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避免中文电子邮件中的乱码(论文文献综述)
张晴宇[1](2021)在《电子邮件中事件分析及可视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电子邮件文本进行过滤与分析能够有效的协助人们了解过去发生的重要事件信息与人员交互行为,电子邮件数据集中丰富的文本、图像和附件信息也具备巨大的挖掘潜力。现有的大多数电子邮件可视化研究主要是通过展示邮件主题与时间关系、邮件可视化元素设计或者是可视化邮件社交网络来进行相关分析。其中对于邮件数据集的主题筛选与聚类方法较为简单,同时对于邮件事件序列信息的提取效果也不够显着,大量分析价值较低的邮件也会给人们进行历史回顾时带来视觉干扰,从而消耗人们更多的精力。以上问题的改善对于回顾过去重要事件、改善团队协作关系、提高协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电子邮件数据清洗及挖掘方法与事件序列分析及可视化方法展开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归纳如下:(1)针对电子邮件社交网络以及事件序列可视化方法进行总结分析:首先对邮件社交网络的可视化元素设计、隐喻模式以及相关分析流程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文本挖掘的常用算法与特征进行了归纳,最后对事件序列的挖掘、分析步骤与可视化方式进行了总结。(2)提出了电子邮件数据的过滤分析模型并使用可视化方式进行验证:本文首先建立电子邮件数据集过滤模型,并设计对应可视化任务从四个维度进行电子邮件数据集的文本清洗与分析,即垃圾邮件过滤、邮件主题关键词提取、邮件流量特征分析以及业务领域变化分析。然后设计多种可视化视图结合的交互方式帮助人们更加清晰的理解邮件数据的内容。(3)提出了电子邮件中事件序列挖掘与分析模型并使用可视化方式实现:首先定义了电子邮件线程的概念以及事件序列的基本可视化元素隐喻,然后使用节点与线条相结合的方式来可视化电子邮件社交网络的事件序列信息,探索不同月份之间事件序列的特征,并分析其中的重要事件、冗余流程、异常问题、项目协作等情况并提出改善建议。最后的用户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文中可视化方法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敖知琪[2](2019)在《基于邮件解析的共享自助打印系统研建》文中提出电子文档和邮件系统是知识共享的主要媒介,但生活中仍有大量场景无法直接使用电子文档,将电子文档打印转变为纸质文档,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阅读和保存的需要。用户打印需求的不连续性、打印设备购买、维护成本高昂等问题都导致了打印设备无法一对一匹配到全体用户,由此催生出提供专业化打印服务的商家,整合设备资源为一定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服务。目前,传统的快印店打印和共享打印机均存在排队现象明显、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因此,为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开发出一款在打印机空闲时段提供自助服务的产品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用户打印过程中的具体需求,将共享自助打印系统分为PC端程序和Web端网站两个部分,基于用户常用且普及率高的邮件系统进行开发,利用邮件承载数据类型的多样性实现文件的自助打印,用户仅需要将待打印的文件和打印样式通过邮件发送到商家指定邮箱,系统在接收到邮件后利用中文分词和文件标准化技术自动解析用户打印需求,在用户通过系统自动回复邮件中的链接访问系统Web端网站完成打印格式确认和支付后,商家安装的系统PC端程序将自动调起预置的打印机,按照用户要求的格式完成文件打印并通知用户取件,全程无需快印店店员手工操作。此外,系统设计了数据报表功能,满足商家便捷统计打印收入、了解资源利用率等需求,并支持商家根据收件详细信息进行筛选、查询。本文系统涵盖了打印业务的完整流程且充分考虑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为用户创造了一种更加高效的打印模式,尤其在移动场景下,系统不需要为普通用户安装任何类型的应用程序,用户通过手机内置的邮件程序发送邮件即可完成打印,且无需在店内或打印机前排队等候打印完成,收到通知后前往指定地点取件即可;商家安装本系统的PC端程序后可免去店员手工操作,在打印机空闲时段自动完成文件打印,既缓解了店内顾客排队问题,又提升了打印设备资源利用率。此外,本系统还为商家提供了便捷的打印信息数据报表统计工具。
