄弱 |
1.3 从供给者大学毕业生本身分析 |
1.4 从微观经济个体角度分析:高就业成本导致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
2 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措施 |
2.1 宏观经济上应将“增长优先”转移到“就业优先” |
2.2 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改变 |
2.3 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推行就业导师制 |
2.4 大学毕业生自身应降低就业成本 |
2.5 政府充分发挥调控职责 |
(6)临汾市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基本思路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 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理论综述 |
2.1 资源、中小企业及资源型中小企业的概念界定 |
2.2 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2.2.1 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的相关理论 |
2.2.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2.3 企业转型理论 |
2.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临汾市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路径研究设计 |
3.1 数据收集 |
3.2 调查地的选取 |
3.3 企业的确定 |
3.4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5 调研过程 |
4 临汾市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路径归纳 |
4.1 初步分析结果 |
4.2 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路径归纳 |
4.2.1 第一类企业的具体分析 |
4.2.2 第二类企业的具体分析 |
4.2.3 第三类企业的具体分析 |
4.3 结论 |
5 不同转型路径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去资源发展型路径的影响因素 |
5.2 产业链延伸型路径的影响因素 |
5.3 多元化发展型路径的影响因素 |
6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供求分析 |
(一) 概念阐述 |
(二) 大学毕业生的供应分析 |
(三) 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分析 |
(四) 供大于求与奥肯定律 |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
(一) 产业链分工的低位 |
(二) 部分专业的毕业生供应与产业发展不相配套 |
(三) 家庭教育不注重孩子就业意识的培养 |
(四) 教育行业运行的行政事业化与大学毕业生面向市场 |
(五) 大学毕业生产能过剩和结构不合理与高招志愿填报机制 |
(六) 就业市场的非市场化因素与信息不对称 |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
(一)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二) 提供更好的高招志愿填报宏观指导 |
(三) 新一代的父母注重从小提高孩子的就业意识与竞争力 |
(四) 部分非重点国有高校推向市场 |
(五) 尽快推广内蒙古自治区网上实时在线填报高考志愿 |
(六) 通过一些制度创新尽量消除就业市场的非市场化因素与信息不对称 |
(8)沈阳城市绿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城市绿地概念的研究 |
1.2.2 国外关于城市绿地发展的研究 |
1.2.3 国内关于城市绿地发展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分析法 |
1.3.2 对比分析法 |
1.3.3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法 |
1.4 创新点 |
1.4.1 提出城市绿地建设中的生态建设问题 |
1.4.2 提出城市绿地建设中保护生物(植物)多样性问题 |
第2章 城市绿地概述 |
2.1 城市绿地的概念与类型 |
2.1.1 城市绿地的概念 |
2.1.2 城市绿地的类型 |
2.2 城市绿地的功能 |
2.2.1 生态功能 |
2.2.2 美化功能 |
2.2.3 社会功能 |
2.2.4 使用功能 |
第3章 沈阳城市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
3.1 沈阳城市绿地现状 |
3.1.1 沈阳城区绿地现状 |
3.1.2 沈阳城市周边绿地现状 |
3.2 沈阳城市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1 城市绿地建设总体水平不高 |
3.2.2 绿地管护水平低 |
3.2.3 公众建绿护绿自觉性差 |
3.3 沈阳城市绿地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绿地建设生态意识不强 |
3.3.2 绿地建设法规不完善 |
3.3.3 绿地建设规划滞后 |
3.3.4 绿地建设科研力量不足 |
3.3.5 政府与专业部门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
3.3.6 绿化法规与知识宣传不足 |
第4章 国内外城市绿地建设经验与启示 |
4.1 国内其它城市绿地建设经验 |
4.1.1 上海市绿地建设经验 |
4.1.2 东莞市绿地建设经验 |
4.2 国外城市绿地建设经验 |
4.2.1 英国伦敦市绿地建设经验 |
4.2.2 日本东京市绿地建设经验 |
4.3 国内外城市绿地建设经验对沈阳的启示 |
4.3.1 应该充分认识城市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
4.3.2 应该高度重视城市生态基础调查与研究 |
4.3.3 应该尽快更新城市绿地建设理论 |
第5章 沈阳城市绿地建设的对策 |
5.1 沈阳城市绿地建设的目标 |
5.2 沈阳城市绿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
5.2.1 生态功能优先的原则 |
5.2.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5.2.3 整体优化的原则 |
5.2.4 景观连续性和异质性原则 |
5.2.5 因地制宜,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原则 |
5.3 沈阳城市绿地建设的对策 |
5.3.1 提高绿地建设的生态意识 |
5.3.2 加强城市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 |
5.3.3 完善绿地建设法规 |
5.3.4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养护体制 |
5.3.5 制定科学的绿地建设规划 |
5.3.6 提高科研水平,为绿地建设服务 |
5.3.7 鼓励全民参与绿地建设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都市休闲空间的整合与调控研究 ——以上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休闲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休闲研究进展 |
1.3 休闲研究述评 |
1.4 研究的方案与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时间维度的理论基础 |
2.2 空间维度的理论基础 |
2.3 主体维度理论基础 |
2.4 城市休闲空间系统可调控性的理论依据 |
2.5 小结:建构和谐的都市休闲空间 |
第三章 都市休闲系统分析 |
3.1 都市休闲主体及其休闲行为 |
3.2 都市休闲时间系统 |
3.3 都市休闲空间的系统分析 |
3.4 都市休闲产业与休闲产品 |
3.5 小结:休闲的概念体系 |
第四章 都市休闲空间发展规律与形态特征 |
4.1 城市休闲空间发展史研究 |
4.2 现代都市休闲空间的形态 |
4.3 城市休闲系统演进的一般规律 |
4.4 小结:城市休闲空间系统的可管治性 |
第五章 上海都市休闲空间的整合与调控实践 |
5.1 上海休闲系统历时性研究 |
5.2 上海都市休闲系统分析 |
5.3 上海休闲空间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
5.4 上海休闲空间整合与调控的做法和经验 |
5.5 案例展望:建构并完善上海多核网络休闲空间结构 |
第六章 都市休闲空间整合与调控的机制与路径 |
6.1 居民休闲时间与行为的制约机制 |
6.2 都市区休闲空间制约机制 |
6.3 都市休闲空间整合与调控的路径探索 |
6.3 都市休闲空间整合与调控中的有关政策讨论 |
第七章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展望 |
7.1 本文的几个要点 |
7.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人大建设 荟萃园(论文参考文献)
- [1]机翻错误校译实践报告 ——以信息型外宣文本为例[D]. 程泽欧.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2]“吃主儿”王世襄[J]. 王学斌. 同舟共进, 2020(03)
- [3]胜利学院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 李彤.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7)
- [4]上海古树名木(后续)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D]. 邹福生.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9)
- [5]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 毛辉,马万辉,胡慧娥,刘海平. 科技视界, 2013(13)
- [6]临汾市资源型中小企业转型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D]. 刘书彦. 山西师范大学, 2013(S1)
- [7]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 马哲远.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1)
- [8]沈阳城市绿地建设研究[D]. 曹阳. 东北大学, 2008(03)
- [9]都市休闲空间的整合与调控研究 ——以上海为例[D]. 张建.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0)
- [10]致读者[J]. 《人大建设》编辑部. 人大建设, 2003(10)
标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 绿地面积论文; 大学论文; 胜利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