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膜瓣再次复位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症(附124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琳,范光忠,叶树波[1](2014)在《LASIK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制瓣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LASIK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制瓣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行LASIK术治疗的患者资料,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以及波前像差,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269例患者治疗后的裸眼平均视力及屈光度均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制瓣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赵玉阳[2](2012)在《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比较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组、双眼预留-0.50D组及未预留度数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评价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老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50中心医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治疗老视患者行角膜地形图引导下LASIK (TOSCA)手术并加入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随访时间6个月且资料完整者共44例(77眼)作为治疗组Ⅰ。男23例,女21例,年龄35-47岁,平均38.5±2.7岁,其中远视伴老视者5例(10眼);近视伴老视者39例(67眼)。方式:18例(36眼)主视眼加入6.0B,非主视眼加入6.0C;10例(20眼)双眼均加入6.0B;5例(10眼)双眼均加入6.0C;7例(7眼)单眼加入6.0B;4例4眼单眼加入6.0C。等效球镜度数为-12.12~+1.25D,平均-4.74±3.18D。选取同期行双眼预留-0.50D患者随访达6个月且资料完整者29例(58眼)作为治疗组Ⅱ,未预留度数患者10例(17眼)作为对照组,三组患者年龄、术前等效球镜、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三组术后裸眼远近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角膜地形图参数及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Ⅰ、治疗组Ⅱ及对照组术后6月远视力分别为:1.00±0.16、0.90±0.14、1.02±0.17,与术前裸眼远视力比较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力分别为:1.07±0.29、0.90±0.31、0.79±0.23,术后6月治疗组Ⅰ近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6,P<0.05);治疗组Ⅰ近视力优于治疗组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Ⅱ近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屈光度:术后6月三组等效球镜分别为:-0.41±0.56D、-0.49±0.39D、-0.38±0.34D,三组术后等效球镜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屈光度均在±0.50D以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高阶像差:当瞳孔直径为6mm时,术后6月水平及垂直慧差向负值方向漂移,球差向正值方向漂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Ⅰ球差、水平慧差较治疗组Ⅱ及对照组增幅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高阶像差、垂直慧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对比敏感度(CS):低、中、高频对比敏感度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频对比敏感度于术后10天及1个月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恢复术前水平。5、立体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角膜地形图参数:治疗组Ⅰ CIM值、较治疗组Ⅱ增幅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满意度:三组对近视力满意的百分比分别为:86.4%、59.5%、40%;比较满意为9%、20.7%、24.1%;不满意为40%、20%、24.1%。8、术中、术后并发症:全部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无角膜瓣不规则、角膜瓣游离、小角膜瓣、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1、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老视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能显着改善近视力,而且远视力无明显丢失。2、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通过有效的增加角膜球差,补偿老视患者的一部分调节力,从而满足老视患者生活中更好的视近、视远需要,同时引入了更多水平及垂直慧差,远期效果需继续观察。3、术后对比敏感度早期降低,3个月时恢复术前水平。4、本术式立体视觉无明显影响,优于传统的MV方式。
侯跃芳[3](2010)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年第28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侯跃芳[4](2010)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年第28卷第一作者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闫媛媛[5](2010)在《LASIK与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LASIK与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有效性与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124例和行LASEK的高度近视患者204例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12个月,对比2种术式术眼裸眼视力、疼痛程度及不适症状、等效球镜值以及角膜haze等情况。结果术后第14天、1个月,LASIK组裸眼视力分别为0.90±0.18、0.98±0.20,LASEK组分别为0.67±0.22、0.79±0.18,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1个月、3个月,LASIK组等效球镜值分别为(0.58±0.26)D、(0.35±0.32)D、(-0.38±0.56)D,LASEK组分别为(1.68±0.56)D、(1.12±0.38)D、(0.75±0.65)D,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6个月、12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ASEK相比,LASIK术后疼痛程度轻,haze发生率低。结论 LASIK、LASEK矫正高度近视远期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2种术式对高度近视的矫正均有良好的稳定性。LASEK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较LASIK重,术后haze不能完全避免,但其克服了LASIK因角膜瓣所带来的并发症,二者各有优劣。