谭德才[3](2010)在《基于邮件系统的远程异构数据库同步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传统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数据分布存储和分布处理为主要特征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实现系统远程通信所能用到的技术和数据库复制技术已有很多,各种大型数据库系统也集成了数据库的复制技术。但由于其开发较为复杂,且异构数据库系统之间根本不能实现数据复制技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在航运业中运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将数据库应用系统延伸到船舶,并与管理机关进行数据复制,自动实现船岸之间的信息传递。但是由于船舶运输的特殊环境使得船舶与陆上企业之间的网络无法保持永远在线状态,这就给船岸之间的数据库同步带来困难。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本文提供了一种利用电子邮件实现船舶和陆岸之间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的双向数据同步技术。电子邮件技术具有使用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廉等特点,利用邮件技术来实现数据远程同步复制,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由于电子邮件系统固有的特点,使得它也同时存在着其约束性:邮件伪造、邮件乱码、邮件丢失和邮件时序性混乱。本文采用端到端加密技术和RSA数字签名对邮件进行加密和过滤,解决了邮件伪造问题;将邮件进行编码,编成纯ASCII码的形式再发送出去,解决了邮件乱码问题;采用邮件确认以及错误/超时重传的机制,解决了邮件丢失和保证邮件的时序性问题。基于对船上发送邮件成本的考虑,数据传数中的邮件必需越小越好,因此,邮件中的附件所带的数据库更新信息必需经过压缩。我们采用通常的基于LZW无损压缩算法的压缩方法来将邮件的附件进行压缩,减低数据量,节约成本。
赵凡[4](2010)在《基于贝叶斯算法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方式,电子邮件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电子邮件成为人们的主要通讯方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随着电子邮件的日益流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个机会趁机发送垃圾邮件,向人们传递广告或者非法视频、图片等信息,既浪费用户的时间,又浪费网络流量,给用户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寻找一种切实可行且高效的反垃圾邮件技术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应实验室项目的需求,深入研究了国内外的主要反垃圾邮件技术,设计了一个反垃圾邮件系统。通过分析比较当前的主流反垃圾邮件技术,本系统决定采用过滤效率较好的基于内容的反垃圾邮件技术。在基于内容的反垃圾邮件技术中,贝叶斯算法的分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分类算法,所以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贝叶斯算法的垃圾邮件过滤器,并针对传统贝叶斯过滤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将本过滤器改造为基于双层架构的邮件过滤系统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准确率,并解决了在实现贝叶斯过滤器增量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最新的邮件过滤技术,并比较各种技术的优缺点,以选择效果最好的过滤技术进行实现。(2)研究并分析了常用的邮件预处理技术(包括邮件解码,中文分词,特征词提取等),并从中选取适用于本系统的技术。(3)实现了邮件预处理过程,包括邮件解码实现,中文分词实现,特征词提取技术的实现等。(4)实现了垃圾邮件过滤器,包括训练过程和测试过程,并通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了个参数值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准确率。(5)分析贝叶斯过滤器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解决了贝叶斯过滤器在实现增量学习时遇到的一些问题。
赵利[5](2009)在《基于中文主题变形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电子邮件(E-mail)以其方便、快捷、经济的特点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电子邮件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不请自来的垃圾邮件作为一种商业广告、恶意程序、敏感内容的载体,也越来越对网络安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和不良影响。因此,垃圾邮件过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垃圾邮件的变形技巧,提出一种基于中文主题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将中文垃圾邮件主题中的标点符号、特殊字符、英文数字字符串等提取出来,作为垃圾邮件的行为模式,总结出九种垃圾邮件过滤模式来判别垃圾邮件。实验证明,本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较广的覆盖面和很好的实用性,同时也大大节约了网络和邮件服务器的资源。