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简析(论文文献综述)
徐荣蓉[1](2020)在《近五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学名着凝结着人类历史上宝贵的思想文明和精神财富,阅读文学名着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塑造人格。自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纳入中考至今,其地位不断提升,其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2015-2019年的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较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试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正文部分主要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概述。首先对中考语文课外名着试题的概念进行梳理,其次对该类试题的功能进行分析,最后阐述该类试题的命题依据。第二章近五年江苏省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统计分析。从试题的形式、试题的材料、试题的内容三个方面对近五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名着阅读试题的统计,并以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分析试题的特点以及发生的变化。第三章近五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发展趋势。试题形式方面,分值设置逐步上升,题型组织灵活,命制去模式化;试题材料方面,考查范围扩大,注重呈现原着内容,多部名着同时考查,强调对比和勾连阅读;测试内容方面,基本考点设置多样化,考查能力综合化、层级化。第四章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经验、问题及改进建议。江苏省中考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主要经验包括认真贯彻课标、教材的要求,考察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坚持试题命制的不断创新。同时此类试题存在缺少真实的综合性名着阅读情境、忽略不同作品的文本特质和轻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轻视学生深层阅读思维能力的考查等问题。本研究结合其他省市的优秀试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创设真实的综合性试题情境,包括模拟生活情境、展现阅读情境、整合多元情境;进一步关注作品的文本特质,从作品的体式特征、作品的个性和核心价值两个方面入手,寻找合适的考查内容;进一步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采取任务型驱动型命题模式帮助学生搭建阅读支架;进一步加大对学生深层阅读思维能力考查,倡导主题阅读以确定研究方向,加强读写结合以形成理性思维。
陈奕甫[2](2020)在《“共生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共生写作教学由黄厚江于2010年提出,是基于自己的“本色语文”教学主张,立足自己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形成的系统化作文教学体系。2011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这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在课程改革新的背景下,如何让共生写作教学更好的应用于作文教学实践?结合初中作文教学对共生写作教学进行应用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结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6单元写作内容,在实验班进行共生写作教学实验,控制班仍采用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实验后,实验班与控制班对比平均值为1.978,对比标准误差平均值为0.404,显着性差异检验T=4.897,显着性双尾值P=0.000(P<0.05),实验后水平差异显着。证明共生写作教学对学生作文成绩有积极影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共生写作教学的确能够在写作兴趣和教学有效性两个方面对学生的作文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共生写作教学强调用写作教写作,在写作中教写作,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写作训练《尝试创作小诗》为例,介绍共生写作教学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研究设计与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树立生态教育理念是取得写作教学效果的前提,作文教学要提供好写作物理共生情境、写作心理共生情境、写作课堂共生情境和写作反思共生情境。
赵宏国[3](2019)在《从2019年各地中考名着试题谈名着阅读教学启示》文中提出统编语文教材构建了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名着阅读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在这个阅读体系中,名着阅读主要是在课堂教学的引领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向课外延伸拓展,最终转化为课堂教学成果。[1]考试评价会对教师的教学与
闫梦凡[4](2019)在《徐州市中考语文作文题分析与初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曾芮[5](2018)在《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命制研究》文中提出漫画类试题是对考生阅读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思维创新等能力的综合考查,其自身内容鲜活、时代感强,寓意深刻、哲理性强,题型多样、针对性强,形式活泼、亲切感强的特点倍受命题人关注,在二十年来(1)的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频频出现。本文梳理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漫画类试题,有助于我们把握此类试题的题型特点和规律,探究其命制质量,进而为中考命题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思考,命制此类试题较好地测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本研究对一线语文工作者而言,能够深入认识此类试题,从而掌握该类试题的教学思路。