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钢板放置胫腓骨骨折43例

切开钢板放置胫腓骨骨折43例

一、胫腓骨骨折切开钢板放置43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颖,杨俊生,杨智伟,童梁成,赵磊,汪剑龄,孙中洋,薛庆[1](2021)在《牵引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的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采用牵引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62例胫腓骨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7例, 女15例;年龄20~78岁[(47.1±13.4)岁]。胫骨干骨折30例, 胫骨平台骨折17例, 胫骨远端骨折15例。骨折AO/OTA分型:4A型18例, 4B型24例, 4C型20例。30例采用牵引式外固定支架牵引(A组), 32例采用跟骨结节牵引(B组)。比较两组牵引后第3天的伤肢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两组筋膜切开率、损害控制性治疗时间(外伤至Ⅱ期确定性手术前的观察时间)、Ⅱ期确定性手术时间、Ⅱ期确定性手术内固定方式、针道感染率和非计划二次手术率。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评价患肢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2个月[(15.1±2.7)个月]。A组CK为315.6(140.0, 531.5)U/L, 显着低于B组的465.5(277.0, 1 240.5)U/L(P<0.05);两组ALT、BUN及LD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筋膜切开率[40%(12/30)]高于B组[34%(11/32)],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Ⅱ期确定性手术时间为(68.5±17.1)min, 显着低于B组的(89.0±15.1)min(P<0.05)。A组非计划二次手术率[3%(1/30)]低于B组[25%(8/32)](P<0.05)。两组损害控制性治疗时间、Ⅱ期确定性手术内固定方式、针道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Johner-Wruhs评分优17例, 良5例, 中2例, 差6例, 优良率为73%;B组优13例, 良3例, 中7例, 差9例, 优良率为50%(P>0.05)。结论与跟骨结节牵引比较, 牵引式外固定支架可以减轻胫腓骨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软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 术中维持骨折复位有助于缩短Ⅱ期确定性手术时间。

易宏伟[2](2021)在《带蒂骨块原位固定治疗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思考52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带蒂骨块原位固定治疗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粉碎性骨折患者52例,均进行带蒂骨块原位固定治疗,对比不同骨折部位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骨折部位或类型的治疗优良率、近解剖复位与骨折部位解剖复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不同部位的粉碎性骨折患者实行带蒂骨块原位固定手术,可以提高治疗优良率,且能够保证复位效果,不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安全效益均较佳。

邓瀚生[3](2021)在《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2018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胫骨骨折的患儿,从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186例。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组(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ESIN组)(122例)及跟骨骨牵引治疗组(Calcaneal skeleton traction,CST组)(64例)。对所有患儿的人口学特征、骨折特征、影像学资料、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治疗评分和医疗费用等进行分析对比。术后随访疗效评价按照Johner-Wruh胫骨骨折愈合疗效标准进行评价。长期随访观察患儿双下肢不等长(Limb length discrepancy,LLD)、膝踝关节活动情况、步态异常等情况。结果:共186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所有患儿均获得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至骨折愈合,并且能够开始负重和完全活动。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个月,依据Johner-Wruh胫骨骨折愈合疗效标准进行评价,ESIN组:优44例,良74例,中5例,差1例。CST组:优22例,良34例,中6例,差0例。163例患儿获得长期临床随访,其中ESIN组109例,CST组54例。23例患儿失访。随访时间2-6年,平均随访时间3.5年。163例长期随访的患儿无LLD,膝踝关节活动不受限,无步态异常等情况出现。在纳入的186例患儿中,男性121例,女性65例。致伤原因分为:摔伤87例,车祸伤96例,高处坠落伤1例,运动伤1例,压伤1例。骨折分型分为:横型40例,斜型104例,螺旋型7例,粉碎型3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弹性髓内钉治疗组122例患儿中,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68.5±17.9)d,骨折愈合时影像学冠状面角度变化(3.5±5.9)°,骨折愈合时影像学矢状面角度变化(3.1±3.7)°,患肢平均开始活动时间(Functional exercises)(65.0±22.6)d,患肢平均负重时间(Weight-bearing)(79.8±22.6)d,此外,1例(0.8%)患儿早期发生畸形愈合,但最终在没有额外手术的情况下获得了可以接受的对位,所有患儿骨折愈合过程中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或短缩大于10mm发生,平均石膏固定时间为(31.7±19.0)d,平均(149.7±26.7)d取出内固定物,平均住院和治疗费用为(20435.6±5631.9)元,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价:优44例,良74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95.16%。其中1例患儿直至疗效评估时仍有13.0度外翻、前倾6.0度畸形,根据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价为差。跟骨骨牵引组的64例患儿中,所有患儿均获得了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9.6±16.0)d,骨折愈合时影像学冠状面角度变化(5.2±5.7)°,骨折愈合时影像学矢状面角度变化(3.4±3.4)°,患肢平均开始活动时间(Functional exercises)(77.2±18.1)d,患肢平均负重时间(Weight-bearing)(92.5±17.5)d,骨折愈合过程的早期出现畸形愈合1例(1.6%),该患儿同样最终得到了畸形的纠正,在跟骨骨牵引组的患儿中未见延迟愈合、骨不连的发生。平均石膏固定时间为(43.1±20.7)d,平均拔出牵引针时间(22.7±6.4)d,平均住院和治疗费用均为(8468.3±2793.0)元,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价:优22例,良34例,中6例,差0例。优良率为90.32%。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检验P>0.1,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在治疗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对比分析,跟骨骨牵引治疗具有微创、费用较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且跟骨骨牵引能够提供的影像学上冠状位矫正结果优于弹性髓内钉固定。此外,跟骨骨牵引组术后出现成角畸形(Malalignment,>5度)的较少。但弹性髓内钉组的患儿住院时间较短,患儿开始功能锻炼和负重时间早于跟骨骨牵引组。但总体而言,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不仅要考虑患儿骨折的特点,还要结合患儿本身的骨折情况和家属的意愿。

