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控方案

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控方案

一、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预案(论文文献综述)

毕九川[1](2021)在《21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研究 ——以应对非典、埃博拉、新冠疫情的外交机制和外交行动为例》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非典、埃博拉和新冠肺炎等多次国际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国外交在应急处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应急卫生外交开始于非典疫期间期间经历了由“被动融入”到“探索性参与”的过程。中国基于国家安全和应对国际压力的考虑,开始尝试建立应急卫生外交机制并强调国际卫生合作。在多边层面,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框架内强化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与此同时,中国在东亚区域基于已有的地区多边框架和共识,建立应急卫生新机制,积极开展应急卫生合作。在双边层面,中国主要围绕争取国际理解支持和尽快恢复中外交往展开应急卫生外交行动。后非典时期,中国卫生应急体系不断完善,双边和多边卫生外交不断发展。援助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是中国应急卫生外交发展的重要节点。此次疫情期间,中国不仅早于世界卫生组织数月开展对外应急卫生援助,还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疫情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后,迅速启动国内应急卫生机制,创新应急卫生外交运转机制,强化全球应急卫生合作。在多边层面,中国在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等框架下开展多边应急卫生行动。在双边层面,除了对疫情国家开展史无前例的应急卫生援助外,中国还与美欧等国加强卫生合作。中国此次应急卫生外交取得了积极效果,提升了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的软实力。后埃博拉时期,中国卫生外交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不断扩大卫生外交范围,强化在全球、区域和次区域层面的卫生外交行动。新冠疫情是21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际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国应急卫生外交兼顾国内与全球卫生安全,初步成熟。中国根据疫情发展不断调整应急卫生外交机制,从“三级联动”到“中央统筹—归口管理”,更加细化和完善。外交行动表现出引领性参与全球应急卫生治理的特点。在多边层面,中国始终与世界卫生组织全面合作,维护其权威;在全球、区域和次区域全面开展多边磋商、交流与合作。在双边层面,中国强化与各国“云”交流;开展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对外应急卫生援助和发展合作。新冠疫情期间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取得显着成绩。应急卫生外交是中国外交和全球卫生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机制呈现出立体化、规范化和公开化的发展趋势;应急卫生外交行动呈现出方向转变、区域扩大化、方式多样化和内容多元化的特点。各个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因素、中国参与应急卫生外交的意愿和能力是影响21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发展变化的动因。

朱双丽[2](2009)在《国际合作背景下中国政府危机管理 ——以“非典”危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团结合作的方式抵御灾难、获取共同利益自有史以来一直是个体的人、部族、民族或国家的主观愿望和实践努力。政治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设法解决私人及群体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在合作中形成的力量应对面临的各种共同问题,争取实现最美好的理想。而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国际合作,世界各国只有在互利合作中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与国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形成了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局面。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原先存在的时空屏障和地理屏障消失殆尽,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相互的交往增加,也加大了相互冲突的机会。危机事件的“蝴蝶效应”凸显。更多危机事件的解决仅靠一个国的力量是不行的,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在这种国际合作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必须呈现出与国际同步、与他国合作等新的危机管理方式。本文共分为导论、正文以及结束语三个部分。导论部分介绍了问题提出的依据,对危机的概念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介绍了此类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对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理论介绍,首先介绍了本文写作所依托的基础理论,即国际合作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第二章对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现状做了分析,一方面是中国政府危机管理已经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是中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三章以“非典”危机作个案分析,具体介绍“非典”发生的概况,中国政府的具体应对措施,“非典”危机的影响及“非典”时期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的合作;第四章提出了作者对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建议。结束语部分再次指出在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应对危机事件,中国政府要充分参与国际合作,利用国际力量,化解危机,不但要处理好危机事件,更要在合作中积极学习他国宝贵的危机处理经验,提高自身危机管理能力,提升政府形象。

徐鹏[3](2007)在《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及其支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研究目的和意义2003年SARS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极大地考验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暴露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弊端;促使全社会关注疾病预防控制,意识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大意义,以及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薄弱环节。(一)本研究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围绕该目标和要求,疾病预防控制政策研究专家、政策制定者和政策实施者三方通力合作,进行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战略研究:(1)明确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功能定位,界定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与任务;(2)理顺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管理体制;(3)围绕职能和项目,明确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所必需的人力、经费与装备标准等资源。如何把已有的经费、人力及仪器设备合理地分配到疾控机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如何在机构、科室以及具体工作中把公共职能贯彻执行?