本文运用教育测量评价与考试学两大基础理论,以全国各省市132套含有漫画类试题的中考语文试卷、526份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对132道漫画试题进行质性分析,以布卢姆目标分类学和SOLO分类法为工具,对漫画试题的构成要素、试题考查的能力层次等进行详细的剖析,反思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命制及教学。全文各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绪论部分阐明研究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在梳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对核心概念,如漫画、试题命制进行清晰准确的界定;阐述研究的目标、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主要对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基本概况在整体梳理后进行初步认识。了解其总体数量出现较少、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入选幅数单格居多的基本概况;在命制的内容上呈现题材来源与时俱进、测查内容异常丰富、主题倾向寓教于考的特点;在试题形式上有命制版块相对固定、题型题量稳中求变、分值权重灵活多变的特点。第三章主要是探究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的理论依据,并在命制依据之下诊断其命制质量。首先,确定调查对象,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后,形成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质量的调查报告,最后根据调查报告和命制依据分析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的常见问题。第四章主要是深入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考查能力层次,对漫画类试题的构成要素、考查的能力类型、考查的能力层次等均结合漫画试题的相关案例进行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第五章为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及教学的思考。
彭子轩[6](2017)在《2007年—2016年淮安市语文中考命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文中考卷是初中阶段对学生语文能力考查的最重要的载体,是考生“三年灯火五更鸡”的证明,也是初中阶段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测和中考卷命题人的考验。笔者认为评价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效地评价能够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教学评价的分类和实际评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2007年—2016年十年间淮安市语文中考卷,并对淮安市语文中考命题趋势进行了预测;第三部分分析了淮安市中考试卷的特征;第四部分根据淮安市语文中考卷的特征,提出对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的几点建议;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日常课堂教学的建议和想法。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淮安市语文中考试卷命题的研究,使命题质量和语文教师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唐燕[7](2016)在《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如今,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不仅在教学实践中不被重视,而且在写作研究中也是较薄弱的环节。具体体现在:1、研究没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多是经验性、感觉化的建议;2、研究没能深入到思维机制层面,多是浅尝辄止的尝试;3、研究没有系统完整的思维操作范式,多是零散杂乱的想法。本课题是在非构思写作理论指导下展开的对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教学的研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建构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的思维操作范式;第二,落实课标要求,发展学生思维;第三,追随时代发展,提升阅读能力。本课题主要是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明晰漫画型材料作文的相关概念。首先从梳理语文试卷中的漫画身影入手,通过图表数据可知漫画类试题在测试中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其次从漫画的含义及其特点入手,明晰了漫画型材料作文的具体概念以及具体分类。最后从审美范畴和审美路径入手,明确了漫画型材料作文与一般材料作文的区别。第二部分:本章首先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角度入手,调查了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情况。问卷问题的设计主要涉及:教师及学生对写作的态度、认识以及对漫画型材料作文的认识和训练情况等内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分析,得出相应的数据,反映出如今中学教学实践中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教学的实际状况。第三部分:本章是在非构思写作理论的指导下探寻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教学的思维操作范式。从非构思写作理论入手,结合漫画自身的特点坚持从发现丑走向折射美的原则,运用赋形思维和路径思维构建起了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的思维操作范式。第四部分:本章将在非构思写作理论指导下探寻出的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操作范式运用到了写作教学实践中。通过中学生在实践前后对同一幅漫画写下的审图立意思维过程以及最后的立意结果可以看出:在非构思写作理论指导下的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教学是有成效的,学生审图立意思维的过程清晰、明了了并且出现了新颖的立意。但毕竟只进行过一次教学实践,因此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问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改进。
