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定桂散促进疮疡愈合的实验研究

山石定桂散促进疮疡愈合的实验研究

一、单氏丁桂散促进疮疡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龙[1](2019)在《外用中药海浮散对大鼠背部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外用中药组方海浮散治疗创伤模型SD大鼠,观察愈合的效果并探讨海浮散对创面新生血管增值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通过手术方式建立背部开放创口的模型,造模成功后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模型组)、B组(对照组)以及C组(实验组),每组30只。每日对不同处理组大鼠创面进行换药:A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冲洗,B组大鼠给予凡士林纱条外敷,C组大鼠给海浮散外敷换药,观察大鼠术后第1、3、7、14天的活动情况,记录创面愈合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并且分别在不同时相进行创面组织取材,染色观察并计算创面的新生血管面积比;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中VEGF含量,以证明海浮散对创面愈合具有积极的影响。结果:1、术后第1、3天A、B、C组创面愈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第7天和第14天B、C组创面愈合率高于A组,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2、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显示,三组大鼠创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初期时A组较为明显,随之三组浸润均逐渐减少;在三组大鼠的实验进程中,肉芽组织和成纤维细胞伴随着创面恢复而逐渐增多,且B、C两组增加较为显着;新生毛细血管呈现先增多后减少趋势,C组的血管面积比优于A组和B组(P<0.01),B组优于A组(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组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的表达高于A、B组,差异明显(P<0.05),且随愈合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第7d达到峰值。结论:1、海浮散可以促进大鼠背部创面加速愈合,从而提高愈合率与愈合质量。2、海浮散作用在大鼠创面时,可以调控干预创面组织的VEGF表达,从而影响创面毛细血管的增殖和分化,加速愈合。

宋宁宁[2](2017)在《痔洗药促进大鼠创面愈合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实验对大鼠创伤性创面模型进行换药,动态对比观察自拟痔洗药在换药过程中对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创面肉芽组织内蛋白含量及羟脯氨酸水平的影响,探讨痔洗药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生理盐水组、复方黄柏液组、痔洗药组,每组25只。造模后分组予生理盐水、复方黄柏液、痔洗药创口给药,观察3、7、14天成纤维细胞数量、创面肉芽组织内蛋白含量及羟脯氨酸水平结果:1.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分析:痔洗药组第3、7、14天,与复方黄柏液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第7、14天的时候,差异明显,说明痔洗药可以促进大鼠创面成纤维细胞的生成,在第7、14天的时候显着多于复方黄柏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复方黄柏液组第3、7天,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复方黄柏液在第3、7天,促进大鼠创面成纤维细胞的生成方面作用不明显。复方黄柏液组第14天,与生理盐水组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着学意义,说明复方黄柏液在第14天可以显着促进大鼠创面成纤维细胞的生成。2.大鼠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析:痔洗药组第3天,与复方黄柏液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显着学意义,说明痔洗药与复方黄柏液在第3天促进大鼠创面羟脯氨酸的生成作用没有明显区别。痔洗药组第7天,与复方黄柏液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着学意义,说明痔洗药与复方黄柏液比较,在第7天促进大鼠创面羟脯氨酸的生成作用开始有明显区别。痔洗药组第14天,与复方黄柏液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显着学意义,说明痔洗药与复方黄柏液在第14天促进大鼠创面羟脯氨酸的生成作用没有明显区别。复方黄柏液组第3、7、14天,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显着学意义,说明复方黄柏液与生理盐水处理比较在第3、7、14天促进大鼠创面羟脯氨酸的生成作用没有明显区别。3.创面新生肉芽组织蛋白质含量分析:痔洗药组第3天,与复方黄柏液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显着学意义,说明痔洗药与复方黄柏液在第3天促进大鼠创面羟组织总蛋白含量的生成作用没有明显区别。痔洗药组第7天,与复方黄柏液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着学意义,说明痔洗药与复方黄柏液比较,在第7天促进大鼠创面组织总蛋白含量的生成作用开始有明显区别。痔洗药组第14天,与复方黄柏液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显着学意义,说明痔洗药与复方黄柏液在第14天促进大鼠创面组织总蛋白含量的生成作用没有明显区别。复方黄柏液组第3、7、14天,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显着学意义,说明复方黄柏液与生理盐水处理比较在第3、7、14天促进大鼠创面组织总蛋白含量的生成作用没有明显区别。结论:1.痔洗药可以提高创面成纤维细胞数,从而促进创面愈合。2.痔洗药可以提高创面羟脯氨酸含量,从而促进创面愈合。3.痔洗药可以提高创面蛋白含量,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马卉,易维真[3](2015)在《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而引起体表的各种急、慢性感染性或化脓性的疾病。疮疡外治法的药物疗法是根据疾病所在的部位不同,以及病程发展变化所需,将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施用于病变部位,并赖药物的性能,产生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药外用作为古代中医治疗外科疾病所应用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周礼·天官》记载"疡医下士八人,掌