这些都需要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标准的技术和管理程序,从机构、科室和项目工作三个层次上来对疾控机构进行管理,指导人力、经费以及仪器设备等资源合理分配,使工作项目能够具体落实,从而实现疾控机构公共职能的落实。(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进展及面临的挑战目前,在工作实践和研究中,缺乏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化的操作和管理:如缺乏在“三级预防”理念指导下完善的工作目标、明确的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职能落实标准、科学的技术流程和工作步骤、规范的技术文书,也缺乏系统的工作数量、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标准、合理的工作配置标准(如人员、工作经费和仪器设备的标准配置等)。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1)缺少权威性的指挥协调机构,各相关部门及其职能不明确。没有一个有效的指挥协调体系,在处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往往出现多头领导,各自为政,职责不清,资源分散浪费,不能形成高效的运作机制,延误了处理突发事件的时机,导致事态扩大。(2)工作步骤和流程不明确,造成各步骤的随意性,工作信息流动不畅。例如,信息来源于多个部门和系统,缺乏统一标准与共享机制,不能及时获得准确全面的数据,不能形成信息平台,没有形成信息共享,不能全面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无法为处置决策服务。(3)应急处置人力队伍、工作经费、设备和技术物资储备等资源不能满足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工作环境与条件落后,疾控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检验检测设备、交通通讯、防护装备、物资储备等不足;对新发、罕见疾病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鉴别、现场处理和救治技术的研究都比较薄弱。(4)缺乏一整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工作数量、质量和绩效指标体系。长久以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的考核使用单指标评估和模糊定性的评价,缺乏系统的较精确的数量和质量指标体系;缺乏对总体结果的监控指标,也缺乏对每一工作步骤和业务流程的评价标准。(5)针对类似“非典”此类的新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需要有新的应对措施,还需要完善相关立法。《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某些规定比较原则,也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在“非典”预防和控制工作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薄弱环节,也亟需强化相关法律制度。以上都迫切需要深入的系统的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以“卫生系统宏观模型”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遵循“三级预防”原则,运用业务流程管理理念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理念研制工作规范的框架要素;运用“定性定量多重论证”方法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各框架要素具体内容的完善和论证;使用“标杆管理”理念进行完成规范的人力、工作经费与仪器设备需求研究;选用“规范差距分析法”进行“现实”与规范“理想”间的差距比较;运用聚类分析、相关和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工作规范的效果。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文献归纳、机构意向调查和机构基本情况调查、焦点问题访谈、二级资料提取、头脑风暴法、以及规范机构模拟运作等。样本机构包括浙江、江苏、广东、山东、江西、湖北、湖南、黑龙江、陕西和甘肃在内的10个省;在每个样本省内抽取9个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抽取的样本市内抽取1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该抽样原则,共抽取并调查了168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其中83个地(市)级机构,85个县级机构)。收集并分析5个市级、6个县级机构从2005年7月—12月的规范模拟运作资料信息,以此作为工作规范的完善以及测算人力、工作经费和仪器设备的依掘。三、主要研究结果(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研制1、工作规范研制原则(1)合法的原则(2)职责任务一致的原则(3)强化流程管理和注重实证的原则(4)现实与发展兼顾的原则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研制的框架及界定(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概述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规范概述作为整个规范的前言部分,包括以下内容:简要介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和分类;简要阐述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目的与意义,形成工作的总体目标;依据工作经验和理论结晶,围绕总体目标(目的),描述必须完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项目;按“三级预防”原则的逻辑操作顺序,形成总体上的工作任务流程图。(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规范分述部分工作规范分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工作项目,分别针对各工作任务和目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工作流程和步骤、技术文书、过程质量控制要求、工作数量和频率、工作考核指标7个框架要素的具体内容展开阐述。(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论证对研制出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7个框架要素及其具体内容,进行了全国10省83个市级和85个县级机构的机构意向论证。论证结果为:10省168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工作内容的总体认可程度达到了98.9%,对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步骤的认同率为97.8%,对规范的关键质量控制指标总体认同率为97.9%,对规范的工作量与频率指标总体认同率为96.5%,对规范的工作绩效考核指标总体认同率为96.7%。工作规范的总体认可程度达到了97.4%,7个框架要素中最高的为工作内容和方法,认可程度达98.9%,最低的为工作数量和频率要求,也达到96.5%;同时,通过对不同框架要素的分工作项目、分级别和分省别分别进行认可程度分析,发现:不管机构的级别如何,以及机构所在省份如何,样本机构对规范7大要素内容是高度认可的。说明,经过14轮论证和完善的工作规范具有普遍可接受性,也表明课题组这一套研制规范的思路、方法和框架要素是科学和可行的。(三)工作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及制约因素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构的各项工作内容的工作质量均没有达到工作规范的理想要求:最高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达到了81.3%;最低的为“健康教育督导与评估”,为62.4%。工作数量和频率要求亦未完全落实:完成最好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完成了77.8%,最低的为“健康教育督导与评估”,完成了56.1%。经统计分析,地市级和县级机构没有显着性差异。分析上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现实与规范之间差距的原因发现,前三位制约因素归结为:一是与工作规范配套的工作经费不到位,二是与工作规范配套的人力资源缺乏,三是与工作规范配套的仪器设备配置不到位。其他的如与规范工作内容相配套的制度不完善、职责分工的不明确、部门协调乏力等也是工作规范现实开展的制约因素。(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支持系统研究1、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研究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得到了10省83个市级和85个县级机构的一致高度认可,总体认可程度分别达到了95.2%与94.1%。