朱晓琴[8](2014)在《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入手,同时分析平面媒体语言使用情况,研究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社会成员书面语能力的建构。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过程包括四个环节:研读语文教学文献,研读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调查中学语文教与学的情况,关注社会上书面语使用情况。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从作文切入,从7所中学收集了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文三百多篇,深入阅读、比较,考察书面语教学效果,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探讨书面语能力建构的过程和规律。论文分三个部分。第一章是第一部分,概述书面语及书面语能力建构。首先明确了书面语概念。参考陈建民(1984),确定一个人基本掌握汉语口语、系统学习书面语的关键时期在中等教育阶段。说明了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着重说明了书面语词汇和语法、修辞方面的特点。简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用以描述社会成员现代汉语书面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学是系统学习书面语时期,走上社会以后是书面语能力继续建构时期。书面语是刻意学习的结果。与口语学习条件相比,学习书面语更须努力、专注。第二部分(上编)现代汉语书面语语言本体教学研究,包括第二、第三两章。第二章讨论词汇教学。讨论了词语教学的历史、现状、效果和改进词汇教学的意见,针对社会上词语使用的情况,肯定了社会成员加强词语学习、注意词汇规范的重要性。着重比较苏教版初中各册语文课本“字词表·常用词语”,逐一查对,肯定编写词表、指导学生积累词语、进行词语建构的作用,同时具体列举词表的不足,并提出了带普遍性的问题:经典名篇中某些已经过时或带有原作者个人色彩、或不符合现在规范标准的词语,不能要求学生照原样积累;编词表的人必须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要有明确的收词标准和统筹安排。为了准确评价学生词语建构的效果,从所收集的作文中按12个群体选出120篇,分列出各篇作文所用词语,进而进行综合,计算出各群体作文所用词语数(复现的只记1次)与作文总字数的比率,分析所用词语的质量;并对不同群体作文用词数量和质量进行了横向比较。这个花费大量时间、全身心投入的统计比较显示:随着年级升高,学生的词汇量逐步增加,用词质量逐步提高,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同步增强。对学生作文用词效果进行微观分析,这对于研究社会成员认知能力发展和词语逐步建构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第三章讨论语法教学。讨论了学校语法教学的历史、现状;根据作文语言评估语法教学的效果;讨论了媒体人、公务员使用语法的情况。着力观察学生作文语言,据以描写学生语法意识逐步增强,描写学生使用虚词和组织语句能力逐步提高。学生从能使用一般虚词和简单语句结构,到能使用书面语色彩更强的虚词和复杂语句结构,从能避免一般语法差错到能避免比较复杂的差错,语法能力逐步成长。分析了“淡化语法教学”的主张、表现和结果。多年来,语法该“教什么、怎样教”没有解决好,这是淡化语法教学主张出现的主要原因。但是,某些模糊说法也是导致或支持淡化语法教学主张的因素。论文对所谓汉语句子组合中“意合的意味特别浓”、词语组合特别灵活的说法,对“炒肉丝、开刀的”等歧义形式的表述意见进行了讨论,认为模糊的说法必须澄清,语法教学必须进行,具体问题必须正视,并要妥善解决。第三部分(下编)现代汉语书面语运用能力教学研究,包括第四、第五两章。第四章讨论作文教学。书面语表达能力表现为写作技能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也是丰富的生活阅历加上敏锐的观察力和很高的思想水平、很强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是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的教学成果的集中体现。本文比较了几部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了其指导作文教学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对所收集作文的分析、比较表明,初中、高中的作文训练是有成效的,学生在审题、立意谋篇、确立文章结构、选取和调节素材、形成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能力等方面逐步得到了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得到增强。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突出问题是,升学考试的需要驱使学生、教师为取得好分数而煞费苦心地揣摩考试作文的命题和阅卷,采取对策,这对激励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有急就的作用;负面影响是,扭曲了作文教学,带来了一些弊端。一个人中学毕业后仍然有提高写作能力的需要。结合笔者所从事的专业,还讨论了外文汉译里的书面语表达问题。第五章讨论阅读教学。分析了阅读教学的历史和现状。传统语文教学主要是读书、背诵。现代语文教学,阅读仍是重要环节。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语,获得语感,更好地掌握语法;通过阅读接受文学熏陶和思想文化熏陶;通过阅读学习范文的写法和名家的笔法。论文考察了学生作文素材与阅读的关系。从所收集的作文中选出288篇,提取出所用素材。结果表明,高年级学生阅读效果普遍好于低年级学生,较发达地区学生阅读效果更好一些。上海一个初中班学生作文素材35%来自课本,65%来自课外;江苏、浙江6校各年级作文素材,56%来自课本,44%来自课外。对作文素材来源的分析表明,学生阅读多限于教材和教辅材料,课外阅读比较薄弱。一般社会成员的阅读也有待加强。对“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和“研究性阅读教学法”进行了比较,认为两种阅读教学法是互补的。不同文本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效果不完全相同,不同读者阅读同一个文本的主观感受可以不一样。但是,准确理解文本是阅读的前提。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具备阅读各种文本的能力。不同社会成员的阅读范围和阅读要求是有差别的。但是,从提高全民素质来说,必须提倡读经典,读原着,读全文,读整本的书;浅阅读、碎阅读的状况必须改变。最后是结语。概括说明了通过作文观察到的书面语教学各环节的状况;说明了语文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设想;总结了书面语能力建构的结果;说明了社会成员书面语建构水平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又会通过交际影响其他社会成员的书面语能力建构。最后说明了理想的书面语教学研究应该由群体承担,在更大范围内利用更长时间进行。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书面语能力建构研究,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本文研究的广度、深度很有限,有待于今后加倍努力,更期待语文教育专家和语言学专家这方面研究的进展。