朱晓燕[4](2014)在《香连金黄散外用治疗阳证疮疡的药效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采用体内、外实验及临床研究方法观察香连金黄散外用治疗阳证疮疡的药效机制,为临床高效使用香连金黄散提供依据,为深入研究传统中医外治法、外用药提供思路。方法:①采用琼脂二平板法观察香连金黄散各单味药及全方对8种26株引起皮肤感染的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阳证疮疡动物模型观察香连金黄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豚鼠皮肤感染后疮疡肿块消退情况、炎症皮肤温度下降情况、豚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变化情况的影响。②采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对照观察香连金黄散外用对具有“红、肿、热、痛”症状的寻常型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③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香连金黄散对阳证疮疡模型动物感染炎症皮肤IL-1、IL-6、IL-8、TNF-a、IFN-γ蛋白含量的影响;制备香连金黄散透皮液,以盐酸小檗碱为标准定性,并对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和阳证疮疡动物体内实验比较香连金黄散透皮前后的作用效果。结果:①香连金黄散各单味药及全方对受试的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作用强于受试的革兰氏阴性菌;厚朴对葡萄球菌属的抑菌效果最好,木香、甘草次之;陈皮对大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沙门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的抑菌效果较好,白芷次之。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香连金黄散高、中剂量组豚鼠皮肤肿块消退明显(P<0.01),香连金黄散高、中剂量组豚鼠皮肤温度下降明显(P<0.01),香连金黄散高、中剂量组豚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降低(P<0.01);与如意金黄散组比较,高剂量组豚鼠皮肤肿块消退更明显(P<0.05)。②香连金黄散治疗组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对照组治疗“红、肿、热、痛”寻常型痤疮后两组积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症状积分、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香连金黄散高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白介素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香连金黄散中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白介素6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香连金黄散高、中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白介素8蛋白表达降低(P<0.05);香连金黄散高、中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蛋白表达降低(P<0.05);香连金黄散高、中剂量组豚鼠皮肤组织中的干扰素-γ蛋白表达有所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离体动物皮肤可以制得香连金黄散透皮液,该透皮液经暗箱式紫外透射仪测试含有与盐酸小檗碱标准品相同Rf值的黄色荧光斑点;该透皮液与香连金黄散粉剂比较对8种26株引起皮肤感染的临床常见病原菌具有类似的体外抑菌活性,对阳证疮疡模型豚鼠皮肤肿块消退、皮肤温度变化、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具有类似甚至更明显的影响。结论:①香连金黄散各单味药及全方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具有体外抑菌活性;香连金黄散对阳证疮疡模型动物具有消肿、降低炎症皮肤温度的作用;香连金黄散有降低感染豚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作用;②香连金黄散对寻常型痤疮“红、肿、热、痛”症状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③香连金黄散可能是通过下调感染皮肤局部的炎症因子(IL-1、IL-6、IL-8、TNF-a)表达而发挥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的;香连金黄散透皮后具有与原粉剂类似甚至更优的药效,香连金黄散外用是通过透过皮肤的有效成分发挥治疗作用的。

