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学进展》2004年第28卷关键词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梁颖[1](2019)在《补气活血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提出补气活血汤在临床应用多年,疗效确切,该方为经典方剂。由黄芪、当归、川芎、地龙等共计9味中药材组成,为理血剂。主要被应用于各种气虚血瘀症者,如半身不遂、中风等证,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它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行动不便。具有活血、益气以及通络之药用功效。本课题拟将通过对一系列的提取工艺的优选,以及对成型工艺进行研究,将汤剂研制成颗粒剂。在维持了处方原有药效的基础上,还具有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和贮存等诸多优点。本研究第一部分为补气活血颗粒剂制备工艺研究:考察吸收溶媒量,通过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选,选择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主要考察因素,并且每个因素下分别选取3个水平,分别以浸膏中黄芪甲苷含量和干膏收率为考察指标,选取出最佳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水,提取2次,每次2h;采用乙醇沉淀法进行除杂,以出膏率和黄芪甲苷的含量为指标,得到最佳除杂工艺为将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加入乙醇并制成含醇量达70%的溶液,静置24h;在制剂成型工艺方面,综合分析提取、浓缩、干燥等各步骤,通过对润湿剂以及多种辅料进行筛选,确定可溶性淀粉:乳糖=3:1为辅料制粒,在65℃干燥4h。并对颗粒性能进行考察,总体制备工艺稳定并且可行,产品质量可靠。第二部分为补气活血颗粒相关方面的质量研究:为了保证补气活血颗粒的质量,使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104项下颗粒剂的检测项目方法,对三批补气活血颗粒中试样品进行相关检查,均符合规定。在本次研究中,对处方中的君药黄芪和丹参以及臣药中的当归做了 TLC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法建立了制剂中黄芪甲苷、丹酚酸B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显示:黄芪甲苷浓度在0.135mg/mL~1.215mg/m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黄芪中苷含量为1.57mg/g。丹酚酸B浓度在60.8μg/mL~420.0μg/m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丹酚酸B含量为9.02mg/g。该检测方法准确可靠,为制定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最终建立了有效可行的质量控制体系。第三部分对补气活血颗粒的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受时间限制,只对本颗粒剂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长期稳定性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考察,其内容主要是按药典相关项下的要求对各项指标进行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被测定的各项指标值均稳定,未产生明显差异变化,经检测全部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有关颗粒剂项下的要求,因此判断补气活血颗粒剂质量相对稳定。综上所述,本课题对补气活血颗粒的提取工艺、成型工艺、以及质量标准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研究,并对颗粒的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考察结果表明:该制剂的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质量研究表明稳定性良好,为工厂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林穗芳[2](2007)在《电子编辑和电子出版物——概念、起源和早期发展》文中提出一、电子编辑和电子出版的概念"电子编辑"在英语中称"electronic editing"(简称e-diting),在法语中称"montage(?)lectronique",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形成的,最先用于电视片的制作,后来逐步推广到音像资料的制作和其他出版领域。电影是法国人在19世纪末期的发明,预先把素材拍摄于胶片,用"montage"(蒙太奇)表示后期制作的剪辑和组合,英语在影视片制作过程中使用的
林穗芳[3](2007)在《电子编辑和电子出版物——概念、起源和早期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一、电子编辑和电子出版的概念"电子编辑"在英语中称"electronic editing"(简称e-diting),在法语中称"montage(?)lectronique",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形成的,最先用于电视片的制作,后来逐步推广到音像资料的制作和其他出版领域。电影是法国人在19世纪末期的发明,预先把素材拍摄于胶片,用"montage"(蒙太奇)表示后期制作的剪辑和组合,英语在影视片制作过程中使用的
