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缔组织病患儿B19病毒感染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单俊丽[1](2021)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分析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应用的价值。研究方法收集了 2018年4月份至2021年2月份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儿科、感染科住院并进行mNGS技术检查的126例临床资料,其中mNGS标本来自脑脊液(CSF)、血液或肺泡灌洗液(BALF),排除确诊为非感染性疾病和未知的病例共25例。通过对入选后的10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及mNGS检测结果实施回顾性分析,分析在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mNGS应用的价值。研究结果1.101例mNGS的样本中,共检出36种阳性病原体,包括耶氏肺孢子菌、EB病毒、结核分枝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烟曲霉、肺炎链球菌、猪疱疹病毒1型、人疱疹病毒1型和2型、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等,有23种病原体在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中未被发现,其中检出最多的为耶氏肺孢子菌(9例,15.5%),其次为EB病毒检出7例(12%)。在1例重症肺炎的患儿中检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在3例有养殖场工作史的成人患者中检出猪疱疹病毒1型感染以及在2例女性患者中检出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在1例梗阻性脑积水病史较长的患者中检出猪带绦虫感染。2.101例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中,mNGS检测病原体阳性的有58例,传统病原学检测病原体阳性的有35例,mNGS联合传统病原学检测病原体阳性的有68例,mNGS及传统病原学检测双阳性者25例。mNGS检测病原体的阳性率远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57.4%vs.34.6%,P<0.01),两种方法联合检验病原体的阳性率也显着优于单独使用传统病原学检测(67.3%vs.34.6%,P<0.01)。3.在行mNGS检测的101例不同标本的病例中,检出病原体阳性率最高的是在BALF中,均高于CSF和血液中的检出率(100%vs.48%,p<0.01;100%vs.66.7%,P<0.01)。4.分组是通过感染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病原体检测来进行的,101例感染性患者中,确定病原体组有65例,非确定病原体组有36例,mNGS比传统病原学检测的灵敏度更高(84.61%vs.53.85%,P<0.01),而两者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91.67%vs.100.00%,P>0.05)。mNGS的阳性预测值(PPV)为94.83%(95%CI,84.70-98.65%),阴性预测值(NPV)为76.74%(95%CI,61.00-87.72%),传统病原学检测的PPV和NPV分别为 100.00%(95%CI,87.68-100.00%)、54.55%(95%CI,33.32-58.11%)。5.在101例感染性病例中,在进行mNGS检测前接受过抗菌药物或者是抗病毒的药物治疗的病例有89例,检测前未接受过抗菌药物或者是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有12例。mNGS检测的阳性率在接受抗菌药物或抗病毒的药物治疗组中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58.43%vs.35.96%,P<0.05),且mNGS阳性率在抗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使用或不使用者中相当(58.43%vs.50%,P>0.05)。6.101例mNGS的样本中,有5例检测出耐药基因,共检出耐药基因8种,分别为 OXA、Ade、mel、Tet、ErmC、mecA、TEM 和 lnuA,其中 1 例同期传统培养方法培养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并行常规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与mNGS较为相符,两者共同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抗生素用药。7.mNGS在不同年龄组中的检测,mNGS的检出率在41-60岁的中年人中最高(80%),相对于<18岁的儿童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在儿童检出病原体中以肺炎支原体最高(27.3%)。研究结论相对于传统病原学检测来说,mNGS对于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尤其是在感染罕见病原体时更具有优势,并且不受抗菌药物或抗病毒药物的影响。mNGS能够为不明病因或疑似感染的患者提供诊断线索,并评估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可以成为目前感染性疾病临床病因诊断的检测手段。
李晓悦[2](2021)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包括病变部位、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并探讨pSS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入住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197例pSS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52例)和非感染组(14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评分)、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院内转归情况,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逐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pSS患者感染发生率为26.4%(52/197),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52.7%),其次是泌尿道(21.8%),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败血症也较为常见,发生率分别为12.7%、5.5%。