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垃圾邮件过滤的背景、研究现状和论文的工作安排;第二章首先介绍了电子邮件的传输方式,分析了当前主要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并指出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当前广泛应用的基于统计学习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第四章在分析当前垃圾邮件变形技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中文主题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并用实验数据证明了本研究方法的实用性;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汤艳君[6](2008)在《常用字符编码在电子数据取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文件都是通过字符编码进行存储的,因而只有掌握了文件的字符编码类型才能完成电子数据取证工作。字符编码的发展字符编码类型很多,常用的有ASCII、Unicode、GBK2132、UTF8、区位码、MIME(Base64/QP)等。不同类型文件采用不同的字符编码,如Office文档通常采用Unicode,电子邮件通常采用Base64,台湾、香港地区普遍使用BIG5繁体汉字编码。
张婷婷[7](2008)在《基于个性化中文反垃圾邮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电子邮件以使用方便、快捷、廉价、可靠的特点很快被广大网民所接受,已成为当前最流行的Internet应用服务之一。但是,电子邮件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即大量垃圾邮件的涌现,不仅给广大用户收发电子邮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同时还污染了整个网络空间,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和设计高效率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从大量邮件中获取所需要的有用邮件,这就是所谓的邮件过滤问题,针对目前互联网垃圾邮件日益泛滥,邮件系统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各种邮件过滤软件不断推出,但多数都需要手工输入过滤条件,并且基本都只采用一种单一的技术过滤垃圾邮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空间算法和贝叶斯算法相结合的针对中文垃圾邮件的解决方案,概述了采用组合算法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并在Windows XP平台下用VB语言实现。本系统工作在邮件客户端,基于邮件内容的解析,相对于只使用基过滤类器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不仅能有效快速的分类邮件,同时提高了分类的精度、降低了误判率。组合算法有较强的自适应性,能自动地构造过滤规则,而且能够随着情况的变化自动调整过滤条件,是一种智能的邮件过滤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垃圾邮件的现状及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同时给出了贝叶斯算法和向量空间算法的基本原理,邮件过滤的基本定义和基本过滤方法;其次着重研究了基于组合算法的邮件过滤方法,再次介绍了实现中文邮件过滤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最后结合组合算法的中文邮件过滤系统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并且总结出了基于组合算法的邮件过滤系统所具有的优势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朱军[8](2005)在《中文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近年来大量的商业、色情和反动垃圾邮件和邮件病毒的泛滥给互联网用户带来很多烦恼和侵害,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邮件系统的安全问题引起业界的重点关注。 本文针对Unix/Linux系统环境,对SMTP协议和邮件格式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SMTP协议的缺陷,并介绍了追踪垃圾邮件来源的方法;在对各种反垃圾邮件技术进行研究及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中文垃圾邮件过滤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方法和基于统计方法相结合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方案,并将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中文分词技术应用到中文垃圾邮件过滤中,通过机器学习解决了邮件训练集和中文过滤规则的自动更新问题。 由于中文邮件和英文邮件在语言上的差异,中文邮件在信息处理上采取的技术和英文邮件有很大差别。本文研究了中文邮件过滤的邮件预处理、中文分词、特征选取等问题,对该过滤方案进行了测评,并设计与实现了一个中文垃圾邮件过滤系统。