李宇轩[5](2014)在《皮粘散促进大鼠慢性皮肤溃疡愈合机制及初步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皮肤外用制剂皮肤粘膜消炎散(皮粘散)为对象,考察其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抗炎等药效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作用机制,并对其皮肤外用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实践。方法:首先,通过外伤复合冰醋酸建立大鼠慢性皮肤溃疡模型,观察受试药物皮粘散对溃疡局部情况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局部溃疡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蛋白表达,结合局部溃疡组织病理学检查,考察受试药物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其次,采用二甲苯致小鼠急性耳肿胀模型,考察受试药物皮粘散的抗炎作用;最后,采用皮肤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皮肤过敏性试验,初步考察受试药物皮粘散皮肤外用的安全性。结果:1.1溃疡面积:在给药后第2、4、8天,阳性对照组及皮粘散高剂量组大鼠溃疡面积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在给药后第4、8天时,皮粘散低剂量组的大鼠溃疡面积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1.2创面色泽:在给药后第2、4、8天时,阳性对照组、皮粘散高剂量组、皮粘散低剂量组的溃疡区域创面色泽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1.3创面分泌物及气味:在给药后第2、4、8天时,阳性对照组、皮粘散高剂量组、皮粘散低剂量组的溃疡区域创面分泌物及气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1.4新生肉芽组织:在给药后第8天时,阳性对照组及皮粘散高剂量组大鼠的溃疡创面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1.5组织病理学:模型对照组显示出现大量坏死物及炎性细胞浸润,肉芽不完整,胶原纤维少量增生。而阳性对照组、皮粘散高剂量组及皮粘散低剂量组均可见肉芽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新生血管生长;1.6表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皮粘散高剂量组及皮粘散低剂量组局部溃疡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5~0.01);2抗炎效应: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皮粘散对减轻小鼠耳肿胀的情况有显着性差异(p<0.05);3.1急性毒性试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皮粘散给药组动物体重在给药前及给药后第7天、14天内均无明显差异(p>0.05),未表现出急性毒性反应;3.2刺激性试验:皮粘散经皮肤单次及多次给药后,无一例出现刺激性反应;3.3过敏性反应:阳性致敏组过敏率为100%,呈现极度过敏性,而皮粘散组过敏率为0。结论:皮粘散对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具有较好的促愈合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局部溃疡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的表达,加速局部溃疡肉芽组织及新生血管的生长有关;其次,皮粘散有较好的抗炎作用;最后,皮粘散外用于皮肤无明显皮肤急性毒性、刺激性及致敏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刘俊利[6](2013)在《清热活血法促进肛肠术后感染性创口愈合的临床研究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清热活血法促进肛肠术后感染性创口愈合,旨在减轻初期炎症反应,缩短炎症反应期促进肛肠术后感染性创口愈合,促进创伤修复的临床疗效,探索紫连膏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病例纳入标准选择60例肛后浅间隙脓肿切开根治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紫连膏治疗组30例和凡士林对照组30例。紫连膏治疗组外敷紫连膏纱条,对照组外敷凡士林纱条,术后治疗5天时观察创口疼痛、红肿、渗液等情况,术后5天,12天观察肉芽生长情况;术后治疗5,12天时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选择紫连膏治疗组10例,凡士林对照组10例,取肉芽组织甲醛液固定后送病理室,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术后5天测定CD68、Lyn的阳性率,术后12天测定VEGF、SMA的阳性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比较。结果:术后5天清热活血的紫连膏治疗组创口疼痛、红肿、渗液情况改善明显快于凡士林对照组(p<0.01)。术后5天肉芽肿生长治疗组与凡士林对照组(p>0.01),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天肉芽肿生长治疗组明显快于凡士林对照组(p<0.01)。术后5天CD68阳性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凡士林对照组(p<0.05);术后5天Lyn阳性率治疗组与凡士林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10)。术后12天VEGF阳性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凡士林对照(p<0.001);术后12天SMA阳性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凡士林对照组(p<0.05)。创口愈合速度,清热活血的紫连膏治疗组明显短于凡士林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活血的紫连膏具有显着镇痛、抗炎、生肌的作用,减轻肛肠术后感染性创口初期炎症反应,缩短炎症反应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肛肠术后感染性创口愈合。其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巨噬细胞、溶菌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有关。

李红,车美芳,王晋军,张娟子,李林,王兆伟[7](2012)在《疮疡诊治概述》文中提出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外科常见的疾病。疮疡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如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内伤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事损伤等。各种致病因素形成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营

