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配方、结构设计,改进10.00-20-16PR、11.00-20-16PR载重轮胎胎圈爆破和肩空(论文文献综述)
沈琦[1](2012)在《锦纶浸胶工艺开发及优化》文中认为锦纶是第一种被用作轮胎骨架材料的合成纤维,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载重轮胎骨架材料几乎完全使用锦纶66帘线。20世纪70年代,锦纶6帘线在日本率先被用于轮胎。锦纶纤维的优点是抗冲击、强度高、耐疲劳性能好和耐化学品性能优异;锦纶纤维的不足之处是变形比较大,很容易造成轮胎的平点现象,它的耐热性没有聚酯的好。尽管锦纶帘子线的生产工艺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各方面学者从来没停止过对它性能改进的研究,现如今研究方向是降低锦纶帘子线的干热收缩率和提高锦纶帘子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减轻轮胎的平点现象。在公司总部有成功的轮胎用锦纶骨架材料的生产经验,为了给在中国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在大批量生产之前,我们需要做些准备工作,首先要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通过做实验和理论计算,找出合理的生产工艺条件,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不合格率。我们梳理出以下几个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①锦纶原丝在捻线过程中存在强力损失的问题;②锦纶浸胶液配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③锦纶浸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控制好拉伸,张力,温度,才能获得良好的浸胶质量;④浸胶过程中附胶量如何控制的;浸胶过程中存在胶皮胶末的现象,如何去解决;湿度对锦纶性能的影响,如何去控制。这些问题都需要去认真考虑解决的,避免在生产中废品的出现,控制好工艺条件,节能减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市场竞争力。我们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上述问题的解决优化措施:①通过对捻线机各零部件的改进,从而实现降低锦纶原丝强力损失的效果;②通过优化浸胶液的配方,合理控制配置过程缩合时间、温度、pH值,获得合适粘度和固含的浸胶液;③通过理论计算及理论分析浸胶过程中所需的拉伸和炉内各区段张力和温度,使得锦纶帘子线在恰当的生产工艺下浸胶获得更好的物理机械性能;④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解决了影响锦纶帘子布外观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因素。有了前面的生产准备工作,我们做了少量的试样,发现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达到了我们的要求,甚至更好。
孟耀文,石滨[2](2006)在《9.00-20 16PR轮胎早期肩空和胎侧脱层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9.00-2016PR轮胎早期肩空和胎侧脱层问题,采取解决措施:断面水平轴位置取值由0.8645增至0.8981,胎冠帘线角度由51.5°减至49.5°;胎体帘线采用1400dtex/2加密锦纶66帘布,缓冲层采用单宽结构,胎面采用四方六块结构;胎面胶采用NR/BR/SBR并用,胎肩胶和缓冲胶的补强体系采用炭黑N330/N660并用;胎面挤出采用机内复合与机外热贴相结合方式;缩短硫化时间等。改进后有效提高了轮胎的综合性能,轮胎早期损坏率明显减小。
李延赟[3](2005)在《11.00-20-18PR矿山工程轮胎的结构设计》文中指出介绍了11.00-20-18PR矿山工程轮胎轮廓设计和施工设计的情况。轮廓上采用宽行驶面、厚胎侧,B-4花型,提高了轮胎的承载能力、抗刺穿性、耐磨性。施工上,胎面采用三方四块,胎冠使用耐磨性好的工程胎面,胎侧采用定伸大、抗压缩变形好的的工程胎侧胶,胎体帘布层加厚,帘布层反包高度提高,缓冲层采用大角度宽缓冲,钢丝圈采用大三角胶,提高轮胎的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工艺管理的优化加强,减少轮胎外观缺陷。