闫媛媛[6](2009)在《LASIK与LASEK矫正近视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ut keratomileusis,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手术治疗不同程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与稳定性,用以探讨临床上屈光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将随机抽取的行LASIK手术的330名患者与行LASEK手术的306名患者分别分为低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追踪观察12个月,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比研究两种术式不同度数组术后术眼疼痛程度、上皮恢复时间、术后14天、1、3、6、12个月的裸眼视力、残留屈光度、角膜地形图的情况,以及术后Haze、术后眼压的情况。选择以上患者为复查1年资料完整的病例且选取患者的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研究均对每个人随机选取一只眼。结果:1.低中度数组:LASIK手术后裸眼视力第14天为0.95±0.15,LASEK手术后裸眼视力第14天为0.80±0.24,手术后第14天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手术后第1、3、6、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数组:LASIK手术后裸眼视力第14天、1个月分别为0.90±0.18、0.98±0.20,LASEK手术后裸眼视力第14天、1个月分别为0.67±0.22、0.79±0.18,手术后第14天、1个月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手术后第3、6、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低中度数组:LASIK手术后等效球径值第14天、1个月分别为+0.28±0.86、+0.05±0.52,LASEK手术后等效球径值第14天、1个月分别为+0.96±0.76、+0.65±0.78,手术后第14天、1个月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手术后第3、6、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数组:LASIK手术后等效球径值第14天、1、3个月分别为+0.58±0.26、+0.35±0.32、-0.38±0.56,LASEK手术后等效球径值第14天、1、3个月分别为+1.68±0.56、+1.12±0.38、+0.75±0.65,手术后第14天、1、3个月两组间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手术后第6、12个月两组间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3.角膜地形图形态百分比低中度数组LASIK术后3个月规则类地形图比例较LASEK术后多,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地形图形态百分比高度数组LASIK术后3个月规则类地形图比例较LASEK术后多,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309例LASIK组(93.6%)的患者术后第1天角膜上皮修复良好,21例(6.4%)的患者术后出现角膜瓣轻皱褶、局部轻度上皮植入或局部轻度层间角膜炎反应;LASEK组291例(95.1%)的患者术后第1天角膜上皮自周边向中央生长,自周边向中央新生的角膜上皮边界不清,289例(94.4%)的患者术后2~4天角膜上皮修复,17例(5.6%)的患者术后1周内愈合。5.302例LASIK组(91.5%)的患者术后无明显不适症状,28例(8.5%)的患者术后第1天有轻度流泪、疼痛、异物感等症状,持续4~12小时消失;LASEK组术后301(98.4%)的患者36~72小时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泪、疼痛等角膜刺激症状,5例(1.6%)的患者7天内出现角膜刺激症状。6.LASIK术后未出现角膜Haze情况;LASEK术后1、3、6、12个月角膜Haze记分分别为:0.11±0.08、0.52±0.46、0.54±0.57、0.33±0.24。7.中低度数组LASIK术后2例(1.0%)患者发生激素性高眼压;LASEK术后5例(4.9%)患者发生激素性高眼压。高度数组LASIK术后2例(1.6%)患者发生激素性高眼压;LASEK术后12例(5.9%)患者发生激素性高眼压。结论:1.LASIK、LASEK手术矫正近视,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虽然LASIK术后裸眼视力恢复较LASEK快,但两者术后远期裸眼视力、残留屈光度无显着差异,证明两种术式对近视的矫正均有良好的稳定性。2.LASIK术后与LASEK术后角膜的修复方式有所不同,LASEK术后角膜的修复时间较LASIK长,但其克服了LASIK因角膜瓣所带来的并发症,两者各有优劣。3.LASIK、LASEK手术矫正近视,术后角膜地形图规整度相似,早期LASIK手术患者角膜地形图较LASEK手术患者角膜地形图平整、规则,后期两者角膜地形图规整度无显着差异,证明两种术式对近视的矫正均有较好的安全性。4.LASEK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术后Haze及激素性高眼压与LASIK术后有明显差异。LASEK术后角膜刺激症状程度较LASIK重;LASEK较LASIK易产生激素性高眼压;LASIK术后无Haze的产生,LASEK术后不能完全避免Haze的发生。
胡裕坤[7](2007)在《机械故障导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止2例》文中研究说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以其安全、有效、稳定的优点成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1]。LASIK手术的并发症以制瓣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瓣不全、瓣过薄、瓣皱褶、瓣移位等较为常见,而
金奇芳[8](2006)在《准分子激光治疗角膜欠厚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方法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双面磨镶术(B.S.L)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角膜欠厚高度近视眼的临床效果,以探讨准分子激光治疗角膜欠厚高度近视眼的最佳治疗方法。 方法:随机选择高度近视患者68例(130只眼)。男性31例(59只眼),女性37例(71只眼),年龄18-35岁。球镜屈光度-10.67±2.19D,柱镜屈光度-1.02±0.88D;角膜中央厚度(?)16.23±22.72μm;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为1.0。分为B.S.L手术治疗组和LASEK手术治疗组。其中B.S.L手术治疗27例(52只眼),男性15例(29只眼),女性12例(23只眼),平均年龄30.2岁;球镜屈光度-10.88±1.71D,柱镜屈光度-0.99±0.97D;角膜中央厚度503.88±13.99μm。LASEK手术治疗41例(78只眼),男性16例(30只眼),女性25例(48只眼),平均年龄26.7岁;球镜屈光度-10.53±2.46D,柱镜屈光度-0.98±0.88D;角膜中央厚度491.03±25.89μm。随访时间>6个月,观察术后第1天、第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球镜和柱镜屈光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B.S.L组61.5%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ASEK组无1例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第2周、1个月、3个月两组球镜和柱镜屈光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B.S.L组分别为76.9%、78.8%、80.8%,LASEK组分别为79.5%、82.1%、80.8%,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球镜屈光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柱镜屈光度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B.S.L组为88.5%,LASEK组为78.2%,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 结论:B.S.L手术矫正角膜欠厚高度近视眼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好的屈光手术。在恢复视力,避免术后疼痛、haze发生、屈光