伍欲标,王旭[9](2005)在《22款GB级别邮箱全面曝光》文中研究指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2004年已经过去,回望过去的一年,在IT界发生了不少大事件,如果投票评选2004年度十大影响深远的消息,相信Google的1GB免费邮箱的诞生肯定可以当选。当Google宣布推出Gmail这个大容量邮箱的时候,很多网友还以为是愚人节的玩笑,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玩笑”竟然会产生了巨大的多米诺效应,从而引发了一场免费电邮扩容竞争的热潮。本文将向大家介绍22款GB级别的大容量邮箱产品,让读者可以纵览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李霞[10](2004)在《Email乱码问题浅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邮件乱码的起因开篇 ,对邮件乱码做了详细的分类说明 ,同时也给出了解决邮件乱码的方法 ,最后从收、发两方面对如何避免乱码邮件提出了几点建议。
二、避免中文电子邮件中的乱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避免中文电子邮件中的乱码(论文提纲范文)
(1)电子邮件中事件分析及可视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分析流程 |
1.3.2 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电子邮件分析研究现状 |
2.1.1 邮件社交网络分析 |
2.1.2 邮件协同工作设计 |
2.1.3 邮件可视化元素结构 |
2.2 文本数据可视化 |
2.2.1 基于文本语义的分析 |
2.2.2 基于用户习惯的文本分析 |
2.3 事件序列可视化 |
2.3.1 基于甘特图的事件序列可视化 |
2.3.2 基于事件流的事件序列可视化 |
2.3.3 基于复合模式的事件序列可视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子邮件数据集分析 |
3.1 引言 |
3.2 邮件数据任务设计 |
3.3 垃圾邮件的过滤 |
3.4 邮件主题文本分析 |
3.5 交互人员角色分析 |
3.6 业务领域及特征分析 |
3.6.1 邮件数据流量可视化分析 |
3.6.2 邮件数据业务领域可视化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子邮件事件序列分析及可视化 |
4.1 引言 |
4.2 邮件可视化任务分析 |
4.3 邮件可视化元素设计 |
4.3.1 全局邮件网络主视图可视化元素设计 |
4.3.2 部门邮件交互子视图可视化元素设计 |
4.4 事件序列可视化视图 |
4.4.1 日常工作需求类邮件交互分析 |
4.4.2 项目合作沟通类邮件交互分析 |
4.4.3 异常情况事件类邮件交互分析 |
4.4.4 月度运维工作类邮件交互分析 |
4.5 用户评估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1 )参加的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 |
2 )发表的学术论文(含专利和软件着作权) |
(2)基于邮件解析的共享自助打印系统研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
2 相关技术和工具 |
2.1 电子邮件相关技术 |
2.1.1 电子邮件收发协议 |
2.1.2 邮件数据解析与存储 |
2.2 虚拟打印机技术 |
2.3 中文分词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概述 |
3.2 系统用户分析 |
3.3 系统功能需求 |
3.4 系统性能需求 |
3.5 系统运行需求 |
3.6 系统其他需求 |
3.7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概要设计 |
4.2 系统详细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 |
5.1 PC端程序实现 |
5.1.1 电子邮件接收模块 |
5.1.2 打印需求理解 |
5.1.3 打印文件标准化 |
5.1.4 PPT格式文件识别 |
5.1.5 文件打印 |
5.2 Web端网站实现 |
5.2.1 产品展示及下载 |
5.2.2 账号信息管理 |
5.2.3 商家数据报表 |
5.2.4 用户打印需求确认 |
5.2.5 管理员模块 |
5.3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2 测试内容 |
6.3 测试结论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3)基于邮件系统的远程异构数据库同步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外部环境 |
1.1.2 内部环境 |
1.2 异地异构数据同步相关概念 |
1.2.1 异地异构数据库 |
1.2.2 数据同步 |
1.2.3 数据复制 |
1.3 异构数据库同步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普遍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的任务 |
1.5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实现的核心技术 |