梅永林[4](2020)在《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的快捷便利,胫腓骨骨折在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引起的全身骨折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外固定架凭借创口小、操作简单、拆卸方便等优势在胫腓骨骨折固定方面优势显着,赤木洗剂治疗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是我院骨伤科的传统中医药特色,充分展现出中医的简、便、廉、效的优越性。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剂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治疗骨折提供一定的临床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分2组进行临床研究,分别给予外固定架固定配合温水、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的干预措施,术后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Johner-Wruh胫骨骨折评分、骨痂生长X线评分、VAS疼痛评分、小腿周径的差值率、SF-36生存质量评分及随访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常规组方案和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熏洗治疗的观察组方案在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标准方面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术后3个月常规组患者优32例、良14例、中12例、差2例,优良率为76.67%,而观察组患者优38例、良1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为90.32%,可见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组。②术后3个月进行X线复查,两组患者均表现为较多的骨痂生长,X线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的进展,VAS疼痛评分逐渐降低,术后3个月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在术前和术后3月之间均没有差异(P>0.05)。④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小腿周径差值率均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2个月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快,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SF-36评分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⑥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固定针松动、固定针断钉、骨筋膜室综合征、深层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等不良事件,在骨折延迟愈合不良事件中两组的发生情况类似,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过敏性皮炎,缩短熏洗时间、减少熏洗频率后自行好转;常规组有1例患者出现浅层感染,给予常规清创换药,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1周后,感染得以控制。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赤木洗剂熏洗治疗能有效地缓解胫腓骨骨折术后的疼痛情况,促进肢体肿胀的消退,改善胫腓骨骨折术后的功能活动,提高骨折术后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是一种治疗胫腓骨骨折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牛锋[5](2020)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保守治疗、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方面的对比研究,总结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方面的优势及不足,并在原有结构基础上提出改良设计方案,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性能改进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附属医院骨伤科收治的成人四肢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确定本试验的研究对象共计10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其中保守组28例均为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正骨八法”手法复位后“8”字绷带固定治疗,桥接组38例患者(其中锁骨骨折28例,四肢骨折10例)采用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治疗,锁定钢板组38例(其中锁骨骨折28例,四肢骨折10例)患者根据具体骨折情况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手术相关指标,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优点及不足。采用聚甲醛骨折模型作为极限测试和破坏性试验对象,测试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和解剖锁定钢板之间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的区别。结果:(1)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2)与保守组相比,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根据肩关节Constant评分标准,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12月Constan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12月三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锁定钢板组相比,桥接组的手术时间短(P<0.05),术中每分钟出血量没有差异(P>0.05)。(4)术后并发症:保守组和桥接组均有1例患者发生骨不连,锁定钢板组有1例发生内固定取出后骨折部位再断裂。(5)在聚甲醛骨折模型上,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解剖锁定钢板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和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结论:中医保守治疗、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成人锁骨骨折方面疗效相当,但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更有优势,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以降低内固定物发生断裂、应力下骨质疏松、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风险,可以作为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的一种新型内固定方式,值得骨科医师推广应用。在聚甲醛骨折模型上,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和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可作为未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产品进一步改良设计的参考依据。