张紫洞[4](1980)在《国外药学期刊杂志简介》文中指出 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技文献数量随之急剧增长。以科技期刊为例,一百年前全世界不过500种,五十年前即达5000种,至七十年代初,全世界每年出版科技期刊4万余种,科技论文300万篇,科技图书50万种。其它各种各样的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专利文献、政府出版物尚未统计在内。全世界现在究竟出版了多少种期刊,尚无精确统计。《标准期刊指南》1977年第5版共编入了62500余种,数字
魏民[5](2010)在《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编译出版委员会批准出版的具有报道性质的医学科学技术文献检索系列期刊,共18个分册(包括内科学、外科学两个分册的英文版),形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系列杂志,在国内的医学领域,为科技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各种数据库的广泛应用等,该系列刊物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存在的意义也受到了质疑。所以,该系列的大部分刊物已经转变为一次文献,但仍有少部分刊物继续坚持原有办刊宗旨与方向,继续出版文摘类期刊。目的:通过调查研究,对本系列刊物做全面、深入地分析,获得对其发展现状的基本认识,研究适合中医检索类刊物的发展模式。方法:通过电话咨询、发放调查问卷、直接去杂志社访谈、网上调查、召开专家座谈会等方式,对《中国医学文摘》系列杂志的发展及生存现状进行调研。1出版情况调研分析调研国内医学文摘系列杂志创办、发展的状况,分析各种影响期刊发展的因素。2典型分析选择2-3种有代表性的刊物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其栏目设置、内容收录、广告安排等方面的特点。3不同发展状况的对比研究选择发展较好、转为一次文献的期刊和停刊杂志进行对比研究,并加以分析。4文摘刊物与全文数据库相关关系的探讨分析有代表意义的国内的全文数据库对文摘刊物的冲击;以及对文摘刊物自身优势及存在价值的分析。5医学文摘发展方向研究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专家咨询法等,对中医文摘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共18个分册的生存状况:①转为一次文献:从2006年开始,先后共计有10种杂志转为一次文献,同时变更了刊名。他们分别是:2006年5月,《中国医学文摘:基础医学》更名为《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年8月,《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更名为《内科》。2009年更名的共有8种,《中国医学文摘:儿科学》更名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国医学文摘:放射诊断》更名为《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国医学文摘:计划生育妇产科学》更名为《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更名为《中国临床护理》,《中国医学文摘:检验与临床》更名为《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更名为《中国临床新医学》,《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更名为《中国癌症防治》,《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更名为《中国肿瘤外科杂志》。②停刊及休刊:《中国医学文摘:眼科学》于2002年停刊;《中国医学文摘:卫生学》于2009年休刊1年。③保持原有办刊形式:2009年,《中国医学文摘》系列仍有6种期刊继续编辑、出版、发行,包括:《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英文版》、《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英文版》、《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中国医学文摘:中医》。(2)期刊转型原因分析:科技期刊的发展反映了相关领域的学术活跃度,文摘型18种期刊几乎涵盖了医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提高,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现代化步伐加快,中医药研究文献海量增加,仅凭几十页或上百页的纸质期刊已无法收录承载。再有,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越来越全,医疗科研人员更习惯用网络搜寻信息。因此认为,医学文摘类期刊基本上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所以,本系列多数期刊已改为一次性文献,这样,不仅为医疗科研人员提供交流的平台,而且对广告的投放也将十分有益。(3)中医文摘特殊性分析:对于不同学科领域的文摘类期刊,应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1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特点、新的机遇,有利因素和条件前所未有,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全国已有76%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已经覆盖中西部所有的县,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覆盖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份。