具体内容见附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部分。2、人力需求研究根据模拟运作测算结果,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2036.0人,回顾性调查计算所得的实际人力投入为942.3人,两者比较有一定差距,表明:现在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人力不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回顾性调查结果,投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实际人力为7345.9人,而回顾性调查计算所得的理想人力需要60479.2人。比较可知:实际投入人力和理想投入人力之间的差距较大。3、工作经费需求研究根据模拟运作测算结果,全国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投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9430.5万元,回顾性调查计算所得的实际投入为7188.3万元,回顾性调查计算所得的理想投入为25503.1万元,全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模拟运作测算结果,投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15869.8万元,而回顾性调查计算所得的实际投入为30955.6万元,回顾性调查计算所得的理想投入为126409.7万元。无论地级机构还是县级机构在经费的实际投入经费都与理想投入有差距。4、仪器设备需求研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地(市)级机构需要配置的常用的仪器设备有46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要48种。目前我国地(市)级机构已经配备的常用的各类仪器设备7521件,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配置152423件,需要增加1926.6%。目前地(市)级机构已经花费各类仪器设备购置经费9547.2万元,但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购置经费42874.2万元,在现有基础上需要增加349.1%。目前地(市)级机构实际每年平均专项经费为8788.2万元,每年保证仪器标准配置所需追加投入经费32776.0万元,经费缺口为23987.8万元,在目前的基础上需要增加273.0%。目前我国县级机构已经配备各类仪器设备66864件,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463729件,需要增加593.5%。目前县级机构已经花费各类仪器设备购置经费60280.3万元,但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需要327857.7万元,需要增加443.9%。目前县级机构每年平均专项经费投入24212.8万元,每年保证仪器标准配置所需追加投入经费65571.5万元,经费缺口为41358.7万元,在目前的基础上需要增加170.8%。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部门协调与社会参与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各工作项目均涉及到多个相关职责单位或机构,包括: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城镇社区和街道居委会、农村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各级各类学校、各类媒体、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等。同一机构的落实程度各工作项目之间差异不大,不同机构之间差异明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落实程度均在80%~90%之间,卫生行政部门在70%~80%,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落实程度在60%~80%之间,其他如乡镇、街道预防保健机构的落实程度均在60%~70%之间。因而,实际工作中应切实加大所有相关部门职责与任务的落实力度。(五)工作规范的效果分析研究此次研制的工作规范与2001年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相比,在整体上更具全局性、系统性、逻辑性,研究内容上更加详尽。新增加工作内容7项,分别为:培训健康教育队伍、开展日常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教育督导与评估、监测与预警、参与制定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控制效果评估、工作督导。针对新增加的7项工作内容,增加84个框架要素内容。细化工作内容7项;针对细化的7项工作内容,保留了4个框架要素,完善了56个框架内容。新研制规范共有定量性指标36个,比原有规范新增加27个,保留原规范的工作考核指标5个,废除3个。从样本机构的意向调查结果来看,规范中有关各工作项目过程质量指标及要求能够把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质量(93.6%机构认同);规范中有关工作量和工作频率要求能够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目标(94.3%机构认同);规范中有关工作考核及其标准要求能够全面把握和评估其工作绩效(94.4%机构认同)。通过定量数据的分析,发现:突发事件报告及时率、现场控制方案齐全程度、工作督导完成程度3个指标与规范执行程度均呈正相关。比较各组情况,规范高执行程度组的突发事件报告及时率是中执行程度组的1.03倍,规范中执行程度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是低等执行程度组的1.10倍;规范高执行程度组的现场控制方案齐全程度是中执行程度组的1.05倍,规范中执行程度组的现场控制方案齐全程度是低等执行程度组的1.05倍;规范高执行程度组的工作督导完成程度度是中执行程度组的1.11倍,规范中执行程度组的工作督导完成程度是低等执行程度组的1.09倍。其他指标之间的统计分析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表明:本次规范研究能够得到落实的话,对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四、研究的主要探索和创新1、将三级预防、业务流程管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卫生系统宏观模型、标杆管理法、定性定量多重论证等方法,综合运用于研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工作规范,经论证和模拟检验,本规范被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广泛认可和接受。因此,本研究可为其他项目的工作规范的研制提供可资借鉴的模板、思路和框架要素。2、研制的一整套系统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规范,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提出了详尽的工作内容和方法、符合逻辑的工作流程和步骤研制,一整套工作过程质量控制指标及要求,一整套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任务所必需的工作数量和频率,一整套指导工作实践的技术文书,以及一整套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为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项目管理提供了依据。3、遵循“结构—过程—结果”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线性回归、聚类分析方法,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研制并创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人力、工作经费和仪器设备投入水平与工作规范化程度的回归模型,明确了投入的人、财、物水平直接制约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投入水平越高,规范化程度也越高。4、创建了工作规范化程度与工作效果回归模型,明确了工作规范化程度与工作效果之间的动态定量关系。借鉴相对危险度的分析思路,创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化程度与社会职责(以及人力、工作经费和仪器设备投入)对工作效果作用的定量模型,论证了工作规范化和社会职责(以及人力、工作经费和仪器设备投入)对工作效果有协同作用。5、运用期望值法和标杆法,通过机构调查和机构模拟运作获得必要的数据,研究并创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人力需求测算思路、步骤和公式,为测算全国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配置奠定了基础。研究并创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经费投入测算思路、步骤和公式,为测算全国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投入标准奠定了基础。研究并创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的测算思路、步骤和公式,并测算出了仪器设备的配置标准。