王琼超[6](2020)在《MIPPO技术结合LCP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胫骨中远段骨折在下肢骨折中非常常见,其所引起的肢体疼痛、肿胀、皮肤破损、功能障碍等表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对于胫骨中远段骨折的治疗方式,不外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面对多样的选择方案,临床医生也需要仔细斟酌。近多年来,MIPPO技术结合LCP和交锁髓内钉技术广泛应用于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当中,其效果显着。因此,在胫骨中远段的治疗中,大量文献证明其更能发挥其独特优势。目的评价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结合LCP(Locking compress plate)与交锁髓内钉(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IMN)固定系统两种内固定术式对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近期治疗效果,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同时评价两种术式应用的安全性、实用性、合理性、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创伤治疗中心收治的64例胫骨中远段骨折手术患者。依据所采用手术内固定方式的差异,将采用MIPPO技术结合LCP内固定术归为钢板组,IMN内固定术归为交锁髓内钉组。其中钢板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42.9±14.1岁;其中交锁髓内钉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18-64岁,平均42.1±12.8岁;按胫腓骨折AO/ASIF分型,其中钢板组:A型7例,B型13例,C型11例;交锁髓内钉组:A型10例,B型15例,C型8例,其中钢板组合并腓骨骨折16例,交锁髓内钉组20例。记录其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数据情况,同时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门诊定期预约随访和电话视频的方式进行,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等进行及时跟踪随访和登记。采用统计学知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和影像学等资料,其中主要包括两组在年龄、性别、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骨折分型、合并腓骨骨折、术前手术天数、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数据差异,采用Johner-Wruhs胫骨骨折评分系统对患肢进行术后1年恢复功能评价。结果最终两组的随访时间大约1220个月(平均14.5个月)。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年龄、性别、BMI、骨折分型、合并腓骨骨折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比较中,术前手术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方面钢板组的时间显着长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术中失血量也明显小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住院费用方面,钢板组住院花费也明显少于交锁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骨折固定方面,钢板组10例,交锁髓内钉组13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术后钢板组有1例皮肤坏死并感染,1例出现延迟愈合、1例畸形愈合、1例膝踝关节处疼痛;交锁髓内钉组出现1例髓内钉固定不牢靠现象,有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折畸形愈合、1例膝踝关节处疼痛,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系统对其两组结果比较分别为钢板组:优2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交锁髓内钉组:优23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两组患者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均符合BO生物力学原理固定理念,都能做为良好的固定方式,且能够有效减少软组织医源性损伤,加速骨折断端愈合,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同时都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MIPPO技术结合LCP钢板内固定术骨折复位理想,固定稳定,在经济花费上,钢板组在节约住院费用也显着优于交锁髓内钉组。IMN技术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负重开始早,切口美观,在保护软组织方面更突出。

郭兆虎[7](2019)在《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随访及分析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诊断为胫腓骨骨折的住院患者,为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提供真实可靠的临床资料和统计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属于胫腓骨骨折骨折患者70例。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治疗方式患者35例,B组:采用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胫腓骨骨折的终极治疗患者35例。术后均给予活血、消肿、镇痛,预防血栓,预防感染药物治疗;并指导其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并于术后定期门诊复查X线片,观察其骨折生长及愈合情况。统计7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固定物拆除时间,并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70例患者资料进行样本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侧分布的分析比较无显着统计学意义;2、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治疗方式的3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4.77±24.50分钟、骨痂出现时间为47.06±8.44天、骨折愈合时间为234.49±42.32天、固定物拆除时间为427.46±30.73天;3、采用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胫腓骨骨折的终极治疗的3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5.57±23.66分钟、骨痂出现时间为31.89±4.63天、骨折愈合时间为134.31±24.37天、固定物拆除时间为201.09±31.07天。结论:与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结合中医手法复位作为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式相比,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复位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式,手术时间更短、骨痂出现和骨折愈合时间更早、固定物拆除时间也更早。