在这些地区,文摘类杂志还起着图书馆的作用。自1792年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问世以来,传统医学期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对医学学术传播、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医学文摘:中医》当年的发行量,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的信赖程度,也表明中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结论:《中国医学文摘:中医》可以继续办下去,但要向全(收录信息文献全)、便(检索应用方便)、快(出版周期短)方向发展,向国内外传递我国最新的中医药研究信息,及时报道国内中医药领域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和新技术,为临床、科研和教学等服务,为弘扬中医药事业服务。论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对全国医学类检索期刊进行全面、系统、严谨的调研。2.对办刊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3.对我国中医领域中发展文摘刊物提出有意义的建设性意见。创新点:通过本次研究,探讨出《中国医学文摘;中医》作为检索类刊物可以与中医药类一次文献竞争的对策。
杨晓琴[6](2012)在《我国医药营销渠道模式研究 ——以太极集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医药行业与国家政策关联度极高,近年来对我国医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医改进程中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国家对医药商品的价格管控,药品采购集中招标,基本药物制度等等都促使医药市场格局不断改变,医药营销渠道的格局也随之而变。医药营销渠道是联系医药企业和终端消费者的纽带,营销渠道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市场营销的兴衰,企业经营的成败,医药营销渠道是医药企业的战略资源,能够为医药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阐述了国内外营销渠道相关理论,深入分析我国医药企业营销渠道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了国家医改政策对医药营销渠道成员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找出目前医药营销渠道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医药营销渠道模式的变革。依此基础,以大型医药企业太极集团为例回顾了其营销渠道模式的变革历程,思考营销渠道模式如何与医药企业的发展路径相配套并适应政策和市场的变化,为医药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找到太极集团实施改革后的渠道模式的制约条件并提出改进完善的办法,为提升太极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支撑,并为其他大中型医药企业提供参考案例。
赵普军[7](2008)在《合理用药咨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提出本研究把现有经典权威的药物信息、药物治疗方案及相关内容组建成先进的、科学的数据库。即经典、权威的疾病药物治疗资料与药品信息资料,由有关专家反复论证,选择科学性、操作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强的内容,保证资料的科学性。除了药物信息查询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适应症的查询,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毒副反应的表现、处置、抢救,某种疾病用药的标准治疗指南和多种选择方案等相关内容录入数据库;其次是根据合理用药咨询的特点设计查询的功能,即把单纯的药物信息咨询变为药物信息和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综合查询;查询方式有多种输入法,即药物中文名、拼音码、不良反应、适应症、疾病名称、疾病用药列表等多种方式,保证咨询的快速安全。再者根据合理用药咨询的特点设计开放式平台。系统设置上把数据库与应用程序相对独立,互不干扰,能根据药品的发展和用药环境的改变随时更新查询内容,查询界面直观、简单,有强大的提示功能,避免在应激环境下的认知干扰。结果设打印按钮,以保证查询简洁明快,应用安全。1运用现代SQL数据库构建后台数据库系统数据量大、资料收集全,通过构建药物、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等数据库将传统的手工资料变为数据库管理。本项目将几十本医药专业权威、经典书籍(新编药物学、药物不良反应手册、实用新药特药手册、现代药物治疗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历时7年多时间收集整理汇总的数十万条数据,由有关专家审核后经专人录入相应的数据库中。系统数据准确性更高、内容更全、更贴近临床,其内容实用,语言规范,可操作性强,保证了合理用药咨询的时效性和科学性,研究项目紧紧围绕医院用药环境的快捷、安全、有效,填补了合理用药数字化咨询的空白。2利用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建立起多个数据库的联系变单纯的药物信息咨询为药物信息和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综合查询。