穆罕默德·赫塔卜(Mohammed Khattab)[4](2006)在《从“非典”看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文中研究表明一般来说,最根本的人民的权利就是安全,我认为有时候安全比吃饭重要,如果你不安全你肯定吃不香、喝不下、不想做什么事情。所以国家应该给我们安全,在我们生活里面,有很多很多危险的病比如说:艾滋病、癌症、乙肝……等等。还有最近发生了最厉害的病、传播最快的病、最可怕的病、它就是“非典”。这场病来的时候没有人想到这么快就把很多人传染,很多人死去了,这个病到现在没有疫苗。这场病让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改变了他们的工作、改变他们的态度,如果你看一个人感冒或者体温高一点儿,很多人会说他传染了“非典”,这种奇怪的态度你在马路上、公交车里、公司里、学校里、市场里……等等地方都会看到。这个可怕的情况对一些人很麻烦,有人不上班、不上课、不出去,还有你到市场去买东西,别人会告诉你卖完了、没有货。到药店买一些药特别与消毒有关系的药也没法买到。这个情况让很多人担心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大的压力,但是经济专家认为“非典”破坏不了中国经济,我感觉这个观点很对,因为每一个人知道中国非常的大,中国经济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很大的经济,有可能“非典”会有一点儿影响,但是不会有很大的压力,经济专家认为这场“非典”的影响主要在旅游产业,交通运输业(航空、铁路方面、公路),还有工商业。每一个政府应该关注这场危机,这场危机是一个很模糊的病,政府应该控制这个问题,特别在一个人口比较多的国家。所以每一个政府应该研究危机管理的办法,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办法。从“非典”的突如其来爆发到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奋起抗击并很快取得初步胜利,还有每一个部门都有它确切的任务,比如(中国中共中央与国务院的任务,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中国政府部门的任务,中国省区市的任务等等),但是政府的管理有一些薄弱环节,比如专业人才的储备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力量残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存在偏差,危机管理体系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力等。 在我的论文里把这个危机这样地分析: 第一章 “非典”的出现与传播 第二章 “非典”对中国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 第四章 对策

董柏青,谭春梅,黄林,孟军,吕元聪,梁绍伶,吕炜,杨美才,陈岳波[5](2006)在《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为政府部门有效遏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方法依据国家法定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建立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制定评估方案、统一评价指标、统一调查表格,判断广西处理各种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效果,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应用的有效性。结果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突出了地方重点、技术体系完善;明确了防控目标、突出了政府行为;联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网络责任、突显了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丰富了流行病学的科学理论、规范了应急处理技术、形成了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机制。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技术体系的建立是对流行病学理论的重要补充,真正体现了流行病学的根本原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技术体系的实践应用在缩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有效地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董柏青,谭春梅,黄林,梁绍伶,吕元聪,孟军,吕炜,杨美才,陈岳波[6](2005)在《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广西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研究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为政府部门制订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并根据2001年6月1日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大传染病疫情处理预案(暂行)》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三网”建设实施办法》进行系统的技术和实施措施研究,及时处理各种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收集广西2002200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经验。结果广西2002200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及时率明显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应用效果显着,应急处理技术在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陇德[7](2004)在《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暨卫生应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指明

一合,陈冲[8](2004)在《路灯下的SARS》文中认为SARS的魔影尚未走远,禽流感又接踵而至。科学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早期对自然愚昧的崇拜和敬畏,但文明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又使人类逐渐变得自大和忘乎所以——在追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忽视乃至无视自身赖以生存的"家园"以及我们的"邻居"们。的确,历史上我们战胜过许许多多困扰,威胁人类的疾病和瘟疫,但总是还未容你发出喝彩,新的疾病和疫情又横亘在我们面前——好像就是为了证明:人类并非无所不能和见识周全。不仅如此。人类面对自然界的困扰,同时就是人类面对自己的困扰。所以,战胜SARS,首先必须战胜自己。回顾那场硝烟尚未散尽的战争,我们努力跋涉的脚步清晰可见,善待自然,关爱生命,无私奉献,众志成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长篇报告文学《路灯下的SARS》就是对去年河北人民抗击"非典"的真实记述,是中国人民与"非典"斗争的缩影。我们希望它能使人们以自己的方式对抗击"非典"的经验教训和它的警示意义做一次深入的总结和反思。这何尝不是一份收获和财富呢。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9](200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桂政办发[2003]15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各高等院校: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〇〇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李平,方世辰,刘春光[10](2003)在《聚集在民族精神的旗帜下——举国抗击“非典”备忘录》文中研究表明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肆虐的“非典”病毒向人类发起了猖狂攻击;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考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广大干部群众面临严峻考验。短短几个月,我国内地25个省(区)市受到“非典”侵袭,受感染人数持续增加。历史上饱经沧桑的中国再一次到了危急的时刻,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危难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筑起了一道抗击“非典”的钢铁长城,谱写了一曲民族精神的英雄壮歌。