2.1 应用环境分析 |
2.2 邮件数据推拉技术 |
2.2.1 邮件技术的基本原理 |
2.2.2 邮件推拉技术 |
2.3 邮件技术的实现 |
2.3.1 系统构成 |
2.3.2 系统处理流程实例化说明 |
2.4 基于邮件推拉技术的远程数据库同步的特点 |
第三章 系统实施的重点技术的实现及描述 |
3.1 双机容错热备份技术 |
3.1.1 工作原理 |
3.1.2 工作流程 |
3.1.3 工作模式 |
3.1.4 切换时机 |
3.1.5 切换原理 |
3.2 单磁盘网络隔离技术 |
3.2.1 技术原理描述 |
3.2.2 技术实现 |
3.2.3 实例说明 |
3.3 安全电子邮件技术 |
3.3.1 端到端的安全电子邮件技术 |
3.3.2 传输层的安全电子邮件技术 |
3.3.3 邮件服务器的安全与可靠性 |
3.4 LZW无损压缩 |
3.4.1 LZW压缩的基本概念 |
3.4.2 LZW压缩的基本原理 |
3.4.3 LZW压缩算法 |
3.4.4 LZW压缩的特点 |
第四章 针对邮件技术约束性的强化措施 |
4.1 邮件加密和过滤 |
4.1.1 端对端加密 |
4.1.2 RSA非对称加密算法 |
4.1.3 RSA数字签名 |
4.2 解决邮件丢失的措施 |
4.3 对邮件重新编码和数据校验 |
4.4 保证邮件的时序性 |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5.2 系统设计流程 |
5.3 系统的具体设计及功能描述 |
5.3.1 数据同步配置表 |
5.3.2 船舶通讯表 |
5.3.3 收发数据文件 |
5.3.4 未发送数据查询 |
5.3.5 附件同步 |
5.3.6 公告管理 |
5.3.7 船端同步解析器管理 |
5.4 用户操作流程 |
5.4.1 公司端发送船舶端接收邮件的流程 |
5.4.2 船舶端发送公司端接收邮件的流程 |
5.5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5.5.1 应用服务器的可靠性 |
5.5.2 数据库服务器的可靠性 |
5.5.3 数据存储的可靠性 |
5.5.4 数据访问的安全性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基于贝叶斯算法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电子邮件相关原理 |
2.1 电子邮件工作原理 |
2.2 电子邮件组成 |
2.3 电子邮件相关协议 |
2.3.1 SMTP 协议 |
2.3.2 POP3 协议 |
2.3.3 IMAP 协议 |
2.4 电子邮件编码格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垃圾邮件过滤相关技术 |
3.1 常用垃圾邮件过滤方法 |
3.2 邮件预处理技术 |
3.2.1 文本分词 |
3.2.2 文本特征词提取 |
3.3 基于内容过滤的文本分类法 |
3.3.1 决策树 |
3.3.2 支持向量机 |
3.3.3 kNN 算法 |
3.3.4 贝叶斯分类算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邮件过滤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 系统设计及流程 |
4.2 主要模块设计 |
4.2.1 邮件预处理模块 |
4.2.2 训练模块 |
4.2.3 分类模块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预处理模块的实现 |
5.1 邮件内容的提取 |
5.2 中文邮件解码实现 |
5.2.1 邮件解码算法研究 |
5.2.2 邮件解码实现 |
5.3 中文分词 |
5.3.1 分词词典的设计 |
5.3.2 分词过程实现 |
5.3.3 去除停用词 |
5.4 特征词提取及特征词库的生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贝叶斯分类器的构造 |
6.1 贝叶斯算法 |
6.2 垃圾邮件过滤器的构造 |
6.2.1 训练过程的设计与实现 |
6.2.2 分类过程的设计与实现 |
6.3 系统测试 |
6.3.1 测试语料 |
6.3.2 测评指标 |
6.3.3 实验结果 |
6.4 基于贝叶斯原理的过滤系统的改进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5)基于中文主题变形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垃圾邮件过滤的背景 |
1.1.1 垃圾邮件的定义 |
1.1.2 垃圾邮件的发展历史及危害 |
1.2 垃圾邮件过滤的现状分析 |
1.2.1 垃圾邮件解决方案 |
1.2.2 垃圾邮件发送技巧及解决的技术方案 |
1.2.3 垃圾邮件过滤系统 |
1.2.4 垃圾邮件的特点 |
1.2.5 垃圾邮件泛滥的原因 |
1.3 作者的主要工作及论文内容安排 |
第2章 垃圾邮件过滤关键技术 |
2.1 电子邮件传输方式 |
2.2 垃圾邮件过滤技术分类 |
2.3 基于地址的过滤技术 |
2.3.1 黑白名单技术 |
2.3.2 反向域名解析 |
2.4 基于规则的过滤技术 |
2.4.1 信头分析 |
2.4.2 群发过滤 |
2.4.3 关键词匹配 |
2.5 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 |
2.5.1 分布式校验值交换技术 |
2.5.2 Boosting方法 |
2.5.3 Rocchio方法 |
2.5.4 winnow方法 |
2.6 基于规则的评分机制 |
2.7 图像垃圾邮件识别技术 |