通过建立药物治疗数据库和药品数据库,构建合理用药数字化查询平台,利用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建立起多个数据库的联系,实现了跨数据库的访问,将单一咨询方式变为多数据库互动的综合咨询方式,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3建立检索列表,增加查询方式,减少查询次数和环节,提高查询的安全系数系统设计时根据合理用药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多种咨询方式,不仪能输入药品中文名、拼音名进行查询,还能根据适应症、不良反应、疾病名称、疾病用药列表等方式进行查询,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运用关系型数据库的强大功能,通过建立关联数据表项将药物信息库与疾病药物治疗方案数据库互联,由每次只能查询药品信息变为药品信息和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综合查询,减少了查询次数和环节,有效的提高了查询的安全系数。4变封闭式系统为开放式系统,保证用药品种增加和用药环境改变可随时更新所需内容系统设置上把数据库与应用程序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并没置开放的菜单和文件目录,提供给医疗单位根据自己需要单独定制内容的空间。后台数据库能根据药品的发展和用药环境的改变随时更新查询内容,随时增加和补充新的药物信息,提高了查询的时效性。保证了用药品种的增加和用药环境改变随时更新所需内容。5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快捷变手工查询为数字化查询,提高了查询速度和准确度把繁琐的查询变得简单、快捷。实验显示:合理用药中药物及疾病药物治疗方案手工查询每项需要300秒左右,限制时间查询,准确率小于30%。数字化查询,每项查询小于30秒,限时查询,准确率为100%。6启示数字化查询替代了手工查询,提高了查询的时效性和安全性。多年来药物信息和药物治疗方案知识查询方式一直为手工查询,查询速度慢,错误率高,数字化查询使用计算机操作,速度快,并可多种药物信息一次性查询。适应在环境和条件变化情况下的药物信息和药物治疗方案知识的快速查询与快速的更新。该项目可随时开放操作系统,把新的药物信息和药物治疗方案知识放入平台,螺旋上升到新的平台。加速了合理用药工作信息化建设。在临床一线卫生工作者即是用药的执行者也是用药的监护者,如果在人员相对不足,增补人员在业务不熟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咨询平台查询,从而有效的保证在用药过程中合理用药,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的伤害。提高合理用药工作水平。目前药品的品种、用药的途经越来越多,如预防性用药,多药合用,老药新用、一药多用,多途径同用;给药途经有口服、肌注、静滴、舌下、雾化、局部、椎管、直肠、腹腔、体内全植入式、气管内等给药,供选择的有时间、剂量,方式方法等,这些借助于数字化查询支持,提高了合理用药的整体效应。
肖轶雯[8](2007)在《肌注苯巴比妥致固定型药疹1例》文中研究说明
彭巍[9](2007)在《美国《化学文摘》带给我国化学文摘型数据库建设的启示》文中认为美国《化学文摘》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完整的一种化学文摘,是查阅技术文献比较重要的检索工具之一,在世界各国有一定影响。自1907年创刊至今百年的文摘,通过各种索引将它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并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查出任何一卷、任何一期、任何一篇文摘。所以,CA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十分有用的检索工具。CA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经历了印刷版、缩微版、磁带版、光盘版、联机版和网络版等出版形式,检索方法也从手工查阅到计算机检索,从书目信息检索到物质结构、反应式检索,从提供文摘信息到提供结构信息、三维立体结构信息、商贸信息、全文信息等,从单个数据库检索到跨库检索。CA网络版——SciFinder的特色和功能代表了当前世界文摘型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趋势。CA的发展模式,对建设我国化学文摘型数据库提供很好的借鉴模式。为此我们有必要参照CA发展模式,来更好地建设中国的化学文摘数据库。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美国《化学文摘》印刷版的特点、检索方式等进行归纳总结。第二部分是对美国《化学文摘》光盘版的易用性和局限性等进行归纳总结。第三部分是对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优于其它版本的先进性进行归纳总结。第四部分首先对美国《化学文摘》近年来发展变革进行分析,其次把美国《化学文摘》与中国几个化学文摘检索工具进行了的综合对比,从中找出差距和不足。第五部分是通过分析结果总结CA作为世界主要的检索工具之一发展的成功之处。从中借鉴CA的发展模式,来发展建设我国的化学文摘数据库。通过上述五部分的分析,本文从CA多版本并存发展的角度,阐述了CA从传统的化学书本式检索到现在的Internet检索的发展变革,总结CA成功的一些经验,并以此为借鉴,从中找到建设我国化学文摘型数据库未来的发展道路。
二、《药学进展》2004年第28卷关键词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学进展》2004年第28卷关键词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补气活血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中药复方颗粒研究现状 |
1.1.1 制备工艺研究现状 |
1.1.2 中药复方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