二、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预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预案(论文提纲范文)

(1)21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研究 ——以应对非典、埃博拉、新冠疫情的外交机制和外交行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创新点和不足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五、案例选择说明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历史沿革
    第一节 卫生外交的演进与全球卫生外交
        一、卫生外交的演进
        二、全球卫生外交
    第二节 应急卫生外交
        一、应急管理与应急外交
        二、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与应急卫生外交
    第三节 中国卫生外交历程和中国应急卫生外交
        一、中国卫生外交历程简要回顾
        二、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相关概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起步:应对非典疫情
    第一节 中国应对非典疫情概况
        一、最初预警和初步反应期
        二、全面卫生应急期
    第二节 非典疫情时期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机制
        一、全国防治非典肺炎指挥部之下的外交联动机制
        二、全国防治非典肺炎指挥部之下的外事组
    第三节 非典疫情时期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行动
        一、全球多边层面:与WHO合作
        二、区域多边层面:东亚东南亚区域合作
        三、双边应急卫生外交
    第四节 非典疫情时期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效果及影响
        一、非典疫情时期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效果
        二、对后非典疫情期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影响(2004-201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发展:应对埃博拉疫情
    第一节 埃博拉疫情及国际社会应对概况
        一、埃博拉疫情概况
        二、国际社会应对概况
    第二节 埃博拉疫情时期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机制
        一、国务院联防联控的应急卫生外交机制
        二、对外应急援助机制
    第三节 中国“援非抗埃”的应急卫生外交行动
        一、中国“援非抗埃”的多边应急卫生合作
        二、中国“援非抗埃”的双边应急卫生合作
    第四节 中国“援非抗埃”应急卫生外交的效果及影响
        一、中国“援非抗埃”应急卫生外交的效果
        二、对后埃博拉疫情期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影响(2014-201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逐步成熟:应对新冠疫情
    第一节 新冠疫情及应对概况
        一、中国国内卫生应急期
        二、中国国内防控常态化与全球卫生应急期
    第二节 新冠疫情期间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机制
        一、国家元首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层面
        二、国务院层面
        三、外交部层面
    第三节 新冠疫情期间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行动:全球与区域多边合作
        一、全球性国际组织:与WHO全面合作
        二、全球大国协调:G20 框架内合作
        三、在东亚东南亚区域的多边应急卫生合作
        四、全球多边与区域多边应急卫生合作的有机融合
    第四节 新冠疫情期间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行动:双边援助与发展合作
        一、医疗技术双边援助和防疫能力合作
        二、应急医疗物资双边援助
        三、关于疫苗的双边援助与合作
    第五节 新冠疫情期间的中国应急卫生外交评价
        一、有效促进疫情防控
        二、有力维护海外公民权益
        三、应急能力赢得国际广泛赞誉
        四、建设性参与全球应急卫生合作
        五、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21 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21 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机制的发展
        一、应急卫生外交机制的立体化
        二、应急卫生外交机制的规范化和公开化
        三、应急卫生外交机制的专业化
    第二节 21 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行动的变化
        一、应急卫生外交行动的方向转变和地域范围的扩大化
        二、应急卫生外交的方式多样化和内容多元化
    第三节 21 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发展变化的动因分析
        一、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自的特点
        二、全球卫生治理力量的影响
        三、中国开展应急卫生外交的意愿
        四、中国开展应急卫生外交的能力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2)国际合作背景下中国政府危机管理 ——以“非典”危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国际合作理论和危机管理理论
    第一节 国际合作理论
    第二节 危机管理理论
第二章 中国的政府危机管理现状
    第一节 中国的政府危机管理已取得的成效
    第二节 中国的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个案分析:“非典”危机
    第一节 事件概况
    第二节 中国政府的具体应对
    第三节 “非典”危机的影响
    第四节 “非典”时期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合作
第四章 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对策
    第一节 建立专门的危机决策机构
    第二节 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危机意识
    第三节 加强危机管理法制化建设
    第四节 加强国际合作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3)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及其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 课题是进一步加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的组成
        (二)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情况和面临的挑战
        (三) 弥补国内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研究空白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一) 在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提供一整套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规范化研究思路、框架与模版
        (三) 为进行疾病预防控制的项目管理提供可考核依据
    三、研究目的与目标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一) 研制一整套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工作规范
        (二) 工作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支持系统研究
        1、与工作规范相配套的组织保障研究
        2、与工作规范相配套的制度保障研究
        3、完成工作规范的人力需要研究
        4、完成工作规范的仪器设备配置研究
        5、完成工作规范的工作经费研究
        6、完成工作规范的部门协调与社会参与研究
        (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效果分析研究