张建军[9](2013)在《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分析了新课程实施后泰州市语文中考试卷,重点研读了近5年来泰州市语文中考试卷,总结出泰州市中考语文的一些特点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从而辩证地分析了作为受制于应试教育模式下语文中考与新课程理念之间的一些关系。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法、比较法、归纳法和调查法。这些研究方法并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综合交错展开,根据论题的需要而各有所侧重。本文认为:首先,泰州市语文中考着力试卷结构、形式与内容上的改革,在命题理念、题型和命题方法上有他独到的优点;其次,与其他地区相比,泰州市语文中考也有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基础能力的考查欠妥,新课程精神体现得不全面;第三,没有“考改”的“课改”就会没有生命力,作为“指挥棒”的泰州市语文中考,对广大教师和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何趋利避害,中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尽管泰州市语文中考一直在进行改革,但也有很多缺失:缺乏对听、说能力的考察,综合性学习的考察不到位,创新不足等等。本文通过对近5年泰州市和其它地区的中考语文试卷的比较分析,发现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的特点和其他地区试卷的差距,并且从考试形式、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以后中考命题的趋势和自己的一些设想。
刘维平[10](2011)在《2010中考作文命题分析及2011中考作文命题趋势》文中研究表明纵观2010年全国各省、省会城市和部分市区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命题,正如《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所要求的"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样,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实际,引领学生向善,关注学生成长历程。命题形式上以命题或半命题,兼有材料作文。这已经成为各省市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下面结合部分地区作文命题作简析并就2011年作文命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简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简析(论文提纲范文)
(1)近五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概述 |
第一节 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概念界定 |
一、课外阅读 |
二、名着阅读 |
三、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 |
第二节 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功能 |
一、选拔功能 |
二、评价功能 |
三、激励功能 |
四、导向功能 |
第三节 中考课外语文名着阅读试题命题的依据 |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
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
第二章 近五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统计分析 |
第一节 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情况介绍 |
一、总体情况 |
二、试题示例 |
第二节 试题形式分析 |
一、试题分值设置分析 |
二、试题命制板块分析 |
三、试题题型分析 |
第三节 试题材料分析 |
一、书目选择分析 |
二、材料呈现方式分析 |
第四节 试题内容分析 |
一、考点设置分析 |
二、能力层级分析 |
第三章 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命题趋势 |
第一节 试题形式 |
一、分值设置逐步上升 |
二、试题题型组合灵活 |
三、命制板块去模式化 |
第二节 测试材料 |
一、考查范围扩大,注重阅读的广度 |
二、呈现原着内容,注重“阅读”考查 |
三、多部名着同时考查,强调对比勾连阅读 |
第三节 测试内容 |
一、考点设置多样化 |
二、考查能力综合化、层级化 |
第四章 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命题的经验、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一节 江苏省中考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主要经验 |
一、认真贯彻课标、教材的要求 |
二、考查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 |
三、坚持试题命制的不断创新 |
第二节 江苏省中考课外名着阅读试题存在的问题 |
一、缺少真实的综合性名着阅读情境 |
二、忽视不同作品的文本特质 |
三、缺少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考查 |
四、轻视考查学生的深层阅读思维能力 |
第三节 江苏省中考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改进建议 |
一、进一步创设真实的综合性试题情境 |
二、进一步关注所选作品的文本特质 |
三、进一步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考查 |
四、进一步加大对学生深层思维能力的考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共生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理由、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选题的理由 |
(二)研究的目的 |
(三)选题的意义 |