(2)感染病原体中最常见的是细菌35株(62.5%),其次是病毒13株(23.3%)。细菌感染中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最为常见(占35.7%),耐药率>50%的主要有氨苄西林、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菌株在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6.7%、75%。(3)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50.0%的主要有青霉素G、苯唑西林、氯洁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等抗菌药物,未发现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4)感染组的年龄、病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ESSDAI评分(患者客观表现评分)、ESSPRI评分(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干燥程度及疲乏程度、肺脏受累发生率、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且感染组的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低于非感染组(P<0.05),pSS疾病高度活动组感染率明显高于病情稳定组与轻度活动组(P<0.05)。(5)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ESSDAI评分、ESSPRI评分、疲乏程度、干燥程度、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肺脏受累是pSS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SSDAI评分、干燥程度、血清甘油三酯、肺脏受累是pSS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SS合并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感染部位主要在呼吸道和泌尿道,常见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广谱青霉素类、头孢一代及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则表现出对广谱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明显耐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及时采集相关样本做病原生物学检测与药敏试验,并根据临床疗效及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回归分析显示ESSDAI评分、干燥程度、血清甘油三酯、肺部受累是pSS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pSS疾病活动度评分较高、干燥症状比较明显、合并高脂血症或有肺脏累及的患者,应密切监测有无感染发生,并及时采取防治感染的措施。
杨帆,倪兆慧[3](2021)在《肾移植患者细小病毒B19感染的诊治进展》文中提出细小病毒B19(PVB19)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人类普遍易感的一种DNA病毒,也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感染病毒之一。它可引起多种临床疾病,与病毒特性和宿主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肾移植术后PVB19感染多以个案报道为主,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也尚无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主要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但最佳剂量和疗程尚未确定。本综述通过回顾近年来PVB19感染诊治的相关文献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PVB19感染的认识,为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董飞艳[4](2021)在《11例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2019年至2020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经淋巴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11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HNL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特点,为临床上对HNL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HNL患儿11例,整理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21.0及Excel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例HNL患儿年龄在6-18岁之间,平均(14.6±3.5)岁。其中男孩7例,女孩4例。于春季发病者2例,夏季2例,秋季4例,冬季3例。11例患儿均有发热,热峰在37.8℃-40℃之间,热型不一。患儿均存在淋巴结肿大,大小在1.0cm×0.5cm至3.0cm×2.0cm之间,单纯颈部淋巴结肿大者3例,颈部淋巴结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8例(其中1例同时伴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伴颌下淋巴结肿大,1例伴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例伴全身淋巴结肿大);11例患儿中有9例(81.81%)存在淋巴结轻压痛,3例(27.27%)伴腹痛,2例(18.18%)存在皮疹,头晕、恶心、鼻塞、流涕、肌肉痛、关节痛、心前区疼痛者均各1例,分别占总患儿的9.09%。查体肝脾肿大者1例。实验室检查:11例患儿中7例(63.6%)查外周血白细胞减低,3例(27.27%)粒细胞减少,1例(9.09%)粒细胞缺乏;4例(36.3%)存在轻度到中度贫血;血小板均无减低。1例(9.09%)C-反应蛋白(CRP)升高,2例(18.1%)谷丙转氨酶(ALT)升高,1例(9.09%)谷草转氨酶(AST)升高,6例(54%)乳酸脱氢酶(LDH)及7例(63.6%)腺苷脱氨酶(ADA)升高;2例抗核抗体阳性,1例HLA-B27阳性。