2.7.1 图像垃圾邮件检测难点及现状 |
2.7.2 图像垃圾邮件的特征分析 |
2.7.3 OCR技术 |
2.7.4 相似度检测 |
2.7.5 图像指纹识别技术 |
2.8 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新思路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统计学习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 |
3.1 贝叶斯算法 |
3.2 支持向量机 |
3.3 基于实例的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中文主题变形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 |
4.1 垃圾邮件变形 |
4.2 基于中文主题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 |
4.2.1 基于中文主题的垃圾邮件过滤模式 |
4.2.2 分析数据中模式的匹配 |
4.3 变形度 |
4.3.1 字符集 |
4.3.2 符号变形度 |
4.4 实验分析及讨论 |
4.4.1 模式过滤的效果评估 |
4.4.2 基于变形度的效果评估 |
4.5 符号变形度与过滤模式的差别 |
4.6 基于中文主题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应用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基于个性化中文反垃圾邮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概论 |
1.1 垃圾邮件简介 |
1.1.1 垃圾邮件的定义 |
1.1.2 垃圾邮件的危害 |
1.1.3 垃圾邮件产生的原因及其来源 |
1.2 国内外垃圾邮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我国垃圾邮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2 世界垃圾邮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章小结 |
1.4 论文结构 |
1.5 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电子邮件相关技术 |
2.1 电子邮件工作原理简介 |
2.1.1 互联网TCP/IP 的基本结构 |
2.1.2 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
2.1.3 电子邮件的结构 |
2.2 电子邮件主要协议介绍 |
2.2.1 SMTP 协议 |
2.2.2 POP3 邮局协议 |
2.2.3 IMAP4 协议 |
2.3 电子邮件的过滤技术 |
2.3.1 电子邮件过滤的基本定义 |
2.3.2 电子邮件过滤技术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组合算法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研究 |
3.1 概述 |
3.2 基于贝叶斯算法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研究 |
3.2.1 贝叶斯定理 |
3.2.2 贝叶斯分类器 |
3.2.3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
3.2.4 基于贝叶斯算法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实例 |
3.2.5 基于贝叶斯算法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流程 |
3.3 基于向量空间算法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研究 |
3.3.1 向量空间算法 |
3.3.2 基于向量空间算法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实例 |
3.3.3 基于向量空间算法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模型 |
3.4 基于组合算法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研究 |
3.4.1 组合分类器的原因 |
3.4.2 基于向量空间和朴素贝叶斯的组合算法(Based Hybrid of VSM and Bayesia |
3.5 邮件预处理 |
3.5.1 邮件解码 |
3.5.2 MIME 邮件内容解析 |
3.6 中文分词 |
3.6.1 汉语词法分析系统ICTCLAS |
3.6.2 去除停用词 |
3.7 特征提取 |
3.7.1 特征提取方法 |
3.7.2 特征提取过程 |
3.8 基于组合算法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方案测评 |
3.8.1 评价指标 |
3.8.2 实验方法和结果 |
3.8.3 实验结果分析 |
3.8.4 算法现存的问题 |
3.8.5 合法邮件的排序与检索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8)中文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子邮件系统安全概述 |