宋君萍[4](2005)在《考虑帘布反包等因素影响的滚动轮胎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轮胎因过热破坏失效而导致交通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轮胎设计人员正积极探索降低轮胎在滚动中的生热以延长轮胎使用寿命的途径,其中轮胎温度场就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帘布反包等因素的影响,完善滚动轮胎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系统。 修正原轮胎断面图,得到较为完善的几何模型:提高原帘布反包高度和三角胶芯高度,使其与实际轮胎相符;从局部边界条件角度考虑,将轮辋纳入有限元建模中。对于轿车子午线无内胎轮胎,国内目前多采用单一硬度的三角胶芯,且三角胶芯上端延伸高度与下胎侧的高度之比约为3/4,而帘布反包端点约在三角胶芯端点之上10-20mm处。遵循此规律对原帘布反包端点高度和三角胶芯高度进行修改。依据相关标准,结合轮胎轮辋的配合要求绘制轮胎轮辋配合断面图,并采取适当措施处理轮辋的对称与非对称问题。 在新断面上实现有限单元网格的自动生成,并同步形成新单元信息,为后续温度场的计算做好准备。在总结课题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性等段数剖分方法,并对该方法给予详细的介绍,可将该方法作为一种有限单元网格剖分的有效方法推广应用。论文中采用该方法,并考虑断面局部区域的应力应变等特点,在新断面图上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网格剖分图。针对新断面结构和新边界条件,依据一定的原则,在整个轮胎轮辋配合断面上重新编排单元,生成合理的新单元信息。 针对新断面结构和新边界条件,完善轮胎温度场的有限元计算程序。论文中主要阐述新热物理模型的建立,并结合新热物理模型,给出计算实例,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还结合轮胎测温实验,将本次工作之前和之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验证比较,对验证比较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实验验证和分析计算结果,证明有限元计算所得的温度场在总体上能够真实地反映实际轮胎的温度场分布情况,说明所建立的轮胎模型和采用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实用价值。通过对原有限元计算值和新有限元计算值的实验验证比较,说明采用新有限元分析系统进行温度场计算,缩小了与实际轮胎温度值的
景世庭,贾民安[5](2005)在《改进设计提高载重斜交轮胎负荷能力》文中研究表明采取胎圈结构设计由双钢丝圈改为三钢丝圈、改进胎圈外轮廓设计、提高胎圈强度等措施后,较好地解决了载重斜交轮胎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磨胎圈、胎圈爆以及胎圈部胎里帘线断裂等造成早期损坏的问题,同时提高了载重斜交轮胎在复杂路况条件下使用的负荷能力。
邢玉波,隋培兴,孙涛,刘纯宝,丛守清[6](2003)在《载重轮胎9.00-20 16PR和10.00-20 16PR高速强载性能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 9 0 0 -2 0 16PR和 10 0 0 -2 0 16PR载重斜交轮胎的结构设计、配方设计和工艺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在结构设计方面包括减小行驶面宽度 ,外层及缓冲层裁断角度增大 1° ,增大帘布的反包高度 ,拉大各布层级差等 ;配方设计方面包括胎冠胶采用炭黑 /白炭黑补强体系 ,Si69、硫黄及次磺酰胺类促进剂的用量比为 1/1/1,胎肩胶中NR用量由 80份增大为 90份等 ;工艺控制方面改善裁断、压延工艺控制 ,调整硫化时间等。改进后轮胎的 15 0 %负荷耐久试验时间延长了 1倍 ,速度性能提高
王锋,白杉[7](2002)在《载重胎性能的优化》文中指出
王锋[8](2002)在《汽车载重胎高速强载性能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公路条件的改善和车辆性能的日益提高,用户对载重胎速度性能和负荷性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全钢子午胎的市场开发和应用,给斜交胎的生产带来极大的冲击。一方面,运输业对轮胎的要求不断提高,使用条件越来越苛刻,高速公路与矿石、泥沙路并存的现象在短期内难以扭转,个体承包车辆长距离、超载、超速行驶现象十分普遍,载重胎在使用中出现大量的肩脱、爆破、子口爆破等早期损坏现象,轮胎退赔率一直居高不下,给本来微利乃至亏损的轮胎业带来新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大环境的影响,轮胎行业
陈春娟,姜子军,王龙,张云峰,吕永幸[9](2001)在《优化配方、结构设计,改进10.00-20-16PR、11.00-20-16PR载重轮胎胎圈爆破和肩空》文中指出通过对 10 .0 0 -2 0 -16PR、11.0 0 -2 0 -16PR载重斜交轮胎进行配方、结构优化设计 ,以提高轮胎的耐久、速度和载重性能 ,减少 10 .0 0 -2 0 -16PR、11.0 0 -2 0 -16PR载重斜交轮胎爆破和肩空 ,从而减少轮胎退赔率。
吕军,王贤法,唐焱,袁开力,陈忠生[10](2001)在《优化配方设计改进9.00-20 16PR载重轮胎胎圈爆破和肩空》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 9 0 0 - 2 0 16PR载重斜交轮胎胎面采用四方五块及各部位胶料的传统配方进行优化设计 ,以提高轮胎的耐久、速度和超载等性能 ,改进 9 0 0 - 2 0 16PR载重斜交轮胎胎圈爆破和肩空 ,从而减小轮胎退赔率