1.2 组方中各药材研究现状 |
1.2.1 黄芪的研究进展 |
1.2.2 当归的研究进展 |
1.2.3 赤芍的研究进展 |
1.2.4 红花的研究进展 |
1.2.5 川芎的研究进展 |
1.2.6 丹参的研究进展 |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课题来源 |
1.3.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3 课题的主要实验内容 |
2 补气活血颗粒工艺研究 |
2.1 引言 |
2.2 仪器与试剂 |
2.2.1 实验仪器 |
2.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方法 |
2.3.1 提取工艺研究 |
2.3.2 纯化工艺研究 |
2.3.3 成型工艺研究 |
2.3.4 中试验证试验 |
2.4 实验结果 |
2.4.1 补气活血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
2.4.2 补气活血颗粒纯化工艺研究 |
2.4.3 补气活血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
2.4.4 补气活血颗粒的制备工艺的确定 |
2.4.5 中试验证试验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3 补气活血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
3.1 引言 |
3.2 仪器与试剂 |
3.2.1 实验仪器 |
3.2.2 实验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3.1 性状 |
3.3.2 薄层鉴别 |
3.3.3 检查 |
3.3.4 丹酚酸B含量测定 |
3.3.5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
3.4 实验结果 |
3.4.1 补气活血颗粒的性状检测 |
3.4.2 补气活血颗粒的薄层鉴别 |
3.4.3 补气活血颗粒的检查 |
3.4.4 补气活血颗粒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
3.4.5 补气活血颗粒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
3.5 本章小结 |
4 补气活血颗粒初步稳定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仪器与试剂 |
4.2.1 实验仪器 |
4.2.2 实验试剂 |
4.3 实验方法 |
4.3.1 长期稳定性试验 |
4.3.2 加速稳定性试验 |
4.4 实验结果 |
4.4.1 长期稳定性试验 |
4.4.2 加速稳定性试验 |
4.5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5.1 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 |
5.2 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
5.3 质量标准的研究 |
5.4 稳定性考察的初步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次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
1.1 研究的现实背景 |
1.1.1 与学科发展同步 |
1.1.2 维持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
1.1.3 适应中医药自主创新的发展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刊物调研 |
1.3.2 办刊情况 |
1.3.3 典型案例分析 |
1.3.4 文摘与文献数据库的关系的探讨 |
1.3.5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方向的研究 |
1.4 技术路线 |
1.4.1 电话咨询 |
1.4.2 问卷调查 |
1.4.3 去杂志社访谈 |
1.4.4 网上文献数据库调查 |
1.4.5 会议座谈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专家咨询法 |
1.6 创新点 2. 国内外文摘类科技期刊的发展概述 |
2.1 国外文摘类科技期刊的发展概述 |
2.1.1 美国《化学文摘》的发展概况 |
2.1.2 日本《医学中央杂志》的发展概况 |
2.2 国内文摘类科技期刊的发展概述 |
2.2.1 国内对《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研究情况 |
2.2.2 《国外医学》系列杂志的发展概况 |
2.3 对国内外文摘类科技期刊发展的综合评述 3 调研方法实施情况 |
3.1 刊物基本信息收集及整理 |
3.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工作 |
3.2.1 调查问卷的发放工作 |
3.2.2 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 |
3.3 直接去杂志社访谈 |
3.4 对文献数据库进行调查 |
3.5 会议座谈 4 研究工作主要结果 |
4.1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历史 |
4.1.1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名称 |
4.1.2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创刊年,见表9 |
4.1.3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主管单位及主办单位 |
4.1.4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的语种 |