赵华平[9](2006)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立体视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立体视功能的变化,从视觉最高形式的角度评价LASIK手术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05年12月间观察在我院近视治疗中心行LASIK手术的65例近视患者,其中屈光参差5例(屈光不等>2.5D),非屈光参差60例(屈光不等<2.5D),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常规检查视力、矫正视力,并且用同视机联合颜少明随机点立体视锐度图检查远立体视锐度、《双眼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锐度(包括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及测量远立体视锐度最小辨别阈值的辨认时间。结果:所有观察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在0.8以上,远立体视锐度恢复正常,1例近立体视锐度未恢复至正常。在术后1个月时非屈光参差组中2例术前立体视觉异常者均恢复正常,另58例远立体视锐度最小辨别阈值的辨认时间较术前缩短。5例屈光参差患者术后立体视锐度对比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LASIK手术能有效矫正近视,使双眼屈光状态变为正视,远、近立体视锐度也随之恢复正常;双眼视力相等,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相平衡,特别对于有屈光参差的患者更有利于形成双眼单视和立体感知。
樊兆珊,Guy Chen MD,Ivan Chan MD[10](2002)在《角膜瓣再次复位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症(附124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角膜瓣再次复位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症(附124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角膜瓣再次复位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症(附12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LASIK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制瓣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视力及屈光度 |
2.2 波前像差 |
2.3 术后并发症 |
3 讨论 |
(2)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老视的临床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设备 |
1.3.2 检查及数据收集 |
1.3.3 手术过程 |
1.3.4 术后用药 |
1.3.5 术后随访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视力变化 |
2.2 屈光情况 |
2.3 术前术后高阶像差变化 |
2.4 对比敏感度 |
2.5 立体视觉 |
2.6 满意度 |
2.7 并发症 |
第二部分 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老视的临床对照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设备、术前术后检查及数据收集 |
1.3.2 手术过程 |
1.3.3 术后用药及术后随访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视力变化 |
2.2 屈光情况 |
2.3 高阶像差变化 |
2.3.1 总高阶像差 |
2.3.2 水平慧差 |
2.3.3 垂直慧差 |
2.3.4 球差 |
2.4 立体视 |
2.5 角膜地形图参数值 |
2.6 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3.1 视力 |
3.2 屈光度 |
3.3 高阶像差 |
3.4 视觉质量 |
3.5 角膜地形图参数值 |
3.6 满意度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准分子激光矫正老视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LASIK与LASEK矫正近视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论文正文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学习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
缩略词表 |
致谢 |
(8)准分子激光治疗角膜欠厚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方法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前言 |
四、材料与方法 |
五、结果 |
六、讨论 |
七、结论 |
八、参考文献 |
九、致谢 |
十、附图 |
十一、综述 |
(9)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立体视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 |
中英文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病例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二、综述 |
立体视觉的形成机制与检查 |
三、致谢 |
四、角膜瓣再次复位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症(附124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LASIK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制瓣的临床效果观察[J]. 张晓琳,范光忠,叶树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01)
- [2]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D]. 赵玉阳. 新乡医学院, 2012(05)
- [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年第28卷主题词索引[J]. 侯跃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12)
- [4]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年第28卷第一作者索引[J]. 侯跃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12)
- [5]LASIK与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比较[J]. 闫媛媛. 眼科新进展, 2010(12)
- [6]LASIK与LASEK矫正近视的临床疗效比较[D]. 闫媛媛. 郑州大学, 2009(S1)
- [7]机械故障导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止2例[J]. 胡裕坤. 眼视光学杂志, 2007(06)
- [8]准分子激光治疗角膜欠厚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方法对比研究[D]. 金奇芳. 南昌大学, 2006(02)
- [9]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立体视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D]. 赵华平. 广西医科大学, 2006(02)
- [10]角膜瓣再次复位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并发症(附124例报告)[J]. 樊兆珊,Guy Chen MD,Ivan Chan MD. 山东医药,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