二、优化配方、结构设计,改进10.00-20-16PR、11.00-20-16PR载重轮胎胎圈爆破和肩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化配方、结构设计,改进10.00-20-16PR、11.00-20-16PR载重轮胎胎圈爆破和肩空(论文提纲范文)
(1)锦纶浸胶工艺开发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用于橡胶骨架材料的锦纶发展现状 |
1.1.1 概述 |
1.1.2 锦纶66帘线 |
1.1.3 锦纶6帘线 |
1.1.4 锦纶6和锦纶66浸胶帘子线物理特性比较 |
1.1.5 概括锦纶纤维的基本性能及其发展历史 |
1.1.6 改性锦纶帘布 |
1.1.7 锦纶帘线的改进品种 |
1.2 锦纶帘布在国内使用情况 |
1.3 锦纶帘布在国外使用情况 |
1.4 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背景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锦纶浸胶工艺流程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2.1 锦纶浸胶工艺流程 |
2.1.1 概述 |
2.1.2 对浸胶液的分析 |
2.1.3 对锦纶66帘子布浸胶热处理加工工艺的分析 |
2.2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分析及改进措施 |
3.1 对捻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改进措施 |
3.1.1 捻线机的结构和强力损失数据 |
3.1.2 降低强力损失率的改进措施 |
3.2 对浸胶液配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改进措施 |
3.2.1 浸胶液的配制过程 |
3.2.2 浸胶液(RFL液)配制工艺过程 |
3.2.3 锦纶帘子线所用浸胶液的优化配方 |
3.2.4 影响浸胶液质量的因素及合理控制达到优化状态 |
3.2.5 浸胶液温度和粘度对锦纶帘子线浸胶质量的影响 |
3.2.6 胶液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
3.2.7 胶液粘度与浸胶帘子布附胶量、粘合强度的关系 |
3.2.8 锦纶浸胶帘子线T抽出与浸胶液粘度的关系 |
3.3 浸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3.3.1 浸胶过程中拉伸的问题 |
3.3.2 锦纶帘子布(线)浸渍过程中温度的问题 |
3.3.3 锦纶帘子布(线)浸渍过程中张力的问题 |
第四章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锦纶帘线性能的因素分析及探讨 |
4.1 对锦纶帘子布附胶量的相关问题探讨 |
4.2 关于浸胶过程中胶皮、胶末产生因素及解决方法 |
4.3 浸胶过程中影响浸胶帘子布定负荷伸长率的因素分析 |
4.4 环境中湿度对锦纶66帘线的影响问题分析 |
第五章 总结和建议 |
5.1 总结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11.00-20-18PR矿山工程轮胎的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轮胎轮廓结构设计 |
1.1 轮胎模型尺寸的设计 |
1.2 轮胎行驶面的设计 |
1.3 轮胎断面水平轴的设计 |
1.4 轮胎花纹的设计 |
2 优化施工设计措施 |
2.1 轮胎胎面的设计 |
2.2 轮胎缓冲层的设计 |
2.3 轮胎胎体帘布及帘布裁断角度的设计 |
2.4 轮胎反包高度的设计 |
2.5 轮胎钢丝圈的设计 |
2.6 轮胎成型机头直径及宽度的设计 |
2.7 轮胎外观的改进 |
3 轮胎工艺管理措施 |
4 成品轮胎试验 |
5 结语 |
(4)考虑帘布反包等因素影响的滚动轮胎温度场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轮胎的基本知识 |
1.1.1 轮胎的历史与分类 |
1.1.2 轮胎的构造 |
1.1.3 轮胎的破坏形式 |
1.2 轮胎温度场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现状 |
1.2.1 轮胎温度场研究的意义 |
1.2.2 轮胎温度场的研究现状 |
1.3 轮胎的生热机理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组已经完成的工作 |
1.4.2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轮胎断面图的修正 |
2.1 帘布反包高度和三角胶芯高度的修改 |
2.1.1 原断面结构存在的问题 |
2.1.2 帘布反包高度和三角胶芯高度的修改 |
2.2 考虑轮辋的局部边界 |
2.2.1 将轮辋纳入有限元建模的必要性 |
2.2.2 轮辋的概念、要求及分类 |