材料与方法
    一、总体指导原则
        (一) 疾病的三级预防原则
        (二) 业务流程管理理念
        (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质量管理理念的借鉴
        (四) 标杆管理思想
    二、指导性研究方法
        (一) 卫生系统宏观模型
        (二) 定性定量多重论证
        (三) 规范差距分析法
    三、具体研究方法
    四、调查样本的选取方法
    五、资料质量保证方法
        (一) 调查方案的设计、论证和预调查
        (二) 培训调查人员,明确职责
        (三) 调查质量核查
    六、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七、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
        (一) 文献归纳分析
        (二) 样本机构调查
        (三) 专家咨询和论证
        (四) 二次资料利用
        (五) 机构模拟运作
    八、研究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内涵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和特征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的不同阶段
    第二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研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研制原则和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工作规范研制原则
        (三) 工作规范框架及其内涵
        二、工作任务、目标和工作内容的界定和论证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任务的框架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测与预警"工作为例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内容的论证
        三、工作流程和步骤的界定和论证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流程的概念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测与预警"工作为例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流程的论证
        四、工作过程质量控制指标的研究和论证
        (一) 研究和论证指标的方法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测与预警"工作为例
        (三) 关键质量控制指标体系的研制
        (四) 关键质量控制指标论证
        五、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标准工作量和频率的研究和论证
        (一) 研究和论证标准工作量和频率的方法
        (二) 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例,确定标准工作量和频率
        (三) 工作量和频率指标的论证
        六、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术文书及其样张设计
        (一) 技术文书的概念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为例列举技术文书
        (三) 第一类技术文书的样张设计
        七、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的研制和论证
        (一) 研究和论证工作考核指标的方法
        (二)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队伍组建、培训、演练"为例
        (三) 工作考核关键指标体系的论证
        八、小结
    第三部分 工作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差距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一) 工作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分析
        (二) 工作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影响因素分析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现实与拟定规范间的差距分析
        (一) 工作质量完成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
        (二) 工作数量落实现状与拟定规范要求的差距
        三、实现工作规范目标的制约因素和前提条件
        (一) 工作规范能否实现工作总体目标的意向调查
        (二) 实现工作规范的质量要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三) 实现工作规范的数量要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四、小结
    第四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支持系统研究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工作规范组织保障的界定和论证
        (一) 组织保障的界定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组织保障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组织保障的论证
        三、工作规范制度保障的界定和论证
        (一) 制度保障的界定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制度保障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制度保障的论证
        四、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人力需求研究
        (一) 工作内容的界定
        (二) 测算步骤和测算公式
        (三) 标杆管理思想的合理性论证
        (四) 研究结果
        五、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工作经费需要研究
        (一) 工作内容和经费范围的界定
        (二) 测算步骤和测算公式
        (三) 工作经费需求测算结果
        六、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仪器设备需要研究
        (一) 工作内容的界定
        (二) 测算步骤和测算公式
        (三) 研究结果
        (四) 小结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部门协调与社会参与研究
        (一) 工作内容的界定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的相关部门职责与基本任务
        (三) 社会相关部门及其应承担职责的论证
        (四) 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职能落实程度
    第五部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效果研究
        一、研究方法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与原有规范的比较
        (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效果分析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与原有规范的比较
        (一) 在规范的逻辑性方面
        (二) 在工作内容的全面性方面
        (三) 在工作规范内容的详尽性方面
        (四) 工作考核指标的补充和完善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效果分析
        (一) 工作规范对工作质量的把握程度分析
        (二) 工作规范工作数量和频率对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分析
        (三) 工作规范考核指标对工作绩效的把握程度分析
        四、工作规范效果的定量数据分析
        (一) 工作规范效果定量分析指标的选择
        (二) 工作规范效果分析思路
        (三) 工作规范对工作效果的直接作用分析
        (四) 从支持条件综合分析看工作规范对工作效果的影响
        五、小结
讨论
    一、研究结果概述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的研制