张长帅[8](2011)在《药典方剂生肌散的抗疮疡作用及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5版)收载的生肌散由血竭30 g、赤石脂30 g、乳香(制)30 g、龙骨(煅)30 g、冰片10 g、没药(制)30 g和儿茶30 g组成,具有生肌敛疮作用,是中兽医外科临床治疗疮疡的常用药物。受农业部药典办委托,本课题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对生肌散进行了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旨在为该制剂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皮肤刺激试验单次或连续多次在豚鼠背部脱毛区涂抹生肌散,通过检测皮肤红斑与水肿等反应,观察生肌散的皮肤刺激性,结果表明在豚鼠背部的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单次外涂生肌散均未发生红斑和水肿反应,评分为0,说明该制剂单次用药对皮肤没有刺激性;连续外涂生肌散后的1h和24 h,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可见轻微红斑,无水肿,评分在0.6-1.0之间,属轻度刺激性范围,48 h与72 h时观察刺激反应消失。长期毒性试验连续4w(6 h/d)在大鼠背部外敷生肌散,通过一般状态、体重变化、脏器系数、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及组织学检查,评定生肌散外用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结果表明大鼠的精神、饮食欲等一般状态良好,生长发育未受影响,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与脏器系数均未出现异常,表明该制剂外敷没有长期毒性,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抗疮疡试验以大鼠全层皮肤切除合并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建立疮疡模型,将生肌散制成软膏剂,在模型动物创面上外涂5 d和10 d,发现其可显着加快创面愈合;取疮疡处新生组织检查,证实生肌散可促进肉芽组织和毛细血管增生,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ColⅠ、ColⅢ分泌,从而发挥生肌敛疮作用。体外抑菌试验以70%乙醇提取生肌散的有效成份,以DMSO为溶剂溶解配制成含生药浓度为396.25 mg/ml的原液,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经测定表明生肌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及杀灭作用,最低杀菌浓度为6.20 mg/ml。抗炎试验选用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和大鼠足跖蛋清致炎建立炎症模型,以70%的乙醇提取生肌散的有效成份并配制成含生药浓度200 mg/ml的生肌散提取液,针对炎症模型外用给药,证明生肌散具有显着抗炎作用,提前给药对二甲苯所致耳廓的炎性肿胀抑制率高达50.31%;并能在0.5、1、2、4、6 h时显着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跖炎症反应。活血化瘀试验在小鼠耳廓局部滴注肾上腺素制造血瘀模型,100 mg/ml的生肌散提取液滴注后5 min即观察到耳廓微动、静脉扩张及血液流速增加,作用持续20 min以上,说明生肌散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耳廓微血管管径收缩有扩张作用,并能加快微血管血液流速,改善局部的微循环。镇痛试验通过小鼠扭体试验观察到200 mg/ml生肌散提取液提前外用给药,可显着降低小鼠因醋酸刺激腹膜所产生的扭体反应次数,抑制率可达53.73%;小鼠热板试验表明,生肌散对小鼠热板痛阈值提高5.8 s,镇痛作用持续的时间较短,说明生肌散对炎性刺激产生的疼痛反应镇痛作用较强,但是对有高位中枢参与的保护性热板舔足反应作用则较弱。综上所述,生肌散对皮肤刺激反应轻微,外用没有长期毒性,临床应用具有较高安全性。生肌散外用可促进肉芽组织和毛细血管增生,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ColⅠ、ColⅢ分泌,从而加快创面愈合;生肌散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抑制及杀灭细菌,抗炎镇痛,综合发挥生肌敛疮而治疗疮疡的作用。

张庚扬,李晓军[9](2010)在《外用中药在疮疡疾病治疗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用中药是中医外科治疗疾病重要的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礼·天官篇》中指出:"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之祝药劀杀之齐"(祝药即敷药,劀是刮去脓血,杀是腐蚀剂去恶肉或剪去恶肉,齐是使创面平复)记载了外用中药的使用。历代医家在临床应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剂型,有的至今仍在使用。近代对外用中药仍在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张庚扬,李晓军[10](2010)在《疮疡疾病相关的外用中药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说明近10年来外用中药在疮疡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同时外用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也取得一定成绩,实验表明外用中药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功能,提高创面成纤维细胞及Ⅰ、Ⅲ型胶原的含量,激活、趋化巨噬细胞,调节创面免疫功能,提高创面纤维结合蛋白质含量,增加创面生长因子等作用。本文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疮疡外治理论创新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单氏丁桂散促进疮疡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氏丁桂散促进疮疡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外用中药海浮散对大鼠背部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中药对于疮疡的外治研究
        1.1 对于阳证痈疡的外用
        1.2 对于阴证痈疡的治疗
        1.3 对于半阴半阳痈疡的治疗
    2、中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认识
        2.1 影响炎症反应
        2.2 影响细胞因子
        2.3 影响新生血管
    3、总结
第一章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观察与制备
        2.1 观察创面大体情况
        2.2 计算创面愈合率
        2.3 制备切片及HE染色
        2.4 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
    3 统计方法
第二章 实验结果
    1 大鼠基本情况
    2 创面肉眼观察结果
    3 创面愈合率结果
    4 HE染色结果及血管面积比
    5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5.1 创面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5.2 创面组织VEGF平均光密度表达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展望与不足
    1 结论
    2 展望与不足
本文创新点
    1 对肛肠疾病术后创面愈合用药指导
    2 对中医古方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个人简介