张防[8](2019)在《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带锁髓内钉与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我院创伤外科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5例;年龄为(39.57±3.73)岁;身高为(165.33±9.86)cm;体重为(51.46±2.21)Kg;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Gustilo分型,II型100例,III A型100例。主要针对皮肤破损不严重的Gustilo II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均可以采用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进行处理。根据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胫骨骨折的类型以及皮肤损伤程度,将入组的200例胫骨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2组,即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统计并记录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引流量,术后Hb的含量,红细胞压积(HCT),下肢周径,切口愈合情况,皮下瘀斑的情况,采用Johner-Wruhs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不良、畸形愈合、骨折迟缓愈合、关节功能受限等)。结果:本研究共有212例胫骨骨折的患者入组,12人失访,随访率为94.3%。(1)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患者的基准资料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BM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患者胫骨骨折的左右侧,胫骨骨折的位置以及致伤原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的Gustilo分型和Tscherne-Gotzen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中,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髓内钉组患者麻醉时间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要明显少于外固定支架组患者(P<0.05);(5)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血红蛋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红细胞压积,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红细胞压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和总引流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患肢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1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7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30 d患肢NRS评分要明显低于外固定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9)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支架组胫骨骨折患者术前患肢AOF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1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2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12 w患肢AOFAS评分要明显高于外固定支架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早期正确的清创及固定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关键;(2)对于GuestiloII型、IIIA型骨折一期应用髓内钉固定是安全的;(3)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关节僵硬的重要方法。

张伟[9](2019)在《多维交叉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干骨不连患者的预后,结合已有文献研究,评估附加钢板(AP)联合髓内钉(IMN)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出一款适用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新型附加钢板—多维交叉锁定钢板(MDC-LP)。首先,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MDC-LP和传统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力学差异。其次,通过生物力学试验进一步验证不同的钢板放置位置和不同钢板类型(LCP和MDC-LP)在抗旋转稳定性上的差异。然后,为MDC-LP制定出可行的临床实施方案。最后,初步观察和评估该钢板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和功能预后。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了 30例复杂性股骨干骨不连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的是一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创伤,骨折愈合,术后并发症和重返工作时间作为观察指标。2.建立股骨干骨不连的有限元模型,采用AP联合IMN固定,加载逐渐增大的轴向和扭转负荷,记录并分析股骨、髓内钉和附加钢板的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3.将15根人工合成股骨制作成旋转不稳定的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模型。随机分成3组:外置LCP组、前置LCP组和前置MDC-LP组。予以循环扭转负荷加载试验,并记录相应的扭转角度和刚度。4.回顾性分析了采用MDC-LP治疗的11例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所有的MDC-LP均经前方入路置于股骨前方。从围手术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肢功能四个方面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在围手术期创伤方面,AP联合IMN组切口长度更短(P<0.05)。相比双钢板组,AP联合IMN组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24),重返工作更快(P<0.01)。2.在股骨、IMN和AP的最大应力,最大位移和应力分布方面,七种AP联合IMN模型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轴向和扭转负荷下,ASM-8组的断端位移最小,力学稳定性最好。3.在循环扭转负荷下,相比对照组,实验组MDC-LP抗旋转稳定最好,其扭转角度最小,扭转刚度最大,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4.在围手术期方面,切口长度为6.6cm;MDC-LP上双皮质螺钉固定数目平均为5.2个。所有患者均获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1个月。疼痛VAS得分为1.3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91.3分;下肢功能评价量表得分为67.0分;SF-36量表的各分组量表的评分都在90分左右。结 论相比其它翻修手术方式,AP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相比传统LCP,MDC-LP能提供更好的力学稳定性,尤其是抗扭转稳定性。MDC-LP作为AP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时,螺钉的偏心置入和钢板的前置使螺钉的双皮质固定更容易实现,钢板的双排孔设计减少了手术创伤,最终对改善患者的临床和功能预后可能有积极促进作用。