1.1.1 避免开放式转发(Open Relay) |
1.1.2 阻挡垃圾邮件 |
1.1.3 防范邮件病毒 |
1.2 垃圾邮件简介 |
1.2.1 垃圾邮件定义 |
1.2.2 垃圾邮件的现状 |
1.2.3 垃圾邮件的危害 |
1.3 垃圾邮刊的解决方案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UNIX邮件系统概述及安全分析 |
2.1 电子邮件基础知识 |
2.1.1 UNIX邮件系统 |
2.1.2 MTA的功能和特性 |
2.2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分析 |
2.2.1 SMTP的基本结构模型 |
2.2.2 SMTP的基本命令和工作过程 |
2.2.3 SMTP的缺陷 |
2.2.4 扩展SMTP |
2.3 标准邮件格式特征分析 |
2.3.1 邮件的结构 |
2.3.2 邮件的信头分析 |
2.4 MIME邮件格式特征分析 |
2.4.1 uuencode |
2.4.2 MIME邮件格式 |
2.4.3 MIME信头字段 |
2.5 读取信头追踪邮件来源 |
2.5.1 From:和To:字段 |
2.5.2 Received字段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反垃圾邮件技术研究及分析 |
3.1 垃圾邮件技术和反垃圾邮件技术概述 |
3.1.1 垃圾邮件采用的技术和特点 |
3.1.2 反垃圾邮件技术概述 |
3.2 邮件过滤与文本分类 |
3.2.1 文本分类简介 |
3.2.2 数据分类过程和文本分类技术 |
3.3 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 |
3.3.1 反向域名验证技术 |
3.3.2 黑名单(Black List)和白名单(White List) |
3.3.3 关键词过滤 |
3.3.4 基于规则方法的过滤技术 |
3.3.5 基于统计方法的过滤技术 |
3.4 邮件过滤的过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文垃圾邮件过滤研究 |
4.1 概述 |
4.2 中文垃圾邮件过滤研究 |
4.2.1 基于规则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研究 |
4.2.2 基于规则方法和基于统计方法相结合的中文垃圾邮件过滤方案 |
4.2.3 方案实现概述 |
4.3 邮件预处理 |
4.3.1 邮件解码 |
4.3.2 汉字编码识别 |
4.3.3 邮件元素的分离 |
4.4 中文分词 |
4.4.1 中文分词概述 |
4.4.2 中文分词的规范 |
4.4.3 中文分词的常用方法 |
4.4.4 词典的组织加工 |
4.4.5 对正向最大匹配法(FMM)的改进 |
4.4.6 去除停用词 |
4.5 特征选取 |
4.5.1 特征选取方法 |
4.5.2 特征库的设计 |
4.5.3 特征选取过程 |
4.6 建立SpamAssassin中文规则 |
4.7 中文垃圾邮件过滤方案测评 |
4.7.1 评价指标 |
4.7.2 实验方法和结果 |
4.7.3 实验结果分析 |
4.7.4 中文垃圾邮件过滤方案测评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文垃圾邮件过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概述 |
5.2 系统设计 |
5.2.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5.2.2 邮件过滤模块设计 |
5.3 系统实现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避免中文电子邮件中的乱码(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子邮件中事件分析及可视化方法研究[D]. 张晴宇.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2]基于邮件解析的共享自助打印系统研建[D]. 敖知琪.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3]基于邮件系统的远程异构数据库同步的设计与实现[D]. 谭德才.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6)
- [4]基于贝叶斯算法的垃圾邮件过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赵凡.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 [5]基于中文主题变形的垃圾邮件过滤方法研究[D]. 赵利.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09(03)
- [6]常用字符编码在电子数据取证中的应用[J]. 汤艳君. 中国刑事警察, 2008(04)
- [7]基于个性化中文反垃圾邮件系统的研究[D]. 张婷婷.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 [8]中文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研究及应用[D]. 朱军. 合肥工业大学, 2005(04)
- [9]22款GB级别邮箱全面曝光[J]. 伍欲标,王旭. 个人电脑, 2005(02)
- [10]Email乱码问题浅析[J]. 李霞. 微型电脑应用,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