二、国内外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
(一)研究文献数量统计概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现状简评 |
(五)研究趋势 |
三、研究内容 |
(一)核心概念 |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内涵和实施要求 |
一、共生写作教学的提出 |
(一)共生写作教学的诞生 |
(二)共生写作教学的形成 |
二、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内容 |
(一)共生写作教学的理论依据 |
(二)共生写作教学的基本主张 |
(三)共生写作教学的特点 |
三、共生写作教学的实施要求 |
(一)选好共生点 |
(二)激活共生现场 |
(三)促进共生过程 |
第二章 初中语文共生写作教学应用过程 |
一、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假设和要解决的问题 |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 |
(四)研究变量 |
(五)研究方法(主要实验法)和研究工具 |
(六)研究内容 |
二、初中语文共生写作教学的实验过程 |
(一)教学内容 |
(二)教学目标 |
(三)学情分析 |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五)教学方法设计 |
(六)实施过程 |
(七)教学评价 |
第三章 初中语文共生写作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
一、成绩分析 |
(一)实验后测结果 |
(二)实验结论 |
二、对学生的调查比较分析 |
(一)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写作兴趣变化的对比分析 |
(二)实验前后写作教学有效性对比分析 |
三、对教师的调查分析 |
(一)作文教学缺乏理论基础 |
(二)对共生写作教学缺乏了解 |
(三)课堂教学方法呆板 |
第四章 初中语文共生写作教学反思与改进策略 |
一、对共生写作教学应用效果的讨论 |
(一)共生写作教学对学生写作产生积极影响 |
(二)共生写作教学提升写作教学有效性 |
(三)运用共生写作教学应思考的关键点 |
二、运用共生写作教学的反思 |
(一)建立初中语文作文“生态共生”教学体系 |
(二)初中语文作文“生态共生”教学体系的构成 |
(三)“生态共生”写作教学体系的特点 |
三、“生态共生”写作教学体系的实施策略 |
(一)树立生态教育理念 |
(二)建立生态课堂环境 |
(三)提供写作共生四大情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二 :调查问卷(学生卷) |
(3)从2019年各地中考名着试题谈名着阅读教学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测试形式更趋综合性,教师应重视名着阅读课程 |
二、测试内容注重高阶能力,教师应当关注阅读方法指导 |
三、测试材料偏重数量一、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
(5)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命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2.1 漫画解读 |
1.2.2 试题命制 |
1.3 研究现状及综述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6.1 研究创新 |
1.6.2 研究不足 |
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相关特点 |
2.1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概况 |
2.1.1 总体数量出现较少 |
2.1.2 区域分布较为集中 |
2.1.3 入选幅数单格居多 |
2.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内容与形式 |
2.2.1 漫画类试题的内容特点 |
2.2.2 漫画类试题的形式特点 |
3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的质量诊断 |
3.1 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依据 |
3.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
3.1.2 测量学基础 |
3.1.3 视觉文化 |
3.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质量的调查研究 |
3.2.1 调查研究的相关情况说明 |
3.2.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质量评价 |
3.3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的常见问题 |
3.3.1 漫画选材较为粗放 |
3.3.2 漫画题材稍显单一 |
3.3.3 问题表达模糊不清 |
3.3.4 画面内容表达偏难 |
3.3.5 试题位置相对固定 |
4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构成要素及考查能力 |
4.1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构成要素 |
4.1.1 关于测量目标 |
4.1.2 关于设问 |
4.1.3 关于作答要求 |
4.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考查的能力 |
4.2.1 考查识记回忆能力的试题案例 |
4.2.2 考查理解提取能力的试题案例 |
4.2.3 考查探究应用能力的试题案例 |
4.2.4 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案例 |
4.2.5 考查评价鉴赏能力的试题案例 |
4.3 SOLO分类法下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能力层次 |
4.3.1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考查能力层次的案例 |
4.3.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考查能力层次的定量研究 |
5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及教学的思考 |
5.1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的反思 |
5.1.1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评价目标 |
5.1.2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命制原则 |
5.1.3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社会功能 |
5.1.4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命制内容 |