4.2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现状 |
4.2.1 已经更名的《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共计10种 |
4.2.2 2002年停刊的《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有1种 |
4.2.3 2009年休刊的《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有1种 |
4.2.4 2009年继续保留《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名的杂志有6种 |
4.3 《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入选全文数据库情况 |
4.4 调查问卷回复情况 |
4.5 典型案例分析 |
4.5.1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
4.5.2 《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 |
4.5.3 《中国医学文摘:卫生学》 |
4.5.4 《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 |
4.5.5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 |
4.5.6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
4.5.7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 |
4.6. 对文献数据库的初步调查 |
4.7. 会议座谈 5 对策研究 |
5.1. 我国医学文摘类型期刊现存状况分析 |
5.2. 我国医学文摘类型期刊发展方向探讨 |
5.2.1 在内容上力求"全、便、快" |
5.2.2 加强人才管理与开发,提高期刊质量 |
5.2.3 加强网站建设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
附录1:《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2:《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读者意见调查表 |
附录3:《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刊物情况一览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
(6)我国医药营销渠道模式研究 ——以太极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的思路与结构 |
2. 营销渠道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营销渠道及医药营销渠道相关概念 |
2.1.1 营销渠道的涵义 |
2.1.2 医药营销渠道的概念 |
2.2 营销渠道及医药渠道相关理论 |
2.2.1 医药营销渠道的战略设计 |
2.2.2 医药营销渠道的管理 |
2.2.3 医药渠道冲突化解 |
2.3 营销渠道及医药营销渠道文献综述 |
2.3.1 国外营销渠道理论研究动态 |
2.3.2 国内营销渠道及医药营销渠道理论研究动态 |
3. 我国现有的医药营销渠道模式及其问题分析 |
3.1 我国医药营销渠道的变革历程 |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固定营销渠道(1949—1984) |
3.1.2 初步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的营销渠道(1984-1995) |
3.1.3 药品零售放开时期的营销渠道(1995—2000) |
3.1.4 药品经营全开放时期及医改时期的营销渠道(2000—至今) |
3.2 我国现阶段的医药营销渠道的模式类型 |
3.2.1 区域经销商制 |
3.2.2 代理制 |
3.2.3 直销制 |
3.3 医改对医药营销渠道的影响 |
3.3.1 医改对制药企业的影响 |
3.3.2 医改对医药流通企业的影响 |
3.3.3 医改对医药零售业的影响 |
3.3.4 医改对其他医药销售终端的影响 |
3.4 现阶段医药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
3.4.1 医药营销渠道结构不合理 |
3.4.2 医药营销渠道分销效率低 |
3.4.3 医药营销渠道激励方式不当 |
3.4.4 医药营销渠道终端建设需要加强 |
3.4.5 医药营销渠道成员关系松散 |
4. 我国医药营销渠道模式变革的探讨 |
4.1 医药营销渠道变革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1 外部竞争因素分析 |
4.1.2 影响医药营销渠道变革的内部因素 |
4.1.3 宏观环境因素 |
4.2 医药营销渠道变革的目标和原则 |
4.2.1 医药营销渠道变革的目标 |
4.2.2 医药营销渠道变革的原则 |
4.3 医药营销渠道模式变革的方法 |
4.3.1 区域经销商制的变革 |
4.3.2 代理制的变革 |
5. 案例分析:太极集团营销渠道模式研究 |
5.1 太极集团营销渠道概况 |
5.1.1 太极集团现状简介 |
5.1.2 太极集团渠道模式变革历程 |
5.1.3 太极集团营销渠道策略的实施及效果评估 |
5.2 太极集团营销渠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5.2.1 营销组织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
5.2.2 渠道成本过高 |
5.2.3 第三终端市场开发启动迟缓 |
5.2.4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运转效率低下 |
5.2.5 缺乏专业的公共关系营销系统 |
5.3. 太极集团营销渠道变革的探讨与建议 |
5.3.1 完善代理制渠道模式 |
5.3.2 优化营销渠道产品线 |