10例有详细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资料,10例患儿CD68(+),7例髓过氧化物酶MPO(+),6例CD163(+),10例Ki67散在阳性(分布率约30%~50%)。11例患儿中2例未予治疗,体温逐渐降至正常;8例经抗感染治疗无效之后,其中6例给予激素治疗,体温均在48小时内降至正常,剩余2例轻症患儿未予激素治疗,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淋巴结逐渐缩小;1例入院时即给予激素治疗,体温在当天降至正常。3例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占总患儿的27.27%。结论:1.HNL一年四季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儿童以男性年长儿多见。2.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多部位淋巴结肿痛,尤以颈部淋巴结肿痛多见,直径多在1cm~3cm。3.大部分患儿存在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尤其是粒细胞减少为主,部分有贫血,ALT、AST、LDH、ADA可增高,CRP、血小板大多无异常。4.免疫组化CD68、MPO、CD163阳性有助于HNL的诊断。5.该病具有自限性,儿童可能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抗感染治疗无效,激素可缩短病程。6.部分病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注意随访。
傅增艳[5](2021)在《61例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61例成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病因、治疗及预后等,评估成人获得性PRCA患者对免疫抑制疗法,特别是环孢素A和/或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以及影响反应的因素,以进一步了解本病的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以2013年12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明确诊断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RCA)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等。对原发及继发性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红蛋白量、网织红细胞水平、乳酸脱氢酶、铁蛋白及不同治疗方案和疗效进行对比研究。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纳入61例成人获得性PRCA患者,包含原发性24例(39.3%),继发性37例(60.7%)。其中最常见的继发因素为结缔组织病8例、胸腺瘤相关6例、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61例PRCA患者初诊时平均血红蛋白量为55.23±13.75g/L,中位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15%。原发性PRCA与继发性PRCA在年龄、性别、贫血程度等临床基线特点上无统计学差异。2.55例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的初始诱导缓解方案,4例失联,总体反应率(ORR)为68.6%(35/51),总CR率为39.2%(20/51),中位起效时间3.5(0.5-23)个月。其中10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Cs)治疗,ORR为60.0%,CR率为30.0%;12例单用环孢素A(CsA)治疗,ORR为75.0%,CR率为25.0%;22例患者接受CS联合CsA治疗,ORR达77.3%,CR率为63.6%;7例患者接受其他免疫抑制治疗,包括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仅3例患者达部分缓解。四组之间总体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336),但CsA联合Cs治疗的CR率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采用Kaplan-Meier分析,我们也发现CsA联合Cs治疗的完全缓解的速度快于单用CsA以及Cs(P=0.045)。3.原发性PRCA的ORR率为63.2%,CR率为36.8%;继发性PRCA的ORR率为71.9%,CR率为40.6%,两组的初始反应率及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7,P=0.514)。原发性PRCA对含有CsA的治疗表现出更好的ORR及CR率(P<0.05),继发性PRCA对于不同治疗方式间的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PRCA,CsA联合CS治疗都能达到更快更高的CR率。4.16例患者对初始诱导治疗无效,其中8例通过改变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可达到CR或PR,累积反应率达84.3%(43/51)。34.3%的患者在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后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出现复发,中位复发时间是8个月(3-74个月),12例复发患者均因免疫抑制剂快速停药或减量过程中而复发,66.7%的患者复发后按原治疗方案或通过增加原治疗剂量可再次获得有效应答。其中单用CsA治疗表现出更小的复发率(22.2%),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742)。5.PRCA的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高血糖、肝肾功能异常、股骨头坏死等,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感染占21.6%,其中最多的是肺部感染占72.7%。6.患者的生存情况与性别、年龄、病因以及不同治疗方式均无关。结论:1.本组成人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对免疫抑制疗法表现出良好的反应率,主要是环孢素A和/或糖皮质激素。2.原发性PRCA患者对CsA反应率比Cs好,但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PRCA,CsA联合Cs治疗都能达到更快更高的CR率,因此,我们推荐CsA、Cs联合应用作为成人获得性PRCA的初始诱导缓解方案。