        (二) 现况与拟定规范要求差距及制约因素分析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支持系统研究
        (四) 工作规范的效果分析研究
    二、研究创新和应用
        (一) 方法的创新
        (二) 结果的创新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详述
        1.健康教育
        1.1 健康教育队伍培训
        1.1.1 目标
        1.1.2 职责和基本任务
        1.1.3 内容和方法
        1.1.4 工作流程和步骤
        1.1.5 技术文书
        1.1.6 质量要求
        1.1.7 工作频率、数量
        1.1.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1.1.9 组织保障保障措施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活动
        1.2.1 目标
        1.2.2 职责和基本任务
        1.2.3 内容和方法
        1.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1.2.5 技术文书
        1.2.6 质量要求
        1.2.7 工作频率、数量
        1.2.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1.2.9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1.3 督导与评估
        1.3.1 目标
        1.3.2 职责和基本任务
        1.3.3 内容和方法
        1.3.4 工作流程和步骤
        1.3.5 技术文书
        1.3.6 质量要求
        1.3.7 工作频率、数量
        1.3.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1.3.9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
        2.1 目标
        2.2 职责和基本任务:
        2.3 内容与方法
        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2.5 技术文书
        2.6 质量要求
        2.7 工作频率、数量
        2.8 绩效评估
        2.9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准备
        3.1 参与制定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3.1.1 目的
        3.1.2 职责和基本任务
        3.1.3 内容和方法
        3.1.4 工作流程和步骤
        3.1.5 技术文书
        3.1.6 质量要求
        3.1.7 工作频率、数量
        3.1.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3.1.9 组织保障
        3.2 对辖区内应急物资储备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2.1 目的
        3.2.2 职责和基本任务
        3.2.3 主要内容和方法
        3.2.4 工作流程和步骤
        3.2.5 技术文书
        3.2.6 质量要求
        3.2.7 工作频率、数量
        3.2.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3.2.9 组织保障
        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队伍组建、培训和演练。
        3.3.1 目的
        3.3.2 职责和基本任务
        3.3.3 主要内容和方法
        3.3.4 工作流程和步骤
        3.3.5 技术文书
        3.3.6 质量要求
        3.3.7 工作频率、数量
        3.3.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3.3.9 组织保障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4.1 目的
        4.2 职责和基本任务
        4.3 主要内容和方法
        4.4 工作流程和步骤
        4.5 技术文书
        4.6 质量要求
        4.7 工作频率、数量
        4.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4.9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5.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5.1 目的
        5.2 职责和基本任务
        5.3 内容和方法
        5.4 工作流程和步骤
        5.5 技术文书
        5.6 质量要求
        5.7 工作频率、数量
        5.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5.9 组织保障:
        6.样品采集与检测
        6.1 目的
        6.2 职责和基本任务
        6.3 内容与方法
        6.4 工作流程和步骤
        6.5 技术文书
        6.6 质量要求
        6.7 工作频率、数量
        6.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6.9 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界定与判断
        7.1 目的
        7.2 职责和基本任务
        7.3 主要内容和方法
        7.4 工作流程和步骤
        7.5 技术文书
        7.6 质量要求
        7.7 工作频率、数量
        7.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7.9 组织保障
        8.现场控制
        8.1 目的
        8.2 职责和基本任务
        8.3 内容与方法
        8.4 工作流程和步骤
        8.5 技术文书
        8.6 质量要求
        8.7 工作频率、数量
        8.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8.9 组织保障
        9.控制效果评估
        9.1 目的
        9.2 职责和基本任务
        9.3 主要内容和方法
        9.4 工作流程和步骤
        9.5 技术文书
        9.6 质量要求
        9.7 工作频率、数量
        9.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9.9 组织保障
        10.应急工作督导
        10.1 目的
        10.2 职责和基本任务
        10.3 内容与方法
        10.4 工作流程和步骤
        10.5 技术文书
        10.6 质量要求
        10.7 工作频率、数量
        10.8 绩效评估指标和标准
        10.9 制度保障
    附件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附件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相关表格样本样张

(4)从“非典”看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表格的目录
图片的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非典”的出现与传播
    第一节 “非典”的概念以及症状分析
        一、什么是非典型肺炎
        二、“非典”危机的原因
        三、从什么地方开始与什么时侯
    第二节 “非典”传播
        一、病毒就是这样一路传染
        二、感染形成
第二章 “非典”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节 “非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非典”对人们生活观念的影响
        二、“非典”对几种人群影响
    第二节 “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非典”对中国经济观念的影响
        二、“非典”对几种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
    第一节 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中国政府抗击“非典”有效措施
        一、中国中共中央与国务院的任务
        二、专项检查的主要任务