张宁宁[10](2019)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的临床安全性,并对其对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天津医院肢体矫形外科一病区进行治疗的98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561岁,男性68例,女性30例,均为单侧胫腓骨骨折。根据骨折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内固定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36例)和外固定组(Taylor空间支架外固定)(62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实施手术,术后均由相同的医师指导术后功能锻炼,在出院后定期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通过X线检查结果观察骨折的对位对线维持情况和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指导患者进一步功能锻炼。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固定物去除距离骨折时的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或拆除外固定支架后通过长期随访至少6个月后使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并且都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中位时间14个月。通过分析后得到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患者骨折愈合所需时间、固定物去除距离骨折时的时长均显着高于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钢板外露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钢板断裂1例;外固定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骨折延迟愈合2例、软组织缺损4例;两个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使用Johner-Wruhs标准评分表评价各患者的患肢功能,内固定组优2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外固定组优5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6.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时评定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内固定组优3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8.9%;外固定组优5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8.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可充分发挥外固定支架的优点,经皮穿针固定骨折块,可避免切开软组织和剥离骨膜,有利于减少对软组织及骨折端血运的破坏,促进骨折恢复;术后可依据X线片结合配套计算机软件精确复位骨折,纠正畸形,调整下肢力线,延缓甚至避免引力线改变而导致的骨关节炎的发生;Taylor空间支架为微动支架,可有效刺激骨折端骨痂形成,从而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及带架时间;在术后通过阶段式的骨痂刚度轴向测定,不仅可以去除外固定支架的应力遮挡,并且为科学评判骨痂愈合程度提供了一种新的量化标准,更加适宜骨折愈合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化差异,减少骨折治疗周期及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固定可靠、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的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尤其是开放性骨折的技术。

二、胫腓骨骨折切开钢板放置4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胫腓骨骨折切开钢板放置43例(论文提纲范文)

(2)带蒂骨块原位固定治疗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思考52例(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3)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儿童及青少年胫骨干骨折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胫腓骨骨折的认识
    2 中医对胫腓骨骨折病机的认识
    3 胫腓骨骨折的中医药治疗
    4 胫腓骨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评价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特征
        3.2 Johner-Wruh胫骨骨折疗效评分
        3.3 骨痂生长X线评分
        3.4 VAS疼痛评分
        3.5 小腿周径差值率
        3.6 生活质量SF-36评分
        3.7 不良事件
讨论
    1 胫腓骨的实用解剖
    2 胫腓骨骨折的损伤机制
    3 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4 赤木洗剂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中医理论依据及现代机制探讨
    5 研究结果分析
    6 不良事件评估
    7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研究背景和进展
    一、研究背景
        1. 目前在用的骨折内固定系统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研发过程和研发思路
        2.1 研发过程
        2.2 研发思路
        2.3 结构组成
        2.4 结构特点
        2.5 固定机制
        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临床优势
    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研究进展
        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动物实验系列研究
        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
        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3.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
        3.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骨折中的应用
        3.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肱骨骨折中的应用
        3.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
        3.5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3.6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和高位截骨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
        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保守治疗、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的对比研究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选择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手术排除标准
        2.2.4 病例剔除标准
        2.3 内固定种类的选择
        2.4 术前准备
        2.5 保守治疗及手术方法
        2.5.1 保守治疗组
        2.5.2 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观察组
        2.5.3 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对照组
        2.6 术后处理及中药方剂
        2.7 疗效观察
        2.7.1 观察指标
        2.7.2 疗效评价标准
        2.8 统计方法
        2.9 结果
        2.9.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
        2.9.2 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组间比较
        2.9.3 保守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5 解剖锁定钢板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6 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
        2.9.7 保守治疗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6个月优良率比较
        2.9.8 保守治疗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9.9 两组患者并发症分析比较
        2.10 典型病例
        2.10.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典型病例
        2.10.2 解剖锁定钢板组典型病例
        2.11 并发症病例
        2.11.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骨不连病例
        2.11.2 解剖锁定钢板取出术后再骨折病例
        2.11.3 固定棒脱落(脱棒)病例
        2.12 结论
    3. 讨论
        3.1 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以锁骨中段骨折为例)目前存在的部分不足
        3.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体会及优势(以锁骨中段骨折为例)
        3.3 借助专用工具“正骨八法”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手术复位过程中的应用
        3.3.1 中医正骨手法的渊源
        3.3.2 目前四肢骨骨折术中复位存在的问题
        3.3.3 解剖锁定钢板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手法复位的区别
        3.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不足之处
        3.5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分析
        3.5.1 四肢骨折固定理念的演变
        3.5.2 骨折固定方式的演变
        3.5.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并发症种类及其临床使用缺陷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1.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的研究背景
    2.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思路
        2.1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2.0-六边竹节状固定棒的设计思路
        2.2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3.0-六边凹槽固定棒的设计思路
    3. 改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3.1 测试材料
        3.2 测试设备
        3.2.1 抗扭转试验设备:采用长春科新ND-200扭转试验机,中国长春生产。
        3.2.2 抗压缩试验设备:采用ProAgi I ity MC4拉压扭疲劳试验机,由美国Accutek Test ingLaboratory 生产
        3.3 测试方法
        3.3.1 组合方法
        3.3.2 轴向压缩试验
        3.3.3 径向扭转试验
        3.3.4 主要观察指标
        3.3.5 统计学方法
        3.4 测试过程
        3.4.1 解剖锁定钢板生物力学测试
        3.4.2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1.0(圆形竹节状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4.3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2.0(六边竹节状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4.4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3.0(六边形凹槽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5 测试结果
        3.5.1 轴向压缩性能测试结果
        3.5.2 径向扭转性能测试结果
        3.6 结论
    4. 讨论
        4.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材料学特点
        4.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不足和缺陷
        4.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现阶段生物力学研究
        4.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4.5 本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一 伦理审查表
    附录二 Johner-Wruh评分标准
    附录三 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标准
    附录四 病例观察表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MIPPO技术结合LCP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介