3.PRCA的治疗有一定复发率,含CsA的维持治疗方案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且需要进行持续密切的随访,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马海兴[6](2021)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该疾病的特点,提高人们对本病准确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确诊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60例患儿病例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淋巴结病理活检,统计分析本病的临床特点。结果儿童HNL是一种良性疾病,一般为散发,多见于7-14岁患儿,男女比例为1.61:1。所有患儿均出现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76.7%),其中91.7%的患儿出现发热症状,5.0%的患儿出现头痛症状,20.0%的患儿出现皮疹症状,8.3%的患儿出现消化系统症状,21.7%的患儿出现呼吸道系统症状。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是白细胞减少症(80.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83.3%),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51.7%)、血清转移酶升高(21.7%)、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61.7%)、红细胞沉降率升高(85.0%)、C反应蛋白升高(73.3%)及病毒检测阳性(43.3%)。其中10名患者自行缓解,发热和淋巴结病变自行消退。其中有3例(5.0%)随访6个月以上,临床复发;因此,建议进行长期随访。60例患儿中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3.3%)、结缔组织病1例(1.7%)。结论儿童HNL患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易误诊,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多见,部分可见腹痛、头痛和(或)皮疹,但它的预后普遍乐观。
陈辉[7](2020)在《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和内容】全血细胞减少症是一些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的重要警示,诊断过程错综复杂,临床上常需要周密的鉴别诊断甚至治疗后长期随访才能最终明确诊断。因为依据临床具体情况不同,治疗与处理计划也需要相应调整,病因学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的研究可以深化对其中所包含的综合征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以期更早的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并改善其远期预后。本研究通过分析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因谱,探讨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思路。【方法】选取天津市儿童医院血液科自2013年1月~2019年12月收住院的119位研究对象,均符合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标准并同意骨髓检查的初诊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完善外周血细胞计数检查及血涂片人工显微镜检查、骨髓穿刺术和血生化检查,流式细胞检测、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部分患者行骨髓活组织检查术、骨髓流式细胞检测及基因检查等,总结上述数据分析临床特征及病因谱。【结果】在我们的研究中,119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2例(52.10%),女性患者57例(47.90%),男女比例为1.09:1,年龄6月~13岁,6月~3岁36例(30.25%),3~6岁62例(52.10%),6~13岁21例(17.65%),平均年龄48±8月。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包括苍白101例(84.87%)、乏力82例(68.91%)、发热81例(68.07%)。54例(45.38%)患者有出血表现。化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计数范围为21~102g/L(平均63±16 g/L),白细胞计数范围为0.67~3.68×109/L(平均2.45±0.5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范围为0.17~1.28×109/L(平均0.70±0.32×109/L)。血小板计数范围2~96×109/L(平均值43.58±35.24×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范围0.012~0.12×1012/L(平均值0.043±0.038×1012/L)。通过研究我们得出,44例(36.97%)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骨髓增生减低,75例(63.03%)患者为非增生减低骨髓象。研究中全血细胞减少症排在前三位的病因是再生障碍性贫血(30/119,25.21%)、急性白血病(24/119,22.69%)、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11/119,9.24%)。【结论】1、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学分类复杂,除血液系统疾病外还继发于多种非血液系统疾病,充分认识其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可以提高诊断水平,进而实现精准治疗。2、本研究显示,全血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病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国内文献报道大致相同。3、本研究中,戈谢病、范可尼贫血、甲基丙二酸血症、尼曼匹克病等罕见病患者的最终诊断均受益于基因测序检测,成为先天性骨髓衰竭及遗传代谢病等疾病确诊重要的检测手段。