        三、中国省区市的任务
    第三节 一些薄弱环节
第四章 对策
    第一节 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感染
    第二节 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对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6)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突发事件的等级界定
    1.4 资料汇总和统计
2 对策与措施
    2.1 建立系列的应急处理技术体系
    2.2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体系
    2.3 实践和推广应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
    2.4 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演练, 打有备之战
    2.5 利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2.6 根据应急处理技术, 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
    2.7 建立应急处理技术的运行机制
3 效果和评价
    3.1 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
    3.2 突发事件报告及时率、处理及时率明显提高:
    3.3 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7)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暨卫生应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2003年以来主要工作回顾
    (一) 认真做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胜利。
        2、加大艾滋病防治工作力度。
        3、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呈现出新的机遇。
        4、强化政府结核病防治的职责。
        5、加强流感防治工作管理, 积极防范人禽流感发生。
        6、积极做好鼠疫防治工作。
        7、加强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狂犬病、紧急突发疫情和不明原因疾病等的调查处理。
    (二) 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
    (三) 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建设, 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四) 继续加强计划免疫工作。
    (五) 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六) 地方病防治和农村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七) 做好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
        1、广交会卫生保障工作。
        2、三峡工程的卫生保障
    (八)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能力。
    (九) 加强法制建设, 从根本上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的落实。
    (十) 开展体系建设研究,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与发展。
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 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
    (二)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不强。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不健全。
    (四) 疫情信息报告系统不完善。
    (五) 预防和治疗工作不能有效配合。
    (六) 医疗机构不具备检出传染病患者的有效机制。
    (七) 卫生法制建设滞后。
    (八) 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形势严峻。
        1、鼠疫、霍乱两种甲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不容忽视。
        2、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部分乙类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3、血吸虫病等防治面临新的挑战。
        4、一些新发传染病的威胁日益增加。
        5、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事件频频发生。
三、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和安排
    (一) 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二)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三) 完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
    (四) 加强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合作, 明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责任。
    (五) 要建立院内传染病筛查的专门机构和及时检出传染病患者的高效、长效机制。
    (六) 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七) 加强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八) 加大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控制工作力度。
    (九) 推进非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十) 继续加强地方病防治和农村改水改厕及环境卫生整治。
    (十一) 广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十二)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四、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预案(论文参考文献)

  • [1]21世纪中国应急卫生外交研究 ——以应对非典、埃博拉、新冠疫情的外交机制和外交行动为例[D]. 毕九川. 外交学院, 2021(10)
  • [2]国际合作背景下中国政府危机管理 ——以“非典”危机为例[D]. 朱双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09(01)
  • [3]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规范及其支持系统研究[D]. 徐鹏. 复旦大学, 2007(06)
  • [4]从“非典”看中国政府的“危机管理”[D]. 穆罕默德·赫塔卜(Mohammed Khattab).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 [5]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评价[J]. 董柏青,谭春梅,黄林,孟军,吕元聪,梁绍伶,吕炜,杨美才,陈岳波. 广西预防医学, 2006(01)
  • [6]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J]. 董柏青,谭春梅,黄林,梁绍伶,吕元聪,孟军,吕炜,杨美才,陈岳波. 中国热带医学, 2005(09)
  • [7]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暨卫生应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王陇德.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02)
  • [8]路灯下的SARS[J]. 一合,陈冲. 长城, 2004(02)
  • [9]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的通知[J].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西政报, 2003(31)
  • [10]聚集在民族精神的旗帜下——举国抗击“非典”备忘录[J]. 李平,方世辰,刘春光. 党员之友, 2003(12)

标签:;  ;  ;  ;  ;  

自治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控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