(7)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一般资料
        1.3 诊断标准
        1.4 骨折临床分型标准
        1.5 病例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3 术后治疗及功能锻炼
        3.1 一般护理
        3.2 药物治疗
        3.3 护理及功能康复锻炼
        3.4 中医药的治疗应用
    4 术后观察及随访
    5 疗效评定
    6 统计学处理
    7 研究结果分析
    8 结论
讨论
    1 胫腓骨解剖特点
    2 胫腓骨骨折的损伤机制
    3 胫腓骨骨折的分型
    4 手术方式的选择
    5 手术治疗原则
    6 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优势
    7 胫腓骨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
    8 中医手法及中医药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胫腓骨骨折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8)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和纳入、排除标准
    2.研究材料
    3.实验分组
    4.围手术期处理
    5.观察指标
    6.统计学分析
结果
    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组患者胫骨骨折位置和致伤原因资料比较
    3.2组患者Gustilo分型和Tscherne-Gotzen分度比较结果
    4.2组患者患者手术相关资料比较结果
    5.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血红蛋白资料比较结果
    6.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红细胞压积(HCT)资料比较结果
    7.2 组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输血率和总引流量的比较结果
    8.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患肢NRS评分的比较结果
    9.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患肢AOFAS评分的比较结果
    10.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
    11.经典病例
讨论
    1.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是临床上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案
    2.带锁髓内钉是临床上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案
    3.带锁髓内钉比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具有更好治疗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9)多维交叉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一部分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临床预后研究
    1. 方法和对象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MDC-LP和传统LCP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有限元分析
    1. 新型附加钢板的设计
    2. 方法和对象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附图
第三部分 MDC-LP和传统LCP在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生物力学研究
    1. 方法和对象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前置MDC-LP的手术方案设计
    1. 前方入路的简介
    2. 前方入路的实施方案
    3. 前置新型附加钢板
    4. 关闭切口
    5. 术后处理
    6. 典型病例
    7. 讨论
第五部分 MDC-LP治疗股骨干髓内钉术后骨不连的早期临床随访结果
    1. 方法和对象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总结
本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骨折分型
    1.2 治疗方法
        1.2.1 外固定组
        1.2.2 内固定组
    1.3 观察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骨折术后一般指标比较
    2.2 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
    2.3 骨折术后患肢功能比较
3 讨论
    3.1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案
        3.1.1 胫腓骨骨折传统手术治疗
        3.1.2 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治疗方案
    3.2 外固定支架分类
    3.3 TAYLOR空间支架的结构特点和临床优势
    3.4 胫腓骨骨折的TAYLOR空间支架治疗方案
    3.5 并发症情况
    3.6 骨痂刚度及外固定支架力学分担比的测定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胫腓骨中段骨折的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胫腓骨骨折切开钢板放置4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牵引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伴筋膜间隔综合征的疗效[J]. 李颖,杨俊生,杨智伟,童梁成,赵磊,汪剑龄,孙中洋,薛庆. 中华创伤杂志, 2021(12)
  • [2]带蒂骨块原位固定治疗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思考52例[J]. 易宏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1(30)
  • [3]跟骨骨牵引与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及以上儿童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比较研究[D]. 邓瀚生.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4]外固定架联合赤木洗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D]. 梅永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D]. 牛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MIPPO技术结合LCP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王琼超.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新型外固定架结合中医手法终极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观察[D]. 郭兆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8]髓内钉与外固定架在Gustilo Ⅱ型、ⅢA型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分析[D]. 张防. 青岛大学, 2019(02)
  • [9]多维交叉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不连的相关研究[D]. 张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10]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段及下段骨折疗效观察[D]. 张宁宁.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切开钢板放置胫腓骨骨折43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