4、由于样本数量及地区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将来希望就此问题设计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高佩娟,石运莹,普文申,陶冶[8](2019)在《六例肾移植术后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肾移植术后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HPV-B19)感染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的诊断、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5月—2019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移植中心肾移植术后6例HPV-B19感染所致PRCA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结果 6例HPV-B19感染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贫血相关症状,缺乏皮疹、关节疼痛等其他病毒感染表现;5例患者接受了1个疗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后血红蛋白水平恢复,乏力、疲倦等贫血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在2个疗程治疗后无缓解,重复第3个疗程治疗时联合更换他克莫司为环孢霉素(cyclosporine,CsA)后贫血明显改善;1例复发患者重复1个疗程治疗后重度贫血再次缓解。随访患者网织红细胞第1次上升至>0.084×1012/L距离IVIG疗程结束的中位时间为3.50(1.25,5.00) d,血红蛋白升高30 g/L距离IVIG治疗结束所需的中位时间为16.00(9.25,31.25) d。治疗过程中患者移植肾功能稳定,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肾移植术后HPV-B19感染所致PRCA主要表现贫血相关症状,缺乏其他病毒感染表现;HPV-B19 DNA检测结合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骨髓细胞学涂片(也可无)可以诊断HPV-B19感染;使用大剂量IVIG安全有效,感染复发时重复使用依然有效;对于IVIG无效的难治性PRCA,联合他克莫司更换为CsA可以有效改善贫血,且并不影响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郑佳佳[9](2012)在《1627例儿童肝功能损害病因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本院住院肝功异常患儿的回顾性研究,进一步探究儿童肝功能异常的年龄及性别分布,肝功异常程度、病因及临床表现,从而为临床中儿童肝功异常的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年龄大于1月的肝功能ALT异常病例的临床资料,共1627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1627例患儿中,男980例,女647例,男:女=1.51:1,肝功异常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患儿,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各年龄阶段男女比例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2.1-5月、6-12月、1-2岁、3-5岁、6-12岁、13-16岁6个年龄组中,各组例数及比例分别为:591例(36.3%)、258例(15.9%)、245例(15.1%)、229例(14.1%)、260例(16.0%)和44例(2.7%)。肝功能ALT异常患儿以小婴儿最多,13-16岁组人数最少。3.根据ALT的高低分为5种不同的程度(50<ALT <100U/L、100≤ALT<200U/L、200≤ALT<400U/L、400≤ALT<1000U/L和ALT≥1000U/L),各程度患儿例数和比例为833(51.2%)、411(25.3%)、223(13.7%)、110(6.8%)和50(3.1%)。提示儿童肝功能ALT异常主要表现为轻度异常,肝功能ALT异常患儿比例与肝功损害程度呈负相关。肝功损害程度比较:小婴儿较幼儿、学龄前、学龄儿童轻;婴儿较学龄前、学龄儿童轻;幼儿和学龄儿童较学龄前儿童轻。4.感染性疾病709例(43.6%),非感染性疾病471例(29.0%),肝功异常与原发病似无明确关系,未查到明确病因的不明原因组447例(27.5%)。病因明确患儿中,婴儿以感染性疾病多见;1-2岁、3-5岁、6-12岁13-16岁各年龄组患儿以非感染性疾病多见。在感染性疾病中:各年龄组患儿均以病毒感染多见;非感染性疾病中:1-5月组以肝胆系统解剖结构异常多见;6-12月和1-2岁组以CTD多见;3-5岁组以外伤多见;6-12岁和13-16岁组以药(毒)物损害多见;其中肥胖患儿只见于6-12岁和13-16岁组。5.各临床表现及占总病例比例:本研究中黄疸126例(7.8%)、肝大472例(29.0%)、脾大206例(12.5%)、淋巴结肿大180例(11.0%)、出血倾向51例(3.1%)、扁桃体肿大183例(11.2%)、皮疹140例(8.6%)和水肿79例(4.9%)。小婴儿黄疸发生率较6月-12岁各年龄组高;婴儿脾大发生率较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发生率低。结论1.肝功异常儿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各年龄段肝功异常患儿中,男女比例无显着统计学差异。2.肝功能ALT异常患儿以小婴儿最多,13-16岁年龄组患儿人数最少。3.儿童肝功异常患儿比例与肝功损害程度呈负相关。4.感染性疾病为儿童肝功损害的主要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常见;非感染性疾病中结缔组织病最常见。5.只有少部分肝功能ALT异常儿童表现出特异性症状或体征。
许东亮,张国成,聂晓晶,李志宏,孙新,张学红[10](2009)在《人细小病毒B19VP1蛋白表达及检测特异性抗体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检测人细小病毒B19IgM和IgG抗体国产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诊断准确度,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标本来源为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心肌炎、血液病、呼吸道感染等患儿165例,用重组质粒VP1-PQE30,转化大肠埃希菌M15,测序正确后发酵培养,IPIG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及蛋白质印迹分析表达产物,表达蛋白经AKTAexplorer100快速纯化系统纯化。经滴定选择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及血清最佳稀释度,建立表达蛋白ELISA检测人细小病毒B19抗体方法,探讨其实用性。结果用表达纯化蛋白抗原建立的ELISA方法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的抗体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其检测B19IgM和IgG的敏感性分别为87.50%、89.28%,特异性分别为90.34%、90.90%,诊断准确度为97.01%、95.54%。两种方法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用国产的表达纯化B19病毒VP1蛋白,所建立的表达蛋白ELISA方法,检测人细小病毒B19IgM、IgG抗体,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准确度。方法方便快捷、成本低,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推广应用。