5.3.3 完善营销渠道关系管理 |
5.3.4 建立公共关系营销体系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索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合理用药咨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说明 |
前言 |
1 药学信息技术的研究内容 |
1.1 药学信息技术的产生 |
1.2 药学信息技术的概念内涵 |
1.3 药学信息技术的作用 |
1.3.1 推动药学领域生产力模型的变革 |
1.3.2 提高药学人员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
1.3.3 促进药学信息产业经济的发展 |
1.3.4 改变药学工作模式 |
2 数字化技术在合理用药咨询系统的应用 |
3 数据库在合理用药咨询系统的应用 |
4 现代计算机语言在合理用药咨询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5 合理用药咨询系统研究的发展概况 |
6 合理用药咨询系统研究思路 |
7 合理用药咨询系统中构建数据库的研究 |
7.1 合理用药咨询系统中数据库数据采集方法的建立 |
7.2 合理用药咨询系统中的数据来源 |
第二章 合理用药咨询系统的研究 |
1 疾病查询 |
2 药物查询 |
第三章 合理用药咨询系统中数据库的建立 |
1 文件中存放数据的缺点 |
1.1 程序员编写应用程序不方便 |
1.2 应用程序的维护工作量大 |
1.3 不支持对文件的并发访问 |
2 SQL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
2.1 数据库系统向用户提供高级的接口 |
2.2 查询的处理和优化 |
2.3 并发控制 |
2.4 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
3 在计划数据库时的基本步骤 |
3.1 收集信息 |
3.1.1 问答式信息源 |
3.1.2 临床用药信息 |
3.1.3 专业书籍和杂志 |
3.1.4 各种光盘资料 |
3.1.5 因特网(Internet)资源 |
3.2 标识对象 |
3.3 建立对象模型 |
3.4 标识每个对象的信息类型 |
3.4.1 原始数据列 |
3.4.2 分类列 |
3.4.3 标识符列 |
3.4.4 关系或引用列 |
3.5 标识对象间的关系 |
4 后台数据库的构成 |
4.1 药品信息系统 |
4.2 相互作用系统 |
4.3 疾病信息系统 |
4.4 疾病药疗方案系统 |
5 合理用药咨询系统的运行条件 |
第四章 合理用药咨询系统的应用 |
全文结论 |
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2 本课题的创新点 |
几点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件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肌注苯巴比妥致固定型药疹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讨论 |
(9)美国《化学文摘》带给我国化学文摘型数据库建设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美国《化学文摘》印刷版 |
一、美国《化学文摘》印刷版的特点 |
二、美国《化学文摘》印刷版的主要检索方法 |
第二章 美国《化学文摘》光盘版 |
一、CA on CD光盘数据库简介 |
二、CA on CD光盘数据库的特点 |
三、CA on CD光盘数据库的检索方式 |
四、CA on CD光盘数据库的发展与局限 |
第三章 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 |
一、CA网络版— SciFinder的特点 |
二、CA网络版— SciFinder的特色服务 |
第四章 CA的发展变化及与我国部分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工具的对比 |
一、CA自身的发展与变化 |
二、CA与我国部分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工具的对比 |
第五章 走美国《化学文摘》发展之路,创建中国式 CA |
一、美国《化学文摘》变革的归纳总结 |
二、借鉴美国《化学文摘》发展模式建设我国化学化工文摘数据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药学进展》2004年第28卷关键词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补气活血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梁颖.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2]电子编辑和电子出版物——概念、起源和早期发展[J]. 林穗芳. 中国编辑研究, 2007(01)
- [3]电子编辑和电子出版物——概念、起源和早期发展[A]. 林穗芳. 中国编辑研究(2006), 2007
- [4]国外药学期刊杂志简介[J]. 张紫洞. 中国药学杂志, 1980(01)
- [5]国内医学文摘系列刊物发展对策研究[D]. 魏民.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2)
- [6]我国医药营销渠道模式研究 ——以太极集团为例[D]. 杨晓琴.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1)
- [7]合理用药咨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 赵普军. 山东大学, 2008(05)
- [8]肌注苯巴比妥致固定型药疹1例[J]. 肖轶雯. 中南药学, 2007(06)
- [9]美国《化学文摘》带给我国化学文摘型数据库建设的启示[D]. 彭巍.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