(2)痔洗药促进大鼠创面愈合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皮肤创伤的认识和研究概况
        1.1 中医学对皮肤创伤的认识
        1.2 中医治疗皮肤创伤的治疗进展
        1.3 中医药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理
    2 现代医学对皮肤创伤愈合的研究概况
        2.1 皮肤的构造及功能
        2.2 皮肤创伤愈合过程
        2.3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备
        2.2 分组方法及实验处理方法
        2.3 样品的处理及检测方法
        2.4 羟脯氨酸、蛋白质含量测定
        2.5 成纤维细胞数量测定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测定比较
        4.2 大鼠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含量
        4.3 创面新生肉芽组织蛋白质含量
讨论
    1 创口愈合的中医治法研究
    2 痔洗药的配方分析
        2.1 痔洗药配方
        2.2 组方依据
    3 结果分析
        3.1 创面新生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分析
        3.2 大鼠创面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析
        3.3 创面新生肉芽组织蛋白质含量分析
    4 测量指标的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阳证疮疡
    1 膏药
    2 散剂
    3 鲜草药
    4 酊剂
    5 洗剂
阴证疮疡
半阴半阳证疮疡
总结

(4)香连金黄散外用治疗阳证疮疡的药效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香连金黄散外用治疗阳证疮疡的药效研究
    1. 香连金黄散体外抑菌试验
    2. 香连金黄散对阳证疮疡模型动物的作用
第二部分 香连金黄散外用治疗阳证疮疡的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临床资料与方法
    4.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5.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6.不良反应观察
    7.典型病例
第三部分 香连金黄散外用治疗阳证疮疡的机制研究
    1. 香连金黄散对阳证疮疡模型动物皮肤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2. 香连金黄散透皮后对阳证疮疡模型动物的作用
讨论
    1. 何谓阳证疮疡
    2. 阳证疮疡的治疗
    3.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
    4. 香连金黄散外用治疗阳证疮疡的疗效
    5. 香连金黄散外用治疗阳证疮疡的机制探讨
实验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中医对疮疡的认识
        参考文献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皮粘散促进大鼠慢性皮肤溃疡愈合机制及初步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皮粘散治疗大鼠慢性皮肤溃疡的实验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受试药物
        1.1.2 实验动物
        1.1.3 实验仪器、药品与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皮粘散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1.2.2 皮粘散对大鼠慢性皮肤溃疡的影响
        1.2.2.1 大鼠慢性皮肤溃疡模型制备及给药
        1.2.2.2 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局部观察
        1.2.2.2.1 溃疡面积
        1.2.2.2.2 溃疡色泽
        1.2.2.2.3 溃疡分泌物及气味
        1.2.2.2.4 溃疡局部新生肉芽组织生长
        1.2.2.3 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局部组织病理学检查
        1.2.2.4 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局部组织EGF、bFGF表达检测
        1.2.3 统计方法
    1.3 实验结果
        1.3.1 皮粘散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1.3.2 皮粘散对大鼠慢性皮肤溃疡的影响
        1.3.2.1 肉眼一般观察结果
        1.3.2.2 组织病理学结果
        1.3.2.3 皮粘散对大鼠慢性皮肤满痛局部组织表皮生长因子、戚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1.4 小结
第二部分 皮粘散皮肤用药的初步安全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受试药物
        2.1.2 实验动物
        2.1.3 药品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皮粘散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2.2.2 皮粘散皮肤刺激性试验
        2.2.2.1 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
        2.2.2.2 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
        2.2.3 皮粘散皮肤过敏性试验
        2.2.4 统计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皮粘散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2.3.2 皮粘散皮肤刺激性试验
        2.3.3 皮粘散皮肤过敏反应试验
    2.4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3.1 祖国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认识
        3.1.1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病因的认识
        3.1.1.1 六淫致病
        3.1.1.2 饮食不节致病
        3.1.1.3 外伤致病
        3.1.1.4 其他因素致病
        3.1.2 中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病机的认识
        3.1.2.1 腐肉不去
        3.1.2.2 阴阳失衡、脏腑失调
        3.1.2.3 气血瘀滞、经络阻塞
        3.1.3 中医学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治法治则
        3.1.3.1 中医内治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治法治则
        3.1.3.2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理论基础
        3.1.4 文琢之对慢性皮肤溃疡的认识
    3.2 现代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认识
        3.2.1 发病机制
        3.2.2 现代医学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现状
        3.2.2.1 治疗原发病
        3.2.2.2 局部治疗技术
    3.3 皮粘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中医学理论依据
        3.3.1 中医外用药物的药理作用
        3.3.2 皮粘散组方分析
        3.3.3 皮粘散的现代药理研究探讨
    3.4 皮粘散对缺损性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3.4.1 皮粘散对生长因子的影响
        3.4.1.1 EGF及bFGF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作用
        3.4.1.2 皮粘散对EGF及bFGF的影响
        3.4.2 皮粘散对炎症的抑制作用
        3.4.3 皮粘散的外用安全性评价
第四部分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清热活血法促进肛肠术后感染性创口愈合的临床研究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资料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7)疮疡诊治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专方治疗
2 疮疡外治法及机理研究