二、结缔组织病患儿B19病毒感染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缔组织病患儿B19病毒感染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pSS 合并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部位分布 |
2. pSS 合并感染的病原体分布 |
3.感染组的 4 种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
4.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各项指标的比较 |
5.可疑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回归分析 |
6.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B 2002 年美欧修订的 SS 国际分类标准(American and European Consensus Group,AECG 标准) |
附录 C 患者主观症状评分(ESSPRI 评分) |
附录 D 患者客观表现评分(ESSDAI 评分) |
附录 E 个人简历 |
附录 F 综述 三种常见结缔组织病合并感染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3)肾移植患者细小病毒B19感染的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细小病毒感染病毒学 |
二、肾移植患者细小病毒B19感染危险因素 |
三、细小病毒B19感染的临床表现 |
四、肾移植患者PVB19感染的诊断 |
1.血清学检测: |
2.核酸检测: |
3.骨髓检查: |
4.抗原检测: |
五、肾移植后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治疗 |
1.抗病毒治疗: |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 |
3.适当调整免疫抑制方案: |
4.候选的PVB19疫苗: |
六、细小病毒B19感染的预防 |
七、小结 |
(4)11例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61例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7)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方法 |
1.1.3 诊断标准 |
1.2 结果 |
1.2.1 临床一般特征 |
1.2.2 血液学参数 |
1.2.3 骨髓增生情况和外周血的联系 |
1.2.4 病因学分析 |
1.2.5 诊断分析 |
1.3 讨论 |
1.3.1 临床特征分析 |
1.3.2 病因谱分析 |
1.3.3 探讨诊断思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骨髓衰竭的病因学新知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1627例儿童肝功能损害病因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和材料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性别差异 |
2.2 年龄差异 |
2.3 各年龄组肝功能 ALT 异常程度 |
2.4 病因分类 |
2.5 临床表现 |
3 讨论 |
3.1 肝功异常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
3.2 各年龄组肝功能 ALT 异常程度 |
3.3 病因分类 |
3.4 临床表现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
(10)人细小病毒B19VP1蛋白表达及检测特异性抗体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主要试剂 |
1.3 HPV B19 VP1蛋白表达 |
1.4 HPVB19 VP1蛋白纯化 |
1.5 HPVB19 VP1蛋白的包被浓度测定 |
1.6 病毒的特异性检测 |
2 结果 |
2.1 HPVB19 Ig M的检测结果 |
2.2 HPVB19 Ig G的检测结果 |
2.3 表达蛋白ELISA对病毒的特异性检测结果 |
3 讨论 |
四、结缔组织病患儿B19病毒感染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D]. 单俊丽. 山东大学, 2021(09)
- [2]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 李晓悦.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3]肾移植患者细小病毒B19感染的诊治进展[J]. 杨帆,倪兆慧.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21(02)
- [4]11例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D]. 董飞艳.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61例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分析[D]. 傅增艳.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D]. 马海兴.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7]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D]. 陈辉.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六例肾移植术后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疗效分析[J]. 高佩娟,石运莹,普文申,陶冶. 华西医学, 2019(07)
- [9]1627例儿童肝功能损害病因及临床分析[D]. 郑佳佳. 重庆医科大学, 2012(01)
- [10]人细小病毒B19VP1蛋白表达及检测特异性抗体临床应用研究[J]. 许东亮,张国成,聂晓晶,李志宏,孙新,张学红.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9(10)