5.1.5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评分标准 |
5.1.6 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命制质量评价表 |
5.2 中考语文漫画教学的启示 |
5.2.1 目标生成:立足语文素养培养 |
5.2.2 漫画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
5.2.3 主题倾向:弘扬社会正面能量 |
5.2.4 内容形式:呈现新颖避免单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2007年—2016年淮安市语文中考命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成果 |
第一章 教学评价与中考命题综论 |
第一节 教学评价 |
一、诊断性评价 |
二、形成性评价 |
三、总结性评价 |
第二节 总结性评价的隐患 |
一、应付差事型——为评价而评价 |
二、混淆概念型——为评价而教学 |
三、本末倒置型——重评价轻实践 |
第二章 2007年——2016 年淮安市语文中考试卷题型分析 |
第一节 积累与运用 |
一、基础字词的考查 |
二、病句修改 |
三、综合性学习 |
四、名着阅读 |
五、古诗文默写 |
第二节 阅读理解 |
一、文言文阅读 |
二、诗歌阅读 |
三、现代文阅读 |
四、作文 |
第三节 淮安市语文试卷命题趋势 |
一、广度和深度加深 |
二、传统知识文化比重增加 |
三、作文批阅重头尾 |
第三章 淮安市语文中考试卷特征分析 |
第一节 淮安市语文中考试卷的优点 |
一、重基础 |
二、重教材 |
三、注重本土文化 |
四、稳定性 |
五、人性化 |
第二节 淮安市语文中考试卷的不足 |
一、书写能力考察失真 |
二、口语交际考查缺失 |
三、创新性不足 |
四、联系性不足 |
第四章 对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命题的几点建议 |
第一节 强化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
一、增加口语考试 |
二、增加书写分值 |
第二节 加强综合性学习考察 |
第三节 加强质疑能力的培养 |
第五章 淮安市语文中考卷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
第一节 促进教师角色转换,变灌为导 |
一、从“灌输式”到“引导式”转变 |
二、从“权威者”到“平等者” |
三、从“教书育人”到“刻苦钻研” |
第二节 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
一、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
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 |
第三节 发挥中考导向作用,做好语文复习工作 |
一、做好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 |
二、重视基础知识,厚积薄发 |
三、加强写作训练,言之有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
(一)课题研究的理由 |
(二)研究的背景 |
(三)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二)评论 |
第一章 漫画型材料作文相关知识的梳理 |
一、语文试卷中的漫画身影 |
(一)1983-2015年语文试卷中的漫画身影 |
(二)1983-2015年漫画类试题出现的趋势 |
(三)漫画类试题的主要题型 |
二、漫画型材料作文的概念及分类 |
(一)漫画型材料作文的概念 |
(二)漫画型材料作文的分类 |
三、漫画型材料作文与一般材料作文的区别 |
(一)漫画型材料作文与文字材料作文的区别 |
(二)漫画型材料作文与非漫画绘画型材料作文审图上的区别 |
第二章 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教学及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教学现状调查准备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内容与问卷发放情况 |
二、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三、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的学习现状及分析 |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教学及学习现状调查研究结论 |
第三章 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非构思写作理论 |
(一)非构思写作学 |
(二)赋形思维与路径思维 |
二、非构思写作理论指导下的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思维 |
(一)审图思维的概念 |
(二)审图思维的操作 |
三、非构思写作思维下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的立意思维 |
(一)立意思维的概念 |
(二)立意思维的操作 |
第四章 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教学的实践分析 |
一、对学生漫画型材料作文中审图立意思维现状的摸查情况 |
(一)摸查情况呈现 |
(二)问题分析 |
二、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操作范式的实施情况 |
(一)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操作范式的教学设计 |
(二)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操作范式教学实录 |
(三)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操作范式的教学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8)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文献综述 |
二、 本文研究的内容、研究过程及方法 |
三、 本文的材料 |
第一章 书面语及书面语能力建构 |
第一节 书面语及其特点 |
一、 口语与书面语的划分 |
二、 现代汉语书面语的概念 |
三、 现代汉语书面语的特点 |
第二节 书面语能力 |
一、 语言能力是人力资源的核心能力 |
二、 书面语能力的构成 |
三、 书面语能力的建构 |
第三节 现代汉语书面语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
一、 中学时期的书面语能力建构 |
二、 书面语能力建构是终生的事业 |
第四节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及主要代表人物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 |
上编现代汉语书面语语言本体教学研究 |
第二章 词汇教学 |
第一节 词语学习及词汇教学的历史 |
一、 词语的形式、意义及语法功能 |
二、 学校词汇教学的历史 |