2.2.3 轮辋的添加 |
第三章 新断面有限元网格的自动生成 |
3.1 有限元网格剖分规则 |
3.2 有限元网格剖分方法 |
3.2.1 区域性等段数剖分方法的理论基础 |
3.2.2 区域性等段数剖分方法 |
3.3 新断面的有限元网格剖分 |
3.3.1 基本思路 |
3.3.2 局部处理 |
3.4 新单元信息的形成 |
3.4.1 单元分布的新情况 |
3.4.2 单元信息的形成 |
3.5 新有限元网格剖分图示例 |
第四章 新有限元分析求解器的形成 |
4.1 新热物理模型的建立 |
4.2 导热偏微分方程及其求解 |
4.2.1 导热偏微分方程 |
4.2.2 导热偏微分方程的求解 |
第五章 计算实例、结果分析及验证比较 |
5.1 几何建模 |
5.2 有限元建模 |
5.3 稳态温度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
5.4 结果的验证比较 |
5.4.1 验证前提 |
5.4.2 轮胎测温实验 |
5.4.3 验证结果比较 |
第六章 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可视化显示 |
6.1 RGB色彩模式及RGB函数 |
6.2 场量值与颜色的对应关系 |
6.3 等温线图的实现 |
6.3.1 等温线图的性质 |
6.3.2 等温线的计算与显示算法 |
6.3.2.1 等温点的判断 |
6.3.2.2 等温线的生成 |
6.4 彩色云图的实现 |
6.4.1 DLL过程的声明 |
6.4.2 GDI坐标系统及其相互转换 |
6.4.3 彩色云图的实现算法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课题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载重轮胎9.00-20 16PR和10.00-20 16PR高速强载性能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改进措施 |
1.1 结构设计 |
1.2 配方设计 |
1.3 工艺技术 |
2 改进效果 |
2.1 高速性能试验 |
2.2 耐久性能试验 |
2.3 物理性能试验 |
2.4 实际里程试验 |
3 结语 |
(7)载重胎性能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构设计改进 |
2 配方设计改进 |
3 工艺控制改进 |
(9)优化配方、结构设计,改进10.00-20-16PR、11.00-20-16PR载重轮胎胎圈爆破和肩空(论文提纲范文)
1 优化配方设计 |
1.1 胎冠胶 |
(1) 补强体系: |
(2) 采用部分新型加工助剂: |
1.2 调整胎肩胶配方 |
1.3 钢丝圈配方 |
1.4 钢丝包布胶 |
1.5 三角胶芯胶 |
2 胶料性能 |
3 优化结构设计 |
3.1 调整缓冲层宽度 |
3.2 增加布层反包高度及三角胶芯高度 |
3.3 钢圈部位加胶片 |
4 在生产工艺上 |
5 轮胎成品试验 |
6 结论 |
(10)优化配方设计改进9.00-20 16PR载重轮胎胎圈爆破和肩空(论文提纲范文)
1 优化配方设计 |
1.1 胎冠胶 |
1.2 胎肩胶、缓冲胶和缓冲帘布胶 |
(1) 胎肩胶: |
(2) 缓冲胶、缓冲帘布胶: |
1.3 胎体帘布胶 |
1.4 胎侧胶 |
1.5 内衬层 |
1.6 钢丝包胶 |
1.7 三角胶 |
2 胶料性能 |
3 轮胎成品试验 |
4 结论 |
四、优化配方、结构设计,改进10.00-20-16PR、11.00-20-16PR载重轮胎胎圈爆破和肩空(论文参考文献)
- [1]锦纶浸胶工艺开发及优化[D]. 沈琦.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2)
- [2]9.00-20 16PR轮胎早期肩空和胎侧脱层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 孟耀文,石滨. 轮胎工业, 2006(08)
- [3]11.00-20-18PR矿山工程轮胎的结构设计[J]. 李延赟.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05(07)
- [4]考虑帘布反包等因素影响的滚动轮胎温度场有限元分析[D]. 宋君萍. 青岛科技大学, 2005(06)
- [5]改进设计提高载重斜交轮胎负荷能力[J]. 景世庭,贾民安. 轮胎工业, 2005(04)
- [6]载重轮胎9.00-20 16PR和10.00-20 16PR高速强载性能优化研究[J]. 邢玉波,隋培兴,孙涛,刘纯宝,丛守清. 轮胎工业, 2003(01)
- [7]载重胎性能的优化[J]. 王锋,白杉. 重型汽车, 2002(04)
- [8]汽车载重胎高速强载性能优化研究[J]. 王锋. 政策与管理, 2002(06)
- [9]优化配方、结构设计,改进10.00-20-16PR、11.00-20-16PR载重轮胎胎圈爆破和肩空[J]. 陈春娟,姜子军,王龙,张云峰,吕永幸. 山东化工, 2001(06)
- [10]优化配方设计改进9.00-20 16PR载重轮胎胎圈爆破和肩空[J]. 吕军,王贤法,唐焱,袁开力,陈忠生. 轮胎工业, 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