(8)药典方剂生肌散的抗疮疡作用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生肌散复方中单味药的研究进展
        1.1 血竭
        1.2 乳香
        1.3 没药
        1.4 儿茶
        1.5 赤石脂
        1.6 龙骨
        1.7 冰片
    第2章 外用中药促进创面修复机制的研究现状
        2.1 加速创面毛细血管再生,促进创面的血液循环
        2.2 对生长因子的影响
        2.3 对创面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ColⅠ、ColⅢ的影响
        2.4 对纤维结合蛋白(FN)的影响
        2.5 调节创面免疫功能
        2.6 抑菌抗炎作用
        2.7 对创面氨基酸及pH值的影响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1章 生肌散的皮肤刺激试验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生肌散的长期毒性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生肌散的抗疮疡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生肌散醇提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生肌散的抗炎试验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生肌散的活血化瘀试验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生肌散的镇痛试验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
        7.3 讨论
        7.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10)疮疡疾病相关的外用中药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疮疡疾病的相关的外用中药临床研究
    1.1 行气活血类
    1.2 燥湿收脓类
    1.3 酸涩收口类
    1.4 单味中药外用
2 外用中药的实验研究
    2.1 促进血液循环功能
    2.2 对创面成纤维细胞及Ⅰ、Ⅲ型胶原的作用
    2.3 可激活、趋化巨噬细胞, 调节创面免疫功能
    2.4 提高创面纤维结合蛋白质含量
    2.5 对创面生长因子的作用
    2.6 对创面瘢痕的影响
    2.7 对创面凋亡细胞的影响
    2.8 对创面微量元素、pH值的影响
    2.9 促进表皮细胞的增生、分化
3 疮疡外治法理论研究与创新

四、单氏丁桂散促进疮疡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外用中药海浮散对大鼠背部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的影响[D]. 王云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2]痔洗药促进大鼠创面愈合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 宋宁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8)
  • [3]中药外治疮疡的临床概述[J]. 马卉,易维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11)
  • [4]香连金黄散外用治疗阳证疮疡的药效机制研究[D]. 朱晓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5]皮粘散促进大鼠慢性皮肤溃疡愈合机制及初步安全性研究[D]. 李宇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4(06)
  • [6]清热活血法促进肛肠术后感染性创口愈合的临床研究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D]. 刘俊利. 云南中医学院, 2013(02)
  • [7]疮疡诊治概述[J]. 李红,车美芳,王晋军,张娟子,李林,王兆伟. 光明中医, 2012(12)
  • [8]药典方剂生肌散的抗疮疡作用及安全性评价[D]. 张长帅. 吉林大学, 2011(10)
  • [9]外用中药在疮疡疾病治疗的研究[A]. 张庚扬,李晓军. 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 2010
  • [10]疮疡疾病相关的外用中药研究概述[J]. 张庚扬,李晓军. 环球中医药, 2010(02)

标签:;  ;  ;  ;  ;  

山石定桂散促进疮疡愈合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