第二节 中学词汇教学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
一、 中学词汇教学的现状 |
二、 加强中学词汇教学的意见 |
第三节 中学词汇教学的效果 |
一、 从作文看中学生掌握词语的数量和质量 |
二、 从作文看中学生学习词语的渠道 |
三、 从作文看中学生词语学习的具体效果 |
第四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学习 |
一、 必须注意词汇的学习与规范 |
二、 关于词语理解和使用的几点认识 |
第三章 语法教学 |
第一节 学校语法教学的历史和现状 |
一、 学校语法教学的历史 |
二、 中学语法教学的现状 |
第二节 现代汉语书面语语法能力的建构 |
一、 中学生语法意识的确立和增强 |
二、 从虚词使用看中学生语法能力的成长 |
三、 从句法结构调整看中学生语法能力的成长 |
四、 从句子构造复杂化看中学生语法能力的成长 |
第三节 关于淡化语法教学的讨论 |
一、 淡化语法教学主张的由来 |
二、 淡化语法教学的表现 |
三、 淡化语法教学的后果 |
四、 关于支撑淡化语法教学主张几种说法的讨论 |
下编现代汉语书面语运用能力教学研究 |
第四章 作文教学 |
第一节 书面语表达能力及其建构 |
一、 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含义 |
二、 书面语表达能力的构成 |
三、 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建构 |
第二节 中学作文教学 |
一、 中学语文教材关于作文教学的安排 |
二、 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
三、 升学考试对作文教学环节的影响 |
第三节 中学作文教学的效果 |
一、 作文教学的总体效果 |
二、 作文教学效果的具体评价 |
三、 作文教学现状需要改变 |
第四节 书面语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
一、 社会人员书面语表达能力亟待提高 |
二、 外文汉译里的书面语表达 |
第五章 阅读教学 |
第一节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意义 |
一、 阅读的功能 |
二、 阅读的目的 |
三、 中学阅读教学要突出语言教学 |
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历史经验与基本环节 |
一、 阅读教学的历史回顾 |
二、 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 |
三、 关于阅读教学理论的评论 |
第三节 中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效果 |
一、 中学生阅读现状 |
二、 观察中学阅读教学效果的效度与局限 |
三、 中学阅读教学的效果 |
四、 对中学阅读教学的几点评估 |
第四节 阅读是人终生的精神活动 |
一、 社会成员的阅读亟待加强 |
二、 提倡阅读经典 |
三、 提倡读全书、读原着 |
结语 |
一、 从作文看到了书面语教学的成果和问题 |
二、 书面语教学中的问题必须解决 |
三、 发挥建构主体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四、 本文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着 |
致谢 |
(9)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价值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泰州市语文中考试卷的优点 |
第一节 试卷内容保持四个稳定 |
一、试卷结构相对稳定 |
二、阅读材料范围相对稳定 |
三、基础知识题型相对稳定 |
四、作文考查相对稳定 |
第二节 重视三个能力的培养 |
一、着重培养整体把握能力 |
二、着重培养探究创新能力 |
三、着重培养语言鉴赏能力 |
第二章 泰州市语文中考试卷的缺点 |
第一节 基础能力考查的缺失或不合理 |
一、对听、说能力的考察 |
二、对书写能力的考查 |
第二节 新课程精神体现得不很全面 |
一、质疑能力考查 |
二、综合性学习考查 |
三、网络信息题 |
四、现代文阅读出题模式 |
五、人文关怀 |
第三章 泰州市语文中考对“教”与“学”的影响 |
第一节 泰州市语文中考给教师的影响 |
一、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
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
三、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
四、偏重于文本思想内容方面的教学 |
第二节 泰州市语文中考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
一、学习方式的变化 |
二、能力结构的变化 |
第四章 泰州市语文中考命题的设想 |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要有利于学生发展 |
二、考试方式要全面 |
三、考试内容的发展 |
四、试题设计有人文关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泰州市语文中考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关于语文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简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五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研究[D]. 徐荣蓉. 扬州大学, 2020(02)
- [2]“共生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研究[D]. 陈奕甫. 江苏大学, 2020(05)
- [3]从2019年各地中考名着试题谈名着阅读教学启示[J]. 赵宏国.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19)
- [4]徐州市中考语文作文题分析与初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 闫梦凡.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 [5]中考语文漫画类试题的命制研究[D]. 曾芮.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6]2007年—2016年淮安市语文中考命题研究[D]. 彭子轩. 闽南师范大学, 2017(01)
- [7]中学漫画型材料作文审图立意思维教学研究[D]. 唐燕. 四川师范大学, 2016(02)
- [8]现代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D]. 朱晓琴. 苏州大学, 2014(10)
- [9]泰州市中考语文试题研究[D]. 张建军. 苏州大学, 2013(01)
- [10]2010中考作文命题分析及2011中考作文命题趋势[J]. 刘维平. 考试(中考版),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